CN102358533A -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58533A CN102358533A CN2011103410875A CN201110341087A CN102358533A CN 102358533 A CN102358533 A CN 102358533A CN 2011103410875 A CN2011103410875 A CN 2011103410875A CN 201110341087 A CN201110341087 A CN 201110341087A CN 102358533 A CN102358533 A CN 1023585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l
- amount
- unit
- sheet material
- cur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JIJQKFPGBBEJNF-KBPBESRZSA-N Curlo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O)C[C@H](C)[C@@H]1CCC(=C)C=C1 JIJQKFPGBBEJNF-KBPBESRZSA-N 0.000 claims 2
- XOCANRBEOZQNAQ-KBPBESRZSA-N alpha-turmerone Natural products O=C(/C=C(\C)/C)C[C@H](C)[C@H]1C=CC(C)=CC1 XOCANRBEOZQNAQ-KBPBESRZSA-N 0.000 claims 2
- JIJQKFPGBBEJNF-UHFFFAOYSA-N curl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O)CC(C)C1CCC(=C)C=C1 JIJQKFPGBBEJNF-UHFFFAOYSA-N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88472 Ilex paraguar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03G15/6576—Decurling of sheet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5—Restoring form
- B65H2301/51256—Removing waviness or curl, smoot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7—Deformation, e.g. stretc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1/00—Means for control to be used by operator; User interfaces
- B65H2551/10—Command input means
- B65H2551/15—Push buttons; Keyboar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62—Decurl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卷曲装置包括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卷曲片材的第一卷曲单元及第二卷曲单元。第二卷曲单元用来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卷曲已经通过第一卷曲单元的片材。所述卷曲装置也包括:输入单元,便于人工输入与待校正的卷曲方向和卷曲量有关的校正值;和控制单元,配置成可变化地控制第一卷曲单元和第二卷曲单元的每一个的卷曲量,以与在第一和第二输入单元中输入的校正值相对应。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7月3日、申请号为200710126390.7、申请人为佳能株式会社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曲装置和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至今,对于借助于电照相方法形成图像的诸如照相复印机或打印机之类的成像设备,在成像单元处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纸供给单元输送的片材上。此后,片材被引导到熔化装置,并且把在片材上的未熔化调色剂熔化到片材上。
顺便说明,热压熔化方法的熔化(fusing)装置是已知的,借此通过把热量和压力同时施加到片材上而把调色剂图像熔化到片材上。然而,在这种熔化装置的情况下,在把调色剂图像熔化到片材上的情形下片材可能物理地变形(卷曲)。
现在,由于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通过在熔化装置处被加热而熔化、以及通过按照此后的冷却而调色剂收缩,发生这样的卷曲。而且,片材的卷曲量受在片材上的调色剂量、以及在片材的正和反面上的调色剂量的差别的影响。
最近,特别是对于全色成像装置,在纸张上的调色剂量已经增大,以与各种类型的纸相对应。由于在片材上的彩色调色剂的比率增大,卷曲量相应地增加。因此,为了提高输出片材的质量,片材的卷曲需要校正。
因而,对于当前成像设备,提供一种卷曲装置,该卷曲装置具有用来在与片材发生卷曲的相反方向上来卷曲片材的校正单元,以校正片材的卷曲。
注意,借助于这种校正单元的校正方法包括,当打印双重时基于在片材的正反面上的调色剂量自动地进行卷曲校正,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06-258906)或者对于多重复印或双重复印自动地改变卷曲校正量(日本专利公开No.63-027372)。
而且,已知这样的校正方法,其中根据纸张类型或在纸张中的水分含量百分比自动地测量卷曲校正量(见日本专利公开No.04-251067),或者其中卷曲校正量由片材处理条件或热量自动地确定(见日本专利公开No.05-309971)。
然而,对于这样的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来自温度和湿度量的卷曲量基于最近增加的具有各种纸张性质的纸张产品类型而不同,并因而对于一种新片材自动设置最佳卷曲校正量已变得更困难。而且,为了改进作为最终产品的输出片材的质量,对于输出之后的卷曲量校正要求更高精度,从而避免难看的卷曲。
因而,片材的卷曲校正仅借助于自动控制已经变得困难。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5-096892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02-080157中公开的那样,与自动控制相反,对于卷曲校正,正在考虑通过用户的精细-调谐。
日本专利公开No.2005-096892公开了一种装置,借此提供用来人工改变卷曲校正量的人工改变装置,存储人工设置的校正值,并且可重新使用所存储的校正量。而且,用于自动控制装置的设备条件可用所述人工设置校正值代替。日本专利公开No.2005-096892的构造在一个方向上施加卷曲,并且不能响应在相反方向上的卷曲。
对于日本专利公开No.2002-080157中描述的构造,片材输送到在一个方向上添加卷曲的第一卷曲部分和在另一个方向上添加卷曲的第二卷曲部分之一,由此响应在两个方向上的卷曲。两个卷曲部分施加的卷曲校正力的水平可各自被设置。
现在,例如,用户他/她自己必须思考并设置卷曲校正力的水平从而使已经通过所述卷曲部分的片材的相反方向的卷曲最小,因而操作性不良。具体地说,可考虑的一种情况下是这样一种情形:其中例如已经通过第一卷曲部分的片材被卷曲,并且使用第二卷曲部分;得到具有直线形的片材。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080157中的构造,用户他自己必须切换卷曲部分而操作,并且他自己也必须进行卷曲校正力水平的设置。相应地,依据用户,用户可能想不到进行这样的切换设置,或者根据切换设置错误地设置卷曲校正力水平。因而,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080157中的构造在进行卷曲精细-调谐时对于用户不具有高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一种在借助于人工输入调整卷曲量的情况下具有改进操作性的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卷曲装置包括:第一卷曲单元,用来在第一方向上卷曲片材;第二卷曲单元,用来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卷曲已经通过第一卷曲单元的片材;输入单元,便于人工输入与待校正的卷曲方向和卷曲量有关的校正值;及控制单元,配置成自动地改变第一卷曲单元和第二卷曲单元的每一个的卷曲量,以与在输入单元中输入的校正值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改进在对于卷曲量人工输入调整时的操作性。
由参照附图的典型实施例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特征将变得明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片材输送设备的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2A表示下部卷曲辊对的构造,表明最小卷曲量的状态。
图2B表示下部卷曲辊对的构造,表明最大卷曲量的状态。
图3A表示上部卷曲辊对的构造,表明最小卷曲量的状态。
图3B表示上部卷曲辊对的构造,表明最大卷曲量的状态。
图4是成像设备的控制方块图。
图5描述成像设备的操作单元。
图6描述在成像设备的操作面板上提供的LCD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用于卷曲校正的屏幕。
图7是第一流程图,描述在成像设备处在卷曲操作中的卷曲量施加操作。
图8是第二流程图,描述在成像设备处在卷曲操作中的卷曲量施加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片材输送设备的成像设备的构造。在图1中,附图标记100A指示能够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设备,附图标记100指示成像设备主单元(下文叫做设备主单元),附图标记600指示是片材处理装置的修整机,及附图标记200指示在设备主单元100与修整机600之间提供的卷曲-除去装置。注意,附图标记200A指示在卷曲-除去装置200处提供的片材输送设备。
在设备主单元100的上部部分上提供图像读取器装置102,用来读取由自动文档进给装置170放置在用作文档放置支架的台板玻璃101上的文档D。光源103、反射镜104至106、透镜107、及具有CCD传感器的图像传感器单元108提供在图像读取器装置102上。
注意,自动文档进给装置170用来把文档D自动地进给到具有光源103和反射镜104的读取器单元102A可读取文档图像的位置,并且具有能够保持最多100个片材的文档的文档托盘171。
而且,自动文档进给装置170具有用来进给文档D的文档进给辊172、和用来读取从文档进给辊172进给的文档的双面的双面文档反转辊173。而且,文档输送带174供放置文档D之用,文档D从文档进给辊172或双面文档反转辊173输送到台板玻璃101上。
注意,文档输送带174被控制,从而在读取位置处停止文档D,或者在读取文档D的背面的情况下把文档D向后输送到双面文档反转辊173,或者输送文档D从而排出到文档排出托盘175中。注意,在文档排出托盘175中堆叠的最大片材数量是100个片材,这与文档放置支架171相同。
而且,在图像读取器装置102的下部部分上,提供成像单元100B和用来把片材S进给到成像单元100B的纸张进给单元100C。
感光鼓111提供在成像单元100B上。而且,在感光鼓111的周缘的周围是用来消除在感光鼓111上的电势的向前曝光灯121、以及通过把高压施加在导线上以把电势加载到感光鼓111上用于电晕放电的初级充电器112。
而且,在感光鼓111的周缘的周围是旋转显影器117,包含填充有显影在感光鼓11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调色剂的显影器113至116,及清洁装置122。
注意,在图1中,附图标记109指示配置有激光、多边形扫描仪等等的曝光控制单元。这个曝光控制单元109辐射激光束119,其基于受到以后描述的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信号所调制,通过由图像传感器单元108转换成电信号的光学信息而得到,及被调制,被照射到感光鼓111上。
现在,感光鼓111由未显示电机所转动。感光鼓111由初级充电器112充电到所希望电势。来自曝光控制单元109的激光束119以由折叠反射镜110改变的角度而照射。因而,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11上。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显影器117,在相应显影器113至116内的调色剂静电地附着到所述静电潜像上,并因而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11上。
而且,在感光鼓111上顺序形成的分层四色调色剂图像所转印到其上的无缝转印带118、和把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18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次级转印辊123被提供在成像单元100B上。而且,进行在感光鼓111上的显影调色剂图像到转印带118上的初级转印的初级转印辊120被布置在经转印带118的面对感光鼓111的位置处。
纸张进给单元100C提供在设备主单元100上从而是可拆除的,并且也具有用来存储诸如记录片材、OHP片材等之类的片材的纸盒133至136;以及用来进给在纸盒133至136中存储的片材的拾取辊125至128。
在成像单元100B的上游侧,提供阻力辊143,它增加片材S的方位/位置精度,从而以良好计时与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一起进给片材。而且,用来输送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片材的转印输送装置144、用来熔化在片材上的未熔化图像的熔化单元145、及用来把具有熔化图像的片材S排出到设备主单元的外部的排出辊148被提供在成像单元100B的下游侧。
注意,在图1中,附图标记401指示作业控制单元,该作业控制单元控制设备主单元100的整个成像操作。而且,附图标记124指示带清洁器,该带清洁器清理在转印带上的剩余调色剂。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这样一种构造的成像设备100A的成像操作。在例如进给信号从提供给设备主单元100的作业控制单元401输出时,来自光源103的光照射在由自动文档进给装置170放置在台板玻璃101上的文档D上,并被反射。从文档D反射的光经反射镜104至106及透镜107传播,由图像传感器单元108读取,并且其后转换成电信号。
其后,与这个电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119从曝光控制单元109通过折叠反射镜110向旋转的感光鼓111以变化角度照射。因而,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
其后,成像设备100A转动显影器117,从而移动具有第一颜色的显影器113以与感光鼓111进行接触,并且使在显影器113内的调色剂静电附着到所述静电潜像上。因而,形成静电潜像,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11上,及在感光鼓111上的调色剂图像由初级转印辊120临时转印到转印带118上。
注意,在形成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在感光鼓111上形成的具有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临时转印到转印带118上,并且同时成像设备100A转动所述显影器117,从而移动具有第二颜色的显影器114以与感光鼓111进行接触。
其后,以其中临时转印到转印带上的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在感光鼓111上形成的第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完全匹配的计时下,再次辐射激光束119。因而,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11上,这种静电潜像由显影器114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后,第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从而层叠在临时转印在转印带118上的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顶部上。通过对于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重复这种层叠,从而四色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118上。
另一方面,在纸张进给纸盒133至136之一中存储并由拾取辊125至128进给的片材由纸张进给辊129至132向阻力辊143输送。阻力辊143在这时被停止,并且片材的任何歪斜由被停止的阻力辊143校正。
其后,成像设备100A驱动阻力辊143,从而在转印带118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片材的前边缘匹配。因而,调色剂图像通过在配置有转印带118和次级转印辊123的转印单元处通过被施加到次级转印辊123上的转印按压而转印到所述片材上。
注意,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片材上之后,转印带清洁器124清理由次级转印辊123从转印带118未转印到片材上的剩余调色剂。这个转印带清洁器124相对于转印带118是可分开的,并且被控制成紧接着在剩余调色剂的前边缘到达转印带清洁器124之前与转印带118进行接触。而且,转印带清洁器124被控制成,当下个未熔化调色剂图像的第一颜色的图像由初级转印辊120转印到转印带118上并且其图像的前边缘紧接着在转印带清洁器124之前到达时,移动离开。
而且,对于感光鼓111,在调色剂图像由初级转印辊120转印到转印带118上之后,剩余在感光鼓111上的调色剂由感光鼓清洁装置122清理。其后,在感光鼓111上的剩余电荷由向前曝光灯121消除。
接下来,这样的调色剂图像所转印到其上的片材由转印输送装置144输送到熔化装置145上,其由加热辊145a和用来从下面压力粘结到加热辊145a上的熔化带145b组成。调色剂图像所转印到其上的片材通过熔化装置145经受压力和加热,并因此调色剂图像熔化到其上。其后,所述片材由内部排出器辊147和排出辊148排出到设备主单元100的外部。
注意,本成像设备100A具有双面成像功能,并且具有在输送路径139和排出路径138之一之间切换片材路径的排出片材挡板146。
在双面记录(双面拷贝)以在片材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排出挡板146向上转动。因而,待从内部排出辊147送出的片材在临时插入在反转路径139中之后,从输送路径138输送到双面反转输送路径140。
其后,所述片材从双面反转输送路径140输送到重新-进给路径141。因而所述片材在被反转的状态下通过重新-进给路径141,并且在这之后,再次向成像单元100B输送。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S的第二面上,这样所述片材S由上述成像过程已经再次输送到成像单元100B。
注意,在从设备主单元100反转和排出所述片材的情况下,在排出挡板146向上转动之后,所述片材由反转辊149进给到反转路径139中,到达其中片材的后边缘处于已经通过反转挡板150的状态下的位置。其后,通过在相反方向转动反转辊149同时向下转动反转挡板150,所述片材倒转,并且经过反转外部排出路径151送出到排出辊148侧。
顺便说明,由排出辊148如此排出到设备主单元100外侧的片材经受通过卷曲-除去装置200施加的卷曲形成的卷曲校正,此后片材被输送到修整机600以经受装订等之类的预定处理。
现在,卷曲-除去装置200具有上部卷曲辊对201。辊对201把校正力施加到所述片材上,从而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都向上弯曲,以便在其中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都向下弯曲的第一方向上(下文叫做下部卷曲)校正片材的卷曲。而且,卷曲-除去装置200具有下部卷曲辊对202。辊对202把校正力施加到所述片材上,从而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都向下弯曲,以便在其中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都向上弯曲的第二方向上(下文叫做上部卷曲)校正片材的卷曲。所述卷曲-除去装置也具有缓冲排出辊203。
就是说,片材输送设备200A具有用作在第一方向上卷曲片材的第一卷曲单元的上部卷曲辊对201、用作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卷曲片材的第二卷曲单元的下部卷曲辊对202、及缓冲排出辊203。注意,在上部卷曲方向上卷曲所述片材不是指所述上部卷曲形成在已经经受上部卷曲单元的片材上,而是指经受所述上部卷曲单元的所述片材与上部卷曲单元之前的片材相比被卷曲成在上部卷曲方向上弯曲。在下部卷曲方向上卷曲片材不是指下部卷曲形成在已经经受下部卷曲单元的片材上,而是指经受所述下部卷曲单元的片材与在下部卷曲单元之前的片材相比被卷曲成在下部卷曲方向上弯曲。
当片材输送设备200A从排出辊148接收片材时,所述片材经受卷曲,从而借助于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校正所述卷曲。此后,所述片材由缓冲排出辊203排出到处理装置600。
现在,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例如由具有软表面的诸如海绵辊等之类的第一辊、和压靠这个第一辊的第二辊组成。
图2表示下部卷曲辊对202的构造。如图2所示,下部卷曲辊对202由用作第一辊的海绵辊202a、和用作第二辊的下部辊202b组成,该下部辊202b压靠海绵辊202a。
在图2中,附图标记202c指示海绵辊202a的辊轴202c,其中这个辊轴202c被支撑从而在竖直方向上是可运动的,同时在上部部分处由未示出的附加单元附加到卷曲装置200的未示出的框架上。附图标记202d指示从上部侧与辊轴202c进行接触的轴承,其中偏心凸轮202e从上部侧与轴承202d进行接触。
如果偏心凸轮202e从图2A中表示的位置转动,例如以轴202f作为支撑点,则轴承202d被偏心凸轮202e的形状压下。相应地,与海绵辊202a成整体的辊轴202c由所述附加单元的按压力压下,借此下部辊202b咬入海绵辊202a的下游侧中。注意,当偏心凸轮202e转动180°时,如图2B中所示,下部辊202b咬入海绵辊202a中的量是最大值。
换句话说,对于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偏心凸轮202e的转动角度,可确定在竖直方向上辊轴202c的位置,并因而可改变(调整)下部辊202b咬入海绵辊202a中的量。通过改变咬入量,可改变卷曲量(校正力)。
注意,在图2A中表示的偏心凸轮202e的位置处于没有校正的状态,并且对于本实施例,例如通过从这个位置驱动偏心凸轮202e一次36°,可改变咬入量。
关于下部卷曲辊对202的构造已经给出描述,但如图3A和3B中所示,如对于下部卷曲辊对202的情况那样,上部卷曲辊对201也具有类似的构造和操作,其中海绵辊和下部辊的布置在竖直方向上被颠倒。就是说,上部卷曲辊对201由以其中心的辊轴201c转动的海绵辊201a、和下部辊201b组成。对于以轴201f作为支撑点转动的偏心凸轮201e,支撑辊轴201c的轴承201d被偏心凸轮201e的形状向上按压。
卷曲量由偏心凸轮201e的转动位置、以及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所调整,受到通过下面描述的卷曲控制单元的控制。
现在,当片材通过熔化装置145时片材的卷曲量很小,但熔化到片材上的调色剂量越大,随时间流逝将出现的卷曲量越大。因而,为了减小在预定量时间流逝之后的卷曲量,反向卷曲由卷曲装置200施加,并且片材被输出,经受控制从而在预定量时间流逝之后没有卷曲。
这种校正方法是一种其中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被划分几级并且根据调色剂量改变咬入量的方法。例如,通过每次36°地划分偏心凸轮202e,可形成五级的咬入量控制,其中咬入量5具有最大咬入量,并且经受最大反向卷曲。如果我们说在片材上调色剂的最大量是100%的调色剂量,则其中调色剂量是100%的状态在预定量时间流逝之后具有最大卷曲量,并因此对于这种状态设置咬入量5。
注意,在相应咬入量1至5与偏心凸轮202e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如下面所示。而且,当角度转动30°时,辊对咬入1mm。进一步,调色剂量的设置,就是说与卷曲量相对应的咬入量,由在图4中表示的作业控制单元401自动地进行,该作业控制单元401将在以后描述。
无校正: 0°(在图2A中的状态)
咬入量1:36°
咬入量2:72°
咬入量3:108°
咬入量4:144°
咬入量5:180°(在图2B中的状态)
例如,具有在其一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从设备主单元100排出的情况下,所述片材在调色剂仅在片材的上部正面的状态下转移到卷曲装置200。这个片材在预定量时间之后向上卷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根据所述调色剂量控制所述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进行卷曲。
在单面印刷的情况下:
81-10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5)
61-8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4)
41-6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3)
21-4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2)
1-2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1)
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无校正)
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在正面(上部正面)和反面(下部正面)上都有调色剂。因此,基于调色剂量的差别,进行关于是使用上部卷曲辊对201还是使用下部卷曲辊对202的确定。
在正面(上部正面)上的调色剂量大于在反面(下部正面)上的调色剂量的情况下,片材向上卷曲。因而,计算在正面调色剂量与反面调色剂量之间的差别,并且通过基于调色剂量的差别控制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而进行卷曲校正。
81-10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5)
61-8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4)
41-6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3)
21-4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2)
1-2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咬入量1)
0%的调色剂量:下部卷曲(无校正)
在正面(上部正面)上的调色剂量小于在反面(下部正面)上的调色剂量的情况下,片材向下卷曲。因而,计算在正面调色剂量与反面调色剂量之间的差别,并且通过基于调色剂量的差别控制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而进行卷曲校正。
81-100%的调色剂量:上部卷曲(咬入量5)
61-80%的调色剂量:上部卷曲(咬入量4)
41-60%的调色剂量:上部卷曲(咬入量3)
21-40%的调色剂量:上部卷曲(咬入量2)
1-20%的调色剂量:上部卷曲(咬入量1)
0%的调色剂量:上部卷曲(无校正)
图4是成像设备100A的控制方块图。在图4中,附图标记401是用作用于整个成像设备100A的控制的作业控制单元。这个作业控制单元401包括:未示出的ROM,在其中写入用来控制成像设备100A的程序;RAM,用来配置程序;CPU,用来执行程序;等等。
附图标记400指示连接到作业控制单元401上的操作单元,并且在操作单元400处规定的内容被通知给作业控制单元401。在作业控制单元401处,根据由所述程序通知的操作代码产生拷贝作业、扫描作业等等。
而且,作业控制单元401连接到读取器控制通信接口406,其用作与未示出的CPU电路的通信接口,用来控制读取文档图像的图像读取器装置(读取器)102。而且,作业控制单元401连接到PDL控制通信接口407,其用作与未示出的PDL图像控制单元的CPU电路的通信接口,该PDL图像控制单元把从未示出的个人计算机等传输的PDL图像数据配置为位图图像。
进一步,作业控制单元401连接到图像控制单元402、印刷控制单元411等等,该图像控制单元402用来控制图像数据直到产生图像以把PDL图像或读取器图像传输到成像设备100A的成像单元100B,该印刷控制单元411驱动以控制各种负载并且形成图像。
图像控制单元402是根据在作业控制单元401产生的作业来进行每个图像相关电路的设置的电路。这个图像控制单元402连接到图像选择器410上。该图像选择器410确定从PDL图像接口408传输的PDL图像数据和从读取器图像接口409传输的读取器图像数据中的哪个图像数据将对于易失图像存储器403有效。而且,图像控制单元402对图像存储器403设置哪个区存储来自图像选择器410的图像数据。
进一步,图像控制单元402进行配置有非易失存储器的图像存储单元405的设置、和压缩来自图像存储器403的位图图像数据并把这个传输到图像存储单元405。而且,图像控制单元402解压缩来自图像存储单元405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进行图像压缩/解压缩单元404的设置以把这个再次返回到图像存储器403。而且,图像控制单元402为了实际显影及印刷从图像存储器403读出彩色图像数据,并且在图像处理单元414处进行所希望图像处理。
对于卷曲控制单元401a,基于来自作业控制单元401的指令,控制下部卷曲辊对202和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卷曲量。换句话说,卷曲控制单元401a通过控制偏心凸轮的转动位置来控制下部卷曲辊对202和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
对于印刷控制单元411,根据通过由作业控制单元401规定的内容所设置的图像控制单元402的各种设置,接收由未示出的颜色划分单元最终传输的颜色的图像数据。印刷控制单元411向印刷图像控制单元413发出指令,从而把具有这些颜色的图像数据传输到激光电路单元416。
而且,对于印刷图像控制单元413,根据来自印刷控制单元411的指令,借助于反映感光鼓的敏感性质的LUT(查阅表),进行关于图像数据的设置。这个LUT 415也用来在图像密度由于感光鼓的敏感性质、激光曝光量、来自初级充电器的电荷量、等等的变化不是所希望密度的情况下,改变关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密度,并且转换图像密度从而输出所述希望密度。
对每种颜色已经经受LUT 415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激光电路单元416,并且其潜像由相应显影器113至116形成在感光鼓上。在激光电路单元416处,经LUT 415输入的图像数据被连续计数,并且经印刷图像控制单元413传输到印刷控制单元411以作为视频数据。印刷控制单元411基于这个视频数据对于所有颜色添加所述视频数据,把这个存储为所述调色剂量,及对于设置为100%的最大调色剂量,存储将用于每个片材的所述调色剂量的百分比的信息。作业控制单元401基于在印刷控制单元411中存储的调色剂量,经卷曲控制单元401a控制上部卷曲辊对和下部卷曲辊对的片材卷曲量。
进一步,印刷控制单元411关于片材输送控制单元412与印刷图像控制单元413同步,并且把在中间转印带118上已经形成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纸盒130至133进给的片材上。进一步,印刷控制单元411进行控制,从而把具有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进给通过熔化装置145并且所述图像形成在所述片材上。
图5表示由在图4中表示的操作单元400控制的操作面板,并且具有触摸面板类型的LCD显示器301,其中进行成像设备100A的模式设置或状态显示。
注意,在图5中,附图标记302指示具有0至9的数字输入和用来把设置返回到缺省值的清除键的10-键小键盘。附图标记309指示用户模式键,包括用来执行诸如成像设备100A的各种功能的缺省值设置或用户可任意进行的等级校正之类的校正项的调整模式。进一步,用户模式键309是用来进行诸如IP(因特网协议)地址之类的各种类型网络设置的键。
附图标记303指示当执行拷贝功能、扫描功能等时按下的开始键。附图标记304指示当执行拷贝功能、印刷功能、扫描功能等时按下的停止键。附图标记305指示当希望成像装置电机等的功率负载降低但CPU或网络等希望保持激活时使用的“软电源”键。
附图标记306指示功率-节省模式键,并且是用户按下以用来控制温度调整在某一水平下的键,其中所述熔化装置145的温度调整控制是所述用户模式设置的。附图标记307指示复位键,该复位键是用来把由LCD显示器301或10-键小键盘302设置的功能复位到缺省值的键。附图标记308指示指导键,用来显示由用户模式键309设置和执行的各种用户模式、以及在LCD显示器301处设置的各种拷贝功能、印刷功能、扫描功能的说明。这个操作面板300使用户能够使用成像设备100A。
顺便说明,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卷曲量)由被用作卷曲量确定单元的作业控制单元401由调色剂量自动地确定,如以上描述的那样。然而,存在其中当借助于这样的自动控制进行卷曲校正时所述片材的卷曲不能被除去的情况。
因而,本实施例配置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进行由用户调整的人工卷曲。就是说,用户从被用作输入单元的操作单元400,对于由所述调色剂量自动确定的咬入量,可输入用来校正在作业控制单元401处确定的卷曲量的校正值。
图6是用于与可由用户设置的卷曲相关的偏移调整的屏幕图像,并且显示在操作面板300的LCD显示单元上。用户从在图6中的屏幕可输入校正值。
例如,在所述图像面向上的状态下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向下卷曲的情况下,用户可在负方向上滚动。在图像面向上的状态下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向上卷曲的情况下,用户可在正方向上滚动。换句话说,这里要输入的负方向是指,通过作为校正卷曲的校正方向的上部卷曲方向上弯曲来进行校正。正方向是指,通过作为校正卷曲的校正方向的下部卷曲方向上弯曲来进行校正。
对于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的校正方向和校正量因而进行人工输入,并且用户可自由地调整卷曲量。操作性良好,因为表示排出片材的卷曲的相反方向的校正值被输入。注意,这种设置可对于各种类型的片材的每一种而进行,并且所述设置值被存储在作业控制单元401内的存储器中。
现在,例如,在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向上卷曲的情况下,用户进行是“+1”的设置,从而片材在向上卷曲的相反方向(向下卷曲方向)上卷曲。卷曲控制单元401a基于这种输入控制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从而把咬入量增加一级。因而,在下次成像时,片材仅向下弯曲一级,所以卷曲的排出片材的数量减小。
而且,例如,在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向下卷曲的情况下,用户进行是“-1”的设置,从而片材在向下卷曲的相反方向(向上卷曲方向)上卷曲。卷曲控制单元401a基于这种输入控制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从而把咬入量增加一级。因而,在下次成像时,片材仅向上弯曲一级,并所以卷曲的排出片材的数量减小。
现在,当作业控制单元401通过自动控制确定的校正量如下面时,让我们说所述用户在操作面板300处把“+1”设置为偏移输入。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1
在这种情况下,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是0,并因此下部卷曲辊对202不进行施加向下卷曲的卷曲校正。上部卷曲辊对201在一级处进行卷曲校正,从而施加向上卷曲。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用户的校正值“+1”被如实反映,则下部卷曲辊对202和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如下面那样。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1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1
就是说,下部卷曲辊对202在一级处在向下卷曲方向上进行卷曲。上部卷曲辊对201在一级处在向上卷曲方向上进行卷曲。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下部卷曲辊对202增大咬入量,所以驱动下部和上部卷曲辊对202和201的总电机输送转矩增大。
即使下部和上部卷曲辊对202和201的咬入量如下面所示那样设置,卷曲结果也相同。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换句话说,对于以上所描述的例子,在用户输入是“+1”的情况下,就是说,在卷曲校正的方向是在向下卷曲方向上的情况下,上部卷曲辊对的咬入量被减小一级,而不是增大下部卷曲辊对的咬入量。这导致相同量的卷曲施加到片材上。就是说,进行控制以减小在输入的卷曲校正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卷曲的卷曲辊对的咬入量。
通过不如实反映由用户输入所设置的校正值、并且使卷曲辊对之一的咬入量是0,所希望的卷曲量可施加到片材上,同时减小总电机输送转矩。
注意,这里对于咬入量(就是说卷曲量)是0,表示了一个例子。然而,卷曲量只需要是卷曲辊对的最小可能卷曲量,包括卷曲量0。
注意,本实施例配置成,在校正值是仅通过改变上部或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的卷曲力所不能处置的校正值的情况下,校正值被分配到上部或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上部或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的卷曲力根据这种分配而确定,并且卷曲控制单元401a为所确定的卷曲量的每一个来控制卷曲量调整机构,对于本实施例是偏心凸轮202e的转动。
接下来,使用在图7和8中表示的流程图将描述卷曲力控制,即卷曲量的调整。
首先,在图7中,“+”和“-”表示用户的校正方向,并且待校正的卷曲量被设置为人工输入校正值。所述设置值存储在存储器A中。当片材输送开始时,作业控制单元401唯一地由调色剂量确定调色剂量所在其上的片材的卷曲量。在片材插入到上部卷曲辊对201的辊隙之前,基于所述人工校正值再次计算上部和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的卷曲量。
现在,由用户输入的人工输入校正值从所述存储器读取,并且进行关于人工输入校正值是“+”还是“-”的确定(S701)。如果确定是“+”,就是说,如果人工输入校正值是表示进行校正(在向下卷曲方向上的卷曲)从而使片材中央部分向上弯的“+”(在S701中的是),则不带有符号的人工输入校正值(偏移值)被存储在存储器A中(S702)。例如,在+5的情况下,存储5。
接下来,进行关于咬入量1至5是否在当前卷曲辊对201中的确定(S703)。这里,如果卷曲已经以咬入量1至5施加到当前卷曲辊对201上(在S703中的是),则把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设置为-1(S704)。上面已经描述了不控制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从而增大的原因。
接下来,由于人工输入校正量仅反映一级值,所以存储器A的值设置为-1(S706),并且进行关于存储器A的值是否已经成为0(就是说,是否已经全部反映人工输入校正量)的确定(S707)。在存储器A的值不是0的情况下,就是说,在人工输入校正量尚未完成被反映的情况下(在S707中的否),流程前进到S703,并且重复步骤S703至S707。当存储器A的值成为0(在S707中的是)时,确定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卷曲量。
注意,如果存储器A的值这样顺序地以-1改变,则到存储器A的值到达0时,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可成为0。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在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卷曲量已没有的情况下(在S703中的否),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那么成为+1(S705)。通过重复这些计算,确定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
另一方面,在人工输入校正值的决定确定“-”的情况下(在S701的否),不带有符号的人工输入校正量(偏移值)存储在存储器A中(S801)。例如,在-3的情况下,存储3。
接下来,进行关于咬入量1至5是否在当前下部卷曲辊对202中的确定(S802)。如果已经有咬入量1至5(在S802中的是),则把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设置为-1(S803)。而且,如果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咬入量是0,则上部卷曲辊对201的咬入量设置为+1(S804)。
接下来,由于人工输入校正量仅反映一级值,所以存储器A的值设置为-1(S805),并且进行关于存储器A的值是否已经成为0(就是说,是否已经全部反映人工输入校正量)的确定(S806)。在存储器A的值不是0的情况下,就是说,在人工输入校正量尚未完成被反映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802,并且重复步骤S802至S806。当存储器A的值成为0时,确定上部卷曲辊对201和下部卷曲辊对202的卷曲量。
列出以上描述的控制例子: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2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在用户输入是“-2”的情况下,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而且,在用户输入是“+2”的情况下,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4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在用户输入是“-3”的情况下,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1
因而,即使人工输入校正值具有几个值,上部和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不会都在咬入状态下,并且一个或另一个总是具有0的咬入量。
因而,通过改变如此确定的卷曲量以及上部和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的咬入量,来自用户的设置值可被反映关于由调色剂量自动确定的卷曲校正量。
因而,通过分配人工输入校正值以改变上部和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的卷曲量,即使在具有各种类型的片材以及各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设置环境中,也可改进卷曲-除去的质量。这里的校正值是涉及应用所希望的方向和卷曲量的校正值,其关于当前情形设置。上部和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的卷曲量被控制,从而反映其校正值。
而且,当通过用户输入的人工校正已经添加时,片材输送转矩和电机驱动电力等等可通过分配咬入量而被抑制,从而在上部和下部卷曲辊对201和202之一进行卷曲校正。
现在,由于用户输入能够是任意输入而与实际卷曲无关,所以由错误输入操作造成的不正确输入可能会出现,导致太大卷曲和卡纸。因此,对于其中咬入量是0的卷曲辊,例如最大咬入量应该限制到如3的最大值。
例如,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1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在用户输入为“-5”的情况下,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4
在这种情况下,在片材通过上部卷曲辊对201之后,上部卷曲可能太大使片材不能排出。相应地,对于其中作为自动控制的结果所述咬入量被确定为0的卷曲辊对,待反映的用户输入值被设置为咬入量3的最大值。就是说,被限制到比所述卷曲辊对所施加的量更小的量。
对于以上例子,限制咬入量4,从而咬入量成为3。
作为结果,卷曲量确定为
下部卷曲辊对:咬入量0
上部卷曲辊对:咬入量3
注意,至此的描述已经表示其中卷曲量(咬入量)根据片材状态由作业控制单元401自动地确定并且仅由所述调色剂量导出的例子。然而,片材的状态可根据片材厚度、性能值、或片材尺寸从咬入量导出。而且,这种信息可组合以自动地确定卷曲量。就是说,可以进行其中例如作业控制单元401能够根据调色剂量和片材厚度自动地确定卷曲量的配置。
而且,给出这样的例子,其中,作为自动控制的结果,对于被确定成具有0咬入量(最小卷曲值)的卷曲辊对,反映来自用户的校正值的状态的咬入量的上限是3。所述上限值可根据片材的类型而变化。例如,较薄的片材可具有3的上限,而较厚的片材可具有4的上限。
注意,本实施例可操作成与其中输入所述校正值的情形相对应,从而具有可由卷曲辊对设置的最大咬入量,而不是对其中作为自动控制的结果设置咬入量的所述卷曲辊对设置上限。
例如,对于上述例子,作为自动控制的结果,对于具有咬入量0的上部卷曲辊对,为所述输入校正值设置上限。另一方面,作为自动控制的结果,对于具有咬入量1的下部卷曲辊对,可允许咬入直到所述下部卷曲辊对的最大卷曲力,而不是对于所述输入校正值设置上限值。
进一步,对于具有咬入量确定为是0的卷曲辊对,即使反映的用户校正值被输入(其中例如所述校正值具有4的咬入量,咬入量的上限3),对于实际设备操作也不超过咬入量3。
然而,对于用户输入单元(操作单元400),可以进行这样一种配置,其中,作为自动控制的结果,对于咬入量被确定为0(最小卷曲量)的卷曲辊对,用户不能输入超过所述上限咬入量的校正值。注意,校正值的上限可根据片材的类型而变,并所以可进行这样一种配置,其中,依据片材的类型,用户不能输入超过所述上限咬入量的校正值。
由自动控制通过对于咬入量确定为0(最小卷曲量)的卷曲辊对通过用户输入设置对咬入量添加的极限,可抑制由于用户输入错误造成的卷曲所生成的卡纸等。
而且,用作施加卷曲的单元的辊对被表示为一个例子。然而,通过在转动带与压靠该带的辊之间夹持一个片材能够卷曲所述片材。
尽管参照典型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典型实施例。如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广义的解释,从而包容所有修改、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卷曲装置,包括:
第一卷曲单元,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卷曲片材;
第二卷曲单元,配置成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卷曲已经通过所述第一卷曲单元的片材;
卷曲量确定单元,配置成确定第一卷曲单元的卷曲量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
输入单元,配置成人工输入与卷曲方向和卷曲量有关的校正值,用于校正由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及
控制单元,配置成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当所述控制单元改变由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卷曲单元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以对应于所述校正值时不能通过改变第一卷曲单元的卷曲量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之一来处置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校正值的情况下,使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之一的卷曲量最小,并且增大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中的另一个的卷曲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装置,其中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确定卷曲单元的卷曲量,使得第一卷曲单元和第二卷曲单元之一的卷曲量处于最小值,并且由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中的另一个进行卷曲,并且
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卷曲单元和第二卷曲单元的每一个卷曲量以与输入到所述输入单元中的所述校正值相对应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其中所述卷曲量由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确定为处于最小值,以成为比由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能够实现的最大卷曲量更小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曲装置,其中根据片材的类型改变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的上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装置,其中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确定卷曲单元的卷曲量,使得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之一的卷曲量处于最小值,并且由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中的另一个进行卷曲,并且
其中能够在所述输入单元处输入的校正值被设置为使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所述之一的卷曲量被限制成比由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所述之一能够实现的最大卷曲量更小的量,其中所述卷曲量由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确定为处于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曲装置,其中能够输入到所述输入单元中的校正值的上限根据片材的类型而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装置,其中所述卷曲量确定单元基于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量、或基于片材类型,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卷曲单元的卷曲量。
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单元,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熔化装置,配置成把在所述成像单元处形成的所述图像熔化到所述片材上;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装置,配置成卷曲已经通过所述熔化装置的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83895A JP4777165B2 (ja) | 2006-07-03 | 2006-07-03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83895 | 2006-07-03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263907A Division CN101100247B (zh) | 2006-07-03 | 2007-07-03 |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8533A true CN102358533A (zh) | 2012-02-22 |
CN102358533B CN102358533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3903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263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0247B (zh) | 2006-07-03 | 2007-07-03 |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
CN201110341087.5A Active CN102358533B (zh) | 2006-07-03 | 2007-07-03 |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263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0247B (zh) | 2006-07-03 | 2007-07-03 |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60447B2 (zh) |
JP (1) | JP4777165B2 (zh) |
CN (2) | CN1011002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03067A (ja) * | 2008-02-29 | 2009-09-10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605281B2 (ja) * | 2008-09-16 | 2011-01-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560685B2 (ja) * | 2009-12-10 | 2014-07-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98912B2 (ja) * | 2010-01-27 | 2014-05-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862047B2 (en) * | 2010-03-25 | 2014-10-14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Sheet curl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7003440B2 (ja) * | 2016-07-13 | 2022-01-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中間ユニッ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9888B1 (en) * | 1999-02-09 | 2001-07-10 | Fuji Xerox Co., Ltd. | Curl correct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440917A (zh) * | 2002-02-28 | 2003-09-10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页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50063747A1 (en) * | 2003-09-22 | 2005-03-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url corr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7372A (ja) | 1986-07-16 | 1988-02-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902130B2 (ja) | 1990-12-28 | 1999-06-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カール取り装置 |
JP2945541B2 (ja) | 1992-05-12 | 1999-09-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049628B2 (ja) | 1992-11-13 | 2000-06-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カール補正装置の制御装置 |
US5749040A (en) * | 1995-07-20 | 1998-05-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orrecting curl of sheet |
JP2002080157A (ja) * | 2000-09-06 | 2002-03-19 | Fuji Xerox Co Ltd | カール補正装置 |
JP2002316761A (ja) * | 2001-04-23 | 2002-10-3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08320A (ja) * | 2003-06-18 | 2005-01-1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11193B2 (ja) * | 2004-12-28 | 2008-07-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ル矯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33230B2 (ja) * | 2005-04-28 | 2010-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6
- 2006-07-03 JP JP2006183895A patent/JP4777165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6-21 US US11/766,635 patent/US7860447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7-03 CN CN2007101263907A patent/CN1011002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03 CN CN201110341087.5A patent/CN1023585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9888B1 (en) * | 1999-02-09 | 2001-07-10 | Fuji Xerox Co., Ltd. | Curl correct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440917A (zh) * | 2002-02-28 | 2003-09-10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页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50063747A1 (en) * | 2003-09-22 | 2005-03-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url corr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00247A (zh) | 2008-01-09 |
JP2008013284A (ja) | 2008-01-24 |
CN101100247B (zh) | 2011-12-21 |
US20080159795A1 (en) | 2008-07-03 |
JP4777165B2 (ja) | 2011-09-21 |
CN102358533B (zh) | 2014-10-08 |
US7860447B2 (en) | 2010-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00247B (zh) | 卷曲装置和成像设备 | |
JP4933160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ア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 |
US771130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233182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in enabling use of paper information | |
CN10552341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
CN100472367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 |
JP659738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 |
JP2007322818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EP1862863B1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lear coating apparatus | |
CN104345621B (zh) |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329524B (zh) |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9104058A (ja) | 画像形成位置の調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位置の調整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位置の調整プログラム | |
CN10383812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摆动控制方法 | |
JP201504947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26698A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
JP364319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 | |
JP2023043521A (ja) | 加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2302866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
JP202109638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298928B2 (ja) | 通信処理装置 | |
JP2013113912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7761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910131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色補正制御方法および色補正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712796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180994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