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294B - 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55294B CN102355294B CN201110341112.XA CN201110341112A CN102355294B CN 102355294 B CN102355294 B CN 102355294B CN 201110341112 A CN201110341112 A CN 201110341112A CN 102355294 B CN102355294 B CN 1023552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rtual uplink
- transmit power
- base station
- power
- virt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02B60/50—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对偶理论将单基站功率约束下的多小区协作下行链路最小用户信干噪比最大化问题转换为虚拟上行链路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二分优化方法和几何规划优化方法迭代求解虚拟上行链路优化问题,获得虚拟上行链路的最优接收波束向量和最优用户发射功率;最后利用对偶理论把虚拟上行链路的解再转换到下行链路的优化波束成型向量和发射功率。相比于现有多点协作波束成型方法,所提方法在速率每能量消耗和最差用户速率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所提方法在每基站能够节省25-30%的发射功率和确保用户间的公正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基站功率约束下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一般采用频谱复用因子为1的频谱复用方式构建通信网络,这样不仅实现了频谱使用效率的增加,而且缓解了小区规划和基站节点的安置压力。但通过这种方法构建的蜂窝移动网络产生了严重的小区间干扰,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受到的同道干扰影响更加严重,这导致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吞吐量性能受到严重影响。最近,为了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和整个通信网络的系统性能,利用小区间波束成型和功率控制方法来抑制小区间的同道干扰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协作基站之间总功率约束条件下,协作基站之间如何设计波束矢量和功率分配的问题,比较少的文献研究每基站功率约束条件下,协作基站之间如何设计波束矢量和功率分配的问题。为此,本发明基于对偶理论原理设计了一种单基站功率约束条件下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的优化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率每能量消耗量少、最差用户速率高和功率节省性好的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为基站编号;
K为协作基站的数量;
n为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的迭代次数,初始值为0;
k为用户编号;
m为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的迭代次数,初始值为0;
3).初始化平衡信干噪比γ的范围,得到该初始范围[γmin,γmax],它们的取值分别为γmin=0,
Pi为基站i的最大发射功率;
λmax(A)表示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I为单位矩阵;
上标“+”表示矩阵的伪逆;
Ωk,i(k=i)为k=i时的信道矢量函数;
hk,i为基站i到用户k的信道系数;
5).将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步骤4)得到的最优可行的信干噪比值γfeasible代入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更新方程 和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更新方程 分别求得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和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如果条件满足,则进入步骤6);否则回到步骤3);
λk(k=i)为k=i时虚拟上行链路用户k的发射功率;
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向量;
δ为预先设定的精度要求;
6).将步骤5)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发射功率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代入优化方程 利用几何规划优化方法更新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辅助变量的值,获得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辅助变量t(n+1);如果条件|t(n+1)-t(n)|≤ζ满足进入步骤7),否则回到步骤2);
表示i=1,2,...,K;
ζ为预先设定的精度要求;
上标″T″表示向量转置运算;
D和G均为矩阵,他们的元素取值方式为:
[D]i,k表示矩阵D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
[G]k,i表示矩阵G的第k行第i列的元素;
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元素均为1;
本发明中,步骤4)中所述的采用二分法在[γmin,γmax]内寻找最优可行的γfeasible值的具体步骤为:
λmax(A)表示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向量;
上标″T″表示向量转置运算;
D和G均为矩阵,他们的元素取值方式为:
[D]i,k表示矩阵D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
[G]k,i表示矩阵G的第k行第i列的元素;
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有元素均为1;
如果上述不等式约束条件满足,则令γmin=γ,同时令γfeasible=γ;否则令γmax=γ;
c).如果条件|γmax-γmin|≤ξ满足则输出γfeasible,否则回到步骤a)。
本发明方法应用的对象为多基站协作通信系统,包括K个协作基站,每个基站均有M根发射天线,每个基站只服务一个单天线用户,基站i的最大发射功率为Pi。
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与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信漏噪比最大化的波束成型方法和单基站功率约束的最大比发送波束成型方法相比,速率每能量消耗量少、最差用户速率高和功率节省性好,在图4到图7的仿真结果图中可看出本发明方法相对其他方法的性能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系统模型;
图2为单基站功率约束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流程图;
图3为总功率约束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流程图;
图4为小区间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的速率每能量消耗性能比较曲线;
图5为小区间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的最差用户速率比较曲线;
图6为小区间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的速率每能量消耗性能曲线;
图7为小区间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功率节省比较曲线。
图中有:中央控制器1,基站2,用户终端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为基站编号;
K为协作基站的数量;
n为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的迭代次数,初始值为0;
k为用户编号;
m为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的迭代次数,初始值为0;
3).初始化平衡信干噪比γ的范围,得到该初始范围[γmin,γmax],它们的取值分别为γmin=0,
Pi为基站i的最大发射功率;
λmax(A)表示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I为单位矩阵;
上标“+”表示矩阵的伪逆;
Ωk,i(k=i)为k=i时的信道矢量函数;
hk,i为基站i到用户k的信道系数;
5).将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步骤4)得到的最优可行的信干噪比值γfeasible代入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更新方程 和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更新方程 分别求得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和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如果条件满足,则进入步骤6);否则回到步骤3);
λk(k=i)为k=i时虚拟上行链路用户k的发射功率;
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向量;
δ为预先设定的精度要求;
6).将步骤5)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代入优化方程 利用几何规划优化方法更新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辅助变量的值,获得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辅助变量t(n+1);如果条件|t(n+1)-t(n)|≤ζ满足进入步骤7),否则回到步骤2);
表示i=1,2,...,K;
ζ为预先设定的精度要求;
7).将步骤5)中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步骤4)中得到的最优可行值γfeasible,代入方程popt=γfeassible(D-Gγfeasible)+1k计算得到多点协作下行链路的最优发射功率将多点协作下路的最优发射功率和步骤5)中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输出;
上标″T″表示向量转置运算;
D和G均为矩阵,他们的元素取值方式为:
[D]i,k表示矩阵D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
[G]k,i表示矩阵G的第k行第i列的元素;
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有元素均为1;
本发明中,步骤4)中所述的采用二分法在[γmin,γmax]内寻找最优可行的γfeasible值的具体步骤为:
λmax(A)表示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向量;
上标″T″表示向量转置运算;
D和G均为矩阵,他们的元素取值方式为:
[D]i,k表示矩阵D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
[G]k,i表示矩阵G的第k行第i列的元素;
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有元素均为1;
b)利用步骤a)得到的临时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和下行链路临时发射功率判断γ的可行性,γ的可行性条件为:
如果上述不等式约束条件满足,则令γmin=γ,同时令γfeasible=γ;否则令γmax=γ;
c).如果条件|γmax-γmin|≤ξ满足则输出γfeasible,否则回到步骤a)。
下面先对本发明所依据的上/下链路间的对偶关系定理进行说明:
通过拉格朗日对偶理论原理,推导出单基站功率约束条件下的多小区协作下行链路的max-min SINR优化问题与虚拟上行链路的min-max SINR优化问题间的对偶关系;提出一种迭代求解虚拟上行链路的min-max SINR优化问题的算法;基于对偶关系获得下行链路的max-min SINR优化问题的解;SINR表示信号功率与干扰功率和噪声方差之和的比值,即信干噪比;
单基站发射功率约束条件下,下行链路的优化问题QDown:
其拉格朗日对偶问题是虚拟上行链路的优化问题QUp,其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为:
s.t.λk≥0,υi≥0,||wi||=1,k=1,…,K,i=1,…,K (2)
其中,hk,j分别表示基站i到用户k的信道矢量函数和信道系数;表示用户k的噪声方差;wi、pi、Pi分别表示基站i的发射波束矢量、发射功率和最大功率约束;λk解释为虚拟上行链路中用户k的发射功率;υi解释为虚拟上行链路中基站i的噪声方差;方程(2)中的最后两不等式约束分别解释为虚拟上行链路中各用户节点的发射功率的总和不能超过各基站的发射功率约束的总和、各基站节点的发射功率乘以基站节点的不确定噪声方差之后的总和不能超过各基站的发射功率约束的总和。而且,当最优解实现的时候,所有用户均实现相同的最优平衡信干噪比。这个对偶优化问题可以理解为上行链路的优化问题,这里称为虚拟上行链路的优化问题。
下面对上述上/下链路间的对偶关系定理的推导过程和方法进行介绍:
λk≥0,υi≥0,||wi||=1,k=1,…,K,i=1,…,K
从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知道优化问题QUp的最优值γ取得的条件是不等式SINR约束条件的等号成立时取得,即:
A.优化上行链路发射功率和功率矢量
其中:λ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上标“+”表示矩阵求逆;
s.t||wi||=1
我们知道优化问题(6)可以转化为广义特征值分解问题,而且其最优解为相应的主特征值向量,即:
其中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B优化下行链路的发射功率
其中,上标“T”表示向量(矩阵)转置运算;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有元素均为1;
C.优化虚拟上行链路的不确定性噪声方差
引入一个松弛变量t,优化问题(11)可以等价为:
令: 则 则方程(12)可以描述为:
从方程(13)可以看出其表示形式与几何规划优化问题的基本形式一致,因此对于优化问题(12)可以利用几何规划优化方法求解。
综合前面的分析,本发明的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算法可以总结为:
第一步初始化令ε为任意小的正数;t(0)=0;
第三步初始化平衡信干噪比γ的范围:令:
将代入方程(8)计算
步骤b,结合和判断γ的可行性,γ的可行性条件为:
如果上述不等式约束条件满足,则令γmin=γ,同时令γfeasible;否则令γmax=γ;
步骤c,如果条件|γmax-γmin|≤ξ满足,则输出γfeasible并进入第四步,否则回到步骤a;
第六步更新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利用求解方程(12),利用几何规划优化方法更新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获得变量t(n+1);如果条件|t(n+1)-t(n)|≤ζ满足,则进入下一步,否则回到第二步;本步骤中采用的几何规划优化方法可以采用现有优化软件实现;
下面对本发明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性能对比作出说明:
在图4到图7中,AIgorithm1表示每基站功率约束条件下的所提方法,Algorithm2表示总功率约束条件下的所提方法的简化方法,SLNR表示每基站功率约束条件下的信号功率与泄漏信号功率加噪声功率之和的比值的波束成型方法,MRT表示每基站功率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比发射波束成型方法。
图4给出了两基站和三基站协作条件下的各种方法速率每能量消耗性能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性能要优于基站各方法的性能。图5给出了各种方法的最差用户速率的性能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Algorithm1的性能要优于SLNR、MRT两种方法的性能,但相比于Agorithm2而言,Algorithm1的性能有下降,由于其要求每基站的发射功率均有一个上限。图6给出了各种方法的最差用户速率和速率每能量消耗(RPE)性能比较曲线图,Algorithm1和Algorithm2的性能基本上相同,但两者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图7给出了功率节省比例曲线图,从仿真图中可以看出Algorithm1相对于Alogrithm2而言,每个基站节省了25-30%的发射功率。
Claims (2)
1.一种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为基站编号;
K为协作基站的数量;
n为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的迭代次数,初始值为0;
k为用户编号;
m为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的迭代次数,初始值为0;
Pi为基站i的最大发射功率;
λmax(A)表示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I为单位矩阵;
上标“+”表示矩阵的伪逆;
Ωk,i为信道矢量函数,
Ωk,i(k=i)为k=i时的信道矢量函数;
hk,i为基站i到用户k的信道系数;
5).将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步骤4)得到的最优可行的信干噪比值代入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更新方程和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更新方程i=1,2,...,K,分别求得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和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如果条件满足,则进入步骤6);否则回到步骤3);
λk(k=i)为k=i时虚拟上行链路用户k的发射功率;
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向量;
δ为预先设定的精度要求;
6).将步骤5)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虚拟上行链路的 波束矢量代入优化方程利用几何规划优化方法更新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辅助变量的值,获得虚拟上行链路的噪声方差和辅助变量t(n+1);如果条件|t(n+1)-t(n)|≤ξ满足进入步骤7),否则回到步骤2);
ξ为预先设定的精度要求;
7).将步骤5)中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步骤4)中得到的最优可行值,代入方程popt= (D-G)+1K计算得到多点协作下行链路的发射功率将多点协作下路的发射功率和步骤5)中得到的虚拟上行链路的波束矢量输出;
上标"T"表示向量转置运算;
D和G均为矩阵,他们的元素取值方式为:
[D]i,k表示矩阵D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
[G]k,i表示矩阵G的第k行第i列的元素;
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有全素均为1;
λmax(A)表示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vmax(A)表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向量;
[D]i,k表示矩阵D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
[G]k,i表示矩阵G的第k行第i列的元素;
上标"T"表示向量转置运算;
1K表示K维列向量且所有元素均为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1112.XA CN102355294B (zh) | 2011-11-01 | 2011-11-01 | 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1112.XA CN102355294B (zh) | 2011-11-01 | 2011-11-01 | 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5294A CN102355294A (zh) | 2012-02-15 |
CN102355294B true CN102355294B (zh) | 2014-04-02 |
Family
ID=45578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41112.XA Active CN102355294B (zh) | 2011-11-01 | 2011-11-01 | 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5529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9242A (zh) * | 2013-06-04 | 2013-08-28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上行协作中继波束成形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8027B (zh) * | 2012-12-07 | 2015-04-01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频率平坦性衰落信道下多中继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
CN103441789A (zh) * | 2013-09-06 | 2013-12-11 | 东南大学 | 一种用于多小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方法 |
CN105471488B (zh) | 2014-08-20 | 2021-0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小区波束形成方法和装置 |
CN105227222B (zh) * | 2015-09-09 | 2019-03-19 | 东南大学 | 一种利用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高能效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方法 |
CN110278024B (zh) * | 2019-08-07 | 2020-07-24 | 清华大学 | 卫星通信星座的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和装置 |
CN115333595A (zh) * | 2022-07-18 | 2022-11-11 |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 协作波束成形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1537A (zh) * | 2009-04-10 | 2009-09-02 | 东南大学 | 基于有限反馈的协作中继波束形成方法 |
CN101989869A (zh) * | 2010-09-02 | 2011-03-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多天线蜂窝网络的联合预编码与功率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98647B2 (en) * | 2008-08-28 | 2013-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tributed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framework |
-
2011
- 2011-11-01 CN CN201110341112.XA patent/CN1023552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1537A (zh) * | 2009-04-10 | 2009-09-02 | 东南大学 | 基于有限反馈的协作中继波束形成方法 |
CN101989869A (zh) * | 2010-09-02 | 2011-03-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多天线蜂窝网络的联合预编码与功率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9242A (zh) * | 2013-06-04 | 2013-08-28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上行协作中继波束成形方法 |
CN103269242B (zh) * | 2013-06-04 | 2016-01-13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上行协作中继波束成形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5294A (zh) | 2012-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55294B (zh) | 单基站功率约束的多点协作波束成型和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1588627B (zh) | 协作通信中源与中继节点的功率最优联合分配的方法 | |
CN105163380B (zh) | Mimo无线多跳网络的分布式跨层优化方法 | |
CN105246142A (zh) | 基于能效最优的单用户大规模天线中继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5188089A (zh) | 超密集异构网络中基于用户连接与干扰管理联合优化的负载均衡方法 | |
CN103763782A (zh) | 一种mu-mimo下行链路基于加权用户相关的公平调度方法 | |
CN104039004A (zh) |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异构用户导频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 |
CN104579443A (zh) | 一种基于协作多小区Massive MIMO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 |
CN105392192A (zh) | 基于能效最优的多用户大规模天线中继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2185683B (zh) | 基于统计信漏噪比准则的mimo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 |
Yang et al. | Joint time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multicell networks with load coupling: Energy saving and rate improvement | |
CN102291727B (zh) | 一种分布式协作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 |
CN104717730B (zh) | 大规模天线系统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 |
CN103944618B (zh) | 大规模miso协同能效发送方法 | |
CN105959043A (zh) | 一种能效驱动的多基站协作传输策略 | |
CN107241799A (zh) | 异构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干扰对齐联合方法 | |
CN103929224B (zh) | 蜂窝网络中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979589A (zh) | 异构网络的能量有效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
CN103763011A (zh) | 一种用于lte-a异构网络中干扰对齐的实现方法 | |
CN105722203A (zh) | 大规模天线系统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高能效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2664665A (zh) | 一种交替优化和速率最大化多点协作波束成形方法 | |
CN103781167A (zh) | 基于对偶性的下行多用户能效波束成形方法 | |
CN105162500A (zh) | 一种多小区mimo系统协作干扰抑制方法 | |
CN107733488A (zh) |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注水功率分配改进方法及系统 | |
CN107801251A (zh) | 三维多输入多输出下行多用户传输系统调度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