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4827A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54827A CN102354827A CN2011102254526A CN201110225452A CN102354827A CN 102354827 A CN102354827 A CN 102354827A CN 2011102254526 A CN2011102254526 A CN 2011102254526A CN 201110225452 A CN201110225452 A CN 201110225452A CN 102354827 A CN102354827 A CN 1023548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terminal
- gland
- upper arm
- underarm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压盖、前/后导电端子及焊片,所述绝缘主体中部开设若干等间距的前、后导电端子孔,所述导电端子组装于所述前、后导电端子孔中,所述导电端子尾部设有C形容置空间,借助该C形容置空间可将所述压盖置入其内,本发明的结构一为:用压盖的凸轮结构顶起后导电端子后臂,同时下压前导电端子后臂,结构二为:用压盖的凸轮结构顶起两种端子后臂,使端子前臂压紧对插件软性电路板;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FPC连接器结构。本发明使导电端子如何受力或是产品如何震动,导电端子都紧紧压住压盖,这样能连动性紧压软性电路板,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压不紧的隐患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是一种与软性电路板连接牢固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FPC连接器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的缩写,中文含义为“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作为软性电路板/排线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各类民用移动通信设备及各类个人终端设备(如手机、PDA、GPS、MP3/MP4、数码相机、手持式游戏机、各类CD机等)。是实现此类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或与外部设备的信号连接或传递,以及设备与电源或信号源的连通等作用,最终实现设备电源/信号的连接。受3G手机和智能手机、超薄型笔记本电脑需求等市场影响,FPC连接器当前发展方向为:低高度、小pitch、易操作、多功能、良好的电磁兼容性,以及标准化规格。
现有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如图1-4所示,通常包括一绝缘本体9、插置于该绝缘本体9内的若干导电端子8以及可旋转地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压盖7。使用时,将压盖7向上掀起,使其旋转到开启位置,即可使软性电路板6通过绝缘本体9正面所设的一开口插入绝缘本体9内部。软性电路板6插置定位后,向下盖合该压盖7,使其旋转到闭合位置使导电端子8的上接触部81与下接触部82相对夹持,即可夹持软性电路板6在该连接器内部,使该软性电路板6与导电端子8之间实现电性连接。
然而,这种连接器的端子的设计存在插拔次数过少,排线保持力难以掌控,无法上下接触共用等隐患,以至于影响连接器正常使用的缺陷。,现有的端子的上臂和下臂非平行设置,呈渐近状。经压盖多次开启或闭合插置软性电路板后,会导致端子回弹差从而影响软性电路板与连接器连接的有效性。因此,极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现阶段连接器业界所生产之FPC连接器掀盖式结构,不管是前掀前压式,还是后压式产品,都存在以下隐患:客户在操作时,当软性电路板在受外力折弯后,对端子受力,或是产品在震动条件下工作时;这都会对压盖受力,导致压盖有掀起的隐患,容易导致软性电路板压不紧,而出现电流或信号不导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压盖设在后部稳固结合于绝缘本体上,通过端子上下臂来压合扁平排线,不使用压盖直接压合排线,可避免因该压盖反复开闭而影响端子与软性电路板连接的有效性,确保软性电路板与导电端子之间稳定的电性连接并方便软性电路板的插置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分为前、后两种导电端子,前导电端子焊点位于前端,而后导电端子焊点位于后端,所述两导电端子均具有一个上臂、一个下臂及连接该上臂与该下臂的一个连接臂,该上臂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部及一个作动部;该上臂与下臂呈平行设置,连接臂为一个弯弓形连接结构,且前述导电端子前端均设有插入空间。
所述前导电端子连接臂位于后端,作动部位于上臂的中部外侧;而前述后导电端子的连接臂位于中部,整体呈工字形构成跷跷板型,而作动部位于上臂的后端内侧;所述后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由上臂、连接臂及下臂围成的C形空间,而传动部是位于C形空间内上臂内侧的一个半圆形凹部。
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上臂前端高于后端,上臂前端与后端间有一个弯折过渡区,作动部位于弯折过渡区的后端侧;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下臂对应上臂也为前端高于后端的结构,且前端与后端间有一个过渡区,该过渡区能抵止上臂的弯折过渡区。
所述两种导电端子的连接臂位于中部,导电端子均呈整体呈工字形构成跷跷板型。
所述两种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由上臂、连接臂及下臂围成的C形空间,而传动部是位于C形空间内上臂内侧的一个凹部。
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下臂前端与焊点间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嵌槽,嵌槽提供下臂前端的弹性变形空间;所述导电端子的下臂上也设有至少两个接触部。
一种前述导电端子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绝缘本体、互相间隔排布插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前、后导电端子、左右焊片以及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个压盖,该绝缘主体具有一个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面;该绝缘本体具有一个基部及从该基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两弹性臂,该压盖容设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基部与两种弹性臂结合围成的容置区内,可在一个开启位置与一个闭合位置之间转换,该压盖对应各导电端子的作动部设有相应的上顶部或下顶部;在闭合位置,该压盖的上顶部或下顶部能顶持所述作动部,借此前述导电端子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压紧软性电路板。
所述压盖对应前述的导电端子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距离导电端子后端有一个配合间距,在开启位置或闭合位置该配合间距都相等,限位部能矫正导电端子位置。
本发明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通过将导电端子连接上下臂的连接臂设计为圆环形,进而改善了端子上下臂的受力状况,增加了连接器的耐插拔能力。
本发明重新规划设计导电端子和压盖的受力结构,使导电端子如何受力或是产品如何震动,导电端子都紧紧压住压盖,这样能连动性紧压软性电路板,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隐患问题,本发明压盖采用与传统式设计有明显不同,采用逆向思维处理模式,即采用下顶式结构。
借助后导电端子的后臂与压盖相互作用力,采用与传统压合的反向思维模式,执行下顶式结构,旋转抓轴只作上下运动,而其上下运动的行程由压盖下部顶起来实现,然后传递到导电端子前端。由于上下均为弹性夹持结构即使在端子的力臂变形或震动情况下,依然紧压压盖,保证导电端子前臂和软性电路板充分接触。
同时,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FPC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A-2B为现有技术FPC连接器结构实施步骤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FPC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FPC连接器结构导电端子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后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实施步骤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实施步骤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A-F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后实施步骤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6A-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后实施步骤示意图。
其中:
(本发明)
绝缘本体1 后导电端子孔12 前导电端子孔13
后导电端子2 上臂21 下臂22
连接臂23 焊点24 传动部25
C形空间26 接触部27 接触部28
前导电端子3 上臂31 下臂32
连接臂33 焊点34 弯折过渡区35
作动部36 接触部37 接触部38
嵌槽39 压盖4 凸台41
上顶部42 下顶部43 软性电路板 5
(背景技术部分)
软性电路板6 压盖7 导电端子8
上接触部81 下接触部82 绝缘本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特征,优点能被进一步了解清楚,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对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7所示,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后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分为前、后两种导电端子(3、2),前导电端子3焊点34位于前端,而后导电端子2焊点24位于后端,所述两导电端子(3、2)均具有一个上臂(21、31)、一个下臂(22、32)及连接该上臂与该下臂的一个连接臂(23、33),该上臂(21、31)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部(27、37)及一个作动部(25、36); 并且所述导电端子的下臂(22、32)上也设有至少两个接触部(28、38)。该上臂(21、31)与下臂(22、32)呈平行设置,连接臂(23、33)为一个弯弓形连接结构,且前述导电端子(3、2)前端均设有插入空间(20、30),使用时,整齐排列的插入空间(20、30)可供软性电路板5(也简称FFC)插入后压紧连接,接触部(27、37)可压紧软性电路板5构成信号连接。通过将导电端子(3、2)连接上下臂的连接臂(33、23)设计为圆环形,进而改善了端子上下臂的受力状况,增加了连接器的耐插拔能力。
而如图10-16所示,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A-F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后实施步骤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6A-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前、后导电端子应用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后实施步骤示意图。应用前述导电端子(3、2)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本体1、互相间隔排布插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前、后导电端子(3、2)、左右焊片10以及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个压盖4,该绝缘主体1具有一个供软性电路板5插接的插入面; 该绝缘本体1间隔设有数个容置前述导电端子(3、2)的前导电端子孔13及后导电子孔12。
如图10所示,该绝缘本体1具有一个基部及从该基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两弹性臂,该压盖4通过两侧凸台41容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该基部与两种弹性臂结合围成的容置区内,可在一个开启位置与一个闭合位置之间转换,该压盖4对应各导电端子的作动部(25、36)设有相应的上顶部42或下顶部43;在闭合位置,该压盖4的上顶部42或下顶部43能顶持所述作动部,借此前述导电端子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压紧FFC(软性电路板5)。
如图5-6所示,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后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导电端子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导电端子3连接臂33位于后端,作动部36位于上臂31的中部外侧;而前述后导电端子2的连接臂23位于中部,整体呈工字形构成跷跷板型,而作动部25位于上臂21的后端内侧;所述后导电端子2的后端具有由上臂21、连接臂23及下臂22围成的C形空间26,而传动部25是位于C形空间26内上臂21内侧的一个半圆形凹部。导电端子和压盖设计为包裹式。防止非工作状态运输中震动脱落;防止工作状态中震动脱落导致功能失效。
具体讲,如图5-6所示,所述前导电端子3的上臂31前端高于后端,上臂前端与后端间有一个弯折过渡区35,作动部36位于弯折过渡区35的后端侧;所述前导电端子3的下臂32对应上臂31也为前端高于后端的结构,且前端与后端间有一个过渡区,该过渡区能抵止上臂31的弯折过渡区35。
如图8、10、11、13、14所示,应用第一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的情况下,该压盖4对应相互相间隔排布前、后导电端子的作动部(25、36)也间隔设有上顶部42及下顶部43,该上顶部42设于该压盖4的转轴(凸台41即为转轴)上端,该上顶部42为一个能顶持于后导电端子2作动部25的轴件;该下顶部43为设于该压盖4的转轴下端的一个端面;在闭合位置,该压盖4的上顶部42顶持于后导电端子2作动部25,该下顶部43下顶于该前导电端子3的作动部36,借此前述导电端子(3、2)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从而压紧软性电路板5。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导电端子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后导电端子2与第一实施例中完全相同,这样在此实施例中的两种导电端子(2、3)的连接臂(23、33)都位于中部,导电端子(2、3)均呈整体呈工字形构成跷跷板型,所述两种导电端子(2、3)的后端具有由上臂(21、31)、连接臂(23、33)及下臂(22、32)围成的C形空间,而传动部是位于C形空间内上臂内侧的一个凹部。如此,导电端子和压盖设计为包裹式,可防止非工作状态运输中震动脱落;防止工作状态中震动脱落导致功能失效。
如图9、12、15、16在应用第二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2、3)的情况下,该压盖4也对应相互相间隔排布前、后导电端子(3、2)的作动部(36、25)也间隔设有上顶部42,该上顶部42设于该压盖4的转轴上端,该上顶部42为一个能顶持于导电端子作动部的轴件;在闭合位置,该压盖的上顶部顶持于前述导电端子(3、2)作动部(36、25),该压盖4在盖合时能够将所述各导电端子(3、2)的后端撑开,借此前述导电端子(3、2)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压紧软性电路板5。
另外,前述两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前导电端子3的下臂32前端与焊点34间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嵌槽39,嵌槽39提供下臂32前端的弹性变形空间;以此,使前导电端子3前端保持一定的弹性欲度。
此外,前述两个实施例中,如图11A-F、16 A-F所示,所述压盖4对应前述的导电端子2、3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距离导电端子后端有一个配合间距,在开启位置或闭合位置该配合间距都相等,限位部能矫正导电端子位置。加设如此的反补校正设计,对导电端子起到矫正作用。
本发明重新规划设计导电端子和压盖的受力结构,使导电端子如何受力或是产品如何震动,导电端子都紧紧压住压盖,这样能连动性紧压软性电路板5,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隐患问题,本发明压盖采用与传统式设计有明显不同,采用逆向思维处理模式,即采用下顶式结构。
借助后导电端子的后臂与压盖相互作用力,采用与传统压合的反向思维模式,执行下顶式结构,旋转抓轴只作上下运动,而其上下运动的行程由压盖下部顶起来实现,然后传递到导电端子前端。由于上下均为弹性夹持结构即使在端子的力臂变形或震动情况下,依然紧压压盖,保证导电端子前臂和软性电路板5充分接触。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分为前、后两种导电端子,前导电端子焊点位于前端,而后导电端子焊点位于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导电端子均具有一个上臂、一个下臂及连接该上臂与该下臂的一个连接臂,该上臂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部及一个作动部;该上臂与下臂呈平行设置,连接臂为一个弯弓形连接结构,且前述导电端子前端均设有插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电端子连接臂位于后端,作动部位于上臂的中部外侧;而前述后导电端子的连接臂位于中部,整体呈工字形构成跷跷板型,而作动部位于上臂的后端内侧;所述后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由上臂、连接臂及下臂围成的C形空间,而传动部是位于C形空间内上臂内侧的一个半圆形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上臂前端高于后端,上臂前端与后端间有一个弯折过渡区,作动部位于弯折过渡区的后端侧;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下臂对应上臂也为前端高于后端的结构,且前端与后端间有一个过渡区,该过渡区能抵止上臂的弯折过渡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导电端子的连接臂位于中部,导电端子均呈整体呈工字形构成跷跷板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由上臂、连接臂及下臂围成的C形空间,而传动部是位于C形空间内上臂内侧的一个凹部。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下臂前端与焊点间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嵌槽,嵌槽提供下臂前端的弹性变形空间;所述导电端子的下臂上也设有至少两个接触部。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导电端子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绝缘本体、互相间隔排布插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前、后导电端子、左右焊片以及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个压盖,该绝缘主体具有一个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面;
该绝缘本体具有一个基部及从该基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两弹性臂,该压盖容设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基部与两种弹性臂结合围成的容置区内,可在一个开启位置与一个闭合位置之间转换,该压盖对应各导电端子的作动部设有相应的上顶部或下顶部;
在闭合位置,该压盖的上顶部或下顶部能顶持所述作动部,借此前述导电端子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压紧软性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在应用权利要求2或3所述导电端子的情况下,其特征在于:该压盖对应相互相间隔排布前、后导电端子的作动部也间隔设有上顶部及下顶部,该上顶部设于该压盖的转轴上端,该上顶部为一个能顶持于后导电端子作动部的轴件;该下顶部为设于该压盖的转轴下端的一个端面;
在闭合位置,该压盖的上顶部顶持于后导电端子作动部,该下顶部下顶于该前导电端子的作动部,借此前述导电端子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压紧软性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在应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导电端子的情况下,其特征在于:该压盖对应相互相间隔排布前、后导电端子的作动部也间隔设有上顶部,该上顶部设于该压盖的转轴上端,该上顶部为一个能顶持于前述导电端子作动部的轴件;
在闭合位置,该压盖的上顶部顶持于前述导电端子作动部,该压盖在盖合时能够将所述各导电端子的后端撑开,借此前述导电端子上臂及下臂的接触部相卡合压紧软性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所述压盖对应前述的导电端子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距离导电端子后端有一个配合间距,在开启位置或闭合位置该配合间距都相等,限位部能矫正导电端子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254526A CN102354827A (zh) | 2011-08-08 | 2011-08-08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254526A CN102354827A (zh) | 2011-08-08 | 2011-08-08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4827A true CN102354827A (zh) | 2012-02-15 |
Family
ID=4557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54526A Pending CN102354827A (zh) | 2011-08-08 | 2011-08-08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5482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208A (zh) * | 2013-01-18 | 2013-05-01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多点夹持双面接触式fpc连接器 |
CN115911931A (zh) * | 2022-11-30 | 2023-04-04 | 东莞市昶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87398A (ja) * | 2006-04-13 | 2007-11-01 | Molex Inc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JP2009176427A (ja) * | 2008-01-21 | 2009-08-06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0067463A (ja) * | 2008-09-11 | 2010-03-25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CN101997197A (zh) * | 2009-08-24 | 2011-03-30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2259777U (zh) * | 2011-08-08 | 2012-05-30 | 昆山捷讯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2011
- 2011-08-08 CN CN2011102254526A patent/CN1023548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87398A (ja) * | 2006-04-13 | 2007-11-01 | Molex Inc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JP2009176427A (ja) * | 2008-01-21 | 2009-08-06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0067463A (ja) * | 2008-09-11 | 2010-03-25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CN101997197A (zh) * | 2009-08-24 | 2011-03-30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2259777U (zh) * | 2011-08-08 | 2012-05-30 | 昆山捷讯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208A (zh) * | 2013-01-18 | 2013-05-01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多点夹持双面接触式fpc连接器 |
CN103078208B (zh) * | 2013-01-18 | 2015-12-30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多点夹持双面接触式fpc连接器 |
CN115911931A (zh) * | 2022-11-30 | 2023-04-04 | 东莞市昶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17942B2 (en) |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 |
CN10232465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166741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367957B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10442591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039128U (zh) | 电连接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 |
CN102474029B (zh) | 柔性集中配线连接器 | |
US10225921B2 (en) | Procedure for th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of electronic board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us obtainable | |
TWI257196B (en) | Direct-mounting connector-fitting structure | |
CN102354827A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2259777U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2103202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 | |
US20240224425A1 (en) |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ircuit board stack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1816103B (zh) | 插塞装置、插塞连接器以及制造插塞装置的方法 | |
CN10903802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817245U (zh) | 软性电路板转间距电连接器 | |
CN205029138U (zh) | 一种微型高速连接器组件 | |
CN203466369U (zh) | Fpc电连接器 | |
CN201674039U (zh) | 一种fpc连接器 | |
CN113555706A (zh) | 电子设备及与之对接的线缆组件 | |
CN2034914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275991U (zh) | 微型电连接器 | |
CN202737216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3840282A (zh) | 执行机构装置 | |
CN201639023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