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3037A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53037A CN102353037A CN2011102520416A CN201110252041A CN102353037A CN 102353037 A CN102353037 A CN 102353037A CN 2011102520416 A CN2011102520416 A CN 2011102520416A CN 201110252041 A CN201110252041 A CN 201110252041A CN 102353037 A CN102353037 A CN 1023530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supply
- pump
- supply system
- pressure
- feed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至少包括用于输出高压给水的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中压给水的中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低压再循环的低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给泵最小流量保护的最小流量管道及阀门;还包括一给水泵,给水泵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与给水泵出口连通,中压给水管道与给水泵的第三级连通,低压给水管道与给水泵的第二级连通,最小流量管道与给水泵出口连通,并回到凝结水加热器进口。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采用了高、中、低压三泵合一的合泵形式,从而节省了给水系统的成本,还提高了给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联合循环发电领域的现有技术中,西门子SCC5-4000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采用三压、再热、无补燃、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燃气排气由余热锅炉4下方的A处进入,从余热锅炉4上方的B处形成烟气排出,对给水系统有高、中、低三种不同压力等级的要求。如图1所示为余热锅炉4的给水系统中高、中、低三种压力等级的给水的流向及用途:
对低压给水,从汽轮机来的凝结水5,经凝结水加热器3加热后,低压再循环泵11将一路低压给水回到凝结水加热器3进口进行掺混加热,以提高余热锅炉4出口烟温,防止余热锅炉4出口管道低温腐蚀,然后低压给水进入低压汽包21。
对中压给水,中压给水泵12将给水经中压省煤器6加热后,送入中压汽包22。
对高压给水,高压给水泵13将高压给水送入高压省煤器7加热后,送入高压汽包23。
为满足余热锅炉给水压力的上述要求,目前燃机电厂给水系统的常规设计有三种:
如图2所示为一种给水系统,其中高压给水泵13、中压给水泵12、低压再循环泵11均采用分泵的结构形式,共需三台独立的泵。
如图3所示为又一种给水系统,其中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采用合泵12(带中压抽头14)的结构形式,低压再循环泵11分泵,共需二台独立的泵。
如图4所示为另一种给水系统,其中高压给水泵13分泵,中压给水泵、低压再循环泵采用合泵12(带低压抽头15)的结构形式,也需二台独立的泵。
为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给水系统的实际配置均为一用一备形式,即图2所示给水系统实际需要配置六台泵,图3、图4所示给水系统实际需要分别配置四台泵,泵的采购费用、运行管理、检修维护费用都很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成本低、可靠性好、操作及维护方便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好、操作及维护方便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以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至少包括用于输出高压给水的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中压给水的中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低压再循环的低压再循环管道及阀门、用于给泵最小流量保护的最小流量管道及阀门;还包括一给水泵,所述给水泵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所述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与所述给水泵出口连通,所述中压给水管道与所述给水泵的第三级连通,所述低压再循环管道与所述给水泵的第二级连通;所述最小流量管道与所述给水泵出口连通,并回到凝结水加热器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压给水管道中的中压给水、所述低压再循环管道中的低压给水的流量和压力均符合所述联合循环机组的设定系统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联合循环机组包括一用一备两套给水系统,两套所述给水系统分别包括一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的给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给水泵为双抽头给水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采用了高、中、低压三泵合一的合泵形式,从而节省了给水泵本体设备的投资成本。
由于减少了给水泵的数量,本发明还节省了给水系统管道、阀门的投资成本,节省了给水泵及驱动设备的润滑油系统投资成本。
另外,由于给水泵的数量减少,本发明还提高了给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在给水系统中,任何一台给水泵的故障都将引起机组跳机,因此现有分泵形式的给水系统的故障发生率比本发明的合泵形式要高。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采用的给水泵中段为不等厚度,该设计是根据给水泵的热膨胀量和挠度设计的,此种设计可以防止给水泵在各种转速下,尤其是在低转速时转子与静止部件的接触,从而提高了给水泵运行的可靠性,也使得本发明的给水系统不需要配备暖泵系统。
本发明还降低了电厂建设的土建与钢结构上的费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给水系统的要求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又一种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给水系统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一具体实施例,包括用于输出高压给水的高压给水管道、用于输出中压给水的中压给水管道、用于输出低压再循环的低压给水管道、用于给泵最小流量保护的最小流量管道及阀门。
本发明的特别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给水泵11。该给水泵11为双抽头,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高压给水的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与给水泵11出口连通,中压给水管道110与给水泵11的第三级连通,低压再循环管道111与给水泵11的第二级连通。
在具体实施中,中压给水管道中的中压给水、低压再循环管道中的低压给水的流量和压力均应满足联合循环机组的设定系统要求,该设定系统要求根据机组的不同参数数据计算获得。
按照给水系统设置为一用一备形式,采用高、中、低压合泵形式时,每台机组实际仅需配置两台给水泵,泵的采购费用比现有的采用高、中、低压三泵形式降低了20%至30%。
具体地,当给水泵11在设计工况下的总功率为2015kW,以某一电厂全厂4台机组、年运行2000小时、上网电价0.662元/kWh计算,厂用电消耗费用1067.144万元/年。相比现有的高、中、低压三泵形式,采用本发明的合泵形式的给水系统,年厂用电的费用节省124.46万元,相比现有的高中压合泵+低压再循环泵的双泵形式厂用电的费用可节省106.45万元。
本发明还降低了给水泵的检修和维护工作量,单台给水泵的备品备件及检修人工也远小于高、中、低压分泵形式或双泵形式。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采用的给水泵11的中段为不等厚度,该设计是根据给水泵的热膨胀量和挠度设计的,此种设计可以防止给水泵在各种转速下,尤其是在低转速时转子与静止部件的接触,从而提高了给水泵运行的可靠性,也使得本发明的给水系统不需要配备暖泵系统。
本发明的合泵形式的运行可靠性高。具体地,本发明的合泵形式的运行可靠性比图2所示的高、中、低三压分泵形式提高了约4.3%,比图4所示的高压泵分泵,中低压泵合泵形式提高了约2.13%。而且合泵的管阀数量及操作远低于分泵形式,更有利于降低因运行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起机组不必要跳闸的几率。
按照一台机组,给水泵一用一备计算,采用本发明的高、中、低压三泵合泵形式的给水系统在机组总占地面积和钢结构的使用量方面比现有的采用高、中、低压分泵的三泵形式的机组要节省75%,比采用高压分泵,中、低压合泵的双泵形式的机组要节省62%。
本发明还降低了联合循环机组的给水系统的能源消耗,合泵形式给水泵的效率比分泵高2%至5%。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至少包括用于输出高压给水的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中压给水的中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低压再循环的低压再循环管道及阀门、用于给泵最小流量保护的最小流量管道及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给水泵,所述给水泵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所述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与所述给水泵出口连通,所述中压给水管道与所述给水泵的第三级连通,所述低压再循环管道与所述给水泵的第二级连通;所述最小流量管道与所述给水泵出口连通,并回到凝结水加热器进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循环机组包括一用一备两套给水系统,两套所述给水系统分别包括一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的给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为双抽头给水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给水管道中的中压给水、所述低压再循环管道中的低压给水的流量和压力均符合所述联合循环机组的设定系统要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520416A CN102353037A (zh) | 2011-08-30 | 2011-08-30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520416A CN102353037A (zh) | 2011-08-30 | 2011-08-30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3037A true CN102353037A (zh) | 2012-02-15 |
Family
ID=4557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520416A Pending CN102353037A (zh) | 2011-08-30 | 2011-08-30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5303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78779A (zh) * | 2017-04-28 | 2017-09-19 |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 变速给水泵变速运行的控制方法 |
CN106338060B (zh) * | 2016-08-08 | 2018-11-09 | 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 |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的给水系统 |
CN114135858A (zh) * | 2021-11-03 | 2022-03-04 | 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906A (zh) * | 1993-12-09 | 1995-08-16 | Abb.专利有限公司 | 将供水引入-联合循环发电站的配置 |
EP0679836B1 (de) * | 1994-04-27 | 1998-08-19 | ABBPATENT GmbH | Wasserdampfkreislauf |
CN202203930U (zh) * | 2011-08-30 | 2012-04-25 | 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
2011
- 2011-08-30 CN CN2011102520416A patent/CN1023530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906A (zh) * | 1993-12-09 | 1995-08-16 | Abb.专利有限公司 | 将供水引入-联合循环发电站的配置 |
EP0679836B1 (de) * | 1994-04-27 | 1998-08-19 | ABBPATENT GmbH | Wasserdampfkreislauf |
CN202203930U (zh) * | 2011-08-30 | 2012-04-25 | 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何畅等: "9F级燃机余热锅炉高中压合用电动给水泵的创新应用", 《电力建设》 * |
袁焕源: "M701F 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给水系统运行和控制", 《燃气轮机技术》 * |
高新宇: "350MW等级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给水系统的设计", 《电站系统工程》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8060B (zh) * | 2016-08-08 | 2018-11-09 | 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 |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的给水系统 |
CN107178779A (zh) * | 2017-04-28 | 2017-09-19 |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 变速给水泵变速运行的控制方法 |
CN114135858A (zh) * | 2021-11-03 | 2022-03-04 | 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2611B (zh) | 一种联合循环的热电联供系统 | |
CN202732203U (zh) | 一种新型水能发电站 | |
CN205028667U (zh) | 一种海上核能热电联产系统 | |
CN113175362B (zh) | 一种实现低压缸零出力的母管制连接系统及运行方法 | |
Kabeyi et al. | Dual cycle cogeneration plant for an operating diesel powerplant | |
CN110953571A (zh) | 一种应用于燃煤供热机组的供热蒸汽余压梯级利用系统 | |
Shi et al. | Thermodynamic and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a novel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upled with coal-fired power unit | |
CN103696816A (zh) | 一种中间再热小容量分轴式汽轮发电机组 | |
CN102353037A (zh)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
Wang et al. | A novel system for reducing power plant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nhancing deep peak-load capability | |
CN115807700A (zh) | 一种通过低压抽汽节流调频的核-储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2203930U (zh) |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 | |
CN102840617B (zh) | 应用蒸汽蓄热器的热电联产系统 | |
CN202370596U (zh) | 采暖供热热电联产发电机组 | |
CN113175360A (zh) | 一种提高深度调峰低压缸效率的母管制连接系统及运行方法 | |
RU2253917C2 (ru) |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атомной паротурбинно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202659288U (zh) | 60Hz、200MW三压再热联合循环汽轮机 | |
CN202157878U (zh) | 一种利用水刹车的液氮蒸发系统 | |
CN107165682B (zh) | 一种燃气热电联供工艺优化系统 | |
CN105298566A (zh) | 一次再热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改造方法 | |
CN213207819U (zh) | 一种用于热电联产梯级供热的余能回收系统 | |
CN210799058U (zh) | 一种汽水双压余热发电系统 | |
CN111412031B (zh) | 可满足深度调峰时居民及工业供热需求的热电联产方法 | |
CN215723128U (zh) | 一种燃机耦合固体电蓄热满足工业蒸汽的系统 | |
CN217001997U (zh) | 纯凝发电机组改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后的配套回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