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348037A - 原稿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8037A
CN102348037A CN2011102126640A CN201110212664A CN102348037A CN 102348037 A CN102348037 A CN 102348037A CN 2011102126640 A CN2011102126640 A CN 2011102126640A CN 201110212664 A CN201110212664 A CN 201110212664A CN 102348037 A CN102348037 A CN 102348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value
light source
original copy
rea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26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8037B (zh
Inventor
胜田长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8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8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8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8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a detected condition or state of the reading apparatus, e.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5Detecting external or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46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a detected condition or state of the reproducing device, e.g. temperature or ink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能够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确切地检测原稿盖的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利用光源(231)点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光量值和光源(231)熄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光量值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当自动原稿传送部(10)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便开始印刷准备。

Description

原稿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稿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的扫描等原稿读取装置一般备有载置读取对象原稿的台板玻璃和使被载置的原稿贴紧台板玻璃的原稿盖。
检测原稿读取装置中原稿盖开闭动作的技术以往有各种提案,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监视CCD传感的输出值,检测由于原稿盖打开而室内光线引起的CCD传感输出值增加,由此检测原稿盖的开闭动作。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是扫描内的控制部根据来自于外部光线传感的检测信号值,判断检测到的外部光线的强度是否增加以及是否降低,由此检测原稿盖的开闭动作。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是控制部判断外部光线是否入射到原稿载置台,由此检测原稿盖的开闭动作。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06-309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357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9-239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原稿盖开闭动作的检测方法中,外部光线弱时检测精度降低,检测精度受外部环境影响,有可能不能正确地检测原稿盖的开闭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能够正确地检测原稿盖的开闭状态以及开闭动作的原稿读取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原稿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
台板玻璃,被载置原稿;
原稿盖,被能够开闭地设在所述台板玻璃上方,在关闭状态下使原稿贴紧所述台板玻璃;
光源,从所述台板玻璃下方向所述台板玻璃照光;
受光部,接受所述光源照射的光;
开闭检测部,采用所述光源点灯时所述受光部的受光光量值以及所述光源熄灯时所述受光部的受光光量值,检测所述原稿盖的开闭状态。
发明之效果
根据本发明原稿读取装置,能够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正确地检测原稿盖的开闭。
附图说明
图1: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截面图。
图2:原稿读取装置的中央截面图。
图3:原稿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4:原稿读取装置控制结构的方框示意图。
图5: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的开闭动作、开始印刷准备之动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6: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的开闭动作、开始印刷准备之动作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X的中央截面图。
图像形成装置X由原稿读取装置YS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由多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传动带状中间转印带5等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上部配置着由自动原稿传送部10和读取部20等构成的原稿读取装置YS。被放置在自动原稿传送部10原稿台上的原稿D由搬送部搬送,原稿D单面或两面的图像由读取部20的光学系统扫描,读入线读取部。
经线读取部光电变换形成的信号在图像处理部中被进行模拟处理、A/D变换、描影修正、图像压缩处理等,然后被送往曝光部3Y、3M、3C、3K。
形成黄(Y)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是在感光体鼓1Y周围配置带电部2Y、曝光部3Y、显影部4Y、清洁部7Y。图像形成部10M、10C、10K的结构与图像形成部10Y几乎相同。显影部4Y、4M、4K内含有由黄(Y)、品红(M)、青(C)及黑(K)的小粒径墨粉和载体组成的二成份显影剂。墨粉由发色剂颜料或染料、定影后帮助墨粉从定影带81剥离的上光剂、支撑它们的胶合树脂组成。
中间转印带5绕在多个辊上由多个辊支撑,能够转动。
定影部8通过被加热的定影带81与加压辊82之间形成的夹部,加热加压、定影纸张P的墨像。
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形成的各色图像由转印部6Y、6M、6C、6K逐次转印到转动的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彩色墨像。收放在供纸盒C T内的纸张P由供纸部91供纸,经供纸辊92A、92B、92C、92D、定位辊93等被搬送到转印部6A,彩色墨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被转印了彩色墨像的纸张P在定影部8中被加热加压,彩色墨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然后纸张P被排纸辊94夹持,载置到排纸盘95中。
由转印部6A将彩色墨像转印到纸张P上之后,剥离了纸张P的中间转印带5由清洁部7A除去残留的墨粉。
[原稿读取装置的概要]
图2是原稿读取装置Y S的中央截面图,图3是原稿读取装置YS的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原稿读取装置YS由自动原稿传送部10、读取部20、操作部30构成。自动原稿传送部10自动地将被放置的原稿D送往读取部20。读取部20读取被载置到台板玻璃22上的原稿图像。
如图3所示,自动原稿传送部10用铰链部19装在读取部20上,能够相对读取部20开闭。另外,自动原稿传送部10盖住台板玻璃22,在关闭状态下使原稿贴紧台板玻璃22。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具备作为原稿盖的功能。
当有一张原稿被载置到台板玻璃22上时,第1面镜单元23光源231射出的在主扫描方向(图3的x方向)展开的光便照射到原稿上。光源231是在主扫描方向至少一维形状配列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线状光源。原稿的反射光经过第1面镜单元23、第2面镜单元24、成像透镜25,成像于线读取部(受光部)26。
线读取部26读取原稿图像。线读取部26由线传感构成,是在主扫描方向一维形状排列配置多个按每1像素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以主扫描方向的1线单元读取原稿图像。
具有光源231的第1面镜单元23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y方向)移动,同时第2面镜单元24以第1面镜单元移动速度之1/2的移动速度在相同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第1面镜单元23和第2面镜单元24在副扫描方向移动,能够对台板玻璃22上的原稿在副扫面方向移动读取面。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依次移动读取面,能够扫描原稿的整个面,由读取部26依次读取原稿反射的光,能够读取原稿一张的图像。
自动原稿传送部10用分离辊12一张张分离并向搬送路传送被载置到原稿载置台11上的多张原稿D,用由多个导向部件和多个辊组成的原稿搬送部13搬送,排到原稿排纸台15。由自动原稿传送部10搬送的原稿D的图像在搬送路中的原稿图像读取位置21被读取部20读取。也就是说,通过移动原稿能够在副扫描方向移动读取面。
读取原稿两面的图像时,通过由一对辊和搬送路切换导向组成的原稿反转部16,反转被读取正面图像后的原稿D,再次搬送到原稿搬送部13。读取反面图像后的原稿被排到原稿排纸台15。如上所述,在原稿读取装置YS中,不仅能够直接读取被载置在台板玻璃22上的原稿,还能够读取由自动原稿传送部10搬送的原稿。
如图3所示,在读取部20跟前侧设有操作部30,可以设定在原稿读取部YS中的读取动作的内容。操作部30是触板形式的,还可以显示原稿读取装置YS正在实行的读取动作的状况。
图4是原稿读取装置YS的控制结构方框示意图,这里只出示了代表性的控制结构。
原稿读取装置YS中,记忆部101、开闭检测部102等各部动作受控制部控制。
控制部100主要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读出ROM中格纳的各种控制程序,展开于RAM,控制各部的动作。
记忆部101保存原稿读取装置YS的各种信息,控制部100在控制各部动作时,参照记忆部101中记忆的信息。
开闭检测部102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开闭检测部102的检测动作在后面说明。
由控制部100控制第1面镜单元23、光源231、第2面镜单元24、线读取部26的动作,如上所述,对被载置在台板玻璃22上的原稿等进行读取动作。
[自动原稿传送部的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检测]
接下去说明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开闭动作时开闭检测部102的检测动作。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X中,对原稿读取装置YS中自动原稿传送部10从打开状态变化到关闭状态之动作有进行检测。一旦自动原稿传送部10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则视作用户在台板玻璃22上载置原稿,进行开始被设置在曝光部3Y、3M、3C、3K中的多角镜(没有图示)的旋转等印刷准备动作,以缩短首次复印时间。
图5是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开始印刷准备之动作的流程示意图。
首先,为了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使原稿读取装置YS中的光源231点灯(步骤S1)。然后由线读取部26读取受光光量(步骤S2),将读到的光量值作为光量值1保存到原稿读取装置YS中的记忆部101(步骤S3)。因为是在停止图像形成装置X印刷动作时作步骤S1的光源点灯动作,有时光源231是在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状态下点灯,所以为了不使用户感到耀眼,步骤S1的光源231点灯时间为短时间(例如100ms)。
具体说明在步骤S3保存的光量值1,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关闭状态,那么光源231照射的光被自动原稿传送部10反射,在线读取部26被读取,所以读到的光量值是大的值。因此大的数值作为光量值1被保存到记忆部101。
反之,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打开状态,那么光源231照射的光不被自动原稿传送部10反射,只有从原稿读取装置外部入射的外部光在线读取部26被读取,所以,比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状态时读到的数值来得小的值(外部光相应值)作为光量值1被保存。
在步骤S3作为光量值1保存之后,熄灯光源231(步骤S4)。然后由线读取部26读取受光光量(步骤S5),将读到的光量值作为光量值2保存到原稿读取装置YS的记忆部(步骤S6)。
具体说明在步骤S6保存的光量值2,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关闭状态,那么外部光被自动原稿传送部10遮挡,没有入射到线读取部26的光,几乎0光量值作为光量值2被保存。
反之,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打开状态,那么只有从原稿读取装置外部入射的外部光在线读取部26被读取,所以,外部光相应值作为光量值2被保存。
在原稿读取装置YS的记忆部101中保存光量值1和光量值2之后,算出光量值1与光量值2之差分(步骤S7),比较光量值1、光量值2之差分与事先设定的阈值,判断差分是否大于阈值(步骤S8)。步骤S8的动作是开闭检测部102(参照图4)根据所定程序实行的。
如上所述,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关闭状态,那么光量值1是大的数值,光量值2是几乎接近0的数值。因此,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关闭状态,则光量值1与光量值2之差分是大的值(大于阈值的值)。
反之,如果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打开状态,则如上所述,光量值1和光量值2都是外部光相应值,双方的值是几乎相同的值,所以,不管外部光是亮还是暗时,光量值1与光量值2之差分,是几乎为0的值(小于阈值的值)。
因此,光量值1与光量值2之差分大于阈值时(步骤S8:Yes),作为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在记忆部101中保存开闭状态履历(步骤S9)。
光量值1与光量值2之差分小于阈值时(步骤S8:No),作为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在记忆部101中保存履历(步骤S10)。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时,原稿还没有载置到台板玻璃22上,没有必要开始印刷准备动作,所以反复步骤S1至S8动作。但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而使用户感到耀眼,控制部100控制光源231使光源231光量降低(步骤S11),返回步骤S1。
一旦在步骤S9追加保存表示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的履历,开闭检测部102便参照记忆部101中记忆的履历信息,如果前面一个履历是“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那么就断定自动原稿传送部10从打开变为关闭(步骤S12:Yes),作为原稿被载置到台板玻璃22上开始印刷准备动作,例如开始设置在曝光部3Y、3M、3C、3K中的多角镜旋转等(步骤S13)。这样,用户按下图像形成装置X的开始按钮时,因为多角镜通常旋转,所以能够马上开始印刷动作,能够缩短首次复印时间。
如上所述,用光源231点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光量值1和光源231熄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光量值2,将它们的差分值与阈值作比较,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的开闭状态,这样,不管是原稿读取装置外的外部光是亮还是暗时,都能够明确地区别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然而利用过去的开闭状态和现在的开闭状态,便能够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确切地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例如如图5所示,利用开闭动作的检测结果开始印刷准备动作,能够实现缩短首次复印时间。
接下去说明的是用不同于图5所示动作的方式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开闭动作之动作,其中也利用光源231点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光量值和光源231熄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光量值。
图6是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开始印刷准备之动作的流程示意图,设想图6的初期状态时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关闭状态。另外,步骤S103、S104、S107、S108中使用的最大光量值A1和最大光量值B1的初期设定值为0,最小光量值A2和最小光量值B2的初期设定值为200(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状态下光源231点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光量的2倍)。
首先,为了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使原稿读取装置YS中的光源231点灯(步骤S101),由线读取部26读取受光光量(步骤S102)。
然后,将读到的光量值与既存的最大光量值A1作比较,将其中大的一个作为新的最大光量值A1保存在记忆部101中(步骤S103)。另外,将读到的光量值与既存的最小光量值A2作比较,将其中小的一个作为新的最小光量值A2保存在记忆部101中(步骤S104)。
具体说明步骤S103、步骤S104,因为初期状态是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的状态,所以光源231照射的光被自动原稿传送部10反射,在线读取部26被读取,读到的光量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00”。因为在步骤S103读到的光量值是“100”、最大光量值A1的初期设定值为“0”,所以“100”作为新的最大光量值A1被保存。另外,因为在步骤S104读到的光量值是“100”、最小光量值A2的初期设定值为“200”,所以“100”作为新的最小光量值A2被保存。
在步骤S103、S104保存最大光量值A1和最小光量值A2之后,使光源231熄灯(步骤S105),在线读取部26读取受光的光量(步骤S106)。
然后,将读到的光量值与既存的最大光量值B1作比较,将其中大的一个作为新的最大光量值B1保存在记忆部101中(步骤S107)。另外,将读到的光量值与既存的最小光量值B2作比较,将其中小的一个作为新的最小光量值B2保存在记忆部101中(步骤S108)。
具体说明步骤S107、步骤S108,因为初期状态是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的状态,所以外部光被自动原稿传送部10遮挡,没有入射到线读取部26的光,读到的光量值是“0”。因为在步骤S106读到的光量值是“0”、最大光量值B1的初期设定值为“0”,所以“0”作为新的最大光量值B1被保存。另外,因为在步骤S106读到的光量值是“0”、最小光量值B2的初期设定值为“200”,所以,“0”作为新的最小光量值B2被保存。
光源点灯时的最大光量值A1、最小光量值A2和光源熄灯时的最大光量值B1、最小光量值B2被保存到原稿读取装置YS记忆部101中之后,判断光源点灯时的最大光量值A1与最小光量值A2之差分是否小于作为基准的阈值(本实施方式中是数值50),或光源熄灯时的最大光量值B1与最小光量值B2之差分是否小于作为基准的阈值(本实施方式中是数值50)(步骤S109)。步骤S109的动作是开闭检测部102(参照图4)根据所定程序实行的。
因为初期状态是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的状态,所以步骤S101至S108的初次动作是作为:
最大光量值A1:100
最小光量值A2:100
最大光量值B1:0
最小光量值B2:0
被保存在记忆部101中。因此,A1与A2之差分、B1与B2之差分都为0,小于阈值(50),作为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做履历保存(S110)。然后开闭检测部102参照记忆部101中记忆的履历信息,断定初次动作中自动原稿传送部10没有从打开变为关闭(步骤S114:No),返回步骤S101。
返回步骤S101,这里讨论自动原稿传送部10从关闭状态变到打开状态的情况。
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状态下,使光源231点灯时线读取部26读取的光量(步骤S102)和使光源231熄灯时线读取部26读取的光量(步骤S106),二次都是外部光相应的光量。
首先讨论图像形成装置X被设置的外部光是亮的情况。例如外部光亮,在步骤S102、S106用线读取部26读取到的光量值例如为“60”,从初次的S101到S110、S114动作后实行的步骤S101至S108的动作中是作为:
最大光量值A1:100
最小光量值A2:60
最大光量值B1:60
最小光量值B2:0
被保存在记忆部101中。
这样,A1与A2之差分为“40”,B1与B2之差分为“60”,B1与B2之差分大于阈值“50”,所以,在步骤S109判断为“No”,在记忆部101中作为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作履历保存(S111)。
接下去讨论图像形成装置X被设置的外部光是暗的情况。例如外部光暗,在步骤S102、S106用线读取部26读取到的光量值例如为“10”,从初次的S101到S110、S114动作后实行的步骤S101至S108的动作中是作为:
最大光量值A1:100
最小光量值A2:10
最大光量值B1:10
最小光量值B2:0
被保存在记忆部101中。
这样,A1与A2之差分为“90”,B1与B2之差分为“10”,此时是A1与A2之差分大于阈值“50”,所以,在步骤S109判断为“No”,在记忆部101中作为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作履历保存(S111)。
也就是说,从初次S101到S110、S114动作后实行的步骤S101到S108的动作中,将A1与A2之差分和B1与B2之差分与阈值作比较,所以,不管外部光是亮还是暗,都能够断定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
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时,台板玻璃22上还没有载置原稿,没有必要开始印刷准备动作,所以反复步骤S101至S109动作。但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而使用户感到耀眼,控制部100控制光源231使光源231光量降低(步骤S112)。另外,回复A1、A2、B1、B2到初期设定值(A1、B1的初期设定值为0,A2、B2的初期设定值为200)(步骤S113),返回步骤S101。
如上所述,反复步骤S101至步骤S109动作。在步骤S110履历保存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开闭检测部102参照记忆部101中记忆的履历信息,如果前面一个履历是“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则断定自动原稿传送部10从打开变为关闭(步骤S114:Yes),作为原稿被载置到台板玻璃22上而开始印刷准备动作,例如开始设置在曝光部3Y、3M、3C、3K中的多角镜旋转等(步骤S115)。这样,用户按下图像形成装置X的开始按钮时,因为多角镜通常旋转所以能够马上开始印刷动作,能够缩短首次复印时间。
如上所述,通过将光源231点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最大光量值与最小光量值之差分与阈值作比较,并将光源231熄灯时线读取部26受光的最大光量值与最小光量值之差分与阈值作比较,不管是图像形成装置外的外部光是亮还是暗时,都能够明确地区别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因此,能够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确切地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例如如图6所示,利用开闭动作的检测结果开始印刷准备动作,能够实现缩短首次复印时间。
以上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逸出本发明要旨范围的变更和追加也属于本发明。
本发明中,是采用原稿读取装置YS中用来进行原稿读取动作而使用的光源231和线读取部26来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实现了成本降低,但是,也可以采用另外设置的检测用的别的光源和读取部,来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是利用采用了应答性高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源231来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但是,为了在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的状态下减轻对用户的耀眼,也可以利用光源231中的一部分发光二极管照光来检测自动原稿传送部10的开闭动作。
并且,作为用来检测开闭状态及开闭动作的光源,如果采用可见光光带外的光线,则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状态时用户也不感觉这种光线,所以不会感到耀眼。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都是将台板玻璃覆盖遮挡外光之状态,检测为是作为原稿盖的自动原稿传送部10关闭的状态。也就是说,实际上,即使是自动原稿传送部10打开的状态,但台板玻璃被原稿覆盖的状态,也检测为自动原稿传送部10是关闭的状态。因此,本发明中的原稿盖的开闭状态、原稿盖开闭动作的检测,不仅包括台板玻璃被原稿盖覆盖之检测,还包括被原稿覆盖之检测。

Claims (7)

1.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台板玻璃,被载置原稿;
原稿盖,被能够开闭地设在所述台板玻璃上方,在关闭状态下使原稿贴紧所述台板玻璃;
光源,从所述台板玻璃下方向所述台板玻璃照光;
受光部,接受所述光源照射的光;
开闭检测部,采用所述光源点灯时所述受光部的受光光量值以及所述光源熄灯时所述受光部的受光光量值,检测所述原稿盖的开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检测部是将所述光源点灯时所述受光部的受光光量值与所述光源熄灯时所述受光部的受光光量值之差分,与阈值作比较,由此检测所述原稿盖的开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检测部是将所述光源点灯时所述受光部受光的最大光量值与最小光量值之差分与阈值作比较,并且将所述光源熄灯时所述受光部受光的最大光量值与最小光量值之差分与阈值作比较,由此检测所述原稿盖的开闭状态。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原稿盖打开时,控制所述光源,降低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量。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对被载置在所述台板玻璃上的原稿照射光,
所述受光部接受原稿的反射光得到原稿的图像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至少一维形状地配列了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线状光源。
7.如权利要求5或6中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所述原稿盖的开闭状态时从所述光源的一部分照射光。
CN201110212664.0A 2010-07-27 2011-07-26 原稿读取装置 Active CN102348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897A JP5605056B2 (ja) 2010-07-27 2010-07-27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7897 2010-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8037A true CN102348037A (zh) 2012-02-08
CN102348037B CN102348037B (zh) 2014-11-26

Family

ID=4552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2664.0A Active CN102348037B (zh) 2010-07-27 2011-07-26 原稿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3306B2 (zh)
JP (1) JP5605056B2 (zh)
CN (1) CN1023480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7928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11766A (ja) * 2012-07-03 2014-01-2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開閉検知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830475B2 (ja) * 2013-01-31 2015-12-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5016B2 (ja) * 2014-03-27 2017-08-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463025B2 (ja) * 2014-07-28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323259B2 (ja) * 2014-08-29 2018-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JP6487366B2 (ja) * 2016-03-31 2019-03-2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複合装置
JP2017208610A (ja) * 2016-05-16 2017-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9764B2 (ja) * 2018-04-05 2019-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05A (zh) * 1996-01-08 1997-07-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图象阅读设备和检测原件馈送单元的开启/关闭状态的方法
JP2001197269A (ja) * 2000-01-11 2001-07-19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357007A (ja) * 2003-05-29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 省電力モードを有するイメージ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の電力制御方法
US20070201918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copier and image copying method
CN101374185A (zh) * 2007-08-22 2009-02-2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JP2009239929A (ja) * 2009-06-04 2009-10-15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600034A (zh) * 2008-06-06 2009-12-09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防止读取错误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9449A (ja) 1993-04-27 1994-11-04 Sharp Corp スキャナ
JP3303272B2 (ja) * 1996-01-12 2002-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における原稿搬送部の開閉検出方法
US7995088B2 (en) * 2006-12-25 2011-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9118129A (ja) * 2007-11-06 2009-05-28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05A (zh) * 1996-01-08 1997-07-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图象阅读设备和检测原件馈送单元的开启/关闭状态的方法
JP2001197269A (ja) * 2000-01-11 2001-07-19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357007A (ja) * 2003-05-29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 省電力モードを有するイメージ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の電力制御方法
US20070201918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copier and image copying method
CN101374185A (zh) * 2007-08-22 2009-02-2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1600034A (zh) * 2008-06-06 2009-12-09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防止读取错误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JP2009239929A (ja) * 2009-06-04 2009-10-15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7928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17928B (zh) * 2014-03-12 2018-07-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9192A (ja) 2012-02-09
US20120026559A1 (en) 2012-02-02
JP5605056B2 (ja) 2014-10-15
CN102348037B (zh) 2014-11-26
US8913306B2 (en) 201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037B (zh) 原稿读取装置
CN102238306B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数据输出处理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01620397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27037B (zh) 复印设备
US9332159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4364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05959501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740477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08180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69731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59754B (zh) 具有带接触玻璃的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01399B (zh) 图像读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2219B (zh)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扫描方法
JP2006118951A (ja) 外観検査用照明装置
JP2001099783A (ja) 光学式異物検出装置
CN106464770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63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034222B2 (ja) 錠剤を包装したptpシートの外観検査装置及びptp包装機
US11870960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1224477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emits different light amount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231437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24146731A (ja) 画像処理装置、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生体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22129239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6723276A (zh) 原稿载置检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09951610A (zh) 原稿送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