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2653B - 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2653B CN102332653B CN201110150401.1A CN201110150401A CN102332653B CN 102332653 B CN102332653 B CN 102332653B CN 201110150401 A CN201110150401 A CN 201110150401A CN 102332653 B CN102332653 B CN 1023326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mentioned
- recording medium
- contact portion
- travelling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给镶嵌成形时的密封性带来不良影响且成品率高而廉价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1)是在绝缘外壳(2A)上镶嵌成形具有开关端子(21)的端子基材(40)而形成的,该开关端子(21)由通过互相的接触来进行与记录介质相关的指定检测的固定接点端子部(21b)和可动接点端子部(21a)来构成。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由沿着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地从端子基材(40)拉出的端子片来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通过与卡状的记录介质电连接,能够对该记录介质写入信息或者从该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与卡状的记录介质电连接而能够对该记录介质写入信息或者从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是通过在绝缘外壳上镶嵌成形端子基材来构成的,所述端子基材形成有用于与记录介质接触的接点端子而构成。
而且,在绝缘外壳上镶嵌成型的端子基材将导电性金属板冲孔而成形,从而一体性地连接设置指定的接点端子。而且,如上所述端子基材的接点端子通过被弯曲加工,被定位在绝缘外壳上的其指定组装位置上。
但是,作为端子基材上的接点端子部的形成方式,至今存在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构成开关端子的接点端子部被设在从绝缘外壳的侧壁大致垂直地延伸的连接片之前端。在该端子基材中,通过使连接片的中途部分折回,将接点端子部安装到绝缘外壳的指定位置上,与配置在绝缘外壳指定位置上的其他接点端子部一起构成开关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4043号公报
但是,正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如果在从绝缘外壳的侧壁大致垂直地延伸的连接片的前端设置接点端子部,那么端子基材的尺寸就变大,从而使端子基材的材料成品率变低且加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品率高而廉价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为,在外壳上镶嵌成形具有用于与记录介质接触的接触端子和开关端子的端子基材,该开关端子由通过互相的接触来进行与记录介质相关的指定的检测的固定接点端子部和可动接点端子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由沿着上述外壳的一个侧部地从上述端子基材拉出的端子片来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可动接点端子部由以沿着外壳的一个侧部从上述端子基材拉出的端子片来形成,所以能够在镶嵌成形之前的展开状态下缩小端子基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端子基材的材料成品率变高,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与记录介质相关的指定检测”,可以举例为检测相对于记录介质的信息写入禁止状态或检测相对于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记录介质插入等。
而且,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的一个侧部上设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用于引导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朝向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导向结构,能够确保可动接点端子部稳定地朝向固定接点端子部移动。
而且,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被弯曲形成为将预张力向从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离开的方向施加。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可动接点端子部施加的预张力,即使在振动时等不可预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接点端子部错误地与固定接点端子部接触的电性错误动作。
而且,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还具备被安装于上述外壳上并且与上述外壳一起形成插入记录介质的插入空间的罩体,而且该罩体具有按压导向部,该按压导向部使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克服其预张力而向上述导向结构侧挤入并引导记录介质插入上述插入空间内。
根据上述结构,仅把具有按压导向部的罩体安装到外壳上,就能够将可动接点端子部的高度位置规定为,使可动接点端子部不脱离基于导向结构的引导路径的位置(能够将可动接点端子部自动定位在导向结构侧)上,而且能够确保将记录介质稳定地插入连接器的插入空间内。
而且,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具有与上述记录介质抵接的树脂制的抵接部。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安装记录介质时可动接点端子部和记录介质通过树脂制的抵接部抵接,所以不会损伤记录介质的表面。
而且,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制抵接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和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的接点部互相接触之前与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抵接而使该固定接点端子部克服其预张力扩张。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固定接点端子部的预张力,不仅能够提高接点部之间的接触压,还能够使接点部之间顺利地接触而不会因冲撞受损伤,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成品率高而廉价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到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为记录介质用连接器之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到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为取下了罩体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之立体图。
图3(a)为构成记录介质用连接器的端子基材单体之俯视图,(b)为表示将(a)的端子基材在绝缘外壳上镶嵌成形的成形状态位置之俯视图。
图4为将弯曲加工端子基材在绝缘外壳上镶嵌成形的制造工序阶段性地表示的部分立体图。
图5(a)为表示可动接点端子部处于在绝缘外壳上安装罩体之前的组装位置时状态的主要部分之立体图,(b)为表示在绝缘外壳上安装了罩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之立体图。
图6(a)为表示可动接点端子部处于在绝缘外壳上安装罩体之前的组装位置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之立体图,(b)为表示在绝缘外壳上安装罩体之后的可动接点端子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之侧视图,(c)为表示在连接器的插入空间内插入了记录介质时的可动接点端子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之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记录介质之俯视图,(a)为俯视图,(b)为后视图。
图中标记
1卡用连接器(记录介质用连接器),2连接器本体,2A绝缘外壳(外壳),3罩体,18接触端子,21开关端子,21a可动接点端子部(端子片),21b固定接点端子部,30切片(按压导向部),50导向部(导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下面对适用于作为记录介质安装了SD(Secure Digital)卡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卡用连接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用连接器的适用对象,并不仅限于上述情况,而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首先,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之前,先对成为安装对象的卡(记录介质)进行说明。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的俯视图,(a)表示俯视图,(b)表示后视图。
如图7(a)、(b)所示,卡51就是所谓的SD卡,具有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的形状。在卡51的一个角部形成被切成为大致倾斜45度的倾斜面52。倾斜面52用于识别卡51的插入方向,形成该倾斜面52的一侧成为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相反侧成为插入方向上的后端侧。
在卡51的前端侧的背面,通过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多个隔板形成槽部53。在槽部53上设有与卡用连接器1的多个接触端子18接触的多个输入板54。在卡51的一个侧面形成有被后述滑动部件的卡止弹簧卡止的凹状部55。而且,在卡51的另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禁止在卡内存储器上写入的操作部56。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卡用连接器的整个结构。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取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罩体后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是按动式(push-push式)的卡用连接器,但是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图2的排出弹簧和滑动部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1具备上表面以及前面开口的连接器本体2以及被安装于连接器本体2的上表面的开口上且形成卡51的插入空间(安装空间)S的罩体3,并且组合连接器本体2以及罩体3来形成具有插入口4的箱状体。在连接器本体2的底壁部11的中央部分设有多个接触端子18。设在底壁部11上的每个接触端子18从底壁部11的中央部分向里壁部12侧延伸。
在连接器本体2的一个侧壁部13上设有开关端子(开关部)21,该开关端子21用于检测卡51的写入禁止状态。开关端子21由可上下回弹摇动的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以及与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对置的固定接点端子部21b(参照图5以及图6)来构成,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被在下方所设有的固定接点端子部21b可接触或可离开地支持,并被向离开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方向施力(如后所述地被施加预张力)。而且,在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前端设有与卡51抵接的树脂制的抵接部90。该抵接部90按照卡51的操作部56的设定位置与卡51抵接。而且,当可动接点部21a克服上述作用力(预张力)而被压入时,接触固定接点端子部21b而检测出卡51的禁止写入状态。
与连接器本体2的一个侧壁部13相对置的另一个侧壁部14留下前端侧的制动器16之后全部被切口。在连接器本体2上布置沿着该切口部分可朝向插入方向以及排出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附图中没有显示)以及随着该滑动部件的滑动而伸缩的线圈状排出弹簧(附图中没有显示)。上述排出弹簧的一端抵接于里壁部12,而另一端抵接于上述滑动部件,并且向排出方向对滑动部件施力。而且,上述滑动部件在被上述排出弹簧施力的状态可向插入方向以及排出方向滑动。
另外,在上述滑动部件上设有沿滑动方向延伸的金属性卡止弹簧。该卡止弹簧为板簧,在上述滑动部件的后侧部分被悬臂保持。在上述卡止弹簧的自由端侧形成有卡止在卡51的凹状部55的卡止凸起。通过该卡止凸起和卡51的凹状部55之间的卡止,上述滑动部件和卡51一起移动。
图3为表示冲孔导电性金属板而形成的端子基材(带材)40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从图中所示的部分形成用于一个卡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端子基材40在图示的左右以指定形状被冲孔的端子部连续,并且连续弯曲加工用于多个卡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而且,通过在绝缘外壳2A上镶嵌成形端子基材40,形成连接器本体2。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端子基材40具有用于与卡51接触的上述接触端子18和由固定接点端子部21b和可动接点端子部21a构成的开关端子21,该固定接点端子部21b和可动接点端子部21a通过互相之间的接触进行与卡51相关的指定检测,即检测出卡51的写入禁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在被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下,在端子基材40相对绝缘外壳2A的成型的位置(图3的(b)位置)上从端子基材40大致沿着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以悬臂梁状倾斜延伸,以便通过弯曲加工被定位在绝缘外壳2A的一侧即侧壁部13的指定组装位置(图5(a)所示的位置)上。即,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由沿着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地从端子基材40拉出的端子片来形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上设有用于引导可动接点端子部21a朝向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移动的导向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导向结构由相对置的凸起状的一对导向部50a、50b以及在插入方向从导向部50a、50b离开的导向部50c构成。将导向部50a、50b相对置地配置为空出可引导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导向片92的间隙,导向部50c形成为可被存放于在抵接部90上形成的凹状部94(参照图4(d))内。如上所述,可用导向部50a、50b、50c来引导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被形成为可向导向部50a、50b、50c上方的组装位置(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相对置的图5(a)的位置)弯曲的指定弯曲形状,以将预张力向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离开的方向施加。
在图4中阶段性地表示弯曲加工端子基材40的各接点端子部并在绝缘外壳2A上镶嵌成形的制造工序。在该制造工序中,首先如图4(a)所示地准备具有上述结构方式的端子基材40,并且对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以及固定接点端子21b实施第1阶段的弯曲加工。具体地讲,将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以及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前端部(接触端部)向下侧弯起(参照图4(b))。当然,虽然对其他接点端子部也进行弯曲加工,但下面只对开关端子21进行说明。
接着,如图4(c)所示,以将端子基材40配置在绝缘外壳2A的镶嵌成形位置上的状态下(例如,这是通过在成型绝缘外壳2A的模具内存放端子基材40来进行),实施将整个固定接点端子部21b大致弯起90度的第2阶段弯曲加工。此时,通过镶嵌成形将端子基材40嵌入于绝缘外壳2A,在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前端部横向地形成抵接于卡51的抵接部90。
然后,如图4(d)所示,实施将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从弯曲位置A到前端部大致弯曲90度的第3阶段的弯曲加工。此时,横向的抵接部90变成上下倒置(即反朝向)的纵向姿势。接着,如图4(e)所示,实施将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从弯曲位置B到前端部向下侧稍微弯曲的第4阶段弯曲加工。此时,在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上形成用于施加预张力的倾斜。
然后,如图4(f)所示,在弯曲位置C、D实施将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分两阶段弯曲的第5阶段弯曲加工。这样,通过可动接点部21a向导向部50a、50b、50c上方的组装位置反转的同时折回,将预张力向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离开的方向施加。其后,将各接点端子部从端子基材40切断,获得将各接点端子部一体安装到绝缘外壳2A上而成为图4(g)所示的成品(连接器本体2)。
其后,从处于被施加了预张力的组装位置(参照图5(a))上的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上侧相对连接器本体2安装罩体3,从而能够得到图1所示的卡用连接器1,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更有特征的结构有效地起作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体3具有按压及导向部(以下称“按压导向部”),该按压导向部将位于上述组装位置上的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克服其预张力而向导向部50a、50b、50c侧挤入并且引导卡51插入插入空间S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明确所示,该按压导向部作为在存放空间S侧切出罩体3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切片30来形成。该切片30从侧壁部13被引入到内侧而被定位,以下端面按压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而且从内面引导卡51插入插入空间S内。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向部50a上设有与罩体3的钩部3a卡合的卡合部58,并通过上述卡合,保持罩体3在连接器本体2上的安装状态,从而将切片30的高度维持在指定高度上。
如上所述,通过弯曲加工将开关端子21的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定位在伴随如图6(a)所示的预张力的组装位置上。其后,通过在连接器本体2上安装罩体3,从抵接部90一体突出形成的按压部如图6(b)所示地被切片30的下端面压入到下方。此时,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导向片92的下端进入相对置的导向部50a、50b的间隙中。而且,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抵接部90位于导向部50c的上方。如上所述,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被限制在抵接部90通过切片30突出在卡存放空间S内的初始位置,并且还被限制在不从由导向部50a、50b、50c构成的导向路径上脱离的高度位置上。
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作用于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预张力,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依然不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接触。该预张力被设定为能够避免由卡用连接器1的振动等引起的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和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接触。因此,即使在卡用连接器1上施加振动等,也可以避免卡51的错误检测。
当往如上所述地被组装的卡用连接器1的存放空间S内插入其操作部56被设定在A位置上的卡51时,如图6(c)所示,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抵接部90从卡51的操作部56的下表面挤入,并从初始位置向接近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方向移动。此时,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导向片92进入导向部50a、50b之间的间隙,在形成于抵接部90上的凹状部94上存放导向部50c。如上所述,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被导向部50a、50b、50c引导的同时向下移动,而且通过接点部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接触来进行开关的切换,从而检测出卡51的操作部56被设定在A位置上。
另外,进一步详细说明该开关端子21的接点部的接触动作。在抵接部90上形成朝向比可动接点部更靠近固定接点端子部21b侧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3,并在接触部互相接触之前,该下方突出部93抵接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接点部。于是,在下方突出部93克服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预张力将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接点部稍微向外侧扩张的状态下,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接点部抵接。如上所述,通过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的预张力,不仅能够提高接触部之间的接触压力,而且还能够使接点部之间顺畅地接触,而使其不会因冲撞而受损伤,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关。
而且,当插入了操作部56被设定在从A位置离开的卡插入口4侧B位置上的卡时,在完成了卡51向存放空间S内装入的状态下,操作部56将不会挤入抵接部90。因此,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和固定接点端子部21b不会接触,从而不进行开关的切换。
如同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由沿着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地从端子基材40拉出的端子片来形成,所以在实施镶嵌成形之前的展开状态下,能够缩小端子基材40的尺寸。因此,端子基材40的材料成品率变高,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够随着端子基材40的尺寸变小而将多余的空间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因此还有益于镶嵌成形时的密封性。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设有用于引导可动端子部21a朝向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移动的导向部(导向结构)50a、50b、50c,所以能够确保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稳定地朝向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移动。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在被施加向上方的预张力的状态下向导向部50a、50b之间的上方组装位置弯曲,所以能够在不干扰导向部50a、50b、50c的情况下弯曲并组装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而且,因为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被形成为向导向部50a、50b之间的上方的组装位置弯曲从而向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离开的方向被施加预张力,所以即使在振动时等不可预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接点端子部21a错误地与固定接点端子部21b接触的电错误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体3上设有按压导向部30,该按压导向部30将处于组装位置上的可动接点端子部21a克服其预张力而向导向部50a、50b、50c侧压入并引导卡51向插入空间S内插入。因此,仅在绝缘外壳2A上安装罩体3,就能够规定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高度位置,以使可动接点端子部21a不从导向部50a、50b、50c的引导路径脱离(可将可动接点端子部21a自动地定位在导向部50a、50b、50c侧),并且能够确保卡51稳定地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空间S内。
另外,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实施时能够做出各种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对应SD卡的卡用连接器,但是并不仅受限于该结构。还可以适用于能够对应SD卡以外的卡的卡用连接器。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开关端子21检测对卡51的信息写入禁止状态,但是开关端子21检测有没有卡(记录介质)51插入卡用连接器1等也可以。而且,上述开关端子21由在初始状态时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分开的常开型开关来构成,但是并不受限于此。由在初始状态时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导通并且通过卡的插入使接点分开的常闭型开关来构成,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与绝缘外壳2A一体形成的导向部引导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结构,但是与绝缘外壳2A分别设置导向部,也可以。而且,不限制导向部的形状和个数。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形成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端子片以沿着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的方式倾斜延伸的结构,但是并不受限于该结构。形成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端子片只要沿着绝缘外壳2A的侧壁部13就可以,例如,以沿着侧壁部13的方式以L字形状延伸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导向部由罩体3的切片30来构成,但是采用在罩体3上分别设置按压可动接点端子部21a的部分和引导卡51插入的部分的结构,也可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正如上述说明,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成品率高而廉价地制造的效果,尤其有用于在薄型卡上适用的卡用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记录介质用连接器,在外壳上镶嵌成形具有用于与记录介质接触的接触端子和开关端子的端子基材,该开关端子由通过互相接触来进行与记录介质相关的指定的检测的固定接点端子部和可动接点端子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由沿着上述外壳的一个侧部地从上述端子基材拉出的端子片来形成,
在上述外壳的一个侧部上设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用于引导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朝向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移动,
上述导向结构包括相对置的一对导向部,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的导向片进入到上述一对导向部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被弯曲形成,以将预张力向离开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的方向施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被安装于上述外壳且与上述外壳一起形成插入记录介质的插入空间的罩体,而且该罩体具有按压导向部,该按压导向部将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克服其预张力而向上述导向结构侧压入并引导记录介质插入上述插入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具有与上述记录介质抵接的树脂制的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制的抵接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上述可动接点端子部和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的接点部互相接触之前与上述固定接点端子部抵接而使该固定接点端子部克服其预张力来扩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34321A JP5615601B2 (ja) | 2010-06-11 | 2010-06-11 | 記録媒体用コネクタ |
JP134321/2010 | 2010-06-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2653A CN102332653A (zh) | 2012-01-25 |
CN102332653B true CN102332653B (zh) | 2014-07-02 |
Family
ID=4547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504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2653B (zh) | 2010-06-11 | 2011-06-07 | 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15601B2 (zh) |
CN (1) | CN1023326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09231A (ja) * | 2013-12-05 | 2015-06-1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7168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卡用连接器 |
CN201146265Y (zh) * | 2008-01-25 | 2008-11-05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记忆卡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87265B2 (en) * | 2004-04-16 | 2009-02-03 | Sandisk Corporation | Memory card with two standard sets of contacts and a hinged contact covering mechanism |
JP4794905B2 (ja) * | 2005-05-17 | 2011-10-19 | Smk株式会社 | Icカードコネクタの端子取付方法 |
JP5098580B2 (ja) * | 2007-08-31 | 2012-12-12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4669537B2 (ja) * | 2008-08-25 | 2011-04-13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2010
- 2010-06-11 JP JP2010134321A patent/JP561560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6-07 CN CN201110150401.1A patent/CN1023326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7168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卡用连接器 |
CN201146265Y (zh) * | 2008-01-25 | 2008-11-05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记忆卡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2653A (zh) | 2012-01-25 |
JP5615601B2 (ja) | 2014-10-29 |
JP2011258524A (ja) | 2011-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60536B2 (en) |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 |
CN102651527B (zh) | 插件连接器 | |
CN101242052B (zh) | 卡用连接器 | |
US8308495B2 (en) | Push-push card connector | |
US7938695B2 (en) | Terminal fitting | |
CN10118833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178153U (zh) | 卡固持元件及卡连接器 | |
JP5160936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CN107017504B (zh) | 连接器 | |
CN101989712B (zh) | 卡用连接器 | |
EP2416452B1 (en) | Terminal fitting | |
CN101242051B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0544947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635398B (zh) | 卡连接器 | |
CN100361143C (zh) | 存储卡适配器 | |
CN107017523B (zh) | 连接器 | |
CN102332653B (zh) | 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 |
US7874857B2 (en) | Card connector | |
CN101257168B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02437465B (zh) | 卡用连接器 | |
JP4304478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938066A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02738644B (zh) | 托架式的卡片用连接器 | |
US20110159716A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US20100184335A1 (en) |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