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0510B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0510B CN102330510B CN 201010245126 CN201010245126A CN102330510B CN 102330510 B CN102330510 B CN 102330510B CN 201010245126 CN201010245126 CN 201010245126 CN 201010245126 A CN201010245126 A CN 201010245126A CN 102330510 B CN102330510 B CN 1023305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hook
- slide plate
- internal handle
- door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HDDSHPAODJUKPD-UHFFFAOYSA-N fenbendazole Chemical compound C1=C2NC(NC(=O)OC)=NC2=CC=C1SC1=CC=CC=C1 HDDSHPAODJUKP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转轴上并随其转动的把手限位盖、活动装在所述锁面上的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和锁面且具有将所述滑板推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推力的滑板弹簧、垂直装在所述滑板上并露出于所述锁面且被拨动而带动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把手限位盖的防钩旋钮,所述滑板的靠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前端具有凸块,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周向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凹槽。本防钩机构要求必须先在门里侧旋开防钩旋钮使滑板移动、凸块离开凹槽,内把手才能转动开门,而在门外由于空间的限制很难旋开防钩旋钮,内把手即使被工具勾挂住也不能转动,因此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门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背景技术
防盗门锁安装在门上可实现门外开门,也可门里开门。门外开门通常比较复杂,需要机械钥匙或者电子识别部如门禁卡、指纹识别等,而门里开门表明主人在家,因此无需设置复杂的安全障碍,通常旋转门里侧的内把手即可开门。防盗门锁里侧开门的机构包括装在门里侧面上的锁面、内把手以及通过转动内把手而被带动的门锁机构,内把手具有垂直穿过锁面的转轴,转轴与门锁机构连接。当内把手处于关门位置,门锁机构的前端卡入防盗门的侧壁孔内,则防盗门关上;当向下旋转内把手,转轴带动门锁机构动作,使门锁机构前端退出侧壁孔,防盗门可以被打开。
虽然旋转内把手从门里开门给屋主人带来方便,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小偷、盗贼可能打破门上的玻璃或者从其他缝隙用铁丝等细长的工具伸入门里钩拉内把手使其转动,也可实现开门。因此,这种防盗门锁防盗指数不高,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防盗门锁不具有防钩机构、安全性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与装在锁面的内把手连接,所述内把手具有穿过所述锁面的转轴且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转轴上并随其转动的把手限位盖、活动装在所述锁面上的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和锁面且具有将所述滑板推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推力的滑板弹簧、垂直装在所述滑板上并露出于所述锁面且被拨动而带动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把手限位盖的防钩旋钮,所述滑板的靠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前端具有凸块,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周向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内把手处于自锁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还包括防钩转板,所述防钩转板与所述锁面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转板弹簧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转板弹簧为扭簧,所述防钩转板绕所述转板弹簧中心线转动,所述转板弹簧中心线与所述转轴平行。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钩转板转动的一端设有内凹的凹扣位,所述滑板的对应所述凹扣位的侧边设有凸起的凸扣位,所述凸扣位卡入所述凹扣位内,且此时所述滑板的凸块离开所述凹槽,所述内把手处于解锁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把手限位盖沿所述转轴轴向依次设有容置所述凸块的凹槽和沿周向半径逐渐增大的凸起部。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钩转板转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凸起部接触的凸起弧面,所述凸起弧面与所述周向半径逐渐增大的凸起部构成凸轮机构,所述防钩转板在所述凸轮机构推动下转动则所述内把手处于自锁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滑板弹簧为扭簧,其两端部均设置在所述滑板上,其扭曲的中部套设在所述锁面设置的一绕柱上,所述滑板上开设有向所述转轴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绕柱穿过所述滑槽而位于所述滑槽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钩旋钮上装有一拐臂,所述拐臂一端与所述防钩旋钮固定连接随其转动,另一端垂直插装于所述滑板中。
实施本发明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防钩机构要求必须先旋开防钩旋钮使滑板移动、凸块离开凹槽,内把手才能转动开门,因此开门时必然要求开门者在门里侧打开防钩旋钮,由于空间的限制,在门外的小偷、窃贼很难打开甚至很难触摸到防钩旋钮,即便他们有工具钩到内把手,内把手受阻仍不能转动,不能实现开门动作。因此,采用本发明具有防钩功能,有效增强了防盗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的零件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滑板上的零件安装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把手限位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防盗门锁的用于从门里侧开门的组件包括装在门里侧面上的锁面、内把手以及通过转动内把手而被带动的门锁机构,内把手具有垂直穿过锁面的转轴,转轴与门锁机构连接。当内把手处于关门位置,门锁机构的前端卡入防盗门的侧壁孔内,则防盗门关上;当向下旋转内把手,转轴带动门锁机构动作,使门锁机构前端退出侧壁孔,防盗门可以被打开。由于小偷、盗贼可能用铁丝或其它细长的工具伸到门里钩开内把手使其转动,也可实现开门,因此为了提高防盗门的安全性,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可以有效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如图1、图2、图3所示,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把手限位盖1、滑板5、滑板弹簧3和防钩旋钮7。
其中,如图3所示,把手限位盖1的中心有通孔,且通孔内壁上具有两对称的凸起。转轴上具有与通孔半径相当的外圆周表面,同时在外圆周表面还具有对称的两个凹位,可刚好分别容纳上述两凸起。把手限位盖1通过通孔而套在转轴的外圆周表面上,且两凸起分别插入两凹位内定位。则当内把手11连同转轴绕转轴轴线转动,也将带动把手限位盖1同步转动。把手限位盖1上还依次安装有止退垫片12和止退螺母13,以防止把手限位盖1松动。
滑板5装在防钩座8上,防钩座8为板状结构,其贴平在锁面6内侧并固定。滑板5的前端指向转轴上的把手限位盖1,且前端为一凸起的凸块500。相应地,把手限位盖1的侧表面上沿径向延伸地开设有凹槽100,且凹槽100可容纳上述凸块500。则当滑板5沿径向向转轴靠近使得凸块500插入凹槽100内,则把手限位盖1受阻,内把手11不能转动,处于自锁状态;当滑板5径向向外移动远离转轴、凸块500完全退出凹槽100时,把手限位盖1未受到阻挡,内把手11可以转动并带动门锁机构开门,此时内把手11处于解锁状态。
滑板5的径向平移是靠防钩旋钮7和滑板弹簧3实现的。如图1、图2所示,滑板5上沿径向依次开设有两个腰形孔,一个用于安装滑板弹簧3,另一个用于安装防钩旋钮7。其中,防钩旋钮7垂直穿过锁面6、防钩座8和滑板5上的一腰形孔,其一端露出锁面6以便于旋转操作,另一端套设有一拐臂4。拐臂4平行于滑板5板面,且一端与防钩旋钮7固定连接以随其转动,另一端垂直插入滑板5上开设的一圆形通孔内。由于圆形通孔大于插入圆形通孔的拐臂4端部,同时防钩座8上也设置有限定滑板5沿直线平移的侧边,因此,拐臂4在防钩旋钮7的带动下虽然进行圆周摆臂动作,但是最终实现的是滑板5沿径向直线移动。
根据以上可知,旋转防钩旋钮7驱使拐臂4带动滑板5远离把手限位盖1,则凸块500离开凹槽100,则内把手11处于解锁状态,可自由转动进行开门;而在常态下,不操作防钩旋钮7,则依靠滑板弹簧3将滑板5的凸块500推入凹槽100内,把手限位盖1被扣住,内把手11不能转动,处于自锁状态,整个防盗门锁即具有防钩功能。
本实施例中,滑板弹簧3采用扭簧,其两端部均设置在滑板5上,其扭曲的中部套设在锁面6所设置的穿过滑板5另一腰形孔的一绕柱上。滑板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扭力,且此扭力为在滑板5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下时将滑板5推向把手限位盖1的推力。滑板5移动时绕柱和滑板弹簧3在此腰形孔内径向移动,因此,这一腰形孔也构成了便于绕柱移动的滑槽。
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防钩功能,其在关门状态,在滑板弹簧3的推力作用下,滑板5的凸块500插入把手限位盖1的凹槽100,内把手11自锁而不能转动,可以防止被钩挂而转动开门;需要开门时,需转动防钩旋钮7,凸块500退出凹槽100,内把手11解锁,可以转动内把手11开门。
若采用上述结构,在开门时需要始终操作防钩旋钮7使其转动至拉开凸块500的位置,给操作带来一定麻烦,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还包括防钩转板9和转板弹簧10,如图1、图2所示。
如图2所示,防钩转板9以安装转板弹簧10的位置为转动支点,且以支点为中点所分成的两部分相互近似垂直,两垂直部分分别靠近滑板5的两垂直侧边。其中与滑板5的凸块500对应的一部分高于滑板5所在平面,且面朝把手限位盖1的侧面设有凸起弧面920。防钩转板9的另一部分与滑板5所在平面平齐,且面向滑板5的侧边上设置有内凹的凹扣位960,而滑板5的对应侧边上则设置有凸起的凸扣位560。当扭转防钩旋钮7使滑板5远离把手限位盖1至一定距离,凸扣位560卡入凹扣位960内,滑板5被锁住。放开防钩旋钮7,滑板5仍然不会复位而进入凹槽100。此时,内把手11处于解锁状态。
转板弹簧10也为扭簧,其中心线与转轴平行,防钩转板9以此中心线为轴线转动。转板弹簧10的一端抵在锁面6内侧,另一端抵在防钩转板9上,且为压缩状态,具有将凸起弧面920推向把手限位盖1的扭力。当防钩转板9的凸起弧面920受推力远离内把手11的转轴,则另一端的凹扣位960转动离开凸扣位560,滑板5不受卡扣约束,并在滑板弹簧3的作用下迅速进入凹槽100内,使内把手11自锁。
凸起弧面920所受到的推力来自于设置在把手限位盖1周向侧面上的凸起部120。凸起部120在把手限位盖1上的轴向位置高于凹槽100,则凹槽100与滑板5上的凸块500位置对应,凸起部120与防钩转板9上的凸起弧面920的位置对应。凸起部120在把手限位盖1侧面上沿圆周方向离转轴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达到一定大小后保持恒定,类似于凸轮。当凸起弧面920与凸起部120接触,凸起部120随内把手11转动,则凸起弧面920距离转轴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类似于凸轮机构。因此凸起弧面920被推离转轴向滑板5移动,则防钩转板9的另一端转动使凹扣位960离开凸扣位560,滑板5将只受到滑板弹簧3的推力作用。
因此,采用本优选实施例:
在关门状态时,凸、凹扣位错开未扣合,滑板5受滑板弹簧3推力作用,其前端的凸块500卡入把手限位盖1的凹槽100内,内把手11自锁;
需要开门时,旋开防钩旋钮7,拐臂4带动滑板5远离把手限位盖1,凸块500离开凹槽100,内把手11解锁可以转动,凸扣位560扣入凹扣位960中限定滑板5不会复位,滑板弹簧3进一步受压缩;
转动内把手11开门,同时带动把手限位盖1上的凸起部120转动,凸起部120推动凸起弧面920远离转轴,防钩转板9转动,凹扣位960远离与凸扣位560脱开,滑板5解除扣位的约束,在滑板弹簧3推力作用下凸块500前移,当内把手11开锁后复位,凸块500插入凹槽100中,内把手11再次自锁防钩。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每转动一次内把手11就会进入自锁状态,旋转防钩旋钮7才可解锁,开门者必须本人亲自在门里侧才可进行开门操作,仅用细长工具即使钩到内把手11,内把手11也不能转动,因此提高了防盗门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运动可靠,结构简单紧凑,组合化,功能实用,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与装在锁面(6)的内把手(11)连接,所述内把手(11)具有穿过所述锁面(6)的转轴且可绕所述转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转轴上并随其转动的把手限位盖(1)、活动装在所述锁面(6)上的滑板(5)、连接所述滑板(5)和锁面(6)且具有将所述滑板(5)推向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推力的滑板弹簧(3)、垂直装在所述滑板(5)上并露出于所述锁面(6)且被拨动而带动所述滑板(5)远离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防钩旋钮(7),所述滑板(5)的靠近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前端具有凸块(500),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周向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块(500)的凹槽(100),所述凸块(500)插入所述凹槽(100)内时所述内把手(11)处于自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还包括防钩转板(9),所述防钩转板(9)与所述锁面(6)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转板弹簧(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弹簧(10)为扭簧,所述防钩转板(9)绕所述转板弹簧(10)中心线转动,所述转板弹簧(10)中心线与所述转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钩转板(9)转动的一端设有内凹的凹扣位(960),所述滑板(5)的对应所述凹扣位(960)的侧边设有凸起的凸扣位(560),所述凸扣位(560)卡入所述凹扣位(960)内,且此时所述滑板(5)的凸块(500)离开所述凹槽(100),所述内把手(11)处于解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限位盖(1)沿所述转轴轴向依次设有容置所述凸块(500)的凹槽(100)和沿周向半径逐渐增大的凸起部(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钩转板(9)转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凸起部(120)接触的凸起弧面(920),所述凸起弧面(920)与所述周向半径逐渐增大的凸起部(120)构成凸轮机构,所述防钩转板(9)在所述凸轮机构推动下转动则所述内把手(11)处于自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弹簧(3)为扭簧,其两端部均设置在所述滑板(5)上,其扭曲的中部套设在所述锁面(6)设置的一绕柱上,所述滑板(5)上开设有向所述转轴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绕柱穿过所述滑槽而位于所述滑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钩旋钮(7)上装有一拐臂(4),所述拐臂(4)一端与所述防钩旋钮(7)固定连接随其转动,另一端垂直插装于所述滑板(5)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45126 CN102330510B (zh) | 2010-08-04 | 2010-08-04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45126 CN102330510B (zh) | 2010-08-04 | 2010-08-04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0510A CN102330510A (zh) | 2012-01-25 |
CN102330510B true CN102330510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5482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45126 Active CN102330510B (zh) | 2010-08-04 | 2010-08-04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305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1605A (zh) * | 2019-09-29 | 2019-12-06 |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带限位结构的锁具面板及锁具 |
CN111622619A (zh) * | 2020-07-01 | 2020-09-04 | 佛山市顺德区格瑞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门锁组件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61068A (ko) * | 2002-12-30 | 2004-07-07 | 주식회사 캡스테크 | 도어락의 핸들전환 및 핸들걸림장치 |
CN201810042U (zh) * | 2010-08-04 | 2011-04-27 | 深圳市同创新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96863A1 (en) * | 2008-10-16 | 2010-04-22 | Alco Ventures Inc. | Mechanical latch assembly for retractable screen doors and windows |
-
2010
- 2010-08-04 CN CN 201010245126 patent/CN1023305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61068A (ko) * | 2002-12-30 | 2004-07-07 | 주식회사 캡스테크 | 도어락의 핸들전환 및 핸들걸림장치 |
CN201810042U (zh) * | 2010-08-04 | 2011-04-27 | 深圳市同创新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0510A (zh) | 2012-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91145Y (zh) | 一种电子机械快开快关防盗锁 | |
CN101418656B (zh) | 一种带离合装置的电子锁芯及含该电子锁芯的电子锁系统 | |
EP3147431B1 (en) | Lockset comprising a safety locking mechanism | |
CN102330510B (zh)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
EP2476825A2 (en) | Enhanced security outdoor use lock mechanism | |
CN205400266U (zh) | 一种可用于电子或机械锁的锁体开锁系统 | |
CN201517335U (zh) | 保险箱以及保险系统的开启装置 | |
CN201810042U (zh)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 |
CN201610663U (zh) | 电磁锁芯 | |
CN206971978U (zh) | 防误传动器和窗户 | |
CN217001289U (zh) | 一种具有主钥和应急钥匙的双钥式密码锁 | |
CN103786810A (zh) | 用于电动车的遥控座桶锁 | |
CN211923861U (zh) | 一种led箱体门锁结构 | |
CN210768208U (zh) | 一种双快假插芯锁体 | |
CN211647676U (zh) | 防震动结构的离合销安装结构 | |
CN203978055U (zh) | 机电两用隐藏式搭扣 | |
CN202148729U (zh) | 一种机柜防误报警锁具 | |
CN113338709A (zh) | 一种具有主钥和应急钥匙的双钥式密码锁 | |
CN208294257U (zh) | 一种防盗门锁的内锁面防盗机构 | |
CN201078128Y (zh) | 电子锁面板滑盖锁止机构 | |
CN207131209U (zh) | 一种将传统机械锁改造为智能电子锁的装置 | |
CN214786704U (zh) | 一种押运款箱智控安全锁 | |
CN221256428U (zh) | 一种电控柜门锁 | |
CN204627149U (zh) | 防试探开启的锁芯 | |
CN2923832Y (zh) | 一种井盖防盗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