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8305B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28305B CN102328305B CN201010234752.6A CN201010234752A CN102328305B CN 102328305 B CN102328305 B CN 102328305B CN 201010234752 A CN201010234752 A CN 201010234752A CN 102328305 B CN102328305 B CN 1023283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shaft
- holder
- power tool
- working head
- axle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754 Vitis X bourquin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333 Vitis X labruscan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6365 Vitis vin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787 Vitis vin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头壳、自所述头壳中延伸而出的输出轴、设置在输出轴的自由端的弹性夹持件及安装在所述夹持件上的工作头,所述输出轴通过夹持件带动工作头运动。其中,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设置有延伸入所述夹持件内的推杆,所述夹持件可操作地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相对所述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一径向尺寸以夹紧所述工作头;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二径向尺寸以释放所述工作头,所述第一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径向尺寸。本发明的动力工具,能够在径向上夹紧工作头并防止工作头在使用时打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常见的手持式的动力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输出轴围绕自身的纵向轴线做摆动运动。因此,当用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上安装有不同的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铲型刮刀后,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多功能机,在结构上一般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偏心销,在偏心销上套设有轴承,从而构成一个偏心轮结构。当电机轴旋转时,偏心轮结构可以围绕电机轴的轴心线做偏心旋转运动。多功能机的输出轴是垂直于电机轴设置的,在输出轴上固定的连接有一个拨叉组件,拨叉组件形成有相对的两个延伸臂,将偏心轮结构包围,两个延伸臂的内侧均与偏心轮结构中的轴承紧密接触,从而当偏心轮做偏心旋转时,偏心轮结构会带动拨叉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摆动运动,又借助拨叉与输出轴的固定连接,使输出轴围绕其轴心线做摆动。在输出轴的自由端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后,多功能机即可以在高速的摆动运动下实现多种操作功能。
目前附件的安装,一般是通过附件的安装孔安装在输出轴的自由端的安装部上,然后再通过锁定件穿过附件安装孔插入输出轴并固定,从而把附件固定在输出轴上。其中,附件的安装孔一般为规则正多边形,输出轴的安装部同样为与安装孔对应的正多边形。上述附件的固定方式,只是在轴向上对附件进行夹紧,而在径向上缺乏夹持力。因此,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特别是在载荷较大的情况下,单纯轴向的夹持力不足以传递符合要求的扭矩,则造成附件相对输出轴的径向打滑,影响工具的使用。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动力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能够在径向上夹紧工作头并防止工作头在使用时打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头壳、自所述头壳中延伸而出的输出轴、设置在输出轴的自由端的弹性夹持件及安装在所述夹持件上的所述工作头,所述输出轴通过夹持件带动工作头运动。其中,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设置有延伸入所述夹持件内的推杆,所述夹持件可操作地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相对所述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一径向尺寸以夹紧所述工作头;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二径向尺寸以释放所述工作头,所述第一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径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推杆的末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侧面形成为第一斜面,所述夹持件设有套设在所述凸台外围的棘爪,所述棘爪的内部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优选地,所述凸台呈棱台形。
优选地,所述凸台呈圆台形。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夹持件之间设置有传动件,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件将扭矩传递给所述夹持件。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的轴套及快换夹紧装置,所述夹持件收容在所述轴套内且与所述轴套之间在轴向上设置有弹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夹持件处于夹紧所述工作头的第一位置,操作所述快换夹紧装置可使所述夹持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释放所述工作头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快换夹紧装置包括操作件、设置在所述输出轴内的压杆组件和与压杆组件相连的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夹持件之间设置有销子,操作所述操作件可通过所述压杆组件带动自锁组件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自锁组件进而通过所述销子带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旋转所述夹持件可使其相对所述推杆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并可相对所述输出轴旋转的轴套,所述夹持件收容在所述轴套内,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线形轨道,所述夹持件上设有可收容在所述轴套的轨道内的凸起,转动所述轴套可使所述夹持件的凸起在所述轴套的轨道内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法兰部及自法兰部一侧延伸的棘爪,所述棘爪的末端形成有可安装所述工作头的安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输出轴的自由端设置推杆和弹性夹持件,操作夹持件沿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相对推杆移动,可使夹持件与推杆接合或分离,从而使夹持件径向被撑开或收缩,从而径向夹紧或释放工作头,从而可方便安装工作头并可防止工作头在使用时出现径向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力工具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动力工具的立体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动力工具的第一位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快换夹紧装置处于夹紧位置,工作头夹持防滑机构处于张紧位置。
图4为图1所示动力工具的第二位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快换夹紧装置的锁固件刚刚抵触到挡止件。
图5为图1所示动力工具的第四位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工作头夹持防滑机构处于收缩位置。
图6为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动力工具的第三位置状态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其中快换夹紧装置处于释放位置。
图9为图5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自锁套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锁固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自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自锁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自锁组件与输出轴的腔室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2中工作头夹持防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工作头夹持防滑机构的夹持件呈径向撑开张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工作头夹持防滑机构的夹持件呈径向收缩靠拢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第二实施方式中锁固件与紧固元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第三实施方式中锁固件与紧固元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第四实施方式中锁固件与紧固元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第五实施方式中锁固件与紧固元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第六实施方式中锁固件与紧固元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23所示为第七实施方式中锁固件的示意图。
图24所示为第八实施方式中锁固件的示意图。
图25所示为第九实施方式中锁固件的示意图。
图26所示为第十实施方式中夹持防滑机构的示意图。
图27所示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夹持防滑机构的示意图。
图28所示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夹持防滑机构的示意图。
图29所示为图28中轴套的示意图。
图示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机壳 300.自锁组件 343.开口
100.操作件 31.上壳体 344.安装口
101.第一旋转表面 310.自锁套管 345.防转槽
102.第二旋转表面 32.下壳体 347.第二凹槽
110.凸轮部 320.锁固件 35.下表面
120.枢转销 321.主体 36.轴肩部
130.支撑架 322.枢接头 37.防转销
140.支撑架 323.穿孔 38.收容孔
150.手柄 324.锁紧部 39.止挡销
151.枢接头 3241.涂覆层 4.开关
2.头壳 3242.凹陷部 400.推杆
200.压杆组件 324′.锁紧部 401.凸台
21.水平部 324″.锁紧部 402.第一斜面
210.压杆 325.上内表面 410.夹持件
22.竖直部 326.下内表面 411.法兰部
220.第二弹性件 327.第一凹槽 412.棘爪
23.轴承 328.第一弹性件 413.收容腔
24.轴承 33.腔室 414.第二斜面
230.挡板 330.套管 415.安装部
240.压杆头 34.上表面 420.中空轴套
250.压杆尾 340.自锁腔 421.内端面
260.垫片 341.侧壁 430.第三弹性件
3.输出轴 342.顶壁 440.销子
450.垫片 54.紧固元件 800.推杆
50.紧固元件 541.压板 801.凸台
501.压板 542.杆部 802.第三凹槽
502.杆部 543.配合部 803.外螺纹
503.配合部 55.紧固元件 810.夹持件
51.紧固元件 551.压板 811.法兰部
511.压板 552.杆部 812.棘爪
512.杆部 553.配合部 813.内螺纹
513.配合部 554.涂覆层 900.推杆
514.凹槽 6.工作头 901.凸台
52.紧固元件 61.安装孔 910.夹持件
521.压板 700.推杆 911.法兰部
522.杆部 701.凸台 912.棘爪
523.配合部 702.第三凹槽 913.凸起
53.紧固元件 703.传动件 920.轴套
531.压板 710.夹持件 921.引导槽
532.杆部 711.法兰部 922.轨道
533.配合部 712.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动力工具,具体是一种摆动机,其包括呈纵长延伸的机壳1、连接在机壳1前端(以图1中右侧定义为前端)的头壳2以及自头壳2中延伸而出的输出轴3。其中,在机壳1内设置有电机(未图示),机壳1上还设有开关4来控制电机的开启或关断。头壳2包括与机壳1相连接且沿着图1中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部21和自水平部21的末端大致垂直向下延伸的竖直部22。输出轴3在竖直方向设置,其一端安装在头壳2内,另一端自头壳2的竖直部22内向下延伸而出,并且可以围绕自身的纵向轴线X做摆动运动,摆动方向如图1中双箭头所示。
另外,在头壳2的内部,还设置有业界在摆动机上所常用的偏心轮(未图示)和拨叉组件(未图示),用以将电机的旋转输出扭矩转化为输出轴3的摆动输出扭矩。如图1中所示,在输出轴3的自由端可通过紧固元件50安装一工 作头6,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6是一种直锯片,该工作头6在输出轴3的带动下可以沿着图1中的双箭头方向做摆动运动。紧固元件50包括平板状压板501及自压板501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杆部502,杆部502末端设有具有光滑圆柱面的配合部503。
请参阅图2和图3,该摆动机包括可在释放位置和夹紧位置变换的快换夹紧装置,用于快速拆卸安装在输出轴3末端的紧固元件50。该快换夹紧装置包括设于输出轴3内且可夹紧或释放紧固元件50的自锁组件300及使锁固件320夹紧或释放紧固元件的制动组件。本实施方式中,制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头壳2的水平部21上的操作件100及与操作件100可选择接触的压杆组件200,自锁组件300则包括自锁套管310和收容在自锁套管310内的锁固件320。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二者分别由位于头壳2内部的上下两个轴承23、24支撑。当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连接为一体后,输出轴3的内部便形成有腔室33,该腔室33沿着轴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34和下表面35,而上述快换夹紧装置的压杆组件200和自锁组件300均设置在输出轴3的腔室33中。
继续参阅图2和图3,操作件100为一凸轮扳手,其包括分体设置的手柄150和凸轮部110,手柄150的末端设置有两平行相对的枢接头151,旋转手柄150时会带动凸轮部110一起旋转。另外,头壳2的水平部21上相对设置有的两个支撑架130、140,手柄150的枢接头151放置在上述支撑架130、140之间,凸轮部110进一步放置在两枢接头151之间,然后通过一个枢转销120将上述手柄150和凸轮部110分别枢接在两支撑架130、140之间。该凸轮部110相对于枢转销120具有两个弧形旋转表面101、102,其中的第一旋转表面101距离枢转销120的距离小于第二旋转表面102距离枢转销120的距离。用户通过扳动手柄150可使该操作件100在两个旋转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旋转位置上,凸轮部110的第一旋转表面101与压杆组件200脱离,而在第二旋转位置上,凸轮部110的第二旋转表面102与压杆组件200接触。需要指出的是,凸轮部110的第一旋转表面101与压杆组件200也可以不脱离开,而是在操作件100的旋转过程中一直与压杆组件200接触,只要第一旋转表面101距离枢转销120的距离小于第二旋转表面102距离枢转销120的距离即可。
继续参阅图2和图3,上述压杆组件200包括压杆210、第二弹性件220及位于第二弹性件220下方的垫片260。压杆210上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形成 有挡板230,借助该挡板230,所述压杆210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自头壳2的水平部21上延伸而出的压杆头240和圆周直径略小于压杆头240的压杆尾250。其中,压杆头240延伸出头壳2后,位于枢转销120下方并与凸轮部110相对,而压杆尾250则与同样设置在输出轴3内部的自锁组件300配接。另外,第二弹性件220套设在压杆尾250上,其一端与挡板230相抵接,而另一端则与位于输出轴3的腔室33中且同样套设在压杆尾250上的上述垫片260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输出轴3的内部腔室33中,还形成有一轴肩部36,垫片260设置在轴肩部36上,从而限制第二弹性件220的轴向移动。
请依次参阅图3、图4、图8和图5,操作件100分别依次位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旋转位置。压杆组件200设置在输出轴3的内部腔室33中,并可以随着操作件100的旋转作用而沿着输出轴3的轴向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当用户将操作件100旋转至第一旋转位置上时,第一旋转表面101与压杆头240呈脱离状态,此时,压杆210在第二弹性件220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输出轴3的内部腔室33的顶部,挡板230与内部腔室33的上表面34接触。如图4、图8和图5所示,而当用户将操作件100旋转至第二旋转位置至第四旋转位置上时,第二旋转表面102与压杆头240始终呈接触状态,在此过程中,压杆210在操作件100的作用下沿着输出轴3远离操作件100的轴向方向移动,并通过挡板230压缩第二弹性件220,使第二弹性件220呈收缩状态。
请参阅图2、图10至图13,自锁组件300包括自锁套管310和位于自锁套管310内的锁固件320。该自锁套管310大致呈台阶状,其包括大致呈中空圆柱体状的套管330和连接于套管330下方且同样为中空圆柱体状的自锁腔340,而且自锁腔340的径向尺寸大于套管330的径向尺寸。上述压杆210的压杆尾250插入并固定在套管330中,从而可以带动套管330在轴向移动。
自锁腔340用于收容锁固件320,其包括侧壁341和顶壁342,在侧壁341上形成有圆形的开口343。相对于开口343,在侧壁341的另一侧形成有方形的安装344,用于将锁固件320安装在自锁腔340中。该锁固件320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321,可以自安装口344插入到自锁腔340中。并且,锁固件320对应开口343自主体321的一侧延伸有枢接头322,该枢接头322可插入到开口343中。锁固件320的主体321上设有一沿输出轴3的轴向贯穿的穿孔323,用于紧固元件50的插入,且穿孔3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锁紧部324。当锁固件320整体轴向倾斜一定角度时,锁紧部324可与紧固元件 50的配合部503的外表面相配接,从而夹紧紧固元件50。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穿孔323并非标准的圆柱形状,而是大致呈内纺锤形,具体是从两端至中部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穿孔323具有呈圆台状且对称设置的上内表面325和下内表面326,上述锁紧部324设于上内表面325和下内表面326之间且其内表面为光滑圆柱面。在锁固件320的主体321上相对于枢接头322的一端,还沿着输出轴3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并排的第一凹槽327。相对的,在自锁腔340的顶壁342上对应第一凹槽327也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347,两个第一弹性件328分别对应的插入到第一凹槽327和第二凹槽347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28,可使锁固件320在初始状态时,保持在倾斜锁紧位置。
另外,请参阅图2、图12和图14,在自锁腔340的侧壁341的外侧,还设置有防转槽345。对应该防转槽345,在输出轴3的内部腔室33中还设置有防转销37,该防转销37一直收容在防转槽345中,用以限制自锁组件300的径向旋转。
输出轴3上还设有一延伸入腔室33内的挡止件,压杆310在操作件100的作用下带动自锁组件300轴向下移时,锁固件320的一端会抵靠到上述挡止件,进而使锁固件320由倾斜位置移动至与输出轴3的纵向轴线垂直的垂直位置。具体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挡止件为一止挡销39。在下壳体32上,沿着锁固件320的延伸方向设置有一收容孔38,上述止挡销39安装在该收容孔38中。在轴向方向上,该止挡销39位于锁固件320的正下方。
请参阅图3至图9,本发明动力工具的快换夹紧装置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当该自锁组件300中插入了紧固元件50后,即紧固元件50的杆部502插入到锁固件320中的穿孔323后,如图4和图7所示,当用户将操作件100旋转至第二旋转位置上时,会使压杆组件200带动自锁套管310沿着输出轴3的纵向轴线远离操作件100的方向移动,此时,锁固件320的主体321与止挡销39产生接触并被止挡销39挡止。
如图8所示,操作件100继续旋转至第三旋转位置,并压迫压杆组件200进一步轴向下移,进而带动自锁组件300继续轴向下移;锁固件320的一端被止挡销39挡止,另一端的枢接头322则在自锁套管310的带动下继续轴向下移,从而整体围绕垂直于输出轴3的纵向轴线的直线旋转至水平位置,并相对于输出轴3的纵向轴线呈垂直位置状态;此时,锁固件320的穿孔323 中的锁紧部324与紧固元件50的配合部503之间不相接触,紧固元件50处于被释放状态,可以轻松从输出轴3中被取下。
如图3和图6所示,而当用户将操作件100旋转回第一旋转位置上时,压杆组件200将带动自锁套管310轴向上移,并进一步的,借助锁固件320的枢接头322与自锁腔340上的圆形开口343之间的配接,将锁固件320也带动上移。同时,由于锁固件320的另一端与自锁腔34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328,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而使锁固件320的另一端未产生上移,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锁固件320在自锁腔340内恢复至相对于输出轴3的纵向轴线呈倾斜的状态,并进而夹紧紧固元件50,且锁固件320水平方向的倾角θ至少为4.7°。
如图11所示,穿孔323中的锁紧部324与紧固元件50的配合部503之间将产生侧向的夹紧力,同时,锁固件320的主体321与止挡销39未产生接触,从而紧紧的将紧固元件50的杆部502夹紧在锁固件320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倾角θ的大小是根据锁固件320及紧固元件50的具体尺寸和两者间的摩擦系数而定的,因此,倾角θ的大小会随着锁固件320及紧固元件50的具体尺寸及材质的变化而变化。
反之,使用者将操作件100再次旋转至第三旋转位置上时,压杆组件200克服第二弹性件220的弹力下移,带动自锁套管310也下移,使锁固件320恢复至水平状态,卸载掉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与紧固元件50之间产生的侧向夹紧力,使紧固元件50可以自由轴向运动,由使用者自行拆卸。另外,在如图4和图6所示的操作件100旋转至介于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三旋转位置之间的第二旋转位置,自锁组件300轴向下移一段距离,锁固件320的主体321与止挡销39产生接触,锁固件320的倾角变小,但是锁固件320尚未到达垂直位置,此时紧固元件50与锁固件320之间的作用力减小。
通过这样的快换夹紧装置,使用者可以只通过操作操作件100就能实现将紧固元件50快速地安装至输出轴3或从输出轴3将紧固元件50快速地拆卸下来,从而可迅速安装或更换工作头,操作快捷便利且夹持力强。请继续参阅图2,该动力工具还包括一个工作头夹持防滑机构,用于在输出轴3上连接了工作头6后,防止因输出轴3和工作头6的安装孔径向夹持力小而造成工作头6打滑的现象。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该夹持防滑机构包括自输出轴3的自由端向下延伸的推杆400、连接在输出轴末端的中空轴套420及收容在上述轴套420 内并用于安装工作头的中空夹持件410。该夹持件410套设在上述推杆400上,且在夹持件410与轴套420之间轴向设置有第三弹性件430,使夹持件410可相对轴套420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推杆400末端延伸有六棱台状的凸台401,凸台401的侧面形成为第一斜面402。夹持件410本身为弹性材质,其包括法兰部411及自法兰部411的一侧向下延伸的棘爪412,该棘爪412大体呈圆柱状,且径向上被间隔成大小相同的六个等分。棘爪412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6且横截面为六边形的安装部415,棘爪412的内部形成有六棱台状的收容腔413,该收容腔413与推杆400的凸台401相配合并套设在凸台401外侧。其中,相对于推杆400的第一斜面402,夹持件410的收容腔413内形成有第二斜面414。轴套420沿着轴向方向具有内端面421、位于内端面421上还设置垫片450。上述第三弹性件430套设在棘爪412上,其一端与夹持件410的法兰部411接触,而另一端则与轴套420的内端面421上的垫片450接触。另外,法兰部411通过一组贯穿内部腔室33的下表面35的销子440与自锁组件300产生可选择性地连接,使夹持件410可沿着轴向方向移动。销子440的底端抵靠在夹持件410的法兰部411的上表面,其顶端则与自锁组件300的自锁套管310的底部相对。通过以上结构,从而可使夹持件410的棘爪412的安装部415的外部径向尺寸在夹紧工作头6的第一径向尺寸A和释放工作头6的第二径向尺寸B之间变化。
请参考图3和图16,当操作件100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上时,自锁组件300的自锁套管310与销子440呈脱离状态,且紧固元件50被夹紧。此时,夹持件410在第三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其第二斜面411紧贴在推杆400的第一斜面402上,从而使夹持件410的棘爪412的安装部415在径向上维持最大的外部径向尺寸,即第一径向尺寸A,进而可以对工作头6的安装孔61施加最大的侧向作用力,防止工作头6在摆动时侧向打滑。
如图9和图17所示,在使用者扳动操作件100旋转至第四旋转位置后,压杆组件200将带动自锁组件300进一步轴向下移。在自锁组件300轴向下移一定距离后,其自锁套管310的底部将与销子440的顶端接触,并通过销子440将压力传递给夹持件410,进而带动夹持件410轴向下移。夹持件410轴向下移后,由于推杆400轴向上保持静止不动,夹持件410的第二斜面411将与推杆400的第一斜面402脱离开。并且,由于夹持件410的棘爪412自身的弹性,当夹持件410的第二斜面411与推杆400的第一斜面402脱离后, 棘爪412收缩至初始状态,棘爪412的安装部415的外部径向尺寸变为最小的第二径向尺寸B,棘爪412施加在工作头6的安装孔61的侧向作用力随即被卸载掉。此时,使用者首先将紧固元件50取下,然后便可轻松地将工作头6从夹持件410上取下。
反之,当使用者需要将卸载后的工作头6重新安装时,只需在操作件100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首先将工作头6安装至夹持件410的末端,接着将紧固元件50插入输出轴3内的自锁组件300内;然后再将操作件100扳动至第一旋转位置,在此过程中,操作件100撤销对压杆组件200的作用力,在第二弹性件220的作用下,压杆组件200将带动自锁组件300轴向上移至初始位置,自锁套管310的底部将与销子440的顶端逐渐分离开;夹持件410则在第三弹性件430的弹力作用下轴向上移,使其第二斜面411再次与推杆400的第一斜面402逐渐贴合,夹持件410的棘爪412在径向上会逐渐的被推杆400的凸台401撑开,从而通过安装部415对工作头6的安装孔61施加足够大的侧向夹紧力而夹紧工作头6,进而防止工作头6在工作中与夹持件410间发生相对转动,保证输出轴3将转动扭矩通过夹持件410更好地传递给工作头6,使工作头6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快换夹紧装置的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的内表面为光滑圆柱面,而紧固元件50与锁紧部324配接的配合部502同样具有光滑圆柱面。本发明锁固件与紧固元件的配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8至图23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紧固元件51。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元件51同样包括平板状压板511及自压板511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杆部512,杆部512末端同样设有与上述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配合的配合部513。不同之处在于,配合部513的在圆周方向上开设了若干凹槽514,紧固元件51被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夹紧时,锁紧部324恰好卡持在凹槽513内。通过在紧固元件51的配合部512设置该等凹槽513,可保证在夹紧位置时,紧固元件51与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之间有更大的轴向作用力,从而防止紧固元件51打滑而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19,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同样在于紧固元件52。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元件52同样包括平板状压板521及自压板521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杆部522,杆部522末端同样设有与上述锁固件 320的锁紧部324配合的配合部523。不同之处在于,配合部523的形状不是圆柱形,而是从两端至中间直径逐渐缩小的收腰形,同样可增加配合部523与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之间的轴向作用力,从而防止紧固元件52打滑而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20,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同样在于紧固元件53。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元件53同样包括压板531及自压板531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杆部532,杆部532末端同样设有与上述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配合的配合部533。不同之处在于,紧固元件53的配合部533顶端尺寸较小,中部为葡萄酒桶形,该种结构可使紧固元件的杆部532更易插入锁固件320的穿孔323内。
请参阅图21,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同样在于紧固元件54。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元件54同样包括平板状压板541及自压板541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杆部542,杆部542末端同样设有与上述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配合的配合部543。不同之处在于,紧固元件54的配合部543大致呈圆台形,该种结构同样可增加配合部543与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之间的轴向作用力,防止紧固元件54打滑而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22,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紧固元件55和锁固件320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元件55同样包括平板状压板551及自压板551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杆部552,杆部552末端同样设有与上述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配合的配合部553。不同之处在于,紧固元件55的配合部553的外表面及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的内表分别涂覆有摩擦层554、3241,以增大锁紧部324与配合部553之间的夹紧力,防止紧固元件55打滑而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23至图25,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第七实施方式中,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的内表面上进一步开设有凹陷部3242,以便增大锁紧部324与紧固元件的配合部之间的作用力。如图24所示,第八实施方式中,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的内表面非光滑圆柱面,而是向外凸出的部分球形面;同样,如图25所示,第九实施方式中,锁固件320的锁紧部324″的内表面为圆台状,锁紧部324′和324″均可以同紧固元件的配合部之间良好地配合。
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示出了本发明锁固件的锁紧部与紧固元件的配合部的多种结构配合方式。除以上配合方式外,锁固件的锁紧部的内表面上可 设置有内螺纹,相应地,紧固元件的配合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锁固件在倾斜锁紧位置时,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接,从而使锁固件的锁紧部可稳定地夹持住紧固元件的配合部。
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夹持防滑机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结构。只要夹持件可在输出轴的纵向轴线上相对推杆运动,使夹持件被推杆撑开而具有较大的第一径向尺寸以夹紧工作头或收缩而具有较小的第二径向尺寸以释放工作头即可。下面结合图26至图29分别对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至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夹持防滑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6,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中,推杆700末端的凸台701为圆台状,而不是六棱台状。输出轴的下壳体3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凹槽702,第三凹槽702内进一步安装有在轴向上部分延伸出第三凹槽702的传动件703。夹持件710的法兰部711上对应下壳体32的第三凹槽702设置有第四凹槽712,组装后,传动件703部分伸入第四凹槽712内。第一实施方式中,推杆400末端的凸台401为六棱台状,输出轴的下壳体32通过凸台401将扭矩传递给夹持件410。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的下壳体32通过传动件703将扭矩传递给夹持件710。
请参阅图27,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未设置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快换夹紧装置、轴套420及第三弹性件430和垫片450。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防滑机构仅包括设置在输出轴的下壳体32末端的推杆800及弹性夹持件810。推杆800末端设有圆台形凸台801,推杆800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802。夹持件810包括法兰部811及棘爪812,夹持件8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推杆800的外螺纹802配合的内螺纹813。夹持件810通过内螺纹813与推杆800的外螺纹802配合而连接在推杆800上,旋转夹持件810则可使夹持件810沿输出轴的纵向轴线上下移动,从而使推杆800的凸台801与夹持件810的棘爪812配合或分离,致使棘爪812被撑开或收缩,进而可在径向上夹紧或释放工作头(未图示)。
下面请参考图28和图29,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未设置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快换夹紧装置、第三弹性件430和垫片450。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防滑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的下壳体32末端的推杆900、连接在下壳体32末端的轴套920及套设在推杆90外围并收容在轴套920内的夹持件910。其中,轴套920可相对下壳体32径向转动,轴套920的内侧壁上轴向开设有引导槽921及径向设置并与引导槽921连通的螺旋形轨道922。夹持件910包 括法兰部911及自法兰部911一侧延伸的棘爪912,棘爪912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913。凸起913可收容在引导槽921和轨道922内,并可在引导槽921和轨道922内滑动。
组装时,首先使夹持件910的凸起913与轴套920的引导槽921对正并轴向滑入引导槽921内,从而使夹持件910收容在轴套920内。然后将承载有夹持件910的轴套920连接到下壳体32的自由端,此时夹持件910的内侧壁会与推杆900的棱台状凸台901配合,夹持件910的径向旋转被凸台901限制。接着,将工作头(未图示)安装在夹持件910的棘爪912上,然后顺时针旋转轴套920,从而使夹持件910的凸起913在轴套920的轨道922内滑动,同时促使夹持件910轴向上移,进而使夹持件910与推杆900的凸台901配合而被撑开,从而使夹持件910的棘爪912的径向尺寸增大而在径向上夹紧工作头。显然,在工作头被径向夹紧后,再将轴套920逆时针旋转,夹持件910则被轴套920带动而轴向下移并与推杆900分离,从而使棘爪912的径向尺寸变小以释放工作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头壳、自所述头壳中延伸而出的输出轴、设置在输出轴的自由端的夹持件及安装在所述夹持件上的工作头,所述输出轴通过夹持件带动所述工作头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设置有延伸入所述夹持件内的推杆,所述夹持件可操作地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相对所述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一径向尺寸以夹紧所述工作头,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二径向尺寸以释放所述工作头,所述第一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径向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末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侧面形成为第一斜面,所述夹持件设有套设在所述凸台外围的棘爪,所述棘爪的内部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呈棱台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呈圆台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夹持件之间设置有传动件,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件将扭矩传递给所述夹持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的轴套及快换夹紧装置,所述夹持件收容在所述轴套内且与所述轴套之间在轴向上设置有弹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夹持件处于夹紧所述工作头的第一位置,操作所述快换夹紧装置可使所述夹持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释放所述工作头的第二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夹紧装置包括操作件、设置在所述输出轴内的压杆组件和与压杆组件相连的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夹持件之间设置有销子,操作所述操作件可通过所述压杆组件带动自锁组件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自锁组件进而通过所述销子带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旋转所述夹持件可使其相对所述推杆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并可相对所述输出轴旋转的轴套,所述夹持件收容在所述轴套内,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线形轨道,所述夹持件 上设有可收容在所述轴套的轨道内的凸起,转动所述轴套可使所述夹持件的凸起在所述轴套的轨道内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输出轴的纵向轴线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法兰部及自法兰部一侧延伸的棘爪,所述棘爪的末端形成有可安装所述工作头的安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34752.6A CN102328305B (zh) | 2010-07-12 | 2010-07-12 | 动力工具 |
PCT/CN2011/001157 WO2012006867A1 (zh) | 2010-07-12 | 2011-07-13 | 动力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34752.6A CN102328305B (zh) | 2010-07-12 | 2010-07-12 | 动力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28305A CN102328305A (zh) | 2012-01-25 |
CN102328305B true CN102328305B (zh) | 2014-02-26 |
Family
ID=4546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34752.6A Active CN102328305B (zh) | 2010-07-12 | 2010-07-12 | 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28305B (zh) |
WO (1) | WO20120068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9341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207840288U (zh) * | 2017-12-28 | 2018-09-11 |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多功能机 |
CN113442097B (zh) * | 2020-03-27 | 2022-07-12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工作头及摆动动力工具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26497A (en) * | 1982-03-15 | 1985-07-02 | Hatfield Jim J | Automatic jaw control for reversible power tool |
EP0650805A1 (de) * | 1993-10-27 | 1995-05-03 | C. & E. FEIN GmbH & Co. | Elektrowerkzeug |
CN2778443Y (zh) * | 2005-04-15 | 2006-05-10 |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新型浮动式弹簧卡具 |
CN1902029A (zh) * | 2003-12-30 | 2007-01-2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夹紧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
CN2865945Y (zh) * | 2006-01-23 | 2007-02-07 | 许晓华 | 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 |
CN1946517A (zh) * | 2004-04-23 | 2007-04-11 | C.&E.泛音有限公司 | 具有工具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
CN101043987A (zh) * | 2004-10-19 | 2007-09-26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将刀具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可被振荡地驱动的驱动轴上的装置 |
CN201736205U (zh) * | 2010-07-12 | 2011-02-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64481B2 (ja) * | 2006-02-20 | 2012-02-01 | 株式会社 ムラテクノロジー | 回転出力装置 |
CN201102080Y (zh) * | 2007-10-16 | 2008-08-2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
2010
- 2010-07-12 CN CN201010234752.6A patent/CN102328305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13 WO PCT/CN2011/001157 patent/WO201200686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26497A (en) * | 1982-03-15 | 1985-07-02 | Hatfield Jim J | Automatic jaw control for reversible power tool |
EP0650805A1 (de) * | 1993-10-27 | 1995-05-03 | C. & E. FEIN GmbH & Co. | Elektrowerkzeug |
CN1902029A (zh) * | 2003-12-30 | 2007-01-2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夹紧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
CN1946517A (zh) * | 2004-04-23 | 2007-04-11 | C.&E.泛音有限公司 | 具有工具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
CN101043987A (zh) * | 2004-10-19 | 2007-09-26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将刀具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可被振荡地驱动的驱动轴上的装置 |
CN2778443Y (zh) * | 2005-04-15 | 2006-05-10 |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新型浮动式弹簧卡具 |
CN2865945Y (zh) * | 2006-01-23 | 2007-02-07 | 许晓华 | 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 |
CN201736205U (zh) * | 2010-07-12 | 2011-02-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28305A (zh) | 2012-01-25 |
WO2012006867A1 (zh) | 2012-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8304B (zh) | 动力工具 | |
CN201736204U (zh) | 动力工具 | |
CN201736205U (zh) | 动力工具 | |
CN102416615B (zh) | 具有工作元件快速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 |
US11154974B2 (en) | Hand-held tool and clamping device thereof | |
CN102896619B (zh) |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4781024B (zh) | 联接元件以及包含联接元件的管道加工设备 | |
CN103688065B (zh) | 带增力机构的压缸装置 | |
CN102328305B (zh) | 动力工具 | |
CN101612681B (zh) | 锯条夹紧装置 | |
CN201217103Y (zh) | 锯条夹紧装置 | |
CN104440799A (zh) | 动力工具 | |
CN106181837A (zh) | 一种分体式棘轮扳手 | |
US20170216999A1 (en) | Power tool with a double operational structure | |
CN103182706B (zh) | 动力工具 | |
CN204800594U (zh) | 动力工具 | |
CN203936842U (zh) | 扳手 | |
AU2018102124A4 (en) | Connection lock for use with LED display screen case body | |
CN103182705B (zh) | 动力工具 | |
CN207155646U (zh) | 一种四角螺母专用扳手 | |
KR101014305B1 (ko) | 가동 핀을 구비한 원통형 부품 회전 공구 | |
CN204525389U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快速夹紧装置 | |
KR200169563Y1 (ko) | 바이스의 조임레버 구조 | |
BR112016002701B1 (pt) | Conjunto de eixo de acionamento de retenção automática de construção unitária, dispositivo para apertar ou afrouxar um fixador rosqueado e sistema incluindo o dispositivo e o conjunto | |
CN104493766B (zh) | 一种万向棘轮套筒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Assignee: POSITEC MACHINERY (CHINA) CO., LTD. Assignor: Baoshide Electric Tools Co., Ltd., Suzhou Contract record no.: 201532001008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ool holder for power tool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602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