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2066A -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22066A CN102322066A CN201110169332A CN201110169332A CN102322066A CN 102322066 A CN102322066 A CN 102322066A CN 201110169332 A CN201110169332 A CN 201110169332A CN 201110169332 A CN201110169332 A CN 201110169332A CN 102322066 A CN102322066 A CN 102322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pe
- soil
- dam
- collapse
- d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它包含以下步骤:(1)治坡:在沟头集水区调控径流,即品字型开挖水平竹节沟或鱼鳞坑或大穴整地,回填表土或施放基肥,种植经济林果;(2)降坡:在地形破碎的崩塌冲刷区削坡开级,即自上而下开挖,分级筑成阶梯式水平台地,挖穴整地、下基肥,种植经济林果,穴外面和坡面种植固土植物;(3)稳坡:在沟底平缓、基础较实的沟口堆积冲积区,修建拦沙坝;在冲积扇下游,改良土壤,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彻底根治崩岗侵蚀的危害;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较好。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法,尤其是一种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目前,治理崩岗较为常见的方法是“上拦、下堵、中绿”法,即“上拦”开沟排水,“下堵”修建拦沙坝,“中绿”种植植物。它们较大的缺陷即为未能把崩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整治,难以彻底根治崩岗侵蚀的危害。在工程生物治理思路对各措施配置上存在缺陷,“上拦”只强调开沟排水,忽视了控制集水坡面水土流失的植物措施配置,即重工程轻植被;忽视了崩岗侵蚀的主要泥沙来源--崩壁的整治未予关注,即重局部轻整体;在沟壁边缘植物措施的配置上忽视了沟壁边缘乔木树种的存在给沟壁稳定带来的威胁,即重治标轻治本。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崩岗的治理方法”(申请号为03114153.6)公开一种崩岗的治理方法:在崩岗顶部离沟头3~5m处修筑用于引走顶部径流、减少沟头径流冲刷及控制沟头发展的天沟,天沟平缓且向崩岗两侧倾斜,天沟深0.2~0.3m,天沟底宽0.4m,两岸边比1∶1;在崩岗谷口修筑谷坊,缓洪拦沙,稳定沟床,降低崩壁相对高度;保持原有崩壁地形,在原来崩壁上覆盖植被。为“上拦下堵中间保”的一种崩岗治理方法,虽然费用较少,易操作,但是,难以彻底根治崩岗侵蚀的危害,而且,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较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
它包含以下步骤:
(1)治坡:在沟头集水区调控径流,即品字型开挖水平竹节沟或鱼鳞坑或大穴整地,回填表土或施放基肥,种植杨梅或板栗或银杏或毛竹或茶叶等经济林果;
(2)降坡:在地形破碎的崩塌冲刷区削坡开级,即自上而下开挖,分级筑成阶梯式水平台地,挖穴整地、下基肥,种植杨梅或板栗或银杏或毛竹或茶叶等经济林果,穴外面和坡面种植百喜草或葛藤等固土植物;
(3)稳坡:在沟底平缓、基础较实的沟口堆积冲积区,修建土谷坊或石谷坊进行拦沙;在冲积扇下游,改良土壤,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畜禽、水产。
其中步骤(1)所述的水平竹节沟规格为深35-45cm,底宽25-35cm,面宽45-55cm,长90-110cm;鱼鳞坑或大穴规格为面宽90-120cm,深70-90cm,底宽70-90cm。
其中步骤(2)所述的台地规格为级高3-4m,边坡1.5-2.5m,坡度在45°以内;所述的挖穴其规格为面宽70-90cm,底宽50-70cm,深50-70cm。
其中步骤(3)所述的土谷坊施工方法为坝基和两侧坝肩先开挖清基,直至露出坚实土层,然后沿坝轴线挖一结合槽,结合槽上宽1.5-2.5m,下宽0.8-1.2m,深0.3-0.7m,将坚实土层探松3-5cm,逐层进行铺土夯实,每层铺虚土厚25-30cm,夯实厚16-20cm,分层填筑;所述石谷坊的施工方法为坝基、两侧坝肩和护坦开挖清基,直至露出坚实土层,从下向上分层垒砌,逐层向内收坡,块石首尾相接,错缝砌筑,大石压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把崩岗分为沟头集水坡面、崩塌冲刷和沟口冲积扇等三个子系统,分别采取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的措施,能彻底根治崩岗侵蚀的危害。
2.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治理思路,对整治后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种植各类水土保持效果好、抗逆性强的经济作物,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较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模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中强度侵蚀区:在沟头集水坡面,品字型开挖水平竹节沟,深40cm,底宽30cm,面宽50cm,长100cm,沟内施基肥,种植茶叶。排除和拦蓄地表径流,科学调控和合理利用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做到水不进沟。由于沟头集水区表土剥蚀严重,心土十分贫瘠,工程整地时,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应回填表土或施放基肥,实施土壤改良措施,以快速恢复植被。在地形破碎的崩塌冲刷区削坡开级,即自上而下开挖,分级筑成阶梯式水平台地,台地规格为级高3m,边坡2m,坡度在45°以内;挖穴面宽80cm,底宽60cm,深60cm,下基肥、种植银杏,穴外面和坡面种植百喜草。在沟底平缓、基础较实、口小肚大的地方,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土体、石块、水泥等修建土谷坊,施工时,坝基和两侧坝肩先开挖清基,直至露出坚实土层,然后沿坝轴线挖一结合槽,结合槽上宽2.0m,下宽1.0m,深0.5m。铺土填筑前,先将坚实土层探松约4cm,即可逐层进行铺土夯实,每层铺虚土厚约30cm,夯实厚约18cm,分层填筑。以拦蓄泥沙,滞缓山洪,抬高侵蚀基准面,稳定坡脚,降低崩塌的危险,做到沙不出沟。在冲积扇下游,养殖生猪。
经测算,2年后,侵蚀区植被开始恢复,生猪养殖可收回投资成本;5年后茶叶、银杏开始出产,两项合计亩产值3800元;10年后银杏进入盛产期,亩产值3500元;茶叶、银杏、生猪养殖合计收入每亩上万元。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实现的方式之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要实现本发明还有不同的方式,但是这些不同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治坡:在沟头集水区调控径流,即品字型开挖水平竹节沟或鱼鳞坑或大穴整地,回填表土或施放基肥,种植杨梅或板栗或银杏或毛竹或茶叶等经济林果;
(2)降坡:在地形破碎的崩塌冲刷区削坡开级,即自上而下开挖,分级筑成阶梯式水平台地,挖穴整地、下基肥、种植杨梅或板栗或银杏或毛竹或茶叶等经济林果,穴外面和坡面种植百喜草或葛藤等固土植物;
(3)稳坡:在沟底平缓、基础较实的沟口堆积冲积区,修建土谷坊或石谷坊进行拦沙;在冲积扇下游,改良土壤,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畜禽、水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水平竹节沟规格为深35-45cm,底宽25-35cm,面宽45-55cm,长90-110cm;鱼鳞坑或大穴规格为面宽90-120cm,深70-90cm,底宽70-9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台地规格为级高3-4m,边坡1.5-2.5m,坡度在45°以内;所述的挖穴其规格为面宽70-90cm,底宽50-70cm,深50-7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土谷坊施工方法为坝基和两侧坝肩先开挖清基,直至露出坚实土层,然后沿坝轴线挖一结合槽,结合槽上宽1.5-2.5m,下宽0.8-1.2m,深0.3-0.7m,将坚实土层探松3-5cm,逐层进行铺土夯实,每层铺虚土厚25-30cm,夯实厚16-20cm,分层填筑;所述石谷坊的施工方法为坝基、两侧坝肩和护坦开挖清基,直至露出坚实土层,从下向上分层垒砌,逐层向内收坡,块石首尾相接,错缝砌筑,大石压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69332A CN102322066A (zh) | 2011-06-21 | 2011-06-21 |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69332A CN102322066A (zh) | 2011-06-21 | 2011-06-21 |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22066A true CN102322066A (zh) | 2012-01-18 |
Family
ID=4544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69332A Pending CN102322066A (zh) | 2011-06-21 | 2011-06-21 |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22066A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5794A (zh) * | 2012-04-16 | 2012-07-25 | 北京林业大学 | 崩岗造田水土保持方法 |
CN102835239A (zh) * | 2012-09-13 | 2012-12-26 |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 一种种植菌草治理崩岗的新方法 |
CN103643685A (zh) * | 2013-12-06 | 2014-03-19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雨篷式生态制理崩岗方法 |
CN103821153A (zh) * | 2014-01-10 | 2014-05-28 | 东南大学 | 一种砒砂岩坡面治理方法 |
CN103850239A (zh) * | 2014-04-01 | 2014-06-11 | 兰州理工大学 | 引导式水冲削山造地及泥浆固化处理施工方法 |
CN104727327A (zh) * | 2015-03-05 | 2015-06-24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崩塌治理方法 |
CN104727329A (zh) * | 2015-03-05 | 2015-06-24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 |
CN105075635A (zh) * | 2015-09-06 | 2015-11-25 | 沈阳大学 |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
CN105393667A (zh) * | 2015-11-26 | 2016-03-16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一种利用生态沟拦截森林地表径流的方法 |
CN105993581A (zh) * | 2016-08-08 | 2016-10-12 | 查孝柱 | 一种菊花花多栽培方法 |
CN106917388A (zh) * | 2017-03-14 | 2017-07-04 |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土工格栅加筋水泥改性土包盖的拦沙坝及施工方法 |
CN107165176A (zh) * | 2017-06-06 | 2017-09-15 |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 一种加强崩岗沟口土谷坊或拦沙坝拦沙蓄水的方法 |
CN108193637A (zh) * | 2018-01-09 | 2018-06-22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陶家小河水保综合治理方法 |
CN111350198A (zh) * | 2020-03-10 | 2020-06-30 | 甘肃省水利厅兰州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 一种坡面切沟绿化防冲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962521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一种利用自增长性柔性坝进行崩岗治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9023A1 (de) * | 1998-09-27 | 2000-04-06 | Felix Paul Jaecklin | Hangverkleidung bzw. hangabstützung sowie zugehöriges bauelement |
JP2002167765A (ja) * | 2000-11-28 | 2002-06-11 | Koji Kurihara | 急傾斜地の崩壊防止及び緑化方法 |
CN1446985A (zh) * | 2003-04-08 | 2003-10-08 | 刘平 | 一种崩岗的治理方法 |
CN201165666Y (zh) * | 2008-03-11 | 2008-12-17 | 陈莉 | 柔性网状谷坊 |
-
2011
- 2011-06-21 CN CN201110169332A patent/CN1023220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9023A1 (de) * | 1998-09-27 | 2000-04-06 | Felix Paul Jaecklin | Hangverkleidung bzw. hangabstützung sowie zugehöriges bauelement |
JP2002167765A (ja) * | 2000-11-28 | 2002-06-11 | Koji Kurihara | 急傾斜地の崩壊防止及び緑化方法 |
CN1446985A (zh) * | 2003-04-08 | 2003-10-08 | 刘平 | 一种崩岗的治理方法 |
CN201165666Y (zh) * | 2008-03-11 | 2008-12-17 | 陈莉 | 柔性网状谷坊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周进春: "修筑谷坊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no. 9, 10 May 2011 (2011-05-10) * |
张茂泉: "五华县的崩岗治理", 《中国水土保持》, no. 07, 10 July 1986 (1986-07-10), pages 11 - 12 * |
程艳辉: "红壤区坡面径流调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适用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June 2011 (2011-06-15) *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5794A (zh) * | 2012-04-16 | 2012-07-25 | 北京林业大学 | 崩岗造田水土保持方法 |
CN102835239A (zh) * | 2012-09-13 | 2012-12-26 |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 一种种植菌草治理崩岗的新方法 |
CN102835239B (zh) * | 2012-09-13 | 2014-07-09 |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 一种种植菌草治理崩岗的新方法 |
CN103643685A (zh) * | 2013-12-06 | 2014-03-19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雨篷式生态制理崩岗方法 |
CN103643685B (zh) * | 2013-12-06 | 2016-05-04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雨篷式生态制理崩岗方法 |
CN103821153B (zh) * | 2014-01-10 | 2016-01-13 | 东南大学 | 一种砒砂岩坡面治理方法 |
CN103821153A (zh) * | 2014-01-10 | 2014-05-28 | 东南大学 | 一种砒砂岩坡面治理方法 |
CN103850239A (zh) * | 2014-04-01 | 2014-06-11 | 兰州理工大学 | 引导式水冲削山造地及泥浆固化处理施工方法 |
CN103850239B (zh) * | 2014-04-01 | 2015-08-05 | 兰州理工大学 | 引导式水冲削山造地及泥浆固化处理施工方法 |
CN104727329A (zh) * | 2015-03-05 | 2015-06-24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 |
CN104727327A (zh) * | 2015-03-05 | 2015-06-24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崩塌治理方法 |
CN105075635A (zh) * | 2015-09-06 | 2015-11-25 | 沈阳大学 |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
CN105393667A (zh) * | 2015-11-26 | 2016-03-16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一种利用生态沟拦截森林地表径流的方法 |
CN105993581A (zh) * | 2016-08-08 | 2016-10-12 | 查孝柱 | 一种菊花花多栽培方法 |
CN106917388A (zh) * | 2017-03-14 | 2017-07-04 |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土工格栅加筋水泥改性土包盖的拦沙坝及施工方法 |
CN107165176A (zh) * | 2017-06-06 | 2017-09-15 |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 一种加强崩岗沟口土谷坊或拦沙坝拦沙蓄水的方法 |
CN108193637A (zh) * | 2018-01-09 | 2018-06-22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陶家小河水保综合治理方法 |
CN111350198A (zh) * | 2020-03-10 | 2020-06-30 | 甘肃省水利厅兰州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 一种坡面切沟绿化防冲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962521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一种利用自增长性柔性坝进行崩岗治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2066A (zh) |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 |
CN105230323B (zh) |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 |
CN103452076B (zh) | 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6171116B (zh) | 一种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农业重构方法 | |
Woodbury et al. | Water control systems of the Tehuacan Valley | |
CN113250134A (zh) | 一种鱼类栖息地保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8130888B (zh) | 一种软质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4762923B (zh) | 农业流域河岸带边坡的土壤-植物-生物稳定方法 | |
CN106717218A (zh) | 一种采煤塌陷区农业复垦综合治理方法 | |
CN107630436A (zh)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湿地型岸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2792799B (zh) | 密沟治理法 | |
CN105672198B (zh) | 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015604U (zh) | 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 | |
CN112144552A (zh) | 受损山体生态植被修复结构和实施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612047A (zh) |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 |
CN216689242U (zh) | 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 | |
CN114215003B (zh) | 一种入海口地区景观地形营造时水土涵养生态系统的施工方法 | |
KR101334266B1 (ko) | 지질특성을 이용한 배수로형 지하수 인공함양방법 | |
CN1296735A (zh) | 一种大树、古树名木迁移的方法 | |
CN207469171U (zh)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 |
CN206245283U (zh) | 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 |
CN113767806A (zh) | 一种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方法 | |
CN104429802B (zh) | 一种干旱区重粘土地梭梭免灌植被造林方法 | |
Mesfin | A field guideline on bench terra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
CN207597404U (zh) | 大高差绿色边坡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