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2504A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Google Patents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12504A CN102312504A CN2010102228476A CN201010222847A CN102312504A CN 102312504 A CN102312504 A CN 102312504A CN 2010102228476 A CN2010102228476 A CN 2010102228476A CN 201010222847 A CN201010222847 A CN 201010222847A CN 102312504 A CN102312504 A CN 1023125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haps
- top board
- base plate
- cast
- ind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预制板单元由三层板构成,包括有顶板(1)、夹芯层(2)、底板(3),夹芯层(2)设置在顶板(1)和底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板(1)和底板(3)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其内有钢筋(4)呈网状设置,钢筋(4)伸出顶板(1)或/和底板(3)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4),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片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这种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适用于现浇预制网肋板,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做为双向网肋板的独立部分应用后,网肋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渗水能力强,整体抗压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式砼板用预制构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预制板搭放在梁或者墙上,这种预制结构楼板为单向板,只能单向承力,荷载能力低,因其两端仅为搭放,在收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其板体之间极易松动从而导致裂缝或者板体折断,抗震能力很弱,安全性能很低,为此,另一种现浇砼空心板技术采用在现浇砼结构板中埋设预制的空心构件,从而形成现浇砼空心板,这种现浇砼空心板具有良好结构强度和结构安全性能,然而,因其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模板,从而消耗了大量木材、竹材等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钢板模等高能耗材料,而且施工工艺复杂,其内部预制空心构件存在定位困难、预制构件下部现浇砼浇筑不到位而造成蜂窝麻面或者空鼓等质量问题,又如名称为:新型组合式砼叠合箱,专利号为ZL200520084212.9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技术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顶盒及底盒与现浇砼接合后形成的接合界面极易开裂,从而容易导致结构破坏,而且,在施工应用过程中,其顶盒与底盒自重较大,加上施工荷载后,容易将侧框板压碎而导致现浇砼流入侧框板形成的空腔中;侧框板与顶盒或者底盒拼合后,之间往往存在缝隙,在浇筑现浇砼过程中,水与水泥浆容易渗入侧框板围成的空腔中,容易造成砼因失去胶结浆而降低了强度,进而会影响到结构安全性,特别是这种预制构件防水性能差,顶部积水时容易往下渗水,因此研发一种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为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顶板和底板均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顶板和底板可分别采用现浇或者预制的方式制作,三者在湿浆状态时通过料浆的胶结形成整体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做为双向网肋板的独立部分应用后,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渗水能力强,整体抗压性好的优点,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应用后,可以形成现浇砼肋与预制板单元相结合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包括有顶板、夹芯层、底板,夹芯层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板和底板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其内有钢筋呈网状设置,钢筋伸出顶板或/和底板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片防水板或者防水槽。
这样,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的顶板和底板均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片防水板或者防水槽,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具有十分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水板或者防水槽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网肋板渗水。而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渗水能力强,整体抗压性好的优点,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应用后,可以形成现浇砼肋与预制板单元相结合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夹芯层、底板三层胶结成整体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这样,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层次分明,结构承力部件分别置于顶部与底部,同时,预制板单元还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渗水能力强,整体抗压性好的优点,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应用后,可以形成现浇砼肋与预制板单元相结合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夹芯层和底板三层均为现浇制作。
这样,预制板单元可以一次成型制作,整体性十分良好,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同时,预制板单元承受施工荷载的能力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底板为现浇制作,夹芯层为预制构件。
这样,预制板单元可以先预制夹芯层,分开制作更加方便,通过现浇制作顶板和底板,将夹芯层胶结在二者之间,可大幅度降低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可以选用不同高度的夹芯层来制作不同高度的预制板单元来充分满足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底板为预制板,夹芯层为现浇构件。
这样,预制板单元可以先预制顶板和底板,分开制作更加方便,且可以通过机械化振捣大批量生产,顶板和底板的强度更高,通过现浇制作夹芯层,将顶板和底板胶结形成整体,可大幅度降低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可以选用不同厚度的顶板或者底板来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夹芯层为现浇制作,底板为预制板。
这样,在预制板单元生产制作过程中,底板可以起到模具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预制板单元的生产制作,而顶板与夹芯层为现浇制作则可以充分保证预制板单元良好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为预制板,夹芯层和底板为现浇制作。
这样,底板与夹芯层之间的粘接强度高,使其在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有利于降低预制板单元的损耗率,且顶板可以通过机械化振捣大批量生产,顶板和底板的强度更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筋,拉筋穿过夹芯层后分别拉接顶板与底板。
这样,通过拉筋的拉接,将顶板、夹芯层和底板拉接,进一步加强了预制板单元的整体强度,使其不易在存放、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分层破坏的情况,同时,拉筋还可以将夹芯层牢牢固定,使其不会发生移位,另外,钢筋还可以将顶板和底板拉接形成可以协同承力的结构构件,从而使得预制板单元应用到双向网肋板中后,双向网肋板的承力性能更加优良。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内凹构造,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内凹构造增大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结合界面,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抗剪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外凸构造。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外凸构造,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外凸构造增大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结合界面,顶板或者底板通过外凸构造嵌固在现浇砼肋中,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抗剪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和外凸构造。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内凹构造和外凸构造,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内凹构造和外凸构造和增大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结合界面,顶板或者底板通过外凸构造嵌固在现浇砼肋中,外凸构造和内凹构造与现浇砼相结合,形成了预制结构与现浇砼相结合的齿合结构,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抗剪及抗裂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坑。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内大外小的内扩凹坑,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坑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坑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盲槽。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内大外小的内扩盲槽,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盲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盲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凸块。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外大内小的凸块,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凸块埋入肋中现浇砼浇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凸块嵌固在现浇砼肋中,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凸条。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外大内小的凸条,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凸条埋入肋中现浇砼浇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凸条嵌固在现浇砼肋中,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如果顶板和底板端面的凸条贯通连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的整体性能,将顶板与底板连接形成了加强支撑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
这样,在内凹构造中还设置二级凹坑,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现浇砼浇入二级凹坑中,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使接合界面更加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凹槽。
这样,在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凹槽,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现浇砼浇入二级凹槽中,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使接合界面更加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盲槽。
这样,在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盲槽,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现浇砼浇入二级盲槽中,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使接合界面更加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凸块。
这样,在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凸块,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现浇砼浇入二级盲槽中,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使接合界面更加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凸条。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现浇砼浇入内凹构造中,内凹构造与浇入的现浇砼形成现浇预制抗拉应力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而凸条则嵌固在上述现浇砼构件内,进一步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使接合界面更加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内设置有钢筋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连肋钢筋伸入并锚固在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中,使得预制板单元与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形成了可共同承力的现浇预制结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钢筋从外凸构造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连肋钢筋伸入并锚固在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中,使得预制板单元与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形成了可共同承力的现浇预制结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连肋钢筋端部弯曲形成L形或者弯曲成弯钩。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端部弯曲形成L形或者弯曲成弯钩的连肋钢筋伸入并锚固在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中,锚固更加稳固可靠,使得预制板单元与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形成了可共同承力的现浇预制结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连肋钢筋端部镦头。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端部镦头的连肋钢筋伸入并锚固在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中,锚固更加稳固可靠,使得预制板单元与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形成了可共同承力的现浇预制结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内设置有钢筋
这样,外凸构造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储存、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不会因碰撞等因素导致外凸构造破损或者断裂,降低了预制板单元的损耗率,进而降低了预制板单元的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开口处或者外凸构造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横向钢筋将现浇砼浇入内凹构造中形成的现浇砼抗拉构件连接成了整体,或者将嵌固在现浇砼中的外凸构造与现浇砼连接成了整体,大幅度提高了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接合界面的整体抗拉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裂能力,从而使得网肋板不会出现微裂纹,充分保证了其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向钢筋贯通至少二个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横向钢筋将各个现浇砼浇入内凹构造中形成的现浇砼抗拉构件连接成了整体,或者将嵌固在现浇砼中的外凸构造连接成了整体,大幅度提高了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接合界面的整体抗拉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裂能力,从而使得网肋板不会出现微裂纹,充分保证了其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内设置有环形钢筋。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内设置有环形钢筋后,顶板或者底板的角部得到了大幅度加强,大幅度提高了网肋板的荷载能力,使得顶板或者底板的角部不会在承受施工荷载时造成角部塌陷,充分保证了网肋板的施工安全及网肋板的整体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竖向单向内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为竖向单向内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单向内扩的内凹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内凹构造中形成单向外凸的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为竖向单向外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外凸构造为竖向单向外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竖向单向外扩的外凸构造嵌入现浇砼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从而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竖向双向内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为竖向双向内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双向内扩的内凹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内凹构造中形成双向外凸的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为竖向双向外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外凸构造为竖向双向外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竖向双向外扩的外凸构造嵌入现浇砼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从而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横向单向内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为横向单向内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横向单向内扩的内凹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内凹构造中形成横向外凸的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为横向单向外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外凸构造为横向单向外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横向单向外扩的外凸构造嵌入现浇砼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从而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横向双向内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为横向双向内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横向双向内扩的内凹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内凹构造中形成横向双向外凸的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为横向双向外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外凸构造为横向双向外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横向双向外扩的外凸构造嵌入现浇砼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从而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三向内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三向内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三向内扩的内凹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内凹构造中形成三向外凸的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三向外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外凸构造三向外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三向外扩的外凸构造嵌入现浇砼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从而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四向内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四向内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四向内扩的内凹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内凹构造中形成四向外凸的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四向外扩。
这样,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上设置的外凸构造四向外扩,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四向外扩的外凸构造嵌入现浇砼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从而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为平板。
这样,顶板和底板的生产模具制作方便,预制板单元生产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设置有板腋。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板腋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结构肋、梁或者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外露的钢筋则可以和现浇砼肋或/和梁相结合,将顶板或\和底板与现浇砼肋、梁或者柱连接成整体,使用这种预制板单元来制作网肋板具有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板体内部主承力结构构件位置清晰可见,可以确定后续工序例如二次打孔施工的位置,不会对网肋板体结构主承力构件造成破坏,同时,可以根据网肋板的不同用途,可以采用不同强度的顶板和底板,可以大幅度降低网肋板的成本,而且还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夹芯层内设置有竖向撑件支撑顶板和底板。
这样,通过设置竖向撑件,在储存、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夹芯层不会被压缩变形,充分保证了预制板单元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夹芯层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
这样,预制板单元在在储存、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夹芯层不容易损坏,充分保证了预制板单元的质量,特别是在施工应用过程中浇筑砼,不会因具有冲击破坏作用的施工机具例如振动棒的振动冲击破坏夹芯层,防止了夹芯层内碎末混入现浇砼中而导致现浇砼强度降低,充分保证了网肋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这样,可大幅度降低顶板或者底板板厚的同时,不会降低预制板单元的强度和刚度,能够节约大量材料,降低成本,特别是加强筋如果设置在于夹芯层接合的部位,则加强筋起到了十分良好的嵌固作用,将顶板、底板及夹芯层相互嵌合,有效地防止三者移位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伸出夹芯层周围构成挑板。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挑板可以搭设在现浇砼梁、肋或者柱中,进一步提高了顶板、底板与现浇砼结构之间的接合强度,如果预制板单元应用至墙体中,则挑板可以构成柱模或者梁模,预制板单元拼合后,可以直接浇筑现浇砼至挑板形成的柱模或者梁模中,极大地方便了墙体的浇筑。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端面设置有防裂片。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防裂片可以进一步防止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网肋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防裂片为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因其在施工过程中被压缩,因此,即使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出现了微小裂纹,因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的放松而不会出现裂纹,极大地提高了网肋板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的整体高度为100~150mm、150~200mm或者200~300mm。
这样,预制板单元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厚度为20~75mm。
这样,预制板单元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时,现浇砼可以十分顺利地流入到内凹构造中,特别是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时,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时,现浇砼可以十分顺利地流入到内凹构造中,特别是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时,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外凸构造嵌固在现浇砼中,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外凸构造嵌固在现浇砼中,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所述n形钢筋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内。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n形钢筋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所述n形钢筋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内。
这样,n形钢筋与顶板或者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n形钢筋起拱部位伸出顶板或底板的内凹构造的开口。
这样,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因n形钢筋起拱部位伸出顶板或底板的内凹构造的开口,从而可以充分地埋设锚固在现浇砼中,进一步提高预制板单元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夹芯层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层或者轻质材料制成的空心层。
这样,夹层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的夹芯层或轻质材料制成的空心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渗水能力强,整体抗压性好的优点,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应用后,可以形成现浇砼肋与预制板单元相结合的双向网肋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防水板或者防水槽为橡胶或者薄铁板制成;或者防水板或者防水槽的边缘设置有扩大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盲槽;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块;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条;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为竖向单向内扩;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外凸构造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外凸构造9为竖向单向外扩;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为竖向双向内扩;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为横向单向内扩;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外凸构造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外凸构造9为横向单向外扩;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凹构造8为横向双向内扩;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外凸构造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外凸构造9为横向双向外扩;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内凹构造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外凸构造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预制板单元由三层板构成,包括有顶板1、夹芯层2、底板3,夹芯层2设置在顶板1和底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板1和底板3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其内有钢筋4呈网状设置,钢筋4伸出顶板1或/和底板3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4,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片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各附图中,1为顶板、2为夹芯层,3为底板,4为钢筋,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夹芯层2设置在顶板1和底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板1和底板3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其内有钢筋4呈网状设置,钢筋4伸出顶板1和底板3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4,在顶板的端面设置有防水板5。如图2所示,在顶板的端面设置有防水槽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夹芯层2、底板3三层胶结成整体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如图1所示,顶板1、夹芯层2、底板3三层胶结成整体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夹芯层2和底板3三层均为现浇制作。如图1所示,顶板1、夹芯层2和底板3三层均为现浇制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底板3为现浇制作,夹芯层2为预制构件。如图2所示,顶板1、底板3为现浇制作,夹芯层2为预制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底板3为预制板,夹芯层2为现浇构件。如图3所示,顶板1、底板3为预制板,夹芯层2为现浇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夹芯层2为现浇制作,底板3为预制板。如图4所示,顶板1、夹芯层2为现浇制作,底板3为预制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为预制板,夹芯层2和底板3为现浇制作。如图5所示,顶板1为预制板,夹芯层2和底板3为现浇制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拉筋7,拉筋7穿过夹芯层2后分别拉接顶板1与底板3。如图2所示,顶板1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拉筋7,拉筋7穿过夹芯层2后分别拉接顶板1与底板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8。如图3所示,在顶板1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外凸构造9。如图4所示,在顶板1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外凸构造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8和外凸构造9。如图4所示,在顶板1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8和外凸构造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如图3所示,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坑。如图5所示,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坑。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盲槽。如图6所示,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盲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外凸构造9为外大内小的凸块。如图4所示,外凸构造9为外大内小的凸块。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外凸构造9为外大内小的凸条。如图7所示,外凸构造9为外大内小的凸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如图9所示,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槽。如图8所示,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盲槽。如图10所示,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盲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块。如图11所示,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块。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条。如图12所示,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内设置有钢筋4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4。如图3所示,内凹构造8内设置有钢筋4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有钢筋4从外凸构造9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4。如图4所示,有钢筋4从外凸构造9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连肋钢筋4端部弯曲形成L形或者弯曲成弯钩。如图13所示,所述连肋钢筋4端部弯曲形成L形或者弯曲成弯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连肋钢筋4端部镦头。如图7所示,连肋钢筋4端部镦头。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内设置有钢筋4。如图14所示,外凸构造9内设置有钢筋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开口处或者外凸构造9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4。如图15所示,内凹构造8开口处设置有横向钢筋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向钢筋4贯通至少二个内凹构造8或/和外凸构造9。如图15所示,横向钢筋4贯通二个内凹构造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内设置有环形钢筋4。如图16所示,顶板1内设置有环形钢筋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为竖向单向内扩。如图17所示,内凹构造8为竖向单向内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为竖向单向外扩。如图18所示,外凸构造9为竖向单向外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为竖向双向内扩。如图19所示,内凹构造8为竖向双向内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为竖向双向外扩。如图14所示,外凸构造9为竖向双向外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为横向单向内扩。如图20所示,内凹构造8为横向单向内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为横向单向外扩。如图21所示,外凸构造9为横向单向外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为横向双向内扩。如图22所示,内凹构造8为横向双向内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为横向双向外扩。如图23所示,外凸构造9为横向双向外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为平板。如图1所示,顶板1和底板3为平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设置有板腋10。如图24所示,顶板1设置有板腋1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夹芯层2内设置有竖向撑件11支撑顶板1和底板3。如图25所示,夹芯层2内设置有竖向撑件11支撑顶板1和底板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夹芯层2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12。如图26所示,夹芯层2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1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上设置有加强筋13。如图26所示,顶板1和底板3上设置有加强筋1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伸出夹芯层2周围构成挑板14。如图27所示,顶板1和底板3伸出夹芯层2周围构成挑板1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端面设置有防裂片15。如图28所示,顶板1和底板3端面设置有防裂片1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防裂片13为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如图28所示,防裂片13为弹性橡胶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的整体高度为100~150mm、150~200mm或者200~300mm。如图1所示,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的整体高度为300mm。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厚度为20~75mm。如图1所示,顶板1、底板3的厚度分别为50mm。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如图31所示,内凹构造8的内转角为弧面过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如图31所示,内凹构造8的外转角为弧面过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图32是外凸构造的放大图,如图32所示,外凸构造9的外转角为弧面过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如图32所示,外凸构造9的内转角为弧面过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4,所述n形钢筋4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内。如图33所示,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4,所述n形钢筋4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1或底板3的端面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9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4,所述n形钢筋4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内。如图34所示,外凸构造9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4,所述n形钢筋4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1或底板3的端面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n形钢筋4起拱部位伸出顶板1或底板3的内凹构造8的开口。如图33所示,所述n形钢筋4起拱部位伸出顶板1或底板3的内凹构造8的开口。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夹芯层2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层或者轻质材料制成的空心层。如图29所示,夹芯层2为轻质材料制成的空心层。如图30所示,夹芯层2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为橡胶或者薄铁板制成;或者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的边缘设置有扩大边。如图30所示,防水槽6的边缘设置有扩大边。
Claims (10)
1.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预制板单元由三层板构成,包括有顶板(1)、夹芯层(2)、底板(3),夹芯层(2)设置在顶板(1)和底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板(1)和底板(3)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其内有钢筋(4)呈网状设置,钢筋(4)伸出顶板(1)或/和底板(3)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4),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片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顶板(1)、夹芯层(2)、底板(3)三层胶结成整体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顶板(1)、夹芯层(2)和底板(3)三层均为现浇制作;或者顶板(1)、底板(3)为现浇制作,夹芯层(2)为预制构件;或者顶板(1)、底板(3)为预制板,夹芯层(2)为现浇构件;或者顶板(1)、夹芯层(2)为现浇制作,底板(3)为预制板;或者顶板(1)为预制板,夹芯层(2)和底板(3)为现浇制作;或者顶板(1)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拉筋(7),拉筋(7)穿过夹芯层(2)后分别拉接顶板(1)与底板(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8);或者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外凸构造(9);或者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8)和外凸构造(9);或者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或者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坑;或者内凹构造(8)为内大外小的内扩盲槽;或者外凸构造(9)为外大内小的凸块;或者外凸构造(9)为外大内小的凸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凹槽;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二级盲槽;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块;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凸条;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内设置有钢筋(4)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4);或者所述有钢筋(4)从外凸构造(9)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4);或者所述连肋钢筋(4)端部弯曲形成L形或者弯曲成弯钩;或者所述连肋钢筋(4)端部镦头;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内设置有钢筋(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开口处或者外凸构造(9)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4);或者所述的横向钢筋(4)贯通至少二个内凹构造(8)或/和外凸构造(9);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内设置有环形钢筋(4);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为竖向单向内扩;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为竖向单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为竖向双向内扩;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为竖向双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为横向单向内扩;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为横向单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为横向双向内扩;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为横向双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三向内扩;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三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四向内扩;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四向外扩。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为平板;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设置有板腋(10);或者所述夹芯层(2)内设置有竖向撑件(11)支撑顶板(1)和底板(3);或者所述夹芯层(2)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上设置有加强筋(13);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伸出夹芯层(2)周围构成挑板(14);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端面设置有防裂片(15);或者所述防裂片(15)为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或者所述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的整体高度为100~150mm、150~200mm或者200~300mm;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厚度为20~75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构造(8)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或者所述内凹构造(8)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4),所述n形钢筋(4)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内;或者所述外凸构造(9)中还设置有n形钢筋(4),所述n形钢筋(4)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端面内;或者所述n形钢筋(4)起拱部位伸出顶板(1)或底板(3)的内凹构造(8)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芯层(2)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层或者轻质材料制成的空心层;或者所述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为橡胶或者薄铁板制成;或者防水板(5)或者防水槽(6)的边缘设置有扩大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228476A CN102312504A (zh) | 2010-06-29 | 2010-06-29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228476A CN102312504A (zh) | 2010-06-29 | 2010-06-29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12504A true CN102312504A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542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228476A Pending CN102312504A (zh) | 2010-06-29 | 2010-06-29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12504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8909Y (zh) * | 1993-07-07 | 1994-06-15 | 郑康山 | 双密封防漏水砼预制板 |
CN1743590A (zh) * | 2002-04-30 | 2006-03-08 | 邱则有 |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
CN1755039A (zh) * | 2002-04-30 | 2006-04-05 | 邱则有 |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
CN101008196A (zh) * | 2002-12-16 | 2007-08-01 | 邱则有 | 一种砼填充用轻质胎体 |
CN101067320A (zh) * | 2006-05-01 | 2007-11-07 | 邱则有 | 一种砼用夹芯构件 |
-
2010
- 2010-06-29 CN CN2010102228476A patent/CN10231250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8909Y (zh) * | 1993-07-07 | 1994-06-15 | 郑康山 | 双密封防漏水砼预制板 |
CN1743590A (zh) * | 2002-04-30 | 2006-03-08 | 邱则有 |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
CN1755039A (zh) * | 2002-04-30 | 2006-04-05 | 邱则有 |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
CN101008196A (zh) * | 2002-12-16 | 2007-08-01 | 邱则有 | 一种砼填充用轻质胎体 |
CN101067320A (zh) * | 2006-05-01 | 2007-11-07 | 邱则有 | 一种砼用夹芯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12498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2312500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2312512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2312504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2312511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2312506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2312501A (zh) | 网肋板用预制制品 | |
CN102312502A (zh) | 网肋板用预制制品 | |
CN102312510A (zh) | 网肋板用预制制品 | |
CN102312513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的制作方法 | |
CN102312503A (zh) | 网肋板用预制制品 | |
CN101196048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2312499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1196039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2312505A (zh) | 网肋板用预制板单元 | |
CN101196032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35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0588806C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40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45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51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46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38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0577957C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1196028A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Qiu Boqi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of Patent Applic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