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1781A - 无线传送方法和无线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传送方法和无线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01781A CN102301781A CN2010800061471A CN201080006147A CN102301781A CN 102301781 A CN102301781 A CN 102301781A CN 2010800061471 A CN2010800061471 A CN 2010800061471A CN 201080006147 A CN201080006147 A CN 201080006147A CN 102301781 A CN102301781 A CN 1023017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equipment
- wireless transfer
- signal
- wireless
-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外部信号被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第一无线传送设备接收,并且接着被划分和传送至另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相对的第一无线传送设备和所述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相邻的第二无线传送设备。此后,以相同的方式,输入信号被所述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第二无线传送设备、第三无线传送设备、……划分,并且被传送至所述另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和所述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下一个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借助所述另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每个无线传送设备,从传送自所述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中提取信号,并且将该信号传送至前一个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所述另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第一无线传送设备合并从接收自所述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中提取的信号和从所述另一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第二无线传送设备传送的信号,并且将产生的信号传送至外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送系统,其中连接到各自的用户网络的两组无线传送设备彼此向对方传送从各自的用户网络接收的LAN(局域网)信号。
背景技术
提高无线传送系统的传送容量的方法通常包括多值调制机制的使用和无线带宽扩展。遗憾的是,多值机制的使用由于对无线传送路径中的波动的容忍度低而限于短的传送距离,以及带宽扩展可能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范而不被允许。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是图1所示的无线传送系统。
来自用户网络10的外部LAN信号100(符合IEEE 802.3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帧)被输入层2交换机(L2SW)50。L2SW 50基于MAC帧划分外部LAN信号100,并且分别向无线传送设备60-1、60-2、……、60-n输出作为划分的LAN信号110-1、110-2、……、110-n的信号。无线传送设备60-1、60-2、……、60-n对输入的划分的LAN信号110-1、110-2、……、110-n执行无线调制,并且分别向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70-1、70-2、……、70-n输出作为无线信号201-1、201-2、……、201-n的已调制信号。无线传送设备70-1、70-2、……、70-n解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201-1、201-2、……、201-n以提取LAN信号,并且向L2SW80输出作为划分的LAN信号510-1、510-2、……、510-n的LAN信号。L2SW 80合并划分的LAN信号510-1、510-2、……、510-n,并且向用户网络40输出合并的信号作为外部LAN信号500。无线传送设备70-1、70-2、……、70-n对输入的划分的LAN信号510-1、510-2、……、510-n执行无线调制,并且分别向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60-1、60-2、……、60-n输出作为无线信号601-1、601-2、……、601-n的已调制信号。以相同的方式,在从用户网络40到用户网络10的方向上传送LAN信号。因此,在图1所示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可以通过增加在L2SW 50和L2SW 80之间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数目来提高传输容量。
L2SW 50和L2SW 80包括无LACP的链路会聚功能(链路会聚控制协议),如专利文献1所述。无线传送设备60-1到60-n以及70-1到70-n包括在检测到其自己的划分的LAN信号端口的链接关闭(link-down)状态时关闭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划分的LAN信号端口的功能,如专利文献2和3所述。由此,在检测到从本地无线传送设备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或者从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到本地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的质量下降时,可以关闭本地无线传送设备和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划分的LAN信号端口。可以向L2SW 50和L2SW 80通知异常情况,并且可以停止信号传送。
以这种方式,结合专利文献1中的L2SW和专利文献2和3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允许在不扩展无线带宽的情况下提高传送容量,并且还可以不需要在链路会聚中所需的复杂的LACP处理。
然而,实现具有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述的发明的结合的无线系统需要安装远离无线传送设备的L2SW,这增加了总的系统成本。另外,作为与无线传送设备分离的设备的L2SW造成麻烦的安装工作和维护的问题,并且作为与无线传送设备类型不同的设备的L2SW造成了难以提供公共的监视和控制网络的问题。
接下来,将参考图2和3来描述与上面专利文献的结合不同的结合。
图2中的无线传送系统连接星型拓扑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图1中的L2SW50对应于L2SW 50-1、L2SW 50-2、……、L2SW 50-n,以及图1中的L2SW 80对应于L2SW 80-1、L2SW 80-2、……、L2SW 80-n,这些L2SW分别连接到无线传送设备60-1、60-2、……、60-n和70-1、70-2、……、70-n。来自用户网络10的LAN信号100被L2SW 50-1基于MAC帧分成n个信号,用于第一级的无线传送设备60-1。n个信号中的一个信号(110-1)被输出至无线传送设备60-1,并且剩余的n-1个信号(110-2到110-n)被输出至n-1个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60-2到60-n。由用于无线传送设备70-1的L2SW 80-1合并经由无线传送设备60-1到60-2以及n个级上的70-1到70-n传送的LAN信号510-1到510-n,并且向用户网络40输出作为外部LAN信号500。
以这种方式,在图2的无线传送系统中,每个连接到用户网络的无线传送设备与其在星型拓扑中的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相连,以提供到用户网络的连接。因此,无线传送设备会聚了无线传送路径,使得传送容量可以根据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数目而增加。当无线传送路径中发生异常情况时,针对用作到L2SW的连接端子的相关无线传送设备的内部LAN信号端口执行链接关闭控制,以向L2SW提供关于异常情况的通知。因为根据链路会聚功能L2SW不使用链接关闭的端口进行信号传送,所以有可能仅使用具有正常无线传送路径的无线传送设备进行信号传送。
然而,在图2的无线传送系统中,连接到用户网络的无线传送设备接收来自其相邻无线传送设备的集中连接。因此,必须有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一样多的接口,造成了难以减少设备大小和成本的问题。另外,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要求L2SW功能仅与连接到用户网络的无线传送设备相连,造成了难以降低设备成本的问题。即使从相连的无线传送设备移除L2SW功能,仍然要集体处理不同类型的无线传送设备,造成麻烦的安装工作和维护的问题。
图3示出了具有与图2中的无线传送系统相同的内部配置但是在设备间具有不同连接的无线传送系统。具体地,图3中的无线传送系统级联所有的无线传送设备,使得连接到用户网络10的无线传送设备60-1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60-2相连,无线传送设备70-1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70-2相连,无线传送设备60-2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60-3(未示出)相连,无线传送设备70-2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70-3相连(未示出),以此类推。
在图3的无线传送系统中,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被级联以捆绑无线传送路径,使得传送容量可以根据无线传送设备的数目而增加。一旦检测到无线传送路径或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异常情况,图3中的无线传送系统针对用作与L2SW的连接的内部LAN信号端口执行链接关闭控制,以向L2SW通知异常情况。因为根据链路会聚功能L2SW不使用链接关闭的端口进行信号传送,所以能够仅使用具有正常无线传送路径的无线传送设备继续进行信号传送。
然而,在图3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因为所有的无线传送设备都具有能够执行链路会聚功能的L2SW,所以难以降低无线传送设备的成本。如果将无链路会聚功能的简单而便宜的L2SW应用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则结果是将连接到用户网络的一种类型的无线传送设备和另一类型的相邻无线传送设备排列在一起。这造成麻烦的安装工作和维护的问题。
此外,尽管图2和3中的无线传送系统是集成系统,在无线传送路径或无线传送设备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向本地无线传送设备的L2SW块通知内部LAN信号端口的链接关闭形式的异常情况。这与直接将设备外部的LAN端口链接关闭相比,难以进行快速的控制。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4-349764A
专利文献2:JP2005-217565A
专利文献3:JP2006-67239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传送方法和无线传送设备,其能够在不改变无线调制机制或无线带宽的情况下容易地提高传送容量。
解决问题的手段
输入的信号被第一无线传送设备划分成两个信号,一个信号被传送至与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相对的第二无线传送设备,另一个信号被输出至与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相邻的第三无线传送设备。该另一个信号被进一步经由与第三无线传送设备相对的第四无线传送设备传送至与第四无线传送设备相邻的第二无线传送设备。分别从第一和第四无线传送设备接收的信号被第二无线传送设备合并和输出。
本发明的效果
首先,在不改变无线调制机制或无线带宽的情况下,无线传送容量取决于合并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数目而增加。该原因如下。从用户网络接收的信号被划分,并且通过使用相邻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传送路径将划分的信号传送至本地无线传送设备组中的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该相邻无线传送设备类似地划分接收的信号,并且将从划分的无线信号中提取的信号传送至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组中的每个无线传送设备。以这种方式,可以会聚无线传送路径,从而取决于无线传送设备的数目而提高传送容量。
其次,每个无线传送设备组中的所有无线传送设备可以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能够减小无线传送设备的大小和成本。原因是,因为上述无线传送设备是级联的,每个设备仅需要包括用于与相邻设备连接的分支端口,以及与星型连接中的集线器站不同,不需要与设备数目一样多的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示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2是另一传统示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3是又一传统示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6是示出针对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的表;
图7是示出针对第n级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的表;
图8是示出针对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分支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的表;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40用户网络
20-1到20-n、30-1到30-n无线传送设备
21、31划分电路
22、22a、22b、32传送电路
23、23a、23b、33接收电路
24、34控制电路
25、27、35外部LAN端口
26、28、36分支LAN端口
100、500外部LAN信号
101、501传送的信号
102、502划分的LAN信号
103、503链接状态通知信号
201、601无线信号
301、701接收的信号
302、702传送的告警信号
401、801链接控制信号
402、802告警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第一示例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无线传送系统包括连接到用户网络10的本地站中的级联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20-2,以及在连接到用户网络40的相对站侧的级联的无线传送设备30-1和30-2。
无线传送设备20-1包括划分电路21、传送电路22、接收电路23、控制电路24、外部LAN端口25、以及分支LAN端口26。无线传送设备20-2包括划分电路21、传送电路22、接收电路23、控制电路24和外部LAN端口25。无线传送设备30-1具有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相同的配置,包括划分电路31、传送电路32、接收电路33、控制电路34、外部LAN端口35、以及分支LAN端口36。无线传送设备30-2具有与无线传送设备20-2相同的配置,并且包括划分电路31、传送电路32、接收电路33、控制电路34和外部LAN端口35。无线传送设备30-1和30-2中的信号500、501和502分别对应于无线传送设备20-1和20-2中信号100、101和102。无线传送设备30-1和30-2中的信号601分别对应于无线传送设备20-1和20-2中信号201。无线传送设备30-1和30-2中的信号701和702分别对应于无线传送设备20-1和20-2中的信号301和302。无线传送设备30-1和30-2中的信号801和802分别对应于无线传送设备20-1和20-2中的信号401和402。
无线传送设备20-1中的划分电路21经由外部LAN端口25接收来自用户网络10的外部LAN信号100的输入,并且基于帧来划分该信号,将得到的信号输出作为至无线方向上的传送电路22的传送信号101和至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划分的LAN信号101。划分电路21还向控制电路24输出外部LAN端口25和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状态作为通知信号103。划分电路21还根据从控制电路24输入的链接控制信号401执行对外部LAN端口25和分支LAN端口26中的每一个的链接关闭控制,并且停止在无线方向上输出的传送信号101。划分电路21还合并从接收电路23输入的接收信号301以及从相邻无线传送设备20-2输入的划分的LAN信号102,并且向用户网络10输出合并的信号作为外部LAN信号100。
为了在划分电路21中划分LAN信号,该示例实施例利用将信号中的帧交替地导向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和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方案。作为另一种方案,将存储在LAN信号的符合IEEE802.3的开销中的MAC地址或VLAN ID、或者在IP报头(如果符合RFC 791或RFC 2460的IP分组存储在LAN信号的净荷中)的IP地址与哈希函数相乘。于是,结果可以被用于将LAN信号中的帧划分成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和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这两个方向。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划分方案,而是可以应用任何划分方案。
传送电路22对来自划分电路21的传送信号101和来自控制电路24的告警信号402进行复用,并且执行针对复用信号的无线调制。然后,传送电路22向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30-1输出调制后的信号作为无线信号201。
接收电路23从来自无线传送设备30-1的无线信号601中分离出接收信号301作为主信号,并且向划分电路21输出接收信号301。接收电路23还对指示来自无线传送设备30-1的无线信号601的异常状况的信号(诸如出现降低的接收电平或信号错误)和从无线信号601中分离出的无线传送设备30-1中的告警信号802进行复用。然后,接收电路23向控制电路24输出复用信号作为传输告警信号302。
控制电路24对来自划分电路21的指示外部LAN端口25和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状态的链接状态通知信号103以及来自接收电路23的指示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的传输告警信号302进行复用。然后,控制电路24向传送电路22输出复用信号作为告警信号402。同样,基于来自接收电路23的传输告警信号302,控制电路24检测由本地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和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通知的无线信号201和601的质量降级以及外部LAN端口25和35和分支LAN端口26和36的链接关闭状态。然后,控制电路24向划分电路21输出链接控制信号401,用于执行针对端口25和26中的每一个的链接控制,以及当已经检测到无线信号201和601的异常状况时,根据稍后将描述的图6到图8中的链接控制逻辑,停止向相对站输出传送信号201。
无线传送设备20-1经由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和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外部LAN端口25连接到其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20-2,其中在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和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外部LAN端口25之间传送LAN信号102。类似地,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30-1经由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分支LAN端口36和无线传送设备30-2的外部LAN端口35连接到其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30-2,其中在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分支LAN端口36和无线传送设备30-2的外部LAN端口35之间传送划分的LAN信号502。
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基于帧对LAN信号进行划分,并且在本地站的无线传送设备中进行合并。这使得能够不仅使用本地站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传送路径还使用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传送路径来传送LAN信号。由此,在不改变无线调制机制或无线带宽的情况下,传送容量可以取决于无线传送设备的数目而增加。
第二示例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的框图。
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无线传送系统包括连接到用户网络10的本地站中的级联的无线传送设备20-1、20-2、……、20-n,以及连接到用户网络40的相对站中的级联的无线传送设备30-1、30-2、……、30-n,其中n是大于2的整数。
无线传送设备20-1、20-2、……、20-(n-1)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无线传送设备20-n与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2具有相同的配置。无线传送设备30-1、30-2、……、30-(n-1)与无线传送设备20-1、20-2、……、20-(n-1)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无线传送设备30-n与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30-2具有相同的配置。
此处,将参考图4和图6来描述用于第一级到第(n-1)级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外部LAN端口链接的控制逻辑。在图6中,“-”表示“不关心”。
在以下情形中,执行针对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外部LAN端口25的链接关闭控制。
1)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外部LAN端口35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图6中的情形1)。
2)检测到无线传送设备20-1中的无线信号201的质量降级,并且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图6中的情形2)。
3)检测到无线传送设备20-1中的无线信号201的质量降级,并且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分支LAN端口36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图6中的情形3)。
4)检测到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30-1中的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并且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图6中的情形4)。
5)检测到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30-1中的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并且分支LAN端口36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图6中的情形5)。
当分支LAN端口26和36没有使用时,在本地站和相对站两方的接收信号出现异常状况时,外部LAN端口25和36的链接关闭。
在不同于上述情形的状态下(图6中的情形6),针对外部LAN端口25和35执行链接开启(link-up)控制。
用于无线传送设备20-2、……、20-(n-1)和30-2、……、30-(n-1)中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与用于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相似。
接下来,将参考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2和30-2和图7来描述用于第n级的无线传送设备20-n中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在图7中,“-”表示“不关心”。
当与本地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2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30-2的外部LAN端口35处于链接关闭状态时,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外部LAN端口25的链接关闭(图7中的情形1)。当在本地站的无线传送设备20-2中检测到接收信号601的异常(图7中的情形2)或者当在相对站的无线传送设备30-2中出现接收信号201的异常时(图7中的情形3),本地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外部LAN端口25和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30-2的外部LAN端口35的链接关闭。在不同于上述情形的其他情形下(图7中的情形4),外部LAN端口25和35的链接开启。
用于无线传送设备30-2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也类似于用于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
现在,将参考图4和图8来描述用于分支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在图8中,“-”表示“不关心”。
当本地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外部LAN端口25的链接关闭(图8中的情形1),或者当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外部LAN端口35或分支LAN端口36的链接关闭(图8中的情形2或3),本地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关闭。在不同于上述情形的其他情形下,分支LAN端口26和36的链接开启(图8中的情形4)。应该注意,如图5所示第n级(最后一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n和30-n不使用分支LAN端口26和36,因此不执行上述控制。
用于停止作为向相对站的输出的传送信号101的逻辑对于所有无线传送设备是共同的,即使对于图5所示第n级配置中的无线传送设备也是如此。在图4中,当检测到本地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接收电路23中接收的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时,或者当从传输的告警信号302中检测到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通知的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时,停止传送信号101的输出。
现在,将针对正常时间的情形、在出现无线信号异常的情形、在出现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的情形、在出现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的情形、在同时出现无线信号异常和端口链接关闭的情形中的每一种情形,给出关于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的信号传送操作的描述。
1)在正常时间
在正常时间,在无线传送设备20-1中,划分电路21基于MAC帧对来自用户网络10的外部LAN信号100进行划分,导向至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30-1和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20-2。将划分的信号输出作为无线方向上的传送信号101,以及作为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方向上的划分的LAN信号102。在无线方向上的传送信号101传输通过传送电路22以及通过无线传送设备30-1的接收电路33,并且作为接收信号701输入划分电路31。从无线传送设备20-2的划分电路21输出划分的LAN信号102作为传送信号101。然后,传送信号101传输通过传送电路22以及通过无线传送设备30-2的接收电路33,并且作为接收信号701输入划分电路31。然后,接收信号701作为划分的LAN信号502输入无线传送设备30-1中的划分电路31。划分电路31合并来自无线方向的接收信号701和来自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30-2的划分的LAN信号502,并且向用户网络40输出合并的信号作为外部LAN信号500。
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相邻无线传送设备的组合使得能够容易地提高传送容量,而无需改变无线调制机制或无线频带。
2)当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
在图5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当检测到由于无线传送路径的质量降级或者由于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设备故障引起接收的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时,针对第一级到第(n-1)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到20-(n-1)和30-1到30-(n-1)以及针对第n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n和30-n执行不同的操作。因此,将分别针对这两组无线传送设备描述信号传送操作。
当在无线传送设备20-1的接收电路23中检测到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时,控制电路24通过来自接收电路23的传送告警信号302检测该质量降级,并且向划分电路21输出控制信号401以停止向传送电路22输出传送信号101。控制电路24还利用告警信息402经由传送电路22向无线传送设备30-1通知该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在无线传送设备30-1中,接收电路33从无线信号201中分离出传送告警信号702,并且将传送告警信号702输入控制电路34。无线传送设备30-1中的控制电路34检测无线信号601的质量降级的出现,并且向划分电路31输出控制信号801以停止向传送电路32输出传送信号501。划分电路21和31继而分别将来自外部LAN端口25和35的所有LAN信号传输至分支LAN端口26和36。以这种方式,能够仅停止具有异常无线信号的信号传送,并且可以继续利用具有正常无线信号的无线传送设备的信号传送。
当在无线传送设备30-1的接收电路33中检测到无线信号201的质量降级时,操作与上述操作类似,区别在于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之间的上述关系被反转。
在第n级的无线传送设备20-n和30-n中,分支LAN端口26和36没有连接,因此一直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将参考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2和30-2来描述该情形。当出现无线传送设备20-2和30-2之间的无线信号201或601的质量降级时,检测到质量降级,停止传送信号,并且以与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中的相同方式向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提供通知。另外,根据图7中的用于外部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情形2和3),将外部LAN端口25和35的链接关闭。随着该链接关闭,第一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的分支LAN端口26和36也进入链接关闭状态,使得第一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以及第二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2和30-2之间的信号传送停止。
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当检测到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时,本地站和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停止无线方向的传送信号,并且将来自外部LAN端口25和35的所有LAN信号传输至第一级到第(n-1)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到20-(n1)和30-1到30-(n-1)的分支LAN端口26和36。这使得能够仅停止具有异常无线信号的信号传送,并且可以继续利用具有正常无线信号的无线传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对于第n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n和30-n,除了停止相对站的方向上的传送信号,还针对外部LAN端口25和35执行链接关闭控制。这使得能够防止由于无线传送路径或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异常状况引起的LAN信号的连续的帧丢失,并且能够使用具有正常无线信号的前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来继续信号传送。
3)当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
对于第一级到第n级中的所有无线传送设备20-1到20-n和30-1到30-n,在由于用户网络故障或由于设备间的连接缆线的异常状况引起外部LAN端口进入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的操作都是相同的。因此,将针对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描述操作。
当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外部LAN端口25处于链接关闭状态时,控制电路24通过来自划分电路21的链接状态通知信号103来检测链接关闭状态。控制电路24根据图8中的情形1的用于分支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来确定链接关闭,并且输出该确定结果作为链接控制信号401。划分电路21基于链接控制信号401将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关闭。控制电路24还经由传送电路22向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30-1通知外部LAN端口25的链接关闭状态。在无线传送设备30-1中,控制电路34基于从接收电路33中的无线信号201中分离出的传送告警信号702来检测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外部LAN端口25的链接关闭状态。控制电路34基于图6中的情形1、图7的情形1以及图8中的情形2的控制逻辑来确定链接控制,并且向划分电路31输出确定结果作为链接控制信号801。划分电路31继而基于链接控制信号801将外部LAN端口35和分支LAN端口36的链接关闭。
当出现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外部LAN端口35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的操作与上面的操作类似,区别在于上述操作描述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之间的关系被反转。
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当出现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时,执行用于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和用于本地站和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这使得能够停止在当前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和后续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并且仅利用前级中的正常链接的无线传送设备继续信号传送。
4)当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
对于第一级到第(n-1)级中的所有无线传送设备20-1到20-(n-1)和30-1到30-(n-1),当由于后续级中的传送设备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使得分支LAN端口进入链接关闭状态时,或者当出现设备之间的连接缆线的异常状况时,执行的操作都是相同的。因此,将针对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描述操作。因为分支LAN端口26和36没有使用,所以第n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n和30-n将一直处于链接关闭状态,因此将不描述其操作。
当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进入链接关闭状态时,控制电路24通过链接状态通知信号103来检测链接关闭状态,如同上文针对外部LAN端口25所描述的那样,并且经由传送电路22和无线传送设备30-1的接收电路33向控制电路34通知链接关闭状态。控制电路34继而检测无线传送设备20-1的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关闭状态。控制电路34根据图8中情形3的用于分支LAN端口的链接控制逻辑来确定链接控制,并且向划分电路31输出该确定结果作为链接控制信号801。划分电路31继而基于链接控制信号801将分支LAN端口36的链接关闭。
当出现无线传送设备30-1的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的操作与上面的操作类似,区别在于上述操作的描述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之间的关系被反转。
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当出现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时,执行用于相对站中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这使得能够停止与其中无线传送设备不能够正常通信的后续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的信号传送,以及仅利用正常的无线传送设备继续信号传送。
5)当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和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
在检测到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时出现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的情况下执行的操作与在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时的上述操作类似,因此将不进行描述。
6)当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以及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
在检测到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时出现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的情况下执行的操作对于第一级到第n级中的所有无线传送设备20-1到20-n和30-1到30-n都是相同的。因此,将针对图4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和30-1描述操作。
与上述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和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的情况下一样,当出现无线信号201的质量降级以及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关闭时,无线传送设备20-1的控制电路24检测该状态,根据图6中情形2的控制逻辑确定链接控制,并且向划分电路21输出确定结果作为链接控制信号401。划分电路21基于链接控制信号401执行对外部LAN端口25的链接关闭控制。控制电路24经由传送电路22和无线传送设备30-1的接收电路33向控制电路34通知无线信号201的质量降级以及分支LAN端口26的链接关闭状态。控制电路34继而根据图6中情形5的控制逻辑来确定链接控制,并且向划分电路31输出确定结果作为链接控制信号801。划分电路31基于链接控制信号801执行对外部LAN端口35和分支LAN端口36的链接关闭控制。
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当出现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以及分支LAN端口的链接关闭时,确定有问题的无线传送设备和与分支LAN端口相连的后续级中的无线传送设备中的信号传送是不可能的,并且本地站和相对站中的外部LAN端口的链接关闭。这使得能够停止有问题的无线传送设备之后的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并且仅利用有问题的无线传送设备之前的正常的无线传送设备继续信号传送。
第三示例实施例
图4中所示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和图5中所示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的每个无线传送设备包括单个传送电路和单个接收电路。相反,在图9所示的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无线传送系统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包括两个传送电路22a和22b以及两个接收电路23a和23b(在其他无线传送设备中皆如此),因此实现了无线传送路径的冗余。
在图9中,无线传送设备20-1中的划分电路21将来自用户网络20的外部LAN信号100划分成作为导向相对站的划分信号的传送信号101和作为导向相邻无线传送设备的划分信号的划分的LAN信号102。传送信号101输出至每一个传送电路22a和22b。传送电路22a和22b对输入的传送信号101和来自控制电路24的告警信号402进行复用,以及执行对复用信号的无线调制。从传送电路之一输出调制的信号作为无线信号201。当输出无线信号201的传送电路中出现异常状况时,把该传送电路切换到另一个传送电路,由此配置了传送电路的冗余。
接收电路23a和23b均接收来自相对站的无线信号601,执行对接收信号的无线解调,以及将解调的信号分离为传送告警信号302和接收信号301。从接收电路之一输出分离的信号。当在接收电路之一中检测到由于无线传送路径或无线传送设备中的异常状况引起的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时,把该接收电路切换到已经接收到正常的接收信号的另一个接收电路,该另一个接收电路输出传送告警302和接收信号301,由此配置了接收电路的冗余。
其他无线传送设备与无线传送设备20-1类似地操作。
上述用于提供无线传送路径的冗余的方案仅是示例,并且存在许多其他的现有方案。这种现有方案和本发明的无线传送设备可以与提供无线传送路径的冗余的任意方案进行组合。
因此,除了图4的无线传送系统实现的能力之外,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还能够借助个体无线传送设备中的无线传送路径的冗余提供针对设备故障或无线传送路径的质量降级的提高的容忍度。
第四示例实施例
第一到第三示例实施例采用单个外部LAN端口作为与用户网络的连接端子,以及单个分支LAN端口作为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的连接端子。相反,图10示出的第四示例实施例中采用双外部LAN端口和双分支LAN端口。
图10中的无线传送设备20-1中的划分电路21经由两个外部LAN端口25和27与用户网络10连接。在正常时间,在控制电路24根据控制信号401执行外部LAN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的链接关闭控制并且仅使用另一个外部LAN端口时,执行信号传送。如果用于信号传送的端口由于用户网络、线缆、或连接器中的故障进入链接关闭状态,则通过链接状态通知信号103检测该异常状况。然后,原来链接关闭的端口可以变成链接打开,以通过使用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链接关闭的端口之外的端口来恢复信号传送。
与在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中一样,当满足执行针对与用户网络的连接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的条件(图6中的情形1-5和图7中的情形1-3中的任意情形)时,外部LAN端口25和27都被链接关闭,以向用户网络10和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通知该异常状况。
与外部LAN端口25和27一样,用于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连接的分支LAN端口也被实现为冗余的分支LAN端口26和28。如果满足图8中的情形1-3中的任意状况,针对分支LAN端口26和28二者执行链接关闭控制,以向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通知该异常状况。
因此,除了第一到第三无线传送系统实现的能力之外,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无线传送系统还能够提供针对用户网络自身或与用户网络的连接中的故障、以及与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的连接中的故障的提高的容忍度。
图9和10中示出的无线传送设备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在无线传送路径、与用户网络的连接、以及在无线传送设备之间的连接这些所有方面的冗余。
无线传送的信号可以是不同于LAN信号的信号。
尽管已经使用特定术语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各种变更和修改。
本申请要求在2009年2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22544的优先权,将其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Claims (18)
1.一种在彼此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之间传送和接收信号的无线传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无线传送设备对输入信号进行划分;
将一个信号传送至与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相对的第二无线传送设备;
将另一个信号输出至与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相邻的第三无线传送设备,并且进一步经由与所述第三无线传送设备相对的第四无线传送设备将所述另一个信号传送至与所述第四无线传送设备相邻的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以及
由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合并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四无线传送设备接收的信号,并且输出合并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送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对输入信号进行划分;
将一个分支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
经由所述第四和第三无线传送设备将另一个分支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以及
由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合并分别从所述第二和第三无线传送设备接收的信号,并且输出合并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传送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从接收自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中检测到所述无线信号的异常状况时,停止向朝着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传送路径的信号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的外部端口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对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以停止在所述第一和第三无线传送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对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以停止在所述第二和第四无线传送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或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以及所述第一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对所述第二无线传送设备的外部端口和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方法,其中当无线传送路径、无线传送设备或者无线传送设备之间的连接中出现异常状况时,通过停止信号传送或者通过执行端口链接关闭控制将异常的无线传送设备和异常的无线传送路径与系统断开,以利用正常的无线传送设备继续信号传送。
8.一种无线传送设备,用于向另一个无线传送设备传送无线信号和从所述另一个无线传送设备接收无线信号,所述设备包括:
传送电路,向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传送无线信号;
接收电路,从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划分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划分以及合并信号,
其中所述划分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划分,将一个信号传送至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将另一个信号传送至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合并分别从所述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和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接收的信号,以及输出合并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进一步包括外部端口和分支端口,其中,通过外部端口输入信号,通过分支端口向所述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输出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从所述划分电路接收指示每个端口的链接状态的链接状态信号,以及向所述划分电路输出用于执行针对每个端口的链接控制的链接控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划分电路根据从所述控制电路输入的链接控制信号来执行针对每个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划分电路根据从所述控制电路输入的链接控制信号来停止对所述传送电路的信号输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当所述控制电路从接收自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中检测到所述无线信号的异常状况时,所述划分电路停止向朝着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传送路径的信号传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外部端口的链接关闭状态并且输出链接控制信号时,所述划分电路执行对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以停止与所述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的信号传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到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对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以停止在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和与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相邻的无线传送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到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所述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或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无线信号的质量降级以及所述无线传送设备的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状态时,执行对所述相对的无线传送设备的外部端口和分支端口的链接关闭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8到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所述传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被冗余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8到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外部端口和所述分支端口被冗余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22544 | 2009-02-03 | ||
JP2009022544 | 2009-02-03 | ||
PCT/JP2010/051482 WO2010090205A1 (ja) | 2009-02-03 | 2010-02-03 | 無線伝送方法および無線伝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1781A true CN102301781A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254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61471A Pending CN102301781A (zh) | 2009-02-03 | 2010-02-03 | 无线传送方法和无线传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23111B2 (zh) |
EP (1) | EP2395789A4 (zh) |
JP (1) | JP5387589B2 (zh) |
CN (1) | CN102301781A (zh) |
RU (1) | RU2480951C2 (zh) |
WO (1) | WO20100902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12014010838A8 (pt) * | 2011-11-11 | 2017-06-20 | Nec Corp | dispositivo de transmissão sem fio, método de encaminhamento de informação de falha e método de notificação de informação de falha |
MX2018006784A (es) * | 2015-12-04 | 2018-11-09 | Grannus Llc | Produccion de poligeneracion de hidrogeno para usarse en diversos procesos industriales. |
GB2552844A (en) | 2016-08-12 | 2018-02-14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35304A (ja) * | 2000-10-19 | 2002-05-10 | Sharp Corp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20040018854A1 (en) * | 1999-09-21 | 2004-01-29 |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 Dual mode unit for short range, high rate and long range, lower rate data communications |
CN1925371A (zh) * | 2006-09-20 | 2007-03-07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Epon系统的主干光纤保护倒换装置与方法 |
US20080108369A1 (en) * | 2006-11-06 | 2008-05-0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appropriate link path 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155744A2 (en) * | 2007-06-21 | 2008-12-2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proved use of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68097A (ja) | 1989-04-10 | 1990-11-01 | Honda Denshi Giken:Kk | 受信データ収集方法 |
JP3361915B2 (ja) * | 1995-06-15 | 2003-01-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01056190A2 (en) * | 2000-01-31 | 2001-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link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EP1202475B1 (en) * | 2000-10-25 | 2007-04-11 | NTT DoCoMo,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radio units connected to optical fibers |
US20030081582A1 (en) * | 2001-10-25 | 2003-05-01 | Nikhil Jain | Aggregat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fers |
JP2003318839A (ja) | 2002-04-22 | 2003-11-07 | Photonixnet Corp | 光信号分岐回路及び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
JP4155105B2 (ja) | 2003-05-20 | 2008-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リンクアグリゲーション冗長化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
JP2005217565A (ja) * | 2004-01-28 | 2005-08-11 | Nec Corp | 無線伝送装置 |
JP2005229201A (ja) * | 2004-02-10 | 2005-08-25 | Nanotex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US7286853B2 (en) * | 2004-03-24 | 2007-10-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multiple radio interfaces into a single logical bridge interface |
JP2005286779A (ja) * | 2004-03-30 | 2005-10-13 | Nec Corp | 無線lanシステム |
JP2006067239A (ja) | 2004-08-26 | 2006-03-09 | Nec Corp | 伝送装置、その障害通知方法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 |
JP2004350331A (ja) | 2004-09-02 | 2004-12-09 | Toshiba Corp |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
US8396041B2 (en) * | 2005-11-08 | 2013-03-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dapt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varying conditions |
US20080144572A1 (en) * | 2006-12-15 | 2008-06-19 | Makhijani Mahesh 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Frequency Diversity in Schedule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s |
JP2008219684A (ja) | 2007-03-07 | 2008-09-18 | Nec Corp | 無線伝送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
US8416729B2 (en) * | 2007-03-10 | 2013-04-09 |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 Optimizing downlink throughput with user cooperation and scheduling in adaptive cellular networks |
US8139512B2 (en) * | 2007-05-31 | 2012-03-20 | Nokia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iterative decoding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
US8804763B2 (en) * | 2007-07-19 | 2014-08-12 | Ceragon Networks Ltd. |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parallel links |
-
2010
- 2010-02-03 US US13/141,364 patent/US892311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2-03 WO PCT/JP2010/051482 patent/WO20100902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03 EP EP10738536.1A patent/EP239578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2-03 CN CN2010800061471A patent/CN102301781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2-03 JP JP2010549486A patent/JP538758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2-03 RU RU2011131771/07A patent/RU2480951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8854A1 (en) * | 1999-09-21 | 2004-01-29 |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 Dual mode unit for short range, high rate and long range, lower rate data communications |
JP2002135304A (ja) * | 2000-10-19 | 2002-05-10 | Sharp Corp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CN1925371A (zh) * | 2006-09-20 | 2007-03-07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Epon系统的主干光纤保护倒换装置与方法 |
US20080108369A1 (en) * | 2006-11-06 | 2008-05-0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appropriate link path 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155744A2 (en) * | 2007-06-21 | 2008-12-2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proved use of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0090205A1 (ja) | 2012-08-09 |
JP5387589B2 (ja) | 2014-01-15 |
US20120020289A1 (en) | 2012-01-26 |
US8923111B2 (en) | 2014-12-30 |
EP2395789A1 (en) | 2011-12-14 |
RU2480951C2 (ru) | 2013-04-27 |
EP2395789A4 (en) | 2015-09-30 |
RU2011131771A (ru) | 2013-03-10 |
WO2010090205A1 (ja) | 2010-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22130B1 (en) | Base band unit, radio frequency unit and distributed bs system based on srio protocol | |
CN101123510B (zh) | 实现交换机端口隔离的方法、交换机及交换芯片 | |
US9559984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relay device | |
JPH0484535A (ja) | デュアルリング網におけるatm通信方式 | |
CN110838962B (zh) | 船用网络系统及船舶系统 | |
WO2007080831A1 (ja) | 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方法、冗長化ノード、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プログラム | |
US6400477B1 (en) | Optical cross-connect (OXC) network connectivity | |
CN106992931A (zh) | 基于双归环的交换机冗余备份方法和双归环系统 | |
CN102301781A (zh) | 无线传送方法和无线传送设备 | |
WO2012097657A1 (zh) | 环网系统及环网组网方法 | |
JP4017985B2 (ja) | 第3世代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 | |
EP1014613A2 (en) | Shared optical protec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EP2619946A1 (en) |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for splitting of a data stream | |
CN110247835B (zh) | 一种具有双重冗余保护功能的工业交换机环形网络 | |
CN101291258B (zh) | 用于通讯平台多框互连时的以太网环路处理方法 | |
CN102546345A (zh) | 利用生成树协议实现弹性分组环跨环保护的方法 | |
US10667024B2 (en) | Transport network and method | |
WO2000076092A1 (en) | Dual homing for dwdm networks in fiber rings | |
EP4184985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07659499B (zh) | 一种路由的方法及转发设备 | |
RU2797529C1 (ru) |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 |
CN107147554A (zh) | 基于链式自愈环的交换机冗余备份方法和链式环系统 | |
CN104917657B (zh) | 双节点互联保护环中重复利用时隙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 |
JP2018042180A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 |
EP1542410B1 (en) | Metho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 transport network hub and a central site / po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