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3742B -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 - Google Patents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3742B CN102293742B CN201010209415.1A CN201010209415A CN102293742B CN 102293742 B CN102293742 B CN 102293742B CN 201010209415 A CN201010209415 A CN 201010209415A CN 102293742 B CN102293742 B CN 1022937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curbatacin
- cucurbitacin
- nano suspension
- surfactant
- phospholip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选择药物和表面活性剂采用控制沉淀法和/或高压匀质法联合冷冻干燥技术,成功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冻干组合物,它由以下成分组成:其中葫芦素E与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的比例为1∶300~1∶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磷脂或磷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组合。此组合物可直接应用或加入赋型剂进一步加工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本发明的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产品化,性质稳定,载药量大,体内吸收速度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确切地说它是利用表面活性剂与葫芦素E形成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葫芦素E分子式为C32H44O8,分子量为556.69,具有抗肿瘤、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还能够促进耐药肿瘤细胞对阿霉素的摄取,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后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二者单独使用,并可以显著降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葫芦素E为水不溶性药物,其油中溶解度也较低,通过将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提高其溶出速度与程度,进而增加体内吸收,确保葫芦素E疗效。
纳米混悬剂是药物的亚微米颗粒在液体中的胶体分散体系,药物粒径小(平均粒径小于1μm,一般在200~500nm之间)、比表面积大。解决难溶性药物水溶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采用纳米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得到国家973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903302)的资助。
纳米混悬剂的应用特点:
可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目前用于药物制备的辅料中有些对人体具有不安全的影响,通过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可以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辅料的使用。通常难溶性药物在制剂中的含量不高,为了达到治疗药物浓度,只有增加制剂的服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后,由于可以提高药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如:市售的紫杉醇注射液(Taxol)的给药剂量是110~175mg·m-2,普通情况下大约需要注射50mL制剂,但如果使用3%的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仅需要注射10mL,就能获得同样的药效。
提高药物溶出速率。药物溶出速率提高可以增强药物的口服吸收,是改善难溶性药物药动学行为的方法之一。在比格犬上进行的研究表明,同等剂量下,难溶性药物达那唑(Danazol)的纳米混悬剂,能够将其生物利用度由5.1%±1.9%提高到82.3%±10.1%。药物纳米混悬剂还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吸收速度,这对于那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镇痛药物)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药物溶出速率的提高,某种程度上可以引起药物的快速吸收。
提高药物溶解度与溶解速度。药物经过纳米化处理后可改变其晶型,增加药物中无定型态晶型的比例或完全转换成无定型态,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将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可防止药物降解。纳米混悬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及高分子聚合物对药物纳米颗粒的保护作用和纳米尺寸的药物晶体结构提高了制剂的化学稳定性。JanMoschwitzer等将奥美拉唑(Omeprazole)通过高压匀质法成功制成纳米混悬剂。在制备一个月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发现5mg/100mL的奥美拉唑溶液中药物含量明显下降,溶液变色;而同浓度的奥美拉唑纳米混悬剂则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提高药物的生物粘附性。纳米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的粒径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粘附性,可促进药物的吸收。
实现靶向给药目的。通过控制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粒径及进行表面修饰可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适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难溶性药物,而且处方简单,制备快速。
纳米混悬剂与传统制剂形式的结合可以满足不同需要。如可以直接以液体混悬剂形式口服,这一给药方式尤其适用于不方便服用固体制剂的儿童或老人;也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将制剂转变为固体形式,制成片剂、丸剂、胶囊、栓剂、凝胶剂及气雾剂等,以方便成人服用和运输。
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简单。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多样,生产过程简单,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目前新药研发的投入日益增加,特别是新化学物的合成更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通过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可重新利用那些药效良好但由于溶解度差而放弃使用的药物,对新药研发和老产品的剂型改进有现实的参考作用。
叔丁醇具有高熔点、高蒸气压、低毒性等特点,少量的叔丁醇加入到水溶液中,冻结时形成针状结晶(见图1),更有利于升华后水蒸汽的逸出。另外,有机溶剂或者有机溶剂/水共溶剂可以增强溶液或冷冻干燥品的稳定性,减小降解速率。目前叔丁醇/水共溶剂已开始用于一些注射药物的冷冻干燥生产,例如,前列腺素E为稳定性很差的药物,Teagarden等采用20%的叔丁醇/水共溶剂将药物和乳糖共同溶解,冷冻干燥后得到稳定冷冻干燥粉针,采用此冷冻干燥工艺生产的前列腺素E无菌粉末制剂CAVERJECT已在国外上市。根据以上特点选择叔丁醇作为药物的良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其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高,体外溶出速度快,口服吸收利用度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控制沉淀和/或高压匀质方法制备纳米混悬剂,选择磷脂和/或其它表面活性剂作为纳米混悬剂的稳定剂,制备纳米混悬剂组合物,所涉及的纳米混悬剂组合物由葫芦素E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其中药物葫芦素E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300~1∶1,优选1∶300~1∶50。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磷脂或磷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
所述的磷脂为两条脂肪烃链各含有8~18个饱和或不饱和碳原子的天然来源、人工合成、人工半合成或人工修饰的磷脂类物质,选自卵磷脂、心磷脂、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其中任何一种的衍生物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加入适量赋型剂后将其冷冻干燥,此制剂可水化后直接应用,或进一步加工制备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
其处方组成如下:
葫芦素E:0.001%~1%(w/v);
表面活性剂:0.1~20%(w/v);
良溶剂:0%~30%(v/v);
赋型剂:1~20%(w/v);
蒸馏水:余量。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控制沉淀法和/或高压匀质法。控制沉淀法系通过将药物溶解在一定量与水相混溶的良溶剂中形成药物溶液,将药物溶液以一定速度加入到含有稳定剂的水中,药物因在水中达到过饱和而迅速析出结晶。可通过高剪切分散、超声、和/或微射流法控制沉淀。超声波对结晶过程的影响较复杂,对连续流体最基本的影响是对其施加交变的压强。在低强度下,这种压强可促进流体局部流动和混合;在高强度下,流体中局部压强可降至流体的蒸汽压以下,生成一些小泡和空穴,当流体中的局部暂时负压增大,其中的小泡就会长大,在到达一定程度时突然塌陷,形成更多的空穴,即空穴现象,为晶核形成提供特殊的空间和能量,促使晶体的形成。超声波同样对溶液有显著的热效应与混合效应,从而对结晶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可通过对药物加入时间、加入速度,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等方面进行考察,优化制备工艺。高压匀质法是将药物粗晶经过高压进行匀质,以得到理想粒度的药物结晶。
所形成的药物结晶为不稳定体系,需在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稳定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磷脂或磷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
所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加入赋型剂后冷冻干燥,以冻干粉末的状态保存更为稳定。所述的赋型剂包括甘露醇、蔗糖、乳糖、葡萄糖、海藻糖、麦芽糖、山梨醇、右旋糖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用量为1%~20%(w/v)。
此冻干粉末可进一步加工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采用经典平衡法测定了葫芦素E溶解度,测得葫芦素E在纯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155μg.mL-1,根据《中国药典》判断其为水不溶性药物。并且表面活性剂对其增溶能力较弱(见表1),而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其载药量可达到其溶解度的500倍以上。
表1表面活性剂对CuE的增溶
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粒度及分布,仪器参数设置如下:介质折光率(n=1.330),温度为25℃。光源为He-Ne激光(λ0=632.8nm),自动选择道宽(channel width),测定角为90°,Solid Particle模式,功率:75mW,温度:25℃,所制备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度为150nm~300nm之间,粒度测定结果见图2。外观观察如图3所示,呈蓝色乳光。其电子显微镜照片见图4,粒子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25.2mV。冷冻干燥制剂色泽均一、表面平整、质地细腻;复溶水化后纳米混悬液为半透明乳状液,略显蓝色乳光。
样品DSC扫描图谱见图5所示,扫描参数:以铝盘为参比,氮气为载气,起始温度为28℃,以10℃/min的速率升至300℃。X-Ray粉末衍射图谱见图5所示,采用Cu靶Kα射线;扫描速度为1.2°/min;加速电压为40kV、电流为200mA;2-Thea:5.0°~50.0°。由结果可知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中药物以无定形晶体形式存在。
按照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CX)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三法)比较了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及葫芦素E-磷脂粗混悬体系在溶出介质10%乙醇-水和PBS(pH 6.8)中的溶出度。结果见图7所示。将葫芦素E制备成纳米混悬剂显著提高了溶出速度。
基于选用磷脂作为纳米混悬剂稳定剂,磷脂在水中可自发形成脂质体考虑,根据文献的方法加以修改,以钙黄绿素为标示物,测定CuE纳米混悬剂中脂质体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由结果可知,约有26%磷脂形成脂质体
表2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脂质体的含量
小肠是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部位,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主要有离体法、在体法和体内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在体法能在动物保持完整的血循环、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的情况下获得动力学数据,且方法简便,用时少。其中单向灌流模型因吸收速率稳定、与体内有良好的相关性而被广泛应用。葫芦素E大鼠在体肠吸收单向灌流实验方法见图8所示。研究了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及葫芦素E-磷脂粗混悬体系在体肠吸收动力学,通过其在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及表观吸收系数的比较,表明两种制剂的吸收速率常数及表观吸收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纳米混悬剂在小肠部位的吸收较好。测得吸收速率常数及表观吸收系数结果见表3。
表3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及葫芦素E-磷脂粗混悬体系在体肠吸收动力学参数
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产品化,性质稳定,载药量大,体内吸收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叔丁醇-水共溶剂冻冷干燥照片
图2: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粒径测定
图3: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外观
图4:葫芦素E粗晶及纳米混悬剂电子显微镜照片
A-葫芦素E粗晶;B-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
图5:样品DSC扫描图谱
A-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冻干样品;B-空白辅料(磷脂);C-物理混合物;D-葫芦素E粗晶
图6:样品X-Ray粉末衍射图谱
A-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冻干样品;B-空白辅料(磷脂);C-物理混合物;D-葫芦素E粗晶
图7: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及葫芦素E-磷脂粗混悬体系溶出度比较
图8:大鼠在体肠吸收单向灌流实验方法
1-温度计;2-水浴锅;3-搅拌子;4-小肠;5;灌流液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葫芦素E 5.0mg
大豆卵磷脂 0.75g
叔丁醇 5.0mL
蒸馏水 45.0mL
制备工艺:
以探头超声控制沉淀方法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按处方量将葫芦素E溶解于叔丁醇中制备有机相,将大豆卵磷脂分散在水中作为水相,在超声工作时段将有机相以快速注入的方式加入水相中,超声功率为400W,超声时间为6min,超声过程需在冰浴下进行。
实施例2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葫芦素E 50mg
大豆卵磷脂 50mg
蒸馏水 45.0mL
制备工艺:
以高压均质法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按处方量将葫芦素E及大豆卵磷脂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后,将初混悬液进行高压均化,条件为200bar循环2次,800bar循环10次,即得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
实施例3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葫芦素E 10.0mg
大豆卵磷脂 3.0g
泊洛沙姆188 0.2g
乙醇 4.0mL
蒸馏水 45.0mL
制备工艺:
以探头超声控制沉淀方法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按处方量将葫芦素E溶解于乙醇中制备有机相,将大豆卵磷脂分散在水中作为水相,在超声工作时段将有机相以快速注入的方式加入水相中,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时间为8min,超声过程需在冰浴下进行。
实施例4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葫芦素E 10.0mg
大豆卵磷脂 1.0g
吐温80 0.1g
乙醇 2.0mL
蒸馏水 45.0mL
制备工艺:
以探头超声控制沉淀方法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按处方量将葫芦素E溶解于乙醇中制备有机相,将吐温80分散在水中作为水相,在超声工作时段将有机相以快速注入的方式加入水相中,超声功率为200W,超声时间为5min,超声过程需在冰浴下进行。
实施例5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葫芦素E 5.0mg
蛋黄卵磷脂 1.0g
乳糖 8.0g
乙醇 2.0mL
蒸馏水 45.0mL
制备工艺:
以高剪切分散控制沉淀,联合微射流均化的方法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按处方量将葫芦素E溶解于乙醇中制备有机相,将蛋卵磷脂、乳糖分散在水中作为水相,在高剪切分散过程中将有机相以快速注入的方式加入水相中,高速剪切5min。将此混悬液过微射流进行均化处理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样品冻干,冷冻干燥工艺为-74℃预冻8小时,-35℃抽真空1小时,温度升高至-25℃,保持12小时,温度升高至20℃,保持3小时。
实施例6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葫芦素E 5.0mg
蛋黄卵磷脂 1.0g
海藻糖 1.0g
叔丁醇 2.0mL
蒸馏水 45.0mL
制备工艺:
以高剪切分散控制沉淀,联合微射流均化的方法制备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按处方量将葫芦素E溶解于叔丁醇中制备有机相,将蛋黄卵磷脂、海藻糖分散在水中作为水相,在高剪切分散过程中将有机相以快速注入的方式加入水相中,高速剪切5min。将此混悬液过微射流进行均化处理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样品冻干,冷冻干燥工艺为-74℃预冻5小时,-35℃抽真空1小时,温度升高至-25℃,保持7小时,温度升高至20℃,保持1小时。
实施例7
称取1.0g按实施例6方法制备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加入0.5g淀粉,过筛混匀,灌胶胶囊,得胶囊剂。
Claims (6)
1.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由葫芦素E和表面活性剂组成,葫芦素E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300~1: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磷脂或磷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所述的磷脂为两条脂肪烃链各含有8~18个饱和或不饱和碳原子的天然来源、人工合成、人工半合成或人工修饰的磷脂类物质,选自卵磷脂、心磷脂、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其中任何一种的衍生物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采用控制沉淀法和/或高压匀质法制备,采用的药物良溶剂为乙醇或叔丁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其特征在于:葫芦素E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30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沉淀法通过高剪切分散、超声、和/或微射流法控制沉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葫芦素E与表面活性剂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加入适量赋型剂后将其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水化后直接应用,其处方组成为:
葫芦素E:0.001 %~1 % (w/v);
表面活性剂:0.1~20 % (w/v);
良溶剂:0 %~30 % (v/v);
赋型剂:1~20 % (w/v);
蒸馏水: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混悬剂组方直接应用或进一步加工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型剂为甘露醇、蔗糖、乳糖、葡萄糖、海藻糖、麦芽糖、山梨醇、右旋糖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9415.1A CN102293742B (zh) | 2010-06-25 | 2010-06-25 |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9415.1A CN102293742B (zh) | 2010-06-25 | 2010-06-25 |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3742A CN102293742A (zh) | 2011-12-28 |
CN102293742B true CN102293742B (zh) | 2014-07-23 |
Family
ID=4535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094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3742B (zh) | 2010-06-25 | 2010-06-25 |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937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7984A (zh) * | 2013-12-24 | 2014-03-19 | 宁夏医科大学 | 一种黄芩苷纳米结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73168A (zh) * | 2014-12-26 | 2015-04-01 | 江南大学 | 一种提高脂溶性活性组分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加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9387A (zh) * | 2007-07-25 | 2008-02-27 | 沈阳药科大学 | 葫芦素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新的医药用途 |
CN101612119A (zh) * | 2009-07-24 | 2009-12-30 | 郑州大学 | 葫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623286A (zh) * | 2009-08-04 | 2010-01-13 | 沈阳药科大学 | 包含葫芦素类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组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35299A1 (en) * | 2008-09-23 | 2010-04-01 | Sandro Soriano | Use of triterpenic and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as substances exerting hydragogue activity on mucosa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 |
-
2010
- 2010-06-25 CN CN201010209415.1A patent/CN1022937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9387A (zh) * | 2007-07-25 | 2008-02-27 | 沈阳药科大学 | 葫芦素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新的医药用途 |
CN101612119A (zh) * | 2009-07-24 | 2009-12-30 | 郑州大学 | 葫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623286A (zh) * | 2009-08-04 | 2010-01-13 | 沈阳药科大学 | 包含葫芦素类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组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Characterization and Body Distribution of β-Elemen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Yanzhi Wang;《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20051231;第31卷;第769-778页 * |
Fathi T.Halaweish.Production of cucurbitacins by cucurbit cell cultures.《Plant Science》.1998,第131卷第209-218页. |
Production of cucurbitacins by cucurbit cell cultures;Fathi T.Halaweish;《Plant Science》;19981231;第131卷;第209-218页 * |
Yanzhi Wang.Characterization and Body Distribution of β-Elemen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2005,第31卷第769-778页. |
付彬彬.注射用葫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医药卫生科技辑》.2007,(第1期),E057-5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3742A (zh) | 201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zűts et al. | Sucrose esters as natural surfactants in drug delivery systems—A mini-review | |
TWI355946B (en) | Proliposomal and liposomal compositions of poorly | |
Marianecci et al. | Niosomes from 80s to 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 |
Sun et al. |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3-O-toluyl-fluorouracil-loaded liposomes | |
ES2366978T3 (es) | Nanocápsulas lipídicas furtivas, procedimientos para su preparación y utilización de las mismas como vehículo para principio(s) activo(s). | |
ES2527225T3 (es) | Forma de dosificación oral sólida que contiene nanopartículas y proceso para su formulación utilizando gelatina de pescado | |
NO333811B1 (no) | Stealth-nanokapsler, fremgangsmåter for fremstilling derav og anvendelse som en bærer for aktivt prinsipp/aktive prinsipper | |
CN103054794A (zh) | 难溶性药物凝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53414A (zh) | 多西他赛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
Qin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loaded PFC nanoemuls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s by pulmonary administration | |
Punu et al. |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formulation and fabrication | |
WO2016007114A1 (en) | Method of obtaining a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liposomal quercetin-containing product | |
CN100998592B (zh) | 苦参碱微乳 | |
CN104224717A (zh) | 冬凌草甲素粉雾剂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 | |
WO2011103806A1 (zh) | 榄香烯口服微乳 | |
CN102293742B (zh) | 葫芦素e纳米混悬剂组合物及其制剂 | |
Sultana et al. | Nanocarriers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Eminence and confront | |
Kaur et al. | An Overview of Niosomes. | |
CN102579373B (zh) | 一种阿霉酮衍生物纳米结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19935B (zh) | 索拉非尼药物脂质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48702B (zh) | 一种联苯双酯纳米结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06371B (zh) | 一种高效的马蔺子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Soujanya et al. | A Review on Novel Vesicular Drug Delivery System: Proniosomes. | |
Mandavi et al. | Microemulsion: A Potential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 |
CN101596155A (zh) | 替尼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