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1846B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1846B CN102291846B CN201010217668.3A CN201010217668A CN102291846B CN 102291846 B CN102291846 B CN 102291846B CN 201010217668 A CN201010217668 A CN 201010217668A CN 102291846 B CN102291846 B CN 1022918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off time
- dynamic gene
- stochastic accessing
- rollback
- inqui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包括: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回退子头,通知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本发明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回退子头为MTC设备返回不同于H2H终端的专用回退时间,使MTC设备和H2H终端可以采用差别化的回退时间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解决了H2H终端和MTC设备无法获取到不同的回退时间,导致的网络拥塞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背景技术
M2M(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概念,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简单的说,M2M就是机器的互联网,实现手段包括各种联网技术。M2M技术的目标就是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联网和通信能力,其核心理念就是网络一切(NetworkEverything)。M2M的通信对象为机器对机器或者人对机器。一个或多个机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定义为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这种情况下较少需要人机互动。参与MTC的机器,定义为MTC设备(MTCUE,ME)。MTC设备是MTC用户的终端,可通过PLMN(公众陆地移动电话网)与其他MTC设备和MTC服务器进行通信。图1是LTE(长期演进)架构下的MTC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MTCUE是通过运营商网络与MTC服务器通讯的终端设备,MTC签约者是一个为MTC终端提供业务的实体,包括多个MTC用户。MTC用户通过MTC服务器和PLMN网络相连,MTC服务器为MTC用户提供服务。
随机接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它使终端与网络建立连接成为可能。诚如其名,这种接入的发起以及采用的资源具有随机性,接入成功也具有随机性。随机接入有两种模式:基于竞争模式和基于非竞争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流程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基于竞争模式的随机接入适用于:RRC_IDLE(无线链路层_空闲)状态下的初始接入;无线链路出错以后的初始接入;RRCCONNECTED(无线链路层_连接)状态下,上行数据传输。
基于非竞争模式的随机接入适用于:RRC_CONNECTED状态下,下行数据传输;终端在切换过程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图2为现有技术中,基于竞争模式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
201:用户设备(UE)向演进型基站(e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UE在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之前,从可用的随机接入发送机会中随机选择一个发送机会,从可用的前导码集合中等概率地随机选择一个前导码并且将所选前导码发送到基站。
202:eNB向UE发送随机接入应答消息;
eNB在某个随机接入发送机会上正确解出一个或者多个前导码后,根据发送机会计算出对应的RA-RNTI(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根据上述信息生成如图3所示的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RARMACPDU),如图3所示,MAC头中的子头和净荷中的RAR字段是一一对应的。
此外,eNB还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的负载状况来判断是否在随机接入应答MACPDU中添加回退(Backoff,BO)子头,回退子头中携带了回退时间。其作用是使用户在发生随机接入碰撞时并不立即在下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机会进行前导码发送,而是在经过一段退避时延后再重新发送前导码,从而降低用户之间发生碰撞的概率。
回退子头的结构如图4所示,字段E用来表示BI字段后面是否有E-T-RAPID格式的子头,字段T用来表示该字段后的字段里是BI还是RAPID,两个字段R表示预留的两个比特,当H2H(人对人通信)类型UE(R8和R9终端)读取到这两个预留字段时,忽略这两个字段的值,BI字段表示UE随机接入回退时间的选取范围。
203:终端识别,UE向eNB发送带用户标识的RRC消息;
多个UE在步骤201若选择了相同的前导码在相同的发送机会发送,那么在步骤202会有多个UE收到相同的随机接入应答消息,这些UE有相同的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消息3(RRC消息)中包含可以唯一识别不同UE的信息。
204:竞争消除,eNB向UE发送碰撞解决消息。
由于可能有多个UE在同一个上行授权中同时发送自己的消息3,eNB从中正确解调出一个消息3,在PDCCH上发送消息4(碰撞解决消息),对与消息4对应的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内容用消息3中包含的UE的C-RNTI进行加扰。UE采用自己拥有的C-RNTI来接收PDCCH,如果能够正确接收PDCCH,则认为随机接入成功。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可以采用回退机制。一种是随机接入应答异常,具体来说就是如果UE在随机接入应答中未收到其发送的RAPID,或者在一定时长内未收到随机接入应答。另外一种情况是如上面步骤202所述,在UE随机接入过程中产生碰撞,某些UE出现随机接入失败。
此外,当基站处于过载的情况下,例如,无法再分配更多的发送消息3的资源等等,这时希望一些UE能够延迟一段时间发送RACH(随机接入)请求,可以在接收随机接入应答时,通过随机接入应答消息格式里的回退参数实现,这个回退参数就是回退机制的参数,如果监听随机接入应答消息的UE发现有一个回退指示,那么就会将这个回退值保存起来,在随后需要重新进行随机接入时,可以随机地从0到回退值里选取一个值作为推迟发前导码的时间。在现有技术中,回退时间参数的单位是毫秒,可以从下面12个值中选择一个:0、20、30、40、60、80、120、160、240、320、480和960。基站发送给终端的随机接入应答消息中携带的回退参数是基站根据负荷程度确定的,对于从一个服务小区内接入的终端都采用同样的回退参数。
MTC网络中的终端数量众多,当大量终端同时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接入到网络时,网络中的资源将会不足,大量MTC设备会发生接入失败,因此会在回退时间内重新接入。在短时间内大量MTC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还会造成网络的拥塞。
比如,电力抄表业务规定了MTC设备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向网络发送数据,需要这些MTC设备在特定时间同时接入到网络。当大量MTC设备同时接入到网络时,发生随机接入碰撞的概率比较大,大量的MTC设备会出现随机接入失败,这些随机接入失败的MTC设备还会重新接入到网络。为了缓解大量MTC设备短时间内接入到网络对网络造成拥塞状况,需要较长的回退时间。MTC设备在较长的回退时间内选择一个时间重新接入到网络。但是,为了不影响用户的业务质量,如果H2H终端发生随机接入碰撞,通常需要尽快接入到网络,需要在随机接入应答中设置较短的回退时间。
另一方面,在某些应用场景中,MTC设备具有时间敏感性时,MTC设备具有比普通UE高的接入优先级,此时MTC设备要快速接入网络,需要获得比H2H终端小的回退时间。当H2H终端和MTC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接入到网络时,基站不会区分终端类型进而发送差别的RARMACPDU。针对不同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应答在同一个RARMACPDU中携带的回退时间也是相同的,H2H终端和MTC设备无法获取到不同的回退时间。因此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H2H终端和MTC设备反馈不同的随机接入回退时间,从而无法解决MTC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造成的网络拥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实现为MTC设备返回不同于H2H终端的专用回退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回退子头,通知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
进一步地,基站通过回退子头通知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的方法包括:
在回退子头中的回退标识字段中携带基本回退时间;在回退子头中的预留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
进一步地,调整因子用于对基本回退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以得到专用回退时间;
基本回退时间是人对人通信终端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回退时间。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ME从回退标识字段中获取基本回退时间,从预留字段中获取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与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专用回退时间。
进一步地,调整因子为ME的专用回退时间与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进一步地,ME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步骤包括:
调整因子为比例值时,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
调整因子为偏移量时,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进一步地,在回退子头中的预留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的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ME的专用回退时间和基本回退时间,并确定专用回退时间与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将比例值或偏移量作为调整因子,从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调整因子的索引值,将查询到的索引值携带在回退子头的预留字段中。
进一步地,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在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从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回退子头的回退标识字段中获取基本回退时间,从预留字段中获取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专用回退时间;
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用于在基站无法处理ME发起的随机接入时,通知该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
进一步地,调整因子为专用回退时间与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ME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方法包括:调整因子若为比例值,则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调整因子若为偏移量,则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进一步地,一种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包括:基站和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基站包含随机接入处理模块,ME包含随机接入请求模块,其中:
随机接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回退子头,通知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在回退子头中的回退标识字段中携带基本回退时间,在回退子头中的预留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
随机接入请求模块,用于在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从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回退子头的回退标识字段中获取基本回退时间,从预留字段中获取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专用回退时间。
进一步地,调整因子为专用回退时间与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随机接入请求模块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方法包括:调整因子若为比例值,则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调整因子若为偏移量,则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回退子头为MTC设备返回不同于H2H终端的专用回退时间,使MTC设备和H2H终端可以采用差别化的回退时间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解决了H2H终端和MTC设备无法获取到不同的回退时间,导致的网络拥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MTC网络的架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随机接入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RARMACPDU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RARMACPDU的backoff子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中扩展backoff子头的R字段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比例值索引表;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偏移量索引表;
图9为本实施方式的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随机接入到网络时,如果出现网络拥塞导致ME接入失败,需要ME重新接入网络,此时ME需要比H2H终端(普通终端)更长的backoff(回退)时间。而在ME需要快速接入网络的情况下,或者ME的接入优先级高于H2H终端时,ME需要比H2H终端更短的backoff时间。可见,实际应用中,ME需要有与H2H终端不同的随机接入的backoff时间。但是,目前基站并不区分终端类型,并未给不同类型的终端以差别化的backoff时间,H2H终端和MTC设备无法获取到不同的backoff时间,经常导致网络拥塞。
本实施方式提出利用现有的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RARMACPDU)中的回退子头,在基站在无法处理ME发起的随机接入时,为MTC设备反馈不同于H2H终端的随机接入的专用回退时间。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应答MACPDU中回退(BO)子头中的BI(回退标识)字段携带一个基本backoff时间,同时在BO子头中的R(Reserved,预留)字段中携带对基本backoff时间的调整因子的索引值。ME根据索引值查询到对应的调整因子后,对基本backoff时间按照调整因子进行调整,得到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其中,调整因子是对基本backoff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的参数,通过调整因子对基本backoff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得到ME的专用回退时间。基本backoff时间是H2H终端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回退时间。调整因子可以是一个比例值,此时ME执行基本backoff时间与调整因子的乘法操作;调整因子也可以是一个偏移量,此时ME执行backoff时间与偏移量的做加法操作。
BO子头中的R字段为预留字段,一个R字段为1比特,共预留了两个R字段,索引值放置在BO子头的两个R字段中(参考图4),由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应答消息通知到ME。调整因子可以有多种取值,但由于预留两比特,所以调整因子的取值无法超过四种。
为使ME能够根据索引值查询到对应的调整因子,可以在ME上预先配置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当ME从RARMACPDU中获取到调整因子的索引值时,ME可以查询到对应的调整因子。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也可以配置到ME以外的其他设备上,ME获取到索引值后,从该设备上查询对应的调整因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对随机接入应答MACPDU的回退子头进行扩展,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501:M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消息;
ME需要接入网络时,可以采用如竞争的随机接入方法等进行接入。
ME发起随机接入的触发条件有多种,如收到网络侧发送的触发消息和ME上电触发等。ME会从可用的随机接入发送机会中随机选择一个发送机会,在所选的发送机会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消息。
502:基站接收到随机接入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处理能力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处理ME发起的随机接入请求;
503:基站如果判断将出现过载状况,则采用随机接入应答MACPDU的回退子头,通知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的专用backoff时间;
基站需要根据本身负荷状况,确定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和基本回退时间。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和基本backoff时间可以是倍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将调整因子设置为一个比例值,或者,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和基本backoff时间有一个差值,此时,将调整因子设置为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和基本backoff时间的偏移量。调整因子为比例值和偏移量的情况,各自分别对应一个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索引值和调整因子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基站确定比例值或偏移量后,可以从相应的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根据比例值或偏移量确定出调整因子的索引值。
基站在backoff子头的BI字段中携带基本backoff时间,并对该backoff子头中预留的R字段进行扩展,在预留的R字段上设置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值。如图4所示,backoff子头中有两个R字段,每个R字段1比特,可将这两个比特位上的值设置为调整因子对应的索引值,索引值可以是00、10、01或11,图6所示为索引值为01时,对backoff子头的扩展。H2H终端会忽略这两个R字段比特位上的值,采用BI字段中的基本backoff时间,重新发起随机接入。
504:ME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起随机接入,如果ME确定需要重新发起随机接入,则根据随机接入应答MACPDU确定重新发起随机接入的专用回退时间;
ME从随机接入应答MACPDU中的backoff子头的BI字段中获取基本backoff时间,从扩展的R字段中获取索引值,根据索引值从本地预设的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调整因子,ME对基本backoff时间按照调整因子进行调整,得到ME的专用backoff时间。
调整因子为比例值时,ME执行的调整操作是对基本backoff时间与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如果基站负荷过重,需要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大于H2H终端的backoff时间,调整因子设置为大于1;当ME接入优先级较高,需要比H2H终端更快速接入时,设置调整因子小于1,调整因子具体的大小由基站根据本地负荷情况确定。
调整因子为偏移量时,ME执行的调整操作是对基本backoff时间与偏移量做加法运算,如果基站负荷过重,需要ME的专用backoff时间大于H2H终端的backoff时间,调整因子设置为正值;当ME接入优先级较高,需要比H2H终端更快速地接入,调整因子设置为负值,调整因子具体的大小由基站根据本地负荷情况确定。
如图7和图8所示为在ME本地预设的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图7中调整因子为比例值,图8中调整因子为偏移量。图7和图8中的调整因子是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而进行的举例,具体的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下将图7中的对应关系称为比例值索引表,将图8中的对应关系称为偏移量索引表,ME上可以预先配置比例值索引表和偏移量索引表中的一种,基站默认采用比例值和偏移量中的一种方式对基本backoff时间进行调整,比如,基站默认按照比例值的方式对基本backoff时间进行调整,则ME上预先配置比例值索引表。
ME上也可以同时配置两种索引表,基站通过寻呼消息或系统消息通知ME,采用何种方式对收到的基本backoff时间进行调整,调整方式的指示信息作为寻呼消息或系统消息的一个信元发送到ME,系统消息可以是现有的系统消息,或者是传送MTC信息的专用系统消息。
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的情况包括:ME收到的随机接入应答消息出现异常,比如消息中没有携带RAPID或者ME没有收到MACRAR,如果出现了一ME与其他ME采用了同样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会产生碰撞,使某些ME发生随机接入失败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接入失败ME也会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505:ME在所确定的专用backoff时间范围内随机选取一个时间值,延迟所选取时间值后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当ME的专用backoff时间范围大于H2H终端采用的基本backoff时间时,ME可以在基本backoff时间和专用backoff时间范围内随机地选取一个时间值。
图9为本实施方式的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包括:基站和ME,基站包含随机接入处理模块,ME包含随机接入请求模块,其中:
随机接入处理模块,用于在无法处理ME发起的随机接入时,通过RARMACPDU中的回退子头,通知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在回退子头中的BI字段中携带基本回退时间,扩展回退子头中的R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
随机接入请求模块,用于在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从RARMACPDU的回退子头的BI字段中获取基本回退时间,从R字段中获取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专用回退时间。调整因子为专用回退时间与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随机接入请求模块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方法包括:调整因子若为比例值,则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调整因子若为偏移量,则对基本回退时间与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上述系统中的功能模块的其他功能请参考方法内容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回退子头,通知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
所述基站通过回退子头通知所述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回退子头中的回退标识字段中携带基本回退时间;在所述回退子头中的预留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
所述调整因子用于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所述专用回退时间;
所述基本回退时间是人对人通信终端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回退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ME从所述回退标识字段中获取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从所述预留字段中获取所述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与所述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所述专用回退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因子为所述ME的专用回退时间与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E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步骤包括:
所述调整因子为所述比例值时,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与所述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
所述调整因子为所述偏移量时,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与所述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回退子头中的预留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的方法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ME的专用回退时间和所述基本回退时间,并确定所述专用回退时间与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将所述比例值或偏移量作为所述调整因子,从所述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所述调整因子的索引值,将查询到的索引值携带在所述回退子头的预留字段中。
6.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在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从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回退子头的回退标识字段中获取基本回退时间,从预留字段中获取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所述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专用回退时间;
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无法处理所述ME发起的随机接入时,通知所述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因子为所述专用回退时间与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所述ME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方法包括:所述调整因子若为所述比例值,则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与所述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所述调整因子若为所述偏移量,则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与所述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8.一种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包括:基站和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E,所述基站包含随机接入处理模块,所述ME包含随机接入请求模块,其中:
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回退子头,通知所述M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采用的专用回退时间,在所述回退子头中的回退标识字段中携带基本回退时间,在所述回退子头中的预留字段携带调整因子的索引值;
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模块,用于在重新发起随机接入时,从所述随机接入应答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回退子头的回退标识字段中获取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从预留字段中获取索引值,从一调整因子索引-调整因子对应关系信息中查询所述索引值对应的调整因子,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得到所述专用回退时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因子为所述专用回退时间与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之间的比例值或偏移量;
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模块采用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进行数值调整的方法包括:所述调整因子若为所述比例值,则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与所述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乘法运算;所述调整因子若为所述偏移量,则对所述基本回退时间与所述查询到的调整因子做加法运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17668.3A CN102291846B (zh) | 2010-06-21 | 2010-06-21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PCT/CN2011/076042 WO2011160579A1 (zh) | 2010-06-21 | 2011-06-21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17668.3A CN102291846B (zh) | 2010-06-21 | 2010-06-21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1846A CN102291846A (zh) | 2011-12-21 |
CN102291846B true CN102291846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533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176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1846B (zh) | 2010-06-21 | 2010-06-21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91846B (zh) |
WO (1) | WO20111605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53A (zh) * | 2012-03-30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置后退定时器的方法和网络侧 |
CN105430750A (zh) * | 2014-09-22 | 2016-03-23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5992383B (zh) * | 2015-01-29 | 2021-06-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方法和节点 |
CN107211460A (zh) * | 2015-02-13 | 2017-09-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535142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集群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
CN106535319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集群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
US20170265230A1 (en) * | 2016-03-14 | 2017-09-1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Backoffs |
WO2017166023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EP3429273B1 (en) * | 2016-04-01 | 2020-02-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message, and device |
CN108633106B (zh) | 2017-03-24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回退后的随机接入及指示方法、装置 |
CN109561442A (zh) * | 2017-09-25 | 2019-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9699081B (zh) * | 2017-10-24 | 2023-04-18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m2m和h2h混合业务下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KR20200099197A (ko) * | 2017-12-26 | 2020-08-21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Ue의 랜덤 액세스 파워 제어 방법, ue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
EP3613252B1 (en) | 2018-01-25 | 2021-05-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A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
WO2019178810A1 (zh) * | 2018-03-22 | 2019-09-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CN112350807A (zh) * | 2019-08-07 | 2021-02-09 | 德科仕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终端大数据采集系统避免网络风暴的容错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1840A1 (en) * | 2006-02-07 | 2007-08-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operating enhanced rlc entity and rnc entity for wcdma and system thereof |
CN101478786A (zh) * | 2008-01-04 | 2009-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报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1547510A (zh) * | 2008-03-25 | 2009-09-30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CN101690375A (zh) * | 2008-01-31 | 2010-03-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随机接入中传送回退信息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01373B2 (ja) * | 2006-10-03 | 2012-08-15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シグナリング伝送 |
US20090175253A1 (en) * | 2008-01-08 | 2009-07-09 | Sunplus Mmobile Inc. | Frame format for random access respons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
CN101505541B (zh) * | 2008-02-04 | 2010-11-10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随机接入时间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1946552B (zh) * | 2008-02-27 | 2016-06-15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101547520B (zh) * | 2008-03-27 | 2011-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参数的更新方法及随机接入响应方法 |
-
2010
- 2010-06-21 CN CN201010217668.3A patent/CN10229184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6-21 WO PCT/CN2011/076042 patent/WO20111605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1840A1 (en) * | 2006-02-07 | 2007-08-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operating enhanced rlc entity and rnc entity for wcdma and system thereof |
CN101478786A (zh) * | 2008-01-04 | 2009-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报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1690375A (zh) * | 2008-01-31 | 2010-03-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随机接入中传送回退信息的方法 |
CN101547510A (zh) * | 2008-03-25 | 2009-09-30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1846A (zh) | 2011-12-21 |
WO2011160579A1 (zh) | 2011-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1846B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
CN105101454B (zh) | 一种mtc ue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378364B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
US9264975B2 (en) | Post access polic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3929826B (zh) | 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自适应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 |
US908407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extended accessing bar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43892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random access process | |
KR20070047124A (ko) | 무선 자원에 관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 |
EP2078342A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message and response messag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US11516852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207548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selec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 |
CN102740374A (zh) | 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 |
WO2014196908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relating to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
US1101303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s of perform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UE, and a radio access network of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12753273B (zh) | 测量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587767A (zh) | 按需系统信息请求响应、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用户设备 | |
de Andrade et al. | The impact of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on the access probability of human-to-human users in LTE networks | |
US20230189214A1 (en) |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 |
US10462728B2 (en) | Access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14982334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
GB2502175A (en) | Adjusting backoff time period based on current network load | |
CN119096626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