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电缆中间接头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以及安装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压多芯电缆中间接头以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电力需求的不断攀升,为了减少输变电成本和降低输配电损耗,中压电源直接进入用电中心进行电能分配已是极为普遍。中压电力电缆需求日益增多,而在架设电网是需要两条或多条电力电缆对接,然后根据电缆结构的特性,在对接处对电缆各结构层进行恢复,以保证电缆的基本性能,因此,中间接头在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现有技术中,在三芯电缆对接的处理中,都是技术人员徒手的将剥切处理好的电缆的三条芯线撑开,然后根据尺寸要求分别剥切芯线,再装上中间接头,用防水带与铠装带进行包绕,从而实现三芯电缆的对接。而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徒手的撑开芯线的方式,往往导致撑开后的芯线无序杂乱分布,弯曲变形并呈辐射状朝外膨开,而芯线的无序杂乱分布容易导致中间接头内的电场等分布不均,而芯线的弯曲变形并呈辐射状朝外膨开,不仅容易导致芯线内部各层的弯曲与相对挪动,从而引起电缆芯线内部层间出现间隙而容易引发接头内部放电,同时,由于芯线较粗较硬,在对接的芯线上安装完中间接头后,芯线仍有向外膨开的趋势,故容易导致中间接头内的应力锥和内屏蔽层发生严重的变形损坏,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37829Y提出的一种15KV及以下三芯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浇注树脂型中间接头,该三芯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浇注树脂型中间接头由壳体及内部结构组成,壳体内壁镀金属屏蔽层,屏蔽层内布过桥线。壳体上开浇注口,排气口,导气槽。壳体内卡绝缘支撑板,将三线芯支撑隔开来保证相间和。各相绝缘和带绝缘上包粘性耐油胶泥,外层用碱玻璃丝带勒紧。壳体内浇注耐油绝缘合成树脂浇注剂。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对中间接头的包绕处理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电缆的所有芯线在分别装上中间接头后,外用防水带与铠装带一圈圈进行螺旋包绕使之捆成一束,使得电缆对接包绕处呈不规则三角状,而三角状的外轮廓在受重物挤压时,包绕带与包绕带的搭接处容易出现凹槽,造成了包绕表面容易积水,从而导致电缆对接内部容易渗水,这无疑降低了中间接头的使用寿命,很容易造成电缆线路故障的产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三芯电缆中间接头的芯线的分开是由徒手完成而导致芯线无序杂乱分布,弯曲变形并呈辐射状朝外膨开,从而导致中间接头内的应力锥和内屏蔽层发生严重变形损坏,以及电缆内部各层的弯曲与相对挪动,从而引起电缆内部层间出现间隙而容易引发接头内部放电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均分芯线,并在均分芯线的过程中能够防止芯线变形膨开的多芯电缆中间接头及其安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多芯电缆中间接头,包括
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用于实现两条多芯电缆的相应的芯线的各结构层的一一对接;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最外面一层,且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适于与两所述多芯电缆的外壳密封连接;
还包括绝缘的,设置在所述多芯电缆的芯线分叉处与所述连接接头之间的平衡楔锥,所述平衡楔锥包括圆锥形头部和圆柱形校正尾部,且所述平衡楔锥的侧面上轴向均匀地设有适合所述芯线置入的,数目与所述芯线数目一致的对所述芯线起校正作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延伸到所述圆锥形头部的侧面上的,适合所述芯线捋入的开口斜槽部分,所述圆锥形头部的尖端适合插入所述多芯电缆的芯线团中心,以使所述芯线团中的所述芯线沿所述斜通道部分均匀分开,并通过所述通道校正分开的芯线。
所述通道为开口槽路。
所述平衡楔锥上还成型有数个省料孔。
还包括绝缘的,设置在所述平衡楔锥与所述连接接头之间,尽量靠近所述连接接头的圆柱形的平衡固定块,所述平衡固定块上成型有与所述通道分布一致的,供所述芯线穿过的校正孔。
所述平衡固定块上还设有省料槽。
还包括对所述平衡固定块和所述平衡楔锥限位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从所述芯线分叉处至所述连接接头之间的芯线段设置。
所述壳体由设置在最内层的保护壳,设置在第二层的防水带层,以及设置在最外层的铠装带层构成,其中所述保护壳由设置在中间的圆筒形保护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筒形保护壳两端的锥形保护壳构成。
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平衡固定块过渡配合。
所述保护壳的所述圆筒形保护壳与所述平衡固定块过渡配合。
所述锥形保护壳由中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设置在所述圆锥形过渡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圆筒形保护壳对接的大圆筒形对接端部,以及与所述多芯电缆的所述外壳连接的小圆筒形连接端部构成。
所述圆筒形保护壳与所述锥形保护壳分体成型,并通过一个连接筒对接。
所述连接接头包括: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数目与所述多芯电缆的所述芯线的数目一致,且设置在两所述多芯电缆的所述芯线的导体处,实现两所述多芯电缆的所述芯线的所述导体的对接; 内屏蔽管,所述内屏蔽管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壁; 直通接头主体,所述直通接头主体包括管状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内两端处的应力锥,所述直通接头主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上,两端的所述应力锥分别搭盖在两所述对接多芯电缆的所述芯线的半导电层上,且所述直通接头主体两端处密封; 屏蔽铜网套,所述屏蔽铜网套设置在所述直通接头主体上,且所述屏蔽铜网套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多芯电缆的铜屏蔽层连接。
一种安装多芯电缆中间接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两所述多芯电缆的对接端去掉所述外壳,将所述平衡楔锥的所述圆锥形头部的尖端插入所述对接多芯电缆的芯线团中心后,推动所述平衡楔锥撑开所述芯线团,同时将分开的所述芯线捋入平衡楔锥的所述通道内,所述芯线沿所述开口斜槽部分分开,并通过所述通道得到校正,然后对分开的所述芯线进行剥切; 2)在两所述多芯电缆的对接端接入所述连接接头,通过所述连接接头将两所述多芯电缆的相应的所述芯线的各结构层一一对接; 3)将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多芯电缆的所述外壳密封连接。
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将从所述平衡楔锥的所述通道穿出的所述芯线,穿过所述平衡固定块的所述校正孔内,并沿所述芯线往返移动所述平衡固定块,将所述芯线校正的步骤。
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还包括围绕从所述芯线分叉处至所述连接接头之间的芯线段周围,设置对所述平衡固定块和所述平衡楔锥限位的绝缘层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中,平衡楔锥的设置能够保证芯线均匀分叉,同时防止了在芯线分叉时过度弯折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分叉后的芯线进行平行校正;
2、在本发明中,平衡固定块的设置能够配合平衡楔锥,将从平衡楔锥中穿出的芯线平行校正,并保持住各芯线的均匀分布以及平行延伸的状态,从而使各芯线都处于均衡状态,保证了各芯线之间的相间距大小一致,电场一致,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芯线的变形所引起的芯线内部层间间隙的产生,以及应力锥、内屏蔽管发生严重变形,而影响多芯电缆中间接头的性能;
3、在本发明中,保护壳的设置,使得多芯电缆中间接头具有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同时还能够防止渗透过铠装带层和防水带层的水进入中间接头内部,达到进一步防水的效果,而保护壳与平衡固定块的过渡配合,不仅能够使得平衡固定块对保护壳的两端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从而增强保护壳的耐压强度,而且还能够保证三芯在保护壳内的均衡分布。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多芯电缆中间接头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衡楔锥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平衡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多芯电缆、2-芯线、3-屏蔽铜网套、4-外壳、5-平衡楔锥、6-通道、7-开口斜槽部分、8-省料孔、9-平衡固定块、10-连接接头、11-校正孔、12-省料槽、13-绝缘层、14-防水带层、15-铠装带层、16-圆筒形保护壳、17-锥形保护壳、18-连接筒、19-连接管、20-内屏蔽管、21-直通接头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多芯电缆中间接头,包括用于实现两条多芯电缆1的相应的芯线2的各结构层的一一对接的连接接头10;设置在最外面一层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适于与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外壳4密封连接;还包括绝缘的,设置在所述多芯电缆1的芯线分叉处与所述连接接头10之间的平衡楔锥5,所述平衡楔锥5包括圆锥形头部和圆柱形校正尾部,且所述平衡楔锥5的侧面上轴向均匀地设有适合所述芯线2置入的,数目与所述芯线2数目一致的对所述芯线2起校正作用的通道6,所述通道6包括延伸到所述圆锥形头部的侧面上的,适合所述芯线2捋入的开口斜槽部分7,所述圆锥形头部的尖端适合插入所述多芯电缆1的芯线团中心,以使所述芯线团中的所述芯线2沿所述斜通道部分均匀分开,并通过所述通道部分校正分开的芯线2。所述平衡楔锥5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芯线2均匀分叉,同时防止了在芯线2分叉时过度弯折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分叉后的芯线2进行平行校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通道6为开口槽路。
如图1和图4所示,此外,还包括绝缘的,设置在所述平衡楔锥5与所述连接接头10之间,尽量靠近所述连接接头10的圆柱形的平衡固定块9,所述平衡固定块9上成型有与所述通道6分布一致的,供所述芯线2穿过的校正孔11。所述平衡固定块9的设置能够配合所述平衡楔锥5,将从所述平衡楔锥5中穿出的所述芯线2平行校正,并保持住各芯线2的均匀分布以及平行延伸的状态,从而使各芯线2都处于均衡状态,保证了各芯线2之间的相间距大小一致,电场一致,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芯线2的变形所引起的芯线2内部层间间隙的产生,以及应力锥、内屏蔽管20发生严重变形,而影响多芯电缆中间接头的性能。
还包括对所述平衡固定块9和所述平衡楔锥5限位的绝缘层13,所述绝缘层13围绕从所述芯线分叉处至所述连接接头10之间的芯线段设置。
为了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所述平衡楔锥5上还成型有数个省料孔8。所述平衡固定块9上还设有省料槽1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由设置在最内层的保护壳,设置在第二层的防水带层14,以及设置在最外层的铠装带层15构成,其中所述保护壳由设置在中间的圆筒形保护壳16,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筒形保护壳16两端的锥形保护壳17构成。所述保护壳由高强度的工程材料制成,具有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不怕挤压和碰撞,同时还能够防止渗透过所述铠装带层15和所述防水带层的水进入中间接头内部,达到进一步防水的效果。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平衡固定块9过渡配合,不仅能够使得所述平衡固定块9对所述保护壳的两端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从而增强所述保护壳的耐压强度,而且还能够保证三芯在所述保护壳内的均衡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的所述圆筒形保护壳16与所述平衡固定块9过渡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保护壳17由中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设置在所述圆锥形过渡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圆筒形保护壳16对接的大圆筒形对接端部,以及与所述多芯电缆1的所述外壳4连接的小圆筒形连接端部构成。所述圆筒形保护壳16与所述锥形保护壳17分体成型,并通过一个连接筒18对接,且对接处可用密封胶粘结。
所述连接接头10包括: 连接管19,所述连接管19的数目与所述多芯电缆1的所述芯线2的数目一致,且设置在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所述芯线2的导体处,实现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所述芯线2的所述导体的对接; 内屏蔽管20,所述内屏蔽管20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9内壁; 直通接头主体21,所述直通接头主体21包括管状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内两端处的应力锥,所述直通接头主体21套设在所述连接管19上,两端的所述应力锥分别搭盖在两所述对接多芯电缆1的所述芯线2的半导电层上,且所述直通接头主体21两端处密封; 屏蔽铜网套3,所述屏蔽铜网套3设置在所述直通接头主体21上,且所述屏蔽铜网套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铜屏蔽层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种安装上述多芯电缆中间接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对接端去掉所述外壳4,将所述平衡楔锥5的所述圆锥形头部的尖端插入所述对接多芯电缆1的芯线团中心后,推动所述平衡楔锥5撑开所述芯线团,同时将分开的所述芯线2捋入平衡楔锥5的所述通道6内,所述芯线2沿所述开口斜槽部分7分开,并通过所述通道6得到校正,然后对分开的所述芯线2进行剥切;
2)将从所述平衡楔锥5的所述通道6穿出的所述芯线2,穿过所述平衡固定块9的所述校正孔11内,并沿所述芯线2往返移动所述平衡固定块9,将所述芯线2校正;
3)在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对接端接入所述连接接头10,通过所述连接接头10将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相应的所述芯线2的各结构层一一对接;
4)围绕从所述芯线分叉处至所述连接接头10之间的芯线段周围,设置对所述平衡固定块9和所述平衡楔锥5限位的绝缘层13;
5)将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多芯电缆1的所述外壳4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中,多芯电缆1包括外壳4和设置在外壳4内部的芯线团,芯线团由两股以上的芯线2构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