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8066A -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78066A CN102278066A CN2011101999315A CN201110199931A CN102278066A CN 102278066 A CN102278066 A CN 102278066A CN 2011101999315 A CN2011101999315 A CN 2011101999315A CN 201110199931 A CN201110199931 A CN 201110199931A CN 102278066 A CN102278066 A CN 102278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lling
- stabilizer
- drill
- bit
- drill b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由钻头、带近钻头稳定器的单弯螺杆、短钻铤、上稳定器和钻铤组成;所述钻头通过所述近钻头稳定器连接一个所述单弯螺杆,所述单弯螺杆连接一个所述短钻铤,所述短钻铤连接一个所述上稳定器,所述上稳定器通过所述钻铤连接上部钻柱;利用底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来给钻头提供防斜力,实现防斜打快目的。其最大优点是带单弯螺杆的底部钻具组合可以提供较大的动态防斜力,实现防斜作业。同时钻头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复合驱动,可以获得更高机械钻速,实现打快目的。本钻具组合适合泥浆钻井,且成本低、安全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钻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垂直井段防斜打快钻具组合,特别是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背景技术
直井眼的防斜打直一直是困扰钻井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在漫长的钻井实践过程中,钻井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一种有效的防斜打直技术。这些防斜打直技术包括:钟摆钻具组合防斜打直技术、满眼打直技术、偏重双头螺旋稳定器防斜技术、偏心防斜技术、大钻压防斜技术。以上这些防斜打快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属于被动防斜打直技术范畴。自九十年代以来,防斜打直技术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VDS、SDD、VertiTrak、PowerV、Smart Drilling等新型主动性防斜打直技术,我国也在塔里木油田山前高陡构造、中石化南方海相地层成功应用了VertiTrak、PowerV、Smart Drilling系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技术的成本较高,就成为这些技术在国内普遍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一些高陡构造的直井防斜打直钻井过程中,目前较多使用的还是钟摆打直技术。由于钟摆法的缺点是难以释放钻压,从而使得钻井速度无法得到提高,使钻井效益受到了严重限制。为此,大钻压防斜、偏心防斜打直技术等应运而生。尽管这些方法(应属动力学防斜打直技术范畴)的发展思路十分正确,但是,由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及计算方面的缺陷,使得这些技术在现场的应用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说低成本的直井防斜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并利用这种底部钻具组合的特定动力学特性,在钻头上形成较大的防斜力,实现防斜目的。同时钻头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复合驱动,可以获得更高的机械钻速,实现防斜打快目的。其对控制井斜、提高机械钻速、降低作业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由钻头、带近钻头稳定器的单弯螺杆、短钻铤、上稳定器和钻铤组成;所述钻头连接一个所述单弯螺杆,所述单弯螺杆上带有一个所述近钻头稳定器,并连接一个所述短钻铤,所述短钻铤连接一个所述上稳定器,所述上稳定器通过所述钻铤连接上部钻柱;利用底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来给钻头提供防斜力,实现防斜打快目的。
上述单弯螺杆中部有弯折,其弯点处的弯角介于0.5°~1.75°之间。
上述近钻头稳定器与单弯螺杆为整体加工,所述近钻头稳定器和所述上稳定器为螺旋稳定器,其上有3~5条螺旋扶正条。当稳定器外径较小时,所用稳定器扶正条个数取低值。
上述近钻头稳定器的外径小于井眼直径6~18mm,所述上稳定器的外径小于井径1~6mm。
上述短钻铤和钻铤的外径须与所述钻头直径匹配,满足工程需要,通过所述短钻铤来调节两个稳定器之间的距离。
上述近钻头稳定器的中点至所述钻头的底端的距离为0.5~1.1m;所述单弯螺杆的弯点到所述近钻头稳定器中点的距离为1~1.5m;所述近钻头稳定器和所述上稳定器之间的距离介于6~16m之间,井径越大,两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取大值。
上述钻头为各种满足工程需要的高速牙轮钻头或PDC钻头。
上述钻头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复合驱动,以获得更高的机械钻速,实现防斜打快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最大优点是带单弯螺杆的底部钻具组合可以提供较大的动态防斜力,实现防斜作业。同时钻头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复合驱动,可以获得更高机械钻速,实现打快目的。本钻具组合适合泥浆钻井,且成本低、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带单弯螺杆的防斜打快钻具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用单弯螺杆的稳定器和传动头实物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由钻头1、带近钻头稳定器2的单弯螺杆3、短钻铤4、上稳定器5和钻铤6组成;所述钻头1通过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连接一个所述单弯螺杆3,所述单弯螺杆3连接一个所述短钻铤4,所述短钻铤4连接一个所述上稳定器5,所述上稳定器5通过所述钻铤6连接上部钻柱;利用底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来给钻头提供防斜力,实现防斜打快目的。
所述的单弯螺杆3有一弯点7,该处的弯角介于0.5°~1.75°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与单弯螺杆3为整体加工,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和所述上稳定器5为螺旋稳定器,其上有3~5条螺旋扶正条。当稳定器外径较小时,所用稳定器扶正条个数取低值。
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的外径小于井眼直径6~18mm,所述上稳定器5的外径小于井径1~6mm。
所述短钻铤4和钻铤6的外径须与所述钻头1直径匹配,满足工程需要,通过所述短钻铤4来调节两个稳定器之间的距离。
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的中点至所述钻头1的底端的距离为0.5~1.1m;所述单弯螺杆3的弯点7到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中点的距离为1~1.5m;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和所述上稳定器5之间的距离介于6~16m之间,井径越大,两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取大值。
所述钻头1为各种满足工程需要的高速牙轮钻头或PDC钻头。
所述钻头1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复合驱动,以获得更高的机械钻速,实现防斜打快目的。
实施例一:215.9mm井眼所用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215.9mm钻头+¢172mm单弯螺杆(带¢208mm螺旋稳定器)(弯角1.0°)+¢165mm短钻铤+¢215mm螺旋稳定器+¢165mm钻铤*54m。
其特定结构参数如下(具体符号参见图1):
其中,为近钻头稳定器2的中点至所述钻头1的底端的距离;为单弯螺杆3的弯点7到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中点的距离;为两个稳定器之间的距离;为钻头1外径;为近钻头稳定器2的外径;为上稳定器5的外径;为近钻头稳定器2和钻头1之间管体外径;为单弯螺杆3的外径;为短钻铤4的外径;为钻铤6的外径;为钻具组合的内径(对于单弯螺杆,其内径用钻铤内径近似等效);为单弯螺杆3的弯角。
作为比较,目前较多采用的防斜或降斜底部钻具组合为钟摆钻具组合:
215.9mm钻头+¢165mm钻铤*18m+212mm螺旋稳定器+¢165mm钻铤*9m+212mm螺旋稳定器+¢165mm钻铤*54m。这种组合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高陡构造时必须采用小钻压吊打,虽能防斜,但机械钻速很低。例如利用这种钻具组合在吐哈油田丘陵构造1200—2700米井段的实际可用钻压为10kN(也即钟摆极限钻压),对应的平均机械钻速约为3米/小时。而使用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实际最大钻压可达50-70kN,平均机械钻速可达16米/小时左右,最大达24米/小时。
实施例二:311.2mm井眼所用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311.2mm钻头+¢203mm单弯螺杆(带¢302mm螺旋稳定器)(弯角0.75°)+¢203mm短钻铤+¢311mm螺旋稳定器+¢203mm钻铤*54m。
其特定结构参数如下(具体符号参见图1):
Claims (9)
1.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其由钻头(1)、带近钻头稳定器(2)的单弯螺杆(3)、短钻铤(4)、上稳定器(5)和钻铤(6)组成;所述钻头(1)连接一个所述单弯螺杆(3),所述单弯螺杆(3)带一个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所述单弯螺杆(3)连接一个所述短钻铤(4),所述短钻铤(4)连接一个所述上稳定器(5),所述上稳定器(5)通过所述钻铤(6)连接上部钻柱;利用底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来给钻头提供防斜力,实现防斜打快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弯螺杆(3)有一弯点(7),该点处的弯角介于0.5°~1.7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与单弯螺杆(3)为整体加工,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和所述上稳定器(5)为螺旋稳定器,其上有3~5条螺旋扶正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的外径小于井眼直径6~18mm,所述上稳定器(5)的外径小于井径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钻铤(4)和钻铤(6)的外径须与所述钻头(1)直径匹配,满足工程需要,通过所述短钻铤(4)来调节两个稳定器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的中点至所述钻头(1)的底端的距离为0.5~1.1m;所述单弯螺杆(3)的弯点(7)到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中点的距离为1~1.5m;所述近钻头稳定器(2)和所述上稳定器(5)之间的距离介于6~16m之间,井径越大,两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取大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为各种满足工程需要的高速牙轮钻头或PDC钻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复合驱动,以获得更高的机械钻速,实现防斜打快目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本钻具组合适合泥浆钻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999315A CN102278066A (zh) | 2011-07-18 | 2011-07-18 |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999315A CN102278066A (zh) | 2011-07-18 | 2011-07-18 |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78066A true CN102278066A (zh) | 2011-12-14 |
Family
ID=4510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999315A Pending CN102278066A (zh) | 2011-07-18 | 2011-07-18 |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7806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9657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钻具组合和使用其进行钻井的方法 |
CN108868607A (zh) * | 2018-04-11 | 2018-11-23 | 上海大学 | 一种气体钻井控斜底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
CN109750980A (zh) * | 2017-11-01 | 2019-05-14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四合一”长水平段稳斜控制法 |
CN113882805A (zh) * | 2021-08-31 | 2022-01-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易斜难钻地层打快提速的钻具组合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4881A (en) * | 1980-06-12 | 1983-07-26 | Shirley Kirk R | Drill steering apparatus |
GB2156878A (en) * | 1984-03-30 | 1985-10-16 | Nl Industries Inc |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mud pulse telemetry of tool face angle data |
EP1365103A2 (en) * | 1999-08-05 | 2003-11-26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Continuous wellbore drilling system with stationary sensor measurements |
CN101210480A (zh) * | 2006-12-30 | 2008-07-02 | 长庆石油勘探局 | 四合一钻具 |
CN201396067Y (zh) * | 2009-05-07 | 2010-0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小井眼机械钻速的井下钻具 |
CN101701506A (zh) * | 2009-12-02 | 2010-05-05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带有三个稳定器的钻具结构 |
CN201874463U (zh) * | 2010-12-07 | 2011-06-22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半片式扶正器安全防斜钻具 |
-
2011
- 2011-07-18 CN CN2011101999315A patent/CN1022780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4881A (en) * | 1980-06-12 | 1983-07-26 | Shirley Kirk R | Drill steering apparatus |
GB2156878A (en) * | 1984-03-30 | 1985-10-16 | Nl Industries Inc |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mud pulse telemetry of tool face angle data |
EP1365103A2 (en) * | 1999-08-05 | 2003-11-26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Continuous wellbore drilling system with stationary sensor measurements |
CN101210480A (zh) * | 2006-12-30 | 2008-07-02 | 长庆石油勘探局 | 四合一钻具 |
CN201396067Y (zh) * | 2009-05-07 | 2010-0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小井眼机械钻速的井下钻具 |
CN101701506A (zh) * | 2009-12-02 | 2010-05-05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带有三个稳定器的钻具结构 |
CN201874463U (zh) * | 2010-12-07 | 2011-06-22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半片式扶正器安全防斜钻具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9657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钻具组合和使用其进行钻井的方法 |
CN109750980A (zh) * | 2017-11-01 | 2019-05-14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四合一”长水平段稳斜控制法 |
CN108868607A (zh) * | 2018-04-11 | 2018-11-23 | 上海大学 | 一种气体钻井控斜底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
CN113882805A (zh) * | 2021-08-31 | 2022-01-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易斜难钻地层打快提速的钻具组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90529A (zh) | 一种煤矿井下复杂地层复合定向钻进装备及其应用 | |
CN102900364B (zh) | 静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 | |
CN102242603A (zh) | 一种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双稳定器底部钻具组合 | |
CN105064919A (zh) | 超短半径径向侧钻水平井方法 | |
CN106703695B (zh) | 大钻压防斜纠斜钻具组合 | |
CN106593297A (zh) | 一种钻机钻直孔钻进方法 | |
CN204827226U (zh) | 一种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 | |
CN102278066A (zh) | 一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底部钻具组合 | |
CN105507814A (zh) | 用于煤层气井连续油管输送水力喷射钻孔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 |
CN202900044U (zh) | 双稳定器预弯曲动力学钟摆钻具 | |
CN102330538B (zh) | 单稳定器预弯曲动力学钟摆底部钻具组合 | |
CN103485718A (zh) | 一种基于脉冲激励的减摩降阻工具 | |
CN105888549A (zh) | 一种千米深l型地面预注浆钻孔用钻具组合及钻孔工艺 | |
CN101713279B (zh) | 一种偏心钻具组合防斜打快技术 | |
CN103742074B (zh) | 一种防斜打快钻具组合 | |
CN204457433U (zh) | 防斜复合钻具 | |
CN108625781B (zh) | 一种用于连续管侧钻水平井的刚性钻具的应用方法 | |
CN210370525U (zh) | 一种地热井施工用定向复合钻具 | |
CN114687669A (zh) | 一种超短半径水平钻井柔性钻柱及施工方法 | |
CN205135429U (zh) | 一种具有增强定向易控性的pdc钻头 | |
CN108868607A (zh) | 一种气体钻井控斜底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 |
CN104481399A (zh) | 一种近钻头井眼轨迹控制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060961B (zh) | 绳索取心满眼防斜组合钻具 | |
CN214118082U (zh) | 一种短半径定向钻井工具 | |
CN205297334U (zh) | 用于煤层气井连续油管输送水力喷射钻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