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276299A -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6299A
CN102276299A CN2011101391210A CN201110139121A CN102276299A CN 102276299 A CN102276299 A CN 102276299A CN 2011101391210 A CN2011101391210 A CN 2011101391210A CN 201110139121 A CN201110139121 A CN 201110139121A CN 102276299 A CN102276299 A CN 102276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ing food
food waste
mixture
bacterium
edible fung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91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红
房建忠
李天增
文一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391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62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6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6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属于废物资源化利用领域。该方法包括:以餐厨垃圾、农林废弃物、石灰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除杂、破碎、混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废菌棒回用等几个主要操作步骤,将餐厨垃圾制成食用菌菌棒,用于生产食用菌。该方法能够规模化处理餐厨垃圾,制成的菌棒成本低、发菌快、出菇率高,且食用菌采收后的废弃菌棒用途较广,可加工成菌体蛋白饲料、有机肥、栽培基质、固体废弃物衍生燃料(RDF)等。

Description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以废弃食品为主的一类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盐分、油脂和有机质含量,易分解变质产生臭气,是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需要专门收集、集中处理。我国当前运行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主要有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制沼气、湿热处理制饲料等。根据大部分现有工程反馈的信息,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处理工艺的腐熟度很难控制、盐分含量偏高,产生的有机肥质量较差,易造成土壤盐渍化,且市场容量有限,销售困难;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沼气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设备要求高、产气不稳定、沼气后续净化复杂、沼渣和沼液处理困难、沼气发电并网难、设施腐蚀严重等;湿热处理制饲料能较大程度的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但尚存在饲料质量不稳定、安全性差、同源蛋白污染等争议,因此缺乏政策支持,无法大范围推广。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工艺简单,对餐厨垃圾利用效果好,不会二次影响环境,适合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利用食用菌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餐厨垃圾经除杂、粉碎后,与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石灰石粉掺混后形成混合物料,对混合物料进行灭菌; 
向灭菌后的混合物料中接种食用菌菌种,经发菌、出菇后得到食用菌; 
在食用菌采摘后回收废菌棒代替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使用或作为燃料。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杂: 
将餐厨垃圾中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杂物捡出,并将餐厨垃圾表层漂浮的油脂捞出。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 
将除杂后的餐厨垃圾送入粉碎机粉碎,并通过孔径1~1.5厘米的筛进行过筛。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餐厨垃圾与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石灰石粉掺混后形成混合物料: 
按质量百分比计量,将60~80%的餐厨垃圾、20~40%的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0.8~1.5%的石灰石粉掺混均匀形成混合物料,加水调节混合物料的含水率至60~65%。 
所述方法中,所述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为将木屑或植物秸秆送入粉碎机粉碎后,通过孔径1~1.5厘米的筛进行过筛后得到的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混合物料进行灭菌: 
按每袋装入干料0.3~0.6公斤,将混合物料装入食用菌菌袋,之后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或常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向灭菌后的混合物料中接种食用菌菌种: 
灭菌后,待混合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量为作为培养料的混合物料质量的8~12%。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接种后的食用菌菌种进行发菌: 
将接种好的食用菌菌袋置于黑暗环境下培养,低温菌种的发菌温度控制在13~25℃,高温菌种的发菌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发菌过程中保持环境通风换气。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在发菌后进行出菇: 
当菌丝长满菌袋,袋口菌丝倒伏形成菌膜时,将菌袋转移至菇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95%,给予500~8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和控制昼夜温差8~12℃的刺激,部分低温食用菌菌种需给予7~10天0~13℃的低温刺激,以便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进行出菇管理。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废菌棒回用: 
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先除去食用菌菌袋,再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替代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使用,其用量为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所用重量的60~100%;或将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作为常压蒸汽灭菌锅的燃料;或将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加工为饲料;或将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加工为有机肥和栽培基质。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菌棒,有效利用了餐厨垃圾中的营养成份,具有成本低、发菌快、出菇率高的优点,且食用菌采收后的废弃菌棒用途较广,可加工成菌体蛋白饲料、有机肥、栽培基质、固体废弃物衍生燃料(RDF)等。该方法既对作为废物的餐厨垃圾有效利用,又栽培了食用菌,产生了较高经济效益, 可作为规模化及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的新途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利用食用菌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是一种利用食用菌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适用于规模化处理餐厨垃圾,该方法主要包括:除杂、粉碎、混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废菌棒回用等步骤,具体如下: 
a、除杂:将餐厨垃圾中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杂物捡出,并将表层漂浮的油脂捞出;
b、粉碎:将除杂后的餐厨垃圾送入粉碎机粉碎,并通过孔径1~1.5厘米的筛进行过筛;也可将木屑或植物秸秆送入粉碎机粉碎,也通过孔径1~1.5厘米的筛进行过筛得到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备用; 
c、混料:过筛后,按质量百分比计量,将60~80%的餐厨垃圾、20~40%的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可按步骤b的方法粉碎得到)、0.8~1.5%的石灰石粉掺混均匀形成混合物料,加水调节混合物料的含水率至60~65%(手握能渗出少量水但无水滴流下为宜); 
上述步骤c中,采用以下方式混合物料:先将石灰石粉和木屑掺混均匀,再加入餐厨垃圾混拌均匀形成混合物料。 
d、灭菌:将混合物料装入食用菌菌袋(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入混合物料0.3~0.6公斤(折合混合物料的干料,即折合成将餐厨垃圾、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以及石灰石粉混合并烘干状态下的混合物料干料的重量,实际中,每袋加入混合物料的重量,可根据食用菌菌袋的实际大小装入),然后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或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上述步骤d的灭菌步骤具体包括: 
将混合物料装入食用菌菌袋(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0.3~0.6公斤(折合干料),用细绳扎上袋口(不要扎紧,留点缝隙以便蒸汽进入),然后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或常压蒸 汽灭菌锅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时蒸汽压力1.2~1.4公斤/平方厘米维持1.8~2.2小时,常压蒸汽灭菌时100℃保持10~13小时。 
e、接种:灭菌后,待混合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食用菌菌种(栽培种)的接种量为培养料(即混合物料)质量的8~12%; 
上述步骤e的接种步骤具体包括: 
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接种在消过毒的房间或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工具用酒精灯消毒,工作人员用酒精将手和手臂消毒,接种时,将菌袋的袋口打开,用接种勺从菌种瓶内挖取菌种块置于袋口的培养料上(菌种用量约占培养料的8~12%),然后扎上袋口,袋口不要扎得太紧,以防缺氧。 
f、发菌:将接种好的菌袋置于黑暗环境下培养,低温菌种的发菌温度控制在13~25℃,高温菌种的发菌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注意通风换气; 
g、出菇:当菌丝长满菌袋,袋口菌丝倒伏形成菌膜时,将菌袋转移至菇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至70~95%,给予500~8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和昼夜温差8~12℃的刺激,部分低温食用菌菌种还需给予7~10天0~13℃的低温刺激,以便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进行出菇管理; 
上述步骤g的出菇步骤具体包括: 
当菌丝长满菌袋,袋口菌丝倒伏形成菌膜时,将菌袋转移至菇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至70~95%,给予500~8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和昼夜温差8~12℃的刺激,部分低温食用菌菌种还需给予7~10天0~13℃的低温刺激,以便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间环境温度20~28℃,空气相对湿度80~95%,光照强度800~1000勒克斯,及时摘除多余菌蕾和畸形菇,适时采摘,注意通风供氧和防治病虫害。 
h、废菌棒回用: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菌棒先除去塑料袋,再返回粉碎步骤粉碎,然后进入混料步骤部分替代木屑或植物秸秆,与餐厨垃圾混合制作新的食用菌培养料,替换的量为木屑或秸秆用量的60~100%,多余的废菌棒用作常压蒸汽灭菌锅的燃料。 
上述步骤h的废菌棒回用步骤具体包括: 
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菌棒先除去塑料袋,再返回粉碎步骤粉碎,然后进入混料步骤部分替代木屑或植物秸秆,与餐厨垃圾混合制作新的食用菌培养料,替换的量为木屑或秸秆用量的60~100%,多余的废菌棒用作常压蒸汽灭菌锅的燃料; 
废弃菌棒也可加工成菌体蛋白饲料、有机肥、栽培基质、RDF燃料(固体废弃物衍生燃料)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食用菌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以食用菌栽培技术处理餐厨垃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a、除杂:将餐厨垃圾中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杂物捡出,并将表层漂浮的油脂捞出;
上述步骤a中的除杂步骤具体包括: 
将餐厨垃圾中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杂物捡出,将表层漂浮的油脂捞出,捞出的油脂提炼后卖给油脂回收企业; 
b、粉碎:将除杂后的餐厨垃圾和木屑分别送入粉碎机粉碎,并通过孔径1厘米的筛; 
上述步骤b中的粉碎步骤具体包括: 
将除杂后的餐厨垃圾送入湿式粉碎机粉碎,木屑用干料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物料过孔径1厘米的筛备用; 
c、混料:过筛后,按质量百分比计量,将79%的餐厨垃圾、20%的木屑、1%的石灰石粉掺混均匀,加水调节含水率至65%; 
上述步骤c中的混料步骤具体包括: 
粉碎过筛后,先将1%的石灰石粉和20%的木屑掺混均匀,再加入79%的餐厨垃圾混拌均匀形成混合物料,最后加水调节含水率至65%(手握能渗出少量水但无水滴流下为宜); 
d、灭菌:将混合物料装入食用菌菌袋(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0.3公斤(折合干料),然后送入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上述步骤d中的灭菌步骤具体包括: 
将混合物料装入规格为17×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0.3公斤(折合干料),用细绳扎上袋口(不要扎紧,留点缝隙以便蒸汽进入),然后送入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大火烧至100℃,在此温度下保持12小时,灭菌期间注意向锅内补水,预防干锅; 
e、接种: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食用菌菌种(栽培种)的接种量为培养料质量的10%; 
上述步骤e中的接种步骤具体包括: 
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接种在消过毒的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勺用酒精灯消毒,工作人员用酒精将手和手臂消毒,接种时,将菌袋的袋口打开,用接种勺从菌种瓶内挖取菌种块置于袋口的培养料上(使用的是白灵菇菌种,菌种用量约占培养 料的10%),然后扎上袋口,袋口不要扎得太紧,以防缺氧,此过程应快速,以减小杂菌污染的几率; 
f、发菌:将接种好的菌袋置于黑暗环境下培养,发菌温度控制在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注意通风换气; 
上述步骤f中的发菌步骤具体包括: 
将接种好的菌袋置于黑暗环境下培养,采用空调和空气加湿器控制温度和湿度,白灵菇的发菌温度控制在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注意通风换气; 
g、出菇:当菌丝长满菌袋,袋口菌丝倒伏形成菌膜时,将菌袋转移至菇房,将菇房温度控制在0~13℃保持10天,此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至80~90%,给予500~8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并给予昼夜温差8~12℃的刺激,以便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进行出菇管理; 
上述步骤g中的出菇步骤具体包括: 
当菌丝长满菌袋,袋口菌丝倒伏形成菌膜时,将菌袋转移至菇房,将菇房温度控制在0~13℃保持10天,此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至80~90%,给予500~8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和昼夜温差8~12℃的刺激,以便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间环境温度调节至20~25℃,光照强度增加至800~1000勒克斯,及时摘除多余菌蕾和畸形菇,适时采摘,注意通风供氧和防治病虫害; 
h、废菌棒回用: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菌棒先除去塑料袋,再返回粉碎步骤粉碎,然后进入混料步骤替代木屑,与餐厨垃圾混合制作新的食用菌培养料,多余的废菌棒用作常压蒸汽灭菌锅的燃料; 
上述步骤h中的废菌棒回用步骤具体包括: 
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菌棒先除去塑料袋,再返回粉碎步骤粉碎,然后进入混料步骤替代木屑,与餐厨垃圾混合制作新的食用菌培养料,多余的废菌棒用作常压蒸汽灭菌锅的燃料; 
本实施例利用食用菌处理餐厨垃圾,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与常规栽培技术相当,但成本低、发菌快、出菇率高、经济效益较好,且生产过程中无废水排放,食用菌采收后废弃的培养料含有大量菌丝体,可粉碎后加工成菌体蛋白饲料,也可加工成有机肥和栽培基质,或直接用作锅炉的燃料(RDF燃料)。 
餐厨垃圾作为食品废弃物,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且餐厨垃圾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使用能够显著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目前食用菌栽 培领域广泛使用木屑、植物秸秆、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农林废弃物为培养料,但这些材料同时也是造纸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大,成本较高。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餐厨垃圾制成食用菌培养料,用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采收后产生的废弃培养基盐分含量降低、腐熟度提高,还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经简单处理即可制成优良的菌体蛋白饲料、有机肥、栽培基质、RDF燃料(固体废弃物衍生燃料)等;生产过程中无废水排放,可实现餐厨垃圾的完全利用,适合规模化生产,与其它处理工艺相比资源化程度较高,且制得的食用菌菌棒成本低、发菌快、出菇率高、产量大,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餐厨垃圾经除杂、粉碎后,与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石灰石粉掺混后形成混合物料,对混合物料进行灭菌;
向灭菌后的混合物料中接种食用菌菌种,经发菌、出菇后得到食用菌;
在食用菌采摘后回收废菌棒代替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使用,或作为燃料,或加工为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杂:
将餐厨垃圾中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杂物捡出,并将餐厨垃圾表层漂浮的油脂捞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
将除杂后的餐厨垃圾送入粉碎机粉碎,并通过孔径1~1.5厘米的筛进行过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餐厨垃圾与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石灰石粉掺混后形成混合物料:
按质量百分比计量,将60~80%的餐厨垃圾、20~40%的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0.8~1.5%的石灰石粉掺混均匀形成混合物料,加水调节混合物料的含水率至60~6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为将木屑或植物秸秆送入粉碎机粉碎后,通过孔径1~1.5厘米的筛进行过筛后得到的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混合物料进行灭菌:
按每袋装入混合物料干料0.3~0.6公斤,将混合物料装入食用菌菌袋,之后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或常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向灭菌后的混合物料中接种食用菌菌种:
灭菌后,待混合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量为作为培养料的混合物料质量的8~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对接种后的食用菌菌种进行发菌:
将接种好的食用菌菌袋置于黑暗环境下培养,低温菌种的发菌温度控制在13~25℃,高温菌种的发菌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发菌过程中保持环境通风换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在发菌后进行出菇:
当菌丝长满菌袋,袋口菌丝倒伏形成菌膜时,将菌袋转移至菇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95%,给予500~8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和控制昼夜温差8~12℃的刺激,部分低温食用菌菌种需给予7~10天0~13℃的低温刺激,以便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进行出菇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废菌棒回用:
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先除去食用菌菌袋,再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替代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使用,其用量为木屑粉或植物秸秆粉所用重量的60~100%;或将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作为常压蒸汽灭菌锅的燃料;或将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加工为饲料;或将食用菌采摘后废弃的废菌棒加工为有机肥和栽培基质。
CN2011101391210A 2011-05-26 2011-05-26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Pending CN102276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91210A CN102276299A (zh) 2011-05-26 2011-05-26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91210A CN102276299A (zh) 2011-05-26 2011-05-26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6299A true CN102276299A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0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91210A Pending CN102276299A (zh) 2011-05-26 2011-05-26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629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0346A (zh) * 2012-05-07 2012-09-12 四川川润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活垃圾的多组分再生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4946A (zh) * 2012-10-31 2013-01-23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餐厨垃圾栽培白灵菇的方法
CN103348872A (zh) * 2013-07-29 2013-10-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CN103708971A (zh) * 2013-12-28 2014-04-09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餐厨垃圾和葡萄枝为主料制作香菇培养基的方法
CN104711070A (zh) * 2015-03-31 2015-06-17 厦门理工学院 食用菌废弃培养基质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及污泥混合固体燃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04987157A (zh) * 2015-07-14 2015-10-2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一种利用生活垃圾的鹿角灵芝培养基及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
CN107188701A (zh) * 2017-06-26 2017-09-22 舒丽 一种厨余物肥料化处理方法
CN107259080A (zh) * 2017-06-26 2017-10-20 舒丽 一种厨余物饲料化处理方法
CN111990212A (zh) * 2020-07-08 2020-11-27 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厨余垃圾原料的可再生桉树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12094157A (zh) * 2019-05-30 2020-12-18 云翔 通用型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制作工艺
CN114190225A (zh) * 2021-11-29 2022-03-18 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05327A (zh) * 2022-02-18 2022-05-17 贵州信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把餐厨垃圾转化为能量辅料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361A (zh) * 2001-02-27 2003-11-19 环境与能量技术株式会社 食品垃圾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918963A (zh) * 2006-08-31 2007-02-28 王永显 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
CN101040587A (zh) * 2007-04-25 2007-09-26 王学苾 果树食用菌立体栽培循环复合技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361A (zh) * 2001-02-27 2003-11-19 环境与能量技术株式会社 食品垃圾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918963A (zh) * 2006-08-31 2007-02-28 王永显 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
CN101040587A (zh) * 2007-04-25 2007-09-26 王学苾 果树食用菌立体栽培循环复合技术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0346A (zh) * 2012-05-07 2012-09-12 四川川润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活垃圾的多组分再生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4946A (zh) * 2012-10-31 2013-01-23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餐厨垃圾栽培白灵菇的方法
CN103348872A (zh) * 2013-07-29 2013-10-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CN103348872B (zh) * 2013-07-29 2015-12-0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CN103708971B (zh) * 2013-12-28 2015-11-18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餐厨垃圾和葡萄枝为主料制作香菇培养基的方法
CN103708971A (zh) * 2013-12-28 2014-04-09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餐厨垃圾和葡萄枝为主料制作香菇培养基的方法
CN104711070A (zh) * 2015-03-31 2015-06-17 厦门理工学院 食用菌废弃培养基质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及污泥混合固体燃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04987157A (zh) * 2015-07-14 2015-10-2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一种利用生活垃圾的鹿角灵芝培养基及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
CN107188701A (zh) * 2017-06-26 2017-09-22 舒丽 一种厨余物肥料化处理方法
CN107259080A (zh) * 2017-06-26 2017-10-20 舒丽 一种厨余物饲料化处理方法
CN112094157A (zh) * 2019-05-30 2020-12-18 云翔 通用型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制作工艺
CN111990212A (zh) * 2020-07-08 2020-11-27 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厨余垃圾原料的可再生桉树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14190225A (zh) * 2021-11-29 2022-03-18 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05327A (zh) * 2022-02-18 2022-05-17 贵州信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把餐厨垃圾转化为能量辅料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6299A (zh)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CN104387136B (zh) 一种利用城市枯枝落叶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应用
CN101734961B (zh) 一种蔬菜秸秆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CN102617208B (zh) 一种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原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6485B (zh) 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
CN102657026B (zh) 一种利用番茄秸秆为主要原料来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2851318B (zh) 一种利用烟梗发酵联产沼气和栽培基质的资源化方法
CN101544922A (zh) 一种生物质、微生物质复合燃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94771B (zh)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4446683A (zh) 一种城市生活污泥综合处理工艺
CN104591816A (zh) 一种资源化处置餐厨垃圾及绿化废弃物的工艺
CN104206286B (zh) 规模化养牛场牛粪能量梯级利用联合处置方法
CN105210669A (zh) 一种以野生芒草为主料工厂化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10357693A (zh) 一种高粱专用酒糟-秸秆型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4106374B (zh)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8157072A (zh) 一种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CN104094772B (zh) 利用木薯渣、桑杆和稻草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2884946A (zh) 利用餐厨垃圾栽培白灵菇的方法
CN104885785A (zh)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CN104788135B (zh)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产有机土工艺系统
CN103787697B (zh) 餐厨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其应用
CN102503664A (zh) 以饲料废料为主料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1575B (zh) 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处理马粪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07188701A (zh) 一种厨余物肥料化处理方法
CN1887047A (zh) 农作物秸杆辐照降解食用菌培养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