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271354A -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1354A
CN102271354A CN2010101964256A CN201010196425A CN102271354A CN 102271354 A CN102271354 A CN 102271354A CN 2010101964256 A CN2010101964256 A CN 2010101964256A CN 201010196425 A CN201010196425 A CN 201010196425A CN 102271354 A CN102271354 A CN 102271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mcs
difference
describ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64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964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13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060 priority patent/WO2011150592A1/zh
Priority to US13/201,405 priority patent/US9020545B2/en
Priority to EP10844961.2A priority patent/EP2568677B1/en
Priority to JP2013512720A priority patent/JP5657787B2/ja
Priority to RU2011133703/07A priority patent/RU2486708C2/ru
Publication of CN102271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1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其中,方法包括: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终端将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基站根据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本发明不会引入新的系统开销,简化了AMC的流程,使得系统的频谱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背景技术
链路自适应技术是为了克服无线信道的时变性,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而产生的技术。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提高功率资源和频率利用率、以及提高系统吞吐量。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主要有AMC和功率控制两种方式。其中,AMC(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编码)是指根据信道情况确定信道的容量,并根据信道的容量动态地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送信息,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提高链路的频谱效率,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吞吐量。
下行方向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基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从预定义的CQI表格中具体对应调制编码方式;为了节省上行控制信道的开销,CQI反馈与其他上行反馈量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RI(Rank Indication,秩指示)组合起来反馈;从时间上可分为周期性反馈和非周期性反馈;反馈可以使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也可以使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方向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基于基站测量的上行信道质量,直接确定具体的调制编码方式。
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种通用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第一种是充分利用用户的功率余量,通过提高发射功率提高用户的信号质量,尽可能选择高阶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最大化小区吞吐量;第二种则尽量将基站接收到用户的功率密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来抑制小区干扰,提高小区信号环境的稳健性和整个网络的性能。
但是,现有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应用中,为了实现链路自适应,终端需要额外测量下行信道质量(CQI),在上行传输中上报该测量的下行信道质量给基站,基站使用该CQI在对应的查找表中查找到MCS,这样,流程较为复杂,并且终端需要专门额外测量CQI,增加了系统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以至少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包括: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终端将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基站根据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最大的差值,其中,最大的差值为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的最大值;MCS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发送模块,用于将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及其码率、以及发射功率变化值。
通过本发明,由于直接利用现有的测量参数(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只需要终端进行正常的测量,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参数,而测量这一过程,是终端必须执行的,无需额外测量CQI,从而不会引入新的系统开销,简化了AMC的流程,使得系统的频谱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小区的分布示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LTE系统中包括UE和基站,UE和基站会采用链路自适应技术(包括AMC和功率控制)以克服无线信道的时变性,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本发明在此系统中实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
例如,由于终端在接入小区(称为终端的归属服务小区或者服务小区)后,需要不断测量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RSRP值,所以终端可以对这些已知的RSRP值进行处理。
步骤1:终端根据预先配置的所需要测量的邻小区的个数n(可以在配置系统的初始化参数时配置n)进行测量,测得各个邻小区的RSRP值,并保存该这些值。可以将这N个邻小区的RSRP的值分别记为RSRP1,RSRP2,...RSRPN;
步骤2:终端测量服务小区的RSRP值,并保存该值。可以将服务小区的RSRP记为RSRP0;
步骤3:分别计算RSRP0与RSRP1,RSRP2,...RSRPN的差值,分别记为ΔRSRP1,ΔRSRP2,...ΔRSRPn。
步骤S104,终端将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
例如,在步骤S102计算得到的ΔRSRP1,ΔRSRP2,...ΔRSRPn中,选出一个最大值max{ΔRSRP1,ΔRSRP2,...ΔRSRPn},例如最大值记为最大ΔRSRP,则将该最大ΔRSRP上报给基站。
步骤S106,基站根据该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MCS。
例如,基站根据该最大的差值,可以基本确定终端在服务小区中所处的位置,该差值越大,表明终端离服务小区的中心越近,信道质量越好,可以使用越大的MCS;反之,则表明终端可能处在服务小区的边缘,可以使用越小的MCS。在具体确定时,可以利用一个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表将该差值映射到一个调制编码方式及码率,该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仿真或试验获取。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链路自适应,终端需要专门额外测量CQI,从而导致实现流程较为复杂,并且增加了系统的开销。由于终端在接入服务小区后,会不断测量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本实施例中终端直接利用这些测量信息,分别计算服务小区的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并将具有最大值的差值(即,最大ΔRSRP,该值可以表明终端在服务小区中所处的位置)上报给基站,从而基站可以利用该最大的差值确定合适的MCS分配给终端,实现了LTE系统的链路自适应技术中的AMC方法。本实施例由于直接利用现有的测量参数(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只需要终端进行正常的测量,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参数,而测量这一过程,是终端必须执行的,无需额外测量CQI,从而不会引入新的系统开销,简化了流程,使得系统的频谱效率更高。
优选地,在步骤S106中,基站确定终端的MCS的同时,还确定终端的MCS对应的码率。
步骤S104中的最大的差值的大小可以表明终端在服务小区中的大概位置,因此,基站可以根据该最大的差值基本确定终端在服务小区中所处的位置,该差值越大,表明终端离服务小区的中心越近,信道质量越好,可以使用越大的MCS;反之,则表明终端可能处在服务小区的边缘,可以使用越小的MCS。该优选实施例中基站根据表明终端在小区中所处的位置的最大ΔRSRP,来为终端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并对应到具体的码率分组中,从而可以使用该对应的码率分组获得终端达到该码率所需使用的最小发射功率,从而为后续的功率控制提供基础。
优选地,基站根据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包括:基站在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表中,查找到与最大的差值对应的MCS及其码率(具体为一个码率组),其中,该对应关系表保存了各个差值对应的MCS及其码率。
该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最大的差值,为终端确定合适的MCS以及对应的不同的码率的具体实施方案。该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仿真或者试验的方式预先获得。这样,基站可以较容易地为终端确定合理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显然,在该对应关系表中,越大的差值对应越高阶的MCS和越大的码率。由于终端上报的最大的差值反映了终端当前在服务小区的位置,该差值最大,表明终端距离服务小区的中心越近,信道质量越好,则根据对应关系表为其选择的MCS越高阶、码率越大,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反之,表明终端距离服务小区的边缘越近,信道质量越差,则为终端选择的MCS越低阶、码率越小,从而可以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增加系统吞吐量。
实际实施时,在上述的对应关系表中,可以是具有不同区间段的差值区间对应不同的MCS,即一个差值区间对应一个MCS。
优选地,在基站根据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之后,还包括:基站使用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终端当前的PHR(Power Headroom Report,功率预留报告),确定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其中,发射功率变化值用于终端调整当前的发射功率。
该优选实施例中基站结合终端上报的PHR确定该调制编码方式的码率下终端需要调整的发射功率变化值(需要升高的发射功率值或者降低的发射功率值),终端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发射功率,从而实现了链路自适应技术中的功率控制,既保证了吞吐率,同时可以降低发送功率,抑制小区干扰及减小终端的能耗。
优选地,基站使用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终端当前的PHR,确定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包括:
步骤1,基站使用上述确定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确定终端达到码率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其包括:基站使用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确定达到码率所需的最小信噪比SNR;确定终端达到该最小SNR所需使用的最小发射功率;
步骤2,基站使用终端当前的PHR和最小发射功率,确定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
该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基站根据确定的终端的MCS及其码率,得到终端可以使用的最小发射功率,进而结合终端当前的PHR得到终端可以调整的发射功率值(即上述的发射功率变化值)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优选实施例只需要对终端测量的RSRP的值进行处理来获得合适的MCS,就能满足系统吞吐率,改善小区内用户的干扰并能节约终端能耗。
优选地,在基站确定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之后,还包括:基站通过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发射功率控制)命令将发射功率变化值发送给终端。从而,基站可以通过TPC命令通知终端可以升高或降低的功率值,以使得终端使用该发射功率变化值调整自己的发射功率。仍然使用已有的TPC命令来实现功率控制,不会增加系统的开销,较容易实现。
优选地,步骤S104中,终端通过测量报告将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这样,使用已有的测量报告进行最大的差值的上报,可以节省上行控制信道的开销。
显然,利用上述的方法,UE会不断地测量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并不断地执行步骤S102至步骤S104,因此,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新的最大的差值,获得UE的移动和最新的位置的测量结果的更新,在确定了调制编码方式和码率之后,可以知道满足该要求所需的最小功率值,结合终端上报的PHR,就可以通过TPC命令告知终端功率的调整值,让终端以达到该码率要求的最小功率进行发送。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吞吐率,同时也尽可能的减低了终端的能耗,并减小用户间的干扰。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让基站给处于不同位置的终端合理分配其调制编码方式和调整功率值。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的具体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202,基站配置UE所需测量的邻小区的个数为n,UE获取该个数n;
步骤S204,UE测量服务小区的RSRP的值(记为RSRP0)以及这n个邻小区的RSRP的值(分别记为RSRP1,RSRP2,...RSRPn),UE分别计算RSRP0与RSRP1,RSRP2,...RSRPn的差值,分别记为ΔRSRP1,ΔRSRP2,...ΔRSRPn;
步骤S206,UE在步骤S204计算出的多个差值中选择一个最大值,记为ΔRSRPmax,将ΔRSRPmax上报给基站(可以携带在测量报告中进行上报);
步骤S208,在仿真获得的差值与MCS及其码率的对应关系表中得到对应该ΔRSRPmax的适合该UE位置所取的MCS值及相应的码率。仿真得到的仿真曲线(以ΔRSRPmax为横轴坐标)中,ΔRSRPmax值越大,表明UE距离服务小区的中心越近,对应得到的MCS越高阶、码率越高。这样,如果UE在服务小区的中心时,就可以被分配越高阶的MCS和越高的码率,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吞吐率;
步骤S210,对于该MCS和码率的配置下,也有对应的适合的SNR和功率值,基站根据步骤S208中得到的MCS和码率组得到达到该码率所需的最小SNR,并进而确定终端达到该最小SNR所需使用的最小发射功率,从而可以适当降低或提高终端的发射功率。即保证了系统的吞吐量,又可以抑制小区干扰。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1小区内有两个UE,分别是UE1和UE2。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处理方式,它们需要测量服务小区,即1小区的RSRP值,以及其他三个邻小区(2小区、3小区、和4小区)的RSRP值。
由于UE1的位置离小区中心较近,所以其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RSRP的最大的差值肯定比UE2大。这样根据对应的仿真曲线或对应关系表,基站可以给UE1分配的MCS和码率肯定大于UE2的。可以保证给信道质量较好的UE1分配较高阶的MCS,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而对信道质量相对差一些的UE2,分配较低阶的MCS和较低的码率,可以提高系统传输的可靠性。这样,同时也能够在相应选择好的MCS下,保证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UE移动的过程中,由于UE会周期地对本小区(即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RSRP进行测量,所以基站可以动态地获取到反映UE的位置的最大的差值,可以灵活地进行MCS的配置以及功率控制。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的示意图,该基站10包括:接收模块102,用于接收终端20上报的最大的差值,其中,该最大的差值为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的最大值;MCS确定模块104,用于根据该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20的MCS。
优选地,MCS确定模块104还用于在确定终端20的MCS的同时,确定终端的MCS对应的码率。
优选地,MCS确定模块104根据该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的方式为:在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表中,查找到与该最大的差值对应的MCS及其码率,其中,该对应关系表保存了各个差值对应的MCS及其码率。
优选地,上述的基站还包括:变化值确定模块106,用于使用MCS确定模块104确定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终端20当前的PHR,确定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其中,该发射功率变化值用于终端调整当前的发射功率。
优选地,变化值确定模块106包括:最小发射功率确定模块和发射功率变化值确定模块,其中:最小发射功率确定模块,用于使用MCS确定模块104确定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确定终端20达到该码率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其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使用MCS确定模块104确定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确定达到码率所需的最小SNR;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20达到该最小SNR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发射功率变化值确定模块,用于使用终端当前的PHR和最小发射功率,确定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
优选地,基站10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变化值确定模块106确定了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之后,通过TPC命令将该发射功率变化值发送给终端20。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图,该终端20包括:计算模块202,用于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发送模块204,用于将计算模块202算得的多个差值中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10以使得基站10根据该最大的差值,确定终端20的调制编码方式MCS及其码率、以及发射功率变化值。
优选地,发送模块204通过测量报告将该最大的差值上报给基站1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实现了LTE系统的链路自适应技术中的AMC方法和功率控制;
(2)由于直接利用现有的测量参数(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只需要终端进行正常的测量,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参数,而测量这一过程,是终端必须执行的,无需额外测量CQI,从而不会引入新的系统开销,简化了AMC的流程,使得系统的频谱效率更高;
(3)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吞吐率,同时也尽可能的减低了终端的能耗,并减小用户间的干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
所述终端将最大的所述差值上报给基站;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大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MCS的同时,还确定所述终端的所述MCS对应的码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大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包括:
所述基站在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表中,查找到与所述最大的差值对应的MCS及其码率,其中,所述对应关系表保存了各个差值对应的MCS及其码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大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MCS及其对应的码率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使用所述MCS及其对应的码率、所述终端当前的功率预留报告PHR,确定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其中,所述发射功率变化值用于所述终端调整当前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使用所述MCS及其对应的码率、所述终端当前的PHR,确定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包括:
所述基站使用所述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确定所述终端达到所述码率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其包括:所述基站使用所述MCS及其对应的码率,确定达到所述码率所需的最小信噪比SNR;确定所述终端达到所述最小SNR所需的所述最小发射功率;
所述基站使用所述终端当前的PHR和所述最小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之后,还包括:所述基站通过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将所述发射功率变化值发送给所述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测量报告将所述最大的差值上报给所述基站。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最大的差值,其中,所述最大的差值为所述终端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的最大值;
MCS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MCS确定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的MCS的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所述MCS对应的码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变化值确定模块,用于使用所述MCS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MCS及其对应的码率、所述终端当前的PHR,确定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值,其中,所述发射功率变化值用于所述终端调整当前的发射功率。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测量到的归属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多个邻区的RSRP的差值;
发送模块,用于将最大的所述差值上报给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大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MCS及其码率、以及发射功率变化值。
CN2010101964256A 2010-06-02 2010-06-02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Pending CN102271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64256A CN102271354A (zh) 2010-06-02 2010-06-02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PCT/CN2010/076060 WO2011150592A1 (zh) 2010-06-02 2010-08-17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US13/201,405 US9020545B2 (en) 2010-06-02 2010-08-17 Link adapt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in LTE system
EP10844961.2A EP2568677B1 (en) 2010-06-02 2010-08-17 Link adapt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
JP2013512720A JP5657787B2 (ja) 2010-06-02 2010-08-17 Lte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適応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RU2011133703/07A RU2486708C2 (ru) 2010-06-02 2010-08-17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ации канала,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терминал в lte систем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64256A CN102271354A (zh) 2010-06-02 2010-06-02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1354A true CN102271354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5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64256A Pending CN102271354A (zh) 2010-06-02 2010-06-02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20545B2 (zh)
EP (1) EP2568677B1 (zh)
JP (1) JP5657787B2 (zh)
CN (1) CN102271354A (zh)
RU (1) RU2486708C2 (zh)
WO (1) WO2011150592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9036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CN103688482A (zh) * 2013-09-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814609A (zh) * 2012-03-16 2014-05-21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80247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7360621A (zh) * 2017-07-31 2017-11-17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rsrp测量值的lte‑a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WO2018001013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88982A (zh) * 2017-01-10 2018-07-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91393A (zh) * 2021-09-24 2022-01-04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4271A1 (en) * 2011-11-04 2013-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GB2498588B (en) * 2012-01-20 2014-08-20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699340B2 (en) 2012-06-01 2014-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able-based link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ransmissions
US9014040B1 (en) * 2013-02-06 2015-04-21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US8988978B2 (en) * 2013-02-25 2015-03-24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onnectivity in GPRS/EGPRS mobile environment for streaming service
RU2633154C2 (ru) 2013-03-22 2017-10-11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схемы модуляции и кодирования
KR102039343B1 (ko) * 2013-03-26 2019-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cs 레벨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531406B2 (en) 2013-06-12 2020-01-07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text and power contro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proximity services
EP3011724B1 (en) 2013-06-21 2020-10-07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text management
CN104254101B (zh) * 2013-06-28 2017-12-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方法
JP6197108B2 (ja) * 2013-07-05 2017-09-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制御情報取得方法及び装置
CN105612732A (zh) 2013-07-10 2016-05-25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上下文感知邻近服务
WO2015015678A1 (ja) * 2013-07-30 2015-02-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292199B2 (en) * 2014-12-05 2019-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link adaptation
US10075187B2 (en) * 2015-03-15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CS/PMI/RI selection and coding/interleaving mechanism for bursty interference and puncturing handling
US10499351B2 (en) * 2015-03-17 2019-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ler directives to enable multipoint reception via MCS and power constraints masks
EP3557918A4 (en) * 2016-12-15 2020-07-2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332645B (zh) * 2017-06-29 2020-03-27 湖南基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学习机制的无线通信设备速率调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287A (zh) * 2006-06-05 2007-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法
CN101123812A (zh) * 2006-08-07 2008-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终端设备和发送控制方法
CN101278533A (zh) * 2005-09-30 2008-10-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及无线发送方法
CN101534518A (zh) * 2008-03-10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系统和装置
JP2010045550A (ja) * 2008-08-11 2010-02-25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074A (ja) * 1994-12-15 1996-06-25 Nec Corp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位置管理方式
EP0872140B1 (en) * 1995-08-31 2004-07-14 Nokia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way to perform a handover, and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JP4167485B2 (ja) * 2002-12-26 2008-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05142923A (ja) * 2003-11-07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mcs決定方法
RU2282315C2 (ru) * 2004-11-22 2006-08-2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дофон"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абонентской станции с исходной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на соседнюю базовую станцию при пересечении абонентской станцией границы сот в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1218763B (zh) * 2005-06-14 2012-02-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移动台以及功率控制方法
JP4569768B2 (ja) * 2005-06-17 2010-10-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移動端末送信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US8274952B2 (en) * 2006-10-10 2012-09-25 Alcatel Lucent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KR101153709B1 (ko) * 2008-03-31 2012-06-07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송신파라미터 결정방법
JP4920010B2 (ja) * 2008-05-28 2012-04-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適応変調方法
US8054808B2 (en) * 2009-03-06 2011-11-08 Motorola Mobility, Inc.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94660B2 (en) * 2009-04-28 2013-11-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elf-optimization of cell overlap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8533A (zh) * 2005-09-30 2008-10-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及无线发送方法
CN101087287A (zh) * 2006-06-05 2007-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法
CN101123812A (zh) * 2006-08-07 2008-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终端设备和发送控制方法
CN101534518A (zh) * 2008-03-10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系统和装置
JP2010045550A (ja) * 2008-08-11 2010-02-25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609B (zh) * 2012-03-16 2017-08-04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14609A (zh) * 2012-03-16 2014-05-21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14616A (zh) * 2012-03-23 2014-05-21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39036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US9532371B2 (en) 2012-03-23 2016-12-27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CN103814616B (zh) * 2012-03-23 2017-07-18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88482A (zh) * 2013-09-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5032072A1 (zh) * 2013-09-06 2015-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980247B (zh) * 2014-04-04 2019-11-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4980247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WO2018001013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88982A (zh) * 2017-01-10 2018-07-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30125A1 (zh) * 2017-01-10 2018-07-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8982B (zh) * 2017-01-10 2019-07-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9435A (zh) * 2017-01-10 2019-08-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813052B2 (en) 2017-01-10 2020-10-20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power adjustment
CN107360621A (zh) * 2017-07-31 2017-11-17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rsrp测量值的lte‑a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CN107360621B (zh) * 2017-07-31 2021-01-15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rsrp测量值的lte-a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CN113891393A (zh) * 2021-09-24 2022-01-04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93B (zh) * 2021-09-24 2023-05-05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86708C2 (ru) 2013-06-27
EP2568677A4 (en) 2015-03-11
US9020545B2 (en) 2015-04-28
WO2011150592A1 (zh) 2011-12-08
EP2568677A1 (en) 2013-03-13
RU2011133703A (ru) 2013-04-10
US20120135778A1 (en) 2012-05-31
JP2013531421A (ja) 2013-08-01
JP5657787B2 (ja) 2015-01-21
EP2568677B1 (en)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1354A (zh)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JP5663660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パワー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731936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9150478B (zh) 信道质量反馈方法及装置
EP3614750B1 (e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CN101848538B (zh) 确定srs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99435B (zh)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80247A (zh)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US20110275331A1 (en) Load Aware Power Controlling
CN101568145B (zh) 一种lte系统cqi上报实现方法
CN101635588A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54233A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1651516B (zh) 编码调制方法和系统
CN111246574B (zh) 一种功率差信息的通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48286A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基站
CN109246810B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上行调度修正方法和系统
US10321324B2 (en)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02263608B (zh)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745917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739693B1 (ko) 방법들, 인프라스트럭처 장비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CN103188784B (zh) 一种pdcch的功率分配方法、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WO2024016223A1 (en) Power control schemes for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2868496A (zh) 空分复用后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20211067A1 (zh) 一种信道质量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9653461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