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269466A - 一种新风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9466A
CN102269466A CN2011101971201A CN201110197120A CN102269466A CN 102269466 A CN102269466 A CN 102269466A CN 2011101971201 A CN2011101971201 A CN 2011101971201A CN 201110197120 A CN201110197120 A CN 201110197120A CN 102269466 A CN102269466 A CN 102269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pump
heat pump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71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先庭
熊双
王宝龙
徐�明
汪求学
江岸
石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illwings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illwings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illwings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Willwings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971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94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9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9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和热泵装置,其中,机箱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构成,新风通道包含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排风通道包含有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第一热泵装置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为分离式重力热管、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整体式热管等,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位于在新风通道的新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位于排风通道的排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之间。本发明具有高效回收排风热量,运行工况稳定,新风出风参数控制精确,节能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机组,特别涉及一种回收排风的热量对新风进行降温或加热处理的装置,属于制冷空调设备领域,特别适用于采用直流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多工业生产与工艺环境对新风需求量巨大,且对环境的恒温恒湿要求严格,导致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飙升,已成为阻碍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传统的全新风空气处理过程是将室外新风直接送入恒温恒湿空调箱,经过表冷段、再热段、加湿段处理后,再送入室内;而室内排风则直接排放至室外,导致新风处理过程能耗超高。为降低新风处理能耗,近年来,排风热回收技术逐渐应用到新风处理过程中,提出了各类热回收技术。其中,专利号为200920052154.X公开的空气热回收热泵技术方案就是利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回收排风热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如图1所示,该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是:空气热回收热泵包括机箱和第一热泵装置,其中,机箱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构成;第一热泵装置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置于新风通道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置于排风通道内。夏季制冷运行时,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为第一热泵装置的冷凝器,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为第一热泵装置的蒸发器,制冷循环从新风中取热,使新风降温除湿;冬季制热循环时,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为第一热泵装置的蒸发器,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为第一热泵装置的冷凝器,制冷循环从排风中取热,并排放至新风中,以加热新风。
上述装置很好地利用了空气源热泵的原理,冬夏运行均改善了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条件,更为高效地提高了热泵的运行性能,同时实现了新排风的热量回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由于热泵装置设计换热面积的限制,无法更为高效地回收排风的热量;
二、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仍需要启动压缩机进行热回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三、由于工艺要求,新风量一般恒定不能作为热泵机组的调控手段,然而冬季的室外新风温度波动较大,热泵装置运行调节范围变宽,不利于热泵装置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当室外温度过低时,热泵装置的冷凝温度较低,压缩机的压缩比较小,热泵工作不稳定,性能较差。
为此,研制一种热回收效率更高、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无需启动压缩机、热泵运行工况更为稳定的新风机组技术方案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新风机组,利用热回收装置和热泵装置的组合,将室内排风的热量转移到新风中,实现排风的热回收,具有显著的高效节能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一: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和第一热泵装置,其中,机箱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构成,新风通道包含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排风通道包含有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第一热泵装置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置于新风通道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置于排风通道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为分离式重力热管热回收装置,该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位于新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位于排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之间;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连接构成一个载热介质循环系统。
方案二: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和第一热泵装置,其中,机箱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构成,新风通道包含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排风通道包含有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第一热泵装置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置于新风通道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置于排风通道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为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该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热回收第二换热器、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和液泵;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位于新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位于排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之间;液泵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上,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和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上的液泵构成一个载热介质循环系统。
方案三: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和第一热泵装置,其中,机箱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构成,新风通道包含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排风通道包含有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第一热泵装置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置于新风通道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置于排风通道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为由一排或多排装有载热介质的重力热管构成的整体式热管热回收装置,整体式热管热回收装置的上部构成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下部构成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位于新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位于排风进口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之间。
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中,所述载热介质为液相介质或气液相变介质。
在上述三种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又一技术特征是:所述新风机组包括第二热泵装置,所述第二热泵装置由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位于新风通道内的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之间,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位于排风通道内的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与排风出口之间。
在上述三种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特征是: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新风通道内设置新风风机,在新风进口与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过滤器,在新风出口的前端设置再热器和加湿器,在排风通道内设置排风风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效果:
一、在传统的热泵热回收新风机组上面加设热回收装置,当室内外有温差时,可以免费或花很少代价回收部分排风的热量,实现热量的高效回收。
二、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可以只采用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回收,而不开启压缩机,节省大量的能源和费用。
三、在新风和排风间先采用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回收,抬高或降低新风的温度,使热泵的工作状态不随室外温度的波动而变化较大,能使热泵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实现更加精确的温湿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公开的空气热回收热泵技术方案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1-机箱;2-新风通道;3-排风通道;4-新风进口;5-新风出口;6-排风进口;7-排风出口;8-热回收装置;9-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10-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1-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2-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3-重力热管;14-第一热泵装置;15-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6-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7-第一压缩机;18-第一节流装置;19-第一四通阀;20-第二热泵装置;21-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22-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23-第二压缩机;24-第二节流装置;25-第二四通阀;26-液泵;27-新风风机;28-排风风机;29-过滤器;30-再热器;31-加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包括机箱1和第一热泵装置14,其中,机箱1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构成,新风通道2包含有新风进口4和新风出口5,排风通道3包含有排风进口6和排风出口7;第一热泵装置14由第一压缩机17、第一四通阀19、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8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置于新风通道2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置于排风通道3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重力热管热回收装置,该热回收装置8包括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位于新风进口4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位于排风进口6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之间;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9与第二换热器10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连接构成一个载热介质循环系统。
机组在夏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冷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冷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冷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冷凝器,热泵装置14通过制冷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
机组在冬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热泵循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热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热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热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蒸发器,热泵装置14通过热泵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重力热管,内有载热介质,载热介质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内冷却后通过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进入到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在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蒸发后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进入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以此循环,实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使热回收装置8实现热量在新风和排风间的传递。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包括机箱1和第一热泵装置14,其中,机箱1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构成,新风通道2包含有新风进口4和新风出口5,排风通道3包含有排风进口6和排风出口7;第一热泵装置14由第一压缩机17、第一四通阀19、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8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置于新风通道2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置于排风通道3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该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和液泵26;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位于新风进口4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位于排风进口6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之间;液泵26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上,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9与第二换热器10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和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上的液泵26构成一个载热介质循环系统。
机组在夏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制冷循环,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上的液泵5打开,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冷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冷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冷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冷凝器,热泵装置14通过制冷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载热介质通过液泵26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间循环,实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之间的热量交换,新风、排风分别和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进行换热,从而使热回收装置8实现热量在新风和排风间的传递。
机组在冬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热泵循环,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上的液泵5打开,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热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热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热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蒸发器,热泵装置14通过热泵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载热介质通过液泵26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间循环,实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之间的热量交换,新风、排风分别和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进行换热,从而使热回收装置8实现热量在新风和排风间的传递。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包括机箱1和第一热泵装置14,其中,机箱1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构成,新风通道2包含有新风进口4和新风出口5,排风通道3包含有排风进口6和排风出口7;第一热泵装置14由第一压缩机17、第一四通阀19、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8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置于新风通道2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置于排风通道3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为由一排或多排装有载热介质的重力热管13构成的整体式热管热回收装置,整体式热管热回收装置的上部构成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下部构成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位于新风进口4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位于排风进口6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之间。
机组在夏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冷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冷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冷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冷凝器,热泵装置14通过制冷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
机组在冬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热泵循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10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热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新风出口11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12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热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热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蒸发器,热泵装置3通过热泵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热回收装置8内有载热介质,载热介质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由于温差而相变传输热量,进而实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使热回收装置2实现热量在新风和排风间的传递。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区别在于:在以上三种实施例中加设了第二热泵装置20,所述第二热泵装置20由第二压缩机23、第二四通阀25、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21、第二节流装置24和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22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21位于新风通道2内的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22位于排风通道3内的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与排风出口7之间。
机组在夏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热泵装置二20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冷后经过热泵装置二第一换热器21冷却除湿,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冷却除湿,此时热泵装置二第一换热器21和热泵第一换热器15分别为两级热泵的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冷量,然后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后再经过热泵装置二第二换热器22进一步提取冷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和热泵装置二第二换热器22分别作为两级热泵的冷凝器,热泵装置3和热泵装置二4通过热泵循环来实现对排风冷量的梯级热回收。
机组在冬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热泵装置二20运行热泵循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热后经过热泵装置二第一换热器21加热,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加热,此时热泵装置二第一换热器21和热泵第一换热器15分别为两级热泵的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热量,然后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后再经过热泵装置二第二换热器22进一步提取热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和热泵装置二第二换热器22分别作为两级热泵的蒸发器,热泵装置14和热泵装置二20通过热泵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梯级热回收;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重力热管,内有载热介质,载热介质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内冷却后通过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进入到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在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蒸发后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进入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以此循环,实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使热回收装置8实现热量在新风和排风间的传递。
实施例五: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区别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2内设置新风风机27,在新风进口4与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之间设置过滤器29,在新风出口5的前端设置再热器30和加湿器31;在排风通道3内设置排风风机28。
机组在夏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制冷循环,再热器8打开,加湿器9关闭,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新风风机27对其进行加压,新风经过滤器29过滤,再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冷后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低温低湿的新风通过再热器30加热到送风状态点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排风风机28加压后,通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冷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冷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冷凝器,热泵装置14通过制冷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
机组在冬季运行时,热泵装置14运行热泵循环,再热器30关闭,加湿器31打开,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4进入机组,新风风机27对其进行加压,新风经过滤器29过滤,再经过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预热后经过热泵装置第一换热器15,此时热泵第一换热器15作为冷凝器,对新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新风再经加湿器31加湿,然后通过新风出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进口6进入机组,先经过排风风机28加压后通过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回收部分热量,然后再经过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进一步提取热量后排出室外,此时热泵装置第二换热器16作为蒸发器,热泵装置14通过热泵循环来实现对排风的热回收;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重力热管,内有载热介质,载热介质在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内冷却后通过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进入到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在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内蒸发后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进入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以此循环,实现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和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使热回收装置2实现热量在新风和排风间的传递。

Claims (6)

1.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1)和第一热泵装置(14),其中,机箱(1)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构成,新风通道(2)包含有新风进口(4)和新风出口(5),排风通道(3)包含有排风进口(6)和排风出口(7);第一热泵装置(14)由第一压缩机(17)、第一四通阀(19)、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8)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置于新风通道(2)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置于排风通道(3)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重力热管热回收装置,该热回收装置(8)包括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位于新风进口(4)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位于排风进口(6)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之间;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9)与第二换热器(10)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和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连接构成一个载热介质循环系统。
2.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1)和第一热泵装置(14),其中,机箱(1)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构成,新风通道(2)包含有新风进口(4)和新风出口(5),排风通道(3)包含有排风进口(6)和排风出口(7);第一热泵装置(14)由第一压缩机(17)、第一四通阀(19)、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8)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置于新风通道(2)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置于排风通道(3)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为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该分离式液泵循环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和液泵(26);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位于新风进口(4)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位于排风进口(6)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之间;液泵(26)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上,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9)与第二换热器(10)通过载热介质第一连接管(11)、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和设置在载热介质第二连接管(12)上的液泵(26)构成一个载热介质循环系统。
3.一种新风机组,包括机箱(1)和第一热泵装置(14),其中,机箱(1)由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构成,新风通道(2)包含有新风进口(4)和新风出口(5),排风通道(3)包含有排风进口(6)和排风出口(7);第一热泵装置(14)由第一压缩机(17)、第一四通阀(19)、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8)和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置于新风通道(2)内,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置于排风通道(3)内,其特征在于:该新风机组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为由一排或多排装有载热介质的重力热管(13)构成的整体式热管热回收装置,整体式热管热回收装置的上部构成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下部构成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位于新风进口(4)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热回收装置第二换热器(10)位于排风进口(6)与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热介质为液相介质或气液相变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包括第二热泵装置(20),所述第二热泵装置(20)由第二压缩机(23)、第二四通阀(25)、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21)、第二节流装置(24)和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22)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第二热泵第一换热器(21)位于新风通道(2)内的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与第一热泵第一换热器(15)之间,第二热泵第二换热器(22)位于排风通道(3)内的第一热泵第二换热器(16)与排风出口(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2)内设置新风风机(27),在新风进口(4)与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器(9)之间设置过滤器(29),在新风出口(5)的前端设置再热器(30)和加湿器(31);在排风通道(3)内设置排风风机(28)。
CN2011101971201A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新风机组 Pending CN1022694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71201A CN102269466A (zh)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新风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71201A CN102269466A (zh)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新风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9466A true CN102269466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5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71201A Pending CN102269466A (zh)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新风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9466A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27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东南大学 一种提高天棚辐射夏季除湿能力的装置
CN104501566A (zh) * 2015-01-14 2015-04-08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充分回收排风余热的空气源热泵烘干机
CN105091138A (zh) * 2015-08-31 2015-11-25 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新风机
CN106052363A (zh) * 2016-07-07 2016-10-26 杭州莱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热风干燥机
CN106225116A (zh) * 2016-09-08 2016-12-14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CN106322606A (zh) * 2016-11-07 2017-01-11 浙江微松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机
CN106839837A (zh) * 2016-12-23 2017-06-1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空调中可冬夏切换的重力热管换热器及其切换方法
CN107477740A (zh) * 2017-09-08 2017-12-15 青岛大学 一种利用两相流分离式热管控温的新风处理系统
CN107477672A (zh) * 2017-08-10 2017-12-15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过滤净化新风机
CN108895577A (zh) * 2018-05-22 2018-11-27 北京艾尔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的空气源热泵型新风设备
CN111623463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刘长庚 一种换热器能量回收装置
CN111928408A (zh) * 2020-08-15 2020-11-13 天津大学 一种热管余热回收及再热新风系统
CN11250368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同济大学 一种多级热泵热回收的全工况高效新风机
CN112923461A (zh) * 2021-02-26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2923462A (zh) * 2021-02-26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2923459A (zh) * 2021-02-26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
CN112944477A (zh) * 2021-02-26 2021-06-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以及包含该新风系统的空调器
CN113007919A (zh) * 2021-02-07 2021-06-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实验动物房用空气压缩热泵装置
CN113137776A (zh) * 2021-04-01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13137777A (zh) * 2021-04-01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控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14001433A (zh) * 2021-11-24 2022-02-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6363A (zh) * 2021-11-24 2022-02-22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新风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5479358A (zh) * 2022-09-14 2022-12-16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93286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116358080A (zh) * 2023-04-20 2023-06-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热泵型换气热回收与空气处理集成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936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Toyo Eng Works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CN201255596Y (zh) * 2008-08-11 2009-06-10 丹腾空气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分离式热管热交换器
CN201368540Y (zh) * 2009-03-06 2009-12-23 周克 空气热回收热泵
CN201407759Y (zh) * 2009-05-15 2010-02-1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热管能量回收型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CN201561674U (zh) * 2009-12-07 2010-08-25 昆明理工大学 回收气流余热逆流式热管换热器
CN202149571U (zh) * 2011-07-14 2012-02-22 清华大学 一种新风机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936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Toyo Eng Works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CN201255596Y (zh) * 2008-08-11 2009-06-10 丹腾空气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分离式热管热交换器
CN201368540Y (zh) * 2009-03-06 2009-12-23 周克 空气热回收热泵
CN201407759Y (zh) * 2009-05-15 2010-02-1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热管能量回收型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CN201561674U (zh) * 2009-12-07 2010-08-25 昆明理工大学 回收气流余热逆流式热管换热器
CN202149571U (zh) * 2011-07-14 2012-02-22 清华大学 一种新风机组

Cited B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27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东南大学 一种提高天棚辐射夏季除湿能力的装置
CN103017277B (zh) * 2012-12-26 2015-02-18 东南大学 一种提高天棚辐射夏季除湿能力的装置
CN104501566A (zh) * 2015-01-14 2015-04-08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充分回收排风余热的空气源热泵烘干机
CN105091138A (zh) * 2015-08-31 2015-11-25 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新风机
CN106052363A (zh) * 2016-07-07 2016-10-26 杭州莱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热风干燥机
CN106225116B (zh) * 2016-09-08 2019-07-12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WO2018045697A1 (zh) * 2016-09-08 2018-03-15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CN106225116A (zh) * 2016-09-08 2016-12-14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CN106322606A (zh) * 2016-11-07 2017-01-11 浙江微松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机
CN106839837A (zh) * 2016-12-23 2017-06-1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空调中可冬夏切换的重力热管换热器及其切换方法
CN106839837B (zh) * 2016-12-23 2023-09-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调中可冬夏切换的重力热管换热器及其切换方法
CN107477672A (zh) * 2017-08-10 2017-12-15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过滤净化新风机
CN107477672B (zh) * 2017-08-10 2019-12-17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过滤净化新风机
CN107477740A (zh) * 2017-09-08 2017-12-15 青岛大学 一种利用两相流分离式热管控温的新风处理系统
CN108895577A (zh) * 2018-05-22 2018-11-27 北京艾尔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的空气源热泵型新风设备
CN111623463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刘长庚 一种换热器能量回收装置
CN111928408A (zh) * 2020-08-15 2020-11-13 天津大学 一种热管余热回收及再热新风系统
CN11250368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同济大学 一种多级热泵热回收的全工况高效新风机
CN112503680B (zh) * 2020-11-30 2022-02-18 同济大学 一种多级热泵热回收的全工况高效新风机
CN113007919A (zh) * 2021-02-07 2021-06-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实验动物房用空气压缩热泵装置
CN113007919B (zh) * 2021-02-07 2023-01-3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实验动物房用空气压缩热泵装置
CN112923462B (zh) * 2021-02-26 2022-11-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2923459A (zh) * 2021-02-26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
CN112944477A (zh) * 2021-02-26 2021-06-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以及包含该新风系统的空调器
CN112923462A (zh) * 2021-02-26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2923461A (zh) * 2021-02-26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2923461B (zh) * 2021-02-26 2022-11-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3137776A (zh) * 2021-04-01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13137777A (zh) * 2021-04-01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控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14076363A (zh) * 2021-11-24 2022-02-22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新风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4001433A (zh) * 2021-11-24 2022-02-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93286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114001433B (zh) * 2021-11-24 2023-09-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79358A (zh) * 2022-09-14 2022-12-16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58080A (zh) * 2023-04-20 2023-06-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热泵型换气热回收与空气处理集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9466A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201396866Y (zh) 一种带有热回收功能的双温冷源型新风机组
CN202149545U (zh) 一种带热回收和加湿功能的新风机组
CN204665595U (zh) 串联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1846365B (zh) 一种利用室内排风蒸发冷却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1701737B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装置
CN103791576B (zh) 一种低品位热源驱动变溶液温度两级溶液除湿空调
CN101846368B (zh) 一种热泵驱动和蒸发冷却结合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0538208C (zh) 一种双温冷水/冷风机组
CN105352079A (zh) 一种低位热能驱动的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CN102620477B (zh) 双冷源全新风热泵除湿机组
CN101846367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内冷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210070102U (zh)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CN107477740A (zh) 一种利用两相流分离式热管控温的新风处理系统
CN106839225A (zh) 空气型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的双热源驱动的溶液除湿机组
CN1710345A (zh) 太阳能驱动的辐射供冷空调装置及辐射供冷方法
CN202452608U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
CN105135739A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0432555C (zh) 热管冷量回收节能空调系统
CN205119549U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2721133A (zh) 自冷式固体干燥剂降温除湿空调系统
CN105020807B (zh) 过冷型热泵式溶液调湿与蒸发冷却复合的空调系统
CN202149571U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111928408A (zh) 一种热管余热回收及再热新风系统
CN204880469U (zh) 一种冷凝热回收型水冷直膨式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