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8982A - 一种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48982A CN102248982A CN2011101290900A CN201110129090A CN102248982A CN 102248982 A CN102248982 A CN 102248982A CN 2011101290900 A CN2011101290900 A CN 2011101290900A CN 201110129090 A CN201110129090 A CN 201110129090A CN 102248982 A CN102248982 A CN 1022489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frame
- front fork
- vertical tube
- folding bicycle
- back v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立管、后叉、前轮、后轮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平滑过渡的倒钩式单杆结构,上部为弧形部,车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经前叉立管上转轴和前叉立管下转轴与前叉立管构成转动连接,车架和前叉立管在前叉立管上转轴与前叉立管下转轴之间的部分一起构成上部为环形的车身受力框架;所述把手后端与前叉立管上部经限位转动机构连接;所述后叉前端与车架转动连接,后叉与车架间设有限位结构,使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限位。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车轮左右并列设置,用户手抓住车架的弧形部,轻松带动折叠车推行或拖行,更可以套在肩部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式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可设置有脚踏驱动或电力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类使用方便的交通工具。常见的自行车为二轮结构,包括三角形车架、前叉立管、后叉、前轮、后轮、把手、座垫和驱动机构;前叉立管与车架的前管转动连接,把手通常安装在前管上方,与前轮连接一起构成转向机构;座垫一般设置在车架的后端;驱动机构可以是脚踏驱动结构,如,链条式脚踏驱动结构;也可以是电力驱动结构,由电池给电动机供电,带动车轮转动。
为进一步方便自行车的携带和存放,例如,将自行车存放至室内,或者采用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携带自行车,出现了可折叠的自行车。常见的折叠自行车,车身整体结构与普通自行车类似,通过减小车轮尺寸,在前、后轮中间的车架处设置折叠结构,实现车身的前后折叠,并对车把进行侧向折叠。为了实现车架的折叠,大部分的折叠自行车取消了三角形结构,把车架改为一根横梁结构,通过增加横梁的横截面尺寸来保证其受力强度,导致车身重量增加;另一方面,折叠后的自行车需要用手提行,携带也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通过对车架的结构改进,增强车身的受力性能,减轻重量,并方便折叠后套在肩部携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立管、后叉、前轮、后轮和把手,具有折叠和展开两个工作状态,所述车架为平滑过渡的倒钩式单杆结构,上部为弧形部,车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经前叉立管上转轴和前叉立管下转轴与前叉立管构成转动连接,车架和前叉立管在前叉立管上转轴与前叉立管下转轴之间的部分一起构成上部为环形的车身受力框架;所述把手后端与前叉立管上部经限位转动机构连接;所述后叉前端与车架转动连接,后叉与车架间设有限位结构,使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限位。
上文中,在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车架上的弧形部可以套在人体肩部,便于携带。所述把手可以采用单把结构或双把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是在车架的下端部安装有脚踏驱动轴,链条驱动前轮。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齿轮式驱动机构,还可以在前轮或后轮设置电机,采用电池驱动;如实施滑板车的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驱动机构或座垫,骑行时一脚踏在车架下端或后叉或后轮轴上,另外一脚踏地滑行当滑板车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有座垫,所述座垫下部设有座杆,座垫与座杆转动连接,座杆下端与车架转动连接,把手与前叉立管的连接部、座杆下端与车架的连接部、后叉前端与车架的连接部三者相对于车架的弧形部均匀分布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架上位于座杆下端与车架的连接部的前方,设有座垫固定件,所述座杆上端与座垫后端转动连接,座垫固定件与座垫前端可拆式卡合连接。
为使折叠后车体更小,所述座杆为弧形杆,其形状与折叠时车架对应部分的形状一致。
所述后叉与车架间的限位结构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叉与车架间的限位结构为,在车架下部和后叉后部或后轮轴之间固定有拉丝,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拉丝处于张紧直线状态,构成对后叉的限位。
另一种方案为,所述后叉与车架间的限位结构为,所述后叉与车架的转动连接轴与车架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该限位结构限位。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叉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与车架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具有偏移夹角,所述偏移夹角在1°~30°之间。由于该转轴与车架所在平面不垂直,转动折叠过程中,后轮与前轮所在位置产生偏离,从而,使得后轮可以转动到前轮的一侧,两个轮子在折叠状态下左右并列。此时,用户可以手抓住车架的弧形部,轻松带动折叠车推行或拖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的上端部与前叉立管的连接处位于前叉立管的顶端,形成端面对接结构。此时,在前叉立管上端面管口内安装轴承,用于与车架的上端部之间的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置的车架为平滑过渡的倒钩式单杆结构,上部为弧形部,并通过上下两个转动连接结构与前叉立管一起构成受力框架,在减轻车架的重量和减小车架占用面积的前提下,取消了车架前管,保证了车身的受力强度。
2.在折叠状态下,本发明的自行车整体构成一类似感叹号的形状,小巧美观,便于携带和存放。
3.本发明车架上部的弧形部,可以在折叠时套在人的肩部,而后叉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与车架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具有偏移夹角,使折叠后的两轮位于左右并列,在折叠状态下既可以拖动,又可以套在肩部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其中:1、前轮;2、后轮;3、前叉立管;4、把手;5、座垫;6、座杆;7、座垫固定件;8、车架;9、链条;10、脚踏;11、停车架;12、前叉立管下转轴;13、前叉立管上转轴;14、刹车把;15、拉丝;16、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3和图4所示,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8、前叉立管3、后叉16、前轮1、后轮2、把手4、座垫5和驱动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两个工作状态,所述车架8为平滑过渡的倒钩式单杆结构,上部为弧形部,车架8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经前叉立管上转轴13和前叉立管下转轴12与前叉立管3构成转动连接,车架8和前叉立管3在前叉立管上转轴13与前叉立管下转轴12之间的部分一起构成上部为环形的车身受力框架;所述把手4后端与前叉立管3上部经限位转动机构连接;前叉立管上端面管口内安装轴承,用于与车架的上端部连接;所述后叉16前端与车架8转动连接,后叉16与车架8间设有限位结构,使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限位。所述驱动机构由脚踏10、链条9和链轮构成,大链轮安装在车架下端,小链轮安装在前轮轴上,链条驱动前轮转动。把手上设有刹车把14,后叉16上安装有停车架11。由把手控制的前轮转向机构为受限的小角度转向,一般转向角度不大于10°,前轮左右摆动是不会干涉链条,完全满足短轮距的转弯要求。
虽然链条驱动前轮,但是脚踏连接的大链轮的转轴却是安装在车架的下端,避免传统前轮脚踏驱动的自行车,因脚踏曲柄的转轴安装在前叉上,脚踏的作用力会干扰前轮转向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垫5下部设有两个座杆6,座垫与座杆转动连接,座杆6下端与车架8转动连接,把手4与前叉立管3的连接部、座杆6下端与车架8的连接部、后叉16前端与车架8的连接部三者相对于车架8的弧形部均匀分布设置。连接部均可以设置防止转动的限位机构。
所述车架8上位于座杆6下端与车架8的连接部的前方,设有座垫固定件7,所述座杆6上端与座垫5后端转动连接,座垫固定件7与座垫5前端可拆式卡合连接;所述座杆6为弧形杆,其形状与折叠时车架对应部分的形状一致。
所述后叉与车架间的限位结构为,在车架8下部和后叉16后部或后轮轴之间固定有拉丝15,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拉丝处于张紧直线状态时,具备一定的坚挺力和很高的拉力,构成对后叉的限位,保证后轮不会向前、后移动。
所述后叉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与车架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具有偏移夹角,所述偏移夹角在1°~30°之间。参见附图1和图2,在折叠时,轻易克服拉丝的坚挺力,后轮被转动至前轮一侧。此时,手抓住车架的弧形部,轻松带动折叠车推行或拖行。
实施例二: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立管、后叉、前轮、后轮和把手,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两个工作状态,所述车架为平滑过渡的倒钩式单杆结构,上部为弧形部,车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经前叉立管上转轴和前叉立管下转轴与前叉立管构成转动连接,车架和前叉立管在前叉立管上转轴与前叉立管下转轴之间的部分一起构成上部为环形的车身受力框架;所述把手后端与前叉立管上部经折叠转动机构连接;所述后叉前端与车架转动连接,后叉与车架间设有限位结构,使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限位。
本实施例可做成滑板车,可以不设置驱动机构,甚至不安装座垫,在车架下端或后叉或后轮轴部位安装脚板,骑行时一脚踏在脚板上,另外一脚踏地滑行当滑板车使用。
所述车架的上端部与前叉立管的连接处位于前叉立管的顶端,形成端面对接结构。该结构使得车架与前叉立管一起构成类似感叹号的形状态,整体折叠时体积小巧,套在肩部携带。
Claims (9)
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立管、后叉、前轮、后轮和把手,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两个工作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平滑过渡的倒钩式单杆结构,上部为弧形部,车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经前叉立管上转轴和前叉立管下转轴与前叉立管构成转动连接,车架和前叉立管在前叉立管上转轴与前叉立管下转轴之间的部分一起构成上部为环形的车身受力框架;所述把手后端与前叉立管上部连接;所述后叉前端与车架转动连接,后叉与车架间设有限位结构,使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设有座垫,所述座垫下部设有座杆,座杆下端与车架转动连接,把手与前叉立管的连接部、座杆下端与车架的连接部、后叉前端与车架的连接部三者相对于车架的弧形部均匀分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位于座杆下端与车架的连接部的前方,设有座垫固定件,所述座杆上端与座垫后端连接,座垫固定件与座垫前端可拆式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与车架间的限位结构为,在车架下部和后叉后部或后轮轴之间固定有拉丝,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拉丝处于张紧状态,构成对后叉的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与车架间的限位结构为,所述后叉与车架的转动连接轴与车架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被该限位结构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与车架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具有偏移夹角,所述偏移夹角在1°~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上端部与前叉立管的连接处位于前叉立管的顶端,形成端面对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上端部与前叉立管的连接处位于前叉立管的顶端,形成端面对接管口内安装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下端部安装有大链轮,小链轮安装在前轮上,构成前轮驱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90900A CN102248982A (zh) | 2011-05-18 | 2011-05-18 | 一种折叠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90900A CN102248982A (zh) | 2011-05-18 | 2011-05-18 | 一种折叠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8982A true CN102248982A (zh) | 2011-11-23 |
Family
ID=4497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90900A Pending CN102248982A (zh) | 2011-05-18 | 2011-05-18 | 一种折叠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4898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58289A (zh) * | 2020-10-26 | 2021-01-01 |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 六连杆纵向折叠车架及应用其的倒三轮自行车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96633A2 (fr) * | 1987-06-25 | 1988-12-28 | Prototypes Pierre Blanchard P.P.B. Limitee | Véhicule repliable |
CN2080044U (zh) * | 1990-02-22 | 1991-07-03 | 冯荣光 | 折叠自行车 |
JP2006327237A (ja) * | 2005-05-23 | 2006-12-07 | Kazutaka Kitahara |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
US20080061528A1 (en) * | 2006-07-16 | 2008-03-13 | Yaniv Musabi | Foldable bicycle frame |
CN201172464Y (zh) * | 2008-01-22 | 2008-12-31 | 张胜祥 | 四连杆收折车架 |
CN201525459U (zh) * | 2009-09-25 | 2010-07-14 | 上海电机学院 | 套环式三折叠自行车 |
-
2011
- 2011-05-18 CN CN2011101290900A patent/CN1022489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96633A2 (fr) * | 1987-06-25 | 1988-12-28 | Prototypes Pierre Blanchard P.P.B. Limitee | Véhicule repliable |
CN2080044U (zh) * | 1990-02-22 | 1991-07-03 | 冯荣光 | 折叠自行车 |
JP2006327237A (ja) * | 2005-05-23 | 2006-12-07 | Kazutaka Kitahara |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
US20080061528A1 (en) * | 2006-07-16 | 2008-03-13 | Yaniv Musabi | Foldable bicycle frame |
CN201172464Y (zh) * | 2008-01-22 | 2008-12-31 | 张胜祥 | 四连杆收折车架 |
CN201525459U (zh) * | 2009-09-25 | 2010-07-14 | 上海电机学院 | 套环式三折叠自行车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58289A (zh) * | 2020-10-26 | 2021-01-01 |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 六连杆纵向折叠车架及应用其的倒三轮自行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88958U (zh) | 可折叠车轮机构 | |
CN109436164A (zh) | 可折叠多状态单双轮可变自行车 | |
CN101244739B (zh) | 双人折叠自行车 | |
CN203439194U (zh) | 一种载人载物电动车 | |
CN204250254U (zh) | 手提箱式折叠车 | |
CN201291969Y (zh) |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 |
CN102248982A (zh) | 一种折叠自行车 | |
CN201189933Y (zh) | 前后双驱动三轮双人自行车 | |
CN201161667Y (zh) | 一种折叠式骑拖两用自行车 | |
KR20120037835A (ko) | 범용 접철식 자전거 | |
CN204096005U (zh) | 座椅转向自行车 | |
CN201842193U (zh) | 手提箱式折叠车 | |
CN102837791A (zh) | 扶杆式高效多用踏板车 | |
CN207955915U (zh) | 一种便于爬梯的平衡自行车 | |
CN208585369U (zh) | 折叠自行车 | |
CN201872853U (zh) | 两轮便携立行车 | |
CN202896792U (zh) |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 |
CN205417941U (zh) | 快速折叠便携电动车 | |
CN201021336Y (zh) | 伞型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 |
CN207595164U (zh) | 折叠多轮车 | |
CN203996669U (zh) | 基于变胞机构的折叠自行车 | |
CN202783584U (zh) | 简易自行车 | |
CN201580483U (zh) | 乐乐骑行车 | |
CN221874225U (zh) | 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 |
JP2006062526A (ja) | リカンベント型自転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