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4689B -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44689B CN102244689B CN201010175907.3A CN201010175907A CN102244689B CN 102244689 B CN102244689 B CN 102244689B CN 201010175907 A CN201010175907 A CN 201010175907A CN 102244689 B CN102244689 B CN 1022446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ient
- address
- packet
- dhcp
-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58—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L12/2859—Point-to-poi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ata network and the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53—Lease time; Renewal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本方法包括第一客户机通过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器对客户机的远程IP地址的分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在IP网络中可以作为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网络设备的标识,也可以作为IP包转发的标识,因此,IP地址的配置是整个IP网络的核心。IP地址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以IPv4地址为例,IPv4地址是32位二进制码的地址,包括网络标识(Identity,ID)和主机ID两部分。不同的网络ID被配置给不同网关的网段,同一网络ID的所有主机挂在同一网关的同一网段下,因此,IP地址的配置不仅要唯一,而且还需要根据接入的网关的网段来规划对应的网络ID。
现有组网方式之一是,主机采用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与接入路由器相连,接入路由器是位于网络外围(边缘)的路由器,主机通过该接入路由器与位于不同网段的远程服务器通信。主机的PPP接口有一个PPP接口IP地址。主机的PPP接口IP地址在当前承载网部署中是由主机的上级设备,例如路由器,通过PPP协商直接分配给主机,或者承载网IP地址管理系统指示路由器通过PPP为主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除此之外,在不少领域内,主机需要专门的服务器进行管理,服务器通过维护IP地址来标识主机,进而对主机进行维护。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客户机不能自动获取远程服务器分配的维护IP地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实现对IP地址的远程获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包括:
第一客户机通过点到点协议(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
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IP地址获取设备,该设备位于第一客户机中,该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点到点协议(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
第一地址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远程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携带在探测IP包中,发送给客户机,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器对客户机的远程IP地址的分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第一客户机通过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
探测IP包是由远程服务器生成的,其中携带远程服务器为客户机分配的IP地址,还可以携带路由信息,例如,网关IP地址、网络掩码等。
步骤12:第一客户机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远程服务器与第一客户机在不同的网段。在具体实施例中,该远程服务器可以用于维护或者管理第一客户机等。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远程IP地址自动分配方案,可以称为远程主机配置协议(Remote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RHCP),采用RHCP协议获取IP地址的过程可以称之为RHCP过程,采用该RHCP方案的远程服务器和客户机分别为RHCP服务器和RHCP客户机。
下面将以远程服务器分配维护IP地址为例进一步说明,其余它应用场景下的IP地址分配方案可以参照执行。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客户机可以通过RHCP过程便可以获取IP地址。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客户机通过RHCP过程获得IP地址后,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过程,简称为RHCP+DHCP过程,此过程对应的服务器和客户机分别为RHCP+DHCP服务器及RHCP+DHCP客户机。进行RHCP+DHCP的场景可以如下:
例如,情形一,客户机存在与其级联的下级客户机,远程服务器需要通过该客户机为下级客户机分配维护IP地址,此时,客户机会接收到上级设备发送给其他客户机(下级客户机)的探测IP包,为了避免维护IP地址的分配错误,此时可以进行DHCP过程;或者,
情形二,当客户机需要合法性认证时,因为DHCP服务器才具有合法性认证功能,因此,此时可以进行DHCP过程。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下面分别提供了对应的实施例。例如,第二实施例针对的场景是客户机采用PPP连接接入路由器,并且需要RHCP过程。第三实施例针对的场景是客户机采用PPP连接接入路由器,并且需要RHCP+DHCP过程。第四实施例针对的场景是两个客户机级联,其中,上级客户机采用PPP连接接入路由器,下级客户机采用PPP接入上级客户机。第五实施例针对的场景是两个客户机级联,其中,上级客户机采用PPP连接接入路由器,下级客户机采用以太网接入上级客户机。最后,为了体现多种IP地址分配方案的兼容性,第六实施例还给出了包含判断的机制。
以下,具体介绍各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RHCP服务器21、网络22、接入路由器23、RHCP客户机24,RHCP服务器21为远程服务器,通过网络22与接入路由器23相连,RHCP客户机24与接入路由器23建立PPP连接。
在接入路由器23中预先保存RHCP维护IP地址与客户机标识的对应关系,以便将接收到的由RHCP服务器生成的探测IP包转发给对应的客户机。图2中以一个客户机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与接入路由器相连的客户机可以为多介。
上述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可以参见图3。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31:接入路由器向RHCP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步骤32:RHCP客户机将接收到的由接入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配置成PPP接口IP地址。
通过配置PPP接口IP地址,建立PPP连接,之后,客户机可以通过PPP接口接收接入路由器转发的IP包。
步骤33:RHCP服务器生成探测IP包。
其中,该探测IP包头部的目的IP地址,可以为RHCP服务器为客户机分配的维护IP地址,源IP地址为RHCP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理解的是,该维护IP地址也可以携带在探测IP包的净荷区。
该探测IP包还可以携带路由信息,例如网关IP地址、待分配维护IP地址的客户机所属网段的网络掩码等。
步骤34:RHCP服务器将该探测IP包发送给接入路由器。
其中,RHCP服务器可以周期性发送探测IP包。
步骤35:接入路由器缓存接收的探测IP包。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接入路由器也可以直接转发接收的探测IP包。
步骤36:接入路由器通过PPP接口将探测IP包转发给RHCP客户机。
其中,接入路由器中可以预先配置路由表,该路由表中保存维护IP地址与客户机标识(如PPP接口IP地址)的对应关系,因此,路由器根据该路由表及探测IP包的目的IP地址,可以将探测IP包转发给对应的RHCP客户机。
步骤37:RHCP客户机获取该RHCP服务器分配的维护IP地址,并将该分配的维护IP地址配置成正式维护IP地址。
其中,由于探测IP包中携带RHCP服务器分配的维护IP地址,因此RHCP客户机可以从探测IP包中得到维护IP地址。同时探测IP包还可以携带网关IP地址、网络掩码、RHCP服务器IP地址等路由信息,因此,RHCP客户机在接收到探测IP包后,还可以获取其他路由信息,并配置相应的路由信息。
至此,RHCP客户机获取了维护IP地址,实现了维护IP地址的远程获取。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当RHCP客户机获取维护IP地址后,可以指示RHCP服务器停止探测IP包的发送。
其中,RHCP客户机可以根据接收的探测IP包中的网关IP地址及RHCP服务器IP地址,通过路由器向RHCP服务器发送该停止发送指示。
由于RHCP服务器可能会周期性发送探测IP包,发送停止发送指示,可以避免重复分配地址等问题。
步骤38:RHCP客户机向RHCP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RHCP服务器接收到该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该客户机发送探测IP包。
RHCP客户机和RHCP服务器可以预先确定停止发送指示的标识,以便RHCP客户机在发送给停止发送指示时携带该标识,由RHCP服务器根据该标识确认为停止发送指示。并且,该停止发送指示中还可以携带RHCP客户机的标识,如客户机的IP地址,以便RHCP服务器获知停止向哪个RHCP客户机发送探测IP包。
本实施例通过RHCP过程,由远程服务器生成探测IP包,并经过接入路由器转发给客户机,可以使得客户机从该探测IP包获取维护IP地址,实现维护IP地址的获取。
在另一应用场景下,如当客户机可以接收到远程服务器分配给其他客户机的维护IP地址,或者,需要进行合法认证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DHCP过程。具体如下: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为远程服务器的RHCP服务器41、网络42、接入路由器43、RHCP+DHCP客户机44和DHCP服务器45。本实施例以RHCP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为不同的物理实体为例,可以理解的是,RHCP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也可以为同一个物理实体。图4中以一个客户机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与接入路由器相连的客户机可以为多个。
上述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可以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51:接入路由器向RHCP+DHCP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步骤52:RHCP+DHCP客户机将接收到的由接入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配置成PPP接口IP地址;
上述步骤51-52可以具体参见步骤31-32的内容。
步骤53:RHCP服务器生成探测IP包。
其中,该探测IP包中携带RHCP服务器为RHCP+DHCP客户机分配的维护IP地址,及网关IP地址、网络掩码、DHCP服务器的IP地址。
步骤54:RHCP服务器将该探测IP包发送给接入路由器。
步骤55:接入路由器缓存接收的探测IP包。
步骤56:接入路由器通过PPP接口将探测IP包转发给RHCP+DHCP客户机。
上述步骤54-56的内容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4-36。
步骤57:RHCP+DHCP客户机获取来自RHCP服务器的维护IP地址,并将该维护IP地址配置成临时维护IP地址。
步骤58:RHCP+DHCP客户机向RHCP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RHCP服务器接收到该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该客户机发送探测IP包;
步骤58的内容可以参见步骤38。
步骤59:RHCP+DHCP客户机采用单播DHCP过程,从DHCP服务器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
例如,当RHCP+DHCP客户机和DHCP服务器在同一网段时,可以根据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向DHCP服务器发送DHCP搜索(DHCP discovery)包,该DHCP搜索包中携带该RHCP+DHCP客户机的标识,DHCP服务器接收到DHCP搜索包后根据客户机的标识分配正式维护IP地址,进行正常的DHCP流程;当RHCP+DHCP客户机与DHCP服务器不在同一网段时,可以根据网关IP地址及DHCP服务器的IP地址,通过网关向DHCP服务器发送DHCP搜索包,该DHCP搜索包中携带该RHCP+DHCP客户机的标识,DHCP服务器接收到DHCP搜索包后根据客户机的标识分配正式维护IP地址,进行正常的DHCP流程。该RHCP+DHCP客户机的标识可以是该客户机的唯一物理标识,如电子串号(Electronic Serial Number,ESN)。
在RHCP+DHCP客户机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之后,RHCP+DHCP客户机可以释放临时维护IP地址,具有RHCP功能的服务器可以回收临时维护IP地址,以便后续该临时维护IP地址依旧可以被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通过结合RHCP过程和DHCP过程,实现维护IP地址的分配,并且在RHCP的基础上进一步执行DHCP,可以确保该分配的维护IP地址的正确性。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为远程服务器的RHCP+DHCP服务器61、网络62、接入路由器63、第一客户机64和第二客户机65。其中,第一客户机64为RHCP+DHCP客户机,第二客户机65可以为RHCP客户机也可以为RHCP+DHCP客户机。第一客户机64为第二客户机65的上级客户机,第二客户机65采用PPP接入第一客户机64。本实施例以RHCP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为不同的物理实体为例,可以理解的是,RHCP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也可以为同一个物理实体。图6中以一个第一客户机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与接入路由器相连的客户机可以为多个。
上述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可以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701:接入路由器向第一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步骤702:第一客户机将接收到的由接入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配置成PPP接口IP地址;
步骤703:RHCP服务器生成探测IP包;
其中,该探测IP包中携带RHCP服务器为客户机分配的维护IP地址,及网关IP地址、网络掩码、DHCP服务器的IP地址。
步骤704:RHCP服务器将该探测IP包发送给接入路由器。
步骤705:接入路由器缓存接收的探测IP包
步骤706:接入路由器通过PPP接口将探测IP包转发给第一客户机;
步骤707:第一客户机获取来自RHCP服务器的维护IP地址,并将该维护IP地址配置成临时维护IP地址。
步骤708:第一客户机向RHCP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RHCP服务器接收到该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该客户机发送探测IP包;
步骤709:第一客户机采用单播DHCP过程,从DHCP服务器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
其中,步骤701-709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51-59。
步骤710:第一客户机为第二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其中,第一客户机可以和第二客户机协商后分配该PPP接口IP地址,或者,也第一客户机也可以根据远程服务器的指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步骤711:第二客户机将第一客户机分配的IP地址配置成PPP接口IP地址。
步骤712:第二客户机采用RHCP+DHCP过程或者仅RHCP过程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
当第二客户机采用RHCP过程时,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3-38。
当第二客户机采用RHCP+DHCP过程时,则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51-59。如,第二客户机首先通过RHCP过程获得临时的IP地址和DHCP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以临时IP地址为源IP地址、DHCP服务器IP地址为目的地址、第二客户机的IP地址为下一跳IP地址,向DHCP服务器发送DHCP搜索包,DHCP搜索包中携带客户机标识,DHCP接收到搜索包可以根据客户机的标识为第二客户机分配IP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客户机后续继续级联客户机时,第二客户机可以为其下级客户机分配接口IP地址,并转发来自远程服务器的IP探测包,以便于级联的客户机获取远程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由上级客户机为下级客户机分配接口IP地址,可以实现由远程服务器对两个或者多个级联的客户机分配维护IP地址。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下级客户机采用PPP接入上级客户机的场景下。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为远程服务器的RHCP+DHCP服务器81、网络82、接入路由器83、第一客户机84和第二客户机85。其中,第一客户机84为RHCP+DHCP客户机,第二客户机85为DHCP客户机。第一客户机84为第二客户机85的上级客户机,第二客户机85采用以太网接入第一客户机84。本实施例以RHCP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为不同的物理实体为例,可以理解的是,RHCP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也可以为同一个物理实体。图8中以一个第一客户机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与接入路由器相连的客户机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的第二客户机通过以太网级联到第一客户机,并具有DHCP客户机功能;在第一客户机的以太网接口配置DHCP中继。
上述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可以参见图9。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901:接入路由器向第一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步骤902:第一客户机将接收到的由接入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配置成PPP接口IP地址;
步骤903:RHCP服务器生成探测IP包;
其中,该探测IP包中携带RHCP服务器为客户机分配的维护IP地址,及网关IP地址、网络掩码、DHCP服务器的IP地址。
步骤904:RHCP服务器将该探测IP包发送给接入路由器;
步骤905:接入路由器缓存接收的探测IP包
步骤906:接入路由器通过PPP接口将探测IP包转发给第一客户机;
步骤907:第一客户机获取来自RHCP服务器的维护IP地址,并将该维护IP地址配置成临时维护IP地址。
步骤908:第一客户机向RHCP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RHCP服务器接收到该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该客户机发送探测IP包;
步骤909:第一客户机采用单播DHCP过程,从DHCP服务器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
其中,步骤901-909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51-59。
步骤910:第一客户机为第二客户机配置以太网端口,并在该以太网端口配置DHCP中继。
配置以太网端口时,可以是配置以太网接口的三层IP接口及路由信息,如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接口IP地址、网段信息、路由表等。
其中,第一客户机中可以预先保存DHCP配置信息,用于配置DHCP中继。
步骤911:第二客户机通过DHCP过程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
具体地,第二客户机可以通过DHCP中继向DHCP服务器发送DHCP搜索包,DHCP服务器接收到该DHCP搜索包后分配正式维护IP地址,并将正式维护IP地址通过DHCP中继发送给第二客户机。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客户机后续继续级联客户机时,根据后续级联的客户机接入方式的不同,第二客户机依旧可以为其下级客户机分配接口IP地址或者配置DHCP中继。
例如,当第二客户机的下级客户机采用PPP接入第二客户机时,第二客户机参照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一客户机执行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当第二客户机的下级客户机采用以太网接入第二客户机时,第二客户机参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客户机执行本实施例的流程。
本实施例通过由上级客户机为下级客户机配置DHCP中继,可以实现由远程服务器对级联的两个或者多个客户机分配维护IP地址。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下级客户机采用以太网接入上级客户机的场景。
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远程服务器101、网络102、接入路由器103、客户机104。其中,远程服务器101可以为RHCP服务器或者为RHCP+DHCP服务器,客户机104可以采用多种维护IP地址配置方案,例如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RHCP方案(或者RHCP+DHCP),本地配置方案等其他配置方案。图10中以一个客户机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与接入路由器相连的客户机可以为多个。
上述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可以参见图11。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1:当未获取维护IP地址时,客户机启动能够支持的维护IP地址分配机制。
例如,以客户机能够支持的维护IP地址分配机制包括RHCP+DHCP方案和本地配置方案为例,则启动RHCP+DHCP方案和本地配置方案。
步骤112:客户机判断是否具有正式维护IP地址,若是,执行步骤113,否则,执行步骤114。
例如,如果采用的是RHCP+DHCP方案时,客户机在获取由DHCP服务器分配的维护IP地址后,表明具有正式维护IP地址;如果采用RHCP方案,客户机在获取由RHCP服务器分配的维护IP地址后,表明具有正式维护IP地址;或者,客户机采用本地配置方案获取的维护IP地址也为正式维护IP地址。
步骤113:客户机停止RHCP+DHCP或仅RHCP过程。
例如,如果采用的是RHCP+DHCP方案时,则停止RHCP+DHCP过程;如果采用的是仅RHCP方案时,则停止仅RHCP过程。
步骤114:客户机采用RHCP+DHCP或仅RHCP过程获取正式维护IP地址。
例如,如果采用的是RHCP+DHCP方案时,则采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如果采用的是仅RHCP方案时,则采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当客户机还级联下级客户机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执行第四实施例或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通过在客户机不具有正式维护IP地址的情况下,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方法,可以避免地址的重复分配,保证各种维护IP地址分配方案的兼容性。
综上所述,目前基站使用IP技术组网时,通常会使用PPP技术。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基站通过PPP接到路由器时,基站可以远程自动获取IP地址,提高了组网了便利性;也可以避免在基站本地配置IP地址,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IP地址由远程自动获取,相对于本地配置基站IP地址,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固网等不同的IP网络。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该设备为执行上述方法的设备,该设备位于第一客户机中,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21和第一地址配置模块122;接收模块121用于通过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第一地址配置模块122用于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3,发送模块123用于在配置IP地址后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于所述远程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所述第一客户机发送所述第一探测IP包。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探测IP包的目的IP地址可以为该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RHCP过程,由远程服务器生成探测IP包,可以使得客户机从该探测IP包获取IP地址,实现IP地址的远程配置。
图1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该设备为执行上述方法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31、第一地址配置模块132、路由配置模块133和第二地址配置模块134;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需要进行RHCP和DHCP过程的场景下。
其中,接收模块131用于通过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此外,该探测IP包中还携带路由信息及DHCP服务器的IP地址,以便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第一地址配置模块132用于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实质上该第一IP地址为配置的临时IP地址,采用该临时IP地址与DHCP服务器通信。路由配置模块1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IP包的路由信息配置所述第一客户机的路由信息,以便第一客户机与DHCP服务器通信,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第二地址配置模块134用于采用单播DHCP从所述DHCP服务器获取第二IP地址,将所述第二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此时,从DHCP服务器获取的IP地址为客户机的正式IP地址。进一步地,当本实施例的设备级联了第二客户机时,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分配模块135或者第二分配模块136;第一分配模块135用于为所述第二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通过为所述第二客户机分配的PPP接口IP地址将远程服务器生成的第二探测IP包转发给所述第二客户机,以便于所述第二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二探测IP包获取所述第二客户机的第二IP地址;第二分配模块136用于为所述第二客户机配置以太网接口,并在以太网接口配置DHCP中继,以便于所述第二客户机通过DHCP中继获取所述第二客户机的第二IP地址。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37,发送模块137用于在配置IP地址后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于所述远程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所述第一客户机发送所述第一探测IP包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探测IP包的目的IP地址为该远程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结合RHCP过程和DHCP过程,实现IP地址的分配,并且在RHCP的基础上进一步执行DHCP,可以确保该分配的IP地址的正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各实施例,并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远程因特网协议(IP)地址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客户机通过点到点协议(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
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所述第一探测IP包还携带路由信息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探测IP包的路由信息配置所述第一客户机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一客户机采用单播DHCP从所述DHCP服务器获取第二IP地址;
将所述第二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客户机级联第二客户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机为所述第二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通过为所述第二客户机分配的PPP接口IP地址将远程服务器生成的第二探测IP包转发给所述第二客户机,以便于所述第二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二探测IP包获取所述第二客户机的第二IP地址;
或者,
所述第一客户机为所述第二客户机配置以太网接口,并在所述以太网接口配置DHCP中继,以便于所述第二客户机通过DHCP中继获取所述远程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机在配置IP地址后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于所述远程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所述第一客户机发送所述第一探测IP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入路由器为所述第一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
所述接入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向所述第一客户机转发来自所述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路由表中保存远程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PPP接口IP地址的对应关系。
5.一种远程因特网协议(IP)地址获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位于第一客户机中,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点到点协议(PPP)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第一探测IP包,所述第一探测IP包中携带所述远程服务器为第一客户机分配的第一IP地址;
第一地址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所述第一探测IP包还携带路由信息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设备还包括:
路由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IP包的路由信息配置所述第一客户机的路由信息;
第二地址配置模块,用于采用单播DHCP从所述DHCP服务器获取第二IP地址,将所述第二IP地址配置成所述第一客户机的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客户机级联第二客户机,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二客户机分配PPP接口IP地址,通过为所述第二客户机分配的PPP接口IP地址将远程服务器生成的第二探测IP包转发给所述第二客户机,以便于所述第二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二探测IP包获取所述第二客户机的第二IP地址;
或者,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二客户机配置以太网接口,并在所述以太网接口配置DHCP中继,以便于所述第二客户机通过DHCP中继获取所述第二客户机的第二IP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配置IP地址后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停止发送指示,以便于所述远程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停止发送指示后,停止向所述第一客户机发送所述第一探测IP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75907.3A CN102244689B (zh) | 2010-05-13 | 2010-05-13 |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
PCT/CN2011/073731 WO2011140954A1 (zh) | 2010-05-13 | 2011-05-06 |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
EP11780175.3A EP2566139B1 (en) | 2010-05-13 | 2011-05-06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remote ip address |
US13/675,860 US9503418B2 (en) | 2010-05-13 | 2012-11-13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remote IP addres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75907.3A CN102244689B (zh) | 2010-05-13 | 2010-05-13 |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4689A CN102244689A (zh) | 2011-11-16 |
CN102244689B true CN102244689B (zh) | 2014-01-01 |
Family
ID=4491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75907.3A Active CN102244689B (zh) | 2010-05-13 | 2010-05-13 |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03418B2 (zh) |
EP (1) | EP2566139B1 (zh) |
CN (1) | CN102244689B (zh) |
WO (1) | WO20111409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4948B (zh) * | 2012-04-18 | 2015-05-27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跨网关数据存储的系统及方法 |
CN108093091B (zh) * | 2016-11-22 | 2021-06-08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主机附加信息的方法和代理设备 |
CN106789165A (zh) * | 2016-11-28 | 2017-05-3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批量云终端设备的网络配置系统及方法 |
CN108712521A (zh) * | 2018-05-31 | 2018-10-26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节点信息的配置系统、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445858B (zh) * | 2019-08-02 | 2022-02-01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服务端同时连接客户端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0380A (zh) * | 2005-11-03 | 2007-05-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业务ip地址的方法 |
CN101001253A (zh) * | 2006-11-13 | 2007-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Ppp链路传dhcp报文及获取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199166A (zh) * | 2005-04-29 | 2008-06-1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在宽带接入中的操作员工作室选择 |
CN101651722A (zh) * | 2009-08-28 | 2010-0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自动配置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97360B1 (en) | 1998-09-02 | 2004-02-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configuring layer three intermediate computer network devices |
US8046577B2 (en) * | 2001-12-12 | 2011-10-25 | At&T Corp. | Secure IP access protocol framework and supporting network architecture |
JP2003204345A (ja) * | 2002-01-08 | 2003-07-18 | Nec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中継装置、パケット中継方法、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
US7277814B1 (en) * | 2002-02-14 | 2007-10-02 | At&T Bl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 Portable diagnostic handset |
US6958996B2 (en) * | 2002-04-05 | 2005-10-25 | Actiontec Electronics, Inc. | Router with automatic protocol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
EP1408666A1 (en) * | 2002-10-09 | 2004-04-14 | Motorola, Inc. | Routing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756008B2 (en) * | 2003-12-19 | 2010-07-1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 Routing protocols with predicted outrage notification |
CA2453924A1 (en) | 2003-12-22 | 2005-06-22 | Hexago Inc. | Ip network node and middleware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vity to both the ipv4 and ipv6 networks |
US7548523B2 (en) * | 2004-06-30 | 2009-06-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IP for a terminal equipment attached to a wireless device |
FR2876853A1 (fr) * | 2004-10-20 | 2006-04-21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adressage d'un reseau ip se connectant a un autre reseau ip |
US8189536B2 (en) * | 2005-03-30 | 2012-05-29 | Memsic Transducer System Co., Ltd. | Delivery of data packets via aggre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verlay on a mesh network |
US7633898B2 (en) | 2006-02-02 | 2009-1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e IP addressing |
KR100765325B1 (ko) * | 2006-02-13 | 2007-10-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Stun을 이용한 대칭형 네트워크 주소 변환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
JP2007221533A (ja) * | 2006-02-17 | 2007-08-30 |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 Ppp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CN101202767A (zh) * | 2006-12-29 | 2008-06-18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地址租用方法及装置 |
CN101640943B (zh) * | 2008-07-31 | 2012-11-07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层切换方法及相应无线接入点设备 |
-
2010
- 2010-05-13 CN CN201010175907.3A patent/CN102244689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5-06 EP EP11780175.3A patent/EP25661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5-06 WO PCT/CN2011/073731 patent/WO201114095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11-13 US US13/675,860 patent/US950341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9166A (zh) * | 2005-04-29 | 2008-06-1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在宽带接入中的操作员工作室选择 |
CN1960380A (zh) * | 2005-11-03 | 2007-05-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业务ip地址的方法 |
CN101001253A (zh) * | 2006-11-13 | 2007-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Ppp链路传dhcp报文及获取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651722A (zh) * | 2009-08-28 | 2010-0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自动配置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66139B1 (en) | 2018-11-07 |
US9503418B2 (en) | 2016-11-22 |
US20130073699A1 (en) | 2013-03-21 |
EP2566139A4 (en) | 2013-07-03 |
WO2011140954A1 (zh) | 2011-11-17 |
EP2566139A1 (en) | 2013-03-06 |
CN102244689A (zh) | 2011-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19444B1 (en) | Method, relay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 network | |
CN101534329B (zh) |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 |
US8539055B2 (en) | Device abstraction in autonomou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US9729501B2 (en) | System and data card for stateless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IPv6 addres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 |
EP1894352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wo types of devices | |
CN102143247B (zh) | 地址分配和配置的方法、地址分配服务器及主机 | |
US9083705B2 (en) | Identifying NATed devices for device-specific traffic flow steering | |
US10218671B2 (en) | Dynamic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allocation and leasing for wireless network | |
EP292816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ssage transmission | |
CN102761440B (zh) | 管理IPv4终端的通道的建立方法及网络网关 | |
EP2346217B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n IPv6 session | |
US8699515B2 (en) | Limiting of network device resources responsive to IPv6 originating entity identification | |
US20130182651A1 (e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lient Internet Protocol Conflict Detection | |
CN108737585B (zh) |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5635327B (zh) | 一种地址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 |
EP3108643B1 (en) | Ipoe dual-stack subscriber for routed residential gateway configuration | |
CN102752413B (zh) | Dhcp服务器选择方法和网络设备 | |
KR101319418B1 (ko) | 정보 제공 방법, 홈 게이트웨이 및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CN102118453A (zh) | Ip地址自动配置方法、服务端设备、客户机和通信系统 | |
CN102244689B (zh) | 远程ip地址获取方法及设备 | |
CN101873320B (zh) | 一种基于DHCPv6中继的客户端信息确认方法及其装置 | |
US20140181279A1 (en) | Virtual Console-Port Management | |
CN104349511A (zh) | Wlan网络中ap地址的分配方法与装置 | |
CN102857907A (zh) | 自组织无线局域网中的设备抽象 | |
US20140344449A1 (en) | Ip address allocation for wi-fi cli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