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2050A - 包括支承于电梯机器支承件上的控制电子器件的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包括支承于电梯机器支承件上的控制电子器件的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2050A CN102232050A CN2008801322630A CN200880132263A CN102232050A CN 102232050 A CN102232050 A CN 102232050A CN 2008801322630 A CN2008801322630 A CN 2008801322630A CN 200880132263 A CN200880132263 A CN 200880132263A CN 102232050 A CN102232050 A CN 1022320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electronics
- electronics package
- machine
- hoistway
- suppor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1—Arrangement of controller, e.g. location
- B66B11/002—Arrangement of controller, e.g. location in the hoistw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5—Mining-hoist operation installing or exchanging the elevator dr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部件的示范性安装布置包括机器支承件,该机器支承件被配置成支承与电梯机器相关联的负载。操作电梯机器的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连接到该机器支承件。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电梯例如在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运送乘客、货物或二者。存在不同的机构用于在井道内移动电梯轿厢。基于牵引的电梯系统利用绳索布置来悬挂电梯轿厢且根据需要来移动轿厢。大部分基于牵引的系统包括配重。
在传统上,基于牵引的电梯系统包括机房,其中,电梯机器(elevator machine)、驱动和控制部件(drive and control components)位于该机房中。举例而言,单独的结构房间将置于建筑物房顶上的井道顶部。机房提供对马达(motor)、制动器(brake)、驱动和控制器部件(driveand controller components)的接近以进行(例如)检修和维护操作。
电梯系统的现代趋势是排除机房且提供无机房的电梯系统。排除机房提供以下优点:减小原本与(例如)提供单独的机房相关联的构造成本。虽然存在与排除机房要求相关联的优点,但也带来一些挑战。
举例而言,需要电梯部件的策略性放置来提供充分的机器支承件(machine support),其也支承电梯系统的负载。同时,需要保持成本较低且最小化安装过程的复杂性。无机房电梯系统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技术员或机械师会需要进入井道以进行维护或检修程序。需要限制个人需在井道内进行这些程序的时间量。
已做出各种提议来在无机房配置的井道内支承电梯系统部件。实例在美国专利第6,446,762号和WO 99/43596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在诸如下列方面做出改进:简化安装程序,降低与电梯系统部件和安装相关联的成本以及减少执行维护和检修程序的检修人员的负担。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部件的示范性安装布置包括机器支承件,机器支承件被配置成支承与电梯机器相关联的负载。操作电梯机器的控制电子器件(control electronics)的支承件连接到机器支承件。
一种电梯系统的示范性子组件包括用于控制电梯系统的移动的机器和控制电子器件。支承件具有第一部段,第一部段接纳所述机器且支承与所述机器相关联的负载。支承件的第二部段接纳控制电子器件且连接到第一部段。
一种示范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可在井道内移动。机器与电梯轿厢相关联用于在井道内选择性地移动电梯轿厢。机器支承件支承与该机器相关联的负载。控制电子器件控制电梯轿厢的移动。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连接到该机器支承件。
通过下文的详细描述,所公开的实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伴同详细描述的附图可如下简要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图解性地示出电梯系统的选定部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计的机器支承件。
图2图解性地示出从另一视角的图1的实施例的选定特征。
图3是示出图1的实例的选定特征的侧视图。
图4图解性地示出一个实例机器支承件的选定部分。
图5示意性地示出电梯系统的另一实例布置的选定部分。
图6示意性地示出电梯系统的另一实例布置。
图7示意性地示出图6的实例的选定特征。
图8图解性地示出实例机器支承件,其具有处于第一方位的支承件的部件。
图9图解性地示出图8的实例,其具有处于第二方位的机器支承件部件。
图10图解性地示出另一实例机器支承件,其中用于控制电子器件的外壳本身是该支承件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示出实例电梯系统20的选定部分。电梯轿厢22在井道24内移动以提供所需电梯服务。电梯机器支承件30包括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电梯机器35(例如,马达36和制动器37)和相关联的牵引绳轮(traction sheave)38安装于机器支承件30上。在图示实例中,牵引绳轮38是马达36轴杆的一部分。在其它实例中,绳轮38是与马达轴杆相关联的单独部件。
在图示实例中,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至少部分地支承于所述井道24内且水平地对准(例如,大体上与电梯轿厢22的地板(floor)平行)。第二部分34大体上垂直于第一部分32。在此实例中,第二部分34至少部分地位于井道24外。第二部分34在第一部分32下方延伸以将机器支承件30的负载的一部分传递到井道24外的建筑物结构。
第一部分32支承偏转绳轮(deflection sheaves)40和42和多个绳索终端(roping terminations)44。第二部分34支承外壳48,外壳48适用于容纳电梯系统部件(例如,电子部件46,诸如用于控制机器35的操作和轿厢22的控制器总体操作的驱动)。在此实例中,外壳48位于第二部分34的封壳(envelope)内。在一实例中,外壳48包括结构上刚性的材料,其与第二部分34的结构(例如,金属梁)合作使得外壳48至少部分地承载由第二部分34支承的负载中的一些。
在此实例中,第二部分34的一端50搁置于水平定向的支承表面52上。在一实例中,表面52与层站处的地板重合,如图1所示。在此实例中,支承表面52在由电梯轿厢22服务的井道24的最上部层站处。
支承表面52可与层站地板间隔开。一实例包括壁的缺口部分(例如,移除了壁的一部分),其包括水平表面,端部50接收于该水平表面上。另一实例包括梁,梁具有平行于在选定层站处的地板水平定向的表面。这个梁由建筑物结构支承使得在梁上的负载被转移到相关联的建筑物结构上。支承表面52在每种情况下竖直地在水平定向的第一部分32下方。
以此方式支承端部50适用于减小必须支承于井道24内的负载量。所描述的实例便于将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传递到井道外的建筑物结构上。
机器支承件30的实例布置使得机器35和电梯系统负载的大部分由第二部分34支承且转移到相对应建筑物的支承表面52。在此实例中机器支承件30和相关联电梯系统的负载的其余部分由第一部分32和至少部分地在井道24中的结构构件支承。在此实例中,第一部分32的一端与直接由轿厢导轨54支承的第二部分34相对使得不直接由第二部分34和支承表面52支承的总负载的部分由第一部分32和轿厢导轨54支承。
在图示实例中,第一部分32的一端由第二部分34支承且相对端由至少部分地在井道中的结构构件(即,在此实例中,导轨54)支承。以此方式支承第一部分32的端部并不需要第一部分32的外边缘与相对应的支承结构对准。换言之,第二部分34可定位于第一部分32的中心与第一部分32的相对应端部之间的某处。同样,靠近另一端向第一部分32提供支承的结构构件可在第一部分32的中心与第一部分32的相对应端部之间的某处接合第一部分32。
在图示实例中,第二部分34从限定井道24的前壁向外延伸以便电梯安装对建筑物的构造或整修具有尽可能小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不成问题,那么其它布置也是可能的。举例而言,前壁可具有面向层站的凹口或者到井道的开口,其中第二部分位于凹口或开口中。
实例机器支承件30在第一部分32与第二部分34之间分配由支承件支承的负载。在一实例中,大约40%的总负载由第二部分34承载使得其被转移到与地板52相关联的建筑物结构并且由其支承。把第二部分34的端部50搁置于地板52(例如,作为地板52和相关联建筑物的部分被支承的混凝土板或结构钢构件)上减小了必须支承于井道24内的负载量。在此实例中,大约60%的负载由第一部分32和相关联的轿厢导轨54承载。由每个部分支承的负载量可取决于电梯任务和井道大小而不同。
图示实例允许在方便且经济的布置中在电梯轿厢22的一侧上支承电梯系统的大部分负载,其最小化井道24内电梯系统所需的空间且引入与安装和维护电梯系统相关联的其它节省。
提供另一导轨56用于引导轿厢22的移动,这可从图2了解到。还提供配重导轨58以便于使用绳索布置(roping arrangement)62移动与电梯轿厢22联接的配重60。在一实例中,绳索布置62包括多个平带索。另一实例包括圆绳。
在此实例中,绳索布置62的一端由终端44支承,终端44支承于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上。绳索布置62允许从终端44绕偏转绳轮64直到支承于第一部分32上的偏转绳轮42的路径,其中偏转绳轮64被支承随配重60移动。绳轮布置62然后绕牵引绳轮38前进,经过偏转绳轮40且向下到偏转绳轮65,偏转绳轮65被支承随电梯轿厢22移动。绳轮布置62然后向上前进到终端66,其在此实例中支承于支架68上,支架68被固定到与机器支承件30相反的轿厢22侧部上的轿厢导轨56上。
图示实例包括下悬吊布置,其具有在电梯轿厢22的地板表面下方的偏转绳轮65。上悬吊布置也是可能的。此外,虽然示出2∶1的绳索比例,也可使用1∶1或其它绳索布置。
在图示实例中,绳索布置62的配置导致在牵引绳轮38和机器35上的水平力(即,向图3的右边)。因此,在此实例中,该机器35安装到第一部分32上的安装板70上且使用紧固件72固定就位。
对于这种布置,电梯系统的整个负载由机器支承件30、与支承表面52相关联的建筑物结构和轿厢导轨54和56支承。并无电梯系统的重量需要由配重导轨58支承。这允许价格更低、更轻重量的材料用于配重导轨58。在此实例中配重60的移动是配重导轨58解决的唯一问题。因此,通过使用与配重60相关联的导轨58的更轻重量材料或不同的几何配置,能节约额外成本。图示实例的另一特征在于配重60可方便地位于轿厢导轨54与井道24的前内壁之间以提供空间节约。
尽管附图的实例示出配重轨58未接收来自机器支承件30的任何竖直负载,但若需要,电梯系统20可被设计成使配重轨58接收来自机器支承件30的竖直负载中的一些。
此实例的一个特征在于机器35支承于机械师或技术员可在不必进入井道24的情况下接近机器35的马达或制动器的部件的部位。在此实例中,该机器35可从地板52处的层站接近。同样,控制电子器件46在层站地板52处完全可接近。一实例包括使用装饰性饰带(未图示)以覆盖在第二部分34、外壳48和可接近机器35的开口上,使得在电梯附近的个人意识不到这些部件的存在。机械师或技术员从层站地板52易于方便地接近与使机器35工作相关联的所有操作部件。举例而言,制动器复位杠杆可由个人在地板高度52处手动操纵以使电梯制动器在所需条件下复位。与这种布置相关联的一个特征是其排除了对电子或远程制动释放的需要。这通过降低制动所需的部件复杂性和数量而提供成本节约且提高了与操作和维护电梯系统相关联的节省。
在图1至图3的实例中,第一部分32在一端附近由第二部分34支承且在相对端附近由轿厢导轨54支承。在图4的实例中,第一部分32包括带眼螺栓74,带眼螺栓74可固定到从相关联建筑物的结构构件悬挂的吊架上。这允许通过从位于机器支承件30上方的建筑物的结构构件有效地悬挂第一部分32的部分而支承第一部分32。对于这种布置,无需在轿厢导轨54上支承第一部分32。这种布置可允许降低与轿厢导轨相关联的成本,因为它们无需支承如图1至图3的实例中所需那样多的负载。
图4的实例包括在第一部分32的一端附近与第一部分32相关联的安装支架76。在此实例中,安装支架76允许将第一部分32固定于相对于井道24侧壁的所需位置。安装支架76无需为负载支承安装支架,而是在一些实例中其可通过操作将一些负载转移到井道壁上。安装支架76的预期特征是将机器支承件30固定于相对于井道壁的所需部位以提供电梯系统部件的准确定位。
图4的实例还包括安装支架78,安装支架78适用于将配重导轨58的上端固定于井道24内的所需部位。
在此实例中,第一部分32包括侧梁132和侧梁134。多个板136、138跨越在侧梁132与134之间的空间。大体上U形支架140和142固定于侧梁132和134的端部附近。在此实例中,所有这些零件包括金属且焊接在一起。
图4所示实例的一个其它特征是调节器装置(governor device)80由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支承。在图1至图3的实例中也可能在第一部分32上支承调节器装置80,但调节器装置80在这些附图中并未具体地图示,在这些实例中的任何实例中其也并非必需在此位置。在一些实例中,调节器装置在机器支承件30安装于井道24中之前预先安装于第一部分32上。
在图1至图3和图4的实例中,牵引绳轮38的旋转轴线平行于井道24的前壁定向(即,壁限定井道前部)。包括马达轴杆的马达36和制动器37沿着同一壁延伸。该机器35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壁的边界内,这在图3和图7中可了解到。
图5的实例包括支承于第一部分32上的机器35使得牵引绳轮38的旋转轴线平行于井道侧壁。包括马达轴杆的马达36和制动器37沿着同一壁延伸。该机器35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壁的边界内,这在图3和图7中可了解到。对于图5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3的实例中的路径相比,绳索布置62所遵循的路径将被修改。已知此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提供满足其对特定电梯系统的需要的合适绳索布置。
在图1至图5的实例中,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例如位于井道24的一侧上,这可从图1了解到。换言之,在图1至图5的实例中,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在限定井道24的侧壁25之间的空间和电梯轿厢24在其沿着轨54、56的路径上所需的空间中位于井道24的顶部。第一部分32可在轿厢22所需空间的置顶延伸部中。
图6示意性地描绘了另一布置,其中第一部分32在电梯轿厢22的轿厢门开口92上方中央且驻留在电梯轿厢24在其沿着轨54、56的路径上所需的空间的置顶延伸部中。在此实例中,第二部分34包括在地板52的层站处电梯门开口92的一侧上的一些支承元件和在门开口的相对侧上的其它支承元件。在图6的实例中,横梁90位于电梯轿厢门开口92上方。在该机器35附近的第一部分32的一端支承于该横梁90上。在此实例中,第一部分32的相对端由沿着限定井道24的后壁的建筑物结构支承。在另一实例中,第一部分32从机器支承件30上方的置顶结构构件悬挂使得由机器支承件30携带的负载转移到建筑物结构,包括将大部分负载(例如40%)转移到支承表面52和相关联的建筑物结构(例如,地板表面或在第一部分32竖直下方的至少一个结构构件)上。
图7示意性地示出图6的实例的侧视图。在此实例中,配重60位于电梯轿厢22后方而不是如图1至图3的实例中那样在其侧部上。电梯轿厢22包括在轿厢22顶部的偏转绳轮65,而不是具有如图1至图3的实例中的下悬吊布置。尽管此实例在附图中示出上悬吊布置,但对于此实例,其它布置也是可能的。举例而言,绳索布置62可止于轿厢22顶部。
图6和图7的实例的另一特征在于机器支承件30无需支承于电梯轿厢22或配重60的导轨中的任何一个上。替代地,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使用合适安装布置或壁中的缺口由限定井道24的后壁27支承。尽管在此实例中如此描述,但所有其它描述的实例可将第一部分32安装于限定井道24的后壁27(或侧壁25)上。在每种情形下,相对应的壁被认为至少部分地在井道24内。因此,与其中导轨支承竖直负载的电梯系统相比,所有导轨54、56和58可由轻重量材料制成且并不对它们具有同样的结构约束。在图7的实例中,绳索布置62的终端全都由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支承。更轻重量的材料能用于导轨提供了(例如)成本节约。
此外,在电梯系统中的导轨无需支承竖直负载的情况下,能将导轨固定于沿着井道24高度更少部位的位置。这提供材料节约,因为导轨需要更少的安装支架。此外,需要更少的安装时间来安装轨。
机器支承件30的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可使用任何合适方法附连在一起。举例而言,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可永久地固结在一起。在这些实例中,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可焊接在一起(在安装于井道24中之前或之后)。在其它实例中,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能可移除地安装在一起。在这些实例中,个人可(例如)在任何所需点使用紧固件将两个部分相对于彼此手动地固定成所需方位(例如,垂直),诸如在机器支承件30仍位于井道24的最下部层站处时或者在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定位于其相对于井道的最终安装位置之启。
图8图解性地示出一实例布置,其中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使得一个部分可相对于另一部分枢转。在图8的实例中,在第一部分32与第二部分34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绕枢转轴线100发生。例如,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可相对于彼此从第一方位选择性地移动到第二方位,在第一方位,两个部分大体上彼此平行(如图9所示),在第二方位,两个部分大体上彼此垂直(如图8所示)。
如在图9中最佳地了解到,杆102延伸穿过与第一部分32相关联的凸缘104和与第二部分34相关联的凸缘106中的开口。在此实例中,杆102的中心线与枢转轴线100重合,两个部分可相对于彼此绕枢转轴线100移动。
此实例的一个特征在于预先安装了其所有部件(诸如控制电子器件46、机器36、终端44)的机器支承件30和预先连接和预先接线了其所有部件的调节器80可被递送到图9所示配置中的安装地点。在安装程序期间,第一部分32与第二部分34相对于彼此受操纵使得它们绕枢转轴线100枢转且最终移动到图8所示的方位。此实例包括穿过第二部分34中的开口112和第二部分32中的相对应开口114接纳的紧固件110。在一实例中,紧固件可包括螺母和螺栓。在适当地安装于电梯系统中后,紧固件110将两个部分相对于彼此固定于所需方位。
图10示出另一实例机器支承件30。在此实例中,第一部分32与先前所述实例中相同。但是,第二部分34具有不同配置。作为使外壳48支承于结构构件(例如,管或梁)之间的替代,图10的实例包括外壳48’,其本身提供第二部分34的整个支承结构。外壳48’具有被构造成承载第二部分34上的负载的侧壁。此实例将外壳结构整合到第二部分34的承载结构内。
所公开的实例提供额外特征,诸如使机器35和外壳48中电梯系统的任何部件都可从建筑物的上部地板52接近,而不需要个人进入井道以执行任何维护程序。
前文的描述只是示范性的且并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能对所公开的实例做出某些修改且在一实例中描述的特征未必限于该实例且可用于另一实例中。因此,应学习下文的权利要求来确定本发明的法律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部件的安装布置,包括:
机器支承件,其被配置成支承与电梯机器相关联的负载;以及
操作所述电梯机器的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其中,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连接到所述机器支承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支承所述机器支承件的负载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由井道外的建筑物结构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由所述井道附近的地板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支承件永久地连接到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支承件可移除地连接到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包括至少两个侧部构件,且所述控制电子器件至少部分地接纳于所述侧部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支承件至少部分地位于井道内,且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井道外。
9.一种电梯系统的子组件,包括:
机器;
控制电子器件,其用于控制所述电梯系统的移动;以及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
第一部段,其接纳所述机器且其支承与所述机器相关联的负载;以及
第二部段,其接纳所述控制电子器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部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段支承所述机器的负载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至少部分地位于井道内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井道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的一端由所述井道附近的地板支承。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至少两个侧部构件,且所述控制电子器件可至少部分地接纳于所述侧部构件之间。
14.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电梯轿厢,其可在井道内移动;
机器,其与所述电梯轿厢相关联用于在所述井道内选择性地移动所述电梯轿厢;
机器支承件,其支承与所述机器相关联的负载;
控制电子器件,其用于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的移动;以及
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其中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连接到所述机器支承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的一端由所述井道附近的地板支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子器件的支承件包括至少两个侧部构件,且所述控制电子器件可至少部分地接纳于所述侧部构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导轨,所述导轨中的至少一个支承所述机器支承件的负载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轨包括轿厢导轨,其中一个轿厢导轨安装到所述机器支承件上且支承所述机器支承件的负载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US2008/085642 WO2010065039A2 (en) | 2008-12-05 | 2008-12-05 |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control electronics supported on an elevator machine suppor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2050A true CN102232050A (zh) | 2011-11-02 |
CN102232050B CN102232050B (zh) | 2014-04-09 |
Family
ID=4223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32263.0A Active CN102232050B (zh) | 2008-12-05 | 2008-12-05 | 包括支承于电梯机器支承件上的控制电子器件的电梯系统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72880B2 (zh) |
EP (1) | EP2361211B1 (zh) |
JP (1) | JP5475000B2 (zh) |
KR (1) | KR101225035B1 (zh) |
CN (1) | CN102232050B (zh) |
ES (1) | ES2441444T3 (zh) |
HK (1) | HK1163639A1 (zh) |
WO (1) | WO2010065039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5413A (zh) * | 2017-02-17 | 2018-08-28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无绳电梯系统模块化安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09564B2 (ja) * | 2012-01-06 | 2016-04-26 |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Otis Elevator Company | 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おけるバッテリの取り付け |
CN104703902B (zh) * | 2012-10-03 | 2016-08-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盘和使用电梯控制盘的电梯装置 |
ES2702151T3 (es) * | 2013-02-21 | 2019-02-27 | Otis Elevator Co | Unidad de impulsión de bajo perfil para sistema de ascensor |
CN103991779B (zh) * | 2013-12-31 | 2016-03-09 |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轿顶轮防护罩 |
KR20180086214A (ko) * | 2015-11-25 | 2018-07-30 |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용 기계 장착 구조체 |
US11884510B2 (en) | 2019-12-19 | 2024-01-30 | Inventio Ag | Drive system for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drive on a support element of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
EP4424626A1 (en) * | 2023-03-03 | 2024-09-0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Support apparatus for elevator drive assembly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04665A (ja) * | 2001-09-28 | 2003-04-09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 |
CN1492835A (zh) * | 2000-07-29 | 2004-04-28 | 阿尔法传动构造有限公司 | 具有与升降箱组合的传动滑轮驱动机构的电梯 |
EP1428784A2 (en) * | 2002-11-19 | 2004-06-16 | Bravo S.r.l. |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with belt and/or chain traction |
CN1615267A (zh) * | 2002-12-12 | 2005-05-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2005145609A (ja) * | 2003-11-13 | 2005-06-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WO2007143871A2 (de) * | 2006-06-14 | 2007-12-21 | Inventio Ag | Auszugsanlage und anordnung der antriebseinhe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632850C2 (de) | 1996-08-14 | 1998-09-10 | Regina Koester | Treibscheibenaufzug ohne Gegengewicht |
ES2244176T3 (es) | 1998-02-26 | 2005-12-0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Sistema de ascenso con motor de accionamiento situado adyacente a puerta de la caja del ascensor. |
JP2001063935A (ja) | 1999-08-30 | 2001-03-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US6446762B1 (en) | 1999-12-16 | 2002-09-1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machine support frame mounted to hoistway wall |
DE60041420D1 (de) | 2000-09-14 | 2009-03-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ufzugsvorrichtung |
JPWO2002055424A1 (ja) | 2001-01-12 | 2004-05-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ITMI20010728A1 (it) * | 2001-04-05 | 2002-10-05 | I G V Spa | Azionamento oleodinamico per ascensori e montacarichi con centralina bel vano corsa |
WO2002098782A1 (fr) * | 2001-06-04 | 2002-12-12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ascenseur |
ITMI20012558A1 (it) | 2001-12-04 | 2003-06-04 | L A Consulting S A S Di Sara F | Ascensore con cabina guidata in un vano corsa, senza locale del macchinario |
KR100685505B1 (ko) | 2002-12-04 | 2007-02-27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JP4350988B2 (ja) | 2003-07-14 | 2009-10-28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ITMI20031887A1 (it) | 2003-10-02 | 2005-04-03 | L A Consulting S A S Di Sara Faletto & C Sa | Ascensore con fossa e testata ridotta, anche senza locale del macchinario. |
KR20060005999A (ko) * | 2005-07-27 | 2006-01-18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KR20060036046A (ko) * | 2005-10-17 | 2006-04-27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JP4577333B2 (ja) * | 2007-07-09 | 2010-11-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トラクションエレベーター |
-
2008
- 2008-12-05 KR KR1020117013987A patent/KR101225035B1/ko active Active
- 2008-12-05 JP JP2011539487A patent/JP547500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05 EP EP08878193.5A patent/EP236121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12-05 WO PCT/US2008/085642 patent/WO201006503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05 CN CN200880132263.0A patent/CN102232050B/zh active Active
- 2008-12-05 ES ES08878193.5T patent/ES2441444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2-05 US US13/132,664 patent/US92728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26 HK HK12104151.3A patent/HK1163639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2835A (zh) * | 2000-07-29 | 2004-04-28 | 阿尔法传动构造有限公司 | 具有与升降箱组合的传动滑轮驱动机构的电梯 |
JP2003104665A (ja) * | 2001-09-28 | 2003-04-09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 |
EP1428784A2 (en) * | 2002-11-19 | 2004-06-16 | Bravo S.r.l. |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with belt and/or chain traction |
CN1615267A (zh) * | 2002-12-12 | 2005-05-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2005145609A (ja) * | 2003-11-13 | 2005-06-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WO2007143871A2 (de) * | 2006-06-14 | 2007-12-21 | Inventio Ag | Auszugsanlage und anordnung der antriebseinheit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5413A (zh) * | 2017-02-17 | 2018-08-28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无绳电梯系统模块化安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10086174A (ko) | 2011-07-27 |
KR101225035B1 (ko) | 2013-01-22 |
WO2010065039A3 (en) | 2010-09-23 |
EP2361211A2 (en) | 2011-08-31 |
WO2010065039A2 (en) | 2010-06-10 |
JP2012510944A (ja) | 2012-05-17 |
EP2361211B1 (en) | 2013-10-09 |
ES2441444T3 (es) | 2014-02-04 |
JP5475000B2 (ja) | 2014-04-16 |
HK1163639A1 (zh) | 2012-09-14 |
CN102232050B (zh) | 2014-04-09 |
US9272880B2 (en) | 2016-03-01 |
US20110240407A1 (en) | 201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32051B (zh) | 电梯机器支承件 | |
CN102232050B (zh) | 包括支承于电梯机器支承件上的控制电子器件的电梯系统 | |
CN1962387B (zh) | 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及用于该目的的电梯设备 | |
CN108137282A (zh) | 用于在建筑物的建筑阶段安装升降机的方法 | |
US20120006626A1 (en) |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cars within a single hoistway | |
CN102239103B (zh) | 电梯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103237750A (zh) | 用于改造电梯的方法 | |
US8407876B2 (en) | Modernization method for elevator installations | |
CN2926156Y (zh) | 无机房电梯吊挂装置 | |
GB2383791A (en) | Modernisation of hydraulic elevators | |
US20240217779A1 (en) |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arrangement | |
EP1329411A1 (en) | Elevator device | |
JP2002068636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1603821A1 (en) | Elevator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36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