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958A - 线性振动器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23958A CN102223958A CN2009801473527A CN200980147352A CN102223958A CN 102223958 A CN102223958 A CN 102223958A CN 2009801473527 A CN2009801473527 A CN 2009801473527A CN 200980147352 A CN200980147352 A CN 200980147352A CN 102223958 A CN102223958 A CN 102223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zoelectric element
- housing
- mass
- voltage
- respon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 B06B1/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systems involving reciprocating m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和质量体。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位于外壳内部。质量体可移动地安装在外壳内部。该质量体被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位而在外壳内部移动。该质量体同时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直接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电子设备的线性振动器。
背景技术
振动模块经常用在移动电话产品和设备中,用以响应于传入呼叫或消息而提供输出功能(诸如,警报)。振动模块通常将电力转换成振动力,以在例如处于嘈杂环境中接到呼叫时引起(或得到)用户的注意。振动模块还可以用来向用户提供无声警报(诸如,在例如免提扬声器静音时的无声或会议情形期间),或者利用其他触觉反馈时。由此,振动功能通常是用于针对在电子设备上接收的传入呼叫或消息提供指示的、消费者最需要的特征之一。
针对持续尺寸小型化的需求对实现电子设备的改进振动器功能提出了挑战。传统振动器/振动模块通常具有有限的功能/能力(诸如,响应时间),并且存在可能难以集成至薄型设备中的尺寸限制(诸如,部件高度)。因此,需要提供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振动器配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和质量体。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位于外壳内部。质量体可移动地安装在外壳内部。该质量体被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位而在外壳内部移动。该质量体同时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备外壳、电路和振动器模块。该设备外壳包括正面和相对的背面。电路位于设备外壳中。振动器模块配置用于振动设备外壳。振动器模块包括模块外壳、第一压电元件和可移动质量体。第一压电元件自模块外壳开始延伸。该质量体位于第一元件附近。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在实质上平行于设备外壳的正面和/或背面的方向中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方法。提供设备外壳,其具有正面和背面。在该设备外壳中安装电路。提供配置用于振动该设备外壳的振动器模块。该振动器模块包括第一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和可移动质量体。该可移动质量体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方法。控制设备的振动器模块中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一移位。响应于该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一移位而在第一方向中移动振动器模块的质量体。该第一方向与该设备的正面和/或背面实质上平行。控制该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二移位。响应于该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二移位而在第二方向中移动该质量体。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实质上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方法。向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该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向第二压电元件施加该第一电压。该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斜而在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机器可读的程序存储设备,其有形地体现了可供该机器执行以对设备外壳执行振动操作的指令程序。向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向第二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在第一方向中偏斜。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斜而在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附图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前述方面和其他特征做出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并入了本发明特征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在图1所示设备中使用的振动器模块的顶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设备沿着剖面线3-3的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振动器模块处于第一驱动状态时的顶视图;
图5是图2所示振动器模块处于第二驱动状态时的顶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振动器模块沿着剖面线6-6的截面图;
图7是在图1所示设备中使用的另一振动器模块的顶视图;
图8是图7所示振动器模块处于第一驱动状态时的顶视图;
图9是图7所示振动器模块处于第二驱动状态时的顶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设备的示例性方法的框图;
图11是图1所示设备的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框图;
图12是图1所示设备的又一示例性方法的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了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其中示出了并入本发明特征的电子设备10的透视图。尽管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实施方式的很多备选形式。此外,可以使用元件或材料的任何适当尺寸、形状或类型。
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设备10是多功能便携式电子设备。然而,在备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在任何适当类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使用,诸如,移动电话、游戏设备、音乐播放器、笔记本计算机或PDA。另外,如在本领域中所知,设备10可以包括多个特征或应用,诸如相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或因特网浏览器。设备10通常包括外壳12、外壳12内的电路18(诸如控制器和存储器)、连接到天线16的收发器14、用户输入区域20和显示器22。显示器22也可以形成用户输入部分,诸如触摸屏。应当注意,在备选实施方式中,设备10可以具有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适当类型的特征。
电子设备10进一步包括振动器模块24(还参见图2-图6)。振动器模块24可以在设备10中使用(作为硬件(HW)部件),用于将电力转换成振动力(致动器),以在例如处于嘈杂环境中接到呼叫时引起(或捕捉)用户的注意;提供无声警报/功能;或者针对使用触觉反馈的任何其他适当模式提供振动。然而,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在利用振动特征的任何适当设备模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新颖的致动器设计,其产生了强振动力并具有快速响应时间,同时允许集成到薄型产品/设备中。
振动器模块24包括部件外壳26、可移动质量体28、第一压电元件30和第二压电元件32。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利用压电元件30、32提供质量体28的线性移动。
部件外壳(或模块外壳)26安装在设备外壳12内部。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部件外壳26可以直接安装到设备10的印刷线路板(PWB)。然而,在备选实施方式中,模块外壳26可以提供在设备外壳12附近的任何适当位置处。例如,模块外壳的部分可以是设备外壳的外表部分。另外,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部件外壳26(和振动器模块24)可以利用与传统振动器模块基本类似的方式集成或安装在PWB上。模块外壳26包括顶面34、底面36、第一侧面38、第二侧面40、第三侧面42和第四侧面44。模块外壳26包括普通矩形盒形状,其中底面36与顶面34相对,以及其中侧面38、40、42、44在顶面34和底面36之间延伸。然而,应当理解,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的形状。
如图3所示,模块外壳26可以放置在设备外壳12内部,使得顶面34和底面36与设备外壳12的正面46和背面48基本平行。然而,应当注意,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的定向。
可移动质量体28可以可移动地安装在模块外壳26内部。质量体28还包括顶面50、底面52、第一侧面54、第二侧面56、第三侧面58和第四侧面60。质量体28可以包括普通跑道轮廓形状。然而,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的形状。模块外壳26和质量体28可以适当调整尺寸和形状,以允许其间的滑动接触。模块外壳26包括容纳区域62,其具有内部顶面64、内部底面66、内部第三侧面68和内部第四侧面70。(质量体28的)可滑动安装配置可以提供在质量体顶面50和内部顶面64之间、质量体底面52和内部底面66之间、质量体第三侧面58和内部第三侧面68之间,以及质量体第四侧面60和内部第四侧面70之间。此滑动接触配置允许沿着模块外壳26的中心轴72(实质上平行于侧面38、40、42、44和表面34、36延伸)线性放置质量体。此实质上直线(或平移)的运动可以进一步作为与设备外壳12的正面46和/或背面48基本平行的方向中的线性运动而被提供。
压电元件30、32在模块外壳26的第三侧面68和第四侧面70之间延伸。第一压电元件30位于模块外壳的第一侧面38附近,二者之间有空间(或间隙)74。类似地,第二压电元件32位于模块外壳26的第二侧面40附近,二者之间有空间(或间隙)76。压电元件30、32可以以允许上述空间(或间隙)74、76的任何适当方式安装在外壳26中。空间(或间隙)74、76可以适当调整尺寸和形状,以允许压电元件30、32的移位/偏斜。
压电元件30、32可以是多层压电。然而,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类型的压电元件。例如,压电元件可以是束形压电结构。另外,如附图所示,焊接端子78可以连接至压电元件30、32的邻近端。
尽管图2和图4-图6示出的压电元件30、32的第一端连接至内部第三侧面68以及压电元件30、32的第二端连接至内部第四侧面70,但此配置不是必须的。例如,现在还参考图6-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器模块124。振动器模块124与振动器模块24类似,并且类似特征进行了类似编号。振动器模块124包括部件外壳26、可移动质量体28、第一压电元件130和第二压电元件132。振动器模块124与振动器模块24之间的一个区别在于:第一压电元件130和第二压电元件132仅从模块外壳26的单个内部侧面68开始延伸。如图6-图8所示,压电元件130、132的第一端80、82从外壳26的第三侧面68开始延伸,而压电元件的第二端84、86是未连接至外壳26的内部第四侧面70的自由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压电元件提供了快速(振动)响应,通过提供移动质量体配置提供了较强的警报(或振动力),并且由于压电支持两个方向而不会产生(不期望的)振铃。
质量体28放置在第一压电元件30、130和第二压电元件32、132之间,使得第一侧面54和第二侧面5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压电元件30、32、130、132直接接触。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同时与质量体28保持持续直接接触(其中,在压电元件与质量体之间的接触点处不存在“开口间隙(open gap)”)。然而,应当注意,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的配置。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压电元件中的一个或二者可能未同时与质量体保持持续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两个致动器(或压电元件)以减小质量体弹簧系统带来的削弱。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质量体的快速加速(利用非常小的行程)。
图2和图7示出了稳定状态下的振动器模块24、124。在此稳定状态下,质量体28实质上定位在外壳26的第一侧面38和第二侧面40之间的中心处。向压电元件30、32、130、132施加电压提供了压电元件30、32、130、132的移位(或者偏斜)。质量体28配置用于响应于压电元件30、32、130、132的移动而可滑动地在第一侧面38与第二侧面40之间移动。当质量体28位于压电元件之间并与之接触时,压电元件30、32、130、132的移动使得向质量体28施加力。此施加的力致使质量体28在外壳26的侧面之间进行直线运动。例如,图4和图8示出了向压电元件30、32、130、132施加的负DC电压(VDC-),其将质量体28朝着外壳26的第一侧面38移动。图5和图9示出了向压电元件30、32、130、132施加的正DC电压(VDC+),其将质量体28朝着外壳26的第二侧面40移动。在正电压和负电压之间交替产生在外壳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往复运动。这种往复运动给模块外壳26提供了振动效果。应当注意,尽管上述示例描述了在施加负电压时质量体朝着第一侧面移动,以及在施加正电压时质量体朝着第二侧面移动,但是这种配置不是必须的。例如,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在施加负电压时质量体可以朝着第二侧面移动,而在施加正电压时质量体朝着第一侧面移动。然而,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的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振动器模块24、124提供了线性类型振动器(利用压电元件),配置用于提供具有快速响应时间的强振动力,同时还允许薄型部件设计配置。
如附图所示,可移动质量体28的重量可以在外壳26内由两个压电元件利用一个接触点进行支撑。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压电元件的工作原理在于被以共振频率驱动。振动器模块24、124也可以具有其自己的共振频率(并且取决于压电元件处的负载,可以存在若干种),并且其可以分类为受迫振荡器。根据本发明的某些示例,可以避免某些共振频率,使得在将任何振铃现象和长“中断”问题最小化的同时获得最佳质量的触觉响应。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向压电元件施加的)驱动信号可以是具有触觉优化频率窗口(例如,在约100Hz到500Hz之间(不可听见))的、约3-7.5Vrms的音频信号。应当注意,尽管存在两个压电元件,但是本发明的某些示例可以指定两个压电元件具有相同的信号和相同的极性,以便在准确移动重量体而不会带来延迟以及长回落时间方面达到优化的性能。当然,应当理解,在备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压电元件都可以被单独驱动。
可以提供针对振动器模块的任何适当的驱动器。例如,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器可以是高效充电泵(陶瓷压电驱动器电路),其中供电电压和输出带宽包括适当规范内的范围。输出电压可以进行过电压保护(因为压电元件在偏斜/移位时可能产生电压),以及DC隔离输出,以便保护压电元件。另外,可能还要考虑环境方面(诸如噪音和信号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当向回放系统提供了适当的驱动器时,线性类型振动器模块24、124可以用作游戏和/或音乐回放功能的一部分。例如,模块24、124可以提供快速响应时间,此时的振动类型回放可以与音乐或铃声同步。例如,当设备10处于‘安静’或‘会议’模式时,可以将铃声、音乐或其他可被听到的设备指示器静音(以及由此,不播放)。然而,系统可以配置用于通过诸如以下的技术来(自适应地)分析音乐文件的频率响应:倍频带分析、分段中的窗口化频谱和/或通过应用傅里叶分析的窗口化。应当理解,这些仅是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可以提供任何适当的分析技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应当注意,针对倍频带,倍频程的数量在可预先定义的特定频率范围(例如,在约100Hz和约10000Hz之间)内可以不同,并且每个倍频程可以具有专门的中央频率。这可以允许振动器模块24、124在功能上可操作,使得模块24、124提供与分析出的频率相对应的振动。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模块24、124可以在取决于音乐/铃声文件内容的特定模式中振动。这可以允许用户基于可特定于某个呼叫者的个性化振动(对应于铃声)来识别谁正在呼叫。这使得设备10的用户能够通过感测不同的振动模式(因为用户可以针对其期待的联系人单独设置铃声)来区分不同用户。另外,应当注意,尽管上述示例针对铃声和音乐文件描述了振动模式,但是备选实施方式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来利用振动模式。
图10示出了方法20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设备外壳,其具有正面和背面(步骤202)。在设备外壳中安装电路(步骤204)。提供振动器模块,其配置用于振动设备外壳,其中振动器模块包括第一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和可移动质量体,以及其中该可移动质量体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接触(步骤206)。应当注意,上述步骤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单独执行,或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步骤结合执行。
图11示出了方法30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设备的振动器模块中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一移位(步骤302)。响应于该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一移位,在第一方向中移动振动器模块的质量体,其中第一方向实质上平行于设备的正面和/或背面(步骤304)。控制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二移位(步骤306)。响应于该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二移位,在第二方向中移动质量体,其中第二方向实质上与第一方向相对(步骤308)。应当注意,上述步骤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单独执行,或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步骤结合执行。
图12示出了方法40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其中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步骤402)。向第二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其中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以及其中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的至少一个的偏斜而在外壳中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步骤404)。应当注意,上述步骤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单独执行,或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步骤结合执行。
现在还参考图13,设备10通常包括诸如微处理器的控制器500。电路包括耦合至控制器500的存储器502,其例如位于印刷电路板上。存储器502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其包括例如可移动存储器模块。设备10具有用户可以使用的诸如软件之类的应用504。应用可以包括例如电话应用、因特网浏览应用、游戏应用、数码相机应用等。这些仅是一些示例,而不应该作为限制。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20耦合至控制器500,一个或多个显示器22耦合至控制器500。振动器模块24、124也耦合至控制器500。设备10优选地被编程为自动控制振动器模块24、124。然而,在备选实施方式中,这可能不是自动的。用户可能需要主动选择使用/运行中的应用/模式中的振动特征。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技术效果提供了配置用于薄型移动电话产品的线性类型振动器(具有压电元件),较之于传统配置,其具有快速响应和更有效的振动力。传统振动器模块(致动器)配置可以包括DC电机驱动的部件,其针对设备振动模式(诸如,无声警报模式或利用触觉特征的任何其他模式)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响应时间(例如,从软件控制到移动)。
基于DC电机或动圈技术的传统振动器模块(诸如,线圈/磁驱动线性致动器、多层压电致动器、DC电机致动器、步进电机致动器)在机械尺寸和功能方面可能不够高效,因此可能被设计用于不同类别/应用。它们通常针对跨移动电话产品的特定需求进行设计,并且可能受移动电话产品尺寸(诸如,部件高度)、重量和应用类别(诸如,游戏应用、普通通信)的限制。另外,在尺寸方面的限制随着传统振动器模块配置变得难以集成至当今的薄且小的产品(归因于其尺寸和规范)中而愈发明显。某些传统振动器模块配置也可能带来不期望的振铃(或振动)问题(例如,质量体弹簧系统的振铃)。
较之于传统模块,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技术效果可以提供精简的产品/设备尺寸(尤其在高度上)以及较强的致动器力。例如,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相对低(诸如约2.0mm)的振动器模块厚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可以缓解不期望的振铃和中断问题。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其他技术效果提供了改进的电磁干扰(EMI)状况,因为传统的磁体和动圈(或dc电机部件)通常干扰并引起与移动电话产品中其他部件的EMI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和质量体。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位于外壳内部。质量体可移动地安装在外壳内部。该质量体被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位而在外壳内部移动。该质量体同时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备外壳、电路和振动器模块。该设备外壳包括正面和相对的背面。电路位于设备外壳中。振动器模块配置用于振动设备外壳。振动器模块包括模块外壳、第一压电元件和质量体。第一压电元件自模块外壳开始延伸。该质量体位于第一元件附近。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在实质上平行于设备外壳的正面和/或背面的方向中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公开了一种机器可读的程序存储设备,其有形地体现了可供该机器执行以对设备外壳执行振动操作的指令程序。向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向第二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斜而在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部件可以可操作地耦合或连接,并且可以存在任意数量的介入元件或其组合(包括不存在介入元件的情况)。连接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并且另外地,部件之间可以仅存在功能上的关系。
应当理解,前述描述仅是本发明的示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各种备选和修改。因此,本发明意在涵盖所有这种备选、修改和变体,其都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装置,包括:
外壳;
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以及
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质量体,其中所述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位而在所述外壳内移动,以及其中所述质量体同时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质量体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中所述质量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接触,其中所述质量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接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层压电。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顶面、底面、第一横向侧面和第二横向侧面,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横向侧面和所述第二横向侧面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以及其中所述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位而在所述第一横向侧面和所述第二横向侧面之间滑动。
6.如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横向侧面附近。
7.如权利要求5或6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位于所述第二横向侧面附近。
8.一种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
所述设备外壳中的电路;以及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连接至所述外壳的装置。
9.一种装置,包括:
设备外壳,其包括正面和相对的背面;
所述设备外壳中的电路;以及
配置用于振动所述设备外壳的振动器模块,其中所述振动器模块包括模块外壳、第一压电元件和可移动质量体,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从所述模块外壳开始延伸,其中所述质量体位于所述第一元件附近,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在与所述设备外壳的所述正面和/或所述背面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中移位。
10.如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器模块包括第二压电元件,以及其中所述质量体位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为同时与所述可移动质量体直接接触。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一端从所述模块外壳的侧面开始延伸。
13.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一端从所述模块外壳的侧面开始延伸,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二端从所述模块外壳的另一相对侧面开始延伸。
14.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显示器位于所述设备模块的正面。
15.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包括多层压电。
16.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质量体配置用于在与所述设备外壳的所述正面和/或所述背面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中移动。
17.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块外壳的一部分配置用于支撑所述可移动质量体,以及其中所述模块外壳的所述部分配置用于允许所述可移动质量体的平移移动。
18.如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便携式电子设备。
19.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设备外壳,其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设备外壳中安装电路;以及
提供配置用于振动所述设备外壳的振动器模块,其中所述振动器模块包括第一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和可移动质量体,以及其中所述可移动质量体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接触。
20.如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质量体配置用于在与所述设备外壳的正面和/或背面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中线性移位。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在与所述设备外壳的正面和/或背面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中移位。
22.一种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的振动器模块中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一移位;
响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所述第一移位而在第一方向中移动所述振动器模块的质量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设备的正面和/或背面实质上平行;
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第二移位;以及
响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所述第二移位而在第二方向中移动所述质量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面实质上相对。
23.如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中移动所述质量体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中平移所述质量体。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的所述第一移位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中向所述质量体施加力。
25.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进一步包括两个压电元件,其中所述质量体位于所述两个压电元件之间,以及其中所述两个压电元件配置用于与所述质量体接触。
26.一种方法,包括:
向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以及
向第二压电元件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中偏斜,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偏斜而在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27.如权利要求2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压而在第二方向中偏斜。
28.如权利要求27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压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中偏斜,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偏斜而在所述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29.如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与所述质量体接触。
30.一种机器可读的程序存储设备,其有形地体现了可供所述机器执行以对设备外壳执行振动操作的指令程序,所述操作包括:
向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在第一方向中偏斜;以及
向第二压电元件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中偏斜,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斜而在所述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31.如权利要求30的程序存储设备,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一压电元件施加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压而在第二方向中偏斜。
32.如权利要求31的程序存储设备,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压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中偏斜,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之间的所述质量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偏斜而在所述外壳内以实质上线性的方式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315,001 US8716921B2 (en) | 2008-11-25 | 2008-11-25 | Linear vibrator |
US12/315,001 | 2008-11-25 | ||
PCT/FI2009/050765 WO2010061038A1 (en) | 2008-11-25 | 2009-09-25 | Linear vibrat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23958A true CN102223958A (zh) | 2011-10-19 |
CN102223958B CN102223958B (zh) | 2014-12-17 |
Family
ID=4219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7352.7A Active CN102223958B (zh) | 2008-11-25 | 2009-09-25 | 线性振动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16921B2 (zh) |
CN (1) | CN102223958B (zh) |
DE (1) | DE112009003669B4 (zh) |
WO (1) | WO20100610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69736A (ko) * | 2008-12-17 | 2010-06-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컨텐츠 재생 장치 및 재생 방법 |
WO2012004629A1 (en) * | 2010-07-05 | 2012-01-12 | Nokia Corporation |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
US8279623B2 (en) | 2010-12-22 | 2012-10-02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pparatus for vibra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10051095B2 (en) * | 2011-02-22 | 2018-08-14 | Apple Inc. | Low Z linear vibrator |
JP6421090B2 (ja) * | 2015-07-30 | 2018-11-07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圧電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37024A (en) * | 1983-03-14 | 1984-09-26 | Mtu Muenchen Gmbh |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exciter |
US5898364A (en) * | 1996-08-09 | 1999-04-27 | Nec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vibration motor |
WO2000065805A1 (en) * | 1999-04-28 | 2000-11-02 | Ericsson, Inc. | Miniature piezo-ceramic vibrato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ellular telephones |
US20040032795A1 (en) * | 2000-12-21 | 2004-02-19 | Axelle Baroni | Device for generating focused elastic waves in a material medium such as underground, and method using same |
CN1753412A (zh) * | 2004-09-22 | 2006-03-29 |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电话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14776A (ja) * | 1990-09-04 | 1992-04-15 | Nec Corp | 振動発生装置 |
EP2290721B1 (en) * | 2000-02-23 | 2017-09-20 | SRI International | Environmentally powered electroactive polymer generators |
JP2005045691A (ja) | 2003-07-24 | 2005-02-17 | Taiyo Yuden Co Ltd | 圧電振動装置 |
JP2006157872A (ja) | 2004-10-28 | 2006-06-15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圧電振動子とその製造方法、発振器、電子機器及び電波時計 |
US7623007B2 (en) | 2005-10-19 | 2009-11-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evice including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and a support having a vertical cross-section with a curvature |
US7417360B2 (en) | 2005-10-20 | 2008-08-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2008
- 2008-11-25 US US12/315,001 patent/US8716921B2/en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9-25 CN CN200980147352.7A patent/CN102223958B/zh active Active
- 2009-09-25 WO PCT/FI2009/050765 patent/WO201006103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9-25 DE DE112009003669.4T patent/DE112009003669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37024A (en) * | 1983-03-14 | 1984-09-26 | Mtu Muenchen Gmbh |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exciter |
US5898364A (en) * | 1996-08-09 | 1999-04-27 | Nec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vibration motor |
WO2000065805A1 (en) * | 1999-04-28 | 2000-11-02 | Ericsson, Inc. | Miniature piezo-ceramic vibrato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ellular telephones |
US20040032795A1 (en) * | 2000-12-21 | 2004-02-19 | Axelle Baroni | Device for generating focused elastic waves in a material medium such as underground, and method using same |
CN1753412A (zh) * | 2004-09-22 | 2006-03-29 |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电话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09003669B4 (de) | 2020-10-29 |
WO2010061038A1 (en) | 2010-06-03 |
DE112009003669T5 (de) | 2013-01-31 |
US8716921B2 (en) | 2014-05-06 |
US20100127601A1 (en) | 2010-05-27 |
CN102223958B (zh) | 2014-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98877B2 (en) | Vibration speaker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vibration speaker | |
US10033257B2 (en) | Linear vibrator | |
EP2661100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2246122B (zh) |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触觉功能控制的方法 | |
US10090745B2 (en) | Vibration motor | |
CN102223958B (zh) | 线性振动器 | |
US20070178942A1 (en) | Method for abruptly stopping a linear vibration motor i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8798293B2 (en) | Piezoelectric speaker | |
US11659336B2 (en) | Vibr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mobile terminal | |
CN106658318A (zh) | 振动发声系统 | |
KR101237606B1 (ko) | 진동발생장치 | |
CN103155590A (zh) | 振荡设备和便携设备 | |
US12101596B2 (en) | Speaker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60105089A1 (en) | Linear Vibrator | |
CN104184359B (zh) | 振动产生装置 | |
JP5292535B2 (ja) | 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
EP4099715A1 (en) | Actuator for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 with extended damper, mobile device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 |
KR101014190B1 (ko) | 전자음향변환기 | |
KR20190100832A (ko) | 하이브리드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멀티 미디어 장치 | |
JP6037437B2 (ja) | 電子機器、バックライト点灯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KR20200038789A (ko) | 하이브리드 액추에이터 | |
US20240292157A1 (en) | Air Motion Transformer Transducer with Closed-Circuit Magnet Motor System | |
US20240236553A1 (en) | Combined audio and haptic actuator assembly | |
JP2002057769A (ja) | 電気電子機器 | |
CN107172544A (zh) | 振动器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1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