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1918A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21918A CN102221918A CN2010101482342A CN201010148234A CN102221918A CN 102221918 A CN102221918 A CN 102221918A CN 2010101482342 A CN2010101482342 A CN 2010101482342A CN 201010148234 A CN201010148234 A CN 201010148234A CN 102221918 A CN102221918 A CN 1022219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iece
- movable
- touch
- control uni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38—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limited linear or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from a neutral position, e.g. isotonic or isometric joysti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2—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having an operating member rectilinearly slidabl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a pointing device, e.g. roller key, track ball, rocker switch or joysti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可动式触控模块设置于主体且包括第一可动件、第二可动件、触控单元、至少四个移动感应元件以及至少两个旋转感应元件。第一可动件设置于主体且相对于主体在平面上为可旋转的。第二可动件设置于第一可动件且相对于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触控单元设置于第二可动件且相对于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移动感应元件以及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主体。本发明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不仅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设计,而且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操作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输入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影音播放装置等电子装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另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不仅重视电子装置的功能性,设计与产品型态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目前的笔记本电脑通常设置触控板以替代鼠标。然而,现有的触控板通常固定于笔记本电脑的主体,不仅无法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以展现个人风格,而且无法为使用者提供例如移动或者旋转的直觉性操作。此外,当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不够大时,使用者往往需要上下左右移动页面以进行完整的浏览。然而,目前的触控板无法便捷地完成上述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动式触控模块,设置于主体。可动式触控模块包括第一可动件、第二可动件、触控单元、至少四个移动感应元件以及至少两个旋转感应元件。第一可动件设置于主体且相对于主体在平面上为可旋转的。第二可动件设置于第一可动件且相对于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触控单元设置于第二可动件且相对于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移动感应元件以及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主体。当第一可动件在平面上旋转时,第一可动件触发这些旋转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第二可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可动件触发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时,触控单元触发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动式触控模块。可动式触控模块设置于主体且包括第一可动件、第二可动件、触控单元、至少四个移动感应元件以及至少两个旋转感应元件。第一可动件设置于主体且相对于主体在平面上为可旋转的。第二可动件设置于第一可动件且相对于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触控单元设置于第二可动件且相对于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移动感应元件以及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主体。当第一可动件在平面上旋转时,第一可动件触发这些旋转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第二可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可动件触发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时,触控单元触发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是:
本发明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的第一可动件相对于主体在平面上为可旋转的,第二可动件相对于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且触控单元相对于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由此,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或带动第二可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触发不同的移动感应元件。此外,使用者还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带动第一可动件沿此平面旋转以触发不同的旋转感应元件,用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此,本发明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不仅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设计,而且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操作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A与图4B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式触控模块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式触控模块的旋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1包括主体10以及可动式触控模块12。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为笔记本电脑。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也可为移动通信装置或影音播放装置等其它电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动式触控模块12设置于主体10。主体10包括壳体100、电路板102以及多个弹片104。电路板102以及弹片104设置于壳体100。可动式触控模块12包括第一可动件121、第二可动件122、触控单元120、四个移动感应元件126、两个旋转感应元件128以及两个按压开关1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动件121设置于主体10且相对于主体10在一平面上为可旋转的。在此,所述平面设置为电路板102所在平面。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可动件121相对于主体10为可旋转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可动件122设置于第一可动件121且相对于第一可动件121可沿第一方向D1移动。触控单元120设置于第二可动件122且相对于第二可动件122可沿第二方向D2移动。在此,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平行于第一可动件121相对于主体10为可旋转的平面(于本实施例中,即为电路板102所在平面),且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二方向D2。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将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设置成其它角度(例如,60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感应元件126、旋转感应元件128以及按压开关129例如可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固定于电路板102。其中,两个移动感应元件126沿第一方向D1设置,另外两个移动感应元件126沿第二方向D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120、第二可动件122、第一可动件121以及电路板102的组装方向垂直于第一可动件121相对于主体10为可旋转的平面(于本实施例中,即为电路板102所在平面)。具体而言,触控单元120、第二可动件122以及第一可动件121层叠设置于电路板102的上方。电路板102例如可利用螺丝固定于壳体100的底部(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的壳体100即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第一可动件121、第二可动件122以及触控单元120层叠设置于壳体100。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壳体100具有一容置区1000,其可呈凹陷状。容置区1000用于容置第一可动件121、第二可动件122以及触控单元120。容置区1000内设置一第一开口1001以及多个第二开口100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置区1000内也可仅设置一个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动件121设置于第一开口1001处,第一可动件121可通过第一开口1001于电路板102所在平面旋转。其中,第一开口1001的形状符合第一可动件121的形状且大于第一可动件121,用以避免触控单元120及第二可动件122的移动对第一可动件121产生影响。此外,多个弹性件104分别设置于第二开口1002处。固定于电路板102的两个按压开关129分别凸出于第二开口1002并位于弹性件104的下方。在此,主体10设置有四个弹性件104,且弹性件104为与壳体100一体成型的弹片。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弹性件104的数目(例如,可为两个)与类型(例如,可为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120覆盖两个按压开关129。由此,使用者可按压触控单元120的相应位置以触发对应的按压开关129。此外,当使用者释放触控单元120时,可利用设置于壳体100上的弹性件104将触控单元120推回初始位置。其中,本发明对按压开关129的位置不作任何限定。如图2所示,两个按压开关129的位置例如可对应于触控单元120的左右两侧。两个按压开关129相当于现有笔记本电脑触控区周围的左右按键。换言之,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12结合有左右按键的功能。
图4A与图4B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式触控模块12的局部组装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3、图4A及图4B。其中,为清楚地说明可动式触控模块12的结构,图4A与图4B为图2中可动式触控模块12的仰视图。此外,图4A中仅示出触控单元120、第二可动件122以及沿第二方向D2设置的两个移动感应元件126。图4B中仅示出触控单元120、第二可动件122、第一可动件121以及沿第一方向D1设置的两个移动感应元件126。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120呈矩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形状的触控单元(例如可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120包括触控板外壳1201、触控板1202以及触控板保护盖1203。触控板1202以及触控板保护盖1203层叠设置于触控板外壳1201内,且触控板保护盖1203设置于第二可动件122。具体而言,如图4A及图4B所示,触控板外壳1201具有三个外凸的侧壁1205,且这些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挡止块1206。触控板1202以及触控板保护盖1203可依次经由触控板外壳1201上未设置外凸侧壁的一侧装入触控板外壳1201内。此外,利用侧壁1205上的挡止块1206对触控板保护盖1203的凹陷部1208的挡止作用可将触控板1202及触控板保护盖1203定位于触控板外壳1201内。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202可通过软排线(FFC)连接电子装置的主机板或电路板,以实现现有触控板的功能。例如,触控板1202可感应使用者的手指于触控板外壳1201上的移动以控制屏幕上光标的移动。于此,触控板保护盖1203设置有开口1209以供软排线通过。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触控板保护盖1203的背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04。第二可动件122具有第二连接部1222。触控板保护盖1203的第一连接部1204沿第二方向D2可移动地连接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且第一连接部1204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22沿第一方向D1为固定的。如此,不仅触控单元120可相对于第二可动件122沿第二方向D2移动,且在第二可动件1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也可带动触控单元120沿第一方向D1同步移动。换言之,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120使得第二可动件1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保护盖1203的第一连接部1204为凸块,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为凹槽,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凹槽中。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板保护盖1203的第一连接部1204例如可为凹槽,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例如可为凸块。或者,也可不设置此第一连接部1204,而将整个触控板保护盖1203设置为沿第二方向D2在第二可动件122的相应结构(例如为凹槽或滑轨)中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二可动件122的背面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223,第一可动件121具有第四连接部1214。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三连接部1223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第一可动件121的第四连接部1214,且第三连接部相对于第四连接部沿第二方向D2为固定的。如此,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120使得第二可动件122相对于第一可动件121沿第一方向D1移动。并且,在第一可动件121旋转时,也可带动触控单元120与第二可动件122同步旋转。换言之,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120使得第一可动件121旋转。由此,触控单元120、第二可动件122以及第一可动件121既可实现相互之间的移动又可实现整体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三连接部1223为凸块,第一可动件121的第四连接部1214为凹槽,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凹槽中。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三连接部1223例如可为凹槽,第一可动件121的第四连接部1214例如可为凸块。或者,也可不设置此第三连接部1223,而将整个第二可动件122设置为沿第一方向D1在第一可动件121的相应结构(例如为凹槽或滑轨)中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两个移动感应元件126沿第二方向D2设置于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的外侧。如图4B所示,另外两个移动感应元件126沿第一方向D1分别设置于第一可动件121的第四连接部1214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一可动件121还具有主体部1210以及两个旋转触发部1218。旋转触发部1218凸出于主体部1210的相对两端。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旋转触发部1218的数目及设置位置。此外,如图2所示,两个旋转感应元件128分别位于第一可动件121沿第二方向D2的中心线的上方。
另外,本发明对移动感应元件126与旋转感应元件128的设置位置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感应元件126也可不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设置,而偏移一定的角度,只要其位于触控单元120及第二可动件122的移动路径上即可。相应地,旋转感应元件128也可成对角线设置,只要其位于第一可动件121的旋转路径上即可。
图5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式触控模块12的旋转示意图。以下详细说明可动式触控模块12的作动过程,请参考图2、图4A、图4B及图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触控单元120、第一可动件121以及第二可动件122均处于初始位置。此时,触控单元120以及第二可动件122均未接触移动感应元件126,第一可动件121也未接触旋转感应元件128。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单元120沿第二方向D2移动时,触控单元120的第一连接部1204(凸块)会于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凹槽)内沿第二方向D2移动,从而触发相应的移动感应元件126。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4A所示,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单元120于第二方向D上向右移动时,触控单元120的第一连接部1204会触发位于其右侧的移动感应元件126,从而控制电子装置执行相应的功能(例如,右移图片或向后翻页)。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移动感应元件126为具有弹性的开关。因此,当使用者释放触控单元120后,移动感应元件126可自动恢复同时也可将触控单元120推回至初始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弹性元件用于复位触控单元120。
举例而言,在实际应用中,当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不够大时,使用者可向右移动触控单元120以控制屏幕显示页面对应地向右移动。当使用者释放触控单元120时,页面即停止移动,屏幕即显示页面的对应部分。如此,使用者仅需要沿不同方向移动触控单元120,即可便捷地浏览页面。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单元1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由于触控单元120与第二可动件122在第一方向D1上为固定的,因此,触控单元120会带动第二可动件1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此时,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三连接部1223(凸块)会于第一可动件121的第四连接部1214(凹槽)内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从而触发相应的移动感应元件126。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4B所示,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单元120在第一方向D1上向上移动时,第二可动件122的第三连接部1223会触发位于其上侧的移动感应元件126,从而控制电子装置执行相应的功能(例如,上移图片或调高音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感应元件126为具有弹性的开关。因此,当使用者释放触控单元120后,移动感应元件126可自动恢复同时也可将第二可动件122及触控单元120推回至初始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弹性元件用于复位第二可动件122。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单元120旋转时,由于触控单元120、第二可动件122以及第一可动件121可以作为整体一起旋转,因此,触控单元120会带动第一可动件121于电路板102所在平面上旋转。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单元120顺时针旋转时,触控单元120会带动第一可动件121于电路板102所在平面上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可动件121左侧的旋转触发部1218会接触并触发位于其一侧的旋转感应元件128,从而控制电子装置执行相应的功能(例如,顺时针旋转图片或者打开某个程序)。在此,旋转感应元件128为具有弹性的开关。当使用者释放触控单元120后,旋转感应元件128可自动恢复同时也可将第一可动件121推回至初始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于旋转感应元件128的周围设置弹片等弹性元件用于复位第一可动件12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动式触控模块12也具有左右按键的功能。如图2所示,使用者可按压触控单元120以触发其所覆盖的按压开关129。触控单元120可利用弹性件104的弹性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的第一可动件相对于主体于一平面上为可旋转,第二可动件相对于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且触控单元相对于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由此,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或带动第二可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触发不同的移动感应元件。此外,使用者还可通过操作触控单元带动第一可动件沿此平面旋转以触发不同的旋转感应元件,用以实现各种功能。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也结合有左右按键功能。如此,本发明提供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不仅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设计,而且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操作方式。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可动式触控模块,设置于主体,其特征是,所述可动式触控模块包括:
第一可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且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平面上为可旋转的;
第二可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至少四个移动感应元件,固定于所述主体;以及
至少两个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所述主体,
其中,当所述第一可动件在所述平面上旋转时,所述第一可动件触发所述这些旋转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所述第二可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可动件触发所述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所述触控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触控单元触发所述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主体包括电路板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区,所述第一可动件、所述第二可动件以及所述触控单元层叠设置于所述容置区,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以及所述这些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主体还包括多个弹性件,所述这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可动式触控模块还包括两个按压开关,所述这些按压开关固定于所述主体,且所述触控单元覆盖所述这些按压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触控板外壳、触控板以及触控板保护盖,所述触控板以及所述触控板保护盖层叠设置于所述触控板外壳内,且所述触控板保护盖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触控单元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可动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可动件具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可动件具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触控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可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至少两个旋转触发部,所述这些旋转触发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主体;以及
可动式触控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可动式触控模块包括:
第一可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且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平面上为可旋转的;
第二可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至少四个移动感应元件,固定于所述主体;以及
至少两个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所述主体,
其中,当所述第一可动件在所述平面上旋转时,所述第一可动件触发所述这些旋转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所述第二可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可动件触发所述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当所述触控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触控单元触发所述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中的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包括电路板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区,所述第一可动件、所述第二可动件以及所述触控单元层叠设置于所述容置区,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这些移动感应元件以及所述这些旋转感应元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还包括多个弹性件,所述这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动式触控模块还包括两个按压开关,所述这些按压开关固定于所述主体,且所述触控单元覆盖所述这些按压开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触控板外壳、触控板以及触控板保护盖,所述触控板以及所述触控板保护盖层叠设置于所述触控板外壳内,且所述触控板保护盖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触控单元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可动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可动件具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可动件具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可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至少两个旋转触发部,所述这些旋转触发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482342A CN102221918A (zh) | 2010-04-15 | 2010-04-15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JP2011091458A JP5097842B2 (ja) | 2010-04-15 | 2011-04-15 | 可動式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応用した電子機器 |
US13/087,790 US20110254788A1 (en) | 2010-04-15 | 2011-04-15 |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482342A CN102221918A (zh) | 2010-04-15 | 2010-04-15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21918A true CN102221918A (zh) | 2011-10-19 |
Family
ID=44778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82342A Pending CN102221918A (zh) | 2010-04-15 | 2010-04-15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54788A1 (zh) |
JP (1) | JP5097842B2 (zh) |
CN (1) | CN10222191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6272A (zh) * | 2014-12-26 | 2016-07-20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以及用于家用电器的触控装置 |
CN105786233A (zh) * | 2014-12-26 | 2016-07-20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用于家用电器的触控装置、家用电器 |
CN108776507A (zh) * | 2018-06-11 | 2018-11-09 | 潍坊学院 | 一种笔记本触控板的嵌入式安装结构 |
CN112527048A (zh) * | 2019-09-17 | 2021-03-1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板模块及电子计算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1915B (zh) * | 2010-04-15 | 2013-04-24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02221917A (zh) * | 2010-04-15 | 2011-10-19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TWM459666U (zh) * | 2013-01-22 | 2013-08-11 | Acer Inc | 觸控板模組與電子裝置 |
US20140211396A1 (en) * | 2013-01-29 | 2014-07-3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apparatus |
TWI502432B (zh) * | 2013-07-05 | 2015-10-01 | Acer Inc | 觸控板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
KR101527023B1 (ko) * | 2013-12-17 | 2015-06-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플랩형 전자식 자동 변속레버 제어 방법 |
JP6443762B2 (ja) * | 2015-08-19 | 2018-12-26 |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ベース部材 |
KR101812940B1 (ko) | 2016-06-16 | 2017-12-28 | 크루셜텍 (주) | 센서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작동방법 |
TWI708174B (zh) * | 2019-09-12 | 2020-10-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模組 |
US20220404921A1 (en) * | 2019-11-11 | 2022-12-2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lickpad locking assemblies |
US11733743B1 (en) * | 2022-07-14 | 2023-08-22 | Dell Products L.P. | Computer tactile pad mechanism |
TWI817841B (zh) * | 2022-11-23 | 2023-10-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攜式電腦的機體結構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64079A (ja) * | 1994-08-26 | 1996-03-08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回転操作型スイッチおよび多方向入力装置 |
JPH10198507A (ja) * | 1997-01-13 | 1998-07-31 | Komota Kk |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JPH11338628A (ja) * | 1998-05-25 | 1999-12-10 | Sharp Corp |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JP2003348370A (ja) * | 2002-05-27 | 2003-12-05 | Canon Inc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及び表示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
CN101312340A (zh) * | 2007-05-24 | 2008-11-26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操控模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7093B1 (en) * | 1999-11-04 | 2003-07-01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Capacitive mouse |
US20060181517A1 (en) * | 2005-02-11 | 2006-08-17 | Apple Computer, Inc. | Display actuator |
JP5177608B2 (ja) * | 2004-11-19 | 2013-04-03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保護シートの装着構造体 |
JP2009004140A (ja) * | 2007-06-20 | 2009-01-08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多方向操作部品 |
TWI352921B (en) * | 2007-07-31 | 2011-11-21 | Asustek Comp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pad device fo |
US9454256B2 (en) * | 2008-03-14 | 2016-09-27 | Apple Inc. | Sensor configurations of an input device that are switchable based on mode |
CN102221917A (zh) * | 2010-04-15 | 2011-10-19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02221915B (zh) * | 2010-04-15 | 2013-04-24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02221916A (zh) * | 2010-04-15 | 2011-10-19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2010
- 2010-04-15 CN CN2010101482342A patent/CN102221918A/zh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4-15 US US13/087,790 patent/US201102547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4-15 JP JP2011091458A patent/JP509784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64079A (ja) * | 1994-08-26 | 1996-03-08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回転操作型スイッチおよび多方向入力装置 |
JPH10198507A (ja) * | 1997-01-13 | 1998-07-31 | Komota Kk |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JPH11338628A (ja) * | 1998-05-25 | 1999-12-10 | Sharp Corp |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JP2003348370A (ja) * | 2002-05-27 | 2003-12-05 | Canon Inc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及び表示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
CN101312340A (zh) * | 2007-05-24 | 2008-11-26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操控模块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6272A (zh) * | 2014-12-26 | 2016-07-20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以及用于家用电器的触控装置 |
CN105786233A (zh) * | 2014-12-26 | 2016-07-20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用于家用电器的触控装置、家用电器 |
CN105786233B (zh) * | 2014-12-26 | 2020-07-10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用于家用电器的触控装置、家用电器 |
CN105786272B (zh) * | 2014-12-26 | 2020-07-14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以及用于家用电器的触控装置 |
CN108776507A (zh) * | 2018-06-11 | 2018-11-09 | 潍坊学院 | 一种笔记本触控板的嵌入式安装结构 |
CN108776507B (zh) * | 2018-06-11 | 2020-04-14 | 潍坊学院 | 一种笔记本触控板的嵌入式安装结构的装置 |
CN112527048A (zh) * | 2019-09-17 | 2021-03-1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板模块及电子计算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227900A (ja) | 2011-11-10 |
JP5097842B2 (ja) | 2012-12-12 |
US20110254788A1 (en) | 2011-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21918A (zh)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US8373977B2 (en) |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2221915B (zh)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102221917A (zh)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203012674U (zh) | 具有按键功能的触控输入装置 | |
US10921865B2 (en) | Input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a touch member with improved swinging stability | |
US20090115732A1 (en) | Keyboard structure with a keyboard input function and a sensor pad input function | |
US8248369B2 (en) | Wheel mouse | |
TWI410837B (zh) | 可動式觸控模組及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 |
US708513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button structure | |
US20130306457A1 (en) | Multi-directional key assembly | |
TWI407345B (zh) | 可動式觸控模組及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 |
CN201072530Y (zh) | 一种键盘输入装置 | |
KR20150031968A (ko) | 단말기 | |
US9001043B2 (en) | Mouse device | |
CN103138733B (zh) | 具有切换按压模式功能的按键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1413510Y (zh) | 具有鼠标控制功能的电容式微型触摸按钮 | |
CN201112234Y (zh) | 多功能按键结构及其鼠标 | |
US20130335377A1 (en) | Notebook touch input device | |
US20150123904A1 (en) | Mouse device | |
TW201034428A (en) | Keypad structure of handheld mobile device | |
CN102902304A (zh) | 具有防止误触功能的电子装置 | |
US10895930B2 (en) | Message erasing device and message erasing system | |
US20090278802A1 (en) | Mouse structure for generating encoding signals | |
TWM484785U (zh) | 按鍵模組以及使用此按鍵模組的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