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经是一种妇女在经期或其前后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其发生率较高。80%的全球女性中有不同程度的痛经,长期痛经而不及时治疗,或者靠止疼药来止痛,都会给病人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有一部分人因此导致不孕。
西医妇产科将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初潮不久后即出现痛经,可能由于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导致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和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流出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原发性痛经以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多见,重者可见小腹疼痛、腰部酸痛、面部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等症状,因此严重影响了这些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给广大妇女带来了痛苦。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继发性痛经的主要表现为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女性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痛经的治疗,目前有中药和西药、内治与外治等多种治疗方案。临床患者惯于首选止痛药,这是一种对症治疗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痛经引起的疼痛,并且部分严重痛经病症者对止痛药无效。此外止痛药还会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记忆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后果。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过量释放前列腺素有关,因而有用甾体类的灭酸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氟灭酸、甲灭酸类药物,以拮抗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但前列腺素拮抗剂副作用较大,因此病人难以接受。也有运用激素药物治疗痛经的方法,但青春期女性不适宜应用激素。
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痛经具有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和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痛经的中成药主要包括痛经宝颗粒、调经止痛胶囊、妇科再造丸、乌鸡白凤丸、月月舒冲剂等。虽然这些中成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但是由于其为复方,有效成分过多而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较难保证、制剂成品服药量较大、成本较高。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是我国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收载的原植物有野葛和粉葛,具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作用。葛根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等多种活性化合物成分,同时还含有淀粉、氨基酸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目前已被用于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约占4%-12%,主要包括:葛根素(puerarin)、大豆苷元(daidzein)、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染料木素苷(geninstin)、芒柄黄花素(formononetin)、芒柄花苷(ononin)、3′-羟基葛根素(PG-1)、葛根素木糖苷(PG-2)、3′-甲氧基葛根素(PG-3)、大豆黄素、4′,7-双葡萄糖苷、葛根素芹菜糖苷、异甘草素等多种异黄酮。其中葛根素(Pueraria),化学名是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等作用。近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其主要功效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降低血液粘度,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降血糖、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益智,解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目前葛根素临床常用作为扩血管药,但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以发热、变态反应、溶血最为常见,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溶血、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心衰等【许庭郁,杜汴兴.169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4):230-231】。除了用作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葛根还加工出一系列保健食品,尤其注重葛根黄酮的抗氧化性和雌激素效应的研究,致力于开发出抗衰老、调节女性更年期不适症、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口服液、茶、面食、软糖等保健食品。
姜为姜科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是常用中药。中医根据临床应用之不同把姜分为生姜、干姜、炮姜、煨姜和姜炭等品种。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姜炭偏重于止血。由于姜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使之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生姜的防恶心、呕吐作用在《伤寒论》,《别录》等许多古代医学著作中都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姜的药理作用有:抗晕动症作用、止呕作用、降脂作用、抗炎作用、抗氧化活性、镇痛抗炎作用、降血糖作用、抗真菌活性。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基酚类、挥发油、辣味素、氨基酸、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酯苷类等成分。挥发油类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萜烯、柠檬醛、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壬醛、d-龙脑等。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及温郁金的根茎,其活性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治疗痛经药物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两种药物组成,具有处方简单、起效快、作用持久、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我们在研究痛经治疗药物的实验中发现,葛根和姜科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两者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力不同,因而单独应用都有不足。进一步实验发现,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科植物的挥发油是治疗痛经的主要成分,两者合用,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发挥治疗痛经作用。
经过多次试验,为提高痛经治疗作用,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为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科植物的挥发油。
上述的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黄酮、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苷、芒柄黄花素、芒柄花苷、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黄素、4’,7-双葡萄糖苷、葛根素芹菜糖苷、异甘草素,优选葛根素及其衍生物。
上述的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为葛根素。
上述的姜科植物包括姜、姜黄。
上述的妇女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上述的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科植物的挥发油,临床用量0.1-500mg/kg体重。
上述的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科植物的挥发油两者为任意比例。
上述的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科植物的挥发油采用单次剂量形式或多次剂量形式给药。
上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利用药学公知的提取方法分别或一并提取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科植物的挥发油,然后根据需要添加药学公知的药用辅料进一步加工,形成口服、注射、黏膜、皮肤、肺给药制剂。
上述的药学公知的提取方法包括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或有机溶剂提取法,优选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或有机溶剂提取法。
上述的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两种药物,处方简单,药物有效部位作用明确,避免制剂过程中因复方中药物多而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较难保证的问题,降低用药成本。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两种药物互相协同,起效快、作用持久。
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痛经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没有前列腺素拮抗剂的副作用,适用各年龄阶段的妇女痛经。
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剂量和用药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以进一步加工,形成口服、注射、黏膜、皮肤、肺给药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下列实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缓解醋酸致小鼠急性疼痛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的挥发油,溶剂提取法提取葛根总黄酮,通过醋酸致小鼠急性疼痛模型【徐叔云、卞如镰、陈修.药理学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P:882】验证姜的挥发油和葛根黄酮组合物镇痛作用。
姜的挥发油:将姜切成4~5mm的薄片,在烘箱中60~65℃下烘烤6~8
h,使姜片含水量在12%以下,再粉碎成能过20目筛的粗颗粒,置水蒸气蒸馏装置内,100℃提取油水混合物,经过油水分离,得到姜的挥发油。
葛根总黄酮: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的粗粉置于渗漉筒中,以6倍葛根药材量90%乙醇进行渗漉,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的渗漉液喷雾干燥得到葛根总黄酮。
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9-23g。
小鼠常规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将上述葛根总黄酮和姜挥发油按照4∶1重量比例混合,分为两组,一组以30mg/kg/day剂量进行小鼠灌胃,作为低剂量药物组,另一组以100mg/kg/day剂量进行小鼠灌胃,作为高剂量药物组。同时葛根总黄酮和姜挥发油以单独给药方式进行小鼠灌胃,作为阳性对照组,并以生理盐水进行小鼠灌胃,作为阴性对照组。按照表1所示,给药1次,30分钟后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记录30分钟内小鼠扭体次数,并计算扭体抑制率,公式:扭体抑制率=(阴性对照组扭体次数一用药组扭体次数)/阴性对照组扭体次数×100
结果见表1,高、低剂量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均能显著、迅速的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急性疼痛反应,疼痛小鼠扭体次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并低于单独药物的阳性对照组,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协同效应,能够迅速达到镇痛作用。
表1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动物实验结果(n=10)
实施例2:缓解催产素导致的小鼠在体子宫痉挛收缩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和纯品葛根素,通过催产素导致的小鼠在体子宫痉挛收缩(类痛经反应)模型【孙海燕、曹永孝、刘静等。小鼠痛经模型的建立。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2):233-236】,验证姜黄挥发油和葛根素组合物的解痉作用。
姜黄挥发油:将姜黄切成4~5mm的薄片,在烘箱中60~65℃下烘烤6~8h,粉碎成20目左右的粗颗粒,用10倍姜黄量的95%乙醇为提取溶剂,应用索氏回流提取器提取3h,得到姜黄挥发油。葛根素:购买符合药用标准的葛根素。葛根素和姜黄挥发油按照3∶1重量比混合,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溶解,配制成0.5mg/ml含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动物:Wistar大鼠,雌性,体重185-220g。
雌性Wistar大鼠在试验开始24小时前,皮下注射己烯雌酚0.1mg/kg。动物脱颈处死后,取出子宫,轻柔剥离附着于子宫壁上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同时开启超级恒温浴槽,使浴槽中营养液的温度为37℃,并连续通入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取一侧子宫角,两端分别用线结扎,将一端固定于浴槽中的支架上,另一段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实验开始前给予子宫lg左右的负荷,待离体子宫平滑肌稳定45min后,记录10min正常活动曲线,用催产素(0.01U/ml),刺激子宫平滑肌产生痉挛收缩,待收缩达到平衡期,累积加入上述含药二甲基亚砜溶液作为给药组,以不含药物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作为阴性对照组,子宫平滑肌的张力由张力传感器和动物生理记录仪进行记录。
结果见表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拮抗催产素(0.01U/ml)诱导的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痉挛收缩,降低子宫平滑肌张力,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
表2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动物实验结果(n=5)
实施例3:本发明颗粒剂的痛经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挥发油和纯品葛根素,加入药学上公知的辅料制成颗粒剂,发给适用人群,验证治疗痛经的作用。
生姜挥发油:购买供药用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生姜挥发油。
葛根素:购买符合药用标准的葛根素。
颗粒剂制备:葛根素60g加入340g糖粉,混合均匀,加入70%乙醇少许,制成软材,过14目尼龙筛制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65目筛去细粉,在缓慢的搅拌下,将含有10g生姜挥发油的乙醇溶液30ml喷入干颗粒中,闷30min,然后分装成100袋,密封包装,60Co辐照灭菌,作为实验组。同法制备仅含葛根素或生姜挥发油的颗粒剂作为单药对照组;并以不含药物的颗粒剂作为安慰剂组。
如表3,本品经痛患者经试用后,通过自身各组实验的疗效对照观察,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颗粒剂痛经效果优于单独的药物对照组,治疗痛经的效果显著。
表3本发明颗粒剂治疗痛经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