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5344A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15344A CN102215344A CN2011100912367A CN201110091236A CN102215344A CN 102215344 A CN102215344 A CN 102215344A CN 2011100912367 A CN2011100912367 A CN 2011100912367A CN 201110091236 A CN201110091236 A CN 201110091236A CN 102215344 A CN102215344 A CN 1022153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object
- unit
- control unit
- display
- picture pi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34972 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211 photo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5580 NiC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2 conduction electr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2213/02—Viewfinders
- G03B2213/025—Sightlin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摄像设备降低了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状态下利用指尖操作显示画面时错误地检测用户指尖的可能性,并且使得不太可能发生由错误检测所导致的错误操作。当接近眼部传感器检测到正在靠近的物体时,降低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或者关闭显示单元的显示。当接近眼部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正在靠近的物体时,将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在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显示得比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更加远离接近眼部传感器,其中,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响应于触摸操作执行所分配的功能,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即使在被触摸时也不执行所分配的功能。当检测到对任一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触摸时,执行分配给该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拍摄通过取景器观察的被摄体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使计算机实现该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照相机在其背面安装以TFT液晶显示器为代表的信息显示单元,以显示照相机的状态。在这些照相机中,有一些照相机装配有一种接近眼部传感器,其中当用户通过取景器观看时,由于信息显示单元的显示面很耀眼,因而该接近眼部传感器自动关闭信息显示单元的显示。该接近眼部传感器仅检测物体是否已靠近,并且通常使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为接近眼部传感器。
另一方面,市场上已出现了在信息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安装用于检测用户操作的触摸面板的照相机。通常,取景器、接近眼部传感器和信息显示单元设置在照相机的背面。因此,在组合操作接近眼部传感器和触摸面板的照相机中,可能存在下面的情况:在用户通过取景器观看时,由于用户的鼻尖触摸触摸面板而发生错误操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特开2001-059984号公报记载了:在照相机中,根据来自接近眼部传感器的检测输出,禁止操作触摸面板,从而避免错误操作。另外,日本特开2004-165934号公报记载了:在摄像设备中,将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切换成与正常情况下对其的操作不同的操作,以使得与信息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内容分离,从而可以防止错误操作。
然而,上述传统摄像设备存在以下所述的问题。日本特开2001-05998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4-165934号公报所述的技术涉及了防止用户通过取景器观看时触摸面板的错误操作,但是根本无助于防止由接近眼部传感器的错误检测而导致的照相机的错误操作。
具体地,根据日本特开2001-059984号公报,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状态下利用指尖操作触摸面板时,如果接近眼部传感器将用户指尖判断为面部,则不管用户的意图如何,信息显示单元都关闭。
另外,根据日本特开2004-165934号公报,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状态下利用指尖操作触摸面板时,如果接近眼部传感器将用户指尖判断为面部,则不管用户的意图如何,信息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内容都改变。这使得不可能进行期望的操作。
现参考图7说明该问题。图7是示出传统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背面的外观。当用户试图通过触摸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731的具有触摸面板的TFT液晶显示器732上显示光圈值“F8.0”的区域来改变拍摄条件时,可能发生下述问题。显示光圈值“F8.0”的区域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734,因此接近眼部传感器734可能将用户指尖错误地检测为正通过取景器738进行观看的用户的眼睛。由于该错误检测,照相机731判断为用户将要进行拍摄,并且关闭TFT液晶显示器732的显示。也就是说,当用户正试图触摸显示光圈值“F8.0”的区域时,发生了关闭显示的错误操作,从而使得不可能改变拍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使计算机实现该方法的程序的计算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摄像设备降低了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状态下利用指尖操作显示画面时错误地检测用户指尖的可能性,并且使得极少可能发生由错误检测所导致的错误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具有目镜的取景器;靠近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靠近所述目镜的物体;触摸面板型的显示单元;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或者关闭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靠近的物体的状态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相比,将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离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更远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响应于触摸操作执行所分配的功能,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即使在被触摸时也不执行所分配的功能;以及执行单元,用于当检测到对任意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触摸时,执行分配给该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具有目镜的取景器;靠近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靠近所述目镜的物体;以及触摸面板型的显示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步骤,用于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或者关闭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靠近的物体的状态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相比,将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离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更远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响应于触摸操作执行所分配的功能,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即使在被触摸时也不执行所分配的功能;以及执行步骤,用于当检测到对任意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触摸时,执行分配给该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使摄像设备执行上述的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非瞬态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状态下利用指尖操作显示画面时靠近检测单元错误地检测用户指尖的可能性。这使得极少可能发生由于靠近检测单元的错误检测所导致的错误操作。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相机的背面的外观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照相机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A和3B是照相机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4A和4B是示出TFT上显示的数据的图;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照相机的背面的外观的图;
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照相机的背面的外观的图;
图7是示出传统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背面的外观的图;
图8A~8D是示出安装在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照相机上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的位置的图;
图9A~9C是示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处于图8A~8C所示的位置时TFT上的示例性画面显示的图;
图10A~10D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手动拍摄模式下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以下简称为照相机)11的背面的外观的图。在照相机11的背面上,设置有TFT液晶显示单元(以下仅简称为TFT)12,其中该TFT12是显示所拍摄的图像以及照相机11的设置和操作状态等的信息显示单元。
透明透过型触摸面板(以下简称为触摸面板)13安装在TFT12的表面。触摸面板13不仅检测用户指尖是否已触摸了TFT 12,还检测指尖触摸了TFT 12的哪一区域(触摸位置)。因此,可以通过对TFT 12所显示的内容和触摸位置进行相互比较,来判断用户触摸了TFT 12的哪一显示区域。
照相机11还装配有诸如电源开关杆17、模式拨盘16、菜单按钮15和快门按钮61(参见图2)等的许多操作开关。快门按钮61指示进行拍摄。模式拨盘(模式选择器开关)16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菜单按钮15接收用户的操作,并且对照相机11的各种功能进行设置。设置(SET)按钮19a、四向按钮19b、重放按钮19c和控制器轮73等以及菜单按钮15构成了后面说明的操作单元70。电源开关杆17选择性接通(on)和断开(off)电源。
照相机11拍摄通过取景器18观察的被摄体,并且接近眼部传感器14被设置在取景器18下方。接近眼部传感器14检测在相对于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前表面的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检测从物体所发射的红外线的普通红外线传感器作为接近眼部传感器14。该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使他/她的面部靠近以通过取景器18观看的用户。应该注意,不仅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还可以使用具有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的光学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作为接近眼部传感器14。
图2是示意性示出照相机11的硬件结构的框图。照相机11具有包括调焦透镜的拍摄镜头103、具有光圈功能的快门101、以及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由CCD或CMOS装置等构成的摄像单元22。
另外,照相机11具有将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23以及挡板102。挡板102覆盖照相机11的拍摄镜头103等以防止包括拍摄镜头103、快门101和摄像单元22的摄像系统被污染和损坏。
图像处理单元24对来自A/D转换器23的数据和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25的数据进行诸如预定像素插值和缩小等的大小调整处理和颜色转换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通过拍摄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该计算结果进行曝光控制和测光控制。结果,进行TTL(通过镜头)式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和EF(闪光预发光)处理。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通过拍摄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还基于该计算结果进行TTL式AWB(自动白平衡)处理。
经由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25,或者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25,将来自A/D转换器23的输出数据直接写入存储器32。存储器32存储由摄像单元22获得的并被A/D转换器23转换成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以及要显示在TFT(显示单元)12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具有足以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以及预定时间的运动图像和声音的存储容量。
存储器32还用作图像显示用的存储器(视频存储器)。D/A转换器26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显示用的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提供给TFT 12。因而,TFT 12通过D/A转换器26显示被写入存储器32的要显示的图像数据。
TFT 12根据如上所述的来自D/A转换器26的模拟信号产生显示。因而,通过用于将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的A/D转换器23所获得的并被累积在存储器32中的数字数据被D/A转换器26转换成模拟数据,并顺次传送和显示在TFT 12上,因而TFT 12用作电子取景器(通过图像显示)。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电可擦除可记录存储器。可以使用例如EEPROM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56。另外,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用的常数和程序。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程序是指后面所述的流程图所表示的程序。
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整个照相机11。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使用RAM作为系统存储器52,在系统存储器52中,存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用的常数和变量,并且展开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出的程序等。
另外,通过控制存储器32、D/A转换器26和TFT 12等,系统控制单元50用作控制TFT 12上的显示的显示控制单元。
系统计时器53测量各种控制所需的时间段和通过内置时钟所指示的时间段。模式选择器开关16、快门按钮61和操作单元70向系统控制单元50输入各种操作指示。
模式选择器开关16选择性地使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静止图像记录模式、运动图像记录模式和再现模式等。
当半按下照相机11所设置的快门按钮61时,即响应于半按下快门按钮61(拍摄准备指示),第一快门开关62接通,并且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诸如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处理或EF(闪光预发光)处理等的操作。
当完成对快门按钮61的操作时,即响应于完全按下快门按钮61(拍摄指示),第二快门开关64接通,并且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响应于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从摄像单元22读取信号到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200的拍摄处理的序列。
操作单元70包括菜单按钮15、SET按钮19a、四向按钮19b、重放按钮19c和控制器轮73等。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与操作单元70分开设置能够检测对TFT 12的显示画面的触摸的触摸面板13。选择并操作TFT 12上所显示的各种功能图标以针对各个场景分配功能,因而触摸面板13用作各种功能按钮。
功能按钮的例子包括结束按钮、后退按钮、逐图像前进按钮、跳过按钮、精选按钮和属性改变按钮。例如,当按下菜单按钮15时,在TFT 12上显示可以配置各种设置的菜单画面。用户可以使用TFT 12上显示的菜单画面、四向按钮19b和SET按钮19a,直观地配置各种设置。
控制器轮73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并可被转动操作的操作构件,并且与四向按钮19b一起使用来指定选择项。当转动操作控制器轮73时,根据操作量生成电脉冲信号。基于该脉冲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照相机11的各部件。基于该脉冲信号,可以判断转动操作控制器轮73的角度或者控制器轮73的转动数等。应该注意,控制器轮73可以是作为能够检测转动操作的操作构件的任何部件。例如,控制器轮73可以是响应于用户的转动操作自身转动并生成脉冲信号的拨盘式操作构件。可选地,控制器轮73可以是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操作构件,并且尽管控制器轮不转动,但能够检测用户对控制器轮所做的手指转动动作(所谓的触摸轮)。
电源控制单元80包括电池检测电路、DC-DC转换器和在要通电的块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电路等,并且检测是否安装了电池、电池类型和剩余电池量。另外,基于该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电源控制单元80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在必要时间段内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组件提供必要电压。
电源单元30包括诸如碱性电池或锂电池等的一次电池,诸如镍镉(NiCd)电池、镍氢(NiMH)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或者AC适配器等。接口27是用于与诸如存储器卡或硬盘等的记录介质200连接的接口。记录介质200包括诸如存储器卡、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的记录介质。
现详细说明与操作单元70分开设置的触摸面板13。如上所述,将能够检测对TFT 12的显示面的触摸的触摸面板13设置在TFT 12的显示画面上。触摸面板13和TFT 12被一体地配置。例如,将触摸面板13安装至TFT 12的显示画面的上层,并且将触摸面板13的透光率设置成不干扰TFT 12上的显示。将触摸面板13上的输入坐标和TFT 12上的显示坐标相互关联。这可以提供看起来好像用户可以直接操作TFT 12上所显示的画面的GUI。
系统控制单元50检测以下动作:利用手指或笔触摸触摸面板13的动作(以下称为“触及(touch-down)”)、手指或笔触摸触摸面板13的状态下的动作(以下称为“触摸持续(touch-on)”)、在手指或笔触摸触摸面板13的状态下移动手指或笔的动作(以下称为“移动”)、将手指或笔从触摸面板13移开的动作(以下称为“触摸停止(touch-up)”)、以及手指或笔未触摸触摸面板13的状态下的动作(以下称为“未触摸(touch-off)”)。
将这些动作和手指或笔所触摸的触摸面板13上的位置的坐标通知给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所通知的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触摸面板13进行了哪种操作。
对于移动,可以基于位置坐标的变化,按照触摸面板13上的每一垂直成分/水平成分来判断手指或笔在触摸面板13上移动的方向。
而且,当在触摸面板13上,在触及之后经过预定移动进行触摸停止时,可以判断为完成一个行程。将用于快速完成该行程的动作称为轻拂(flicking)。轻拂是在触摸面板13上将手指快速移动特定距离然后从触摸面板13移开手指的动作,换句话说,轻拂是在触摸面板13上快速移动手指好像轻拂触摸面板13一样的动作。
当检测到以至少预定速度移动了至少预定距离然后在该状况下检测到触摸停止时,可以判断为进行了轻拂。当检测到以最多预定速度移动了至少预定距离时,可以判断为进行了拖动(dragging)。
作为触摸面板13,可以使用诸如阻抗膜型、电容型、表面声波型、红外线型、电磁感应型、图像识别型和光学传感器型等的各种类型的任意触摸面板。
接着给出对如何操作如上所述配置的照相机11的说明。图3A和3B是照相机11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系统控制单元50中的CPU通过执行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并被装载到系统存储器52的程序的方法,来实现这些流程图。
当操作照相机11的电源开关杆17时,系统控制单元50检测到该操作,并且经由电源控制单元80向组件提供电力,从而使照相机11开始操作。首先,系统控制单元50将拍摄模式检测为照相机11的模式。通过检测模式拨盘16的位置来检测拍摄模式(步骤S1~S5)。
也就是说,系统控制单元50检测模式拨盘16的位置以判断照相机11是否处于手动模式(步骤S1)。当照相机11处于手动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6。另一方面,当照相机11未处于手动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照相机11是否处于光圈优先模式(步骤S2)。
光圈优先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从用户接收用以调整光圈值的操作,并且基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所设置的光圈值、ISO感光度和被摄体亮度等,使用程序图自动确定快门速度。当照相机11处于光圈优先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6。另一方面,当照相机11未处于光圈优先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照相机11是否处于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步骤S3)。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从用户接收用于调整快门速度的操作,并且基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所设置的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和被摄体亮度等,使用程序图自动确定光圈值。当照相机11处于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6。另一方面,当照相机11未处于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照相机11是否处于程序模式(步骤S4)。
当照相机11处于程序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6。另一方面,当照相机11未处于程序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照相机11处于自动模式(步骤S5),并且进入步骤S6。
然后,考虑到用户为了拍摄而通过取景器18进行观看,系统控制单元50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打开(on)(有效)并操作接近眼部传感器14(步骤S6)。应该注意,实现步骤S6中的处理作为靠近检测切换单元的功能。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预先检测到的模式拨盘16的位置,将具有预先所确定出的内容的数据(数据1)显示在TFT 12上,并且操作触摸面板13(步骤S7)。应该注意,实现步骤S7中的处理作为输入检测切换单元的功能。
图4A和4B是示出TFT 12上所显示的数据的图。数据1和数据2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程序模式或自动模式用的数据被准备作为步骤S7中TFT 12上的数据Data1。
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接近眼部传感器14是否已检测到物体(步骤S8)。如上所述,当使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为接近眼部传感器14,并且用户为了进行拍摄而通过取景器18观看时,接近眼部传感器14检测到用户面部或眼睛的接近。响应于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检测,系统控制单元50使TFT 12关闭(off),并停止触摸面板13(步骤S9)。应该注意,实现步骤S9中的处理作为输入检测切换单元的功能。在步骤S9,可以仅降低亮度,而无需关闭TFT 12。
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由用户按下快门按钮61进行拍摄(步骤S10)。当进行拍摄时,系统控制单元50使照相机11进行拍摄动作(步骤S11)。此后,系统控制单元50终止该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没有进行拍摄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接近眼部传感器14是否检测到物体,以检查用户是否停止拍摄并将他/她的面部从取景器18移开(步骤S12)。当接近眼部传感器14检测到物体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9。另一方面,当接近眼部传感器14没有检测到物体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步骤S7,在步骤S7,系统控制单元50再次在TFT 12上产生显示并操作触摸面板13。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18观看的情况下改变诸如快门速度等的拍摄条件或者操作菜单按钮15或重放按钮19c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步骤S13及其随后步骤的处理。具体地,当在步骤S8没有检测到物体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拍摄条件是否改变(步骤S13)。
当拍摄条件改变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6。另一方面,当拍摄条件没有改变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菜单按钮15(步骤S14)。
当按下菜单按钮15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6。另一方面,当没有按下菜单按钮15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重放按钮19c(步骤S15)。
当按下重放按钮19c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6。另一方面,当没有按下重放按钮19c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步骤S1。
当用户改变了诸如快门速度等的拍摄条件或者操作了菜单按钮15或重放按钮19c时,系统控制单元50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操作关闭(无效)并且停止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操作(步骤S16)。应该注意,实现步骤S16中的处理作为靠近检测切换单元的功能。这是因为:当操作了菜单按钮15或重放按钮19c时,可以判断为用户将要进行除拍摄以外的操作。
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以将具有预先确定出的内容的数据(数据2)显示在正工作的TFT 12和触摸面板13的状态来显示该数据(步骤S17)。如图4B所示,显示拍摄条件的改变、菜单和再现用的数据作为与各操作有关的数据。
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等待,直到用户完成各种操作为止(步骤S18)。当用户的各种操作完成时,系统返回到步骤S1。
现说明TFT 12上的显示。在边界线c下方的显示范围a中显示表示可以由用户改变设置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对象(以下称为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另一方面,在边界线c上方的显示范围b中显示表示不能由用户改变设置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对象(以下称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是能够通过触摸显示有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区域使得分配给该显示对象的功能有效的显示对象。也就是说,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是可以进行触摸操作的显示对象(触摸对象)。例如,图1的TFT 12上所显示的表示快门速度优先模式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Tv”是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模式拨盘16改变的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触摸显示有显示对象“Tv”的触摸面板13上的显示区域a1,然后根据未示出的显示向导对触摸面板13进行触摸,来切换到其它拍摄模式。
另外,表示快门速度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1/125”是可以通过操作未示出的设置变化拨盘进行改变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显示有显示对象“1/125”的触摸面板13上的显示区域a2,然后根据未示出的显示向导对触摸面板13进行触摸,来切换到其它快门速度。这同样适用于其它显示对象。
第二类型显示对象表示即使在触摸显示有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区域时也使得不输入对照相机11的操作的信息。也就是说,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是不能进行触摸操作的显示对象。显示范围b是触摸无效范围。例如,图1的TFT 12上所显示的作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光圈值“F8.0”是如下的数字:该数据是当照相机11处于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时,利用用户所设置的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图1中为ISO 400)以及被摄体亮度而自动确定出的数字。因此,这不能由用户进行改变。另外,利用所安装的电池的剩余电池量来确定在TFT 12的左上角所显示的剩余电池量,因而这不能由用户进行改变。作为其它示例性显示,光圈优先模式下的快门速度以及程序模式下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不能由用户进行改变。
因此,将表示光圈优先模式下的快门速度以及程序模式下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显示对象显示在显示范围b中,作为不能进行触摸操作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另外,可拍摄的图片数量、突发帧计数、无线电场强、LAN连接、USB连接、HDMI连接、AV-OUT连接和MIC/SP连接等不能由用户进行改变,因此将它们显示在显示范围b中,作为不能进行触摸操作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有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b位于边界线c的上方,并且显示有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a位于边界线c的下方。然而,可以根据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和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数量等,任意确定边界线c的上下位置。另外,边界线可以不一定是水平的,而可以是倾斜的或弯曲的。
至少在接近眼部传感器14处于有效状态时,照相机11基于图4A中的数据(数据1),在TFT 12的画面上将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得比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更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如之前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表示如下的不可改变的信息,其中即使在触摸显示有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b时,该信息也使得不能输入对照相机11的操作。另一方面,第一类型显示对象表示如下的可改变的信息,其中通过触摸显示有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a,该信息使得能够输入对照相机11的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用户将要触摸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远离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位置处,因而可以降低接近眼部传感器14错误检测到用户指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显示有快门速度优先模式下的光圈值等的显示区域b1可以是接近眼部传感器14不大可能错误检测到用户指尖的安全区域。因此,还可以降低照相机11误动作的可能性。
相反,当接近眼部传感器14处于无效状态时,即在步骤S16~S18的处理中,这是没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如果照相机11基于图4B中的数据(数据2),即使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显示第一类型显示对象,也不会发生特别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设备,与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相比,将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TFT上的、更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的显示范围中。因此,当用户在没有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状态下利用指尖操作触摸面板时,可以降低接近眼部传感器将用户指尖错误地检测为面部的可能性,并且极少可能发生因接近眼部传感器的错误检测所导致的照相机的错误操作。
而且,当接近眼部传感器检测到物体时,将触摸面板切换成无效状态,因此,例如,当在用户通过取景器观看的情况下用户的鼻子等触摸到TFT的画面时,也不会被错误地检测为操作。由于可以选择性地使接近眼部传感器有效或无效,因而可以增强照相机的可操作性。而且,当用户在拍摄模式下通过取景器观看时,接近眼部传感器检测到该情况,并且关闭TFT的画面。这可以防止用户在拍摄时感到TFT的画面耀眼。此外,由于在照相机未处于拍摄模式时将接近眼部传感器切换为无效状态,因而TFT的画面的显示模式不会改变,从而使得更容易地操作照相机。
而且,显示有光圈优先模式下的快门速度值的区域可以是接近眼部传感器极少可能错误检测到用户指尖的安全区域。这同样适用于显示有快门速度优先模式下的光圈值以及程序模式下的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的区域。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照相机11的背面的外观的图。照相机11的结构和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和操作基本相同。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下面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相机11中,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相对于第一类型显示对象以正负反转的方式进行显示。这使得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和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之间的不同清晰可见。
当操作TFT 12的触摸面板时,用户可以在视觉上一瞥就识别到他/她将要触摸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不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结果,可以进一步降低用户将指尖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可能性,并且可以更可靠地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照相机11的背面的外观的图。照相机11的结构和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基本相同。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下面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照相机11中,靠近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显示表示不能由用户改变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66。因此,当操作TFT 12的触摸面板时,用户在视觉上可以一瞥就识别到他/她将要触摸的显示范围不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结果,可以进一步降低用户将指尖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可能性,并且可以更加可靠地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接着说明作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照相机。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照相机40进行如下配置:将TFT 12设置在可转动地安装在图1所示的照相机11的主体(第一壳体)以使得能够打开和闭合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第二壳体)上,并且仅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处于特定位置时,可以与显示对象是在显示范围a还是显示范围b中无关地接受对这些显示对象的触摸操作。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照相机40的硬件结构(未示出)向图2的框图所示的硬件结构添加了位置检测单元以及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拨盘803,其中,位置检测单元能够与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通信,并且检测可变角度显示单元的位置。
图8A~8D是用于解释照相机40上所安装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可移动至的位置以及照相机40上所安装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可采用的位置的图。应该注意,在图8A~8D中,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
参考图8A,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经由铰接单元802可转动地连接到照相机40,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在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上,设置TFT 12和触摸面板13。
该附图中所写的文字“向上”是为了便于表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方位的符号。拨盘803是可以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进行操作的转动操作构件。可以根据拨盘803转动的方向和拨盘803转动的量,通过增大和减小来调整各种设置值。
例如,可以基于安装在铰接单元802内的用作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检测构件的霍尔元件或者在特定角度打开的开关等,来检测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
系统控制单元50至少可以将下述位置A~D检测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
位置A:图8A所示的位置
在该位置,将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闭合(折叠)在照相机40的主体上,以使得TFT 12的显示面可以朝向与安装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面(照相机40的背面)相同的方向。从照相机40的后面可看得见TFT 12的显示面。从该位置A,可以围绕轴804(与光轴的方向垂直且与照相机40的垂直方向平行的轴)来转动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以下将该转动称为“打开和闭合”)。
位置B:图8B所示的位置
在该位置,相对照相机40的主体打开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以使得TFT 12的显示面可以朝向与安装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面(照相机40的背面)相反的方向。TFT 12的显示面朝向与照相机40的前面相同的方向,并且从位于照相机40前面的被摄体可看得见TFT 12的显示面。也就是说,位置B是从位置A围绕轴804进行了转动之后打开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从该位置B,可以围绕轴804打开和闭合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另外,可以围绕轴805(与轴804垂直的轴)打开和闭合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
位置C:图8C所示的位置
在该位置,相对照相机40的主体打开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以使得TFT 12的显示面可以朝向与安装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面(照相机40的背面)相同的方向。从照相机40后面可看得见TFT 12的显示面。位置C是从位置B围绕轴805进行了转动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并且在位置C,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上部和下部与在位置A和B时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上部和下部相反。从位置C,可以围绕轴804打开和闭合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另外,可以围绕轴805打开和闭合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
位置D:图8D所示的位置
在该位置,将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闭合在照相机40的主体上,以使得TFT 12的显示面可以面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照相机40的背面)。从任何方向都看不到TFT 12的显示面。位置D是从位置C围绕轴804进行了转动之后闭合的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从位置D,可以围绕轴804打开和闭合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
图9A~9C示出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以上参考图8A~8C所述的位置时TFT 12上的示例性画面显示。这里,说明手动拍摄模式下(用户可以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这两者的模式)下的示例性画面显示。
图9A示出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A时TFT 12上的示例性画面显示。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A时,将在作为TFT 12的上部分的显示范围b(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范围)中所显示的显示对象配置成不能进行触摸操作。例如,显示范围b中所显示的并且表示光圈值(f值)的显示对象(图9A中的显示“F8.0”)表示当前针对照相机40所设置的拍摄条件,但是在触摸该显示对象时不会发生任何情况。在显示范围b中,显示表示不能触摸操作该范围中的显示对象的向导。另一方面,将可以触摸操作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配置并显示在显示范围a(与显示范围b相比更加远离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范围)中。例如,通过触摸显示范围a中所显示的表示快门速度(Tv值)的显示对象(图9A中的显示“1/125”),产生用于改变快门速度的显示,此外,通过触摸操作该显示对象,可以改变快门速度。
因此,如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那样,根据显示范围改变显示对象的操作可行性的原因在于:在位置A,显示范围b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因此通过不将能够触摸操作的显示构件置于该范围中,可以降低用户将他/她的手指置于该范围附近的可能性。结果,可以降低由于接近眼部传感器14错误地将用户手指的靠近检测为眼睛的靠近而导致的TFT 12的意外关闭或变得不能对触摸面板13进行操作的可能性。
应该注意,通过触摸操作不可以改变由在不接受触摸操作的显示范围b中显示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所表示的拍摄条件,但是将这些拍摄条件配置成可以通过对设置在除触摸面板13以外的位置处的其它操作构件的操作来改变。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拨盘803的操作来改变由位置A中显示在显示范围b中的且不能触摸操作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F8.0”所表示的光圈值。
图9B示出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B时TFT 12上的示例性画面显示。在位置B,TFT 12的显示面和触摸面板13朝向与接近眼部传感器14相对的方向,并且远离接近眼部传感器14。因此,可以消除接近眼部传感器14将试图触摸触摸面板13的手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显示对象显示的范围如何,都将TFT 12上所显示的表示拍摄条件的所有显示对象配置成接受触摸操作。也就是说,还接受对在位置A不能触摸操作的、显示在显示范围b中的显示对象的触摸操作。例如,通过触摸显示范围b中显示的表示光圈值的显示对象“F8.0”的区域,产生用于改变光圈值的显示,此外,通过进行触摸操作,可以改变光圈值。
在位置B,如上所述,由于可以触摸操作显示范围b中所显示的显示对象,因而这些显示对象没有与显示范围a中所显示的显示对象进行区分,并且没有显示如图9A所示的表示显示范围b的框边界和向导。
图9C示出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C时TFT 12上的示例性画面显示。在位置C,TFT 12的显示面和触摸面板13远离接近眼部传感器14,因此,可以消除接近眼部传感器14将试图触摸触摸面板13的手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的可能性。因此,如在位置B那样,将TFT 12上所显示的表示拍摄条件的所有显示对象都配置成接受触摸操作。也就是说,还接受对在位置A不能触摸操作的、显示在显示范围b中的显示对象的触摸操作。应该注意,由于在位置B和位置C,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上部和下部反转,因而上部和下部中所显示的内容也反转。也就是说,如图9C所示,垂直反转参考图9B所述的显示范围a和显示范围b的位置。
在位置D,TFT 12的显示面不可见,并且在触摸面板13上不能进行触摸操作。因此,使TFT 12的显示(发光)以及对TFT 12的操作检测关闭,以节省电力。
图10A~10D是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照相机40中的手动拍摄模式处理的流程图。系统控制单元50中的CPU通过执行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并被装载进系统存储器52的程序的方法,来实现这些流程图。
在照相机40中,当通过操作模式拨盘16等将模式切换成手动拍摄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图10A~10D的处理。应该注意,在下述流程图中,无论什么时候进行拍摄操作,都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作为中断处理来进行拍摄。
首先,在步骤S1001,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单元的输出,判断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是否处于位置A。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A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02,并且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未处于位置A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21。
在步骤S1002,系统控制单元50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打开(有效)并操作接近眼部传感器14。系统控制单元50还打开TFT12上的显示和背光发光。系统控制单元50还开始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并且操作触摸面板13。应该注意,可以部分地开始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以使得可以仅检测显示范围a中的触摸。例如,当触摸面板13包括诸如电容传感器等的多个传感器时,可以打开用于检测显示范围a中的触摸的传感器,并且可以关闭用于检测显示范围b中的触摸的传感器,以节省电力。
在接着的步骤S1003,系统控制单元50使TFT 12产生以上参考图9A所述的位置A处的画面显示(显示A)。
在接着的步骤S1004,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通过接近眼部传感器14检测到眼睛的靠近。严格地说,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物体是否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而不是判断眼睛是否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当判断为物体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05,并且当判断为没有物体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5,系统控制单元50关闭TFT 12的显示、背光发光以及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关闭TFT 12的显示和背光发光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在用户通过取景器18观看时由于使用户感到耀眼而影响用户的观看。可选地,可以在不关闭TFT 12的显示的情况下,仅关闭背光发光或者减少背光发光(降低发光亮度)。关闭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在用户通过取景器18观看时由于鼻子触碰触摸面板13而进行不想要的操作。这里,假定完全关闭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或者,虽然检测对它们的触摸,但忽视该检测结果),但是可以仅在鼻子可能触碰的区域中,部分地关闭对触摸的检测(拒绝触摸操作)。
在接着的步骤S1006,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通过接近眼部传感器14是否连续检测到眼睛的靠近。当判断为连续检测到眼睛的靠近时,系统控制单元50再次进行步骤S1006的处理,并且当判断为没有检测到眼睛的靠近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07。
在步骤S1007,系统控制单元50打开TFT 12的显示、背光发光和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并且使TFT 12恢复成在步骤S1003所产生的画面显示(显示A)。
在接着的步骤S1008,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操作了拨盘803。当判断为操作了拨盘803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09,并且当判断为没有操作拨盘803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10。
在步骤S1009,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对拨盘803的操作,通过增大或减小光圈值来改变光圈值。
在接着的步骤S101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显示范围a中是否进行了触摸操作。当在显示范围a中进行了触摸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11,并且当在显示范围a中没有进行触摸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12。
在步骤S1011,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触摸操作,改变包括拍摄条件的各种设置。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对显示范围a中所显示的表示快门速度(Tv值)的显示对象(图9A中的显示“1/125”)的触摸操作,来改变快门速度。
在接着的步骤S1012,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单元的输出,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是否已改变。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已改变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01,并且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没有改变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13。
在步骤S1013,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例如,当通过操作模式拨盘16等将手动拍摄模式切换成其它拍摄模式时、当关闭电源时或者当通过按下重放按钮19c将手动拍摄模式切换成再现模式时,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当判断为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并且当判断为没有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步骤S1004并且再次进行该处理。
如上所述,在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A的情况下的步骤S1002~S1013,不接受显示范围b中的触摸操作。
接着,在步骤S1021,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单元的输出,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是否处于位置B。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B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22,并且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没有处于位置B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41。
在步骤S1022,系统控制单元50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打开(有效)并操作接近眼部传感器14。系统控制单元50还打开TFT12的显示和背光发光。系统控制单元50还开始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并且操作触摸面板13。这里,开始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以使得还可以检测显示范围b中的触摸操作。
在接着的步骤S1023,系统控制单元50使TFT 12产生以上参考图9B所述的位置B处的画面显示(显示B)。
随后的步骤S1024~S1029的处理与步骤S1004~S1009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在步骤S1030,不管显示对象是显示在显示范围a还是显示范围b中,系统控制单元50都判断是否对TFT 12上所显示的显示对象进行了触摸操作。当判断为对显示对象进行了触摸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31,并且当没有对显示对象进行触摸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32。
在步骤S1031,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触摸操作,改变包括拍摄条件的各种设置。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对显示范围a中所显示的表示快门速度(Tv值)的显示对象(图9A中的显示“1/125”)的触摸操作,来改变快门速度。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根据对显示范围b中所显示的表示光圈值的显示对象“F8.0”的区域的触摸操作,来改变光圈值。
随后的步骤S1032的处理与上述步骤S1012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在步骤S1033,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当判断为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并且当判断为没有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步骤S1024,并且再次进行该处理。
如上所述,在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B的情况下的步骤S1022~S1033中,还接受了显示范围b中的触摸操作。
接着,在步骤S1041,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单元的输出,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是否处于位置C。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位置C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42,并且当判断为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没有处于位置C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1062。
在步骤S1042,系统控制单元50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打开(有效)并操作接近眼部传感器14。系统控制单元50还打开TFT12的显示和背光发光。系统控制单元50还开始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并且操作触摸面板13。这里,开始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以使得还可以检测显示范围b中的触摸操作。
在接着的步骤S1043,系统控制单元50使TFT 12产生以上参考图9C所述的位置C处的画面显示(显示C)。
随后的步骤S1044~S1049的处理与步骤S1004~S1009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另外,随后的步骤S1050~S1052的处理与步骤S1030~S1032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在步骤S1053,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当判断为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并且当判断为没有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步骤S1044并且再次进行该处理。
然后,在步骤S1062,系统控制单元50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关闭(无效)。系统控制单元50还关闭TFT 12的显示、背光发光和对触摸面板13的触摸的检测。随后的步骤S1068、S1069和S1072的处理与步骤S1008、S1009和S1012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在步骤S1073,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当判断为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则系统控制单元50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并且当判断为没有终止手动拍摄模式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步骤S1068并且再次进行该处理。
应该注意,在位置A,当在不接受触摸操作的显示范围b中显示表示多个拍摄条件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时,可以通过操作被置于除触摸面板13以外的位置处的、并与各个显示对象相对应的操作构件来改变这些拍摄条件。
而且,对于不接受触摸操作的显示范围b中所显示的表示多个拍摄条件的显示对象中的任何一个,还可以显示选择框,以使得可以通过操作拨盘803,改变由利用选择框选择的显示对象所表示的拍摄条件。例如,通过操作四向按钮19b来移动选择框。
而且,对于将位置A改变成位置B或C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可以突出显示位置A中不可触摸操作的、且位置B或C中变成可触摸操作的显示对象,并且在位置变化之后,可以新显示表示该显示对象变成可触摸操作的向导。这使得用户能够识别出可以进行触摸操作。突出显示显示对象的方式的例子包括:以不同于其它显示对象的颜色来显示所关注显示对象自身或背景,或者以闪烁方式来显示所关注对象。
根据上述作为第四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照相机40,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如下位置时,不将可触摸操作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置于TFT 12的显示范围中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的位置处:根据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的位置,可能将正在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即使当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可能将正在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的位置时,这也可以降低将正在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只要可变角度显示单元801处于不可能将正在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的位置处,就可以将可触摸操作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置于TFT 12的显示范围中的任何位置,因而可以增强可操作性。
应该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再现模式下,使接近眼部传感器14关闭(无效),因而可以消除接近眼部传感器14将正在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的靠近错误地检测为眼睛的靠近并且关闭TFT 12的可能性。因此,在再现模式下,与将可触摸操作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显示范围a还是显示范围b无关地设置这些可触摸操作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在该情况下,显示范围b中所显示的可触摸操作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优选为分配有拍摄模式下不使用的功能的显示对象。这可以降低下面的可能性:在拍摄模式下,由于再现模式下的习惯的驱使,手指会靠近接近眼部传感器14以试图触摸显示在显示范围b中的显示对象。
应该注意,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接近眼部传感器14布置得稍偏向TFT 12的上部的右边,但是可以将该接近眼部传感器布置在其它位置,只要可以检测正试图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用户眼睛的靠近即可。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使通过被触摸以进行所分配的功能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在TFT 12(触摸面板13)的显示面上比即使被触摸也不进行所分配的功能的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更加远离接近眼部传感器。
而且,例如,可以以下面所述方式,使得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在视觉上不同于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具体地,可以以比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更低的颜色饱和度(浅颜色)来显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可以以与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亮度不同的亮度(更亮或更暗)来显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以彩色(有色)显示第一类型显示对象,而可以以非彩色(黑白色或灰色)显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可以显示第一类型显示对象以使得它们看起来好像从其背景突出,并且可以显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以使得它们看起来好像以比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突出程度更小的程度而突出或者根本不突出,或者可以显示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以使得它们看起来好像是凹进去的。
上述显示形式使得用户能够识别出可以触摸操作第一类型显示对象但是不能触摸操作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在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上可以叠加表示禁止操作的显示,或者该显示可以在第二类型显示对象附近并与其平行。
应该注意,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可以通过一个硬件来执行或者可以通过多个硬件来共享。
而且,尽管在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目镜取景器(光学取景器或EVF取景器)和用于检测正通过取景器观看的眼睛的靠近的部件的任何摄像设备。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应用于无镜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有取景器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装配有照相机的PDA、装配有照相机的便携式电话单元、装配有照相机的音乐播放器、装配有照相机的游戏机、或者装配有照相机的电子书阅读器等。
而且,信息显示单元不局限为TFT液晶显示单元,还可以是有机EL显示器、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SED)、或者等离子体显示器等。
其它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的装置)以及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该方法的各步骤。由于该目的,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该程序。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089409和2011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8021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20)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具有目镜的取景器;
靠近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靠近所述目镜的物体;
触摸面板型的显示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或者关闭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靠近的物体的状态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相比,将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离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更远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响应于触摸操作执行所分配的功能,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即使在被触摸时也不执行所分配的功能;以及
执行单元,用于当检测到对任意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触摸时,执行分配给该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控制单元,所述输入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进行控制以拒绝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触摸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检测切换单元,所述靠近检测切换单元用于选择性地使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有效或无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拍摄模式下,所述靠近检测切换单元使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有效,并且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和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以及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所述控制单元降低所述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或者关闭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除拍摄模式以外的模式下,所述靠近检测切换单元使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无效,并且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以与离所述靠近检测单元的距离无关的方式显示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将表示快门速度优先模式下的光圈值的显示对象显示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将表示光圈优先模式下的快门速度值的显示对象显示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将程序模式下的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显示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以与显示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形式不同的显示形式将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以如下的颜色饱和度、亮度和颜色将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该颜色饱和度、亮度和颜色中的至少一个与显示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颜色饱和度、亮度和颜色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正负反转的形式显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看起来从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背景突出,并且使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看起来比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突出程度小、或者看起来完全不突出、或者看起来是凹进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中显示表示不能进行触摸操作的向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壳体,其设置有所述靠近检测单元;
第二壳体,其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且设置有所述显示单元;以及
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进行控制以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打开时将如下信息显示为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闭合以使得能够看见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时,将该信息显示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壳体,其设置有所述靠近检测单元;
第二壳体,其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且设置有所述显示单元;以及
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
其中,所述执行单元基于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进行如下操作: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闭合以使得能够看见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时,即使在对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进行触摸操作时,所述执行单元也不执行分配给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另一方面,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打开时,所述执行单元响应于对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触摸操作,执行分配给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检测控制单元,所述触摸检测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显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中不进行触摸操作的检测。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再现模式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以与离所述靠近检测单元的距离无关的方式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显示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并且将在拍摄模式下不使用的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如下的显示范围中:该显示范围是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在所述拍摄模式下显示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和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是表示针对所述摄像设备所设置的拍摄条件的显示对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不同于触摸面板型的所述显示单元,并且用于接受用以改变由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所表示的拍摄条件的设置值的操作。
20.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具有目镜的取景器;靠近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靠近所述目镜的物体;以及触摸面板型的显示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步骤,用于当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检测到靠近的物体时,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或者关闭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靠近的物体的状态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第二类型显示对象相比,将第一类型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离所述靠近检测单元更远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响应于触摸操作执行所分配的功能,所述第二类型显示对象即使在被触摸时也不执行所分配的功能;以及
执行步骤,用于当检测到对任意所述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触摸时,执行分配给该第一类型显示对象的功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89409 | 2010-04-08 | ||
JP2010-089409 | 2010-04-08 | ||
JP2011080212A JP5717510B2 (ja) | 2010-04-08 | 2011-03-31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JP2011-080212 | 2011-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15344A true CN102215344A (zh) | 2011-10-12 |
CN102215344B CN102215344B (zh) | 2013-12-25 |
Family
ID=44746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912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5344B (zh) | 2010-04-08 | 2011-04-08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47468B2 (zh) |
JP (1) | JP5717510B2 (zh) |
KR (1) | KR101371599B1 (zh) |
CN (1) | CN102215344B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219A (zh) * | 2012-03-26 | 2013-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3905699A (zh) * | 2012-12-26 | 2014-07-02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拍摄装置 |
JP2015228537A (ja) * | 2014-05-08 | 2015-12-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N105791649A (zh) * | 2011-11-22 | 2016-07-20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210381A (zh) * | 2014-12-24 | 2016-12-0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
CN106797432A (zh) * | 2014-09-05 | 2017-05-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
CN107037920A (zh) * | 2016-01-05 | 2017-08-11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637063A (zh) * | 2015-07-15 | 2018-01-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基于用户的手势控制功能的方法和拍摄装置 |
CN107682615A (zh) * | 2012-04-25 | 2018-02-09 | 索尼公司 |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
JP2018097179A (ja) * | 2016-12-14 | 2018-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
CN108377329A (zh) * | 2017-01-30 | 2018-08-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476284A (zh) * | 2016-01-28 | 2018-08-31 |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9416499A (zh) * | 2016-06-27 | 2019-03-0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相机及其设定方法 |
CN109479096A (zh) * | 2016-07-23 | 2019-03-15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661945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装备 |
CN114600068A (zh) * | 2019-10-21 | 2022-06-0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及摄像装置的动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609714S1 (en) * | 2007-03-22 | 2010-02-0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amera |
JP2012032852A (ja) * | 2010-07-28 | 2012-02-16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2013105272A (ja) * | 2011-11-11 | 2013-05-30 | Canon Inc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13174637A (ja) * | 2012-02-23 | 2013-09-05 | Nikon Corp | 撮像装置 |
CN104396230B (zh) * | 2012-06-29 | 2017-03-0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照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
JP6436802B2 (ja) * | 2015-01-30 | 2018-1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6548408B2 (ja) * | 2015-02-27 | 2019-07-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WO2017085983A1 (ja) * | 2015-11-17 | 2018-09-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091677B2 (ja) * | 2016-03-15 | 2017-03-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JP6360112B2 (ja) * | 2016-07-27 | 2018-07-1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EP3919969A1 (en) * | 2016-09-22 | 2021-12-08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and wearing detection module for spectacles frame |
US10873695B2 (en) * | 2016-12-27 | 2020-12-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JP7023621B2 (ja) * | 2017-06-05 | 2022-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6910870B2 (ja) * | 2017-07-03 | 2021-07-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7009096B2 (ja) * | 2017-07-06 | 2022-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WO2019188035A1 (ja) * | 2018-03-28 | 2019-10-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通知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
JP6676807B2 (ja) * | 2018-06-29 | 2020-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7321786B2 (ja) | 2019-06-17 | 2023-08-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7377088B2 (ja) * | 2019-12-10 | 2023-11-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21069129A (ja) * | 2021-01-20 | 2021-04-30 |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2022172840A (ja) * | 2021-05-07 | 2022-1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65934A (ja) * | 2002-11-12 | 2004-06-10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CN1901625A (zh) * | 2005-07-21 | 2007-01-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捕捉图像作为数字数据的电子摄像装置 |
CN1997110A (zh) * | 2006-01-06 | 2007-07-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22852A (ja) * | 1994-10-19 | 1996-05-17 | Canon Inc | カメラ |
JP4264574B2 (ja) * | 1999-08-12 | 2009-05-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
JP2001059984A (ja) | 1999-08-23 | 2001-03-0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カメラ |
JP2004104594A (ja) * | 2002-09-11 | 2004-04-02 | Toshiba Corp |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及びユーザ指示入力方法 |
JP4635477B2 (ja) * | 2003-06-10 | 2011-02-23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画像撮影装置、擬似3次元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1058011B1 (ko) * | 2004-10-01 | 2011-08-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을 이용한 디지털 카메라 조작 방법 |
JP4154431B2 (ja) | 2006-02-15 | 2008-09-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
JP4845832B2 (ja) * | 2007-08-07 | 2011-1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JP5153354B2 (ja) * | 2008-01-22 | 2013-02-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201109B2 (en) * | 2008-03-04 | 2012-06-12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editing on a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
JP4991621B2 (ja) * | 2008-04-17 | 2012-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US8302015B2 (en) * | 2008-09-04 | 2012-10-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grated display and management of data objects based on social, temporal and spatial parameters |
JP5228858B2 (ja) * | 2008-12-03 | 2013-07-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5137802B2 (ja) * | 2008-12-05 | 2013-0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
2011
- 2011-03-31 JP JP2011080212A patent/JP57175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4-04 US US13/079,536 patent/US854746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08 KR KR1020110032482A patent/KR101371599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08 CN CN2011100912367A patent/CN1022153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65934A (ja) * | 2002-11-12 | 2004-06-10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CN1901625A (zh) * | 2005-07-21 | 2007-01-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捕捉图像作为数字数据的电子摄像装置 |
CN1997110A (zh) * | 2006-01-06 | 2007-07-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ited B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91649A (zh) * | 2011-11-22 | 2016-07-20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9778767B2 (en) | 2012-03-26 | 2017-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
CN103369219A (zh) * | 2012-03-26 | 2013-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7682615A (zh) * | 2012-04-25 | 2018-02-09 | 索尼公司 |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
CN103905699A (zh) * | 2012-12-26 | 2014-07-02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拍摄装置 |
CN103905699B (zh) * | 2012-12-26 | 2017-05-1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拍摄装置 |
JP2015228537A (ja) * | 2014-05-08 | 2015-12-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US10097762B2 (en) | 2014-05-08 | 2018-10-09 | Sony Corporation | Imaging unit to control display state of shooting information |
CN106797432A (zh) * | 2014-09-05 | 2017-05-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
CN106797432B (zh) * | 2014-09-05 | 2020-03-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
CN106210381A (zh) * | 2014-12-24 | 2016-12-0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
CN106210381B (zh) * | 2014-12-24 | 2019-03-1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
CN107637063A (zh) * | 2015-07-15 | 2018-01-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基于用户的手势控制功能的方法和拍摄装置 |
CN107037920A (zh) * | 2016-01-05 | 2017-08-11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037920B (zh) * | 2016-01-05 | 2020-07-07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US10530989B2 (en) | 2016-01-05 | 2020-01-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8476284A (zh) * | 2016-01-28 | 2018-08-31 |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8476284B (zh) * | 2016-01-28 | 2020-11-27 |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9416499A (zh) * | 2016-06-27 | 2019-03-0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相机及其设定方法 |
CN109416499B (zh) * | 2016-06-27 | 2021-10-0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相机及其设定方法 |
CN109479096B (zh) * | 2016-07-23 | 2021-09-07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
US11039073B2 (en) | 2016-07-23 | 2021-06-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9479096A (zh) * | 2016-07-23 | 2019-03-15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8097179A (ja) * | 2016-12-14 | 2018-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
CN108377329B (zh) * | 2017-01-30 | 2020-07-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10873696B2 (en) | 2017-01-30 | 2020-12-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
CN108377329A (zh) * | 2017-01-30 | 2018-08-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661945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装备 |
CN114600068A (zh) * | 2019-10-21 | 2022-06-0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及摄像装置的动作方法 |
US11921954B2 (en) | 2019-10-21 | 2024-03-05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imag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15344B (zh) | 2013-12-25 |
KR101371599B1 (ko) | 2014-03-07 |
JP5717510B2 (ja) | 2015-05-13 |
US8547468B2 (en) | 2013-10-01 |
JP2011232741A (ja) | 2011-11-17 |
KR20110113150A (ko) | 2011-10-14 |
US20110249165A1 (en) | 2011-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5344B (zh)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623647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hanging a setting based on a touch operation on a display | |
US10057480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10057479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touch operations between states | |
US11082608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7450827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325902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10661946B (zh)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US10652442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operation members provided on different sides,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 |
GB2573629A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
JP2021033539A (ja)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JP6506481B2 (ja) | カメラ、カメラ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カメラ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8125802A (ja)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0924680B2 (en) | Image capt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7005261B2 (ja) |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RU2752422C1 (ru) |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и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 |
JP2017003743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
JP6708516B2 (ja) | 電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2351189B (zh) | 曝光设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US11743575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moving execution posi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 related to shoot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 |
JP7034601B2 (ja) |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