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3398B - 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13398B CN102213398B CN 201010161864 CN201010161864A CN102213398B CN 102213398 B CN102213398 B CN 102213398B CN 201010161864 CN201010161864 CN 201010161864 CN 201010161864 A CN201010161864 A CN 201010161864A CN 102213398 B CN102213398 B CN 1022133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 groove
- light
- source module
- gu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与光源模组,所述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至少一入光面及数个凹槽组。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这些凹槽组分散地设于第二表面上。每一凹槽组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每一弯曲状凹槽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且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倾斜。每一凹槽组中的这些弯曲状凹槽往同一方向弯曲,且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一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另一的弯曲状背光侧面连接。一种光源模组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与光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侧边入光式光源模组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旁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导引至导光板的正面,以形成面光源。一般而言,当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经由导光板的侧面进入导光板后,会不断地被导光板的上、下表面全反射,而被局限于导光板中。然而,设于导光板的表面之微结构则可破坏全反射,以使光束以小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上表面,并穿透上表面。
虽然微结构可达到破坏全反射的效果,但经过微结构的作用的大部分光束为斜向出射导光板的上表面,而不是从上表面正向出射。为了使光束正向出射,现有光源模组的导光板的上表面上通常会配置棱镜片,以将光束的行进方向导向接近于正上方的方向。此外,棱镜片会将部分行进角度的光束全反射回导光板而再次利用光束。然而,当光束多通过一片棱镜片及将光束全反射回导光板时皆会造成光损耗,而使光源模组所能提供的亮度降低。
中国台湾专利第I282021号揭露了一种导光板微结构,此微结构重复排列于导光板之底面。中国台湾专利第I296352号揭露了具有多层环形结构之导光板。此导光板具有第一环形微结构及第二环形微结构。第一与第二环形微结构具有不同的底面宽度。此微结构可位于导光板的下表面。美国专利第6454452号揭露了导光板底面具有楔形凹槽,其中凹槽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可为43度、45度及47度。中国台湾专利第M321111号揭露了具有一定排列规律之微结构的导光板。美国专利第6612722号揭露了具有微结构的导光板。美国专利第6834973号揭露了导光板的底面具有微反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能降低光损失。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至少一入光面及数个凹槽组。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这些凹槽组分散地设于第二表面上。每一凹槽组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每一弯曲状凹槽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且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倾斜。每一凹槽组中的这些弯曲状凹槽往同一方向弯曲,且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一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另一的弯曲状背光侧面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上述导光板及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适于发出一光束,其中光束适于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且适于经由第一表面传递至导光板外。弯曲倾斜反射面适于将来自入光面的光束反射至第一表面。
承接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
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至少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以及
数个凹槽组,分散地设于该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该凹槽组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每一该弯曲状凹槽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倾斜,每一该凹槽组中的该些弯曲状凹槽往同一方向弯曲,相邻二该弯曲状凹槽之一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另一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连接,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实质上不相同,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依由大至小的顺序归类后,在大小顺序上相邻的任二该平均倾斜角的差值小于等于10度。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60度。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弧状凹槽,且该弧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入光面之间。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环状凹槽。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
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至少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以及
数个凹槽组,分散地设于该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该凹槽组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每一该弯曲状凹槽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倾斜,每一该凹槽组中的该些弯曲状凹槽往同一方向弯曲,相邻二该弯曲状凹槽之一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另一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连接,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实质上不相同,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之间的最小差值小于等于10度;以及
至少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且适于发出一光束,其中该光束适于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且适于经由该第一表面传递至该导光板外,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适于将来自该入光面的该光束反射至该第一表面。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60度。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弧状凹槽,且该弧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入光面之间。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环状凹槽。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入光面为二相对的入光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为分别配置于该二入光面旁的二发光元件,该光源模组更包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该二发光元件,以驱使该二发光元件交替闪烁。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50度。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40度至小于等于60度。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单元,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具有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其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板与光源模组中,第二表面上设有弯曲状倾斜反射面,而弯曲状倾斜反射面可将光反射至预期的方向。因此,可以减少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方光学膜片的使用量或不使用光学膜片,如此便可降低光损失及减少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导光板与发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C为图1A中的第二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图1A的光源模组的出光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第二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光源模组沿着I-I线的剖面及配置于光源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及配置于光源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
50:液晶面板
52: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54:液晶层
56:对向基板
100、100i、100j:光源模组
110、110a、110b:发光元件
112:光束
120:反射单元
130:控制单元
200、200i:导光板
210:第一表面
220:第二表面
230、230a、230b:入光面
240、240’、240i、240j:凹槽组
242、242’、242a、242a’、242ai、242aj、242b、242b’、242bi、242bj、242c、242c’、242ci、242cj、242i、242j:弯曲状凹槽
243、243’、243i、243j:弯曲状倾斜反射面
245、245’:弯曲状背光侧面
C、C’:曲率中心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1、H2、H3:深度
L:左眼
P1、P2、P3:宽度
R:右眼
θ、θ”、θ1、θ1’、θ2、θ2’、θ3、θ3’:平均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A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导光板与发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而图1C为图1A中的第二表面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A至图1C,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200及至少一发光元件110(在图1B中是以数个发光元件110为例)。导光板200包括一第一表面210、一第二表面220、至少一入光面230(在图1A与图1B中是以一个入光面230为例)及数个凹槽组240。第二表面220相对于第一表面210。入光面230连接第一表面210与第二表面2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10实质上平行于第二表面220,且入光面230实质上垂直于第一表面210与第二表面22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这些凹槽组240分散地设于第二表面220上。每一凹槽组240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242(在图1A中是以三个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为例),每一弯曲状凹槽242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245,其中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相对于第一表面210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与弯曲状背光侧面245均为导光板200的表面。每一凹槽组240中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往同一方向弯曲,且相邻二弯曲状凹槽242之一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与相邻二弯曲状凹槽242之另一的弯曲状背光侧面245连接。举例而言,弯曲状凹槽242b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与弯曲状凹槽242a的背光侧面245连接。
发光元件110配置于入光面旁,且适于发出一光束11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元件110例如是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用一荧光灯管(fluorescent lamp)或其他适当的发光元件来取代这些发光二极管110。光束112适于经由入光面230进入导光板200中,且适于经由第一表面210传递至导光板200外。此外,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适于将来自入光面230的光束112反射至第一表面210。
在本实施例的导光板200与光源模组100中,第二表面220上所设有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可将光束112反射至预期的方向。因此,可以减少导光板200的第一表面210上方的光学膜片的使用量(例如使用一张透镜阵列膜)或不使用光学膜片,如此便可降低光损失及减少成本。举例而言,当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的倾斜程度经适当设计后,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可使光束112往大略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从导光板200射出,如此第一表面210上方就可以不用配置棱镜片来修正光束112的传递方向,进而降低光损失及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弯曲状凹槽242为一弧状凹槽,且此弧状凹槽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位于弯曲状背光侧面245与入光面2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状凹槽242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位于此弯曲状凹槽242的弯曲状背光侧面245与此弯曲状凹槽242的一曲率中心C之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组240中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的曲率中心C彼此实质上重合,亦即这些弯曲状凹槽242为同心弧状凹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状凹槽242、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及弯曲状侧面245在实质上平行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上弯曲。如此一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所反射的光束112便能够在平行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上展开,而不会局限在特定的某一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在沿着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上切开后所得的截线亦呈弯曲状(如图1A所绘示),如此可使光束112在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平面上展开,而不会局限在特定的某一方向。由于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可使光束展开,因此由第一表面210出射的光束112可具有较为平滑的光分布,且可符合较广视角的需求,而适于用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或作为其他对平滑光分布或较广视角有需求的照明。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在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上的截线亦可以呈直线状。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组240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的这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相对于第一表面210的平均倾斜角θ实质上不相同,举例而言,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的倾斜反射面243的平均倾斜角θ1、θ2、θ3彼此互不相等。由于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在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上的截线呈弯曲状(如图1A所绘示的弯曲状截线),因此在此截线上的不同点上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表面210的倾斜角亦可能不同。平均倾斜角的定义为将此截线上的每一点上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表面210的倾斜角相加后,再除以这些截线上的点之个数。由于平均倾斜角θ1、θ2、θ3互不相等,因此被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所反射的光束112的行进方向亦会在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平面上展开,如此可使出射光束112具有较为平滑的光分布,且符合较广视角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组240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的这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相对于第一表面210的平均倾斜角θ依由大至小的顺序归类后,在大小顺序上相邻的任二平均倾斜角θ之差值小于等于10度。举例而言,平均倾斜角θ1、平均倾斜角θ2与平均倾斜角θ3的大小例如为44度、50度及56度,而44度与50度的差值小于等于10度,且50度与56度的差值亦小于等于10度。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平均倾斜角θ1、θ2、θ3的大小是由小到大,其亦可以是由大到小或是随机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的平均倾斜角θ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60度,如此可使光束210往接近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出射。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0的材质为塑胶(例如压克力)。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板200亦可以是玻璃、其他塑胶或其他适当的透光材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状背光侧面245可实质上垂直于第一表面210、接近垂直于第一表面210或相对第一表面210倾斜。
每一凹槽组240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在从曲率中心C所辐射出的径向上的宽度P1、P2、P3可以实质上相等、部分相等或全不相等。此外,每一凹槽组240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的深度H1、H2、H3亦可以实质上相等,部分相等或全不相等。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定每一凹槽组240包含3个弯曲状凹槽242,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凹槽组240亦可以包含2个弯曲状凹槽242或包含4个以上的弯曲状凹槽24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组240的宽度例如为大于等于10微米至小于等于100微米。再者,这些凹槽组240在第二表面220上的分布密度可以经过设计,而使从第一表面210出射的光束112均匀地分布。举例而言,这些凹槽组240的数量密度可从靠近入光面230处往远离入光面230处递增。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00更包括一反射单元120,配置于第二表面220上。反射单元120例如为一适于反射光束112的反射片。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00亦可以不包括反射单元120。
图2为图1A的光源模组的出光分布图,其中第一方向D1为平行于入光面230的方向,而第二方向D2为垂直于入光面230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亦平行于凹槽组240的这些弯曲状凹槽242之通过曲率中心C的对称平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由图2可知,无论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的光强度分布均有一定的平滑程度,即随着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的视角缓慢变化,而没有急剧的变化。如此之光强度分布符合液晶显示器的需求。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第二表面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A、图1C与图3,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与图1A的光源模组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中,凹槽组240’的每一弯曲状凹槽242’(例如弯曲状凹槽242a’、242b’、242c’)的弯曲状背光侧面245’位于此弯曲状凹槽242’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与此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C’之间。如此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的弯曲方向亦可达到使光束112展开的效果。
图4A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上视示意图,而图4B为图4A的光源模组沿着I-I线的剖面及配置于光源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A与图4B,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i与图1A的光源模组1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i中,每一凹槽组240i的每一弯曲状凹槽242i(例如弯曲状凹槽242ai、242bi、242ci)为一环状凹槽。呈环状的弯曲状槽242i可视为是图3的呈弧状的弯曲状凹槽242’的延伸而绕成一圈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0i具有二个相对的入光面230(例如入光面230a与230b),且发光元件110可分为发光元件110a与110b,发光元件110a与发光元件110b分别配置于此二入光面230a与230b旁。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00i更包括一控制单元130,电性连接至发光元件110a与110b,以驱使发光元件110a与110b交替闪烁。换言之,当发光元件110a发出光束112a时,发光元件110b不发出光束112b,且当发光元件110b发出光束112b时,发光元件110a不发出光束112a。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i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40度至小于等于60度。举例而言,弯曲状凹槽242ai、242bi、242ci的倾斜反射面243i的平均倾斜角θ1’、θ2’、θ3’可以互不相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i上方可配置一液晶面板50以形成一立体显示器。在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50包括由下而上依序排列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52、液晶层54及对向基板56,其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52例如为薄膜电晶体阵列基板,而对向基板56例如为彩色滤光阵列基板。上述的平均倾斜角的设计可使发光元件110b所发出的光束112b被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i往图4B的左上方反射,而在搭载液晶面板50的影像后传递至使用者的左眼L,且使发光元件110a所发出的光束112a被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i往图4B的右上方反射,而在搭载液晶面板50的影像后传递至使用者的右眼R。借由光束112a与112b交替搭载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使用者的大脑中便能够形成立体影像。
图5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及配置于光源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j与图4B的光源模组100i类似,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的设定不同。在本实施例之光源模组100j中,每一凹槽组240j的每一弯曲状凹槽242j(例如弯曲状凹槽242aj、242bj、242cj)的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j的平均倾斜角θ”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50度。如此的平均倾斜角的设定可使发光元件110b所发出的光束112b被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j往图5之右上方反射,而在搭载液晶面板50的影像后传递至使用者的右眼R,且使发光元件110a所发出的光束112a被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j往图5的左上方反射,而在搭载液晶面板50的影像后传递至使用者的左眼L。借由光束112a与112b交替搭载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使用者的大脑中便能够形成立体影像。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状倾斜反射面243j在垂直于第一表面210的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是曲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具有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其一。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导光板与光源模组中,第二表面上设有弯曲状倾斜反射面,而弯曲状倾斜反射面可将光反射至预期的方向。因此,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方的光学膜片的使用量可以减少或不使用光学膜片,如此便可降低光损失及减少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
Claims (16)
1.一种导光板,包括:
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至少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以及
数个凹槽组,分散地设于该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该凹槽组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每一该弯曲状凹槽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倾斜,每一该凹槽组中的该些弯曲状凹槽往同一方向弯曲,相邻二该弯曲状凹槽之一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另一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连接,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实质上不相同,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依由大至小的顺序归类后,在大小顺序上相邻的任二该平均倾斜角的差值小于等于1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6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弧状凹槽,且该弧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入光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环状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7.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
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至少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以及
数个凹槽组,分散地设于该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该凹槽组包括数个弯曲状凹槽,每一该弯曲状凹槽具有相连接之一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一弯曲状背光侧面,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倾斜,每一该凹槽组中的该些弯曲状凹槽往同一方向弯曲,相邻二该弯曲状凹槽之一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相邻二弯曲状凹槽之另一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连接,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实质上不相同,每一该凹槽组的该些弯曲状凹槽的该些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平均倾斜角之间的最小差值小于等于10度;以及
至少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且适于发出一光束,其中该光束适于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且适于经由该第一表面传递至该导光板外,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适于将来自该入光面的该光束反射至该第一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60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弧状凹槽,且该弧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入光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凹槽为一环状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入光面为二相对的入光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为分别配置于该二入光面旁的二发光元件,该光源模组更包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该二发光元件,以驱使该二发光元件交替闪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0度至小于等于50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的平均倾斜角为大于等于40度至小于等于60度。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背光侧面位于该弯曲状凹槽的该弯曲状倾斜反射面与该弯曲状凹槽的一曲率中心之间。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单元,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61864 CN102213398B (zh) | 2010-04-08 | 2010-04-08 | 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61864 CN102213398B (zh) | 2010-04-08 | 2010-04-08 | 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13398A CN102213398A (zh) | 2011-10-12 |
CN102213398B true CN102213398B (zh) | 2013-03-06 |
Family
ID=44744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61864 Active CN102213398B (zh) | 2010-04-08 | 2010-04-08 | 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133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5235B (zh) * | 2014-11-26 | 2017-03-0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
CN114263869B (zh) * | 2021-12-29 | 2023-06-06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氛围灯及车辆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62089Y (zh) * | 2005-12-15 | 2007-01-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CN1908764A (zh) * | 2005-08-01 | 2007-02-07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 |
CN101393298A (zh) * | 2007-09-18 | 2009-03-25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
CN101634726A (zh) * | 2008-07-21 | 2010-01-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
2010
- 2010-04-08 CN CN 201010161864 patent/CN1022133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8764A (zh) * | 2005-08-01 | 2007-02-07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 |
CN2862089Y (zh) * | 2005-12-15 | 2007-01-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CN101393298A (zh) * | 2007-09-18 | 2009-03-25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
CN101634726A (zh) * | 2008-07-21 | 2010-01-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13398A (zh) | 2011-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0347B (zh) | 光學裝置 | |
US8641219B1 (en) | High efficiency rear lit waveguide | |
KR101561099B1 (ko) | 광가이드 플레이트 및 엣지 라이트 백라이트 장치 | |
CN102621622A (zh) |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 |
JP6123678B2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 |
CN101755166B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单元 | |
TW201326982A (zh) | 顯示裝置 | |
CN101749598A (zh) |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 |
WO2014209042A1 (en) | Baffled micro-optical elements for th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nits | |
CN103375741A (zh) | 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 |
CN1543549A (zh) | 光线改向薄膜和薄膜系统 | |
CN101886764A (zh) | Led面光源装置 | |
CN102809105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614370A (zh) | 照明装置及采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 |
US7766533B2 (en) |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a display and general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02207566B (zh) |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561584A (zh) |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2330747U (zh) |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213398B (zh) | 导光板与光源模组 | |
CN101620342A (zh) |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 |
JP2015508936A (ja) | 導光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CN101358711A (zh) | 光源装置与平面显示器 | |
CN103221848A (zh) | 光学片、光学单元及使用其的发光装置 | |
CN102162868B (zh) | 一种光学片及具备光学片的背光模组 | |
CN211236921U (zh) | 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显示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