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8721A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08721A CN102208721A CN2010101548373A CN201010154837A CN102208721A CN 102208721 A CN102208721 A CN 102208721A CN 2010101548373 A CN2010101548373 A CN 2010101548373A CN 201010154837 A CN201010154837 A CN 201010154837A CN 102208721 A CN102208721 A CN 102208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type
- universal serial
- serial bus
- usb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本体、第一脚位、第二脚位、第三脚位、第四脚位及第五脚位。所述本体具有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且上述五个脚位均设置于此本体中。其中,第一脚位用以电连接电源电压;第二脚位与第三脚位用以传递差分数据信号;且第五脚位用以电连接参考电位。第五脚位与第四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当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有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第四脚位通过此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具有的四个脚位中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第五脚位。此外,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转换器,并且尤其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及其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各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已被广泛地运用于高阶的携带式电子装置中。在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五个脚位当中,有一个脚位是身份(Identity,ID)识别脚位。当一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至一电子装置时,此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电子装置便可利用这个身份识别脚位的电压位准来自动辨识出与此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相连接的电子装置的身份。
当此身份识别脚位的电压位准呈现出高电位(High)时,此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电子装置便会认定与其相连接的电子装置乃是一主机(Host,例如是电脑),同时此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电子装置还会将自己设定为操作在外接装置工作模式,以便进行数据传输。反之,当此身份识别脚位的电压位准呈现出低电位(Low)时,此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电子装置便会认定与其相连接的电子装置乃是一外接装置,例如是通用串行总线闪存驱动器(通用串行总线Flash Drive)或是通用串行总线蓝牙传输器(通用串行总线Bluetooth Dongle)之类的外接装置,同时此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电子装置会将自己设定为操作在主机工作模式,以便进行数据传输。
藉由上述可知,采用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可以自动判别与其相连接的电子装置究竟是主机还是其他的外接装置。然而,由于大多数现有的电子装置仍采用传统的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因此一旦采用迷你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需要连接至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来进行数据传输时,便需要通过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adaptor)来进行连接。
而对于传统的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而言,由于传统的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没有任何的脚位是用来进行身份识别,因此只要是采用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脑,都会将自己的身份内定为主机。其他采用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携带式电子装置,都会将自己的身份内定为外接装置。换句话说,电子装置并无法通过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来自动辨识与其相连接的另一电子装置究竟是主机还是其他外接装置。即便目前已有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然而碍于现有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脚位的既有定义,纵使将上述的这种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与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直接搭配使用,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仍然无法利用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脚位信号来进行身份识别。
从而,有些业者利用增设硬件开关或是增设软件式输入/输出脚位的方式,来解决前述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所面临到的问题。然而,若是在电子装置中增设硬件开关,那么势必会增加电子装置的体积。若是以增设软件式输入/输出脚位的方式来解决,则会令使用者需要特别去学习软件的操作方式,因而造成不便。此外,上述的这二种解决方式都必须藉助人为的操作,无法达到身份识别的自动化。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中,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40248472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59067提出一些关于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改良技术,然而这些改良技术中并无针对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而提出的身份自动识别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可让此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电子装置可对与其相连接的电子装置进行身份自动辨识。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一本体、一第一脚位、一第二脚位、一第三脚位、一第四脚位及一第五脚位。所述本体具有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且上述五个脚位均设置于上述本体中。其中,第一脚位用以电连接一电源电压;第二脚位与第三脚位用以传递差分数据信号;第五脚位用以电连接参考电位。此外,第五脚位与第四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当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第四脚位通过此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具有的四个脚位中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第五脚位。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另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此转换器包括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一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述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脚位、一第二脚位、一第三脚位及一第四脚位。此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四个脚位均设置于上述第一本体中。其中,第一脚位用以电连接一电源电压;第二脚位与第三脚位用以传递差分数据信号;第四脚位用以电连接参考电位。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一第五脚位、一第六脚位、一第七脚位、一第八脚位及一第九脚位。上述第二本体的尺寸与第一本体的尺寸相同,且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五个脚位均设置于上述第二本体中。其中,第五脚位电连接上述第一脚位;第六脚位电连接上述第二脚位;第七脚位电连接上述第三脚位;第八脚位浮接;第九脚位电连接上述第四脚位。此外,第九脚位与第八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使得当有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第八脚位可通过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具有的四个脚位中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第九脚位。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至少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乃是采用具有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的本体,并在此本体中设置五个脚位。其中四个脚位的定义与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四个脚位的定义相同,然而,新增的脚位则与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当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新增的脚位可通过此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可依据此新增脚位的电压准位变化而对相连接的电子装置自动进行身份辨识。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接器的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其中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乃是采用前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且另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是采用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这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具有相同定义的脚位乃是互相电连接,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多出来的脚位是浮接。如此一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不仅能通过此转接器连接至采用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且依然能够自动进行身份辨识。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体为母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图2绘示本体为公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图4为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进行身份自动辨识的说明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图6为使用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换器的情况下,两个电子装置如何进行身份辨识的说明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以及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102、202、302、502、702、802:本体
104、204、304、504、704、804:电源脚位
106、206、306、506、706、806:D-数据传输脚位
108、208、308、508、708、808:D+数据传输脚位
110、210、312、512、712、812:接地脚位
300、500、700、800: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310、510、710、810:新增脚位
410、420、620:电子装置
412: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
414:电阻
610:本发明的转换器
VCC:电源电压
GND:接地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效果,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为了明显地区别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差异,以下先介绍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外观及脚位定义。
请参照图1,其绘示本体为母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如图1所示,此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具有母座型式的本体102。此本体102中设置有四个脚位,分别为电源脚位104、D-数据传输脚位106、D+数据传输脚位108及接地脚位110。其中,电源脚位104用以电连接电源电压,D-数据传输脚位106及D+数据传输脚位108用以传递差分数据信号,接地脚位110用以电连接参考电位。此参考电位通常是接地电位。
请参照图2,其绘示本体为公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如图2所示,此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具有公座型式的本体202。此本体202中一样设置有四个脚位,分别是电源脚位204、D-数据传输脚位206、D+数据传输脚位208及接地脚位210。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由于本体102与本体202具有相应的结构,使得当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连接至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时,本体202中的电源脚位204、D-数据传输脚位206、D+数据传输脚位208及接地脚位210会分别电连接至本体102中的电源脚位104、D-数据传输脚位106、D+数据传输脚位108及接地脚位110。换句话说,脚位定义相同者会互相电连接。如此一来,这两个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两个电子装置便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接下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说明如下。必须先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本体为母座型式。如图3所示,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具有母座型式的本体302。此本体302具有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本体302中设置有五个脚位,分别为电源脚位304、D-数据传输脚位306、D+数据传输脚位308、新增脚位310及接地脚位312。其中,电源脚位304用以电连接电源电压,D-数据传输脚位306与D+数据传输脚位308用以传递差分数据信号,接地脚位312用以电连接参考电位。此参考电位通常是接地电位。此外,接地脚位312与新增脚位310相距一预定距离,使得当有一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时,新增脚位310可通过前述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接地脚位312。
如此一来,采用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电子装置便可依据新增脚位310的电压准位变化而对相连接的电子装置自动进行身份辨识。此将以图4来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4,其为采用本发明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进行身份自动辨识的说明图。在图4中,电子装置410采用了图3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新增脚位310电连接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并通过电阻414电连接电源电压VCC。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接地脚位312电连接接地电位GND。其中,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电源脚位304、D-数据传输脚位306及D+数据传输脚位308并未绘示其连接关系。另外,电子装置420采用了图2所示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其中,此图中并未绘示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的电源脚位204、D-数据传输脚位206、D+数据传输脚位208及接地脚位210的连接关系。
请继续参照图4,当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未连接至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时,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可以检测到新增脚位310的电压位准呈现出高电位,因此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会将电子装置410设定为操作在外接装置工作模式。然而,当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连接至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时,新增脚位310会通过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的接地脚位210而电连接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接地脚位312。因此,新增脚位310的电压位准便会被下拉至接地电位GND的电压位准。此时,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便可以检测到新增脚位310的电压位准呈现出低电位,因而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会认定电子装置420为一外接装置,同时还会将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所属的电子装置410设定为操作在主机工作模式,以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实施例:
藉由第一实施例的教诲,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即使将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新增脚位310与接地脚位312的设置位置对调,只要这两个脚位的电路连接方式也对调,也可实施本发明。
接下来将说明上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如何连接至本体为母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也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两个电子装置会如何进行身份辨识。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通过一转换器来连接至本体为母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此转换器具有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中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采用本体为公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一如图2所示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而此转换器的另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是采用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一如图5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
如图5所示,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具有公座型式的本体502。此本体502具有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本体502中设置有五个脚位,分别为电源脚位504、D-数据传输脚位506、D+数据传输脚位508、新增脚位510及接地脚位512。其中,本体502中的五个脚位的配置位置是相应于前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中的五个脚位的配置位置,使得当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连接至前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时,脚位定义相同者会互相电连接。这也表示,新增脚位510与接地脚位512会相距一预定距离,使得当有另一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时,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的新增脚位510可通过上述另一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的接地脚位512。
此外,在这个转换器的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脚位中,脚位定义相同者会互相电连接,然而,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中的新增脚位510则是浮接。
如此一来,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便可通过前述的转换器而连接至本体为母座型式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以下将以图6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及前述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属的两个电子装置会如何进行身份辨识。
请参照图6,其为使用到本发明的转换器的情况下,两个电子装置如何进行身份辨识的说明图。在图6中,标示410及620均表示为电子装置,且标示610表示为本实施例的转换器。其中,电子装置410采用了图3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转换器610采用了图5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及图2所示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且电子装置620采用了图1所示的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另外,此图6也沿用了上述图1、图2、图3及图5的标号,因此这些标号所指构件的名称便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6,当电子装置410通过转换器610连接至电子装置620时,也就是当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连接至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且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200连接至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时,由于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的新增脚位510为浮接,因此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可以检测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300的新增脚位310的电压位准呈现出高电位,因此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2会将电子装置410设定为操作在外接装置工作模式。此外,由于电子装置620乃采用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因此电子装置620会将自己的身份内定为主机,同时还会将自己设定为操作在主机工作模式。从而,电子装置410与620这二者所扮演的角色互不冲突,因而数据可以正常传输。
藉由上述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不仅能通过此转接器而连接至采用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且依然能够自动进行身份辨识。此外,藉由上述的教诲,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上述转换器的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搭配方式可有四种组合。其中之一是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均为母座型式;其中之二是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均为公座型式;其中之三是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母座型式,且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公座型式;其中之四是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公座型式,且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母座型式。使用者当可依照设计时的实际需要而进行选用。
第四实施例:
藉由第三实施例的教诲,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即使将图5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500的新增脚位510与接地脚位512的设置位置对调,只要其他相关电路也做相应的修改,也可实施本发明。
第五实施例:
藉由第三实施例的教诲,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知道,转换器610所采用的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可以直接相连而合成一体,也可通过一条连接线而互相连接。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其他衍生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本体为母座型式。如图7所示,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700具有母座型式的本体702。此本体702具有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本体702中设置有五个脚位,分别为电源脚位704、D-数据传输脚位706、D+数据传输脚位708、新增脚位710及接地脚位712。这五个脚位的第一端均连接本体702,且接地脚位712的长度短于电源脚位704的长度、D-数据传输脚位706的长度及D+数据传输脚位708的长度,其中,新增脚位710具有一弯折,使得新增脚位710的第二端位于接地脚位712的第二端之前,且新增脚位710的第二端与接地脚位712的第二端具有一间隙。
第七实施例:
藉由第六实施例的教诲,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图7所示的新增脚位710与接地脚位712的实施方式可以互换。也就是改成新增脚位710的长度短于电源脚位704的长度、D-数据传输脚位706的长度及D+数据传输脚位708的长度,且接地脚位712具有一弯折,使得接地脚位712的第二端位于新增脚位710的第二端之前,且新增脚位710的第二端与接地脚位712的第二端具有一间隙。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8,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本体为公座型式。如图8所示,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800具有公座型式的本体802。此本体802具有传统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本体802中设置有五个脚位,分别为电源脚位804、D-数据传输脚位806、D+数据传输脚位808、新增脚位810及接地脚位812。这五个脚位的第一端均连接本体802,且新增脚位810的长度短于电源脚位804的长度、D-数据传输脚位806的长度及D+数据传输脚位808的长度,其中,接地脚位812具有一弯折,使得接地脚位812的第二端位于新增脚位810的第二端之前,且新增脚位810的第二端与接地脚位812的第二端具有一间隙。
第九实施例:
藉由第八实施例的教诲,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图8所示的新增脚位810与接地脚位812的实施方式可以互换。也就是改成接地脚位812的长度短于电源脚位804的长度、D-数据传输脚位806的长度及D+数据传输脚位808的长度,其中,新增脚位810具有一弯折,使得新增脚位810的第二端位于接地脚位812的第二端之前,且新增脚位810的第二端与接地脚位812的第二端具有一间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采用具有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的本体,并在此本体中设置五个脚位。其中四个脚位的定义与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四个脚位的定义相同,且新增的脚位与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使得当有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新增的脚位可通过此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而电连接此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接地脚位。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便可依据此新增脚位的电压准位变化而对相连接的电子装置自动进行身份辨识。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接器的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其中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采用前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且另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采用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这两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具有相同定义的脚位互相电连接,然而,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多出来的脚位则是浮接。如此一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不仅能通过此转接器连接至采用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且能够自动进行身份辨识。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除了可以帮助电子装置达到自动进行身份辨识的优点外,也不必去变更既有脚位的定义,更不需去变更既有的通用串行总线通信协议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体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需达成本发明所披露的全部目的、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尺寸;
一第一脚位,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用以电连接一电源电压;
一第二脚位,设置于所述本体中;
一第三脚位,设置于所述本体中,所述第三脚位与所述第二脚位用以传递一差分数据信号;
一第四脚位,设置于所述本体中;以及
一第五脚位,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用以电连接一参考电位,其中所述第五脚位与所述第四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当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所述第四脚位通过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具有的四个脚位中的一接地脚位而电连接所述第五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中所述第四脚位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五脚位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所述第四脚位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五脚位的所述第三端均连接所述本体,且所述第五脚位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脚位的长度、所述第二脚位的长度及所述第三脚位的长度,且所述第四脚位具有一弯折,使得所述第四脚位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五脚位的所述第四端之前,且所述第四脚位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脚位的所述第四端具有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中所述第四脚位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五脚位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所述第四脚位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五脚位的所述第三端均连接所述本体,且所述第四脚位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脚位的长度、所述第二脚位的长度及所述第三脚位的长度,且所述第五脚位具有一弯折,使得所述第五脚位的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四脚位的所述第二端之前,且所述第五脚位的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四脚位的所述第二端具有一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本体为母座型式,且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公座型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本体为公座型式,且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母座型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中所述参考电位为一接地电位。
7.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包括:
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本体;
一第一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中,用以电连接一电源电压;
一第二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中;
一第三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中,所述第三脚位与所述第二脚位用以传递一差分数据信号;以及
一第四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中,用以电连接一参考电位;以及
一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
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尺寸相同;
一第五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中,且电连接所述第一脚位;
一第六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中,且电连接所述第二脚位;
一第七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中,且电连接所述第三脚位;
一第八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中,且所述第八脚位为浮接;以及
一第九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中,且电连接所述第四脚位,其中所述第九脚位与所述第八脚位相距一预定距离,当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连接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时,所述第八脚位通过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所具有的四个脚位中的一接地脚位而电连接所述第九脚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第八脚位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九脚位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第八脚位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九脚位的所述第三端均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九脚位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五脚位的长度、所述第六脚位的长度及所述第七脚位的长度,且所述第八脚位具有一弯折,使得所述第八脚位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九脚位的所述第四端之前,且所述第八脚位的所述第二端与第九脚位的所述第四端具有一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第八脚位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九脚位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所述第八脚位的所述第一端及第九脚位的所述第三端均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八脚位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五脚位的长度、所述第六脚位的长度及所述第七脚位的长度,且所述第九脚位具有一弯折,使得所述第九脚位的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八脚位的所述第二端之前,且所述第九脚位的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八脚位的所述第二端具有一间隙。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通过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本体。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本体为公座型式,所述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本体也为公座型式,且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母座型式。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本体为母座型式,所述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本体也为母座型式,且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为公座型式。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本体为公座型式,所述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本体为母座型式,且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也为母座型式。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本体为母座型式,所述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本体为公座型式,且所述另一A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本体也为公座型式。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其中所述参考电位为一接地电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548373A CN102208721A (zh) | 2010-03-30 | 2010-03-30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
US12/985,110 US20110244728A1 (en) | 2010-03-30 | 2011-01-05 |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and adaptor of the conne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548373A CN102208721A (zh) | 2010-03-30 | 2010-03-30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08721A true CN102208721A (zh) | 2011-10-05 |
Family
ID=4469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548373A Pending CN102208721A (zh) | 2010-03-30 | 2010-03-30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44728A1 (zh) |
CN (1) | CN10220872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223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系统 |
CN104901057A (zh) * | 2015-06-09 | 2015-09-09 | 四川特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66391B (zh) * | 2011-09-06 | 2014-12-21 | Acer Inc | 外接模組、電子裝置以及驅動外接模組的方法 |
CN103368010B (zh) * | 2012-04-10 | 2016-03-09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425883B (zh) * | 2013-08-27 | 2017-07-2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 |
US9720872B2 (en) * | 2013-10-10 | 2017-08-01 | Qorvo Us, Inc. | Auto-configuration of devices based upon configuration of serial input pins and supply |
KR20150116033A (ko) * | 2014-04-03 | 2015-10-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기적 연결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4518319B (zh) * | 2014-12-24 | 2017-09-19 | 东莞市精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KR20170081379A (ko) * | 2016-01-04 | 2017-07-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Usb otg 장치 |
CN114034979A (zh) * | 2021-11-12 | 2022-02-11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交流输电线路测距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9512A (zh) * | 2001-12-07 | 2005-03-02 | 莫列斯公司 | 微型化的连接器 |
CN1745503A (zh) * | 2003-01-29 | 2006-03-08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转换设备 |
CN2935518Y (zh) * | 2006-08-04 | 2007-08-15 | 数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讯号连接系统 |
US20080261448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3 | Chong Yi | Extension/expansion to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
CN201270034Y (zh) * | 2008-01-31 | 2009-07-08 | 创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封锁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器及使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1771B1 (en) * | 2000-12-28 | 2002-04-1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with power transmission function |
CN101364694B (zh) * | 2007-08-10 | 2011-08-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M371329U (en) * | 2009-08-24 | 2009-12-2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du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
-
2010
- 2010-03-30 CN CN2010101548373A patent/CN102208721A/zh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1-05 US US12/985,110 patent/US201102447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9512A (zh) * | 2001-12-07 | 2005-03-02 | 莫列斯公司 | 微型化的连接器 |
CN1745503A (zh) * | 2003-01-29 | 2006-03-08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转换设备 |
CN2935518Y (zh) * | 2006-08-04 | 2007-08-15 | 数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讯号连接系统 |
US20080261448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3 | Chong Yi | Extension/expansion to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
CN201270034Y (zh) * | 2008-01-31 | 2009-07-08 | 创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封锁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器及使用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223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系统 |
CN104901057A (zh) * | 2015-06-09 | 2015-09-09 | 四川特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44728A1 (en) | 201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08721A (zh)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转换器 | |
US7445516B2 (en) | Audio signal switcher | |
US7214089B1 (en) | Universal serial bus On-The-Go apparatus | |
CN107807892B (zh) | 一种usb type-c转usb3.0的方法及转接头 | |
TWM422178U (en) | Photoelectric signal converting module | |
US7670181B2 (en) | Connector for first and second joints having different pin quantities,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 | |
US20060044302A1 (en) | Notebook DC power sharing arrangement | |
CN204577794U (zh) | 具有USB Type-C连接器的扩充装置 | |
CN205029143U (zh) | USB Type-C转换模块 | |
US20120096286A1 (en) | Charging management metho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hos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5898493A (zh) | 异步收发传输器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复用电路及电路板 | |
TWM422221U (en) | Connector with universal slot | |
CN204947284U (zh) | USB Type-C转换模块 | |
CN201898231U (zh) | 一种连接器结构 | |
CN103473208B (zh) | 传输系统 | |
CN205319383U (zh) | 改进式连接器 | |
CN204441665U (zh) | 转换用连接器装置 | |
CN204947285U (zh) | USB Type-C转换模块 | |
KR20150072248A (ko) | Usb otg 메모리 장치 | |
CN102074862A (zh) | 电源适配器连接头 | |
TWM266618U (en) | Multiple output connection head with wireless data collection capability | |
CN101207255A (zh) | 一种音频信号转接装置 | |
CN202205998U (zh) | 微型usb插座、微型usb插头及微型usb总成 | |
CN201766179U (zh) | 连接器 | |
CN205029144U (zh) | USB Type-C转换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