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8196B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08196B CN102208196B CN201010140151.9A CN201010140151A CN102208196B CN 102208196 B CN102208196 B CN 102208196B CN 201010140151 A CN201010140151 A CN 201010140151A CN 102208196 B CN102208196 B CN 1022081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disk
- trigger
- hole
- diameter
- enga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2—Servo control
- G11B17/0404—Servo control with parallel drive roll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for moving the turntable or the clamper towards the disk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包括:相对地配置在光盘插入口内两侧的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设置在承载台和光盘插入口之间的一对能同步转动的检测杆,控制部件及触发部件,其中,在所述控制部件上设有沿着该控制部件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在所述触发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啮合部相啮合的被啮合部,被啮合部处于啮合部内部时,通过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接触,使触发部件转动并停止在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处于一致的位置。本发明光盘居中装置结构十分简单,能够使光盘的中心停留在和承载台的中心一致的位置,而且光盘不会因触发部件上复位弹簧的作用而向光盘插入口方向退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播放器中的光盘居中装置,该光盘居中装置使得可以将通过运送辊运送到承载台上的光盘被准确地夹住。
【背景技术】
在将光盘通过运送辊运送到承载台上进行播放的光盘播放装置中,一般使用触发部件检测光盘的中心是否到达承载台的中心,并起动光盘的卡夹机构。该触发部件在弹簧的作用下,其中一端被赋予了指向光盘插入口方向的转动力,和运送到运送路径之中的光盘外周相接触,其中一端被推动,并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之下发生转动,最终起动卡夹机构。上述触发部件中的弹簧,会起到阻碍光盘运送的作用,当运送辊脱离光盘之后,触发部件会使运送到承载台上方的光盘向光盘插入口方向返回。这样,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位置就会发生偏移,以致卡夹动作无法准确进行。另一方面,光盘的中心超过承载台的中心1毫米之后,光盘的外周和基板上的挡板相接触,运送辊随之停止对光盘的运送。然后,卡夹机构在这种状态下起动,进行卡夹动作。因此,一直以来,卡夹总是在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位置不一致的状态下动作。
作为应对办法,特开2006-48837号日本专利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它是在承载台和运送辊之间设置了第二中心定位机构2,在承载台的后部设置了定位机构3。被运送到承载台上的光盘,在第二中心定位机构和光盘定位机构的联合作用,四周处于被挟持的状态,由此将光盘的中心保持在承载台的中心位置上。该解决方案需要增加多个部件,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不需要设置第二中心定位机构和光盘定位机构,而是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光盘能准确运送到承载台之上,而不发生偏移。
本发明提供的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包括:
相对地配置在光盘插入口内两侧的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
设置在承载台和光盘插入口之间的一对能同步转动的检测杆;
控制部件,安装于基板的侧面,能够沿着与光盘运送路径平行的方向移动、驱动升降控制板使承载台和所述运送辊接近/远离光盘运送路径;及
触发部件,安装在基板上可摆动,并受第二弹簧作用使其一端的触接部有向光盘插入口方向摆动的趋势,该触发部件用于推动所述控制部件初期移动以使该控制部件能够被马达驱动;其中,
在所述控制部件上设有沿着该控制部件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在所述触发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啮合部相啮合的被啮合部;
被啮合部处于啮合部内部时,通过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接触,使触发部件转动并停止在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处于一致的位置。
本发明也可以在所述触发部件上设有沿着所述控制部件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在所述控制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啮合部相啮合的被啮合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防止光盘中心偏离承载台中心的触发机构,其包括:
控制部件,安装于基板的侧面,能够沿着与光盘运送路径平行的方向移动,其上设有沿着该控制部件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和
触发部件,用于给控制部件的初期移动提供动力,它通过中间轴安装在基板上,一端设置与光盘外周触接的触接部,另一端设置与所述啮合部相啮合的被啮合部,触发部件被第二弹簧赋予能使其触接部趋向光盘插入口方向的转动力;
被啮合部处于啮合部内部时,通过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接触,使触发部件转动并停止在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处于一致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支点变换机构,用于大小径光盘播放器在载入大径光盘时变换触发部件的支点,该支点变换机构包括:
滑动板上的L形轴孔,该轴孔具有沿着滑动板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宽度比触发部件的中间轴的直径略大的第一中间部及其两个端部,第一端部的宽度和中间轴的直径相同,在第二端部沿着和滑动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部;及
基板上的引导孔,该引导孔具有:沿着滑动板的移动方向延长的第二中间部,沿着和滑动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在第二中间部两端形成的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
当载入小径光盘时,所述第二凹部和轴孔的第一端部重合,触发部件的中间轴嵌于第二凹部;当载入大径光盘时,所述滑动板在检测杆拨动下向光盘插入口移动,使所述第三凹部和第一凹部重合,在光盘外周的推动下触发部件的中间轴嵌入所述第一凹部。
本发明光盘居中装置,结构十分简单,仅在控制部件上沿着其移动方向设有啮合部以及在触发部件上设有和啮合部啮合的被啮合部。另外,被啮合部处于啮合部之内时,通过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接触,使触发部件转动,进而使光盘的中心停留在和承载台的中心一致的位置。通过这种办法运送到承载台上的光盘,不会因触发部件上复位弹簧的作用而向光盘插入口方向退回。
此外,本发明还通过在滑动板上设置L形轴孔,在基板上设置引导孔,构成触发部件支点变换机构,在载入大径光盘时通过滑动板的滑动,使L形轴孔与引导孔的重叠部分变化,使触发部件的支点变换到另一位置以适合对大径光盘位置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光盘播放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施例光盘播放装置的平面图;
图3为其滑动板的平面图;
图4为其控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5为其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其升降控制板的立体图;
图7为其升降控制板的背面图;
图8为小径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之上的状态图;
图9为小径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之上的状态图;
图10为小径光盘被安放到承载台之上的状态图;
图11为大径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之上的状态图;
图12为大径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之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控制部件上,沿着其移动方向设有延长出来的长孔,在触发部件上,设有和长孔嵌合的突起,通过长孔和突起的嵌合,使得触发部件的端部停留在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一致的位置上。下面结合附图1-12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光盘播放装置的上方平面图,该光盘播放装置配备了本发明中的光盘居中装置;图2是其下方平面图。光盘播放装置的基板1的左端设有光盘插入口1a,在光盘插入口1a和承载台18之间设有一对检测杆2、3,该一对检测杆2、3和顺着光盘插入口1a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接触。另外,一侧的检测杆2和另一侧的检测杆3通过连结板4相连,可联动,如果一侧的检测杆2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另一侧的检测杆3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在另一侧检测杆3的附近设置有一个勾杆5,该勾杆5可以在大径光盘顺着光盘插入口1a插入时,将一对检测杆2、3停留在转动之后的位置。在连结板4和基板1之间挂有第一弹簧6,一对检测杆2、3被第一弹簧6赋予了一个转动力,该转动力使一对检测杆2、3的转动端向着将光盘插入口1a关闭的方向转动。当光盘偏离光盘运送路线的中线从光盘插入口1a插入时,外周会与其中一个检测杆接触,在该检测杆的压力作用下,运送中的光盘逐渐被纠正到沿光盘运送路线的中线移动;此外,一对检测杆还用于检测被运送光盘的外径,以控制小径光盘引导器8、触发部件9等的位置转换,使得小径光盘和大径光盘均能够被识别。
一侧的检测杆2和滑动板7相连,滑动板7用于在载入大径光盘时控制小径光盘引导器8退出光盘运送路径、以及控制触发部件9变换支点。如果检测杆2从初始位置开始转动,则该滑动板7向着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移动。图3所示的滑动板7的中间部位有一个用于拨动小径光盘引导器8转动的拨动部7e,拨动部7e和棒状的小径光盘引导器8的一端啮合,该小径光盘引导器8安装在基板1上可转动,小径光盘引导器8上设有两个突出到光盘运送路径之内的引导片8a。小径光盘引导器8通过引导片8a,将小径光盘的中心引导至承载台18的中心位置。如果滑动板7向着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移动,则滑动板7使小径光盘引导器8转动,进而使引导片8a从光盘的运送路径中退出。滑动板7上还设有导向部7d,以设定滑动板的移动方向。滑动板7上还设有第四凸轮形槽7f,用于与检测杆2配合在检测杆2转动时使该滑动板7接近或远离光盘插入口1a。并且,滑动板7上设有一个L形轴孔7a,该轴孔7a和触发部件(或者叫触发臂)9的中间轴9a嵌合。该轴孔7a具有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第一中间部及其两端部,其中,第一端部7b的宽度和中间轴9a的直径相同,第一中间部的宽度比中间轴9a的直径略大,在第二端部,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部7c。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基板1上面,和该轴孔7a重合的位置,形成有可以使中间轴9a嵌合的引导孔1b。该引导孔1b同样为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形状,引导孔1b具有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第二中间部,在第二中间部一端,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第二凹部1c,在第二中间部另一端,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第三凹部1d。引导孔1b和L形轴孔7a构成了触发部件9的支点变换机构,当载入小径光盘时,所述第二凹部1c和轴孔7a的第一端部7b重合,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嵌于第二凹部1c;当载入大径光盘时,所述滑动板7在检测杆2拨动下向光盘插入口1a移动,使所述第三凹部1d和第一凹部7c重合,在光盘外周的推动下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嵌入所述第一凹部7c。
触发部件9的一端设有和光盘外周触接的触接部9b,另一端设有被啮合部9c,图中的被啮合部9c采用圆柱形突起。光盘在运送路径之内移动,当外周和触接部9b触接,推动触发部件9以中间轴9a为中心转动时,安装在基板1侧面的控制部件10被推向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另外,在触发部件9和卡夹臂12(即卡夹的支持部件)之间挂有第二弹簧11,给触接部9b赋予了指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的转动力。另外,触接部9b大致设置于可在运送路径中心转动的位置。
没有光盘插入时,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和第二凹部1c嵌合,并且,滑动板7上的轴孔7a的第一端部7b和中间轴9a嵌合,中间轴9a可以第二凹部1c为中心转动。另一方面,插入大径光盘时,滑动板7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移动,则中间轴9a通过轴孔7a的第一中间部从引导孔1b的第二凹部1c脱离,并以被啮合部9c为中心发生转动。另外,在以啮合部9c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下,如果中间轴9a到达第一凹部7c和第三凹部1d处,则触发部件9可以以第一、第三凹部7c、1d为中心转动。
卡夹臂12通过一端的轴安装于基板1上,可自由转动,另一端安装有卡夹13。卡夹13的作用是对运送到承载台18之上的光盘进行保持,因此,在卡夹臂12上设有可以给卡夹赋予推压力的板弹簧12a。另外,如图4所示,在卡夹臂12上,设有可以和控制部件10的凸轮形孔10a嵌合的凸轮从动器12b。控制部件10的凸轮形孔10a,由沿着控制部件10的移动方向延长的直线部分10b和倾斜部分10c构成,控制部件10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移动到终端时,凸轮从动器12b和凸轮形孔10a的倾斜部分10c嵌合使卡夹13下降到承载台18。
控制部件10安装在基板1的侧面,可面向接近或远离光盘插入口1的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控制部件10具有立板和从该立板上、下边沿向内侧延伸形成的顶板和底板,顶板上设置可以和触发部件9的被啮合部9c嵌合的嵌合孔10d,立板上设置齿条10h和用于控制卡夹13升降的凸轮形孔10a,底板上设置第一突起10j以驱动升降控制板15移动。其中,嵌合孔10d由沿着控制部件10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这里采用长孔)10e、和啮合部10e的一端基本垂直的第一槽孔10f,以及和啮合部10e的另一端基本垂直的第二槽孔10g构成,整体上大致呈Z字形,其中,啮合部(即长孔)10e的宽度设定为比被啮合部9c的直径稍大,啮合部10e的位置设定为:当控制部件10在马达的力的作用下移动时,被啮合部9c和啮合部10e嵌合,触发部件9的触接部9b可以将光盘推至中心和承载台18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在控制部件10受到触发部件9的转动力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初始移动后,齿条10h和在马达14的作用下转动的齿轮(该齿轮图中无显示)啮合,这样,控制部件10就在马达14的动力作用下向着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移动了。如图2所示,第一突起10j可以和升降控制板15的第一凸轮形槽15a嵌合。
在基板1的下面侧靠近光盘插入口1a的附近,安装了运送光盘的运送辊16以及对该运送辊进行支撑并可使其自由转动,同时还可以使该运送辊自由脱离光盘表面的辊筒臂17,该辊筒臂17相对于基板1可自由转动。如图2和7所示,该辊筒臂17上设有和升降控制板15的第二凸轮形槽15b嵌合的第二突起17a。并且,在辊筒臂17上一体形成有闭锁片17b,在运送辊脱离光盘面时,该闭锁片可以将光盘插入口1a封闭。这样,马达14的转动力传递给运送辊16时,光盘被夹在运送辊16和光盘引导板之间(该光盘引导板安装在光盘插入口1a的另一侧与运送辊相对的位置,图中未示出),光盘就随着运送辊16的转动被移动到运送路径之内了。
另一方面,在卡夹13的下方,配置了具有承载台18的横梁机构19。该横梁机构19上装备了读取承载台18上的光盘信号的拾取装置20,其一端通过橡胶挡板21装配在基板1上,另一端通过橡胶挡板21装配在升降杆22上。升降杆22的一端通过轴安装于基板1上,可以自由转动,另一端如图7所示,设有和升降控制板15的第三凸轮形槽15c啮合的第三突起22a。
如图6、7所示,升降控制板15呈条状,其竖板上设置用于驱动运送辊16升降的第二凸轮形槽15b和用于驱动承载台18升降的第三凸轮形槽15c,其底部的突沿上设置第一凸轮形槽15a与第一突起10j配合用于驱动该升降控制板15沿着与运送辊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该条状的升降控制板15与运送辊16平行。
如图2所示,升降控制板15的第一凸轮形槽15a由短直线部分15d和由此延长出来的弯曲部分15e构成,直线部分15d在第一突起10j通过时,不会阻碍控制部件10的初期移动,弯曲部分15e设定为:控制部件10在马达的动力作用下移动时,如果第一突起10j沿箭头A方向移动,并和弯曲部分15e啮合,则控制部件10使升降控制板15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
如图7所示,升降控制板15的第二凸轮形槽15b由和升降控制板1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上直线部分15f和下直线部分15g,以及连接两直线部分15f、15g的倾斜部分构成。当第二突起17a和上直线部分15f嵌合时,第二凸轮形槽15b转动辊筒臂17,使运送辊16转至和光盘面相接的位置,当第二突起17a和下直线部分15g嵌合时,转动辊筒臂17,使运送辊16转至和光盘面脱离的位置。
第三凸轮形槽15c也由和升降控制板1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上直线部分15h和下直线部分15j,以及连接两直线部分15h、15j的倾斜部分构成。当第三突起22a和上直线部分15h嵌合时,转动升降杆22,将横梁机构19抬升至使承载台18和卡夹13可以将光盘挟持的位置;当第三突起22a和下直线部分15j嵌合时,转动升降杆22,落下横梁机构19,使承载台18脱离光盘的运送路径。
下面说明光盘运送过程:
图8显示了小径光盘23的中心在引导片8a的引导之下,运送至承载台18的中心位置的状态。这时,一侧的检测杆2位于初始位置,滑动板7不会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移动。因此,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和第二凹部1c嵌合,触发部件9以第二凹部1c为中心,由点划线位置转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触发部件9的触接部9b在第二弹簧11的拉力作用下,将小径光盘23向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回推。但是,由于小径光盘23此时被运送辊16施加了运送力,并不会在第二弹簧11的作用下被推回。另外,由于触发部件9转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被啮合部9c使控制部件10向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移动。于是,控制部件10被从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推向实线所示的位置。这样,马达14的动力通过齿条10h传递给控制部件10,控制部件10在马达14的动力下开始移动。
图9显示了控制部件10在马达的动力作用下移动的状态。这时,触发部件9的被啮合部9c嵌合在啮合部10e之内,通过该嵌合,触发部件9的触接部9b阻止小径光盘23的中心在运送辊运送力的作用下越过承载台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在此期间,在马达的动力之下,控制部件10持续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移动,控制部件10上的第一突起10j和第一凸轮形槽15a的弯曲部分15e(见图2所示)滑接,升降控制板15开始向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在该升降控制板15的移动下,运送辊16开始脱离光盘面。另外,升降杆22将承载台18向光盘面抬升。众所周知,承载台18上形成有和光盘的中心孔嵌合在一起的芯形圆筒18a,在承载台18被抬升的状态下,该芯形圆筒18a和光盘的中心孔嵌合在一起。芯形圆筒18a嵌入到光盘的中心孔之后,光盘向任何方向的移动都将会被芯形圆筒18a限制。
图10显示了控制部件10在马达的作用下移动结束之后的状态。这时,触发部件9的被啮合部9c位于第二槽孔10g之内,触发部件9被控制部件10推动,以中间轴9a为中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该转动下,触接部9b从小径光盘的外周脱离。另一方面,升降控制板15到达B方向的移动终端位置,第二突起17a嵌合到第二凸轮形槽15b的下直线部分15g处,转动滚筒臂17,使运送辊16从小径光盘23脱离。另外,升降杆22的第三突起22a和第三凸轮形槽15c的上直线部分15h嵌合,将横梁机构抬升至使承载台18可以和卡夹13对小径光盘进行挟持的位置。更进一步,在控制部件10的凸轮形孔10a的倾斜部分10c的作用下,卡夹臂12推动凸轮从动器12b,使卡夹13下降至承载台18,利用板弹簧12a的弹力,卡夹13将小径光盘挟持在承载台18上。这时,小径光盘23就可以播放了。
如上所述,小径光盘23被卡夹13挟持在承载台18上之前,由于触发部件9的圆柱形突起(即被啮合部9c)嵌合在长孔(即啮合部10e)之内,因此,可以通过触发部件的触接部9b,防止小径光盘23的中心在运送辊运送力的作用下,超过承载台18的中心位置,并且,还可以防止小径光盘23在第二弹簧11的作用下被触发部件9推向光盘插入口1a。
图11是大径光盘24的中心被运送到承载台18的中心时的状态。这时,一对检测杆2、3受到大径光盘24的推压,发生大幅转动,在勾杆5的作用下,停留在转动之后的位置。另外,滑动板7随着检测杆2的转动向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移动。随后,滑动板7的中间部分和小径光盘引导器8的一端啮合,使小径光盘引导器8转动,引导片8a退出光盘的运送路径。并且,滑动板7上的轴孔7a的第一中间部允许中间轴9a通过,允许触发部件9以被啮合部9c为中心转动。在该转动作用下,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和点划线所示的第一凹部7c及第三凹部1d嵌合,同时,触接部9b的位置和载入小径光盘时的情况相比也大幅后退。
这时,触发部件9的触接部9b在第二弹簧11的拉力作用下,将大径光盘24推向光盘插入口1a。但是,由于大径光盘被运送辊16施加了运送力,因此,并不会被第二弹簧推回。另外,由于触发部件9转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被啮合部9c使控制部件10向光盘插入口1a的方向移动,将控制部件10从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这样,马达14的动力通过齿条10h传递给控制部件10,控制部件10在马达14的动力下开始移动。
图12显示了控制部件10在马达的动力作用下移动的状态。这时,触发部件9的被啮合部9c嵌合在啮合部10e内,通过该嵌合,触发部件9的触接部9b阻止大径光盘24的中心在运送辊运送力的作用下超过承载台13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在此期间,控制部件10在马达14的动力作用下持续向光盘插入口1a移动,控制部件10上的第一突起10j和第一凸轮形槽15a的弯曲部分15e(如图2所示)滑接,使得升降控制板15开始向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受该升降控制板15的移动,运送辊16开始从光盘面脱离。另外,升降杆22将承载台18向着光盘面抬升,承载台18的芯形圆筒18a嵌入到光盘的中心孔之后,光盘向任何方向的移动都将会被芯形圆筒18a限制。然后和小径光盘的情况相同,卡夹机构起动,大径光盘24进入可以播放的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触发部件9上设有被啮合部9c——圆柱形突起,控制部件10上设有啮合部10e——长孔,但实际上并不仅限如此,也可以在触发部件9上设置长孔,在控制部件10上设置突起。无论哪一种情况,被啮合部处于啮合部之内时,在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作用下,触发部件转动至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因此,光盘运送到承载台上方后,即使触发部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光盘施加指向光盘插入口方向的力,光盘也不会被推回。并且,在触发部件端部的作用下,被运送辊运送的光盘其中心会停于和承载台的中心一致的位置。
由此,仅仅在控制部件上设置啮合部、在触发部件上设置和啮合部啮合的被啮合部,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准确对光盘进行卡夹。
上述实施例的控制部件10和触发部件9构成了触发机构,用于当光盘运送到中心和承载台中心一致的位置时,起动卡夹和承载台对光盘挟持,以及使运送辊脱离光盘,从光盘运送路径退出,通过所述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设置,使得该触发机构能防止光盘中心偏离承载台中心,从而使承载台和卡夹能够准确对光盘进行卡夹。这种触发机构不仅能应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光盘播放装置中,也能够应用在其它的采用辊筒运送光盘的播放装置中。
Claims (6)
1.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包括:
相对地配置在光盘插入口(1a)内两侧的运送辊(16)和光盘引导器;
设置在承载台(18)和光盘插入口(1a)之间的一对能同步转动的检测杆(2、3);
控制部件(10),安装于基板(1)的侧面,能够沿着与光盘运送路径平行的方向移动、驱动升降控制板(15)使承载台(18)和所述运送辊(16)接近/远离光盘运送路径;及
触发部件(9),安装在基板(1)上可摆动,并受第二弹簧(11)作用使其一端的触接部(9b)有向光盘插入口(1a)方向摆动的趋势,该触发部件(9)用于推动所述控制部件(10)初期移动以使该控制部件(10)能够被马达(14)驱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件(10)上设有沿着该控制部件(10)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10e),在所述触发部件(9)上设有与所述啮合部(10e)相啮合的被啮合部(9c);或,在所述触发部件(9)上设有沿着所述控制部件(10)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啮合部,在所述控制部件(10)上设有与所述啮合部相啮合的被啮合部;
所述啮合部为长孔,所述被啮合部为能够嵌于所述长孔中的突起;所述长孔一端设置与该长孔基本垂直的第一槽孔(10f),另一端设置与该长孔基本垂直的第二槽孔(10g),所述长孔、第一槽孔(10f)和第二槽孔(10g)构成一个Z字形嵌合孔(10d);
被啮合部处于啮合部内部时,通过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的接触,使触发部件转动并停止在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处于一致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居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10)具有立板和从该立板上、下边沿向内侧延伸形成的顶板和底板,顶板上设置所述啮合部(10e)或被啮合部,立板上设置齿条(10h)和用于控制卡夹(13)升降的凸轮形孔(10a),底板上设置第一突起(10j)以驱动所述升降控制板(15)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居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板(15)与所述运送辊平行,呈条状,其竖板上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运送辊(16)升降的第二凸轮形槽(15b)和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18)升降的第三凸轮形槽(15c),其底部的突沿上设置第一凸轮形槽(15a)与所述第一突起(10j)配合用于驱动该升降控制板(15)沿着与运送辊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居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触发部件(9)的支点变换机构,该支点变换机构包括
滑动板(7)上的L形轴孔(7a),该轴孔(7a)具有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宽度比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的直径略大的第一中间部及其两个端部,第一端部(7b)的宽度和中间轴(9a)的直径相同,在第二端部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部(7c);及
基板(1)上的引导孔(1b),该引导孔(1b)具有: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第二中间部,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在第二中间部两端形成的第二凹部(1c)和第三凹部(1d);
当载入小径光盘时,所述第二凹部(1c)和轴孔(7a)的第一端部(7b)重合,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嵌于第二凹部(1c);当载入大径光盘时,所述滑动板(7)在检测杆拨动下向光盘插入口(1a)移动,使所述第三凹部(1d)和第一凹部(7c)重合,在光盘外周的推动下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嵌入所述第一凹部(7c)。
5.一种支点变换机构,用于大小径光盘播放器在载入大径光盘时变换触发部件的支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动板(7)上的L形轴孔(7a),该轴孔(7a)具有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宽度比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的直径略大的第一中间部及其两个端部,第一端部(7b)的宽度和中间轴(9a)的直径相同,在第二端部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部(7c);及
基板(1)上的引导孔(1b),该引导孔(1b)具有:沿着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延长的第二中间部,沿着和滑动板(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在第二中间部两端形成的第二凹部(1c)和第三凹部(1d);
当载入小径光盘时,所述第二凹部(1c)和轴孔(7a)的第一端部(7b)重合,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嵌于第二凹部(1c);当载入大径光盘时,所述滑动板(7)在检测杆拨动下向光盘插入口(1a)移动,使所述第三凹部(1d)和第一凹部(7c)重合,在光盘外周的推动下触发部件(9)的中间轴(9a)嵌入所述第一凹部(7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点变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7)用于在载入大径光盘时控制小径光盘引导器(8)退出光盘运送路径、以及控制触发部件(9)变换支点,它包括所述L形轴孔(7a)、导向部(7d)、用于拨动所述小径光盘引导器(8)转动的拨动部(7e)、以及用于与检测杆(2)配合在检测杆(2)转动时使该滑动板接近或远离光盘插入口(1a)的第四凸轮形槽(7f)。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40151.9A CN102208196B (zh) | 2010-03-31 | 2010-03-31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 |
US13/017,217 US8719850B2 (en) | 2010-03-31 | 2011-01-31 | Compact disc centering apparatus of compact disc play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40151.9A CN102208196B (zh) | 2010-03-31 | 2010-03-31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08196A CN102208196A (zh) | 2011-10-05 |
CN102208196B true CN102208196B (zh) | 2014-01-22 |
Family
ID=44696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015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8196B (zh) | 2010-03-31 | 2010-03-31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19850B2 (zh) |
CN (1) | CN1022081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30880B (zh) * | 2012-11-06 | 2015-12-16 |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播放器仓门位置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17048B1 (en) * | 1998-12-28 | 2004-11-10 | CLARION Co., Ltd. |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
CN1741164A (zh) * | 2004-07-27 | 2006-03-01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光盘装置 |
CN201142216Y (zh) * | 2008-01-04 | 2008-10-29 |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光盘运送位置控制装置 |
CN201278262Y (zh) * | 2008-10-15 | 2009-07-22 |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光盘载入终端位置检测装置 |
CN201725566U (zh) * | 2010-03-31 | 2011-01-26 |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及其触发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02214A (ja) * | 2004-04-14 | 2005-10-27 | Tokyo Pigeon Co Ltd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
2010
- 2010-03-31 CN CN201010140151.9A patent/CN1022081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1-31 US US13/017,217 patent/US871985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17048B1 (en) * | 1998-12-28 | 2004-11-10 | CLARION Co., Ltd. |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
CN1741164A (zh) * | 2004-07-27 | 2006-03-01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光盘装置 |
CN201142216Y (zh) * | 2008-01-04 | 2008-10-29 |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光盘运送位置控制装置 |
CN201278262Y (zh) * | 2008-10-15 | 2009-07-22 |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光盘载入终端位置检测装置 |
CN201725566U (zh) * | 2010-03-31 | 2011-01-26 |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及其触发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08196A (zh) | 2011-10-05 |
US8719850B2 (en) | 2014-05-06 |
US20110247024A1 (en) | 201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128331A1 (en) | Device for mounting an information carrying disc member | |
US20030161244A1 (en) | Disc centering device | |
CN102208196B (zh)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 | |
CN201725566U (zh) | 光盘播放器的光盘居中装置及其触发机构 | |
US5373406A (en) | Auto load/eject system for tape cassette | |
JP3506598B2 (ja) | ディスク移送機構 | |
US6452888B1 (en) | Disk device | |
JP4232736B2 (ja) |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 |
EP1087389A1 (en) | Disc unit | |
JP4657476B2 (ja)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
US20100192168A1 (en) | Disc device | |
KR100252128B1 (ko) | 디스크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클램핑 장치 | |
JP5683399B2 (ja)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JP2538656Y2 (ja) | ディスク誤挿入防止装置 | |
JP2009301688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3792895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4196987B2 (ja)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
US20130047170A1 (en) | Disc loa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drive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 |
KR20010065163A (ko) |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가이드레버 구동장치 | |
JP2005243091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4196352B2 (ja)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
JP4221508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ディスクの搬入・クランプ制御装置 | |
JPH02134760A (ja) | 記録円盤再生装置 | |
JP2010067328A (ja) | ディスク装置のクランプ構造 | |
JP2004039199A (ja)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