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节省空口资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方法中,通过增加数据传输所利用的PRB的个数来降低下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码率,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减小HARQ重传概率,有效地避免对空口资源的浪费。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基站根据当前待传输的数据量和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为终端分配PRB,将分配的PRB作为第一PRB;
步骤51:基站为终端增加分配PRB,将增加分配的PRB作为第二PRB;
步骤52:基站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终端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下行数据;或者,指示终端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基站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上行数据。
对于下行数据的传输:
步骤50中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具体为下行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
步骤51中,基站为终端增加分配PRB的实现如下:
首先,基站按照如下公式一或公式二确定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的个数 Nadd:
其中,λ1表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PRB中打孔PRB对包含的RE的个数与常规PRB对包含的RE的个数的比值;λ2表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PRB中打孔PRB对与第一PRB中PRB对的总个数的比值;K为预先设定的用于表示下行物理信道(例如PDSCH)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的系数,K为常数,取值范围为:0<K<1;NPRB,all_normal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PRB的总个数;
然后,基站根据确定的Nadd为终端增加分配PRB。
具体的,基站可以在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全部为打孔PRB时,采用公式一确定Nadd;在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全部为常规PRB时,采用公式二确定Nadd。
在为终端增加分配PRB之后,基站可以确定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所对应的MCS等级、以及分配PRB的总个数,将该MCS等级和分配PRB的总个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以指示终端根据该MCS等级和分配PRB的总个数确定需要接收的TBS,并按照该TBS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具体如下:
首先,基站根据当前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和Nadd,确定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该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然后,基站通过查找MCS表格,确定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对应的MCS等级;
接着,基站将包含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的信令发送给终端,该PRB总个数为第一PRB的总个数与第二PRB的总个数之和;
最后,终端根据所述MCS等级和PRB的总个数,确定需要接收的TBS,并根据该TBS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上述基站确定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在基站按照公式一确定Nadd时,基站按照以下公式三确定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
公式三:
在基站按照公式二确定Nadd时,基站按照以下公式四确定下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
公式四:
公式三和公式四中,
η
Target为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对于上行数据的传输:
步骤50中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具体为上行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
步骤51中,基站仍可以采用上述公式一或公式二确定为终端增加分配PRB的个数Nadd,并根据确定的Nadd为终端增加分配PRB。不同之处仅在于公式一或公式二中的K为预先设定的用于表示上行物理信道(例如PUSCH)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常数,取值范围为:0<K<1。
具体的,基站可以在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全部为打孔PRB时,采用公式一确定Nadd,在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全部为常规PRB时,采用公式二确定Nadd。
步骤52中,基站指示终端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基站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上行数据,其实现具体如下:
首先,基站根据当前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和Nadd,确定上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该上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目 标频谱效率;
然后,基站通过查找MCS表格,确定上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对应的MCS等级;
接着,基站将包含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的信令发送给终端,以指示终端根据该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TBS,并根据该TBS发送上行数据;该PRB总个数为第一PRB的总个数与第二PRB的总个数之和。
基站仍可以采用上述公式三或公式四确定上行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LTE协议规定,资源分配的参数主要包括MCS等级、PRB个数、传输块大小(TBS)。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UE都是通过MCS等级和PRB数目查找传输块大小(TBS)表格得到当前需要使用的TBS。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eNodeB根据分配的PRB对资源中打孔PRB对的比例来调整MCS等级和PRB个数,UE侧不需要做单独处理,就能保证分配了部分打孔PRB对条件下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和只分配常规PRB对条件下的频谱效率保持不变。
具体描述如下:eNodeB在保持待传输的传输块大小(TBSinit)不变的条件下,记分配的PRB对全部为正常PRB对条件下的目标频谱效率为ηTarget,存在打孔PRB对时使用的实际频谱效率调整为ηused,并增加PRB对个数,使得分配了打孔PRB对和只分配常规PRB对,这两种条件下的频谱效率和传输块大小都保持不变。UE侧只需要按照DCI信令的指示来查找TBS表格,无需多余操作,即本发明不需要LTE协议针对打孔PRB对做单独的规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如图6A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开始:
步骤61:eNodeB确定当前UE的目标频谱效率ηTarget,对于LTE下行,是 由UE上报的CQI决定的频谱效率;对于LTE上行,是由基站对上行SRS信号测量得到的频谱效率;
步骤62:eNodeB根据ηTarget和待传输的数据量TBSinit确定需要分配的PRB的个数为NPRB,all_normal(假设分配的PRB对全部是常规PRB对);
步骤63:考虑到分配的PRB中包含了部分或者全部打孔PRB对,eNodeB调整实际采用的频谱效率为ηused,并且增加NPRB,add个PRB(则分配的PRB的总数为NPRB,used=NPRB,all_normal+NPRB,add),来保证在分配打孔PRB对和只分配常规PRB对,两种条件下业务数据的频谱效率和传输块大小保持不变。其中,增加的PRB的个数(NPRB,add)与实际采用的频谱效率(ηused)的计算过程如下:
1)当eNodeB继续分配的PRB对全部属于打孔PRB对时,令
表示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常数,取值范围为:0<K<1),将K代入公式
然后将求得的y′代入公式
求出最终采用的η
used和需要继续分配的打孔PRB对的个数N
PRB,add(N
PRB,add=y′)。
2)当eNodeB继续分配的PRB对全部属于常规PRB对时,令
表示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常数,取值范围为:0<K<1),将K代入公式
然后将求得的x′代入
求得最终采用的η
used和需要继续分配的PRB的个数N
PRB,add(N
PRB,add=x′)。
其中,
N
RE和N′
RE分别表示一个常规PRB对和一个打孔PRB对中 包含的可用RE数目;
x和y分别表示步骤62确定的N
PRB,all_normal个PRB对中包含的常规PRB对和打孔PRB对的个数,满足N
PRB,all_normal=x+y。
根据需要继续分配的PRB对是属于打孔PRB对还是常规PRB对,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继续分配的PRB对全部属于打孔PRB对(NPRB,add=y′)
记y′表示需要继续分配的打孔PRB对的个数,ηTarget是期望得到的目标频谱效率(对于LTE下行,是由UE上报的CQI决定的频谱效率;对于LTE上行,是由上行SRS信号测量得到的频谱效率),ηused表示查找TBS表格时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是需要求解的量,ηTarget和ηused的表达式如下式所示:
由上述两式可得:
记 可得:
其中,y′的取值范围是1≤y′≤(NPRB,all_Punc-y),NPRB,all_Punc表示全部的打孔PRB对的个数。
以ηused作为已知量,y′的计算公式为:
由公式(4)和(5)可知:频谱效率ηused是需要求解的量,为了求解ηused需要已知参数λ3(λ3由y′和NPRB,all_normal的比值决定),而y′是未知的,取决于eNodeB继续分配的打孔PRB对的个数。因此存在一个死锁问题,如图6B所示。
为了避免上述死锁问题,令
表示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预先给定的常数,取值范围是0<K<1。将K代入公式(6),可以求得y′,然后将y′代入公式(4),求出最终采用的η
used,如图6C所示。
2)继续分配的PRB对全部属于常规PRB对(NPRB,add=x′)
记x′表示需要继续分配的常规PRB对的个数,ηTarget是期望得到的目标频谱效率(对于LTE下行,是由UE上报的CQI决定的频谱效率;对于LTE上行,是由上行SRS信号测量得到的频谱效率),ηused是查找TBS表格时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Target和ηused的表达式如下式所示:
由上述两式可得:
记 可得:
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1≤x′≤(N
PRB,BW-x-y),N
PRB,BW表示整个系统带宽内全部PRB对的个数,即
以ηused作为已知量,x′的计算公式为:
由公式(10)和(11)可知:频谱效率ηused是需要求解的量,为了求解ηused需要已知参数λ3(λ3由x′和NPRB,all_normal的比值决定),而x′是未知的,取决于eNodeB继续分配的打孔PRB对的个数。因此存在一个死锁问题,如下图6D所示。
为了避免死锁,令
表示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常数,取值范围是0<K<1,将K代入公式(12),可以求得x′,然后将x′代入公式(10),求出最终采用的η
used,如图6E所示。
综上所述,确定当前下行PDSCH或者上行PUSCH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
Used为:1)当继续分配的PRB对全部属于打孔PRB对时,
2)当继续分配的PRB对全部属于常规PRB对时,
步骤64:通过查找MCS表格,得到ηUsed对应的MCS等级IMCS,Used和TBS等级I_TBS_used;
步骤65:eNodeB按照实际使用的PRB对个数(NPRB,used=NPRB,all_normal+NPRB,add) 和I_TBS_used查找TBS表格确定PDSCH实际采用的数据量TBSinit;
步骤66:eNodeB通过DCI信令将NPRB,used和IMCS,Used发送给UE;
步骤67:UE根据DCI信令中指示的NPRB,used和IMCS,Used查找MCS表格和TBS表格,确定需要接收的数据量TBSinit。
结束。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基站70,用于根据当前待传输的数据量和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为终端分配物理资源块PRB,将分配的PRB作为第一PRB;为终端增加分配PRB,将增加分配的PRB作为第二PRB;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终端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下行数据;或者,指示终端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基站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上行数据;
终端71,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或者,根据基站的指示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基站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上行数据。
所述基站70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一或公式二确定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的个数Nadd:
其中,λ1表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PRB中打孔PRB对包含的资源单元RE的个数与常规PRB对包含的RE的个数的比值;λ2表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PRB中打孔PRB对与PRB对的总个数的比值;K为预先设定的用于表示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预先给定的常数,取值范围是0<K<1;NPRB,all_normal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PRB的总个数;
根据确定的Nadd为终端增加分配PRB。
所述基站70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频谱效率和所述Nadd,确定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该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通过查找MCS表格,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对应的MCS等级;
将包含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的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PRB总个数为第一PRB的总个数与第二PRB的总个数之和;
所述终端71用于:
根据所述MCS等级和PRB的总个数,确定需要接收的TBS,并根据该TBS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基站70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频谱效率和所述Nadd,确定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该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通过查找MCS表格,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对应的MCS等级;
将包含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的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PRB总个数为第一PRB的总个数与第二PRB的总个数之和;
所述终端71用于:
根据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TBS,并根据该TBS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所述基站70用于:
在按照所述公式一确定所述Nadd时,按照以下公式三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
公式三:
在按照所述公式二确定所述Nadd时,按照以下公式四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
公式四:
其中, ηTarget为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一PRB分配单元80,用于根据当前待传输的数据量和数据传输需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为终端分配物理资源块PRB,将分配的PRB作为第一PRB;
第二PRB分配单元81,用于为终端增加分配PRB,将增加分配的PRB作为第二PRB;
传输指示单元82,用于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终端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下行数据;或者,指示终端利用第一PRB和第二PRB向基站传输所述数据量对应的上行数据。
第二PRB分配单元81包括:
个数确定单元,用于按照如下公式一或公式二确定为终端增加分配的PRB的个数Nadd:
其中,λ1表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PRB对中打孔PRB对包含的资源单元RE的个数与常规PRB对包含的RE的个数的比值;λ2表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PRB中打孔PRB对与第一PRB对的总个数的比值;K为预先设定的用于表示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与目标频谱效率的比值,K为常数,取值范围是0<K<1;NPRB,all_normal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PRB的总个数;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Nadd为终端增加分配PRB。
所述基站还包括:
实际频谱效率确定单元8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频谱效率和所述Nadd,确定 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该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MCS等级确定单元84,用于通过查找MCS表格,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对应的MCS等级;
信令发送单元85,用于将包含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的信令发送给终端,以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MCS等级和PRB的总个数,确定需要接收的TBS,并根据该TBS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所述PRB总个数为第一PRB的总个数与第二PRB的总个数之和。
所述传输指示单元82包括:
实际频谱效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频谱效率和所述Nadd,确定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该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MCS等级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查找MCS表格,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对应的MCS等级;
信令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的信令发送给终端,以指示终端根据所述MCS等级和PRB总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TBS,并根据该TBS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述PRB总个数为第一PRB的总个数与第二PRB的总个数之和。
所述实际频谱效率确定单元用于:
在按照所述公式一确定所述Nadd时,按照以下公式三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
公式三:
在按照所述公式二确定所述Nadd时,按照以下公式四确定所述物理信道实际使用的频谱效率ηUsed:
公式四:
其中, ηTarget为所述目标频谱效率。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基站根据当前待传输的数据量和数据传输需要达到的目标频谱效率为终端分配PRB后,为终端增加分配PRB,并利用分配的所有PRB向终端传输该数据量对应的下行数据或指示终端利用分配的所有PRB向基站传输该数据量对应的上行数据。可见,本发明中由于为终端增加分配了PRB,使得下行数据传输或上行数据传输可以利用的资源增多,那么数据传输时实际达到的频谱效率就降低,采用的码率也相应降低,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HARQ重传的概率,有效地减小了对空口资源的浪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