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908A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9908A CN102189908A CN2011100735343A CN201110073534A CN102189908A CN 102189908 A CN102189908 A CN 102189908A CN 2011100735343 A CN2011100735343 A CN 2011100735343A CN 201110073534 A CN201110073534 A CN 201110073534A CN 102189908 A CN102189908 A CN 1021899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tilever
- front wheel
- bumper
- lower cantalever
- brac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包括车架和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机构,在车架前端两侧设有前轮机构,在位于下悬臂机构上方的车架上设有上悬臂机构,上悬臂机构和下悬臂机构均与前轮机构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制造方便,采用双悬臂结构使前轮连接更稳定,抗震能力得到增强,确保代步车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时也能使前轮与地面保持垂直,提高前轮的稳定性,延长车轮和悬臂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好,可控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特别是一种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代步车的前轮悬挂系统中采用了单悬臂结构,由于代步车车型较小,悬臂的强度有限,减震抗震能力较差。在路面不平有坑洼的道路上行走时,代步车经过颠簸之后,就容易使前轮不与地面垂直,即相对地面发生倾斜,形成内、外八字,不仅加剧车轮的非正常磨损,而且也容易使悬臂发生弯曲,增加维护成本,甚至使代步车的前轮悬挂系统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结构合理,制造方便,确保代步车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时也能使前轮与地面保持垂直,提高前轮的稳定性,延长车轮和悬臂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包括车架和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机构,在车架前端两侧设有前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下悬臂机构上方的车架上设有上悬臂机构,上悬臂机构和下悬臂机构均与前轮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悬臂机构包括横向设在下悬臂支板上方的上悬臂支板和设在上悬臂支板上的上悬臂,所述下悬臂机构包括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支板和设在下悬臂支板上的下悬臂。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以及左前轮和右前轮,左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左端连接,左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左端连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右端连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右端连接,左前轮、右前轮分别转接在左、右前轮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左端转接,左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左端转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右端转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右端转接,在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上均设有与代步车方向把连接的连接片,代步车方向把通过连杆与连接片连接并控制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相对上悬臂和下悬臂作水平偏转。前轮支撑架由两根悬臂连接支承,增加了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悬臂与上悬臂之间设有减震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系统包括设在下悬臂左端与上悬臂左端之间的左减震器和设在下悬臂右端与上悬臂右端之间与左减震器规格相同的右减震器,在上悬臂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左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左端,左减震器的上端转接在左支架上,右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右端,右减震器的上端转接在右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均包括减震杆和套装在减震杆上的减震弹簧,左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下悬臂的左端,左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左支架上,右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下悬臂的右端,右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右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别设有调节左、右减震器松紧度的调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减震器的减震杆上端连接,左、右支架上表面分别设有螺母与调节螺栓螺纹配合。调节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下悬臂和上悬臂的两端均设为环体,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下方,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穿过下悬臂的环体和上悬臂的环体后与调节螺栓连接。使整体结构更紧凑,缩小悬挂系统占用的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双悬臂结构,使前轮连接更稳定,抗震能力得到增强,安全性好,可控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包括车架1和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机构,在车架前端两侧设有前轮机构,在下悬臂机构上方设有上悬臂机构,上悬臂机构和下悬臂机构均与前轮机构连接。所述上悬臂机构包括设横向设在下悬臂支板上方的上悬臂支板31和设在上悬臂支板上的上悬臂32,所述下悬臂机构包括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支板21和设在下悬臂支板上的下悬臂22。所述前轮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前轮支撑架41和右前轮支撑架42,以及左前轮43和右前轮44,左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左端连接,左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左端连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右端连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右端连接,左前轮、右前轮分别转接在左、右前轮支撑架上。
所述下悬臂与上悬臂之间设有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包括规格相同的左减震器51和右减震器52,在上悬臂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架33和右支架34,左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左端,左减震器的上端转接在左支架上,右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右端,右减震器的上端转接在右支架上。所述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均包括减震杆53和套装在减震杆上的减震弹簧54,左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下悬臂的左端,左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左支架上,右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下悬臂的右端,右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右支架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将左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左端转接,左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左端转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右端转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右端转接,在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上均设有与代步车方向把连接的连接片45,代步车方向把通过连杆与连接片连接并控制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相对上悬臂和下悬臂作水平偏转。还有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别设有调节左、右减震器松紧度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调节螺栓61,调节螺栓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减震器的减震杆上端连接,左、右支架上表面分别设有螺母62与调节螺栓螺纹配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下悬臂和上悬臂的两端均设为环体23、33,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下方,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穿过下悬臂的环体和上悬臂的环体后与调节螺栓连接。这样使整体结构更紧凑,缩小悬挂系统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结构合理,制造方便,采用双悬臂结构使前轮连接更稳定,抗震能力得到增强,确保代步车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时也能使前轮与地面保持垂直,提高前轮的稳定性,延长车轮和悬臂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好,可控性高。
Claims (10)
1.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包括车架(1)和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机构,在车架前端两侧设有前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下悬臂机构上方的车架上设有上悬臂机构,上悬臂机构和下悬臂机构均与前轮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臂机构包括横向设在下悬臂支板上方的上悬臂支板(31)和设在上悬臂支板上的上悬臂(32),所述下悬臂机构包括横向设在车架前端的下悬臂支板(21)和设在下悬臂支板上的下悬臂(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前轮支撑架(41)和右前轮支撑架(42),以及左前轮(43)和右前轮(44),左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左端连接,左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左端连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右端连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右端连接,左前轮、右前轮分别转接在左、右前轮支撑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左端转接,左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左端转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上端与上悬臂的右端转接,右前轮支撑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右端转接,在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上均设有与代步车方向把连接的连接片(45),代步车方向把通过连杆与连接片连接并控制左前轮支撑架和右前轮支撑架相对上悬臂和下悬臂作水平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臂与上悬臂之间设有减震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系统包括规格相同的左减震器(51)和右减震器(52),在上悬臂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架(33)和右支架(34),左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左端,左减震器的上端转接在左支架上,右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右端,右减震器的上端转接在右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均包括减震杆(53)和套装在减震杆上的减震弹簧(54),左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下悬臂的左端,左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左支架上,右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下悬臂的右端,右减震器的减震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径向转接在右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别设有调节左、右减震器松紧度的调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调节螺栓(61),调节螺栓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减震器的减震杆上端连接,左、右支架上表面分别设有螺母(62)与调节螺栓螺纹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臂和上悬臂的两端均设为环体(23、33),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下端转接在下悬臂的下方,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穿过下悬臂的环体和上悬臂的环体后与调节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35343A CN102189908A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35343A CN102189908A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9908A true CN102189908A (zh) | 2011-09-21 |
Family
ID=4459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35343A Pending CN102189908A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89908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0246A (zh) * | 2014-12-15 | 2016-08-24 | 广西大学 | 一种转臂式清罐装置的减震支撑机构 |
CN108852660A (zh) * | 2018-07-17 | 2018-11-23 | 郜鹏 | 一种电动轮椅的前轮悬挂结构 |
CN109649102A (zh) * | 2017-10-12 | 2019-04-1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后悬架的安装单元 |
CN110217331A (zh) * | 2019-07-12 | 2019-09-10 | 好骑出行(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分裂式前轮的倾斜机构 |
CN110962923A (zh) * | 2019-11-13 | 2020-04-07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全地形悬挂转向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82450Y (zh) * | 2005-04-05 | 2006-05-24 | 李明增 | 四轮车前轮支撑摇臂机构 |
CN201261369Y (zh) * | 2008-06-23 | 2009-06-24 | 重庆工学院 | 可调式双摆臂悬挂 |
JP4333982B2 (ja) * | 2000-12-01 | 2009-09-16 | ギブズ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
CN201597405U (zh) * | 2010-03-11 | 2010-10-06 |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CN202046171U (zh) * | 2011-03-25 | 2011-11-23 | 许晓华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
2011
- 2011-03-25 CN CN2011100735343A patent/CN10218990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33982B2 (ja) * | 2000-12-01 | 2009-09-16 | ギブズ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
CN2782450Y (zh) * | 2005-04-05 | 2006-05-24 | 李明增 | 四轮车前轮支撑摇臂机构 |
CN201261369Y (zh) * | 2008-06-23 | 2009-06-24 | 重庆工学院 | 可调式双摆臂悬挂 |
CN201597405U (zh) * | 2010-03-11 | 2010-10-06 |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CN202046171U (zh) * | 2011-03-25 | 2011-11-23 | 许晓华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0246A (zh) * | 2014-12-15 | 2016-08-24 | 广西大学 | 一种转臂式清罐装置的减震支撑机构 |
CN105880246B (zh) * | 2014-12-15 | 2019-01-11 | 广西大学 | 一种转臂式清罐装置的减震支撑机构 |
CN109649102A (zh) * | 2017-10-12 | 2019-04-1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后悬架的安装单元 |
CN109649102B (zh) * | 2017-10-12 | 2022-12-1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后悬架的安装单元 |
CN108852660A (zh) * | 2018-07-17 | 2018-11-23 | 郜鹏 | 一种电动轮椅的前轮悬挂结构 |
CN108852660B (zh) * | 2018-07-17 | 2020-04-24 | 冯英 | 一种电动轮椅的前轮悬挂结构 |
CN110217331A (zh) * | 2019-07-12 | 2019-09-10 | 好骑出行(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分裂式前轮的倾斜机构 |
CN110217331B (zh) * | 2019-07-12 | 2023-12-22 | 浙江森铃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分裂式前轮的倾斜机构 |
CN110962923A (zh) * | 2019-11-13 | 2020-04-07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全地形悬挂转向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7042B (zh) | 钢板弹簧横置独立前悬架 | |
CN201415596Y (zh) | 一种车辆前轮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1427586Y (zh) | 土渣车通用转向架模块 | |
CN102363408A (zh) | 自补偿浮动摆臂独立悬挂系统 | |
CN102189908A (zh)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
JP2018501149A (ja) | 車輪ビーム型アクスルレス車両フレーム | |
CN102189907A (zh) |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
CN201597405U (zh) |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
US11738822B2 (en) | Chassis for small electrical vehicles | |
CN201951198U (zh) | 汽车四连杆后悬架 | |
CN201026794Y (zh) | 低地板城市公交车转向桥全空气前独立悬架 | |
CN100465003C (zh) | 无扭力摩托式四轮车底盘 | |
CN202046171U (zh) | 代步车双悬臂独立悬挂系统 | |
CN102431405A (zh) | 车辆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
CN102152724B (zh) | 一种汽车的横向稳定杆装置 | |
CN202345322U (zh) | 车辆悬挂系统 | |
CN202896209U (zh) | 钢板弹簧横置独立前悬架 | |
CN204701611U (zh) | 具有转向引导功能的防侧翻减震轨道车底盘 | |
CN202200797U (zh) | 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的车架 | |
CN102358128A (zh) | 一种前悬架总成 | |
CN204586409U (zh) | 一种汽车双横臂扭杆空气弹簧复合式的独立前悬架 | |
CN205131489U (zh) | 具有前转向立柱的反向三轮车及其前转向立柱 | |
CN103625586A (zh) |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 | |
CN201863666U (zh) | 一种汽车及其悬架装置 | |
CN202413324U (zh) | 一种汽车后轮悬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