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175A - 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9175A CN102189175A CN2010101322663A CN201010132266A CN102189175A CN 102189175 A CN102189175 A CN 102189175A CN 2010101322663 A CN2010101322663 A CN 2010101322663A CN 201010132266 A CN201010132266 A CN 201010132266A CN 102189175 A CN102189175 A CN 1021891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counterdie
- patrix
- stock
- cavity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95 investment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8 kn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his mo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6 vacuum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包括:一上模,具有一流体通道;一下模,与该上模呈上下相对;以及一对拉模,位于该上模与该下模之间,并与该上模及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其中该对拉模与该下模之间还具有一棱线成形空间,且与该模穴空间相通。本发明名称为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金属壳,尤指一种用于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与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倒凹角的壳件,特别是在3C电子产品的应用上,因为具有倒凹角及有时会有极浅(约10mm)的下凹深度的电子产品壳件不利于传统金属冲压成形模具设计,在脱模时会在该倒凹角的部位卡模或难以组合并冲压出极浅的凹模,因此目前该壳件多为塑胶材质并以射出成形或真空成形工法制成。但塑胶壳件与金属壳件相较之下,虽具有较弹性的成形塑性,但却具有散热不佳、刚性不足、塑胶感重等缺点。此外,另一种常用技术生产倒凹角金属壳的方式是利用橡胶材料制造的公模,并利用橡胶材料本身的弹性来便利脱模。然而橡胶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会逐渐丧失弹性因而脆化,也就是说橡胶材料公模的寿命低,此外也由于其本身会变形故使得成型品质控制不易,所以橡胶公模仍有极大的缺陷。此外,倒凹角结构亦可以透过脱蜡铸造法加以制造,然而这对于需要大量生产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外壳而言,脱蜡铸造法无疑的对于产量的提升或是生产速度的提高构成阻碍,因此脱蜡铸造法是不可行的。
爰是之故,申请人有鉴于已知技术的缺点,发明出本案《一种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用以改善上述常用手段的缺点。而透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或是模具所制造的金属壳,由于是金属制品,故而散热效果即较常用的塑胶壳优良,而金属较高的强度也增加了壳体的刚性,此外,由于金属的比重较高,因此拿在手上较塑胶制品更具有份量感、且金属的比热较低,拿在手上的微凉的触感亦使人爱不释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可以制造倒凹角的金属壳的模具,以及用以让金属壳体上产生倒凹角的金属壳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与模具,可以轻易且快速的制造具倒凹角的金属壳,使得如众多消费性电子产品可以较低的价格来使用倒凹角金属壳,以增加产品的质感进而增加销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于倒凹角金属壳上形成一棱线,使应用此金属壳的产品的外观形状的角度更具有锐利感,亦即视觉上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圆滑曲线;再者,让使用者触摸在棱线上时亦有锐利、鲜明的触感,而不是圆滑且模糊的曲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包括:一上模,具有一流体通道;一下模,与该上模呈上下相对;以及一对拉模,位于该上模与该下模之间,并与该上模及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其中该对拉模与该下模之间还具有一棱线成形空间,且与该模穴空间相通。
较佳的,其中该下模更包括:一第一下模,位于该模穴空间的下方;以及一第二下模,用以容纳该第一下模,其中该第一下模向该棱线成形空间移动,而该第二下模则作为导引该第一下模移动的导引结构。
较佳的,其中该倒凹角成形模面是呈倾斜状,且面向该下模。
较佳的,其中该倒凹角成形模面使该模穴空间的周围形成一工作框。
较佳的,其中该工作框更包括:一上框围,靠近该上模;以及一下框围,靠近该下模,其中该上框围的围长小于该下框围的围长。
较佳的,其中该对拉模的分模线是该工作框的对角线的延伸。
较佳的,其中该对拉模由该分模线分成左子模及右子模,移动该右子模和/或该左子模形成该对拉模合模与开模。
较佳的,其中该左子模系固定于该下模,该右子模相对该左子模位移形成该对拉模合模与开模。
较佳的,其中该对拉模更形成一凹陷部,使该模穴空间朝向该凹陷部内伸入。
较佳的,其中所述上模具有一工作面,且具有一防泄件,该防泄件与对拉模相对且环绕模穴空间的外围设置于工作面上,防泄件是由可变形材质所制成,如橡胶或硅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下模;提供一对拉模于该下模之上,并将该对拉模合模,使该对拉模与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置放一胚料于该对拉模之上;提供一上模,并将该上模与该对拉模合模,使该胚料夹设于该上模与该对拉模之间;提供一工作流体,自该上模朝向该胚料注入,以使该工作流体推挤该胚料,进而使该胚料产生塑性变形并进入该模穴空间,使该胚料成为一壳件;以及向上推挤该下模,使该壳件在该下模与该对拉模之间形成棱线。
如上述的方法,其中在该步骤:提供一对拉模于该下模之上时,该下模与该对拉模之间更形成一棱线成形空间。
如上述的方法,其中该工作流体是液体。
如上述的方法,其中该工作流体是气体。
如上述的方法,其中更包括步骤:加热该胚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以制造倒凹角金属壳的模具组合,包括:一倒凹角成形模具,该倒凹角成型模具更包括:一上模,具有一流体通道;一下模,与该上模呈上下相对;以及一对拉模,位于该上模与该下模之间,并与该上模及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其中一胚料是设于该上模与该对拉模之间;该模具组合还包括一棱线成形模具,包括:一下成形模,用以承载一壳件;一上成形模,位于该下固定模上方,使该壳件夹持于该下成形模与该上成形模之间;以及一定位模,用以定位该壳件,其中该壳件是该胚料以该倒凹角成形模具制造而成,而该下成形模与该上成形模之间,更形成一棱线成形空间。
如前述的模具组合,其中该模穴空间自该下模到该上模呈渐缩状。
如前述的模具组合,其中该模穴空间向该对拉模凸出,而该对拉模则具有一凹陷部。
如前述的模具组合,其中该对拉模具有一凸出部,凸入该模穴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倒凹角金属壳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下模;提供一对拉模于该下模之上,并将该对拉模合模,使该对拉模与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置放一胚料于该对拉模之上;提供一上模,并将该上模与该对拉模合模,使该胚料夹设于该上模与该对拉模之间;提供一工作流体,自该上模朝向该模穴空间注入,使该工作流体推挤该胚料,进而使该胚料产生塑性变形并进入该模穴空间,使该胚料成为一具有倒凹角的壳件;取出该壳件,并将该壳件裁边而成为一半成品;提供一下成形模,并将该半成品置放于该下成形模;提供一定位模与一上成形模,使该半成品位于该下成形模的上方,而该定位模与该上成形模则同位于该半成品的上方,且该定位模与该下成形模夹固该半成品,而该上成形模与该下成形模之间则产生一棱线成形空间;以及将该下成形模与该上成形模相互接近,使该倒凹角于该棱线成形空间内形成棱线。
附图说明
图1至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步骤图与模具示意图;
图8至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步骤图与模具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棱线成型模具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11至图14,为本发明对拉模的各实施例与动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上模
111:流体通道
112:工作面
113:开口
114:防泄件
12:下模
121:第一下模
122:第二下模
13:对拉模
13’:分模线
13a:左子模
13a’:左间隙模
13b:右子模
13b’:右间隙模
13c:倒凹角成型面
13F:工作框
13F’:上框围
13F”:下框围
131:第一子模
132:第二子模
133:第三子模
134:第四子模
30:下成型模
31:定位模
32:上成型模
A:胚料
B:壳件
B’:倒凹角结构
C:棱线
G:棱线成型空间
P:工作流体
S:模穴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请参考附图,但实际的配置及所采行的方法并不必须完全符合所描述的内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能在不脱离本案的实际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种种变化及修改。
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步骤图与模具示意图。其中揭示的是制造金属壳的模具组合,尤其是制造具有倒凹角、且在倒凹角上形成棱线的金属壳。请继续参阅图1,并配合图2与图3,在此模具组合中,首先提供的是一倒凹角成型模具,具有一内设有一流体通道111的上模11与一下模12,下模12与上模11呈上下相对,此外,为了形成倒凹角且方便脱模,在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更设置一对拉模13,此对拉模13是呈左右相对者,又此对拉模13更分为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当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合模,且上模11再与下模12合模之后,则对拉模13、上模11,与下模12共同形成一模穴空间S。对拉模13开模和合模的方式可依成形精度、模具开发成本、现场空间等因素有下列不同的选择,如: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系各自由不同驱动元件(图中未揭示)驱动、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由同动机构(图中未揭示)连接而由驱动元件(图中未揭示)驱动,或选择左子模13a或右子模13b的其中一者固定于下模12,另一者由驱动元件驱动。而在图2中的模穴空间S两侧的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则还形成了一倒凹角成形面13c。倒凹角成形面13c呈倾斜状且表面是偏向下模12。
较佳的,上模11还包含一防泄件114,防泄件114与对拉模13相对且环绕模穴空间S的外围设置于工作面112上,防泄件114是由可变形材质所制成的,如橡胶或硅胶。
请参阅图1至图4,当欲制造倒凹角金属壳时,胚料A即夹设于上模11的工作面112与对拉模13之间,此时,模穴空间S即形成于胚料A之下,以及对拉模13与下模12之间,此时即可以开始进行压力成型。接着,提供工作流体P,通常是高压的液体,因此亦可说是进行液压成型,而工作流体P即是自流体通道111朝向胚料A施加压力,而工作流体P则是从开口113流出,而由于胚料A下方的模穴空间S就是一个空的空间,无法提供胚料A支撑,当工作流体P作用于胚料A时,胚料A受到工作流体P的加压而产生变形,因此,请配合图4,胚料A因为工作流体P的加压而变形,最后,变形的胚料A会进入模穴空间S(请配合图3)而贴覆于模穴空间S的内面。当上模11向下模12合模而夹持胚料A时,防泄件114会因上模11向下的施压而变形,并完全贴合胚料A。当工作流体P自开口113流出朝向胚料A施加压力时,变形并完全贴合胚料A的防泄件114起了密封作用,可使工作流体P不会从胚料A与工作面112之间泄漏,从而快速建立起成型坯料A的压力。此外,如工作流体P是气体,则胚料A尚需被加热。之后,将工作流体P排出,上模11与对拉模13分离,对拉模13的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各自朝左右方相互远离,即可取出壳件B。图5中的虚线部分即是所谓的废料,将废料去除就是完整的壳件B。请注意,在壳件B的左右两端所显示的即是本发明所述的倒凹角结构B’,而此倒凹角结构B’的形成则是透过上窄下宽的模穴空间S,换言之,就是模穴空间S自下模12至上模11是呈渐缩状,此渐缩状的形成则是透过倒凹角成形面13c完成。所以如果不利用对拉模13形成模穴空间S两侧的渐缩状结构,而直接以下模12形成,则将产生无法脱模的窘况。
请参阅图6与图7,所揭露的是一棱线成型模具,以及棱线的成型步骤。棱线成型模具包括一下成型模30,用以承载壳件B,也就是将壳件B置放于下成型模30上,下成型模30通常也有将壳件B予以固定的功能,且下成型模30与倒凹角结构B’的下表面贴合;还包括一上成型模32,位于所述下成型模30的上方,透过上成型模32与下成型模30将壳件B夹持住,具体的,上成型模32与倒凹角结构B’的上表面贴合。此外,再配合一定位模31(或为压料板),将壳件B压持而确实的固定在下成型模30上。当定位模31与下成型模30将壳件B固定之后,上成型模32亦与下成型模30一同将壳件B夹持,且上成型模32与下成型模30之间形成了一个棱线成型空间G,亦即此二成型模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供两者相互接近时的预留空间。
请继续参阅图6与图7,当上成型模32、下成型模30、与定位模31将壳件B固定并均就位之后,上成型模32与下成型模30就互相靠近,因而挤压壳件B,使得壳件B在其倒凹角的部位进一步的受到挤压而变形成为更加的扁平状,也就是原本如图5所示比较圆弧状的倒凹角外缘(即外圆角),会因为受到上成型模32与下成型模30的两相挤压而变得比较锐利,意即外圆角的半径变小了,如此就可以改变原本边角较为圆滑的金属壳而成为边角较锐利的棱线C。当然,透过不同的棱线成型空间G的位置,可以使金属壳上的棱线C产生于不同的位置。
图8至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步骤图与模具示意图。其中揭示的是制造金属壳的模具,尤其是在同一模具上制造具有倒凹角、且在其倒凹角上还形成棱线的金属壳。请继续参阅图8,在此模具中揭示的是一内设有流体通道111的上模11,还包括下模12,与上模11呈上下相对,此外,为了形成倒凹角且方便脱模,在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还设置了一对拉模13,此对拉模13是呈左右相对者故称对拉模,又此对拉模13更分为一左间隙模13a’与一右间隙模13b’,当左间隙模13a’与右间隙模13b’合模,且上模11再与下模12合模之后,则对拉模13、上模11、与下模12共同形成模穴空间S(请参考图3)。
较佳地,上模11包含一防泄件114,防泄件114是相对对拉模13且环绕模穴空间S的外围设置于工作面112上,防泄件114是由可变形材质所制成,如橡胶或硅胶。同样地,当上模11夹持壳件B时,防泄件114能完全贴合壳件B并起密封作用,使工作流体P不会从壳件B与上模11之间泄漏,快速建立起成型坯料A的压力。
请继续参阅图8,与图3有所不同的是,图8的实施例中,对拉模13与下模12之间更具有一棱线成型空间G,与模穴空间S相通。图8的棱线成型空间G是左间隙模13a’与右间隙模13b’相对下模12的一侧内缩而减少厚度所形成,亦即对拉模13的左右两部分与下模12有间隙,致使对拉模13与下模12之间得以出现所述的棱线成型空间G。此外,图8还揭露下模12还分为第一下模121与第二下模122,第一下模121设于第二下模122内,使第二下模122作为导引第一下模121的移动之用。同样的,左间隙模13a’与右间隙模13b’能以各自运动方式或以同动方式进行合模与开模,也可选择左间隙模13a’或右间隙模13b’的其中一个固定于第二下模122,另一个可对第二下模122相对运动进行合模与开模。请配合参阅图9,当第一下模121向上挤压壳件B时,由于棱线成型空间G的存在,而使第一下模121有向对拉模13移动的空间,故而透过第一下模121与对拉模13两者的挤压,而将壳件B的倒凹角处的材料挤压出棱线。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棱线成型模具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与图8或图9不同的是,图10揭露的对拉模13与图1所揭露者相同,其具有一左子模13a与一右子模13b,而下模12则与图8、图9所揭露的相同,下模12分为第一下模121与第二下模122。上模11亦具有流体通道111。当胚料A(请参考图3)被对拉模13与上模11夹设,而第二下模122与对拉模13抵接,至此,第一下模121、对拉模13与上模11即形成模穴空间S。其中与图8实施例不同的是,图10的第一下模121的厚度比第二下模122的厚度薄,使得第一下模121并未贴附于对拉模13,而是与对拉模13距离一特定距离以形成棱线成型空间G,且棱线成型空间G与模穴空间S相通。同样地,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系能以各自运动方式或以同动方式进行合模与开模,也可选择左子模13a或右子模13b的其中一个固定于第二下模122,另一个可对第二下模122相对运动进行合模与开模。此外,图10的上模11也包含一防泄件114,关于防泄件114的详细说明请参考之前的内容,于此不再赘述。
当欲将胚料A(请参考图3)成型时,将工作流体P朝模穴空间S灌入,使得胚料A因为流体的压力而朝向模穴空间S变形而成为如图10所示的壳件B,此时壳件B在棱线成型空间G的附近即产生了一个倒凹角结构,接着,再将第一下模121朝向壳件B挤压,由于棱线成型空间G提供了第一下模121移动的空隙,因此,第一下模121与对拉模13可以类似捏夹的加工方式,将壳件B的倒凹角结构夹扁一些,因此,原本形状较为圆滑的倒凹角结构就会因为被夹扁后而显得比较锐利,亦即,原本倒凹角的外圆角的半径较大,经第一下模121与对拉模13的捏夹后,其外圆角的半径变小了。
请参阅图11至图14,为本发明的对拉模的各实施例与动作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1与图12,其中将对拉模13分为第一子模131、第二子模132、第三子模133,以及第四子模134,对拉模13成开模状态时则如图11,而对拉模13自己合模时则如图12,且在对拉模13内形成工作框13F,如配合图3、图10,则工作框13F就是对拉模13接触到模穴空间S的两侧的位置。而为了便利脱模的考虑,图12所示的四个子模的分割是自工作框13F的各角落向外形成分模线13’。此外,在图12中可见到工作框13F更具有上下缘,分别是上框围13F’与下框围13F”,由于图12是俯视对拉模13,故而下框围13F”以虚线表示,而上框围13F’与下框围13F”之间即是倒凹角成形面13c,可见上框围13F’的周长小于下框围13F”的周长,亦即显示出倒凹角成形面13c是由下而上的呈渐缩状(请同时配合图2)。
请继续参阅图13与图14,亦为本发明的对拉模的各实施例与动作示意图。其中将对拉模13分为左子模13a与右子模13b(请配合图3),对拉模13成开模状态时则如图13,而对拉模13自己合模时则如图14,且在对拉模13内形成一工作框13F。而为了便利脱模的考虑,图14所示的两个子模的分割是自工作框13F的对角的角落向外形成分模线13’。此外,在图14中可见到工作框13F更具有上下缘而分别是上框围13F’与下框围13F”,由于图14是俯视对拉模13,故而下框围13F”以虚线表示,而上框围13F’与下框围13F”之间即是倒凹角成形面13c,可见上框围13F’的周长小于下框围13F”的周长,亦即显示出倒凹角成形面13c是由下而上的呈渐缩状(请同时配合图2)。
之所以要使用对拉模13的原因即在于倒凹角的结构,请配合图3,若不使用对拉模,并假设图面上元件13与元件12为一体,则壳件B的倒凹角结构就会卡在模穴空间S内无法取出,这是因为模穴空间S的开口较小,也就是说对拉模13的倒凹角成型面13c(请配合图2)是倾斜状且面向下模12,换言之,就是模穴空间S自下模12向上模11呈现渐缩状。更进一步来说,只要在模穴空间S的侧面部分有凹凸形状,如不采用如对拉模13的侧面横向开合的模具,就会有无法脱模的情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以及一种方法,即一种用以成型一个具有倒凹角结构的金属壳的模具,以及一种制造倒凹角金属壳的制造方法。更进一步而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以在倒凹角结构上形成棱线的模具,以及此棱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的,若以模具组合的方式实现,则是透过一倒凹角成型模具先行制造出具有倒凹角的金属壳件,之后再透过一棱线成型模具将棱线制造出来;或透过本发明前述的图8、图9的实施例,透过设置一棱线成型空间,即可将棱线在倒凹角结构上挤制、捏制出来,以达成制造出具有倒凹角结构的金属壳的目的。更进一步而言,除了制造出具有倒凹角结构的金属壳,更在此倒凹角结构上制造棱线,使得金属壳的外观更加新颖好看,更具有质感,并且兼顾手感与整体质感,而外观的质感正是众多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重要卖点,因此本发明对于金属壳的制造方法与模具的创新,具有重大的贡献。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虽遭熟悉本技艺之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者。
Claims (15)
1.一种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包括:
一上模,具有一流体通道;
一下模,与该上模呈上下相对;以及
一对拉模,位于该上模与该下模之间,并与该上模及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其中该对拉模与该下模之间还具有一棱线成形空间,且与该模穴空间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该下模还包括:
一第一下模,位于该模穴空间的下方;以及
一第二下模,用以容纳该第一下模,其中该第一下模向该棱线成形空间移动,而该第二下模则作为导引该第一下模移动的导引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该对拉模还形成一倒凹角成形面,是呈倾斜状,且偏向该下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中该倒凹角成形面使该模穴空间的周围形成一工作框,该工作框还包括:
一上框围,靠近该上模;以及
一下框围,靠近该下模,其中该上框围的围长小于该下框围的围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中该对拉模的分模线是该工作框的角落向外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中该对拉模由该分模线分成左子模及右子模,移动该右子模及/或该左子模形成该对拉模合模与开模。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的模具,其中该左子模系固定于该下模,该右子模相对该左子模位移形成该对拉模合模与开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上模还具有一工作面,其面对该对拉模与该模穴空间,且上模还包括一防泄件,前述防泄件与对拉模相对且环绕模穴空间的外围设置于上模的工作面上。
9.一种壳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下模;
提供一对拉模于该下模之上,并将该对拉模合模,使该对拉模与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
置放一胚料于该对拉模之上;
提供一上模,并将该上模与该对拉模合模,使该胚料夹设于该上模与该对拉模之间;
提供一工作流体,自该上模朝向该胚料注入,以使该工作流体推挤该胚料,进而使该胚料产生塑性变形并进入该模穴空间,使该胚料成为一壳件;以及
向上推挤该下模,使该壳件在该下模与该对拉模之间形成棱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步骤:提供一对拉模于该下模之上时,该下模与该对拉模之间更形成一棱线成形空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工作流体是气体,且更包括一步骤:加热该胚料。
12.一种用以制造倒凹角金属壳的模具组合,包括:
一倒凹角成形模具,包括:
一上模,具有一流体通道;
一下模,与该上模呈上下相对;以及
一对拉模,位于该上模与该下模之间,并与该上模及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其中一胚料是设于该上模与该对拉模之间;以及
一棱线成形模具,包括:
一下成形模,用以承载一壳件;
一上成形模,位于该下成形模上方,使该壳件夹持于该下成形模与该上成形模之间;以及
一定位模,用以定位该壳件,
其中该壳件是该胚料以该倒凹角成形模具制造而成,而该下成形模与该上成形模之间,更形成一棱线成形空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具组合,其中该模穴空间自该下模到该上模呈渐缩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具组合,其中上模还具有一工作面,其面对该对拉模与该模穴空间,且上模还包括一防泄件,前述防泄件与对拉模相对且环绕模穴空间的外围设置于上模的工作面上。
15.一种倒凹角金属壳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下模;
提供一对拉模于该下模之上,并将该对拉模合模,使该对拉模与该下模形成一模穴空间;
置放一胚料于该对拉模之上;
提供一上模,并将该上模与该对拉模合模,使该胚料夹设于该上模与该对拉模之间;
提供一工作流体,自该上模朝向该模穴空间注入,使该工作流体推挤该胚料,进而使该胚料产生塑性变形并进入该模穴空间,使该胚料成为一具有倒凹角的壳件;
取出该壳件,并将该壳件裁边而成为一半成品;
提供一下成形模,并将该半成品置放于该下成形模;
提供一定位模与一上成形模,使该半成品位于该下成形模的上方,而该定位模与该上成形模则同位于该半成品的上方,且该定位模与该下成形模夹固该半成品,而该上成形模与该下成形模之间则产生一棱线成形空间;以及
将该下成形模与该上成形模相互接近,使该倒凹角于该棱线成形空间内形成棱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322663A CN102189175A (zh) | 2010-03-09 | 2010-03-09 | 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322663A CN102189175A (zh) | 2010-03-09 | 2010-03-09 | 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9175A true CN102189175A (zh) | 2011-09-21 |
Family
ID=4459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322663A Pending CN102189175A (zh) | 2010-03-09 | 2010-03-09 | 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8917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47773A (zh) * | 2012-09-07 | 2013-01-02 | 胡旭 | 车架纵梁落差成型方法 |
CN112685860A (zh) * | 2021-01-08 | 2021-04-20 | 深圳睿晟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51569A (zh) * | 2021-08-20 | 2021-12-07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飞机舱盖蒙皮充液成形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5859A1 (en) * | 2000-09-26 | 2002-03-28 | Lucien Chevalier | Process for hydroforming sheet metal and device for practicing the same |
CN2552692Y (zh) * | 2002-07-10 | 2003-05-28 | 薛定华 | 用于压制天花板的油热压机 |
CN2683274Y (zh) * | 2004-03-02 | 2005-03-09 | 广东工业大学 | 金属板材液压成形模具装置 |
WO2007024442A2 (en) * | 2005-08-26 | 2007-03-01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Hydraulic tool working head |
CN101085460A (zh) * | 2007-07-11 | 2007-12-12 | 林耿兴 | 双层金属保温容器同步液胀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
CN101152656A (zh) * | 2006-09-27 | 2008-04-0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 | 一种多孔薄壁曲面栅液压成形模具及方法 |
CN101417299A (zh) * | 2008-12-15 | 2009-04-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电脉冲辅助超塑成形装置及方法 |
CN101596565A (zh) * | 2008-06-03 | 2009-12-09 | 联盛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板的两段式成型方法 |
-
2010
- 2010-03-09 CN CN2010101322663A patent/CN1021891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5859A1 (en) * | 2000-09-26 | 2002-03-28 | Lucien Chevalier | Process for hydroforming sheet metal and device for practicing the same |
CN2552692Y (zh) * | 2002-07-10 | 2003-05-28 | 薛定华 | 用于压制天花板的油热压机 |
CN2683274Y (zh) * | 2004-03-02 | 2005-03-09 | 广东工业大学 | 金属板材液压成形模具装置 |
WO2007024442A2 (en) * | 2005-08-26 | 2007-03-01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Hydraulic tool working head |
CN101152656A (zh) * | 2006-09-27 | 2008-04-0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 | 一种多孔薄壁曲面栅液压成形模具及方法 |
CN101085460A (zh) * | 2007-07-11 | 2007-12-12 | 林耿兴 | 双层金属保温容器同步液胀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
CN101596565A (zh) * | 2008-06-03 | 2009-12-09 | 联盛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板的两段式成型方法 |
CN101417299A (zh) * | 2008-12-15 | 2009-04-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电脉冲辅助超塑成形装置及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47773A (zh) * | 2012-09-07 | 2013-01-02 | 胡旭 | 车架纵梁落差成型方法 |
CN102847773B (zh) * | 2012-09-07 | 2014-10-15 | 胡旭 | 车架纵梁落差成型方法 |
CN112685860A (zh) * | 2021-01-08 | 2021-04-20 | 深圳睿晟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51569A (zh) * | 2021-08-20 | 2021-12-07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飞机舱盖蒙皮充液成形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36773U (zh) | 一种潜污泵泵壳成型模具 | |
CN101108523B (zh) | 汽车内饰地毯一次性成型冲切模具 | |
CN102189175A (zh) | 用以制造金属壳的模具以及金属壳的制造方法 | |
TW201121675A (en) | Mol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cas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CN207508087U (zh) | 金属板材的冲压模具 | |
CN203210595U (zh) | 冲压式压塑模具 | |
CN214108527U (zh) | 一种环保型餐盒成型模具 | |
CN205705046U (zh) | 一种支撑架底板模具 | |
CN109571376A (zh) | 一种模具生产制造用工件固定装置 | |
CN104416915A (zh) | 制作壳体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0358843U (zh) | 一种金属硬质模具用定位结构 | |
CN203599334U (zh) | 用于软工装的侧面成形机构 | |
CN113979622A (zh) | 一种3d玻璃热弯石墨模具 | |
CN101456231A (zh) | 薄膜热压成型方法 | |
CN207508096U (zh) | 一种冲压模具 | |
CN206551328U (zh) | 一种自行车三色手柄胶套一次成型模具 | |
CN219378579U (zh) | 一种汽车控制臂臂体翻边成形模具 | |
CN218504996U (zh) | 节约型硅胶硫化成型用模具 | |
CN217943962U (zh) |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护具模具 | |
CN203156986U (zh) | 一种手机底盖定位模具装置 | |
CN213733118U (zh) | 一种芯片嵌入式注塑模具 | |
CN214726102U (zh) | 一种波浪型360注塑毛模具 | |
CN214639994U (zh) | 一种前摄像头支架成型装置 | |
CN213890482U (zh) | 具有内部凹槽加强结构的预制墙板锐拐角成型模具 | |
CN219211313U (zh) | 冲切和预折弯一体式模具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