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87782A -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782A
CN102187782A CN2010101213187A CN201010121318A CN102187782A CN 102187782 A CN102187782 A CN 102187782A CN 2010101213187 A CN2010101213187 A CN 2010101213187A CN 201010121318 A CN201010121318 A CN 201010121318A CN 102187782 A CN102187782 A CN 102187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noderma
dis
medium
medicinal
medicin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13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林用
罗霞
余梦瑶
江南
许晓燕
魏巍
Original Assignee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filed Critical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Priority to CN2010101213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87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87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在灵芝培养基营养成分中含有总重量10%~70%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成分,将充分浸透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与培养基其它成分混合均匀,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与灵芝生长习性相适应的温度条件下培育,得到灵芝子实体成品,培养基的总C/N比为(50~80)/1,pH值为5-8。栽培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目前中药材废弃的非药用部位的再利用问题,变废为宝,特别还可以解决目前灵芝栽培所面临的培养基紧缺问题,而且在不改变目前常规的栽培、生产操作方式和条件的基础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子实体质量,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Description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药用菌灵芝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Ganoderma)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等功效,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目前既是我国法定中药材,同时也是药食两用的保健品原料。灵芝的人工栽培主要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方式。椴木栽培是传统的人工栽培方式,利用灵芝生长于青钢木等木材上的特点,采用截段-装袋-灭菌-接种-菌丝管理-覆土出芝的方式栽培,其灵芝株形好,品质佳,但却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袋式栽培是近年来发展的栽培方法,将按照灵芝生长所需营养素的材料和成分配制的培养基装入培育袋中,在与灵芝菌种生长习性、条件相适应的温度条件下,于室内发菌、栽培和出芝。基本过程是:培养基的发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管理-出芝。
目前灵芝袋式栽培所用培养基中的主要原料,有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等。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栽培成本不断增高,利润下降。近年来,虽有一些利用包括果实类、草类、粪便类等不同产业的剩余、废弃物作为培养基材料用于栽培灵芝的报道,但都尚未成为成熟的栽培技术,制约了灵芝栽培行业的发展。
植物性中药材按照传统用法,除少数可以其全株入药外,多数都是仅以某些特定部位入药,包括仅以其根、根茎入药,或是仅以其皮入药,或是仅以其花、叶入药等。例如,桔梗、丹参等是以根、根茎入药;杜仲、厚朴等是以皮入药;菊花、金银花、雪莲花等则是仅仅以其花、叶入药。除去这些药用部位,重要材植株中的其余部位则为非药用部位,通常都因无利用价值而被废弃。由于这些被废弃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中都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含有纤维素等可利用成分,完全能够满足食/药用菌,特别是木腐菌类的栽培生产需求,因此被废弃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并会造成对环境的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将提供一种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特别是袋式栽培方法,以同时解决上述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废弃带来的问题,也解决了扩大灵芝培养基材料的来源,使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废不弃能得到充分的再利用。
本发明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是在灵芝培养基营养成分中含有总重量10%~70%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成分,将充分浸透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与培养基其它成分混合均匀,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与灵芝生长习性相适应的温度条件下培育,得到灵芝子实体成品,培养基的总C/N比为(50~80)/1,优选(20-40)/1;pH值为5-8,优选pH值6-7。
上述培养基中所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可视不同中药材而异。例如,对以根、根茎入药的中药材而言,其非药用部位可以是植株中去除药用的根、根茎后剩余的叶、杆等非药用部位;以皮入药的中药材,其非药用部位可以是植株去除药用的皮层后剩余的叶、杆、根茎等非药用部位;以花、叶入药的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则可以是其植株中去除药用的花、叶后剩余的根、根茎、杆等非药用部位。
由于不同中药材及其不同的非药用部位的主要成分不同,相对于灵芝培养所需营养成分而言往往是不够和不均衡的,因此上述培养基中除所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外,还需配合使用其它培养基成分,以达到调节培养基总C/N比的目的。所说的其它培养基成分,可以包括目前灵芝栽培中已有报道和/或使用的各种常规成分,如,棉籽壳、玉米芯、麸皮、木屑等中的至少一种,以及pH调节成分和/或消毒成分。其中所说的用于pH调节成分和/或消毒的成分通常可以选择石膏或石灰等,其用量为占培养基营养成分总量3%~6%。
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一般不宜过于细碎,否则在被水充分浸透后,因颗粒度过小会导致培养基的透气性变差,可使好气性的食用菌菌丝因缺氧而生长缓慢。颗粒度过大,则除因袋内物料间的缝隙较大易造成污染外,也容易造成培养基盛装袋的破损。试验显示,其颗粒度一般在不小于(0.5~1cm)×(0.5~1cm)×(0.1~0.15cm)的情况下,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所说的使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充分浸透水,是为维持灵芝生长所需水分而必需的。如果非药用部位的吸水量过少,会因培养基含水量不足而影响菌丝生长。对所说用水充分浸透的控制,除可以根据常规经验采用对吸水量进行检测等方式外,由于对其吸水量并非有十分严格的定量化要求,因此可采用更简便的方式,即:使水浸后的非药用部位在未受挤压时无水流出,而受到轻微挤压时(例如用手捏挤时),虽可见有水挤出但尚不致持续流淌即可。
采用本发明上述的栽培方法可适用于目前各种类型的灵芝菌,但优选采用的是适用地域范围和栽培条件温和适中的中高温类型的菌种,接种后在10℃~35℃条件下,按常规的灵芝栽培操作方式,经70~90天培育,即可得到灵芝子实体成品。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了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子实体质量。
本发明中关于利用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的栽培方法不仅解决了目前中药材废弃非药用部位的再利用问题,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目前灵芝袋式栽培所面临的培养基紧缺问题;同时在不改变常规栽培、生产操作方式的基础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子实体质量,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丹参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
将丹参非药用部位粉碎成(0.5~1cm)×(0.5~1cm)×(0.1~0.15cm)大小的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2斤干料计算,称取60斤丹参木屑(30%),用水浸泡5~7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35%、棉籽壳15%、杂木屑15%,培养基总C/N比30∶1,再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拌料,装袋、灭菌(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灵芝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约得干品22.8kg。
实施例2  丹参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
将丹参非药用部位粉碎成(0.5~1cm)×(0.5~1cm)×(0.1~0.15cm)大小的颗粒,按2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2斤干料计算,称取280斤丹参非药用部位(70%),用水浸泡3~5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20%、棉籽壳5%、石灰粉5%、拌料,装袋、灭菌(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灵芝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约得干品23.9kg。
实施例3  以丹参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的对比性试验
1.丹参非药用部位预处理
将丹参非药用部位堆放洒水发至其充分吸水,即:使水浸后的丹参非药用部位颗粒在未受挤压时无水流出,而受到轻微挤压时(例如用手捏挤时),虽可见有水挤出但尚不致持续流淌即可。
2.不同培养基组成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基配方表
Figure GSA00000052867000041
3.栽培方法
3.1拌料
将各种料搅拌均匀,并调节水分占总重量的60%,培养基的pH值为5-8。
3.2装袋
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装料松紧适度,每组100袋,每袋2斤干料。
3.3灭菌
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24h,停火,闷一夜。
3.4接种
消毒后的接种间中开放式接种或者接种箱接种。
3.5发菌管理
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标准环境条件下,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
3.6出芝管理
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
4.生长指标: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灵芝产量比较试验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灵芝产量比较
组别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cm/d   满袋天数/d 菌丝生长势   子实体分化时间/d   干灵芝/kg
  CK   0.63   38   菌丝洁白,较浓密   52   25.3
  A   0.60   39   菌丝洁白,较浓密   53   22.8
  B   0.58   40   菌丝洁白,较浓密   52   27.6
  C   0.57   42   菌丝洁白,较浓密   51   22.2
  D   0.55   43   菌丝洁白,较浓密   53   18.3
  E   0.48   45   菌丝发黄,较浓密   55   12.3
从上表可以看出,常规对照组和添加有丹参非药用部位的组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过程中,差异不大,因此可以将丹参非药用部位用于灵芝的熟料袋栽技术中。在产量方面,丹参非药用部位30%组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10%、50%组略低于对照组,而70%和9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非药用部位最佳的添加量为10%-50%。
实施例4  菊花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
将菊花非药用部位粉碎成(0.5~1cm)×(0.5~1cm)×(0.1~0.15cm)大小的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2斤干料计算,称取60斤菊花非药用部位(30%),用水浸泡5~7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35%、棉籽壳15%、杂木屑15%,培养基总C/N比35∶1,再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5。拌料,装袋、灭菌(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灵芝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得干灵芝27.2kg。
实施例5  菊花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
将菊花非药用部位粉碎成(0.5~1cm)×(0.5~1cm)×(0.1~0.15cm)大小的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2斤干料计算,称取140斤菊花非药用部位(70%),用水浸泡3~5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20%、棉籽壳5%,培养基总C/N比60∶1,再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拌料,装袋、灭菌(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灵芝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得干灵芝20.7kg。
实施例6  以菊花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的对比性试验
1.菊花非药用部位预处理
将菊花非药用部位堆放洒水发至其充分吸水,即:使水浸后的菊花非药用部位颗粒在未受挤压时无水流出,而受到轻微挤压时(例如用手捏挤时),虽可见有水挤出但尚不致持续流淌即可。
2.不同培养基组成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培养基配方表
Figure GSA00000052867000061
3.栽培方法
3.1拌料
将各种料搅拌均匀,并调节水分占总重量的60%,培养基的pH值为5-8。
3.2装袋
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装料松紧适度,每组100袋,每袋2斤干料。
3.3灭菌
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24h,停火,闷一夜。
3.4接种
消毒后的接种间中开放式接种或者接种箱接种。
3.5发菌管理
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标准环境条件下,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
3.6出芝管理
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
4.生长指标: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灵芝产量比较试验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灵芝产量比较
组别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cm/d   满袋天数/d 菌丝生长势   子实体分化时间/d   干灵芝/kg
  CK   0.62   40   菌丝洁白,较浓密   53   27.8
  A   0.60   41   菌丝洁白,较浓密   54   26.3
  B   0.61   41   菌丝洁白,较浓密   53   27.2
  C   0.60   43   菌丝洁白,较浓密   51   25.4
  D   0.58   45   菌丝洁白,较浓密   55   20.7
  E   0.51   48   菌丝发黄,较浓密   58   17.8
从上表可以看出,常规对照组和添加有菊花非药用部位的组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过程中,差异不大,因此可以将菊花非药用部位用于灵芝的熟料袋栽技术中。在产量方面,菊花非药用部位10%、30%、50%组略低于对照组,而70%和9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非药用部位最佳的添加量为10%-50%。
实施例7  桔梗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
将桔梗非药用部位粉碎成(0.5~1cm)×(0.5~1cm)×(0.1~0.15cm)大小的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2斤干料计算,称取60斤桔梗非药用部位(30%),用水浸泡5~7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35%、棉籽壳15%、杂木屑15%,培养基总C/N比30∶1,再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拌料,装袋、灭菌(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灵芝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约得干品25.7kg。
实施例8  桔梗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
将桔梗非药用部位粉碎成(0.5~1cm)×(0.5~1cm)×(0.1~0.15cm)大小的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2斤干料计算,称取140斤桔梗非药用部位(70%),用水浸泡3~5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20%、棉籽壳5%,培养基总C/N比55∶1,再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拌料,装袋、灭菌(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灵芝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得干灵芝23.9kg。
实施例9  以桔梗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的对比性试验
1.桔梗非药用部位预处理
将丹参非药用部位堆放洒水发至其充分吸水,即:使水浸后的桔梗非药用部位颗粒在未受挤压时无水流出,而受到轻微挤压时(例如用手捏挤时),虽可见有水挤出但尚不致持续流淌即可。
2.不同培养基组成方式如表5所示。
表5  培养基配方表
Figure GSA00000052867000091
3.栽培方法
3.1拌料
将各种料搅拌均匀,并调节水分占总重量的60%,培养基的pH值为5-8。
3.2装袋
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装料松紧适度,每组100袋,每袋2斤干料。
3.3灭菌
常压高温4h后到100℃,灭菌24h,停火,闷一夜。
3.4接种
消毒后的接种间中开放式接种或者接种箱接种。
3.5发菌管理
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标准环境条件下,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
3.6出芝管理
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
4.生长指标: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灵芝产量比较试验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常规对照组和添加有桔梗非药用部位的组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过程中,差异不大,因此可以将桔梗非药用部位用于灵芝的熟料袋栽技术中。在产量方面,桔梗非药用部位30%组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10%、50%,70&组略低于对照组,而9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桔梗非药用部位最佳的添加量为10%-70%。
表6  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灵芝产量比较
组别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cm/d   满袋天数/d 菌丝生长势   子实体分化时间/d   干灵芝/kg
  CK 0.61   39   菌丝洁白,较浓密   51   24.8
  A 0.60   40   菌丝洁白,较浓密   52   23.1
  B 0.62   42   菌丝洁白,较浓密   53   25.7
  C 0.61   41   菌丝洁白,较浓密   51   21.7
  D 0.59   43   菌丝洁白,较浓密   54   23.9
  E 0.50   46   菌丝发黄,较浓密   57   17.5

Claims (7)

1.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灵芝培养基营养成分中含有总重量10%~70%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成分,将充分浸透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与培养基其它成分混合均匀,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与灵芝生长习性相适应的温度条件下培育,得到灵芝子实体成品,培养基的总C/N比为(50~80)/1,pH值为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培养基的总C/N比为(20-4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培养基的pH值为6-7。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外的其它培养基成分包括用于调节总C/N比的棉籽壳、玉米芯、麸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pH调节成分和/或消毒成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用于pH调节成分和/或消毒的成分为石膏或石灰,为培养基营养成分总量的3%~6%。
6.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灵芝菌种均为中高温类型的菌种,接种后在10℃~35℃经70~90天培育,得到灵芝子实体成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灵芝菌种均为中高温类型的菌种,接种后在10℃~35℃经70~90天培育,得到灵芝子实体成品。
CN2010101213187A 2010-03-10 2010-03-10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Pending CN102187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13187A CN102187782A (zh) 2010-03-10 2010-03-10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13187A CN102187782A (zh) 2010-03-10 2010-03-10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782A true CN102187782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59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13187A Pending CN102187782A (zh) 2010-03-10 2010-03-10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87782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5081A (zh) * 2015-11-29 2016-02-10 湖南省致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栽培灵芝的营养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5368891A (zh) * 2015-12-18 2016-03-02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规模化生产紫杉醇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基
CN105368890A (zh) * 2015-12-18 2016-03-02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红豆杉细胞的培养基
CN105400731A (zh) * 2015-12-18 2016-03-16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紫杉醇分泌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基
CN105400841A (zh) * 2015-12-18 2016-03-16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豆杉细胞培养基
CN105420305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红豆杉细胞的液体悬浮培养基
CN105420304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红豆杉细胞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
CN105493896A (zh) * 2015-12-30 2016-04-20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5506020A (zh) * 2015-12-18 2016-04-20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的诱导子组合物
CN105543304A (zh) * 2015-12-18 2016-05-04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红豆杉分泌紫杉醇的促进剂
CN105557307A (zh) * 2015-12-30 2016-05-11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中药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563823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5660166A (zh) * 2015-12-30 2016-06-15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6900334A (zh) * 2017-03-27 2017-06-30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一种戟叶牛皮消的栽培方法
CN107382520A (zh) * 2017-08-29 2017-11-24 田林县群英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54046A (zh) * 2021-11-10 2021-12-31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金银花枝叶栽培灵芝的培养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908A (zh) * 2001-08-15 2002-01-23 北京市北芪生物养植公司 一种中草药食用菌培养基及用其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CN1706238A (zh) * 2004-06-11 2005-12-14 蒋丹 一种灵芝的培养方法
CN1918963A (zh) * 2006-08-31 2007-02-28 王永显 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
CN101317526A (zh) * 2007-06-06 2008-12-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枝、茶叶、梗代料生产栽培灵芝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908A (zh) * 2001-08-15 2002-01-23 北京市北芪生物养植公司 一种中草药食用菌培养基及用其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CN1706238A (zh) * 2004-06-11 2005-12-14 蒋丹 一种灵芝的培养方法
CN1918963A (zh) * 2006-08-31 2007-02-28 王永显 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
CN101317526A (zh) * 2007-06-06 2008-12-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枝、茶叶、梗代料生产栽培灵芝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5081A (zh) * 2015-11-29 2016-02-10 湖南省致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栽培灵芝的营养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5506020A (zh) * 2015-12-18 2016-04-20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的诱导子组合物
CN105368891A (zh) * 2015-12-18 2016-03-02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规模化生产紫杉醇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基
CN105400731A (zh) * 2015-12-18 2016-03-16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紫杉醇分泌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基
CN105400841A (zh) * 2015-12-18 2016-03-16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豆杉细胞培养基
CN105420305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红豆杉细胞的液体悬浮培养基
CN105420304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红豆杉细胞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
CN105368890A (zh) * 2015-12-18 2016-03-02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红豆杉细胞的培养基
CN105543304A (zh) * 2015-12-18 2016-05-04 天津市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红豆杉分泌紫杉醇的促进剂
CN105493896A (zh) * 2015-12-30 2016-04-20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5557307A (zh) * 2015-12-30 2016-05-11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中药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563823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5660166A (zh) * 2015-12-30 2016-06-15 桂林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6900334A (zh) * 2017-03-27 2017-06-30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一种戟叶牛皮消的栽培方法
CN107382520A (zh) * 2017-08-29 2017-11-24 田林县群英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54046A (zh) * 2021-11-10 2021-12-31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金银花枝叶栽培灵芝的培养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7782A (zh)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3214302B (zh) 一种用于栽培驱蚊香草的木屑菌糠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2184B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
CN107172903A (zh) 一种富硒土壤改良及生产有机富硒大米的方法
CN102067786B (zh)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4003779B (zh) 一种水稻有机复合肥料
CN104429591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3420720B (zh) 用于栽培杏鲍菇的基料及使用方法
CN107043280A (zh) 一种生物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4473A (zh) 以含猕猴桃枝条/枝干成分的培养基栽培可食性菌类的方法
CN104446710A (zh) 灵芝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灵芝栽培方法
CN107473861A (zh) 一种缓解柑橘黄化的专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0411A (zh) 以火龙果皮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
CN104303825B (zh)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3570440A (zh) 以香蕉皮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
CN103250555A (zh) 一种当归袋料保健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2515975B (zh) 一种烟草微生物有机肥
CN101953266A (zh) 平菇菌的袋式栽培方法
CN101417902A (zh) 一种可阻断香菇吸附重金属的矿质培养料
CN103011948B (zh) 反季地栽香菇用富硒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2796678B (zh) 一种生物复合钾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5493A (zh) 一种冬菇基料制作方法
CN108610112A (zh) 一种栽培秀珍菇的新配方及其方法
CN101971766A (zh) 老枞茶树食、药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2630708B (zh) 一种杉树抗逆保健菌根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