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2733B - 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2733B CN102182733B CN 201110107434 CN201110107434A CN102182733B CN 102182733 B CN102182733 B CN 102182733B CN 201110107434 CN201110107434 CN 201110107434 CN 201110107434 A CN201110107434 A CN 201110107434A CN 102182733 B CN102182733 B CN 1021827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electric sensor
- baffle
- lower baffle
- support plate
- tension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And Safety Of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安全控制分离装置由安全钢丝绳、吊环、双拉伸弹簧、吊环支板、光电传感器、上下挡板、零件支架、解锁钢丝绳、转轴等组成。所述安全钢丝绳通过吊环与吊环支板相连接,主要用于确保装置稳定。所述上拉伸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吊环支板与上挡板上;所述下拉伸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吊环支板与下挡板上;上、下挡板均与吊环支板相连接,在双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挡板分别绕转轴做旋转运动。卷扬机通过解锁钢丝绳与下挡板连接,可以将锁紧的上、下挡板分离。所述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上、下挡板外侧的吊环支板上,通过光电传感器的状态可以判断待控制机构是否被锁紧,确保产品的测试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控制机构离合的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中经常会涉及到机构的安全分离问题。尤其在实现较大型机构的离合时,控制装置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例如飞行体在发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点火、发射精度偏离或者延时等状况从而引发事故。因此如何实现机构安全、有效、精确地分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大多离合装置都是人工控制或者电磁控制。
经检索,尚未发现由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控制的安全分离装置。所见到的专利,如专利号为200810163995的专利完全由手动控制机构的离合,如专利号为200620130105的专利由齿轮啮合控制机构离合,如专利号为200810136418的专利由电磁控制机构离合。
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分离装置控制分离的准确度和时间精度较低,结构不可靠,操作复杂,安全性差,并且可能受到电磁场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手动控制,提高控制的安全可靠性;避免电磁干扰,提高控制精确度。从而实现机构安全、可靠、精确的分离。
该安全控制分离装置主要由安全钢丝绳、吊环、上拉伸弹簧、下拉伸弹簧、吊环支板、光电传感器、上挡板、下挡板、零件、解锁钢丝绳、转轴等组成。所述安全钢丝绳通过吊环与吊环支板相连接,主要用于拉住装置,保证装置稳定。所述上拉伸弹簧一端与吊环支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上挡板上;所述下拉伸弹簧一端与吊环支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下挡板上;上挡板与下挡板均连接在吊环支板上,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绕转轴做旋转运动。所述解锁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下挡板上,另一端与卷扬机相连,卷扬机通过解锁钢丝绳可以将锁紧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分离。所述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上挡板和下挡板的外侧的吊环支板上,通过光电传感器的状态可以判断待控制机构是否被锁紧,确保产品的测试安全性。
工作时,通过人工将零件向后推(拉),当零件进入上挡板和下挡板的旋转范围内时,利用人力将解锁机构的上挡板插入下挡板A处的孔槽内,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下挡板将上挡板牢牢拴住。当机构需要分离时,电动机通电,卷扬机(可安装在离零件较远的地方)通过解锁钢丝绳拉动下挡板做顺时针转动,使上挡板和下挡板脱离,上拉伸弹簧拉动上挡板做逆时针转动,脱离零件。
本安全控制分离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通过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控制机构离合,运动灵活,由4个光电传感器判断离合状态,控制离合的精确度和安全性都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安全控制分离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其中a为结构主视图;b为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全控制分离装置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工作时上挡板顺时针转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工作时下挡板逆时针转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将机构拴紧示意图。
其中:1为安全钢丝绳;2为吊环;3为下拉伸弹簧;4为上拉伸弹簧;5为吊环支板;6为第一光电传感器;7为第二光电传感器;8为上挡板;9为零件;10为下挡板;11为解锁钢丝绳;12为第三光电传感器;13为第四光电传感器;14为第一转轴;15为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安全分离零件的离合,本实施例主要包括安全钢丝绳、吊环、下拉伸弹簧、上拉伸弹簧、吊环支板、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上挡板、零件、下挡板、解锁钢丝绳、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
如图1所示,安全钢丝绳与吊环支板通过吊环相连接。上拉伸弹簧一端与吊环支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上挡板上;下拉伸弹簧一端与吊环支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下挡板上;上挡板与下挡板分别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吊环支板相连,上挡板和下挡板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分别做旋转运动。解锁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下挡板上,另一端与卷扬机相连,卷扬机通过解锁钢丝绳可以将锁紧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分离。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第四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上挡板和下挡板的外侧吊环支板上。
装置工作时,通过人工将零件向后推(拉),当零件进入上挡板和下挡板的旋转范围内时(如附图2),此时由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第四光电传感器控制的四个灯均不亮;利用人力将该装置的上挡板绕第一转轴向下转动至如附图3的位置,由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一光电传感器控制的两个灯先后变亮;随后将下挡板绕第二转轴向上转动,使上挡板插入下挡板A处的孔槽内(如附图4),由第四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控制的两个灯先后变亮;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下挡板将上挡板牢牢拴住(如附图5),当待锁机构被拴住时,由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第四光电传感器控制的四个灯均处于发亮状态。当机构需要分离时,电动机通电,卷扬机通过解锁钢丝绳将下挡板拉下,使上挡板和下挡板脱离,上拉伸弹簧将上挡板拉起脱离零件,在此过程中,由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控制的灯先后熄灭,当零件完全脱离该装置时,由四个传感器控制的灯均处于熄灭状态。
本发明由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控制机构的离合,没有电磁场的影响,控制分离的准确度和时间精度较高,分离由发动机带动卷扬机,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实现,结构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本发明通过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将待控制机构锁住,需要分离时,由卷扬机带动下挡板做顺时针转动,上挡板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机构的分离。本发明控制分离的安全性高,结构可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包括安全钢丝绳、吊环、上拉伸弹簧、下拉伸弹簧、吊环支板、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上挡板、下挡板、解锁钢丝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安全钢丝绳通过吊环与吊环支板相连接;所述上拉伸弹簧一端与吊环支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上挡板上;所述下拉伸弹簧一端与吊环支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下挡板上;上挡板与下挡板均连接在吊环支板上,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绕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做旋转运动;所述解锁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下挡板上,另一端与卷扬机相连,卷扬机通过解锁钢丝绳可以将锁紧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安装在上挡板的外侧吊环支板上,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第四光电传感器安装在下挡板的外侧吊环支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中间设置有零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到下挡板孔(A)处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转轴到下挡板孔(A)处的直线距离。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安全控制分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装置工作时,将零件向后推,当零件进入上挡板和下挡板的旋转范围内时,此时由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第四光电传感器控制的四个灯均不亮;利用人力将该装置的上挡板绕第一转轴向下转动,由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一光电传感器控制的两个灯先后变亮;随后将下挡板绕第二转轴向上转动,使上挡板插入下挡板孔(A),由第四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控制的两个灯先后变亮;在上拉伸弹簧和下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下挡板将上挡板牢牢拴住,当零件被拴住时,由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第四光电传感器控制的四个灯均处于发亮状态;当装置需要分离时,电动机通电,卷扬机通过解锁钢丝绳将下挡板拉下,使上挡板和下挡板脱离,上拉伸弹簧(4)将上挡板拉起脱离零件,在此过程中,由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控制的灯先后熄灭,当零件完全脱离该装置时,由四个传感器控制的灯均处于熄灭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07434 CN102182733B (zh) | 2011-04-28 | 2011-04-28 | 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07434 CN102182733B (zh) | 2011-04-28 | 2011-04-28 | 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2733A CN102182733A (zh) | 2011-09-14 |
CN102182733B true CN102182733B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456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10743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2733B (zh) | 2011-04-28 | 2011-04-28 | 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82733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74075A (en) * | 1936-04-13 | 1937-03-16 | Granberg Meter Corp | Spring detent |
CN200964917Y (zh) * | 2006-10-16 | 2007-10-24 | 王红波 | 发动机电启动离合器 |
CN101749095A (zh) * | 2008-12-03 | 2010-06-23 | 苏州睿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电磁风扇离合器 |
CN101769098A (zh) * | 2008-12-30 | 2010-07-07 | 徐明达 | 室内手动开启式防盗锁的离合机构 |
-
2011
- 2011-04-28 CN CN 201110107434 patent/CN1021827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74075A (en) * | 1936-04-13 | 1937-03-16 | Granberg Meter Corp | Spring detent |
CN200964917Y (zh) * | 2006-10-16 | 2007-10-24 | 王红波 | 发动机电启动离合器 |
CN101749095A (zh) * | 2008-12-03 | 2010-06-23 | 苏州睿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电磁风扇离合器 |
CN101769098A (zh) * | 2008-12-30 | 2010-07-07 | 徐明达 | 室内手动开启式防盗锁的离合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谭小群等.ANSYS在高速运动体安全分离装置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第39卷(第11期),25-2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2733A (zh) | 2011-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9651B (zh) | 主动式防跑车装置 | |
CN103086226B (zh) | 一种升降设备测速制动安全系统 | |
CN105398948B (zh) | 一种钢板安全起吊装置 | |
CN202643033U (zh) | 一种电控的电梯轿厢制动装置 | |
CN101811637A (zh) | 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防坠器测试装置 | |
CN104314077B (zh) | 一种自动落锤打桩机 | |
CN102182733B (zh) | 一种安全控制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909259A (zh) | 一种发动机缸盖吊具 | |
CN105731211A (zh) | 高层电梯断绳安全保护装置 | |
CN103224197A (zh) | 一种旋转吊钩电磁定位装置 | |
CN204490245U (zh) | 无机房电梯的防溜车限速器 | |
CN104655387B (zh) | 一种自动落体式冲击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 | |
CN206634922U (zh) | 一种集装箱吊具 | |
CN203781566U (zh) | 电梯防溜车装置 | |
CN105752790B (zh) | 一种电梯限速器 | |
CN204151785U (zh) | 自动落锤打桩机 | |
CN203905568U (zh) | 一种停车设备的防坠落装置 | |
CN202369236U (zh) | 电梯救援装置 | |
CN103465933B (zh) | 一种无源自动吸能绞车及其制动方法 | |
CN203858102U (zh) | 一种座椅惯性锁自锁功能检测装置 | |
CN204096800U (zh) | 一种双钳口钢丝绳夹紧装置 | |
CN202766250U (zh) | 离心式安全锁的测试装置 | |
CN204855334U (zh) | 90°剥离机 | |
CN102745628A (zh) | 离心式安全锁的测试装置 | |
CN113375934A (zh) | 一种起重机减速器故障诊断试验台及故障诊断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