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79373A -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9373A
CN102179373A CN2010106233882A CN201010623388A CN102179373A CN 102179373 A CN102179373 A CN 102179373A CN 2010106233882 A CN2010106233882 A CN 2010106233882A CN 201010623388 A CN201010623388 A CN 201010623388A CN 102179373 A CN102179373 A CN 102179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electronic unit
read
sorter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33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GARTER CORP
Nihon Gar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GAR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GARTER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GAR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9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9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从容器配置部中拆下容器时,也能获得被收纳在该容器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包括:能够拆装地配置在容器配置部(52)中,且收纳有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8);设置在各个容器(8)中的存储部;和与在容器配置部(52)配置的各个容器(8)对应地排列,且将被收纳在各个容器(8)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写入各个存储部中的多个写入部(54)。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特别是涉及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处理。
背景技术
过去,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根据发光特性等的测定结果,在多个容器中对发光元件等电子部件进行分类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2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者根据装置所显示的指示,从容器配置部中拆下容器,移换容器内的电子部件,同时,在移换部件上手写电子部件的等级和数量等分类信息。但是,由于在容器配置部中配置有多个容器,因此,使用者的操作繁琐,有可能导致失误。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从容器配置部中拆下容器时,也能获得被收纳在该容器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以及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包括:能够拆装地被配置在容器配置部中,且收纳有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和与配置在所述容器配置部中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且将被收纳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写入所述各个存储部中的多个写入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被收纳在容器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被写入存储部中,因此,即使在容器从容器配置部中被拆下时,也能从存储部中获得分类信息。
所述分类信息包括被收纳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所述电子部件数量的信息。
所述分类信息包括与所述电子部件的测定结果对应的等级的信息。
所述分类信息包括所述电子部件的生产信息。
另外,还包括:确定与所述电子部件的测定结果对应的等级和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容器的位置的对应关系的确定单元。这样,即便使用者不了解该对应关系,也能获得有关等级的分类信息。
在所述容器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存储部连接,并且与所述写入部接触的端子。这样。只要将容器载放在写入部中,就能确保端子和写入部的接触。
上述容器具有: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收纳部;和在所述容器的下端安装、且设置了所述存储部及所述端子的安装部。通过组合单独设置的收纳部和安装部,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制造具有存储部的容器。
所述容器也可以形成为下端被密闭的筒状,在其下表面设有多个以上述容器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状的上述端子。这样,无论容器的朝向如何,都能确保端子和写入部的接触。
所述电子部件是发光元件。一般情况下,发光元件根据发光特性的测定结果被分成多个等级。在此情况下,需要与等级数量对应的多个容器,因此,容易产生容器的错误配置。因此,本发明很好地适合发光元件的分类。
所述容器配置部包括形成有插入所述容器的导孔的支撑部件,所述导孔具有当所述容器朝着规定的方向时能够插入所述容器、且与所述容器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当所述容器被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位于所述读写部能够读写的位置。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包括:能够拆装地配置在容器配置部中,且收纳有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和与配置在所述容器配置部中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至少进行从所述各个存储部中读出信息和向所述各个存储部中写入信息的一种的多个读写部。此外,所述容器配置部包括形成有插入所述容器的导孔的支撑部件,所述导孔具有当所述容器朝着规定的方向时能够插入所述容器、且与所述容器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当所述容器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位于所述读写部能够读写的位置。
所述容器形成为截面为非圆形的筒状,当插入所述导孔中时,其围绕中心轴的旋转受到限制。
所述容器形成围绕中心轴一周对称的筒状。
当所述容器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的端子与所述读写部的端子接触。
所述存储部的端子和所述读写部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能够弹性变形,当所述容器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一个端子通过与另一个端子接触而弹性变形。
所述读写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沿着所述容器的插入方向配置。
所述存储部被安装在所述容器的插入方向的顶端部,所述顶端部被插入所述导孔中。
所述存储部被安装在形成为筒状的所述容器的侧部,所述容器在所述存储部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与所述存储部相比更向外方突出的保护部。
所述存储部被安装在形成为筒状的所述容器的侧部,当所述容器被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与在电路基板上竖立的所述读写部接触。
所述容器配置部具有被插入所述导孔中的所述容器的顶端部触碰的基础部件,在所述基础部件上配置有夹持所述容器的顶端部的一对保持部。
在所述基础部件的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形成有在电路基板上竖立的所述读写部插入的插入孔,被插入所述插入孔中的所述读写部与所述容器的顶端部一同被保持在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
所述容器具有随着朝着顶端部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
所述容器配置部具有沿着所述容器的插入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支撑部件,所述多个支撑部件中,越深入所述容器插入方向的支撑部件,所述导孔的宽度越窄。
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安装有与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多个光源的第一电路基板,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和安装有所述读写部的第二电路基板电连接。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包括:能够拆装地配置在容器配置部中、且收纳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和与在所述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容器对应地排列、且至少进行从所述各个存储部读出信息以及向所述各个存储部写入信息的一个的多个读写部。
本发明的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包括:从设置在用于收纳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容器中的存储部读出和输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读出部。这样就能从设置在容器中的存储部中获得被收纳在容器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
它还包括用来印刷表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印刷部。这样就能在电子部件的移换部件上附加印刷物。
它还包括用于显示表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显示部。这样,用户就能一边看着所显示的图像一边移换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和拆卸用于收纳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的容器配置部;与在所述容器配置部中配置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从设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读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多个读出部;与所述读出部的位置信息对应而获得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控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方块图。
图2A是表示该分类装置的容器的结构例子的主视图。
图2B是表示该分类装置的容器的结构例子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该分类装置的读写装置和读写部的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该分类装置的主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例子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该分类装置的主控制装置的运行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该分类装置的主控制装置的运行例子的流程图。
图7表示该分类装置的主控制装置保持的图表的例子。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分类信息读出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方块图。
图9表示该读出装置的输出例子。
图10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侧视图。
图11A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的主视图。
图11B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11C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11D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的后视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存储部的主视图。
图1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上层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1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下层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下层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光源基板的俯视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主基板的俯视图。
图18A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下层支撑板上安装的保持部的俯视图。
图18B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下层支撑板上安装的保持部的侧视图。
图19A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主基板上安装的读写部的后视图。
图19B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的容器配置部的主基板上安装的读写部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2部件搬送装置  21间歇旋转盘
23载放台  25供给机  27送出管  3测定装置  32引线
4定位装置  41集管  43接受管  5读写装置
52容器配置部  54读写部(写入部的例子)  56x、56y地址线
6显示装置  7数据库  8容器  81收纳部  81r凹部
83安装部  83h贯通孔  85端子  87存储部
10主控制装置  11等级判断部  12分配处理部
13位置控制部  15图表保持部  17计数处理部
18写入控制部  100分类信息读出装置  101读出部
103读出控制部  105印刷部  107显示部  145盖板
151上层支撑板(支撑部件)  151a导孔  151b光源孔
152中层支撑板(支撑部件)  152a导孔
153下层支撑板(基础部件)  153a凹部  153b插入孔
154a基板部  154b  连接器部  154c  端子  154d  连接器部
155光源基板  155a导孔  155b光源  155c连接器
156主基板  156c连接器  157CPU基板  157c连接部
159线缆  161、162保持部  161a盖部  161b基础部
162a倾斜面  181平面部  183曲面部  185凹部
187保护部  189螺钉  192端子
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读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的结构例子的方块图。在该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中,部件搬送装置2、测定装置3、定位装置4、读写装置5、显示装置6和数据库7与控制整个系统的主控制装置10连接。
主控制装置10构成为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和作为其操作区域的RAM等的计算机。主控制装置10还包括用来存储CPU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
部件搬送装置2具有沿着旋转方向排列多个载放台23的间歇旋转盘21。间歇旋转盘21按照与载放台23的间隔对应的每个角度间歇旋转。在载放台23上依次载放从供给机25供给的发光元件(LED)。
测定装置3经由引线32与载放台23上的发光元件通电,测定该发光元件的亮度等发光特性。而且,测定装置3向主控制装置10发送测定结果。
定位装置4根据来自主控制装置10的指令,对在从间歇旋转盘21延伸的送出管27的下端部设置的集管41进行定位。在集管41的下方,以二维形式排列着分别与配置在容器配置部52的多个容器8连通的多个接受管43的上端部。
读写装置5根据来自主控制装置10的指令驱动设置在容器配置部52中的多个读写部54。这些读写部54(读入部的例子)被设置在各个容器8所配置的位置。配置在容器配置部52的容器8的数量与发光元件所分类等级数量对应,例如是256。
数据库7存储用于分类的发光元件的种类和批号等生产信息。主控制装置10根据需要从数据库7中读出发光元件的生产信息。
图2A和图2B是表示容器8的结构例子的主视图及仰视图。容器8具有:下端被封闭的圆筒状的收纳部81;和在该收纳部81的下端安装的圆板状的安装部83。
在安装部83的上表面安装着由EEPROM等存储器构成的存储部87。该存储部87被收纳在形成于收纳部81下端的凹部81r内。后述的发光元件的分类信息被上述读写部54写入该存储部87中。
在安装部83的下表面形成经由通过贯通孔83h内的配线与存储部87连接的多个端子85。这些端子85形成圆周状,且以收纳部81的中心轴为中心呈同心圆状排列。
图3是表示读写装置5及读写部54的结构例子的电路图。多个读写部54呈矩阵状以二维形式排列在容器配置部52,各个读写部54经由两种地址线56x、56y与读写装置5连接。各个读写部54的端子与形成于容器8下表面的端子85接触。
读写装置5由微型控制器构成,从地址线56x、56y的组合中选择一条,由此选择期望的读写部54。读写装置5将从主控制装置10接收的发光元件的分类信息写入与所选择的读写部54电连接的容器8的存储部87中。
读写装置5依次切换所选择的地址线56x、56y的组合,由此从配置在各个读写部54的各个容器8的存储部87中依次读出容器识别信息。此时,由于同时获得容器识别信息和表示读出该容器识别信息的读写部54的二维位置的读出位置信息,因此,读写装置5将所读出的容器识别信息与读出位置信息相对应,向主控制装置10发送。
图4是表示主控制装置10的功能结构例子的方块图。图5和图6是表示主控制装置10的运行例子的流程图。图7表示主控制装置10保持的图表的例子。
主控制装置10通过CPU执行被保存在存储装置中的程序,就能实现等级判断部11、分配处理部12、位置控制部13、图表保持部15、计数处理部17及写入控制部18的功能。
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等级判断部11根据从上述测定装置3获得的测定结果,判断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符合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中的哪一个(S11)。等级的数量例如是256,与在容器配置部52中配置的容器8的总数相同。
分配处理部12参照被图表保持部15保持的图表,根据所判断的等级,从配置在容器配置部52中的多个容器8中确定分配发光元件的容器8。具体而言,分配处理部12用二维坐标管理将集管41定位的接受管43的上端部位置,从其中指定发光元件的分配位置。
如图7所示,被图表保持部15保持的图表包括以下几项:表示各个容器8的位置的“容器位置”;表示各个容器8的状态的“状态”;表示与各个容器8对应的等级的“等级”;和表示被收纳在各个容器8中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的“收纳数”。在“状态”一项中,“空”的值表示等级还没有与该容器8对应。“使用中”的值表示等级已经与该容器8对应。
分配处理部12参照该图表,对所判断的等级是否是与“使用中”的容器8对应的等级(S12)进行判断。如果所判断的等级是与“使用中”的容器8对应的等级(S12:YES),那么,分配处理部12将与“使用中”的容器8连通的接受管43的上端部的位置确定为发光元件的分配位置(S13)。位置控制部13驱动定位装置4,将集管41定位在所确定的分配位置(S14)。如果集管41被定位,那么,载放台23上的发光元件就被未图示的送出机构送往送出管27,通过与分配位置对应的接受管43,向容器8排出。
另一方面,如果所判断的等级不是与“使用中”的容器8对应的等级(S12:NO),那么,分配处理部12从剩余的“空”的容器8中选择一个对应上述所判断的等级的容器8(S15:作为确定单元的功能),将该容器8的状态改成“使用中”(S16)。接着,分配处理部12将与该“使用中”的容器8连通的接受管43的上端部位置确定为发光元件的分配位置(S13)。
在这里,在被图表保持部15保持的图表中,在初始状态时,任意一个等级都不与容器位置对应。即,在该图表中,在开始发光元件的分类之前,全部容器8的状态都为“空”。因此,在分类的初始阶段,多次执行将等级与“空”的容器8对应的处理(S15、S16),“使用中”的容器8不断增加。
此外,在将等级与“空”的容器8对应的处理(S15、S16)中,适当地设定选择将对应等级的“空”的容器8的顺序,以缩短集管41的移动距离。
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当发光元件被收纳在容器8中时,计数处理部17访问图表保持部15,增加收纳了发光元件的容器8的“收纳数”(S21)。对于发光元件被收纳在容器8中,既可以根据从设置在集管41上的通过传感器(未图示)发出的信号检测出来,也可以在上述S13中,在分配处理部12确定分配位置时检测出来。
如果“收纳数”达到规定数(S22:YES),那么,写入控制部18就将分类信息写入“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的存储部87中(S23)。即,写入控制部18驱动读写装置5,利用“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所位于的读写部54,将分类信息写入该容器8的存储部87中。写入控制部18访问图表保持部15,读出与“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对应的“等级”和被收纳在该容器8中的发光元件的“收纳数”,然后将它们作为分类信息向读写装置5输出。并且,写入控制部18访问数据库7,读出发光元件的种类和批号等生产信息,将它们作为分类信息向读写装置5输出。
然后,向使用者报告,以移换“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内的发光元件(S24)。例如通过在显示装置6中的显示和未图示的灯等向使用者报告。
(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100的结构例子的方块图。在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100中,读出部101、印刷部105及显示部107与读出控制部103连接。容器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置于读出部101。该容器8被接受了上述S24的报告的使用者从上述容器配置部52拆下,发光元件的分类信息被写入存储部87中。读出部101具有与上述读写部54相同的结构,读出部101的端子与形成于容器8下表面的端子85接触。读出部101读出被存储在容器8的存储部87中的分类信息,然后向读出控制部103输出。
读出控制部103根据所输入的分类信息,生成表示分类信息的图像,然后向印刷部105和显示部107输出。印刷部105将表示分类信息的图像印刷在密条等薄片状介质上。这样印刷的薄片状介质被粘贴在从容器8移换发光元件的其它容器或者袋子等上。此外,显示部107在画面中显示表示分类信息的图像。这样显示的画面被使用者确认。图9表示印刷部105或者显示部107的输出例子。如该图所示,在表示分类信息的图像中包括:收纳在容器8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的“等级”;收纳在容器8中的发光元件的“收纳数”;和发光元件的种类和批号等生产信息。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重复的结构,通过标注相同的号码,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容器配置部52的侧视图。在该图中表示了容器配置部52的主要部分。容器配置部52由上至下依次具有:作为支撑部件的上层支撑板151;安装有光源155b的光源基板155;作为支撑部件的中层支撑板152;作为基础部件的下层支撑板153;安装有读写部54的主基板156;和CPU基板157。它们以相互平行的姿势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具体而言,光源基板155被安装在上层支撑板151的下表面,其余的按照空出规定间隔的方式进行支撑。
在上层支撑板151、光源基板155及中层支撑板152上分别形成沿着板厚方向贯通的导孔151a、152a、155a。这些导孔151a、152a、155a按照沿着上下方向相连的方式排列。使用者从上方朝着下方将容器8插入这些151a、152a、155a中,从下方朝着上方拔出容器8。
在主基板156上安装有上述实施方式的读写装置5及读写部54。在CPU基板157上安装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控制装置10。主基板156和CPU基板157经由连接部157c电连接。主基板156和光源基板155经由线缆159电连接。
容器配置部52被未图示的气压千斤顶抬起。此时,容器8的上端触碰用来保持接受管43的盖板145的下表面,接受管43的下端被插入容器8的内侧。发光元件通过接受管43的内侧,向容器8的内侧排出。
图11A~图11D是容器8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和后视图。图12是存储部87的主视图。容器8具有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有底筒状的形状。具体而言,容器8具有随着朝着顶端部而逐渐变细的锥形形状。容器8的截面外形为非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由平面部181和曲面部183组合的弓形。容器8的截面外形优选是这样围绕中心轴一周对称的形状。即,优选仅在使容器8围绕中心轴旋转360度时,容器8的截面外形一致。
在容器8的顶端侧的侧部中的朝着规定方向的一部分上安装薄板状的存储部8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8的平面部181的顶端安装存储部87。在容器8的平面部181的顶端侧形成壁部比周围更向容器8的中心轴方向退缩而构成的凹部185,存储部87被收纳在该凹部185中。存储部87按照形成多个端子192的一面朝着外方的方式配置。
在凹部185的两侧形成有按照比存储部87更远离容器8的中心轴的方式向外方突出的厚壁的保护部187。因此,在插入容器8时,存储部87不与导孔151a、152a、155a内缘接触。在保护部187的凹部185一侧切割有槽,存储部87从顶端侧被插入这些槽中。螺钉189被固定在保护部187的顶端一侧,这样,利用螺钉189的头部来防止存储部87的脱落。
图13是容器配置部52的上层支撑板151的俯视图。在上层支撑板151上,以二维形式排列有多个导孔151a。在各个导孔151a的旁边,也形成有用于插入设置在光源基板155上的光源155b且沿着板厚方向贯通的光源孔151b。各个导孔151a的形状为与容器8的截面外形相同的弓形。各个导孔151a的宽度比容器8的截面外形略大。
图14是容器配置部52的中层支撑板152的俯视图。在中层支撑板152上也以二维形式排列有多个导孔152a。各个导孔152a的形状为与容器8的截面外形相同的弓形。各个导孔152a的内边缘为朝着上方扩大的锥形形状。各个导孔152a的下端宽度比上层支撑板151的导孔151a略窄,与容器8的截面外形相同。
图15是容器配置部52的下层支撑板153的俯视图。在下层支撑板153上二维排列有其上表面略微凹陷而形成的多个凹部153a。各个凹部153a的形状为与容器8的截面外形相同的弓形。在各个凹部153a底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用于插入设置在主基板156上的读写部54的、沿着板厚方向贯通的插入孔153b。
如图18A及图18B所示,在主基板156的上面配置有位于夹持各个凹部153a的的位置的一对保持部161、162。在插入孔153b的一侧配置的保持部161具有:沿着侧方延伸的长方体形状的基础部161b;在基础部161b上安装的盖部161a。基础部161b向插入孔153b的上方略微突出。盖部161a比基础部161b更向插入孔153b的上方突出。被插入插入孔153b中的读写部54通过其正面与基础部161b抵接,且上端部被盖部161a覆盖而被支撑。另一方面,在插入孔153b的相反一侧配置的保持部162形成为沿着侧方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在保持部162的中央部形成有朝着远离凹部153a的方向弯曲成凸形,且朝着斜上方的倾斜面162a。
图16是容器配置部52的光源基板155的俯视图。在光源基板155上二维排列有多个导孔155a。在各个导孔155a的旁边设置被插入上层支撑板151的光源孔151b中的由发光元件等构成的光源155b。作为光源155b例如使用能够点亮多种颜色的发光元件。各个导孔155a的形状和大小与上层支撑板151的导孔151a相同。当上层支撑板151和光源基板155重叠时,导孔151a、155a构成连续的一个孔。另外,在光源基板155的下表面设置有插入上述线缆159的一端的连接器155c。
图17是容器配置部52的主基板156的俯视图。在主基板156上竖立有构成为卡连接器的薄板状的读写部54。读写部54与下层支撑板153的插入孔153b对应地二维排列。当下层支撑板153被配置在主基板156的上方时,读写部54的上部被插入插入孔153b中,然后在下层支撑板153的上侧出现。如上所述,读写部54被下层支撑板153上的保持部161支撑。在主基板156的下表面设置有插入上述线缆159的一端的连接器156c。
如图19A及图19B所示,读写部54具有:矩形板状的基板部154a;在基板部154a的背面配置的扁平长方体形状的连接器部154b;按照从连接器部154b向背面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端子154c;和在基板部154a的端部配置的连接器部154d。端子154c由向背面一侧弯曲成凸状的线状金属线构成,并且能够沿着基板部154a的板厚方向弹性变形。
返回图10的说明,在容器配置部52中,分别在上层支撑板151、光源基板155及中层支撑板152上形成的导孔151a、152a、155a在朝向一致的状态下按照沿着上下方向相连的方式排列。即,导孔151a、152a、155a按照其弓形的凸部全部朝着相同的方向,且在沿着上下方向投影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
容器8从上方朝着下方插入导孔151a、152a、155a中。此处,容器8的截面外形及其大小与导孔151a、152a、155a基本相同,因此,仅在容器8朝着一个方向的情况下,能够插入导孔151a、152a、155a中。具体而言,在围绕中心轴的360度的方向中,只在弓形的凸部朝着与导孔151a、152a、155a相同的方向的情况下,容器8才能够插入导孔151a、152a、155a中,在其它朝向的情况下容器8不能插入。如果容器8被插入导孔151a、152a、155a中,那么,围绕容器8的导孔151a、152a、155a的内边缘接近乃至接触容器8的外边缘,这样,容器8的围绕中心轴的旋转就会受到限制。
此外,形成于中层支撑板152上的导孔152a的宽度比形成于上层支撑板151上的导孔151a窄。此处,导孔152a的宽度是锥形形状的内边缘下端的宽度。由于采用上述这种方法形成,因此,在上层支撑板151的导孔151a中,容器8比较容易被插入,在中层支撑板152的导孔152a中,容器8的位置精确度提高。即,随着容器8的插入,容器8的位置精确度提高。此外,中层支撑板152的导孔152a的内边缘为锥形形状,因此,容器8的位置精确度得到提高,并确保了插入容器8的简单性。
被插入导孔151a、152a、155a中的容器8的顶端部最终触碰下层支撑板153的凹部153a的底部,并被夹在一对保持部161、162之间。这样,由此,容器8的安装结束。具体而言,保持读写部54的保持部161位于被插入导孔151a、152a、155a中的容器8的平面部181一侧,读写部54的端子154c进入容器8的凹部185中并与存储部87的端子192接触。此时,容器8的顶端部、存储部87和读写部54位于保持部161、162之间。
此外,由于在与容器8的顶端部接触的保持部162上形成有倾斜面162a,因此,在容器8的顶端部到达凹部153a的底部的跟前位置,被倾斜面162a向正确的位置引导。读写部54的端子154c通过与存储部87的端子192接触而弹性变形。这样,读写部54的端子154c和存储部87的端子192的接触压就会增大。
如上所述,在容器配置部52中设置的读写部54的端子154c与在容器8中设置的存储部87的端子192接触,这样,与读写部54连接的上位读写装置5就能从存储部87中的读出信息,以及向存储部87中写入信息。
在上述图6的S24中的“向用户报告”中,使用与上层支撑板151的各个导孔151a对应地配置的光源155b。例如,主控制装置10通过点亮与“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的位置对应的光源155b,向用户报告“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的位置。由于各个光源155b被插入在上层支撑板151上形成的光源孔151b中,因此,来自上方的分辨率较高。
主控制装置10通过读写部54能够检测出各个容器8是否被安装在容器配置部52中。因此,在与“收纳数”达到规定数的容器8不同的容器8被用户拔出的情况下,主控制装置10也可以将光源155b的颜色等的点亮形式变成与上述报告的情况不同的形式,由此向用户报告拔出了错误的容器8。
在上述图8所示的分类信息读出装置100中,也能应用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容器配置部52。即,与本实施方式的读写部54同样排列多个读出部101,读出控制部103按照与读出该信息的读写部54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方式取得被写入容器8的存储部87中的分类信息。这种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100的容器配置部52能够被用作暂时预先保管多个容器8的场所。
通过点亮与该容器8的位置对应的光源155b,读出控制装置103能够向用户报告由用户等指定的收纳了具有分类信息的发光元件的容器8的位置。此外,在用户拔出与该容器8不同的容器8的情况下,读出控制部103也可以将光源155b的颜色等的点亮形式改成与上述报告时不同的形式,由此向用户报告拔出了错误的容器8。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容器配置部52中设置的读写部54的端子154c能够弹性变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容器8中设置的存储部87的端子192也可以形成为能弹性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读写部54中设置的端子154c和在存储部87中设置的端子192相互接触,这样就能进行读写,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分别在读写部54及存储部87中设置天线,使它们接近,这样也能进行读写。

Claims (21)

1.一种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拆装地配置在容器配置部,且收纳根据规定的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
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和
与配置在所述容器配置部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且至少进行从所述各个存储部中读出信息和向所述各个存储部中写入信息中的一种的多个读写部。
2.一种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拆装地配置在容器配置部中,且收纳根据规定的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
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和
与配置在所述容器配置部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将被收纳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写入所述各个存储部中的多个写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类信息包括被收纳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所述电子部件数量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类信息包括与所述电子部件的测定结果对应的等级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类信息包括所述电子部件的生产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确定对应于所述电子部件的测定结果的等级和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容器的位置的对应关系的确定单元。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是发光元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配置部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形成有插入所述容器的导孔,
所述导孔具有当所述容器朝着规定的方向时能够插入所述容器的、与所述容器的外形对应的形状,
当所述容器被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位于所述读写部能够读写的位置。
9.一种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拆装地配置在容器配置部,且收纳根据规定的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
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和
与在所述容器配置部中配置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且至少进行从所述各个存储部中读出信息和向所述各个存储部中写入信息中的一种的多个读写部,其中
所述容器配置部具有形成插入所述容器的导孔的支撑部件,
所述导孔具有当所述容器朝着规定的方向时能够插入所述容器的、与所述容器的外形对应的形状,
当所述容器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位于所述读写部能够读写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形成截面为非圆形的筒状,当插入所述导孔中时,其围绕中心轴的旋转受到限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的端子和所述读写部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能够弹性变形,
当所述容器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一个端子通过与另一个端子接触而弹性变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安装在形成为筒状的所述容器的侧部,
所述容器在所述存储部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与所述存储部相比更向外方突出的保护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安装在形成为筒状的所述容器的侧部,
当所述容器插入所述导孔中时,所述存储部与在电路基板上竖立的所述读写部接触。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配置部具有插入所述导孔中的所述容器的顶端部触碰的基础部件,
在所述基础部件上配置夹持所述容器的顶端部的一对保持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础部件的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形成有在电路基板上竖立的所述读写部插入的插入孔,
插入所述插入孔中的所述读写部与所述容器的顶端部一同被保持在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配置部具有沿着所述容器的插入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支撑部件,
所述多个支撑部件中,沿着所述容器插入方向,支撑部件的所述导孔的宽度变窄。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安装有与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有多个光源的第一电路基板,
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和安装有所述读写部的第二电路基板电连接。
18.一种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设在用来收纳根据规定的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容器中的存储部读出并输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读出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印刷表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印刷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表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
21.一种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安装和拆卸用于收纳根据规定特性的测定结果而分类的电子部件的多个容器的容器配置部;
与配置在所述容器配置部的所述各个容器对应地排列,并从设置在所述各个容器中的存储部读出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多个读出部;和
与所述读出部的位置信息对应而取得所述电子部件的分类信息的控制部。
CN2010106233882A 2009-12-28 2010-12-28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Pending CN1021793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8046 2009-12-28
JP2009-298046 2009-12-28
JP2010129439A JP2011154015A (ja) 2009-12-28 2010-06-04 電子部品の分類装置および分類情報の読出装置
JP2010-129439 2010-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9373A true CN102179373A (zh) 2011-09-14

Family

ID=4454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33882A Pending CN102179373A (zh) 2009-12-28 2010-12-28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54015A (zh)
CN (1) CN10217937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2208A (zh) * 2012-11-27 2013-03-13 江苏格朗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分类装置
CN104471409A (zh) * 2012-07-12 2015-03-25 慧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片状电子部件的检查挑选装置
CN104764946A (zh) * 2014-01-03 2015-07-08 英徳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电子元件的设备的组件及其方法
CN10942582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鸿劲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压接单元及其应用的测试分类设备
CN113710375A (zh) * 2019-04-26 2021-11-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液状体排出装置及液状体排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616433B2 (ja) * 2021-12-27 2025-01-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部品処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1695A (ja) * 1998-03-27 1999-10-15 Anritsu Corp 電子部品検査装置及び方法
JP2005219002A (ja) * 2004-02-06 2005-08-18 Unitec:Kk 素子分別収納装置
JP2006327636A (ja) * 2005-05-27 2006-12-07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Icタグ付き容器、及びicタグ付き包装体
CN201105267Y (zh) * 2007-10-11 2008-08-27 廖连亨 电子元件分类机
CN101505883A (zh) * 2006-06-28 2009-08-12 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 小物体分类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24B2 (ja) * 1987-03-24 1994-01-1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収納装置
JP2002181886A (ja) * 2000-12-15 2002-06-26 Nec Yamagata Ltd 部品ハンドラ、ic測定システム、icの分別方法
JP2007192576A (ja) * 2006-01-17 2007-08-02 Nippon Gaataa Kk 電子部品の自動分類機の作動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1695A (ja) * 1998-03-27 1999-10-15 Anritsu Corp 電子部品検査装置及び方法
JP2005219002A (ja) * 2004-02-06 2005-08-18 Unitec:Kk 素子分別収納装置
JP2006327636A (ja) * 2005-05-27 2006-12-07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Icタグ付き容器、及びicタグ付き包装体
CN101505883A (zh) * 2006-06-28 2009-08-12 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 小物体分类系统和方法
CN201105267Y (zh) * 2007-10-11 2008-08-27 廖连亨 电子元件分类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409A (zh) * 2012-07-12 2015-03-25 慧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片状电子部件的检查挑选装置
CN104471409B (zh) * 2012-07-12 2017-05-03 慧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片状电子部件的检查挑选装置
CN102962208A (zh) * 2012-11-27 2013-03-13 江苏格朗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分类装置
CN104764946A (zh) * 2014-01-03 2015-07-08 英徳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电子元件的设备的组件及其方法
CN10942582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鸿劲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压接单元及其应用的测试分类设备
CN109425820B (zh) * 2017-08-31 2021-01-29 鸿劲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压接单元及其应用的测试分类设备
CN113710375A (zh) * 2019-04-26 2021-11-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液状体排出装置及液状体排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54015A (ja)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9373A (zh)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和分类信息的读出装置
CA1149962A (en) Document reader
US6253190B1 (en) Programmable shelf tag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nd updating shelf tag information
US6830474B2 (en) Common connector with embedded pins
CN103278184B (zh) 用于在器具和器具容纳结构间交换数据的装置
CN102099846A (zh) 电子封装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390316A (zh) 一种自助服务设备
CN103890686B (zh) 驱动器托架基板
EP3100110B1 (en) Mobile imaging device
US10915687B2 (en) Breadboard and electronics experimentation system
CN104423838A (zh) 文档划分和合并方法、设备和程序
US4267439A (en) Document reader lamp life extension system
JP2020057778A (ja) Xerox Printed Memoryラベル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するための向きに依存しない方法
US7225053B2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for tablet automatic packing machine
CN217349290U (zh) 烟仓自动盘点装置
US4245151A (en) Dust dispersion system for a document reader
CN206411810U (zh) 具有储备电池的pos机
CN206411812U (zh) 具有非接触式读卡器的pos机
CN2509652Y (zh) 存储卡连接座总成及其检测装置
CN216435044U (zh) 一种kis云平台票据分筛装置
CN112328457B (zh) 硬盘raid类型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服务器
CN216721401U (zh) 一种兼具有线与无线连接功能的扫读笔
EP3477533A1 (en) Xqd transmission interface memory card adapter device
CN105426019A (zh) 一种触摸屏、触摸显示装置及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CN204946409U (zh) 反射式阅读视野分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