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73170B - 面板粘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板粘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3170B
CN102173170B CN201110055755.8A CN201110055755A CN102173170B CN 102173170 B CN102173170 B CN 102173170B CN 201110055755 A CN201110055755 A CN 201110055755A CN 102173170 B CN102173170 B CN 102173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oil
longitudinal bracing
brace
adhering devic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57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3170A (zh
Inventor
李梦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w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557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3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3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3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3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板粘接装置,至少包括物料架、排气组件和控制组件,排气组件通过排气口与物料架相连接,其中物料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多个横向支撑柱成两排平行分布,多个纵向支撑柱成两排平行分布,多个横向支撑柱所在平面与多个纵向支撑柱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共同构成一个四面体;以及多个横向支撑臂和纵向支撑臂,多个横向支撑臂设置在多个纵向支撑柱之间,分别用于承载支撑在下基板的端边;多个纵向支撑臂设置在多个横向支撑柱之间,分别用于承载支撑在上基板的端边;横向支撑臂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箔。本发明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简化了面板粘接操作的设备和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Description

面板粘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面板粘接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或电视的显示面板通常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上、下基板通过粘接剂粘接在一起。
现有面板粘接操作过程主要使用面板承载推车和加热炉来实现,操作过程如下:将载有上、下基板的面板承载推车推送至加热炉,使推车的物料架部分置于加热炉内,物料上的排气管连通真空泵。控制组件置于加热炉外,通过加热炉对物料架部分进行加热,同时真空泵和排气管对加热炉内的物料进行抽真空操作,实现面板的粘接与真空排气密封。
由上述操作过程可知,现有面板粘接过程使用的设备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繁琐,且成本高,而且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粘接装置,以简化面板粘接操作的设备和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粘接装置,至少包括物料架、排气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排气组件通过排气口与所述物料架相连接,其中:
所述物料架包括:
多个间隔布置的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多个横向支撑柱成两排平行分布,所述纵向支撑柱成两排平行分布,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柱所在平面与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共同构成一个四面体;
多个横向支撑臂和纵向支撑臂,多个横向支撑臂设置在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之间,分别用于承载支撑下基板的端边;所述多个纵向支撑臂设置在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柱之间,分别用于承载支撑上基板的端边;
所述横向支撑臂上端设置有加热箔。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还包括:
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物料架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所述隔热层的一角上设置有通孔,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对真空罩内的物料架抽取真空;
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隔热层上表面的四周,用于密封扣设在隔热层上的真空罩。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上设置有控温热电偶。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为内部中空,中空部分穿设有电缆,电缆与所述加热箔连接,用于对所述加热箔进行通电。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为金属柱,连接有电缆,电缆与加热箔连接,用于作为电极对所述加热箔进行通电。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箱体;
升降机构,设置在箱体内,分别与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真空泵,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与所述隔热层上的所述通孔相连,用于对真空罩内的物料架进行抽真空操作;
开关阀,连接在所述真空泵上,用于控制真空气路的启闭;
控制器,与所述开关阀相连,控制所述真空泵和开关阀的启闭;
真空计,用于监测所述真空气路内的真空度。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温仪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箔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箔的功率。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接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与主控电脑相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开关阀的启闭。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还包括:
定位卡槽,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与运行轨道滑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还包括:
弹簧牵引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箔的两端,用于牵引所述加热箔。
如上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箔为两层,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支撑臂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两层加热箔通过四周边缘处的支持框或所述横向支撑臂支撑隔开,所述两层加热箔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本发明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利用自身的自加热结构简化了现有面板粘接加热装置的结构和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中的面板与加热箔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纵向支撑柱;  2-横向支撑柱;3-横向支撑臂;
4-纵向支撑臂;  5-下基板;    6-上基板;
7-加热箔;  8-隔热层;   9-密封条;
10-箱体;   11-升降机构;12-真空泵;
13-开关阀; 14-控制器;  15-真空计;
16-接口;   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的结构主视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面板粘接装置,至少包括物料架、排气组件和控制组件,排气组件通过排气口与物料架相连接,物料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横向支撑柱2和纵向支撑柱1;其中横向支撑柱2成两排平行分布,纵向支撑柱1也成两排平行分布,横向支撑柱2所在平面与纵向支撑柱1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共同构成一个四面体;物料架还包括多个横向支撑臂3和纵向支撑臂4,横向支撑臂3设置在纵向支撑柱1之间,用于承载支撑下基板5的端边;纵向支撑臂4设置在横向支撑柱2之间,用于承载支撑上基板6的端边;如图1所示,由于上基板6与下基板5的长宽均不等,且仅是端边搭接在纵向支撑臂4与横向支撑臂3上,在上、下基板预先接合的过程中,纵向支撑臂4与横向支撑臂3不会干涉上、下基板的接触。同时,横向支撑臂3上方设置有加热箔7,加热箔7与下基板直接接触,可实现直接对下基板进行加热,简化了操作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设有隔热层8,设置在物料架与控制组件之间,防止对物料架加热的过程中,高温影响或损坏控制组件中的元部件。隔热层8的一角上设置有通孔17,用于通过该通孔对真空罩内的物料架抽取真空,隔热层8上表面的四周还可以设置有密封条9,用于对扣设在隔热层8上的真空罩进行密封。当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进行抽真空操作时,可将真空罩通过该密封条9罩在物料架的上方,防止漏气。
纵向支撑柱1优选设置有控温热电偶,以达到测温反馈的作用,继而控制加热箔7上的电流电压来控制加热速度。
纵向支撑柱1的优选结构是将自身作为电极对加热箔7进行供电,实现纵向支撑柱1自身作为电极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设置纵向支撑柱1为内部中空,中空部分穿设有电缆,电缆与加热箔7连接,对加热箔7进行通电;或者是设置纵向支撑柱1为金属柱,连接有电缆,电缆与加热箔7连接,对加热箔7进行通电。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利用纵向支撑柱1自身作为电极简化了设备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通过设置有加热箔实现了直接对下基板进行加热,与现有技术还需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相比,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通过将纵向支撑柱自身作为电极简化了设备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面板粘接装置,包括物料架和控制组件,如图2所示,其中控制组件包括箱体10和升降机构11,升降机构11设置在箱体10内,与横向支撑柱2与纵向支撑柱1相连,用于控制横向支撑柱2与纵向支撑柱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升降机构11可以为凸轮,带动支撑柱升降即可带动支撑臂升降,从而调整横向支撑臂3和纵向支撑臂4上承载的下基板5和上基板6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使上、下基板更好的贴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组件还进一步包括真空泵12、开关阀13、控制器14和真空计15,真空泵12设置在箱体10内,与隔热层8上的通孔17相连,对真空罩内的物料架进行抽真空操作;开关阀13,连接在真空泵12上,控制真空气路的启闭;控制器14,与开关阀13相连,控制真空泵12和开关阀13的启闭;真空计15,用于监测真空气路内的真空度。
控制组件还优选设置有接口16,与主控电脑相连接,接口16接收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器14,控制开关阀13的启闭。
控制组件还进一步设置控温仪表,设置在箱体10内,根据加热箔的温度控制加热箔的功率,以方便对加热温度的合理调整。
进一步地,在箱体的底部设置定位卡槽,与运行轨道进行滑动连接,当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进行加热时,可实现该装置的移动,使操作更加便利。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通过控制组件对真空罩内进行抽真空操作,使操作自动化,并且面板粘接装置可移动,更加方便。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中的面板与加热箔位置关系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面板粘接装置,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加热箔的两端设置弹簧牵引器。弹簧牵引器可以固定在物料架上,连接加热箔的边缘。加热箔在受热后极易变形而下垂脱落,利用弹簧牵引器来牵引加热箔,减少了脱落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热箔优选设为两层,如图3所示,两层加热箔7分别位于横向支撑臂3的上方和下方,并紧贴横向支撑臂3的上下表面设置,两层加热箔7通过四周边缘处的横向支撑臂3支撑隔开,也可以在两层加热箔7之间设置支撑框进行分隔,两层加热箔7之间具有设定间隙。在加热箔7受热时,下基板5邻近加热箔7的一面温度高,远离加热箔7的一面温度低,下基板5四边会向温度低的一面弯曲,这时加热箔7由于两层之间留有间隙,受挤压后可以自由伸展,使得加热箔7仍可紧邻下基板5表面,对下基板5表面进行均匀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粘接装置通过设置弹簧牵引器减少了加热箔脱落的风险,同时两层留有间隙的加热箔使面板受热均匀,提高了面板粘接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面板粘接装置,至少包括物料架、排气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排气组件通过排气口与所述物料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架包括:
多个间隔布置的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多个横向支撑柱成两排平行分布,所述纵向支撑柱成两排平行分布,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柱所在平面与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共同构成一个四面体;
多个横向支撑臂和纵向支撑臂,多个横向支撑臂设置在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之间,分别用于承载支撑下基板的端边;所述多个纵向支撑臂设置在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柱之间,分别用于承载支撑上基板的端边;
所述横向支撑臂上方设置有加热箔;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箱体;
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分别与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物料架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所述隔热层的一角上设置有通孔,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对真空罩内的物料架抽取真空;
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隔热层上表面的四周,用于密封扣设在隔热层上的真空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上设置有控温热电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为内部中空,中空部分穿设有电缆,电缆与所述加热箔连接,用于对所述加热箔进行通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支撑柱为金属柱,连接有电缆,电缆与所述加热箔连接,用于作为电极对所述加热箔进行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真空泵,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与所述隔热层上的所述通孔相连,用于对真空罩内的物料架进行抽真空操作;
开关阀,连接在所述真空泵上,用于控制真空气路的启闭;
控制器,与所述开关阀相连,控制所述真空泵和开关阀的启闭;
真空计,用于监测所述真空气路内的真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温仪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箔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箔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接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与主控电脑相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开关阀的启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卡槽,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与运行轨道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牵引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箔的两端,用于牵引所述加热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板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箔为两层,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支撑臂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两层加热箔通过四周边缘处的支持框或所述横向支撑臂支撑隔开,所述两层加热箔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CN201110055755.8A 2011-03-08 2011-03-08 面板粘接装置 Active CN102173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5755.8A CN102173170B (zh) 2011-03-08 2011-03-08 面板粘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5755.8A CN102173170B (zh) 2011-03-08 2011-03-08 面板粘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3170A CN102173170A (zh) 2011-09-07
CN102173170B true CN102173170B (zh) 2014-07-23

Family

ID=4451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5755.8A Active CN102173170B (zh) 2011-03-08 2011-03-08 面板粘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317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919A (zh) * 2002-02-22 2003-09-03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粘合装置及基板粘合方法
CN101114091A (zh) * 2006-07-24 2008-01-30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基板粘结装置
CN202037960U (zh) * 2011-03-08 2011-11-16 李梦琪 面板粘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7395A1 (de) * 2006-10-06 2008-04-1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ensorbauelements und Sensorbau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919A (zh) * 2002-02-22 2003-09-03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粘合装置及基板粘合方法
CN101114091A (zh) * 2006-07-24 2008-01-30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基板粘结装置
CN202037960U (zh) * 2011-03-08 2011-11-16 李梦琪 面板粘接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合材料面板夹杂粘弹性阻尼材料结构的弯曲实验分析";钟小丹 等;《实验力学》;20100228;第25卷(第1期);第81-86页 *
钟小丹 等."复合材料面板夹杂粘弹性阻尼材料结构的弯曲实验分析".《实验力学》.2010,第25卷(第1期),第81-86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3170A (zh)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0280B2 (en) Vacuum pumping device, vacuum glazing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CN102633442B (zh) 温控针支撑基板进行配向膜预干燥的装置及方法
CN203371469U (zh) 一种终端触摸屏的拆卸装置
US2016003110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screen
CN103529599B (zh) 一种气浮式液晶基板的配向设备以及方法
US20080041528A1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KR101574415B1 (ko) 곡면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73170B (zh) 面板粘接装置
CN202037960U (zh) 面板粘接装置
CN102096249B (zh) 一种液晶注入方法
CN104112638A (zh) 一种等离子体反应室及其静电夹盘
KR101263337B1 (ko) 라미네이터
KR20150041387A (ko) 대면적 박막 증착장치
JP2008089677A (ja) 液晶パネルの封止方法及び封止装置
KR101762359B1 (ko) 유리 성형 장치 및 유리 성형 방법
CN112518656B (zh) 一种显示屏分离装置
CN115213578A (zh) 一种真空焊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517180B1 (ko) 진공창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배기 헤드 및 진공창 제조 시스템
CN118073479B (zh) 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封装的静电键合设备
CN202003112U (zh) 一种液晶注入装置
KR102170150B1 (ko) 분리형 기판 열처리 장치
CN105304446A (zh) 干法刻蚀设备的下部电极基台及干法刻蚀设备
KR101543570B1 (ko) 증착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라인 증착시스템
KR100691218B1 (ko) 기판 합착기
KR101902416B1 (ko) 유리 성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HONGYA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MENGQI

Effective date: 201501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16

Address after: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hn Jung Xili three District Zhejiang building, 8 floor

Patentee after: Li Hongyan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hn Jung Xili three District Zhejiang building, 8 floor

Patentee before: Li Mengq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4

Address after: Room 215-1475, Tanying Township Government Office, No. 9 Yucai Road, Miyu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ongw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hn Jung Xili three District Zhejiang building, 8 floor

Patentee before: Li Hong Y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