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8611A - 轴的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轴的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8611A CN102168611A CN2011100446663A CN201110044666A CN102168611A CN 102168611 A CN102168611 A CN 102168611A CN 2011100446663 A CN2011100446663 A CN 2011100446663A CN 201110044666 A CN201110044666 A CN 201110044666A CN 102168611 A CN102168611 A CN 1021686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le
- driven shaft
- casing
- driven gear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轴的装配结构,其能够实现小型化并提高装配作业性。该轴的装配结构(40)具有:驱动轴(41);支撑驱动轴(41)的箱体(42);覆盖箱体(42)的盖(44);设置在盖(44)内的辅助设备(60);驱动辅助设备(60)并以与驱动轴(41)平行的方式支撑于盖(44)的从动轴(65);支撑在驱动轴(41)上的驱动齿轮(48);与驱动齿轮(48)啮合,可一体旋转地支撑在从动轴(65)上,由此与从动轴(65)在轴向上重叠配置的从动齿轮(50);朝从动轴(65)的轴向或径向突出的凸部(49);以能够收容凸部(49)的方式朝轴向凹陷并设置在箱体侧的凹部(53);与凹部(53)连续并设置在箱体侧,以使凸部(49)嵌入凹部(53)的方式对凸部(49)进行引导的引导面(5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驱动轴与从动轴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轴的装配结构,即,在箱盖上设置油泵等辅助设备(補機),将曲轴即驱动轴与用于驱动油泵等的从动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通过花键嵌合来进行驱动轴与从动轴的装配(参考日本专利第2779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79695号公报
在这种驱动轴与从动轴的装配结构中,由于通过花键嵌合而将驱动油泵的从动轴装配至驱动轴的一个端部,因此使发动机的宽度相应增加了与该从动轴的长度对应的部分,使发动机大型化。另外,由于必须预先将油泵安装在箱盖上,其后使箱盖与曲轴箱卡合,使设置在从动轴端部且内部形成有花键齿的轮毂嵌合于形成于驱动轴端部的花键轴,因此需要从曲轴箱与箱盖之间狭窄空隙目测驱动轴与从动轴的位置关系,必须使驱动轴的花键轴与从动轴的轮毂相嵌合,驱动轴与从动轴的装配作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第一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轴;支撑所述驱动轴的箱体;覆盖所述箱体的驱动轴的轴向外侧的盖;设置在所述盖上的辅助设备;从动轴,其与所述驱动轴平行地支撑在所述盖上,驱动所述辅助设备;支撑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可一体旋转地支撑于所述从动轴,由此与所述从动轴在轴向上重叠配置;朝所述从动轴的轴向或径向突出的凸部;凹部,其朝轴向凹陷,能够收容所述凸部,设置在将所述盖装配至所述箱体时的箱体侧;引导面,其与所述凹部连续,设置在将所述盖装配至所述箱体时的箱体侧,对所述凸部进行引导,以使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第二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上,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上。
第三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凸部是朝径向突出的圆筒状销部件,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临时支撑(仮支持)于箱体,所述引导面由朝所述从动轴方向变尖并朝圆周方向倾斜的锥面构成,在所述引导面的两侧形成有凹部。
第四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凸部是朝从动轴的轴向突出的凸暗销(凸ダボ),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形成为临时支撑于所述箱体,凹部形成为朝轴向凹陷的凹暗销(凹ダボ),能够收容所述凸暗销,所述引导面是形成于所述凹暗销上的朝圆周方向倾斜的锥面。
第五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第六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五发明的基础上,所述从动齿轮可一体旋转地支撑于所述从动轴,所述凸部是设置在所述从动轴端部的延长部,所述凹部是形成于所述箱体上的从动轴支撑孔,所述引导面是朝所述从动轴支撑孔朝轴向倾斜的扇形锥面。
第七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轴;支撑所述驱动轴的箱体;覆盖所述箱体的驱动轴的轴向外侧的盖;设置在所述盖上的辅助设备;从动轴,其驱动所述辅助设备,与所述驱动轴平行地支撑在所述盖上,具有朝径向突出的卡合部;支撑在所述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在旋转轴中心设有使所述从动轴穿过的孔,具有朝轴向突出的轮毂(ボス),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多个与所述卡合部嵌合的被卡合部,在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状态下,使所述轮毂的外周临时支撑于所述箱体。
第八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七发明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轴为曲轴,所述从动轴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所述箱体是支撑所述曲轴的曲轴箱,所述箱体具有从支撑所述曲轴的垂直壁朝曲轴方向突出的轮毂,所述箱体的轮毂支撑所述从动齿轮的轮毂。
第九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七或八发明的基础上,通过使形成在所述从动轴外周与所述从动齿轮的轮毂部内周的花键相互嵌合而使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连结。
第十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是在第一至九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箱体为曲轴箱,所述驱动轴为曲轴,所述辅助设备为油泵,在所述盖上设有油滤清器。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驱动轴与驱动辅助设备的从动轴平行配置,因此箱体及盖在驱动轴方向上的宽度变窄,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由于在将盖装配至箱体时,由盖支撑的从动轴的轴向凸部被设置在箱体侧的引导面引导而嵌入设置在箱体侧并与所述引导面连续的凹部,因此容易进行从动齿轮与从动轴的装配作业。
根据第二发明,由于被支撑在盖上的从动轴的轴向凸部被设置在从动齿轮上的引导面引导而嵌入设置在从动齿轮上的凹部,因此容易进行从动齿轮与从动轴的装配作业。
根据第三发明,由于在使从动轴的圆筒状销部件与从动齿轮的凹部嵌合时,圆筒状的销部件沿设置在从动齿轮上的朝从动轴方向变尖并朝圆周方向倾斜的引导面滑动,被引入形成于引导面两侧的凹部,从动轴沿凸部嵌入凹部的方向旋转,因此引导时的阻力减小,容易进行装配作业。并且,由于预先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临时支撑于箱体,因此在将盖安装至箱体上时容易进行使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彼此啮合的作业。
根据第四发明,由于从动轴与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轴的凸暗销与设置在从动齿轮上的凹暗销相互连结,因此能够提高连结部的强度。并且,由于在凹暗销上形成有朝圆周方向倾斜的锥面,因此如果为了组装而使从动轴靠近从动齿轮,则凸暗销被锥面引导而嵌入凹暗销,并且从动轴沿凸暗销与凹暗销的嵌合方向旋转,因此引导时的阻力减小,容易进行装配作业。并且,由于预先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临时支撑在箱体上,因此在将盖安装至箱体上时容易进行使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彼此啮合的作业。
根据第五发明,由于支撑在盖上的从动轴的轴向凸部被引导面引导而嵌入与引导面邻接的凹部,凸部与凹部相互嵌合,因此容易进行从动轴的装配作业。
根据第六发明,由于在进行盖与箱体的装配作业时,在使从动齿轮旋转并与驱动齿轮啮合后,使盖朝从动轴方向的箱体侧滑动,从而装配在盖上的从动轴被设置在箱体上的扇形锥面引导至从动轴支撑孔,因此提高了辅助设备及盖的装配性。
根据第七发明,在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由箱体临时支撑设置在从动齿轮上的轮毂后,由于是将从动轴装配在从动齿轮上,因此齿轮啮合作业与从动轴装配作业能够在独立的工序中进行,容易进行辅助设备的装配作业。并且,由于使设置在从动齿轮上的轮毂沿从动轴方向增长,因此能够防止从动齿轮在由箱体临时支撑期间翻倒,能够得到较好的临时支撑效果。
根据第八发明,通过设置在曲轴箱侧的轮毂能够强化曲轴箱。
根据第九发明,由于在从动轴的外周与从动齿轮的轮毂部内周上形成有花键,通过该花键的嵌合而使从动轴与从动齿轮连结,因此容易增加从动轴与从动齿轮的卡合时机。
根据第十发明,由于在盖上设有油泵及油滤清器,因此能够将油路集中形成在盖上,从而容易进行油路的加工或缩短油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采用了本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的内燃机的二轮机动车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从动齿轮的外侧视图(图2中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2的VII-VII剖视图。
图8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装配作业状态。
图9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装配作业状态。
图10是表示适用第二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的内燃机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连结部件的内侧视图(图10中的左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从动齿轮的外侧视图(图10中的右视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放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适用第三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的内燃机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表示适用第四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的内燃机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7是表示适用参考装配结构的内燃机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二轮机动车 2主框架 3下框架 4底框架 5中央框架
6后框架 7支承架 8燃料箱 9座位 10前管 11前叉
12前轮 13把手 14后叉 15轴 16后轮 17后缓冲组件
20内燃机 21汽缸座 22汽缸盖 23盖罩 24汽缸 25连杆
26金属轴承 27键 28垫圈 29螺母 31发电机 33轮毂
35螺栓 40轴的装配结构 41曲轴 42曲轴箱 43轮毂
44箱盖 45轮毂 46轮毂 47油泵嵌装部 48驱动齿轮
49凸部 50从动齿轮 51孔 52轮毂 53凹部 54引导部
55引导面 60油泵 61外转子 62内转子 63槽部
64中心轴孔 65油泵轴 66销 67油泵支撑部件 68孔
69销 70油盘 71油滤 72油路 73油路 80轴的装配结构
81连结部件 82凸暗销 83顶面 84底面 85传动面
86锥面 87孔 88槽部 90从动齿轮 91轮毂 92凹暗销
93底面 94顶面 95传动面 96锥面 97孔 100轴的装配结构
101从动齿轮 102槽部 103油泵轴 104油泵支撑部件
105筒状部 106轮毂 107从动轴支撑孔 108引导面
109锥面 110轴的装配结构 111从动齿轮 112轮毂
113轮毂 114油泵支撑轴 115轴的装配结构 116从动齿轮
117槽部 118油泵轴 119槽 120弹性挡圈 121油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安装有采用了本发明的轴的装配结构的内燃机的二轮机动车1中,下框架3从主框架2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底框架4从该下框架3的下端延伸。而且该底框架4的后端通过支承架7与在所述主框架2的中央部下方延伸的中央框架5的端部以及自主框架2的后部延伸的后框架6的端部连结。在主框架2上的前部安装有燃料箱8,其后方设有座位9。
前叉11穿过配置在所述主框架2前端的前管10而被转向自如地支撑,前轮12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前叉11的下端。在前叉11的上方设有把手13。并且,在所述支承架7上,后叉14的前端由轴15枢轴支撑,后轮16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后叉14的向后方延伸的后端。在所述主框架2的后部与后叉14的后部之间,安装有后缓冲组件17。
在所述主框架2、下框架3及中央框架5所围成的空间内,沿经过车辆中心的前后方向铅直面(车辆中心面)安装有内燃机20,该内燃机20的汽缸轴线朝上,曲轴轴线朝车体宽度方向。
该内燃机20是单汽缸四冲程内燃机,汽缸座21、汽缸盖22及盖罩23通过螺栓而互相重叠地一体连结在左右分开的曲轴箱42上。在所述汽缸座21的内侧嵌装有汽缸24,在汽缸24内滑动自如地嵌装有未图示的活塞,曲轴41与活塞经由连杆25相互连结。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考图2至图9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4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轴的装配结构40具有:作为驱动轴的曲轴41;支撑驱动轴即曲轴41的曲轴箱42;覆盖曲轴箱42的曲轴轴线方向外侧的箱盖44;设置在箱盖44上的油泵60;油泵轴65,其为从动轴,驱动作为辅助设备一例的油泵60,以与曲轴41平行的方式支撑在箱盖44上;支撑在曲轴41上的驱动齿轮48;从动齿轮50,其驱动油泵轴65,可一体旋转地由油泵轴65支撑;凸部49,其为卡合部,设置在油泵轴65上,朝轴的径向突出;凹部53,其设置在从动齿轮50上,朝轴线方向凹陷;引导面55,其以使所述凸部49嵌入所述凹部53的方式对所述凸部49进行引导。
所述曲轴箱42是通过螺栓将左曲轴箱42L与右曲轴箱42R以夹着汽缸轴线的方式一体连结而成。左曲轴箱42L的左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左箱盖44L,右曲轴箱42R的右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右箱盖44R。所述曲轴41旋转自如地由设置在所述左右曲轴箱42L、42R内的一对金属轴承26支撑。
并且,所述曲轴41的左侧直接连结有发电机31,右侧通过键27而一体嵌装有驱动齿轮48,驱动齿轮48的右侧隔有垫圈28而螺合有螺母29,曲轴41的右端部可旋转地轴支撑于右箱盖44R的轮毂45。
在所述曲轴41的右端部下方,配置有由外转子61及内转子62构成的油泵60,驱动该油泵60旋转的油泵轴65形成为其内侧端部65a(图2的左侧端部)为前端变细的形状,指向与曲轴41平行的方向,经由驱动齿轮48及从动齿轮50而由曲轴41驱动。
在所述右箱盖44R的内侧部形成有枢轴支撑油泵轴端的轮毂46、用于嵌装油泵60的油泵嵌装部47,在该油泵嵌装部47内嵌装有所述外转子61,内转子62装配在所述外装子61上。
在所述内转子62的右曲轴箱侧端面上设有槽部63,嵌装于油泵轴65的外侧附近的销66嵌合于该槽部63。并且,在内转子62上形成有以其旋转轴为中心的中心轴孔64,所述油泵轴65插入该中心轴孔64。
嵌装有销66的油泵轴65插入设置在所述内转子62上的中心轴孔64中,销66嵌装于所述槽部63。在将该油泵轴65的内侧端部65a嵌入设置在油泵支撑部件67上的孔68后,通过螺栓35使油泵支撑部件67与右箱盖44R一体结合,于是油泵60及油泵轴65被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右箱盖44R上,所述油泵轴65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撑于右箱盖44R的轮毂46与油泵支撑部件67的孔68,而且,油泵轴65与内转子62经由销66传动。
在油泵轴65的内侧附近,设有朝油泵轴65的径向突出的卡合部即凸部49。该凸部49由被以与油泵轴65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式嵌装的销69的两端部构成。
并且,在所述右曲轴箱42R上设置有与曲轴41的轴向平行且以油泵轴65的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为中心轴的轮毂43,从动齿轮50可旋转地间隙配合(遊嵌)在该轮毂43上。
左右曲轴箱42R、42L在曲轴箱的下方形成油盘70,在油盘70的右上方,右曲轴箱42R及右箱盖44R夹持油滤71,右曲轴箱42R及右箱盖44R在油滤71的上方形成油通路72,经由形成于右箱盖44R内的油通路73而从油泵60的吸入口50a吸入油。并且,油泵排出口50b与未图示的油通路连通,油泵60排出的油被压送至内燃机的各部。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从动齿轮50与驱动齿轮48啮合,其中心设有使油泵轴65穿过的孔51,在该从动齿轮50的内侧端面(图2中左侧端面)上设有轮毂52,该轮毂52间隙配合于设置在右箱盖44R上的所述轮毂43。在从动齿轮50的外侧端面(图2中右侧端面)上,在圆周方向上隔着相等的角度间隔设置有自从动齿轮50的中心呈放射状发散的、槽宽一定并朝轴向凹陷的多个凹部53,在该凹部53之间分别设有从从动齿轮50的外侧面观察(从图2的右侧面观察)呈扇形的引导部54,在该引导部54中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中心线从脊线朝圆周方向倾斜的引导面55。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将所述内燃机20的右箱盖44R装配至右曲轴箱42R时,首先使从动齿轮50与驱动轮48啮合,使从动齿轮50的轮毂52间隙配合于右曲轴箱42R的轮毂43。其后如果使右箱盖44R靠近右曲轴箱42R右侧的规定位置,则油泵60及油泵轴65通过油泵支撑部件67并由螺栓35一体结合于该右箱盖44R,因此嵌装在油泵轴65上的销69与设置在从动齿轮50的引导部54上的任一引导面55接触,该销69的两端部即凸部49沿引导面55的倾斜滑动而被引导,进而嵌入形成于引导面55两侧的任一凹部53。由此,如图2及图7所示,油泵轴65与从动齿轮50经由销69而连结,从动齿轮50的驱动力传递至油泵轴65。
由于本实施例具有以上结构,因此能够使驱动轴即曲轴41与从动轴即油泵轴65并列配置,从而缩短了内燃机20的曲轴方向上的宽度,实现了内燃机20的小型化。
并且,在将右箱盖44R装配至右曲轴箱42R时,由于预先使从动齿轮50与驱动轮48啮合,将设置在右曲轴箱42R上的轮毂43间隙配合至从动齿轮50的轮毂52,使从动齿轮50临时支撑于右曲轴箱42R,因此,无需将从动齿轮50从右曲轴箱42R与右箱盖44R之间狭窄的空隙装配至驱动轮48,从而容易进行驱动轮48与从动齿轮50的啮合作业。
而且,在将右箱盖44R装配至右曲轴箱42R时,如果使右箱盖44R靠近右曲轴箱42R,则嵌装于由右箱盖44R及油泵支撑部件67枢轴支撑的油泵轴65上的销69与预先与驱动轮48啮合并临时支撑于右曲轴箱42R的轮毂的从动齿轮50的任一引导部54的引导面55抵接,沿引导面55滑动,进而被引入形成于滑动面两侧的凹部53,油泵轴65沿销69嵌入凹部53的方向旋转,因此油泵轴65与从动齿轮50装配时的阻力减小,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另外,在将右箱盖44R装配至右曲轴箱42R时,由于预先使从动齿轮50与驱动轮48啮合并由右曲轴箱42R临时支撑,并且油泵轴65的内侧端部65a形成为前端细的形状,而且嵌装在油泵轴65上的销69被从动齿轮60的引导部55的引导面55引入凹部53,因此即使从右曲轴箱42R与右箱盖44R之间狭窄的空隙进行目测,也能够容易地将油泵轴65插入设置在从动齿轮50上的中心轴孔51,并且能够容易地将销69嵌装至从动齿轮50的凹部53,从而提高了装配作业的作业性。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考图10至图13对第二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80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80具有从动齿轮90、与从动齿轮90卡合并可一体旋转地支撑于油泵轴65的连结部件81,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40的从动齿轮50。
如图11所示,所述连结部件81配置在从动齿轮90的外侧(图10中右侧),其中心设置有使油泵轴65穿过的孔87。在该连结部件81的内侧端面(图10中左侧端面)上设置有朝从动轴即油泵轴65的轴向突出的凸部即凸暗销82,在外侧端面上设置有与嵌装在油泵轴65上的销69嵌合的槽部88。该凸暗销82由顶面83、底面84、传动面85及锥面86构成,各面被相对于油泵轴65的旋转轴呈放射状分割,顶面83是朝从动齿轮90侧突出的面,顶面83被分割出一个端部83a经由垂直于顶面83的传动面85而与底面84相连结,顶面83的另一个端部83b经由锥面86而与底面84相连结。
并且,如图12所示,在所述从动齿轮90的中心设有使油泵轴65穿过的孔97,在内侧端面上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形成有轮毂91,其外侧端面上设有收容所述凸暗销82的凹部即凹暗销92。所述凹暗销92以与形成于凸暗销82的顶面83、底面84、传动面85及锥面86接触的方式形成有顶面93、底面94、传动面95及锥面96。所述锥面96从开始在从动轴方向上朝连结部件侧突出的顶面94开始向圆周方向倾斜并与底面93相连结。
而且,如图13所示,从动齿轮90的凹暗销92的传动面95与顶面94的端部中从动齿轮90旋转方向侧的端部94a相连结,从动齿轮90经驱动轮48旋转驱动后,旋转动力自从动齿轮90的传动面95传递至连结部件81的传动面85。
在装配该轴的装配结构80时,首先将从动齿轮90的轮毂91嵌装至右曲轴箱42R的轮毂43,使从动齿轮90临时支撑于右曲轴箱42R。其后使枢轴支撑于右箱盖44R的油泵轴66嵌入连结部件81的孔87,将嵌装在油泵轴65上的销66嵌装至连结部件81的槽部88。并且使一体装配有油泵60、油泵轴65及连结部件81的右箱盖44R靠近右曲轴箱42R,使油泵轴66插入从动齿轮90的孔97,使从动齿轮90的凹暗销92与连结部件81的凸暗销82卡合。
由于第二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80具有上述结构,如果使右箱盖44R靠近右曲轴箱42R,通过销69与油泵轴65一体连结的连结部件81的凸暗销82的顶面83,被从动齿轮90的凹暗销92的锥面96以使凸暗销82与凹暗销92嵌合的方式引导,进而油泵轴65沿凸暗销82与凹暗销92嵌合的方向旋转,因此引导时的阻力减小,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4至图15对第三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100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100具有从动齿轮101、油泵轴103、油泵支撑部件104,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40的从动齿轮50、油泵轴65以及油泵支撑部件67,并且具有:轴延长部103a,其为凸部,使所述油泵轴103沿轴线方向延长;轮毂106,其设置在右曲轴箱42R上;从动轴支撑孔107,其为设置在所述轮毂106上的凹部;引导面108,其设置在所述轮毂106的内表面,引导油泵轴103的轴延长部103a;锥面109,其为引导面108的一部分。
在所述从动齿轮101的内侧端面101a(图14中左侧端面)上设置有槽部102,嵌装在油泵轴103上的销69嵌合于该槽部102。所述油泵轴103的轴延长部103a的前端形成为与轴线方向正交的面。并且,在所述油泵支撑部件104上形成有筒状部105,该筒状部105朝从动齿轮侧延伸,直至与从动齿轮的外侧端面101b接触。
如图15所示,所述轮毂106设置在所述右曲轴箱42R上,从油泵轴方向观察时呈扇形,在该轮毂106上设有从动轴支撑孔107,该从动轴支撑孔107与曲轴41的轴向平行并以油泵轴103的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为中心轴,形成有引导面108,该引导面108具有从轮毂106开始朝从动轴支撑孔107相对于油泵轴线倾斜的锥面109。
轴的装配结构101被按以下方式装配。首先将销69嵌装至油泵轴103,将从动齿轮101从油泵侧嵌装至油泵轴103,其后以使筒状部105的内侧端部105a与从动齿轮101的外侧端面101b相接触的方式嵌装油泵支撑部件104。并且将销66插入油泵轴103,使所述销66嵌入内转子62的槽部63,使油泵轴103的外侧端部103b嵌入内转子62的中心轴孔64及右箱盖44R的轮毂46,通过未图示的螺栓使油泵支撑部件104与右箱盖44R一体连结。
其后,如果为了装配而使右曲轴箱42R靠近右曲轴箱42R,则油泵轴103的轴延长部103a抵接并临时支撑于轮毂106的引导面108,使从动齿轮101旋转并与驱动齿轮48啮合,然后使右箱盖44R沿油泵轴线方向滑动,则轴延长部103a经设置在引导面108上的锥面109的引导而插入从动轴支撑孔107。
由于轴的装配结构100具有以上结构,因此在装配时,油泵轴103临时支撑于轮毂106的引导面108,容易使支撑于油泵轴103的从动齿轮101旋转并与驱动齿轮48啮合,并且在啮合后沿油泵轴线方向滑动,油泵轴103的轴延长部103a被设置在轮毂106上的引导面108的锥面109引入从动轴支撑孔107,因此即使从右曲轴箱42R与右箱盖44R之间狭窄的空隙进行目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辅助设备即油泵60、箱盖44的装配。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16对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110具有从动齿轮111、油泵轴114及油泵支撑部件104,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40的从动齿轮50及油泵轴65。
所述从动齿轮111在油泵侧及曲轴箱侧分别形成有沿油泵轴的轴线方向延长的轮毂112及113,在轮毂113的内周面113a上形成有花键。并且,所述油泵轴114的内侧端部114a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在与该内侧端部114a邻接并与所述轮毂113的内周面113a相接触的部分的外周面114b上形成有花键,嵌合于所述轮毂113内周面113a。而且,在油泵支撑部件104上形成有筒状部105,该筒状部105朝从动齿轮侧延长,直至与从动齿轮的外侧端面接触。
由于轴的装配结构110具有以上结构,在使从动齿轮111临时支撑于右曲轴箱42R的轮毂43后,使装配在右箱盖44R上的油泵轴114插入从动齿轮111的轮毂112、113内,于是油泵轴114的外周面114b与从动齿轮111的轮毂113的内周面113a通过花键嵌合而相连结。由于油泵轴113与从动齿轮112通过花键嵌合而相连结,因此能够简单地增加卡合时机,从而提高装配性。
参考例
参考图17对参考例进行说明。
参考例的轴的装配结构115具有从动齿轮116、油泵轴118、油泵支撑部件104及弹性挡圈120,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轴的装配结构40的从动齿轮50、油泵轴65以及油泵支撑部件67,并且右曲轴箱42R上未形成轮毂43。
在所述从动齿轮116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槽部117,嵌装在油泵轴118上的销69嵌合于该槽部117。所述油泵轴118的内侧端面118a形成为与轴线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并且,在内侧端部的轴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弹性挡圈120卡合的槽119。
由于该轴的装配结构115具有以上结构,因此按以下方式进行装配。首先将油泵60及油泵支撑部件104装配在右箱盖44R上,将销49嵌装在油泵轴118上,以使销69嵌入从动齿轮116的槽部117的方式使从动齿轮116嵌入油泵轴118,并且使弹性挡圈120与油泵轴118的槽119卡合。其后使右箱盖44R靠近右曲轴箱42R,使从动齿轮116与驱动齿轮48啮合,进行装配。
根据本参考例,由于油泵轴118悬臂支撑在右箱盖44R上,因此容易进行驱动齿轮48与从动齿轮116的啮合,从而提高了装配性。
在所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由从动轴驱动的辅助设备为油泵,但也可以是工作泵或平衡器等其他辅助设备。
并且,也可在右箱盖44R内设置油滤清器121。如果将油滤清器121设置在右箱盖44R内,由于在右箱盖44R内设有油泵60,则能够将油路集中形成在盖上,容易进行油路的加工或缩短油路。
Claims (10)
1.一种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轴;
支撑所述驱动轴的箱体;
覆盖所述箱体的驱动轴的轴向外侧的盖;
设置在所述盖上的辅助设备;
以与所述驱动轴平行的方式支撑于所述盖,驱动所述辅助设备的从动轴;
支撑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齿轮;
从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可一体旋转地支撑于所述从动轴,由此与所述从动轴在轴向上重叠配置;
朝所述从动轴的轴向或径向突出的凸部;
凹部,其以能够收容所述凸部的方式朝轴向凹陷,设置在将所述盖装配至所述箱体时的箱体侧;
引导面,其与所述凹部连续,设置在将所述盖装配至所述箱体时的箱体侧,对所述凸部进行引导使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上,
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是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朝径向突出的圆筒状销部件,
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临时支撑于箱体,
所述引导面由朝所述从动轴方向变尖并朝圆周方向倾斜的锥面构成,
在所述引导面的两侧形成有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是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朝从动轴的轴向突出的凸暗销,
所述从动齿轮临时支撑于所述箱体,凹部形成为朝轴向凹陷的凹暗销,能够收容所述凸暗销,
所述引导面是形成于所述凹暗销上的朝圆周方向倾斜的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齿轮可一体旋转地支撑于所述从动轴,
所述凸部是设置在所述从动轴端部的延长部,
所述凹部是形成于所述箱体上的从动轴支撑孔,
所述引导面是朝所述从动轴支撑孔朝轴向倾斜的扇形锥面。
7.一种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轴;
支撑所述驱动轴的箱体;
覆盖所述箱体的驱动轴的轴向外侧的盖;
设置在所述盖上的辅助设备;
从动轴,其驱动所述辅助设备,与所述驱动轴平行地支撑在所述盖上,具有朝径向突出的卡合部;
被支撑在所述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
从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在旋转轴中心设有使所述从动轴穿过的孔,具有朝轴向突出的轮毂,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多个与所述卡合部嵌合的被卡合部,在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状态下,使所述轮毂的外周临时支撑于所述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为曲轴,
所述从动轴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
所述箱体是支撑所述曲轴的曲轴箱,
所述箱体具有从支撑所述曲轴的垂直壁朝曲轴方向突出的轮毂,
所述箱体的轮毂支撑所述从动齿轮的轮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形成在所述从动轴外周与所述从动齿轮的轮毂部内周的花键相互嵌合而使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从动齿轮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为曲轴箱,
所述驱动轴为曲轴,
所述辅助设备为油泵,
在所述盖上设有油滤清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42630/10 | 2010-02-26 | ||
JP2010042630A JP5480665B2 (ja) | 2010-02-26 | 2010-02-26 | 軸の組付け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8611A true CN102168611A (zh) | 2011-08-31 |
CN102168611B CN102168611B (zh) | 2015-03-04 |
Family
ID=4448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466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8611B (zh) | 2010-02-26 | 2011-02-24 | 轴的装配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80665B2 (zh) |
CN (1) | CN102168611B (zh) |
BR (1) | BRPI1101808B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7973A (zh) * | 2021-01-11 | 2021-04-09 |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增程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52742B2 (ja) * | 2017-03-07 | 2019-01-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フィルタ構造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19905A (en) * | 1991-10-28 | 1992-06-0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ccessory drive spline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urbine engine reduction gear box |
JPH0475120U (zh) * | 1990-11-07 | 1992-06-30 | ||
JPH06288214A (ja) * | 1992-02-28 | 1994-10-11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ポンプ取付け構造 |
JPH0913985A (ja) * | 1995-06-29 | 1997-01-14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ポンプ配置構造 |
CN1199812A (zh) * | 1997-05-21 | 1998-11-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二冲程内燃机 |
JP2003161133A (ja) * | 2001-11-28 | 2003-06-06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潤滑油冷却構造 |
JP2005090662A (ja) * | 2003-09-18 | 2005-04-07 | Honda Motor Co Ltd | 軸受の潤滑構造 |
JP2006152920A (ja) * | 2004-11-29 | 2006-06-15 | Honda Motor Co Ltd | オイルポンプ集合体の構造 |
JP2008184989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および車両 |
-
2010
- 2010-02-26 JP JP2010042630A patent/JP548066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2-24 BR BRPI1101808-9A patent/BRPI1101808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2-24 CN CN201110044666.3A patent/CN1021686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75120U (zh) * | 1990-11-07 | 1992-06-30 | ||
US5119905A (en) * | 1991-10-28 | 1992-06-0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ccessory drive spline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urbine engine reduction gear box |
JPH06288214A (ja) * | 1992-02-28 | 1994-10-11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ポンプ取付け構造 |
JPH0913985A (ja) * | 1995-06-29 | 1997-01-14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ポンプ配置構造 |
CN1199812A (zh) * | 1997-05-21 | 1998-11-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二冲程内燃机 |
JP2003161133A (ja) * | 2001-11-28 | 2003-06-06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潤滑油冷却構造 |
JP2005090662A (ja) * | 2003-09-18 | 2005-04-07 | Honda Motor Co Ltd | 軸受の潤滑構造 |
JP2006152920A (ja) * | 2004-11-29 | 2006-06-15 | Honda Motor Co Ltd | オイルポンプ集合体の構造 |
JP2008184989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および車両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7973A (zh) * | 2021-01-11 | 2021-04-09 |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增程器 |
CN112627973B (zh) * | 2021-01-11 | 2022-07-12 |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增程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8611B (zh) | 2015-03-04 |
JP2011179356A (ja) | 2011-09-15 |
BRPI1101808B1 (pt) | 2020-12-08 |
JP5480665B2 (ja) | 2014-04-23 |
BRPI1101808A2 (pt) | 2013-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88593B2 (ja) | 駆動装置 | |
JPH0656193B2 (ja) | 車両用副変速機付内燃機関 | |
JP2010188992A (ja) | 4輪駆動車両 | |
US8720404B2 (en) | Balance shaft assembly for vehicle | |
JP5360120B2 (ja) |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 |
US8316815B2 (en) | Oil storage structure for engine, engin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
JP6098619B2 (ja) | 車両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 |
US20120293027A1 (en)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housing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
JP3953298B2 (ja) | 車両用動力装置 | |
CN102168611A (zh) | 轴的装配结构 | |
EP2020536B1 (en) | Power unit for a motorcycle | |
JP4789833B2 (ja) | エンジン | |
US11047272B2 (en) |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engine, and vehicle | |
CN108884928A (zh) | 动力传递装置 | |
JP5079925B2 (ja) | 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 |
JP2008075713A (ja) | 車輌用エンジン | |
JP2009073463A (ja) | 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 |
US6422193B2 (en) | Crank shaft support structure of engine | |
JP2001271656A (ja) | 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の補機駆動ユニット | |
US20060287154A1 (en) | Drive unit for motor vehicles | |
JP2001347843A (ja) | エンジ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 |
JP696311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のカバー構造 | |
JP2006064109A (ja) |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防振構造 | |
JP3711266B2 (ja) | 単気筒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
JP6756781B2 (ja) | エンジ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