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743B - 灵敏度调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灵敏度调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2743B CN102162743B CN201010120492.XA CN201010120492A CN102162743B CN 102162743 B CN102162743 B CN 102162743B CN 201010120492 A CN201010120492 A CN 201010120492A CN 102162743 B CN102162743 B CN 1021627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sensitivity
- sensitivity adjustment
- normalized
- adjustment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special purposes referred to in the subgroups
- G01D3/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special purposes referred to in the subgroups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or correcting the law of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灵敏度调整系统在接收自一输入信号源输入的一输入信号后,利用一数字调控信号调整该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一触发信号的一输出灵敏度,该输入信号具有一直流偏压与一具波动性的波动偏压,该灵敏度调整系统包含一第一电压接点、一规范化电压接点、一规范化电路与一比较电路。其中,在波动偏压落于一待命电压区间外时,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该触发信号,且在调整该数字调控信号后,该输出灵敏度同步地被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灵敏度调整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感测器的灵敏度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公知技术中,感测系统的灵敏度通常通过调整感测系统中一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率,以改变感测系统的灵敏度;因此,往往会通过调整一可变电阻而改变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率,进而改变感测系统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技术中应用于感测系统的电路图,其中,一电压电源VCC依序电性搭接一电阻元件R1、一电压接点P1、一电阻元件R2、一电压接点P2、一电阻元件R3、一电压接点P3、一电阻元件R4与一接地端GND。其中,在电压接点P1、电压接点P2与电压接点P3处,分别降压至一第一电压V1、一第二电压V2与一第三压V3。
运算放大器1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输入信号源2,借以使输入信号源2所产生的输入信号S1经运算放大器11的输入端输入至运算放大器11,并放大输入信号S1。
运算放大器12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压接点P2,运算放大器12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1的一输出端,并通过一可变电阻VR依据第二电压V2调整运算放大器12的放大倍率,借以调整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与波动偏压后,产生一调整信号S2。
运算放大器13、14与一或门15组合成一窗型比较器,其中,运算放大器13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压接点P1,运算放大器13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的输出端,借以使运算放大器13获得第一电压V1与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运算放大器14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压接点P3,运算放大器14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的输出端,借以使运算放大器14获得第三电压V3与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另外,或门15的一输入 端电性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3的输出端,或门15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4的输出端,借以判断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是否落于第一电压V1与第三电压V3所围构出待命电压区间之外。
其中,当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落于第一电压V1与第三电压V3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时,感测系统1输出一触发信号S3。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2A,其显示在公知技术中,当感测系统1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调整信号S2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1。如图所示,第一电压V1、第二电压V2与第三电压V3分别为1.2伏特、1伏特与0.8伏特。且第一电压V1与第三电压V3围构出区间范围为0.4伏特的待命电压区间,因此,于图2A中,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有三次波动落于第一电压V1与第三电压V3所围构出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会产生三次触发信号S3。
请参阅图2B,其显示在公知技术中,调低感测系统1的灵敏度后的调整信号S2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1。如图所示,在需要将感测系统1的灵敏度调低时,可利用可变电阻VR调整运算放大器12的放大倍率,使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随着可变电阻VR的调整而调整至比图2A所示的波动电压小。因此,在图2B中,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仅有一次波动落于第一电压V1与第三电压V3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仅产生一次触发信号S3。
请参阅图2C,其显示在公知技术中,调高感测系统1的灵敏度后的调整信号S2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1。如图所示,在需要将感测系统1的灵敏度调高时,可利用可变电阻VR调整运算放大器12的放大倍率,使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随着可变电阻VR的调整而调整至比图2A所示的波动电压大。因此,在图2C中,调整信号S2的波动电压有六次波动落于第一电压V1与第三电压V3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产生六次触发信号S3。
由于,公知技术中利用可变电阻VR调整运算放大器12的放大率,进而改变感测系统1的灵敏度。但是,使用这样的方法,将会需要具有更大配置面积的印刷电路板来布设感测系统1。此外,由于可变电阻VR本身是属于一种机械式电子元件,在进行多次机械式的反复操作后,往往比较容易损坏,因而 增加可变电阻VR的消耗性成本。
在此前提下,本案发明人深感实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借以同时改善上述种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目的:
有鉴于公知技术所提供的感测器的灵敏度调整方法普遍存在必须通过可变电阻调整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率,因此容易造成可变电阻损坏以及需要较大配置面积的印刷电路板等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调整系统,其通过一数字调控信号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一触发信号的一输出灵敏度,借以取代公知技术中利用可变电阻调整感测器的灵敏度。借此,可有效同时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灵敏度调整系统,其在接收自一输入信号源输入的一输入信号后,利用一数字调控信号调整该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一触发信号的一输出灵敏度,该输入信号具有一直流偏压与一具波动性的波动偏压,该灵敏度调整系统包含一第一电压接点、一规范化(Normalized)电压接点、一规范化电路(Normalized Circuit)与一比较电路。
该第一电压接点依据该数字调控信号提供一第一比较电压,并围构出一待命电压区间。该规范化电压接点依据该数字调控信号提供一规范化基准电压,且该规范化基准电压位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内。
该规范化电路电性连接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并将该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并使该波动偏压伴随该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该比较电路电性连接于该规范化电路与该第一电压接点,并在该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后,判断该波动偏压是否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
其中,在该波动偏压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外时,该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该触发信号,且在调整该数字调控信号时,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同步地被调整,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另外再提供一种灵敏度调整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该数字调控信号传送至一数字/模拟转换器;
(b)利用该数字/模拟转换器将该数字调控信号转换为该模拟调控信号,并将该模拟调控信号传送至该第一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
(c)依据该模拟调控信号产生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以及
(d)调整该数字调控信号,使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同步地被调整,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相较于公知利用可变电阻调整感测器的灵敏度,由于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灵敏度调整系统中,通过数字调控信号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触发信号的输出灵敏度。显而易见地,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灵敏度调整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印刷电路板的配置面积,更可因为不需要使用到容易因反复机械性操作而损坏的可变电阻而大幅降低电子元件的消耗性成本,借以同时有效解决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技术中应用于感测系统的电路图;
图2A显示在公知技术中,当感测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调整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2B显示在公知技术中,调低感测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调整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2C显示在公知技术中,调高感测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调整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应用例的电路图;
图6A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6B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6C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的电路图;
图8A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8B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中,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8C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中,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的电路图;
图10A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10B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10C为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图11A与图1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的流程图;
图12A与图12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3A与图13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感测系统
11、12、13、14 运算放大器
15 或门
2 输入信号源
R1、R2、R3、R4 电阻元件
VR 可变电阻
S1 输入信号
S2 调整信号
S3 触发信号
P1、P2、P3 电压接点
V1 第一电压
V2 第二电压
V3 第三电压
VCC 电压电源
GND 接地端
2 输入信号源
3、3’ 灵敏度调整系统
31 分压电路
32 规范化电路
321 第一运算放大器
322 规范化运算器
33、33’ 比较电路
331 第二运算放大器
332 第三运算放大器
333 数字逻辑判断元件
334 第一判断二极管
335 第二判断二极管
34 数字/模拟转换器
S1 输入信号
S4 数字调控信号
S4’ 模拟调控信号
S5 规范化信号
S6 触发信号
R5、R6、R7、R8电阻元件
P4 第一电压接点
P5 规范化电压接点
P6 第二电压接点
V4 第一比较电压
V5 规范化基准电压
V6 第二比较电压
GND 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可广泛运用于调整各种系统的灵敏度,而且相关的组合实施方式更是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3与图4,其中,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方块图,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的电路图。一灵敏度调整系统3可包含一分压电路31、一规范化电路32、一比较电路33与一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Analog Converter;DAC)34,其中,分压电路31电性连接于规范化电路32、比较电路33与数字/模拟转换器34,规范化电路32电性连接于一输入信号源2、分压电路31与比较电路33,比较电路33电性连接于分压电路31与规范化电路32。该灵敏度调整系统可为一人体红外线灵敏度侦测监视系统与一红外线网络监视器中的一个。
当输入信号源2传送一输入信号S1至规范化电路32,且利用一电子装置(图未示)传送一数字调控信号S4至数字/模拟转换器34,数字/模拟转换器34会将数字调控信号S4转换为一模拟调控信号S4’,而模拟调控信号S4’会传送至分压电路31,并通过分压电路31产生一第一比较电压V4、一第二比较电压V6与一规范化基准电压V5。规范化电路32利用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输入信号S1放大为一规范化信号S5,其中,规范化电路32将输入信号S1放大,并使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以形成规范化信号S5。
比较电路33通过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的一待命电压区间,比较电路33可判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偏压是否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当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比较电路33会输出一触发 信号S6,借以触发一工作系统(图未示)执行一预定工作。譬如: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应用于一网络摄像系统(如Internet Protocol Camera;IPCAM)时,触发信号S6所触发执行的预定工作可为鸣放警报或启动门禁管制等。
请参阅图4,分压电路31可包含四个电阻元件R5、R6、R7、R8,且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借以使得电子装置所传送的数字调控信号S4输入至数字/模拟转换器34,经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转换,数字/模拟转换器34可产生模拟调控信号S4’。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5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5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6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6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7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7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8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8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端GND。
其中,电阻元件R5与电阻元件R6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第一电压接点P4,并于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5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第一比较电压V4。电阻元件R6与电阻元件R7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规范化电压接点P5,并于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5与R6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规范化基准电压V5。电阻元件R7与电阻元件R8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第二电压接点P6,并于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5、R6与R7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一第二比较电压V6。
规范化电路32可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321与一规范化运算器322,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输入信号源2,借以使输入信号源2所产生的输入信号S1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输入端输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321,并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将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与具波动性的波动偏压放大,且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出端输出。
规范化运算器322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电压接点P5,规范化运算器322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出端,借以依据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并使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波动偏压伴随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且产生规范化信号S5,而规范化信号S5会经规范化运算器322的一输出端输出。
比较电路33可包含一第二运算放大器331、一第三运算放大器332与一 数字逻辑判断元件333,其中,第二运算放大器331、一第三运算放大器332与数字逻辑判断元件333组合成一窗型比较器。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数字逻辑判断元件333可为一或门。
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电压接点P4,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运算器322的输出端,借以使第二运算放大器331获得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第三运算放大器332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电压接点P6,第二运算放大器332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运算器322的输出端,借以使第三运算放大器332获得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另外,数字逻辑判断元件333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输出端,数字逻辑判断元件333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三运算放大器332的输出端,借以判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是否落于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
其中,当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落于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时,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且当利用电子装置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时,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借以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的输出灵敏度。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应用例的电路图,在第二应用例的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不同于第一应用例之处在于,比较电路33’可包含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第三运算放大器332、一第一判断二极管334与一第二判断二极管335。其中,第一判断二极管334的一输入端电性连结于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输出端,且该第二判断二极管335的一输入端电性连结于第三运算放大器332的输出端。而第一判断二极管334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判断二极管335的一输出端,并传送出触发信号S6。其余相同与相似于第一应用例之处,于此不多加赘述。
另外,当利用电子装置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时,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其中,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的区间范围亦会随着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被调整而改变。进而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 发信号S6的输出灵敏度。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6A,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4。如图所示,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分别为1.2伏特、0.8伏特与1伏特。且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围构出区间范围为0.4伏特的待命电压区间,因此,在图6A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有三次波动落于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会产生三次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6B,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4。如图所示,在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当需要将灵敏度调低时,可利用电子装置将数字调控信号S4调大,使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较大。因此,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分别为3.6伏特、2.4伏特与3伏特。因此,于图6B中,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围构出区间范围为1.2伏特的待命电压区间,所以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仅有一次波动落于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仅产生一次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6C,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4。如图所示,在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当需要将灵敏度调高时,可利用电子装置将数字调控信号S4调小,使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较小。因此,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分别为0.6伏特、0.4伏特与0.5伏特。因此,在图6C中,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围构出区间范围为0.2伏特的待命电压区间,所以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有六次波动落于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产生六次触发信号S6。
如上所述,灵敏度调整系统3可通过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以改变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其中,该灵敏度的调整可通过该触发信号S6的一触发 频率的解析,以判定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或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
其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一触发信号S6后,可以先触发工作系统以执行预定工作,再进行触发信号S6的触发频率的解析以判定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另外,亦可先进行触发信号S6的触发频率的解析以判定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再触发工作系统以执行预定工作。
举例而言,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中,设定一预设频率区间,该预设频率区间为每一预定时间内所产生的预定触发信号次数,在第一应用例设定该预设频率区间为每分钟产生次数为四次至五次。因此,如图6A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每分钟仅有三次波动落于第一比较电压V4与第二比较电压V6所围构出的待命电压区间之外,因此会产生三次触发信号S6,并通过触发信号S6触发一工作系统执行一预定工作。
同时,灵敏度调整系统3会解析出每分钟所产生触发信号S6的触发频率为三次,并判断出该处发频率落于预设频率区间外,因此,会进行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的调整,在本第一应用例中,会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
另外,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调整方式,亦可经一操作者,操作电子装置以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进而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举例而言,当操作者认为灵敏度调整系统3所产生的触发信号S6过少,可操作电子装置以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以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反之,当操作者认为灵敏度调整系统3所产生的触发信号S6过多,可操作电子装置以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以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的电路图。分压电路31可包含三个电阻元件R5、R6与R7,且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借以使得电子装置所传送的数字调控信号S4输入至数字/模拟转换器34,经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转换,数字/模拟转换器34可产生模拟调控信号S4’。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5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5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6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6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7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7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端GND。
其中,电阻元件R5与电阻元件R6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第一电压接点P4,并于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5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第一比较电压V4。电阻元件R6与电阻元件R7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规范化电压接点P5,并于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5与R6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规范化基准电压V5。
规范化电路32可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321与一规范化运算器322,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输入信号源2,借以使输入信号源2所产生的输入信号S1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输入端输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321,并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将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与具波动性的波动偏压放大,且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出端输出。
规范化运算器322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电压接点P5,规范化运算器322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出端,借以依据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并使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波动偏压伴随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且产生规范化信号S5,而规范化信号S5会经规范化运算器322的一输出端输出。
比较电路33可包含一第二运算放大器331,其中,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电压接点P4,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运算器322的输出端,借以使第二运算放大器331获得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借以判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是否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亦即判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是否高于第一比较电压V4。
其中,当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外时,亦即当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高于第一比较电压V4时,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且当利用电子装置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时,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借以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的输出灵敏度。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8A,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7。如图所示,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 分别为1.2伏特与1伏特。因此,在图8A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有二次波动高于第一比较电压V4,因此会产生二次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8B,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中,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7。如图所示,在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当需要将灵敏度调低时,可利用电子装置将数字调控信号S4调大,使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较大。因此,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分别为3.6伏特与3伏特。因此,在图8B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仅有一次波动高于第一比较电压V4,因此仅产生一次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8C,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中,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7。如图所示,在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当需要将灵敏度调高时,可利用电子装置将数字调控信号S4调小,使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较小。因此,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分别为0.6伏特与0.5伏特。因此,于图8C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有三次波动高于第一比较电压V4,因此产生三次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的电路图。分压电路31可包含三个电阻元件R6、R7与R8,且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借以使得电子装置所传送的数字调控信号S4输入至数字/模拟转换器34,经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转换,数字/模拟转换器34可产生模拟调控信号S4’。数字/模拟转换器3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6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6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7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7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电阻元件R8的一第一端,电阻元件R8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端GND。
其中,电阻元件R6与电阻元件R7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规范化电压接点P5,并于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6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规范化基准电压V5。电阻元件R7与电阻元件R8所连接的接点形成一第一电压接点P4,并在模拟调控信号S4’经过电阻元件R6与R7所形成的压降后产生第一比较电压V4。
规范化电路32可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321与一规范化运算器322,其 中,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输入信号源2,借以使输入信号源2所产生的输入信号S1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输入端输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321,并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将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与具波动性的波动偏压放大,且经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出端输出。
规范化运算器322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电压接点P5,规范化运算器322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321的一输出端,借以依据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并使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波动偏压伴随放大后的输入信号S1的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且产生规范化信号S5,而规范化信号S5会经规范化运算器322的一输出端输出。
比较电路33可包含一第二运算放大器331,其中,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电压接点P4,第二运算放大器331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规范化运算器322的输出端,借以使第二运算放大器331获得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借以判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是否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亦即借以判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是否低于第一比较电压V4。
其中,当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外时,亦即当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低于第一比较电压V4时,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且当利用电子装置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时,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进而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的输出灵敏度。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10A,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当灵敏度调整系统处于一预设灵敏度时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9。如图所示,规范化基准电压V5与第一比较电压V4分别为1伏特与0.8伏特。所以在图10A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仅有一次波动低于第二比较电压V6,因此仅产生一次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10B,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调低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9。如图所示,在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当需要将灵敏度调低时,可利用电子装置将数字调控信号S4调大,使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 同步地被调整较大。因此,规范化基准电压V5与第一比较电压V4分别为3伏特与2.4伏特。所以在图10B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没有波动低于第二比较电压V6,因此没有产生触发信号S6。
请参阅图10C,其显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调高灵敏度调整系统的灵敏度后的规范化信号S5的电压-时间曲线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9。如图所示,在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当需要将灵敏度调高时,可利用电子装置将数字调控信号S4调小,使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同步地被调整较小。因此,规范化基准电压V5与第一比较电压V4分别为0.5伏特与0.4伏特。所以在图10C中规范化信号S5的波动电压有三次波动低于第二比较电压V6,因此产生三次触发信号S6。
另外,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中,灵敏度调整系统3的灵敏度调整方式亦相同或相似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于此不多加赘述。
请参阅图11A与图11B,为了进一步推广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以下将进一步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应用例所公开的技术汇整为一简易流程图,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记忆。下列的元件标号,请参阅图4。
将数字调控信号S4传送至该数字/模拟转换器34(步骤S100)。
将模拟调控信号S4’传送至第一电压接点P4、第二电压接点P6与规范化电压接点P5(步骤S110)。
产生第一比较电压V4、第二比较电压V6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步骤S120)。
依据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输入信号S1规范化,使直流偏压被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并使波动偏压伴随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步骤S130)。
判断波动偏压是否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步骤S140)。
当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内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持续监控输入信号S1(步骤S150)
当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步骤S160)。
输出该触发信号S6以触发一工作系统执行一预定工作(步骤S170)。
解析触发信号S6的一触发频率,并判断该触发频率是否落于一预设频率区间内(步骤S180)。
当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外时,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步骤S190)。
当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内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持续监控输入信号S1(步骤S200)。
请参阅图12A与图12B,为了进一步推广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以下将进一步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应用例所公开的技术汇整为一简易流程图,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记忆。下列的元件标号,请参阅图7。
将数字调控信号S4传送至该数字/模拟转换器34(步骤S100)。
将模拟调控信号S4’传送至第一电压接点P4与规范化电压接点P5(步骤S110)。
产生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步骤S120)。
依据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输入信号S1规范化,使直流偏压被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并使波动偏压伴随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步骤S130)。
判断波动偏压是否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步骤S140)。
当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内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持续监控输入信号S1(步骤S150)
当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步骤S160)。
输出该触发信号S6以触发一工作系统执行一预定工作(步骤S170)。
解析触发信号S6的一触发频率,并判断该触发频率是否落于一预设频率区间内(步骤S180)。
当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外时,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步骤S190)。
当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内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持续监控输入信号S1(步骤S200)。
请参阅图13A与图13B,为了进一步推广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以下将进一步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应用例所公开的技术汇整为一简易流程图,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记忆。下列的元件标号,请参阅图9。
将数字调控信号S4传送至该数字/模拟转换器34(步骤S100)。
将模拟调控信号S4’传送至第一电压接点P4与规范化电压接点P5(步骤 S110)。
产生第一比较电压V4与规范化基准电压V5(步骤S120)。
依据规范化基准电压V5将输入信号S1规范化,使直流偏压被规范化至规范化基准电压V5,并使波动偏压伴随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步骤S130)。
判断波动偏压是否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步骤S140)。
当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内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持续监控输入信号S1(步骤S150)
当波动偏压落于待命电压区间外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步骤S160)。
输出该触发信号S6以触发一工作系统执行一预定工作(步骤S170)。
解析触发信号S6的一触发频率,并判断该触发频率是否落于一预设频率区间内(步骤S180)。
当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外时,调整数字调控信号S4,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步骤S190)。
当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内时,使灵敏度调整系统3持续监控输入信号S1(步骤S200)。
相较于公知利用可变电阻调整感测器的灵敏度,由于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灵敏度调整系统3中,通过数字调控信号S4调整灵敏度调整系统3输出触发信号S6的输出灵敏度。显而易见地,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灵敏度调整系统3,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印刷电路板的配置面积,更可因为不需要使用到容易因反复机械性操作而损坏的可变电阻而大幅降低电子元件的消耗性成本,借以同时有效解决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自一输入信号源输入的一输入信号后,利用一数字调控信号调整该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一触发信号的一输出灵敏度,该输入信号具有一直流偏压与一具波动性的波动偏压,该灵敏度调整系统包含:
一第一电压接点,依据该数字调控信号提供一第一比较电压,并围构出一待命电压区间;
一规范化电压接点,依据该数字调控信号提供一规范化基准电压,且该规范化基准电压位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内;
一规范化电路,电性连结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并将该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并使该波动偏压伴随该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以及
一比较电路,电性连接于该规范化电路与该第一电压接点,并在该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后,判断该波动偏压是否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
其中,在该波动偏压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外时,该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该触发信号,且在调整该数字调控信号时,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同步地被调整,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
该规范化电路包含一规范化运算器、一第一运算放大器;
该规范化运算器分别电性连接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与该输入信号源,借以依据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将该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
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电性连接于该输入信号源与该规范化运算器之间,借以先将该直流偏压放大后,再通过该规范化运算器将该放大后的直流偏压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待命电压区间由小于等于该第一比较电压的电压集合所围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比较电路包含: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电性连结于该第一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路,借以获得该第一比较电压与经过规范化的波动电压,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用以判断该波动偏压是否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串接为一分压电路,并在接收该数字调控信号后,分别产生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字调控信号经一数字/模拟转换器而传送至该分压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待命电压区间由大于等于该第一比较电压的电压集合所围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比较电路包含: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电性连结于该第一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路,借以获得该第一比较电压与经过规范化的波动电压,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用以判断该波动偏压是否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与该第一电压接点串接为一分压电路,并在接收该数字调控信号后,分别产生该规范化基准电压与该第一比较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字调控信号经一数字/模拟转换器而传送至该分压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电压接点,该第二电压接点依据该数字调控信号提供一第二比较电压,且该待命电压区间由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第二比较电压所围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比较电路为一窗型比较器,该窗型比较器包含: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电性连结于该第一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路,借以获得该第一比较电压与经过规范化的波动电压;
一第三运算放大器,电性连结于该第二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路,借以获得该第二比较电压与经过规范化的波动电压;以及
一数字逻辑判断元件,分别电性连结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与该第三运算放大器,借以判断该波动电压是否落于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第二比较电压所围构的该待命电压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压接点、规范化电压接点与第二电压接点系串接为一分压电路,并在接收该数字调控信号后,分别产生该第一比较电压、该第二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字调控信号经一数字/模拟转换器而传送至该分压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灵敏度调整系统为一人体红外线灵敏度侦测监视系统与一红外线网络监视器中的一个。
15.一种灵敏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调整系统,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该数字调控信号传送至一数字/模拟转换器;
(b)利用该数字/模拟转换器将该数字调控信号转换为该模拟调控信号,并将该模拟调控信号传送至该第一电压接点与该规范化电压接点;
(c)依据该模拟调控信号产生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以及
(d)调整该数字调控信号,使该第一比较电压与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同步地被调整,借以调整该输出灵敏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灵敏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之后更包含一步骤(c1),其依据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将该输入信号规范化,使该直流偏压被规范化至该规范化基准电压,并使该波动偏压伴随该直流偏压而规范化地调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灵敏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1)之后更包含一步骤(c2),其在该波动偏压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外时,使该灵敏度调整系统输出该触发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灵敏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2)之后更包含一步骤(c3),其当该波动偏压落于该待命电压区间外时,输出该触发信号以触发一工作系统执行一预定工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灵敏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2)之后更包含一步骤(c4),其解析该触发信号的一触发频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灵敏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4)之后更包含一步骤(c5),其判断该触发频率是否落于一预设频率区间,并在该触发频率落于该预设频率区间外时,进行步骤(d)。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20492.XA CN102162743B (zh) | 2010-02-24 | 2010-02-24 | 灵敏度调整系统 |
US12/817,618 US8400140B2 (en) | 2010-02-24 | 2010-06-17 | Sensitivity sensor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20492.XA CN102162743B (zh) | 2010-02-24 | 2010-02-24 | 灵敏度调整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2743A CN102162743A (zh) | 2011-08-24 |
CN102162743B true CN102162743B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446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20492.XA Active CN102162743B (zh) | 2010-02-24 | 2010-02-24 | 灵敏度调整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00140B2 (zh) |
CN (1) | CN1021627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0273B (zh) * | 2014-01-26 | 2016-03-02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天线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终端 |
TWI633525B (zh) * | 2016-12-09 | 2018-08-21 |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arking position sensing devic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77596A (en) * | 1993-04-22 | 1994-11-02 | Sagem | Gauge with a moving indicator and adjustable sensitivity |
CN1192625A (zh) * | 1996-12-04 | 1998-09-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自动调节监视器中音频信号输入灵敏度的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82061A (ja) * | 1987-05-14 | 1988-11-18 | Nippon Seren Kk | ヤ−ンクリアラ−の感度調整装置 |
JPH06252732A (ja) * | 1993-02-25 | 1994-09-09 | Takenaka Denshi Kogyo Kk | 光電スイッチの感度調整装置 |
US6525531B2 (en) * | 1996-01-17 | 2003-02-25 |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 Detection of passing magnetic articles while adapting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
US7285964B1 (en) * | 2005-06-03 | 2007-10-23 | Sensor Platforms, Inc. | Method for signal extraction in a universal sensor IC |
US7923996B2 (en) * | 2008-02-26 | 2011-04-12 |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 Magnetic field sensor with automatic sensitivity adjustment |
-
2010
- 2010-02-24 CN CN201010120492.XA patent/CN102162743B/zh active Active
- 2010-06-17 US US12/817,618 patent/US840014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77596A (en) * | 1993-04-22 | 1994-11-02 | Sagem | Gauge with a moving indicator and adjustable sensitivity |
CN1192625A (zh) * | 1996-12-04 | 1998-09-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自动调节监视器中音频信号输入灵敏度的电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昭63-282061A 1998.11.18 |
JP特开平6-252732A 1994.09.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2743A (zh) | 2011-08-24 |
US8400140B2 (en) | 2013-03-19 |
US20110309822A1 (en) | 2011-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98949A3 (en) | Electronic security system | |
GB2448766A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testing the operation of an alarm sounder by comparison of signals | |
CN102162743B (zh) | 灵敏度调整系统 | |
US9124096B2 (en) | Process control field device with circuitry protection | |
TWI633733B (zh) | 電源供應器及電源供應器的操作方法 | |
EP2863191A1 (en) | Vibr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vibration detecting method | |
US20090051368A1 (en) | Load testing circuit | |
CN101751240B (zh) | 一种比较相等电阻热噪声的真随机数发生器电路 | |
TW201838393A (zh) | 電源控制電路及其方法 | |
US20050231182A1 (en) | Process device with switching power supply | |
US8098148B2 (en) | Sensor signal processor apparatus | |
US6538865B1 (en) | Fault-detecting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290447A (zh) | 直流偏置单元、麦克风工作电路和麦克风控制芯片 | |
US7330075B2 (en) | Output impedance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KR101579474B1 (ko) | 펄스 생성 장치 | |
TW200739331A (en) | Fan system and power monitoring device thereof | |
CN102193513B (zh) | 输出入装置及具有该输出入装置的环境监控系统 | |
CN113940059A (zh) | 一种收发电路,以及采用了该收发电路的芯片和终端设备 | |
CN112564637A (zh) | 放大器装置 | |
CN111200570B (zh) | 电流回路的通信接收接口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 |
KR100294071B1 (ko) | 음성 신호 시험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14761771A (zh) | 热电型红外线检测器以及集成电路 | |
KR102175898B1 (ko) | 전원공급 및 다중접속이 가능한 2선식 디지털 데이터 통신방법 | |
CN114112008A (zh) | 一种片上系统、信号处理设备 | |
CN104931532A (zh) | 一种用于气体探测器的读出asic芯片以及气体探测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