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冰箱的制冷系统一般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等部件组成。其动力来自压缩机,干燥过滤器用来过滤赃物和干燥水分,毛细管用来节流降压,热交换器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此外,还包括有用以导通气流循环运动的风道。其中,在冰箱的安装过程中,风道、蒸发器需要切实压在箱体的内壁上,这样才能保证风道的气密性,提高制冷性能。
现有技术中,在对风道进行固定时,一般采用螺钉经由风道外壳直接固定在箱体内壁上。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85755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螺钉孔-螺钉柱对空调器室内机风道腔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这类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对风道壳进行固定时,必须经由风道内部将螺钉固定于目标对象上,这大大增加了组装的难度。同时,在采用螺钉对冰箱风道进行固定时,冰箱前梁处的密封性较低,容易出现冷气泄露,将会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无需使用螺钉即可实现风道组件的固定,使该风道组件的固定变得较容易,操作上更加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所述风道组件安装于冰箱的收藏室内,收藏室内固定有隔板,收藏室由隔板分成多个腔室,风道组件位于隔板的后侧,固定于背面内壁上。在风道组件的对应于所述隔板的位置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被卡合部,由所述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来对所述风道组件形成固定。
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由形成在风道组件上的卡合部与形成在隔板上的被卡合部的卡合来实现对风道组件的固定,所以无需使用螺钉经由风道组件的内部来固定该风道组件,避免了操作上的麻烦,使风道组件的固定变得较容易,操作上更加方便。
本发明优选,所述收藏室的前侧设置有具有一定强度的前梁,所述隔板的前侧固定在所述前梁上,所述隔板的后侧固定在所述风道组件上。
采用如上所述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由于在前梁和风道组件之间设置了隔板,该隔板使风道组件紧压至冰箱箱体的背面内壁上,从而在前后方向上限制了风道组件的自由度。
本发明优选,卡合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风道组件上的凸台,所述被卡合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隔板端部的台阶状部,所述台阶状部搭接在所述凸台上。
采用这样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通过风道组件上形成的凸台与隔板上形成的台阶状部的卡合,可限制风道组件在竖直方向方向以及远离收藏室的背面内壁方向的移动,与收藏室的背面内壁一起实现了对风道组件的固定。
本发明优选,卡合部还包括在所述风道组件上与所述凸台相隔一定距离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隔板的设置有所述台阶状部的端部与所述风道组件相接触,该端部被夹在所述风道组件的所述限位部与台阶状部之间。
采用如上所述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由于在风道组件上还形成有限位部,隔板的设置有所述台阶状部的端部被夹在所述风道组件的限位部与台阶状部之间,所以可由该限位部防止隔板的设置有所述台阶状部的端部的翘起。
本发明优选,台阶状部形成在所述隔板的后端部的全长上,所述凸台的长度与所述台阶状部的长度相等。
由于在隔板的后端部的全长上都形成台阶状部,通过该台阶状部与和其等长的凸台的卡合来保证隔板在后端部处的气密性,进而可保证被隔板分隔的各腔室之间的气密性。
本发明优选,所述隔板的前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前梁上。隔板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收藏室的左内壁与右内壁上。
采用如上所述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可使隔板更加稳固地被固定,从而使其更可靠地对风道组件形成固定。
本发明优选,所述隔板与所述收藏室的上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竖隔板。
采用如上所述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由于隔板与收藏室的上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竖隔板,从而可使隔板更加稳固地被固定,从而使其更可靠地对风道组件形成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冰箱箱体的背面斜视图;
图2为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内部示意图,为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内部示意图,为图2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对应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为卡合部-被卡合部的示意图;
图5为设置冰箱风道的示意图;
图6为设置水平隔板的示意图;
图7为设置有竖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无特别指定,前、后、左、右等方向均是指冰箱的前(正面)、后(背面)、左、右方向。
图1所示为为了说明风道的安装过程的冰箱的背面斜视图,如图1所示,该冰箱的收藏室100具有风道组件200、设置在风道腔体内的风机700和蒸发器600,在安装过程中,风道组件200的背面、蒸发器600的背面需要切实压在收藏室100的背面内壁110上,这样才能保证风道系统的气密性。
图2所示为图1对应装置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图2对应装置在B-B方向上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冰箱具有收藏室100,在收藏室100内设置有内胆120,在内胆120和收藏室100的背面内壁110所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有蒸发器600、风道组件200及风机700,在靠近蒸发器600底端的收藏室100上具有支承台300。如图3所示,冰箱箱体的收藏室100由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分隔为设置在上方的冷藏室610,设置在中部的制冰室620和软冻室630及变温室640,以及设置在下部的冷冻室650,其中在上述各室内还设置有通风口66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收藏室100的前部,于左内壁121和右内壁122之间,设置有前梁510,它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左内壁121和右内壁122上。在收藏室100的左内壁121和右内壁122上,形成有第二凸台530,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的左右两侧形成为台阶状部并被支承在该第二凸台530上,并且该台阶状部形成在左右方向的全长上,第二凸台530的长度与其对应,从而可保证各个腔室之间的密封性。
图4所示为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如该图4所示,在下隔板412的靠近风道组件200的端部设置台阶状部220;相应地,在风道组件200的远离背面内壁110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用于将该台阶状部220卡在其上的凸台520。该凸台520相当于卡合部,该台阶状部220相当于被卡合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上隔板412和下隔板412可将收藏室100分割成上述的多个腔室,另一方面,通过下隔板412上的台阶状部220与风道组件200上的凸台520的卡合来实现对风道组件的固定,从而无需使用螺钉经由风道组件200的内部来固定该风道组件200,使操作上更加方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台阶状部220形成在隔板的后端部的全长上,凸台520的长度与该台阶状部220的长度相等,这样,由于在隔板的后端部的全长上都形成台阶状部220,通过该台阶状部220与和其等长的凸台520的卡合来保证隔板在后端部处的气密性,进而可保证被隔板分隔的各腔室之间的气密性。
同时,如图4所示,在风道组件200上,于凸台520的上方相隔规定距离地设置有隔板限位部521,从而由该隔板固定部件521限制下隔板412靠近风道组件200的端部向上方的翘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凸台520以及隔板限位部521一体形成在风道组件200上,这样,可在制造风道组件200的同时形成该凸台520以及隔板限位部521。
如图2所示,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分别通过螺钉511固定在前梁510上;如图3所示,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分别通过螺钉531固定在左内壁121和右内壁122上。这样,通过螺钉511和螺钉531可使隔板更加稳固地被固定,从而使其更可靠地对风道组件形成固定。
如图3所示,在制冰室620和软冻室630之间,还设置有竖隔板420。这样,由于隔板与收藏室100的上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竖隔板420,从而可使隔板更加稳固地被固定,从而使其更可靠地对风道组件200形成固定。不过,竖隔板420不是必须设置的,主要根据冰箱腔室的分割情况而定,也可直接省略。
下面参照图5-图7,对本发明的冰箱风道组件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将风道组件200移送至内胆120的背面,使其压紧至背面内壁110上。
如图6所示,在前梁510、凸台520以及第二凸台530间设置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用以对风道组件200进行前后方向的定位,从而限制风道组件的前后自由度。在前梁510和隔板之间,以及左内壁121和右内壁122与隔板之间,分别设置螺钉511和螺钉531,以将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固定,使得风道组件200的定位更加稳固。此外,通过形成在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端部的台阶状部220与形成在风道组件200上的凸台520的配合,同时结合支承台300以及收藏室100的背面内壁110来实现对风道组件200的固定。
如图7所示,在制冰室620和软冻室630之间,还可设置竖隔板420,用以对风道组件20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定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梁510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的前侧固定在前梁510上时,会使前梁510有一定的形变(即,使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以一定的预紧状态被安装),前梁510的形变恢复力使隔板将风道组件200紧压在收藏室100的背面内壁110上,保证了二者之间的气密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于风道组件200上形成凸台520,在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上形成台阶状部220,利用该凸台520与台阶状部220的卡合来实现对风道组件200的固定,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的卡合结构,例如,可以在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上形成凹槽,相对应地在风道组件200上形成凸起,通过该凹槽与凸起的卡合来实现对风道组件200的固定。类似结构也适用于在收藏室100的左内壁121和右内壁122上形成的第二凸台530,以及在上隔板411与下隔板412的左右两侧形成的台阶状部,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