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3298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3298A CN102143298A CN2011100222893A CN201110022289A CN102143298A CN 102143298 A CN102143298 A CN 102143298A CN 2011100222893 A CN2011100222893 A CN 2011100222893A CN 201110022289 A CN201110022289 A CN 201110022289A CN 102143298 A CN102143298 A CN 1021432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l
- covering
- black
- vain
- pix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125929 Trisopterus lusc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8814 Pandinus imperator Pandin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0045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a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7—Removing errors due external factors, e.g. dust, scratch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沿着主扫描线进行读取扫描从而读取原稿的光电变换元件,图像读取装置基于读取了白基准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所述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基于读取了黑基准时或者暗状态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所述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用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校正读取了原稿图像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对于所述主扫描线的每个像素,求像素和该像素近旁的其它的像素之间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判定该变动量是否已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并且在判定为超过了阈值时,将成为了该判定的对象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原稿图像曝光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副扫描方向上运送原稿,并且通过光电变换元件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并读取该运送中的原稿。或者,将原稿载置于稿台(Platen)玻璃上,通过稿台玻璃下方的光学扫描系统和光电变换元件在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扫描读取原稿。作为光电变换元件,有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等。
而且,为了校正原稿的照明不均匀和光电变换元件的灵敏度不均匀,对读取了原稿时的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实施遮蔽(shading)校正。例如,在特开2002-314805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白基准板,求白遮蔽电平,而且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黑基准板,求黑遮蔽电平,将读取了原稿时的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用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进行校正,排除原稿的照明不均匀和光电变换元件的灵敏度不均匀的影响。而且,黑遮蔽电平也可以通过关闭照明而进行光电变换元件的读取来进行。
另外,随着原稿图像的副扫描,光电变换元件在主扫描方向上(沿着主扫描线)反复扫描原稿图像,但是在从光学变换元件到主扫描线为止的光路上存在尘埃时,尘埃与原稿图像一起被光学变换元件读取,在读取的原稿图像上尘埃被显现为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例如,如图8所示,使原稿通过白基准板201和读取玻璃202之间的间隙向副扫描方向运送,并且通过读取玻璃202上方的光源203照亮原稿,通过读取玻璃202上侧的光电变换元件204读取原稿图像的结构中,在从光电变换元件204至主扫描线为止的光路205上存在尘埃206时,尘埃206作为副扫描方向的线显现在被读取的原稿图像上。特别是,原稿图像为黑色,尘埃206为白色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黑色或者暗灰度的原稿图像207上显现白条纹,图像质量大幅度降低。
如果尘埃附着在容易清扫的位置,则可以通过清扫该位置而去除尘埃,但是如果尘埃附着在不容易清扫的位置,则不能去除该尘埃,需要服务人员等的分解清扫,在去除尘埃之前读取的原稿上出现条纹。例如,在图8中,如果尘埃附着在读取玻璃202的下面,则通过清扫其下面可以去除尘埃。但是,如果尘埃附着在读取玻璃202的上面,则需要分解清扫,需在要服务人员等的分解清扫之前在原稿上出现条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的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从光电变换元件至主扫描线为止的光路上存在尘埃,也可以大幅度地减轻尘埃对于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影响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沿着主扫描线进行读取扫描从而读取原稿的光电变换元件,该图像读取装置基于读取了白基准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所述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基于读取了黑基准时或者暗状态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所述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用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校正读取了原稿图像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对于所述主扫描线的每个像素,求像素和该像素近旁的其它的像素之间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判定该变动量是否已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并且在判定为超过了阈值时,将成为了该判定的对象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基于读取了白基准时的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白遮蔽电平,并且基于读取了黑基准时或者暗状态时的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黑遮蔽电平。而且,当存在遮挡主扫描线的尘埃,并且与尘埃重叠的主扫描线上的至少一个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变动,该变动量超过阈值时,将该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在使用这些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校正读取的原稿图像中的主扫描线上的该像素的灰度时,该像素的灰度变暗。因此,在黑色或者暗灰度的原稿图像中,与该像素对应的条纹变暗而不醒目。
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校正单元不管白遮蔽电平变动为高低的哪一个,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都将成为了该判定的对象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为了读取原稿图像,由原稿的用纸生成的纸粉等白色尘埃较多,如果该白色尘埃遮挡主扫描线,则在原稿图像上呈现白条纹。由该尘埃正反射的光入射到光电变换元件,或者尘埃的影子被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所以即使是白色的尘埃,虽然不能确定白遮蔽电平变动至高低的哪一个,但是任意一种情况下白色尘埃都在原稿图像上呈现白条纹。因此,所述校正单元不管白遮蔽电平的变动为高低的哪一个,在其变动量超过阈值时,都将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越高,所述校正单元越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
即,与尘埃重叠的主扫描线上的像素的灰度越高或者越低时,所述校正单元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由此,可以有效地使对应于原稿图像中的该像素的条纹变得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与白遮蔽电平变低,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相比,在白遮蔽电平变高,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所述校正单元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对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比例。
如前所述,即使是白色的尘埃,也不能确定白遮蔽电平的变动是高低中的哪一个。但是,在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时,与白遮蔽电平变动得低时相比,原稿图像的条纹更加醒目,所以通过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对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比例,可以使原稿图像的条纹不醒目。
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校正单元也可以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的像素连续时,对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并且在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超过一定值时,不进行连续的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的校正。
起因于遮挡主扫描线的尘埃等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大多在1像素至数像素的范围内生成,基本上不在连续的多个像素的范围内生成。因此,对于这样连续的各像素,可以不视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起因于尘埃,不需要进行黑遮蔽电平的校正。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所以产生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放大显示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第2读取单元的读取玻璃附近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第2读取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用于表示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的各自特性线W和B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根据白遮蔽存储器内的白遮蔽电平设定黑遮蔽存储器内的黑遮蔽电平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遮蔽校正后的像素的电平(灰度)和由CCD读取出的像素的电平(灰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概念性地表示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在黑色或者暗灰度的原稿图像上显现的白条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0是通过读取原稿图像获取图像数据,或者获取从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并且将由该图像数据表示的单色图像形成在记录用纸上的装置,若大致区分其结构,则由图像读取装置12、打印单元14、记录用纸运送单元15、和供纸单元16构成。
打印单元14是将由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图像记录在用纸上的单元,具有感光体鼓21、带电器22、光写入组件(unit)23、显影装置24、转印组件25、清洁组件26和定影装置27等。
感光体鼓21在其表面具有感光体层,被单方向转动驱动,并且通过清洁组件26清洁其表面后,通过带电器22使其表面均匀地带电。带电器22既可以是电荷(charge)型的带电器,也可以是与感光体鼓21接触的辊型或电刷型的带电器。
光写入组件23具有两个激光照射单元28a、28b和两个反射镜组29a、29b的激光扫描组件(LSU)。在该光写入组件23中,输入图像数据,将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从各激光照射单元28a、28b分别射出,使这些激光经由各反射镜组29a、29b照射到感光体鼓21上,使均匀带电的感光体鼓21表面曝光,在感光体鼓21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该光写入组件23为应对高速打字处理,采用具有两个激光照射单元28a、28b的2束方式,减轻伴随照射定时的高速化的负担。
而且,作为光写入组件23也可以取代激光扫描组件而使用将发光元件排列为阵列状的EL写入头或者LED写入头。
显影装置24对感光体鼓21表面提供色粉(toner),将静电潜像显影,将色粉像形成在感光体鼓21表面上。转印组件25将感光体鼓21表面的色粉像转印到由记录用纸运送单元15运送来的记录用纸上。定影装置27加热和加压记录用纸,使记录用纸上的色粉像定影。之后,记录用纸通过记录用纸运送单元15运送到排纸托盘47而排出。而且,清洁组件26在显影、转印后除去并回收感光体鼓21表面上残留的色粉。
这里,转印组件25具有:转印带31、驱动辊(roller)32、从动辊33和弹性导电性辊34等,将转印带31张架在各辊32~34等上而使其循环移动。转印带31具有规定的电阻值(例如,1×109~1×1013Ω/em),运送被载置在其表面的记录用纸。弹性导电性辊34经由转印带31按压感光体鼓21表面,将转印带31上的记录用纸强压在感光体鼓21表面上。在该弹性导电性辊34上,施加与感光体鼓21表面的色粉像的电荷相反极性的电场,由于该相反极性的电场,感光体鼓21表面的色粉像被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记录用纸上。
定影装置27具有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作为定影辊。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相互压接,在两者间形成咬接(nip)区域。如果在该咬接区域中运送来记录用纸,则通过各加热辊35、36运送记录用纸,并且加热熔融记录用纸上未定影色粉像并加压,将色粉像定影在记录用纸上。
记录用纸运送单元15具有:用于运送记录用纸的多组运送辊41、一组校准辊(registration roller)42、运送路径43、反转运送路径44a、44b、多个分支爪45和一对排纸辊46等。
在运送路径43中,从供纸单元16获得记录用纸,运送该记录用纸直至记录用纸的前端到达校准辊42。这时,由于使校准辊42暂时停止,所以记录用纸的前端到达校准辊42而接触到校准辊42,记录用纸弯曲。由于该弯曲的记录用纸的弹性力,该记录用纸的前端与校准辊42平行地对齐。之后,开始校准辊42的旋转,通过校准辊42的旋转,将记录用纸运送到打印单元14的转印组件25,并将记录用纸经由转印组件25和定影装置27运送到排纸辊46,进而通过排纸辊46将记录用纸运送到排纸托盘47。
而且,在记录用纸的背面也记录图像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切换各分支爪45,将记录用纸从运送路径43导入到反转运送路径44b,使记录用纸的运送暂时停止,进而再次选择性地切换各分支爪45,将记录用纸从反转运送路径44b导入到反转运送路径44a,使记录用纸的正反面反转后,将记录用纸通过反转运送路径44a返回到运送路径43的校准辊42。
将这样的记录用纸的运送称为“转回(switch back)运送”,通过该转回运送,记录用纸的正反面被反转,同时记录用纸的前端和后端被调换。因此,在记录用纸被反转返回时,记录用纸的后端与校准辊42接触,记录用纸的后端与校准辊42平行地对齐,通过校准辊42记录用纸从其后端开始被运送到打印单元14的转印组件25,在记录用纸的背面上打字,通过定影装置27的各辊35、36,记录用纸背面的为定影色粉像被加热熔融和加压,色粉像被定影在记录用纸的背面,之后,记录用纸通过排纸辊46被运送到排纸托盘47。
供纸单元16具有多个供纸托盘51。各供纸托盘51是用于预先存储记录用纸的托盘,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下方。而且,各供纸托盘51具有用于每次一张抽出记录用纸的拾取辊等,将抽出的记录用纸送出到记录用纸运送单元15的运送路径43。
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侧面设置有能够大量容纳多种记录用纸的大容量供纸盒(LCC:Large Capacity Cassette)52,和用于提供不固定尺寸的记录用纸的手动托盘53。
接着,参照附图2,说明安装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上部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2。图2是扩大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2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2具有:下侧的第1读取单元61、上侧的原稿运送单元(ADF:Automatic Feed Cassette,自动供纸盒)62和原稿运送单元62中内置的第2读取单元63。
上侧的原稿运送单元62通过铰链(hinge)(未图示)将其里面的一边枢轴支撑在下侧的第1读取单元61的里面的一边上,通过其前面的部分上下而开闭。在原稿运送单元62被打开时,下侧的第1读取单元61的稿台玻璃64被开放,在稿台玻璃64上载置原稿。
第1读取单元61具有:稿台玻璃64、第1扫描单元65、第2扫描单元66、成像透镜67、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68、和白基准板69等。第1扫描单元65具有光源71和第1反射镜72,一边以一定速度V向副扫描方向Y移动与原稿尺寸对应的距离,一边通过光源照亮稿台玻璃64上的原稿,将其反射光通过第1反射镜72反射而导入第2扫描单元66,由此在副扫描方向上扫描原稿表面的图像。第2扫描单元66具有第2反射镜73和第3反射镜74,追随第1扫描单元65以速度V/2移动,并且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第2反射镜73和第3反射镜74反射而导入到成像透镜67。成像透镜67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聚光在CCD68上,使原稿表面的图像成像在CCD68上。CCD68在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Y正交的方向)上重复扫描原稿图像,每次输出1主扫描线(line)的模拟的图像信号。
而且,下侧的第1读取单元61不仅可以读取静止原稿,也可以读取通过原稿运送单元62运送的原稿表面的图像。这时,使第1扫描单元65移动到原稿读取玻璃83下方的读取位置,根据第1扫描单元65的位置定位第2扫描单元66,在该状态下,开始原稿运送单元62的原稿的运送。
在原稿运送单元62中,使拾取辊75压住原稿托盘76上的原稿并旋转,抽出原稿,并通过原稿运送路径77运送原稿。沿着原稿运送路径77配置将原稿的前端对齐后运送的校准辊81和运送原稿的运送辊82。该原稿通过第1读取单元61的原稿读取玻璃83和读取引导板84之间,进而从排纸辊78被运送到排纸托盘79。
在运送该原稿时,原稿表面通过第1扫描单元65的光源71经由原稿读取玻璃83被照明,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通过第1和第2扫描单元65、66的各反射镜导出至成像透镜67,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67被聚光到CCD68,原稿图像被成像在CCD68上,通过CCD68读取原稿图像。
而且,在读取通过原稿运送单元62运送的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同时,可以通过原稿运送单元62内置的第2读取单元63读取原稿背面的图像。该第2读取单元63被配置在稿台玻璃64的上方,具有光源91、读取玻璃92、第1至第4反射镜93a~93d,成像透镜94、CCD(Charge Coupled Device)95、和白基准板96等。
在读取玻璃92和白基准板96之间形成间隙,原稿通过原稿读取玻璃83上被运送来,通过读取玻璃92和白基准板96之间的间隙,进而从排纸辊78被运送至排纸托盘79。
在读取玻璃92和白基准板96间的间隙中向副扫描方向运送原稿时,读取玻璃92的下面的原稿背面被光源91照明,来自原稿背面的反射光通过第1至第4反射镜93a~93d被反射,导出到成像透镜94。成像透镜94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聚光在CCD95,原稿背面的图像被成像在CCD95上。CCD95在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Y正交的方向)上重复扫描原稿图像,每次输出1主扫描线的模拟的图像信号。
这样,通过第1和第2读取单元61、63的CCD68、95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从CCD68、95作为模拟的图像信号被输出,该模拟的图像信号被A/D变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然后,在该图像数据被施加了各种图像处理后被发送接收至图像形成装置10的激光曝光装置23,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用纸上,该记录用纸作为复印原稿被输出。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2读取单元63中,在从CCD95至读取玻璃92的下侧的主扫描线(原稿读取位置)为止的光路97上存在尘埃时,通过CCD95,尘埃98和原稿图像一起被重复主扫描,在读取的原稿图像上,尘埃98显现作为副扫描方向上的条纹。特别是,在原稿图像为黑色,尘埃98为白色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黑色或者暗灰度的原稿图像207中显现白色条纹,图像质量极大地降低。
而且,在读取玻璃92上面附着了尘埃98的情况下,需要分解清扫,在服务人员等进行分解清扫之前,不得不在原稿图像上显现条纹的状态下进行原稿的读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2中,在求原稿的照明不均匀和CCD95的灵敏度不均匀的遮蔽校正中使用的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时,被尘埃遮挡的主扫描线上的至少一个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变动,该变动量超过阈值时,将该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使用这些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对表示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实施遮蔽校正时,可以有效地减轻读取到的原稿图像的条纹。
而且,稿台玻璃64和原稿读取玻璃83的表面的尘埃,如果用户清扫则可以容易地去除。而且,稿台玻璃64的背面的尘埃由于在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上显现为点,所以基本上不醒目。而且,原稿读取玻璃83的背面的尘埃可以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变更第1扫描单元65的位置来避免其读取。与此相反,第2读取单元63的读取玻璃92的上面的尘埃不容易去除,在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上作为条纹显现而醒目,由于不能避免读取,所以本实施方式的黑遮蔽电平的校正有效。
图4是表示用于进行遮蔽校正的第2读取单元63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4所示,第2读取单元63具有:光源91;CCD95;放大电路101,可调节增益,放大从CCD95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A/D转换器102,从放大电路101输入模拟的图像信号而将其变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单元103,从A/D转换器102输入图像数据,对该图像数据实施遮蔽校正等各种图像处理;白遮蔽存储器104和黑遮蔽存储器105,分别存储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以及控制单元106,统一地控制第2读取单元63,校正黑遮蔽电平。而且,控制单元106不仅控制第2读取单元63,也可以控制第1读取单元61和图像读取装置12。
在这样构成的第2读取单元63中,控制单元106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启动时,在未进行原稿的读取的状态下,点亮光源91,将光源91的光经由读取玻璃92入射到白基准板96,对白基准板96进行照明,通过CCD95在主扫描方向上(沿着主扫描线)读取白基准板96。这时,从CCD95输出表示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的模拟的图像信号,该模拟的图像信号被放大电路101放大,该模拟的图像信号被A/D转换器102变换为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单元103作为白遮蔽电平被存储在白遮蔽存储器104中。因此,白遮蔽电平是表示由CCD95读取了白基准板96时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的电平。
而且,控制单元106熄灭光源91,在光不入射到CCD95的暗状态下,进行CCD95在主扫描方向的读取。这时,从CCD95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被放大电路101放大后被A/D转换器102变换为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单元103作为黑遮蔽电平存储在黑遮蔽存储器105中。因此,黑遮蔽电平是表示由暗状态的CCD95进行了主扫描方向的读取时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的电平。
图5是表示用于表示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的各自的特性线W和B的曲线图。在图5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位置X,纵轴表示遮蔽电平(灰度)P。而且,“255”灰度与纯白对应,“0”灰度与纯黑对应。
如图5的曲线图所示,表示白遮蔽电平的特性线W描绘大致缓慢的山形,表示主扫描线的两侧低,主扫描线的中央高的灰度特性。而且,表示黑遮蔽电平的特性线B大致为直线,表示一样的灰度特性。由白遮蔽电平的特性线W表示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被存储在白遮蔽存储器104中,而且由黑遮蔽电平的特性线B表示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被存储在黑遮蔽存储器105中。
这里,黑遮蔽电平由于是表示通过暗状态的CCD95进行了主扫描方向的读取时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的电平,所以不管有无遮挡主扫描线的尘埃,都为一样的灰度特性。
与此相反,白遮蔽电平由于是表示对白基准板96进行照明,由CCD95读取了白基准板96时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灰度的电平,所以如果存在遮挡主扫描线的尘埃,则主扫描线上的像素的灰度该因尘埃而变动。例如,如图3所示,如果在读取玻璃92的上面附着了尘埃98,该尘埃98存在于从CCD95至读取玻璃92的下侧的主扫描线为止的光路97上,通过CCD95读入尘埃98,在尘埃98上重叠的主扫描线上的像素的灰度变动。
在图像读取装置12中,由于读取原稿图像,所以从原稿的用纸生成的纸粉等白色的尘埃多。该白色的尘埃附着在读取玻璃92的上面而遮挡主扫描线时,尘埃与原稿图像一起被CCD95重复扫描,从而该尘埃在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上显现成为白条纹。
在由该尘埃正反射的光入射到CCD95的情况下,该尘埃的位置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异常地高。在图5的曲线图中,特性线W山形地突出,存在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动得高的位置x1,该位置x1的像素上重叠了尘埃。
假设如以往那样,不校正黑遮蔽电平,而遮蔽校正了读取到的黑色或者暗的灰度的原稿图像的情况下,该尘埃在原稿图像上成为白条纹而明显地显现。
而且,由于从光源91对尘埃的光的入射方向,在尘埃上产生影子,所以有时该尘埃的位置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低。但是,由于是纸粉等白色的尘埃,所以白遮蔽电平不会降低至黑的灰度,而是降低至灰色的灰度。在图5的曲线图中,存在特性线W陷落为谷形,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动得低的位置x2,在该位置x2的像素上重叠了尘埃。
这时,在如以往那样不进行黑遮蔽电平的校正,而遮蔽校正了读取的黑色或者暗的灰度的原稿图像的情况下,该尘埃在原稿图像上显现为白条纹。
因此,如前所述,在被尘埃遮挡的主扫描线上的至少一个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变动,该变动量超过阈值时,预先将该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通过对于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遮蔽校正,可以有效地减轻原稿图像的条纹。
控制单元106为了进行这样的黑遮蔽电平的校正,参照白遮蔽存储器104内的白遮蔽电平,提取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动得高的位置的像素,参照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将该提取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并更新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该黑遮蔽电平。如图5的曲线图所示,将与特性线W突出为山形的位置x1的像素对应的特性线B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而且将与特性线W陷落为谷形的位置x2的像素对应的特性线B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详细地说,控制单元106参照白遮蔽存储器104内的主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依次关注各像素,对于每个关注像素,将与前后相邻的其它两个像素对应的各白遮蔽电平进行平均,求从关注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减去了该平均值的差,在该差为正的值时,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将该差的绝对值(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Δwa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THM比较。然后,如果该变动量Δwa超过了第1阈值THM,则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高了,求与变动量Δwa成比例的校正量Δba,参照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将该关注像素px1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仅高校正量Δba,并更新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该关注像素px1的黑遮蔽电平(参照图5的曲线图)。
而且,控制单元106对于每个关注像素,将与前后相邻的其它两个像素对应的各白遮蔽电平进行平均,求从关注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减去了该平均值的差,在该差为负的值时,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变动得低,将该差的绝对值(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Δwb)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THL比较。然后,如果该变动量Δwb超过了第2阈值THL,则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异常地降低了,求与变动量Δwb成比例的校正量Δbb,参照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将该关注像素px2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仅高相当于校正量Δbb,并更新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该关注像素px2的黑遮蔽电平(参照图5的曲线图)。
而且,与白遮蔽电平变动得低时相比,在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时,控制单元106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对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比例。即,使关注像素的黑遮蔽电平与关注像素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成比例地校正得高,但是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时的比例系数(Δba/Δwa)设定为比白遮蔽电平变动得低时的比例系数(Δbb/Δwb)大((Δba/Δwa)>(Δbb/Δwb))。
但是,起因于遮挡主扫描线的尘埃等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大多在1像素至多个像素的范围内产生,基本上不在连续的多个像素的范围内产生。因此,控制单元106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第1阈值或者第2阈值THM、THL的像素连续,而该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超过一定值(Δp-p)(参照图5的曲线图)时,视为此时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不是起因于尘埃,从而不进行黑遮蔽电平的校正。由此,避免不需要的黑遮蔽电平的校正。例如,在被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第1阈值THM或者第2阈值THL的各像素的连续数超过了“20”(=Δp-p)时,不进行黑遮蔽电平的校正。
接着,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整理并说明校正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的步骤。
首先,控制单元106点亮光源91(步骤S111),使光源91的光经由读取玻璃92入射到白基准板96,对白基准板96进行照明,通过CCD95沿着主扫描线读取白基准板96,调节放大电路101的增益,适当地设定从CCD95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的电平(步骤S112)。然后,在调节了放大电路101的增益后,通过CCD95沿着主扫描线再次读取白基准板96。从CCD95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被放大电路101放大,被A/D转换器102变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单元103存储在白遮蔽存储器104中作为白遮蔽电平(步骤S113)。
接着,控制单元106熄灭光源91(步骤S114),在光不入射到CCD95的暗状态下进行CCD95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这时,从CCD95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被A/D转换器102变换为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单元103存储在黑遮蔽存储器105中作为黑遮蔽电平(步骤S115)。
这样,在将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存储在白遮蔽存储器104和黑遮蔽存储器105中后,控制单元106一边参照白遮蔽存储器104内的白遮蔽电平(步骤S116),一边将像素的序号i初始设为“1”(步骤S117)。然后,控制单元106从白遮蔽存储器104读出对应于序号i=1号的像素和与该像素相邻的其它两个像素的三个白遮蔽电平,求相邻的其它两个像素的白遮蔽电平的平均值,求从序号i=1号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减去该平均值的差,在该差为正的值时,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将该差的绝对值(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Δwa)与第1阈值THM比较,如果该变动量Δwa超过了第1阈值THM,则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高了(步骤S118中为“是”),求与变动量Δwa成比例的校正量Δba,参照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将序号i=1号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仅高校正量Δba,并更新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该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步骤S119)。
或者,控制单元106在该差为负的值的情况下,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变动得低,比较该差的绝对值(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Δwb)和第2阈值THL,如果该变动量Δwb超过第2阈值THL,则判定为白遮蔽电平异常地变低了(步骤S118中为“是”),求与变动量Δwb成比例的校正量Δbb,参照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将序号i=1号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仅高相当于校正量Δbb,更新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该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步骤S119)。
而且,如果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没有超过第1阈值THM和第2阈值THL的任意一个(步骤S118中为“否”),则省略步骤S119,转移到步骤S120。
接着,控制单元106将序号i步进至“2”(步骤S120),判定该步进的序号i是否超过了由CCD95读取的主扫描线上的全部像素数n(步骤S121),即对于主扫描线上的全部像素,判定步骤S118、S119的处理是否已结束,并且在对于主扫描线上的全部像素的处理未结束时(步骤S121中为“否”),返回步骤S118,并且,在处理结束时(步骤S121中为“是”),结束图6的处理。
而且,对于序号i=1号和最后的n号的像素,由于相邻像素仅有第2号或者第(n-1)号像素,所以作为相邻的其它两个像素的白遮蔽电平的平均值,设定第2号或者第(n-1)号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对于从第2号至第(n-1)号像素,求相邻的其它两个像素的白遮蔽电平的平均值。
而且,控制单元106在步骤S118、S119的处理中,如果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第1阈值THM或者第2阈值THL的像素连续,则计数连续的像素的数目,在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超过一定值时,不视为这时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起因于尘埃,不进行黑遮蔽电平的校正。例如,控制单元106预先将校正前的原来的黑遮蔽电平存储在内置于控制单元106的存储器中,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第1阈值THM或者第2阈值THL的像素连续时,计数连续的像素的数目,在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超过一定值(Δp-p)时,不视为这时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起因于尘埃,删除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校正后的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并且将内置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校正前的该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返回存储到黑遮蔽存储器105中,由此取消该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的校正。
这样,在根据白遮蔽存储器104内的白遮蔽电平校正了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后,通过CCD95读取原稿图像,即表示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单元103。图像处理单元103使用白遮蔽存储器104内的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存储器105内的黑遮蔽电平,对图像数据进行遮蔽校正。通过该遮蔽校正,不仅降低原稿的照明不均匀和CCD95的灵敏度不均匀,而且减轻原稿图像的条纹。而且,通过图像处理单元103对图像数据实施其它的图像处理,该图像数据从该图像处理单元103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激光曝光装置23。
在主扫描的各像素i中,图像处理单元103的遮蔽校正根据以下的式(1)进行。
Pout=系数×(Pin-PB)/(PW-PB)+B常数...(1)
这里,Pout是进行了遮蔽校正的像素的电平(灰度),Pin是通过CCD95读取的像素的电平(灰度),PW是像素的白遮蔽电平,PB是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系数和B常数是一定的数值。
图7的曲线图表示上述式(1)中的Pin和Pout之间的关系。在该曲线图中,特性线I表示未校正黑遮蔽电平时的Pin和Pout之间的关系,特性线J表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校正了黑遮蔽电平时的Pin和Pout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7的曲线图中的特性线I、J可知,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校正了被尘埃遮挡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的情况下,例如,与像素的电平Pin1对应的像素的电平Pout1(从特性线I上的灰度降低至特性线J上的灰度)变低,被读取的原稿图像中的像素(尘埃)暗。而且,对于该像素周围的其它的像素,由于未被尘埃遮挡而不校正黑遮蔽电平,所以原样维持与像素的电平Pin1对应的像素的电平Pout2(特性线I上的灰度)。因此,可知被读取的黑色或者暗灰度的原稿图像中的起因于尘埃的条纹不醒目。
而且,如前所述,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成比例而将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相当于对应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而增大特性线J的倾斜度。由此,被遮蔽校正的像素(尘埃)的电平更低,像素(尘埃)更暗,即使白遮蔽电平的特性线W的山形的突出量和谷形的陷落量增大,从而尘埃更醒目地存在,也可以维持原稿图像的条纹的减轻效果。
而且,在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时,进一步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对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比例,相当于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相应,更快地增大特性线J的倾斜度(变更上述式(1)的系数)。这是因为,与白遮蔽电平变动得低时相比,白遮蔽电平变动得高时,尘埃更醒目,所以进一步使像素(尘埃)变暗,使原稿图像的条纹不醒目。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熄灭光源91,在暗状态下进行CCD95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求黑遮蔽电平,但是,也可以通过CCD95读取黑基准板,求黑遮蔽电平。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者主要的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的方面都仅为例示,不应进行限定性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不受说明书文本中的任何约束。而且,属于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范围的变形或变更也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沿着主扫描线进行读取扫描从而读取原稿的光电变换元件,该图像读取装置基于读取了白基准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所述各像素的白遮蔽电平,基于读取了黑基准时或者暗状态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求所述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用白遮蔽电平和黑遮蔽电平校正读取了原稿图像时的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电平,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对于所述主扫描线的每个像素,求像素和该像素近旁的其它的像素之间的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判定该变动量是否已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并且在判定为超过了阈值时,将成为了该判定的对象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单元不管白遮蔽电平变动为高低的哪一个,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都将成为了该判定的对象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校正得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越高,所述校正单元越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越高,所述校正单元越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白遮蔽电平变低,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相比,在白遮蔽电平变高,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所述校正单元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对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比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白遮蔽电平变低,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相比,在白遮蔽电平变高,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时,所述校正单元增大黑遮蔽电平的校正量对于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的增大比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单元在判定为白遮蔽电平的变动量超过了所述阈值的像素连续时,对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并且在连续的各像素的数目超过一定值时,不进行连续的各像素的黑遮蔽电平的校正。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16206/10 | 2010-01-28 | ||
JP2010016206A JP4906933B2 (ja) | 2010-01-28 | 2010-01-28 |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読取り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3298A true CN102143298A (zh) | 2011-08-03 |
CN102143298B CN102143298B (zh) | 2014-09-24 |
Family
ID=4430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222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3298B (zh) | 2010-01-28 | 2011-01-20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181921A1 (zh) |
JP (1) | JP4906933B2 (zh) |
CN (1) | CN102143298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8107A (zh) * | 2013-03-05 | 2013-05-15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图像数据校正方法 |
CN103310528A (zh) * | 2013-07-08 | 2013-09-18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补偿修正方法及识别验钞装置 |
CN103997590A (zh) * | 2014-06-13 | 2014-08-20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校准方法及装置 |
CN104680489A (zh) * | 2015-02-11 | 2015-06-03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及系统 |
CN105427449A (zh) * | 2015-10-30 | 2016-03-23 | 新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纸币图像光补偿校正方法及验钞识别装置、atm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49237A (ja) * | 2011-05-31 | 2012-12-13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899970B2 (ja) | 2012-01-31 | 2016-04-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白基準データ異常判定プログラム |
JP6558639B2 (ja) * | 2016-02-17 | 2019-08-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7293927B2 (ja) | 2019-07-12 | 2023-06-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異常画素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異常画素検出方法 |
JP2021125823A (ja) * | 2020-02-06 | 2021-08-3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7523282B2 (ja) * | 2020-08-18 | 2024-07-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44409A (en) * | 1994-01-13 | 1997-07-01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Shading correcting method and shading correct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
CN1155711A (zh) * | 1996-01-25 | 1997-07-30 | 全友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画面扫描的影像资料补正方法及装置 |
JPH1169159A (ja) * | 1997-08-13 | 1999-03-09 | Ricoh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7312233A (ja) * | 2006-05-19 | 2007-11-29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8124788A (ja) * | 2006-11-13 | 2008-05-29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6987A (ja) * | 1991-08-02 | 1993-02-12 | Fujitsu Ltd |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637979A (ja) * | 1992-07-20 | 1994-02-10 | Ricoh Co Ltd | 画像読取り装置 |
DE69418674T2 (de) * | 1993-10-28 | 1999-10-21 | Canon K.K., Tokio/Tokyo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 |
JPH11187264A (ja) * | 1997-12-17 | 1999-07-09 | Oki Data Corp |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3938833B2 (ja) * | 2000-04-27 | 2007-06-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露出制御装置 |
US20030090742A1 (en) * | 2001-10-26 | 2003-05-15 | Hiroaki Fukud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
JP2004112010A (ja) * | 2002-09-13 | 2004-04-08 | Canon Inc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該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8223393B2 (en) * | 2003-03-31 | 2012-07-1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ost rip image rendering for microprinting |
US7777918B2 (en) * | 2007-01-31 | 2010-08-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
EP1968304A1 (en) * | 2007-03-07 | 2008-09-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8094345B2 (en) * | 2007-04-12 | 2012-01-10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specifying read start position of white reference plate |
US8587834B2 (en) * | 2009-01-15 | 2013-11-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hading correction apparatus in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
-
2010
- 2010-01-28 JP JP2010016206A patent/JP49069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1-10 US US12/987,385 patent/US2011018192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1-20 CN CN201110022289.3A patent/CN10214329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44409A (en) * | 1994-01-13 | 1997-07-01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Shading correcting method and shading correct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
CN1155711A (zh) * | 1996-01-25 | 1997-07-30 | 全友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画面扫描的影像资料补正方法及装置 |
JPH1169159A (ja) * | 1997-08-13 | 1999-03-09 | Ricoh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7312233A (ja) * | 2006-05-19 | 2007-11-29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8124788A (ja) * | 2006-11-13 | 2008-05-29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8107A (zh) * | 2013-03-05 | 2013-05-15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图像数据校正方法 |
CN103310528A (zh) * | 2013-07-08 | 2013-09-18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补偿修正方法及识别验钞装置 |
CN103310528B (zh) * | 2013-07-08 | 2016-08-17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补偿修正方法及识别验钞装置 |
US9685022B2 (en) | 2013-07-08 | 2017-06-20 | Grg Banking Equipment Co., Ltd. | Image compensa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banknote recognition and detection device |
CN103997590A (zh) * | 2014-06-13 | 2014-08-20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校准方法及装置 |
US9866727B2 (en) | 2014-06-13 | 2018-01-09 | Grg Banking Equipment Co., Ltd. | Imag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4680489A (zh) * | 2015-02-11 | 2015-06-03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及系统 |
CN104680489B (zh) * | 2015-02-11 | 2018-09-11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及系统 |
CN105427449A (zh) * | 2015-10-30 | 2016-03-23 | 新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纸币图像光补偿校正方法及验钞识别装置、atm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06933B2 (ja) | 2012-03-28 |
US20110181921A1 (en) | 2011-07-28 |
JP2011155535A (ja) | 2011-08-11 |
CN102143298B (zh) | 2014-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43298B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4227351B2 (ja) | 記録材の種別判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923299A (zh) | 速度检测装置及多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88002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8548347B2 (en)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388838B2 (ja) | 記録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808180B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 |
CN107026957B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
JP5858692B2 (ja) | 記録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SG188701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JP2007088919A (ja)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10102873A1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 |
US20080118287A1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JP4523253B2 (ja) | 画像の粒状性劣化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の粒状性劣化判断方法、画像の粒状性の劣化判断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5145181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09885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044626A1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201826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61835B2 (ja)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64028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93963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885076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5868720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9363397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2346302B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