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42871B -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2871B
CN102142871B CN201010103552.7A CN201010103552A CN102142871B CN 102142871 B CN102142871 B CN 102142871B CN 201010103552 A CN201010103552 A CN 201010103552A CN 102142871 B CN102142871 B CN 102142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ustomer
srs
group number
sequence
over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35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2871A (zh
Inventor
赵振山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035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28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8773 priority patent/WO20110916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2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2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8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7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locating or positioning the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SRS)发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系统,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和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所述基站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并给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相应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或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本发明方案可以降低多小区多用户信道探测信号之间的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信道探测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通常设置于参考信号中,是一种终端设备(UE,User Equipment)与基站(eNB,e-Node-B)间用来测量无线信道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的信号。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基于单小区的应用场景实现SRS的收发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UE按照eNB指示,定时发送上行SRS;SRS的带宽为4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
步骤102:eNB根据接收到的SRS判断UE上行的CSI;
步骤103:eNB根据得到的CSI进行频率选择调度、闭环功率控制等操作。
在LTE系统中,同一小区的不同UE发送的SRS使用不同的时频资源,但由于时频资源容量的限制,不同小区的UE发送SRS可能使用相同的视频资源。同一小区的不同UE发送的SRS之间不会出现信号干扰的问题。
LTE技术的后续演进(LTE-A,LTE-Advanced)对上下行速率提出了比LTE更高的要求,下行峰值速率1Gbps,上行峰值速率500Mbps,上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分别达到15Mbps/Hz和30Mbps/Hz。为了满足上述技术指标,LTE-A采用如下关键技术,包括载波聚合、多点协作传输(CoMP)、接力传输、多天线增强等。
在多点协作传输(CoMP)组网时,需要获得UE和多个协作小区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对于LTE-A CoMP UE来说,需要多小区的侦听参与,而LTE中的SRS的机制并没有考虑SRS在多小区之间的应用。
如图2所示,小区1(cell1)和小区2(cell2)采用CoMP技术共同服务UE1,UE1通过发送SRS,利用上下行信道互易性,cell1和cell2都会侦听SRS,获得相应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由于cell1中没有其它用户,因此cell1可以获得准确的信道信息;而cell2中的其它用户(UE2、UE3、UE4)同时也在发送SRS,其他用户发送SRS使用的时频资源可能与UE1发送SRS使用的时频资源相同。由图3的相关性的累积分布函数(CDF,CumulativeDistribution Function)曲线可以看出,在LTE中,不同长度、不同根序列生成的SRS之间的高相关性,因此cell2接收UE1的SRS时,可能存在其他用户发送SRS导致的强干扰,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不准确,也就影响了CoMP的性能。因此,需要对SRS的方案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多点协同传输应用环境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可以降低多小区多用户信道探测信号(SRS)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
较佳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之前,进一步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基站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若是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若是非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为:
第一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为:基站端测得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相关窄带发送功率RNTP超过门限时,第一用户设备即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设备即为非边缘用户。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计算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计算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宏蜂窝组网情况下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分配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其中,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彼此不同。
参与宏蜂窝组网的小区数目为7。
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6,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42,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28。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生成的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mSRS,RB≥12)的信道探测信号为:
r SRS ( n ) = r u , v ( a ) ( n ) , 0 &le; n < M sc RS - - - ( 10 )
其中,ru,v (α)(n)是通过一个基序列ru,v(n)循环移位α得到的,基序列ru,v(n)定义如下: r u , v ( a ) ( n ) = e jan r &OverBar; u , v ( n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u是序列-组号,v是基序列号;侦听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值α的定义为: &alpha; = 2 &pi; n SRS cs 8 , nSRS cs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给每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值,并且 n SRS cs = 0,1,2,3,4,5,6,7 ;
Msc RS是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生成长度,其定义为 M sc RS = mN sc RB , 其中Nsc RB表示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个数,m表示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所占的资源(不包括频率疏空闲位置)块个数,由于SRS序列是每隔一个子载波间隔映射的,频率疏为2,mSRS,RB表示SRS所占的全部资源(包括频率空闲位置)块个数,因此,m=mSRS,RB/2,其取值范围为 1 &le; m &le; N RB max , UL / 2 , NRB max,UL代表上行方向资源块数目的最大值。
所述基序列ru,v(n)分为多个组,其中u代表组号,当 M sc RS < 6 N sc RB ( m SRS , RB < 12 ) 时,u∈{0,1,...,29},当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u∈{0,1,...,69},v是组内的基序列号(v=0,1);
M sc RS < 3 N sc RB ( m SRS , RB < 6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M sc RS = 2 N sc RB ( m SRS , RB = 4 ) , 基序列为
r &OverBar; u , v ( n ) = e j&phi; ( n ) &pi; / 4 , 0 &le; n &le; M sc RS - 1 ; - - - ( 11 )
6 N sc RB > M sc RS &GreaterEqual; 3 N sc RB ( 12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6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le; M sc RS ; ( 12 )
其中ZC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 - - ( 13 ) q为
q &OverBar; = N ZC RS &CenterDot; ( u + 1 ) / 31 ; - - - ( 14 ) ZC序列的长度NZC RS是满足条件 N ZC RS < M sc RS 的最大质数;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 - - ( 15 )
其中ZC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 - ( 16 ) q为
q &OverBar; = N ZC RS &CenterDot; ( u + 1 ) / 71 ZC序列的长度NZC RS是满足条件 N ZC RS < M sc RS 的最大质数。
公式(11)ru,v(n)=ejφ(n)π/4 0 &le; n &le; M sc RS - 1 中的的值由下表给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系统,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和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所述基站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若是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若是非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为:基站端测得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相关窄带发送功率RNTP超过门限时,第一用户设备即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设备即为非边缘用户。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计算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计算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宏蜂窝组网情况下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分配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其中,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彼此不同。
参与宏蜂窝组网的小区数目为7。
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6,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42,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28。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提高信道探测信号序列的带宽,可以降低信道探测信号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降低多小区多用户SRS之间的干干扰。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增加SRS序列带宽后小区仍然具有足够的SRS容量,本发明方案还包括了对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进行分配的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基于单小区的应用场景实现SRS的收发流程图;
图2为多点协作传输用户设备发送的SRS受到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SRS干扰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不同长度、不同根序列生成的SRS之间的CDF曲线;其中,4&4表示带宽为4RB的SRS序列与带宽为4RB的SRS序列之间的CDF曲线,4&8表示带宽为4RB的SRS序列与带宽为8RB的SRS序列之间的CDF曲线,其他以此类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SRS之间的CDF曲线;其中,12&12表示带宽为12RB的SRS序列与带宽为12RB的SRS序列之间的CDF曲线,12&24表示带宽为12RB的SRS序列与带宽为24RB的SRS序列之间的CDF曲线,其他以此类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通过提高SRS序列的最小带宽,从而降低SRS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实现降低LTE-A CoMP中多小区多用户SRS干扰。
两个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可以表示为
R cross = | 1 N &Sigma; i = 1 N a i &CenterDot; b i H | - - - ( 1 )
其中,{a1,a2,...,aN}和{b1,b2,...,bN}表示两个Zadoff-off序列(ZC序列)重叠的部分,N表示ZC序列重叠的数目。一般来说,序列的长度越长,则两个序列之间的相关性越小。因此,可以增加SRS序列占用的带宽来降低不同UE发送的SRS序列之间的相关性。需要通过仿真试验确定SRS序列占用的带宽达到多少时,即可使不同SRS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小到不足以引起强烈干扰。
对新设计的SRS序列,若该SRS序列的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RB),对不同组号、不同序列长度、不同频域重叠区域的情况下的互相关性进行仿真。如图4所示为带宽为12RB的SRS序列与带宽在12RB以上的SRS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的CDF图,从图中可以看出,90%的组号之间的相关性小于0.18。因此,对于带宽在12RB及以上的SRS序列,采用不同组号生成的SRS序列,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可以满足SRS序列之间的准正交性。所述带宽在12RB以上的SRS序列的带宽可以是12RB的整数倍,例如24RB、36RB、48RB......84RB等。
这样,通过限制LTE-A CoMP中SRS序列最小带宽为12RB,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使得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不同小区的不同用户,通过SRS序列生成时使用不同的组号,达到SRS序列之间的准正交性,可以降低多小区多用户之间SRS的干扰。
在3GPP TR 36.913V8.0.1(2009-03)(以下简称为36.913)中规定,LTE所占用的带宽范围应该小于5MHz,不存在不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时,每个小区至少支持300个激活的用户。那么LTE-A中也应该支持这个条件。为此,假设小区中的UE都采用相同的SRS带宽和周期,SRS容量定义如下:
其中,NCS代表可用的循环偏移量(cyclic shifts)的数目,NC=2是传输频域间隔。在LTE中,考虑UE的运动速度为10km/h,相关时间为10ms,系统SRS带宽(System SRS BW)为5MHz(相当于24个RB),UE专用SRS带宽(UE SpecificSRS BW)为4RB,由于典型城市(TU,Typical Urban)信道的延迟扩展,因此,NCS=4,在LTE中,每个小区只使用1个组号,组数(group Numbers)(即组号的总数)=1,上行天线只考虑1根,上行天线数目(UlAntNum)=1,由此计算出来的SRS容量为:24/4*4*2*10/1*1/1=480个用户,在LTE中,上行采用单天线的情况下,是可以满足36.913的容量要求。
然而,在LTE-A中,由于上行发送天线增加到了4个,并且还要考虑MU-MIMO,因此,如果采用LTE中SRS的设计,那么SRS的容量将变为480/(4*2)=60个用户,其中多用户多输入输出(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考虑2个用户。如果考虑使用SRS作为频选的依据,那么UE专用SRS带宽为24RB,LTE单天线发送时,计算出来的SRS容量为80个用户。因此,目前已有的LTE的SRS设计无法满足LTE-A中SRS的容量要求。因此需要考虑增强的SRS设计来满足LTE-A中SRS的容量要求。
依照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将SRS序列的带宽设置为12RB以上,虽然达到了减小SRS序列相关性的目的,但是由于LTE-A CoMP中SRS序列最小带宽增大引起的SRS容量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LTE-A中MU-MIMO、CoMP对SRS容量的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案中,除了限制SRS序列最小带宽为12RB,采用新的SRS序列生成方法,将组数提高到70个,考虑MU-MIMO和CoMP共存的场景,把70个组号分为小区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小区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其中,小区边缘用户的定义为在NodeB端测得的该用户的相关窄带发送功率(RNTP,Relative Narrowband TX Power)超过门限时,该用户即为小区边缘用户,未超过门限,则该用户为小区非边缘用户。
假设MU-MIMO的用户不在小区的边缘,在宏蜂窝组网时,由于小区内非边缘用户不会对邻小区产生SRS干扰,因此小区之间可以使用相同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而由于小区边缘用户的SRS会对邻小区产生干扰,因此,属于不同邻小区的用户不能使用相同的边缘用户组号。
步骤一,计算出每个小区边缘用户专用组号的需求数量,即对于每个小区,最少需要分配几个小区边缘用户专用的组号。以下给出一种具体实现方案:
由于最小SRS带宽由4RB提高到12个RB,提高了3倍,因此需要额外的3个组号来解决由此引起的容量缩减1/3的问题,即将3个组号分配给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3个用户;CoMP组网时,小区边缘用户的信道质量比较差,一般不会采用4个天线复用的情况,这里考虑2个发送天线,因此,每个用户需要2个组号满足上行2个天线发送SRS准正交的要求。由此得出结论: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为6个,即可满足小区边缘用户的需求。
步骤二:计算宏蜂窝组网情况下所需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考虑由7个小区实现宏蜂窝组网,那么7个小区总共需要6×7=42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可以满足7个小区边缘用户的SRS容量的需求。其余的28个组号可以作为小区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步骤三:计算一个小区边缘用户的SRS容量以及小区非边缘用户的SRS容量。
首先计算一个小区边缘用户的SRS容量。假设小区中的UE都在小区边缘,并采用相同的SRS带宽和周期,根据公式(2)计算SRS容量。由于TU信道的延迟扩展,因此,NCS=4,NC=2是传输频域间隔。系统SRS带宽为5MHz(24RB),UE专用SRS带宽为12RB,组数为6,上行天线数目为2,由此计算出来的SRS容量为:24/12*4*2*10/1*6/2=480个用户,因此在LTE-A CoMP中,小区边缘用户上行采用2个天线的情况下,可以满足36.913的SRS的容量要求。
再分析小区非边缘用户的SRS容量:
假设小区中的UE都在小区非边缘的位置,并采用相同的SRS带宽和周期,SRS容量定义如下:
由于TU信道的延迟扩展,因此,NCS=4,NC=2是传输频域间隔。系统SRS带宽为5MHz为5MHz(24RB),UE专用SRS带宽为12RB为12RB,组数=28,上行天线数目为=4(在LTE-A中,上行发送天线增加到了4个),MIMO用户数=2,由此计算出来的SRS容量为:24/12*4*2*10/1*28/(4*2)=560个用户,因此在LTE-A CoMP中,小区非边缘用户上行采用4个天线,MU-MIMO采用2个用户的情况下,可以满足36.913的SRS的容量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规划70个组号,其中包括28个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对于各个小区相同;42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每个小区6个,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不同。LTE-A中可以满足36.913的SRS的容量要求。
为了便于理解,表1示例了一种SRS容量和多小区多用户SRS之间干扰的解决方案的配置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表1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说明,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小区编号   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小区1   28、29、30、31、32、33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小区2   34、35、36、37、38、39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小区3   40、41、42、43、44、45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小区4   46、47、48、49、50、51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小区5   52、53、54、55、56、57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小区6   58、59、60、61、62、63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小区7   64、65、66、67、68、69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表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系统,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无线通信领域的常识可知,无线网络控制器通常控制不止一个基站,每个基站对应至少一个小区,而每个小区中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用户设备。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所述基站用于判断本小区内的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若是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若是非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为:基站端测得的第一用户设备的RNTP超过门限时,第一用户设备即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设备即为非边缘用户。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计算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计算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宏蜂窝组网情况下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分配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其中,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彼此不同。
为了更加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及技术效果,以下再对本发明实施例中SRS的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是在现有的LTE的SRS序列设计的基础上,做了基序列定义的修改以及组号范围的修改。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方案,首先对现有的LTE系统中的SRS序列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在LTE系统中,SRS序列设计方法如下:
r SRS ( n ) = r u , v ( a ) ( n ) , 0 &le; n &le; M sc SRS - - - ( 4 )
其中,n表示子载波标号,rSRS(n)表示,Msc SRS表示SRS生成序列长度。令mSRS,RB表示SRS所占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个数,Nsc RB表示每个RB的子载波个数,考虑到SRS序列是每隔一个子载波间隔映射的,频率疏为2,因此实际SRS生成序列长度为 M sc SRS = m SRS , RB N sc RB / 2 . ru,v (α)(n)是通过一个基序列ru,v(n)循环移位α得到的,定义如下:
r u , v ( a ) ( n ) = e jan r &OverBar; u , v ( n ) , 0 &le; n &le; M sc RS , - - - ( 5 )
其中u是序列-组号,v是基序列号。侦听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 a = 2 &pi; n SRS cs 8 , nSRS cs是由上层给每个UE配置的,并且 n SRS cs = 0,1,2,3,4,5,6,7 , 多个参考信号序列可通过基序列和不同的α值计算得到。Msc RS是参考信号序列所占的子载波个数,其定义为 M sc RS = m N sc RB , 其中Nsc RB表示每个RB的子载波个数,m表示参考信号所占的RB个数。由于SRS序列的频率疏为2,因此在 M sc SRS = M sc RS 的条件下,有下面的关系:m=mSRS,RB/2,其取值范围为 1 &le; m &le; N RB max , UL / 2 . 基序列ru,v(n)分为多个组,其中u∈{0,1,...,29}是组号,v是组内的基序列号(v=0,1)。组号u和基序列号v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基序列ru,v(0),...,ru,v(Msc RS-1)的定义依赖序列长度Msc RS
1、当 M sc RS < 3 N sc RB ( m SRS , RB < 6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M sc RS = 2 N sc RB ( m SRS , RB = 4 ) , 基序列为
r &OverBar; u , v = e j&phi; ( n ) &pi; / 4 , 0 &le; n &le; M sc RS - 1 - - - ( 6 )
其中的值由表2 ( M sc RS = 2 N s c RB ) 给出。
2、当 M sc RB &GreaterEqual; 3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6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le; M sc RS - - - ( 7 )
其中Zadoff-Chu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 - ( 8 ) q为
q &OverBar; = N ZC RS &CenterDot; ( u + 1 ) / 31 - - - ( 9 )
Zadoff-Chu序列的长度NZC RS N ZC RS < M sc RS 的最大的质数。
·表2: M sc RS = 2 N sc RB ( m SRS , RB = 4 ) 时的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定义的SRS序列如下:
r SRS ( n ) r u , v ( a ) ( n ) , 0 &le; n &le; M sc RS - - - ( 10 )
其中,ru,v (α)(n)是通过一个基序列ru,v(n)循环移位α得到的,定义如下: r u , v ( a ) ( n ) = e jan r &OverBar; u , v ( n ) , 0 &le; n &le; M sc RS , 其中u是序列-组号,v是基序列号。侦听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值α的定义为: &alpha; = 2 &pi; n SRS cs 8 , n SRS cs 是由RNC给每个UE配置的值,并且 n SRS cs = 0,1,2,3,4,5,6,7 .
Msc RS是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生成长度,其定义为 M sc RS = m N sc RB , 其中Nsc RB表示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个数,m表示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所占的资源(不包括频率疏空闲位置)块个数,由于SRS序列是每隔一个子载波间隔映射的,频率疏为2,mSRS,RB表示SRS所占的全部资源(包括频率空闲位置)块个数,因此,m=mSRS,RB/2,其取值范围为 1 &le; m &le; N RB max , UL / 2 , NRB max,UL代表上行方向资源块数目的最大值。多个参考信号序列可通过基序列和不同的α值计算得到。
基序列ru,v(n)分为多个组,其中u代表组号,当 M sc RS < 6 N sc RB ( m SRS , RB < 12 ) 时,u∈{0,1,...,29},当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u∈{0,1,...,69},v是组内的基序列号(v=0,1)。组号u和基序列号v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基序列ru,v(0),...,ru,v(Msc RS-1)的定义依赖序列长度Msc RS
1)当 M sc RS < 3 N sc RB ( m SRS , RB < 6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M sc RS = 2 N sc RB ( m SRS , RB = 4 ) , 基序列为
r &OverBar; u , v ( n ) = e j&phi; ( n ) &pi; / 4 , 0 &le; n &le; M sc RS - 1 - - - ( 11 )
其中的值由表1 ( M sc RS = 2 N sc RB ) 给出。
2)当 6 N sc RB > M sc RS &GreaterEqual; 3 N sc RB ( 12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6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 - ( 12 )
其中Zadoff-Chu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 - ( 13 ) q为
q &OverBar; = N ZC RS &CenterDot; ( u + 1 ) / 31 - - - ( 14 )
Zadoff-Chu序列的长度NZC RS是满足条件 N ZC RS < M sc RS 的最大质数。
3)当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基序列ru,v(0),...,ru,v(Msc RS-1)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 - ( 15 )
其中Zadoff-Chu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CenterDot;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 - ( 16 ) q为
q &OverBar; = N ZC R &CenterDot; ( u + 1 ) / 71
Zadoff-Chu序列的长度NZC RS是满足条件 N ZC RS < M sc RS 的最大质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基站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若是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若是非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第一用户设备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所述信道探测信号为:
r SRS ( n ) = r u , v ( &alpha; ) ( n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n表示子载波标号,是通过一个基序列循环移位α得到的,定义如下: r u , v ( &alpha; ) ( n ) = e j&alpha;n r &OverBar; u , v ( n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u是序列-组号,ν是基序列号;侦听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值α的定义为: 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给每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值,并且
是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生成长度,其定义为其中表示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个数,m表示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所占的资源块个数,取值范围为 代表上行方向资源块数目的最大值;
所述基序列分为多个组,其中u代表组号,当 M sc RS < 6 N sc RB ( m SRS , RB < 12 ) 时,u∈{0,1,...,29},当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u∈{0,1,...,69},v是组内的基序列号(v=0,1);
M sc RS < 3 N sc RB ( m SRS , RB < 6 ) 时,基序列 r &OverBar; u , v ( 0 ) , . . . , r &OverBar; u , v ( M sc RS - 1 ) 定义如下:
M sc RS = 2 N sc RB ( m SRS , RB = 4 ) , 基序列为
r &OverBar; u , v ( n ) = e j&phi; ( n ) &pi; / 4 , 0 &le; n &le; M sc RS - 1 ;
6 N sc RB > M sc RS &GreaterEqual; 3 N sc RB ( 12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6 ) 时,基序列 r &OverBar; u , v ( 0 ) , . . . , r &OverBar; u , v ( M sc RS - 1 ) 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ZC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q为
q &OverBar; = N ZC RS &CenterDot; ( u + 1 ) / 31 ;
ZC序列的长度是满足条件的最大质数;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基序列 r &OverBar; u , v ( 0 ) , . . . , r &OverBar; u , v ( M sc RS - 1 ) 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ZC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q为
ZC序列的长度是满足条件的最大质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为:基站端测得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相关窄带发送功率RNTP超过门限时,第一用户设备即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设备即为非边缘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计算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计算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宏蜂窝组网情况下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分配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其中,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彼此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参与宏蜂窝组网的小区数目为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6,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42,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公式 r &OverBar; u , v ( n ) = e j&phi; ( n ) &pi; / 4 , 0 &le; n &le; M sc RS - 1 ; 中的的值由下表给出:
7.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系统,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和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
所述基站用于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若是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若是非边缘用户,则在本小区未使用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中选取一个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并将所选取的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生成带宽大于或等于12个资源块的信道探测信号,并向基站发送所述信道探测信号;所述信道探测信号为:
r SRS ( n ) = r u , v ( &alpha; ) ( n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n表示子载波标号,是通过一个基序列循环移位α得到的,定义如下: r u , v ( &alpha; ) ( n ) = e j&alpha;n r &OverBar; u , v ( n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u是序列-组号,ν是基序列号;侦听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值α的定义为: 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给每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值,并且
是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生成长度,其定义为其中表示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个数,m表示信道探测信号SRS序列所占的资源块个数,取值范围为 代表上行方向资源块数目的最大值;
所述基序列分为多个组,其中u代表组号,当 M sc RS < 6 N sc RB ( m SRS , RB < 12 ) 时,u∈{0,1,...,29},当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u∈{0,1,...,69},v是组内的基序列号(v=0,1);
M sc RS < 3 N sc RB ( m SRS , RB < 6 ) 时,基序列 r &OverBar; u , v ( 0 ) , . . . , r &OverBar; u , v ( M sc RS - 1 ) 定义如下:
M sc RS = 2 N sc RB ( m SRS , RB = 4 ) , 基序列为
r &OverBar; u , v ( n ) = e j&phi; ( n ) &pi; / 4 , 0 &le; n &le; M sc RS - 1 ;
6 N sc RB > M sc RS &GreaterEqual; 3 N sc RB ( 12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6 ) 时,基序列 r &OverBar; u , v ( 0 ) , . . . , r &OverBar; u , v ( M sc RS - 1 ) 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ZC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q为
q &OverBar; = N ZC RS &CenterDot; ( u + 1 ) / 31 ;
ZC序列的长度是满足条件的最大质数;
M sc RS &GreaterEqual; 6 N sc RB ( m SRS , RB &GreaterEqual; 12 ) 时,基序列 r &OverBar; u , v ( 0 ) , . . . , r &OverBar; u , v ( M sc RS - 1 ) 定义如下:
r &OverBar; u , v ( n ) = x q ( n mod N ZC RS ) , 0 &le; n < M sc RS ;
其中ZC序列的第qth个根为
x q ( l ) = e - j &pi;ql ( l + 1 ) N ZC RS , 0 &le; l &le; N ZC RS - 1 ;
q为
ZC序列的长度是满足条件的最大质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边缘用户还是非边缘用户为:基站端测得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相关窄带发送功率RNTP超过门限时,第一用户设备即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设备即为非边缘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设置各个基站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计算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计算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宏蜂窝组网情况下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以及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分配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和非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其中,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专用组号彼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参与宏蜂窝组网的小区数目为7。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小区所需的最少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6,宏蜂窝组网情况下的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42,非边缘用户专用组数为28。
CN201010103552.7A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3552.7A CN102142871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PCT/CN2010/078773 WO2011091680A1 (zh) 2010-01-29 2010-11-16 一种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3552.7A CN102142871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871A CN102142871A (zh) 2011-08-03
CN102142871B true CN102142871B (zh) 2014-07-16

Family

ID=4431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35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871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2871B (zh)
WO (1) WO20110916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404A (zh) * 2012-05-04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接收、发送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3079217B (zh) * 2012-12-27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95228A (zh) 2017-09-11 2019-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信号序列生成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30214B (zh) 2018-08-10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srs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62667B (zh) * 2018-11-30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探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383A (zh) * 2008-08-07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确定方法
CN101420734A (zh) * 2008-11-28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8151B2 (en) * 2006-10-03 2010-08-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cheduling request channel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3627861B1 (en) * 2007-08-14 2021-01-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383A (zh) * 2008-08-07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确定方法
CN101420734A (zh) * 2008-11-28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Li, Dong Liang, Wenbo Wang.A Novel Semi-Dynami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 Based on User Grouping.《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Fall(VTC 2009-Fall),2009 IEEE 70th》.201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1680A1 (zh) 2011-08-04
CN102142871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298B (zh) 消除多点协作中不同小区用户间srs干扰的方法与系统
KR101289399B1 (ko) 협력형 다지점 송신용의 사운딩 참조 신호의 배치방법 및 장치
CN105472745B (zh) 一种探测导频信号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EP2139256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005326B (zh)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3974418B (zh) Dmrs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65557B (zh)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系统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KR10145873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감소시키는 방법, 장치,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EP3051904A1 (en)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reference-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hannel-quality measurement method
US9813263B2 (e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CN105940708A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JP695354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セル間干渉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5940713A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WO2011158436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940707A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124221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生成方法以及装置
CN102202409A (zh) 一种参考符号的确定方法
CN101541029A (zh) 载波聚合情况下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764627A (zh) 确定上行链路的解调导频序列的方法、终端以及上行链路系统
CN101873602B (zh) Lte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1989871A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42871B (zh)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647789A (zh) 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2790972B (zh) 一种基于zc序列生成资源请求信道的空中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58097A (zh) 实现用户设备之间同步和感知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70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70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