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9939B - 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29939B CN102129939B CN2011100201609A CN201110020160A CN102129939B CN 102129939 B CN102129939 B CN 102129939B CN 2011100201609 A CN2011100201609 A CN 2011100201609A CN 201110020160 A CN201110020160 A CN 201110020160A CN 102129939 B CN102129939 B CN 1021299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connecting rod
- neutral pole
- movable contactor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8199 S 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02—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with provision for switching the neutral condu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44—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hav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a predetermined time del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 H01H71/52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comprising a cradle-mechanism
- H01H71/525—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comprising a cradle-mechanism comprising a toggle between cradle and contact arm and mechanism spring acting between handle and toggle kne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009—Interconnected mechanisms
- H01H2071/1036—Interconnected mechanisms having provisions for 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在此提供了一种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其中,所述机构的中性极的触点在闭合时早于所述机构的其它极的触点而接触并且在断开时晚于所述机构的其它极的触点而分离,并且根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切换轴,其被构造为向极的活动接触器提供用于切换的驱动力;臂,其设置为与所述四个极相对应以传递所述切换轴的转矩;以及连杆,其被构造为将所述臂的所述转矩作为切换力传递给所述活动接触器,并且所述连杆设置为与所述四个极相对应,其中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极断路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
背景技术
四极断路器(即,三相四线型断路器)具有这样的构造:其包括分别与四个极相对应的四个活动接触器和固定接触器,以同时切换三相交流输电线和中性线,三相交流输电线具有R极(即,R相)、S极(即,S相)以及T极(即,T相),中性线具有接地的中性极(N极或即N相)。此处,中性线是对安全地供应电力起重要作用的线路。这是由于用于检测由接地故障电流、短路电流、闪电等引起的异常电流的各种继电器连接且安装到中性线上,并且用于稳定三相电压的多个接地线路也连接到中性线上,从而防止发生负载装置的损坏或者防止局部电气故障蔓延到大范围的区域。
因此,在这样的四极断路器中,有必要具有所谓的“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持性,其中,当切换到闭合位置即切换到ON位置时在首先确保接地的意图上,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早于其它极的活动接触器而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接触,并且当切换到断路器的跳闸位置(断开位置)时在确保接地的状态下实施断开的意图上,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晚于其它极的活动接触器而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分离。
对于所述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特性,根据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构造: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布置成比其它极(除中性极以外的其它三个极)的活动接触器更靠近固定接触器。然而,根据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具有所谓的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特性,但是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断开时在中性极中的固定接触器与活动接触器之间的断开距离(即,绝缘距离)比其它极的断开距离短,因此无法确保中性极的电绝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其能够实施中性极的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特性而不必将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布置为比其它极(除中性极以外的三个极)的活动接触器更靠近固定接触器。本公开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中性极的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特性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其中中性极的断开距离与其它极的断开距离至少相同。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来实现,所述机构包括:切换轴,其被构造为提供用于切换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的驱动力;臂,其连接至所述切换轴以与其一起旋转并且设置为与所述四个极相对应以传递所述切换轴的转矩;以及连杆,其连接在所述臂与所述活动接触器之间以将所述臂的所述转矩作为切换力传递给所述活动接触器,并且所述连杆设置为与所述四个极相对应,其中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来实现,其中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将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确定为不同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使得在所述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和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至少相同。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且被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处于闭合(ON)位置时的操作状态和构造的立体图;
图2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处于闭合(ON)位置时的操作状态和构造的侧视图;
图3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处于断开(OFF)位置时的操作状态和构造的立体图;以及
图4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处于断开(OFF)位置时的操作状态和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通过下面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将更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及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构造和作用效果。
将结合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构造。图1至图4为仅图示了在四极断路器中去除外壳的状态下的活动接触器17和固定接触器18、切换机构10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活动接触器17和固定接触器18设置为与四个极中的每一个相对应,切换机构10用于提供断路器的切换力,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向活动接触器17传递切换机构10的动力。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可以包括切换轴12、臂13a、13b、13c、13d以及连杆14b、14d。
切换轴12通过旋转而向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17提供用于切换的驱动力。此处,切换轴12的旋转通过公知的切换机构10的驱动力来提供,并且此处省略了切换机构10的构成元件的详细构造。公知地,切换机构10可以包括:此处图示的手柄11、杆、跳闸弹簧、闭锁器、固定器15、上连杆、下连杆等,杆用于提供手柄11的旋转支点,跳闸弹簧用于通过在ON状态下储存弹性能并且在电路中检测到诸如短路电流的异常电流时释放所储存的弹性能来提供使电路跳闸的驱动力,闭锁器用于限制或释放跳闸弹簧的储能状态,固定器15用于支撑活动接触器17以使其旋转到电路的切换位置,上连杆连接至闭锁器,下连杆具有通过连接销连接至上连杆的上端部和连接至固定器15的下端部固定器。切换轴12通常连接至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17,以同时切换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17(即用于R、S、T三相交流电和中性极(N相)的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17)。
臂13a、13b、13c、13d连接至切换轴12以与其一起旋转,并且设置为与四个极相对应以向连杆14b、14d传递切换轴12的转矩。四个臂13a、13b、13c、13d沿着切换轴12的长度方向以预定间隔彼此共轴地设置。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四个臂13a、13b、13c、13d可以通过焊接而连接以便一起旋转。在四个臂13a、13b、13c、13d中,由于它们设置为与四个极相对应,因此附图标记13a标识R相臂,附图标记13b标识S相臂,附图标记13c标识T相臂,并且附图标记13d标识N相臂(中性极臂)。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构造为使得N相臂(中性极臂)13d的长度大于除中性极以外的极(R极、S极、T极)的臂(即R相臂13a、S相臂13b和T相臂13c)的长度。通过构造为使得N相臂(中性极臂)13d比除中性极以外的极(R极、S极、T极)的臂(13a、13b、13c)长,示出了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特性:其中,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早于其它极的活动接触器而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接触,并且在断开(跳闸)时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晚于其它极的活动接触器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分离。
连杆设置为与R极、S极、T极和N极相对应,并且连接在臂13a、13b、13c、13d与活动接触器17之间以将臂13a、13b、13c、13d的转矩作为切换力传递给活动接触器17。如图1所示,与连杆相对应的臂13a、13b、13c、13d通过连接销而彼此连接,连接销连接为穿过与连杆相对应的臂13a、13b、13c、13d。由于它们彼此隐藏的问题,参照图1和图3,只代表性地示出了S相连杆14b和N相连杆14d,但其余的R相连杆和T相连杆的构造与上述构造相同,因此R相连杆和T相连杆的形状可以参照S相连杆14b和N相连杆14d。当图2中固定接触器18的侧面的方向朝前同时臂13a、13b、13c、13d的形状为大致直线型时,连杆具有向前凸出的弧形。因此,当臂13a、13b、13c、13d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当臂13a、13b、13c、13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连杆(即包括S相连杆14b和N相连杆14d的四个极(相)的连杆)具有预定长度,使得在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17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18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活动接触器17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18的触点之间的距离(断开距离)相同。连杆的下端部可以直接地连接至活动接触器17或者可以连接至支撑活动接触器17的固定器15以与固定器15一起旋转从而经由固定器16间接地连接至活动接触器17。
另一方面,对于中性极的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操作特性,在中性极中的臂13d和连杆14d的长度之和大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之和。由于在中性极中的臂13d和连杆14d的长度之和大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之和,换句话说,由于力矩臂长,相对于切换轴12的同一旋转角度,中性极的臂13d和连杆14d所旋转的角度通常比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13a、13b、13c和连杆(代表性地,14b)所旋转的角度大,结果,在跳闸位置处,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早于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而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接触。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所旋转的角度比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所旋转的角度大以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接触,因此,相反地,在跳闸操作期间表现出了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操作特性,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晚于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而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特征,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期间,将在中性极中的臂(N相臂)13d与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比确定为不同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比,使得在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17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18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活动接触器17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18的触点之间的距离至少相同,换句话说,即使对于中性极而言,也充分地确保了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期间的触点之间的绝缘距离。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在中性极中的臂(N相臂)13d和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可以分别为33.45mm和20.85mm时,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可以分别为33mm和20.5mm。当将长度的简单对比转换为长度比时,在中性极中的臂(N相臂)13d与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比为1.604比1,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比为1.609比1。换句话说,在中性极中的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与臂(N相臂)13d的长度相比可以为1/1.604,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的长度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相比为1/1.609,因此,在中性极中的臂(N相臂)13d与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比大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比。通过将在中性极中的臂(N相臂)13d与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比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比构造(确定)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17与固定接触器之间的断开距离可以具有充分的绝缘距离。
参照图1至图4,附图标记15标识固定器,该固定器用于支撑活动接触器17以通过由连杆传递的驱动力与活动接触器17沿着同一方向一起旋转。附图标记16标识旋转支撑基座,该旋转支撑基座连接至固定器15的端部以提供固定器15的旋转支点。附图标记18a标识接线端部,该接线端部在固定接触器18中暴露于断路器的外部。
将结合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上述构造的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从如图1和图2所示的四极断路器的闭合(ON)位置到如图3和图4所示的断开(OFF)位置(即,跳闸位置)的操作。
通过根据电路中的异常电流的检测而借助于跳闸机构(未示出)的跳闸操作自动地或者借助于用户对手柄11的手动操作OFF位置手动地来驱动切换机构10使得切换轴1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连接至切换轴12以与其一起旋转的臂13a、13b、13c、13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通过连接销(P)连接至臂13a、13b、13c、13d的连杆(代表性地,14b、14d)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连杆(代表性地,14b、14d)的顺时针旋转,直接地连接至或者经由固定器15间接地连接至连杆(代表性地,14b、14d)的活动接触器17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它与固定接触器18分离并且移动到使电路断开的位置。同时,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比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旋转的角度大以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接触(跳闸的状态),因此,在断开操作期间,相反地,表现出了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操作特性,使得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晚于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分离。此外,在此时,通过构造(确定)在中性极中的臂(N相臂)13d与连杆(N相连杆)14d的长度比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13a、13b、13c与连杆(代表性地,14b)的长度比,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17与固定接触器之间的断开距离可以具有充分的绝缘距离。
接下来,将描述从如图3和图4所示的四极断路器的断开(OFF)位置(即,跳闸位置)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闭合(ON)位置的操作。
通过借助于用户对手柄11的手动操作OFF位置来手动地驱动切换机构10而使切换轴1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连接至切换轴12以与其一起旋转的臂13a、13b、13c、13d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通过连接销(P)连接至臂13a、13b、13c、13d的连杆(代表性地,14b、14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连杆(代表性地,14b、14d)的逆时针旋转,直接地连接至或者经由固定器15间接地连接至连杆(代表性地,14b、14d)的活动接触器17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它与固定接触器18接触以允许电路闭合并且移动到能够导通的位置。此时,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比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旋转的角度大,因此表现出了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操作特性,使得中性极的活动接触器17早于其它极(相)的活动接触器17而与相应的固定接触器18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可以包括切换轴、臂以及连杆,切换轴被构造为向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提供用于切换的驱动力,臂被构造为传递切换轴的转矩,连杆被构造为将臂的转矩作为切换力传递给活动接触器,其中,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从而提供的效果的是,中性极与任意的其它极(相)相比可以具有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特性。
根据依照本公开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中性极中的臂的长度可以大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的长度,从而提供的效果是,中性极与任意的其它极(相)相比可以具有快速闭合且延迟断开的特性。
根据依照本公开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可以不同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因此中性极固定器的旋转角度可以与其它极(相)固定器的旋转角度相同或不同。结果,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在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其它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距离至少相同,从而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提供可以确保中性极的绝缘距离与任意其它极的绝缘距离至少差不多的效果。
根据依照本公开的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可以大于在除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因此中性极固定器的旋转角度可以与其它极(相)固定器的旋转角度相同或不同。结果,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在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和在除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距离至少相同,从而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提供可以确保中性极的绝缘距离与任意其它极的绝缘距离至少差不多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
切换轴,其被构造为提供用于切换四个极的活动接触器的驱动力;
臂,其连接至所述切换轴以与其一起旋转并且设置为与所述四个极相对应以传递所述切换轴的转矩;以及
连杆,其连接在所述臂与所述活动接触器之间以将所述臂的所述转矩作为切换力传递给所述活动接触器,并且所述连杆设置为与所述四个极相对应,
其中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之和,
其中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将在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确定为不同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使得在所述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相同于或大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中在所述中性极中的臂的长度大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臂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中在所述中性极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大于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相中的臂与连杆的长度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中在电路的断开操作时,所述连杆具有预定长度,使得在所述中性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断开距离和在除所述中性极以外的极中的活动接触器的触点与固定接触器的触点之间的距离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003248A KR101078974B1 (ko) | 2010-01-13 | 2010-01-13 | 4극 회로차단기의 동력전달장치 |
KR10-2010-0003248 | 2010-01-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9939A CN102129939A (zh) | 2011-07-20 |
CN102129939B true CN102129939B (zh) | 2013-12-11 |
Family
ID=4382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201609A Active CN102129939B (zh) | 2010-01-13 | 2011-01-13 | 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36264B2 (zh) |
EP (1) | EP2346063B1 (zh) |
JP (1) | JP5192555B2 (zh) |
KR (1) | KR101078974B1 (zh) |
CN (1) | CN102129939B (zh) |
ES (1) | ES2660870T3 (zh) |
MY (1) | MY15550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6665B (zh) * | 2011-12-15 | 2012-11-21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断路器脱扣器的转轴结构 |
CN106128881A (zh) * | 2016-08-29 | 2016-11-16 | 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电动操作机构的n相断路器单元及断路器装置 |
FR3093857B1 (fr) * | 2019-03-14 | 2021-02-19 |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 Appareil electrique destine a etablir ou interrompre le courant dans un circuit electrique. |
JP7223633B2 (ja) * | 2019-05-22 | 2023-02-16 |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 回路遮断器 |
CN110931318B (zh) * | 2019-11-14 | 2021-12-24 |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并联控制断路器的执行机构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1821A (zh) * | 2008-03-13 | 2008-08-13 | 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 | 断路器分合闸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2387B2 (zh) | 1974-01-28 | 1979-02-06 | ||
US4251700A (en) * | 1978-03-09 | 1981-02-17 | Allen-Bradley Company | Disconnect switch |
FR2478368A1 (fr) * | 1980-03-12 | 1981-09-18 | Merlin Gerin | Mecanisme de manoeuvre pour disjoncteur tetrapolaire |
JPS5914235A (ja) * | 1982-07-15 | 1984-01-25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多極型回路しや断器 |
JPS6174932A (ja) | 1984-09-18 | 1986-04-17 | Toyota Motor Corp | 動力伝達用無端ベルトの無端キヤリ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142281Y2 (zh) * | 1984-10-19 | 1989-12-12 | ||
US4882557A (en) * | 1987-11-13 | 1989-11-21 | Airpax Corporation | Multipole circuit breaker system with differential pole operation |
KR920009329B1 (ko) | 1990-09-07 | 1992-10-15 | 삼성전관 주식회사 | 컬러음극선관 |
FR2709205B1 (fr) | 1993-08-17 | 1995-10-20 | Merlin Gerin | Interrupteur différentiel tétrapolaire. |
IT1289483B1 (it) * | 1996-12-20 | 1998-10-15 | Sace Spa | Interruttore elettrico con mezzi per la regolazione dei contatti |
US6747532B1 (en) * | 2002-12-23 | 2004-06-0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mploying neutral poles in multipole circuit breakers |
RU2346996C2 (ru) | 2004-06-29 | 2009-02-20 | ЮРОПИЭН НИКЕЛЬ ПиЭлСи |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е выщелачивание основных металлов |
NL1027340C2 (nl) * | 2004-10-26 | 2006-04-27 | Eaton Electric Nv | Mechanisme voor beveiligingsschakelaar. |
KR100662752B1 (ko) | 2005-10-04 | 2007-01-02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다극 배선용 차단기 |
KR100881363B1 (ko) | 2007-07-12 | 2009-02-02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투입 동작시 가동접촉자의 투입 스프링의 하중을 감소시킬수 있는 개폐 축장치를 갖는 기중 차단기 |
-
2010
- 2010-01-13 KR KR1020100003248A patent/KR101078974B1/ko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04 MY MYPI2011000009A patent/MY155504A/en unknown
- 2011-01-04 US US12/984,572 patent/US84362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1-07 EP EP11150374.4A patent/EP2346063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1-07 ES ES11150374.4T patent/ES2660870T3/es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JP JP2011004021A patent/JP51925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3 CN CN2011100201609A patent/CN1021299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1821A (zh) * | 2008-03-13 | 2008-08-13 | 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 | 断路器分合闸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92555B2 (ja) | 2013-05-08 |
KR20110083170A (ko) | 2011-07-20 |
KR101078974B1 (ko) | 2011-11-01 |
US20110168535A1 (en) | 2011-07-14 |
JP2011146380A (ja) | 2011-07-28 |
US8436264B2 (en) | 2013-05-07 |
EP2346063B1 (en) | 2017-12-13 |
EP2346063A1 (en) | 2011-07-20 |
CN102129939A (zh) | 2011-07-20 |
ES2660870T3 (es) | 2018-03-26 |
MY155504A (en) | 2015-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55775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high voltage load breaker switch | |
US8686311B2 (en) | Breaking device with arc breaking shield | |
CN102129939B (zh) | 用于四极断路器的动力传递机构 | |
CN103971955B (zh) | 并联切换开关的触点组件 | |
CN104054150B (zh) | 用于中压开关设备的开关装置尤其是负载分离开关 | |
CN104335312A (zh) | 用于中压开关设备的三工位负荷隔离开关 | |
CN101504894A (zh) | 智能高压双电源切换开关 | |
JP4130735B2 (ja) | 開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受変電設備 | |
KR100881363B1 (ko) | 투입 동작시 가동접촉자의 투입 스프링의 하중을 감소시킬수 있는 개폐 축장치를 갖는 기중 차단기 | |
CN203631449U (zh) | 微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
CN103026439B (zh) | 用于带有闭合/断开开关能力的断路开关的驱动装置 | |
CN208272609U (zh) |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215869121U (zh) | 一种处理相间故障的通断机构 | |
CN216312749U (zh) | 一种处理双电源供电系统相间故障的通断机构 | |
US6127637A (en) | Disconnect feature for interrupter | |
KR200377876Y1 (ko) | N상 미개방 아크접점장치를 구비한 전원절체개폐기 | |
CN105097327B (zh) | 使用中断真空技术的中压配电箱 | |
CN204189700U (zh) | 一种采用连接母排实现负载侧外接地的三工位真空开关 | |
JP2004319135A (ja) | 漏電遮断器 | |
CN108206103B (zh) | 中性极分断单元和包括该中性极分断单元的转换开关 | |
CN209515594U (zh) | 断路器双启断结构 | |
KR200448103Y1 (ko) |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의 단로기 | |
CN114078656A (zh) | 一种处理相间故障的通断机构 | |
JP2007179934A (ja) | 開閉装置 | |
CN111091997A (zh) | 一种纵向隔离真空一体化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