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657A - 噪声消除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模块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噪声消除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模块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24657A CN102124657A CN2009801319596A CN200980131959A CN102124657A CN 102124657 A CN102124657 A CN 102124657A CN 2009801319596 A CN2009801319596 A CN 2009801319596A CN 200980131959 A CN200980131959 A CN 200980131959A CN 102124657 A CN102124657 A CN 1021246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noise
- signal
- shield
- noise cance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04B1/126—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having multiple inputs, e.g. auxiliary antenna for receiving interfering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噪声消除装置包括配置在屏蔽体内的第一天线、以及输入在第一天线中接收到的噪声信号的噪声消除部,从而噪声消除部基于从第一天线输入的来自噪声源的噪声信号,使由第二天线接收的高频信号所包含的来自噪声源的噪声信号衰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噪声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图16是以往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表示在移动电话等电视接收便携终端中使用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在图16中,在主体1内设置有针对画面2的图像/声音输出部8,且该图像/声音输出部8连接了信号处理部9和控制部10。
在主体1和图像接收器5之间连接有信号线、控制线。此外,在主体1的接地端(earth)1a和图像接收器5的接地端5a之间,连接有接地线5b。图像接收器5的天线7上依次连接有天线匹配器11、调谐器12、解调器13。解调部13的输出信号在信号处理部9中被处理,并将其提供给图像/声音输出部8,从而可视听基于画面2和扬声器14的电视广播。
上述天线匹配器11由天线7侧的匹配器15和其后一级的放大器16构成,由此,即使是短的天线7也能够提高接收灵敏度且能实现阻抗匹配。在天线匹配器11和调谐器12之间连接噪声消除部17,通过该噪声消除部17,在天线匹配器11和调谐器12之间提供噪声消除信号。
即,噪声消除部17从便携设备的主体1的接地端18向相位控制器19提供与从该主体1进入天线7的噪声相同的噪声信号,并在其中使噪声信号反相来生成噪声消除信号。另外,提供给噪声消除部17的噪声消除信号也可以使用图像接收器5内的接地端来代替主体1的接地端18。
但是,在以往的噪声消除装置中,由主体1的接地端18进行噪声的拾取。由于主体1的接地端18还会接收由天线7接收的电视信号,所以在主体1的接地端18中接收到的电视信号会输入到噪声消除部,其结果,进行消除由天线7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的动作。因此,在以往的噪声消除装置中,存在接收到的期望的信号被劣化的课题。
此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发明有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222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噪声消除装置包括:第一天线,其配置在屏蔽体(shield)内;以及噪声消除部,其输入在第一天线中接收到的来自噪声源的噪声信号,噪声消除部基于从第一天线输入的来自所述噪声源的噪声信号,使包含在由第二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的来自所述噪声源的噪声信号衰减。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天线配置在屏蔽体内,所以能够抑制从外部到来的期望信号(在上述中,相当于电视信号)的接收。此外,来自第1天线附近的噪声源的噪声信号被屏蔽体遮蔽,难以被输入到第二天线,所以能够实现具有高的接收性能的噪声消除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其他的第一天线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的仰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和屏蔽体的侧方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和屏蔽体板的其他侧方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屏蔽体板端部的详细图。
图9是提高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的灵敏度的结构的侧方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俯视图。
图11B是噪声消除装置的仰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控制部的电源/控制信号的特性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上方立体图。
图14B是噪声消除装置的下方立体图。
图14C是安装噪声消除装置的主基板的表面侧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噪声消除模块的俯视图。
图15B是噪声消除模块的仰视图。
图16是以往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
图中:30-噪声消除装置;31-屏蔽体(shield);32-第一天线;33-噪声消除部;34-主体;35-图像接收器;37-第二天线;38-天线匹配器;39-调谐器;40-解调部;41-信号处理部;42-图像/声音输出部;43-显示部;44-扬声器;45-匹配器;46-放大器;47-控制部;48-相位控制器;49-控制部;50-增益控制器;51-带通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说明如下的事例:在作为高频信号而例如以电视广播信号的接收为目的的电子设备中,搭载了本发明的噪声消除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框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30包括:配置在屏蔽体31的内侧的第一天线32;以及输入在第一天线32中接收到的噪声信号的噪声消除部33。
在图像接收器35中,搭载了第二天线37、输入由第二天线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的天线匹配器38、噪声消除装置30、调谐器39、以及解调部40。
将天线匹配器38的输出信号和噪声消除装置30的输出信号合成之后,输入到调谐器39。调谐器39对输入的电视信号进行放大、频率变换、噪声去除等后输出给解调部40。在解调部40中,对已被调制的电视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之后的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41。
在主体34内,设置有向显示部43和扬声器44输出图像和声音的图像/声音输出部42,还设置有控制该图像/声音输出部42和信号处理部41的控制部47。
在主体34和图像接收器35之间,连接有电连接信号处理部41和解调部40的信号线、和电连接控制部47、调谐器39、解调部40、控制部49的控制线。此外,在主体34的接地端34a、34b和图像接收器35的接地端35a、35b之间,连接有接地线36a、36b。
通过在信号处理部41中处理解调部40的输出信号,并提供给图像/声音输出部42,从而可视听基于显示部43和扬声器44的电视广播。
天线匹配器38由第二天线37侧的匹配器45和其后一级的放大器46构成。匹配器45具有实现第二天线37与放大器46的阻抗匹配的作用。放大器46对由第二天线37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具有提高系统的NF(Noise Figure:噪声系数)特性的作用。
在这样构成的天线匹配器38和调谐器39之间连接噪声消除部33,该噪声消除部33在天线匹配器38和调谐器39之间提供噪声消除信号。噪声消除装置30通过第一天线32拾取与从位于第一天线32附近的噪声源侵入到第二天线37的噪声相同的噪声,并将拾取到的噪声提供给相位控制器48。
相位控制器48在基于从控制部49输入的控制信号,改变噪声的相位,并与从天线匹配器38输出的电视信号合成时,调整从第一天线32输入的噪声的相位,使得相对于包含在该电视信号中的噪声的相位成反相。
相位控制器48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增益控制器50。增益控制器50基于从控制部49输入的控制信号,改变噪声的振幅,在与从天线匹配器38输出的电视信号进行合成时,调整从第一天线32输入的噪声的振幅,使得与包含在该电视信号中的噪声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增益控制器50的输出信号输入到滤波器51。滤波器51是将第二天线37接收的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设为通过频带的带通滤波器(BPF),具有使电视信号的频带以外的噪声衰减的作用。
解调部40导出输入的电视信号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例如,C/N(Carrier/Noise:载波/噪声)、BER(Bit Error Rate:误码率)等表示接收信号的品质的指标),并将该接收信号品质信息提供给控制部47。控制部47基于接收信号品质信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控制部49,控制部49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相位控制器48和增益控制器50。
例如,将天线匹配器38的输出信号和噪声消除装置30的输出信号合成之后,在噪声增大了的情况下,由于在解调部40中导出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劣化,所以控制部47向控制部49发送用于调整在第一天线32中拾取到的噪声的相位、振幅的控制信号。
之后,调整噪声的相位、振幅,例如在合成天线匹配器38的输出信号和噪声消除装置30的输出信号之后,设为噪声被抑制。此时,在解调部40中导出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良好,控制部47向控制部49发送控制信号,使得相位控制器48和增益控制器50的设定被固定。
这里,例如,在第一天线32还接收电视信号的情况下,在噪声消除装置30的输出信号中还包含电视信号,可能会抑制第二天线37接收到的电视信号。其结果,输入到解调部的电视信号的S/N(Signal/Noise:信号/噪声)比恶化,电子设备的接收特性会恶化。
在本实施方式1的噪声消除装置30中,由于第一天线32配置在屏蔽体31的内部,所以成为难以接收电视信号的天线。
具体地说,在由导电性屏蔽体31覆盖第一天线32的周围的情况下,与未配置在屏蔽体内部的第二天线37的辐射电阻相比,第一天线32的辐射电阻明显小。由此,与第二天线37接收的信号的S/N比相比,能够将第一天线32接收的信号的S/N比设置得较小,能够提高输入到解调部40的电视信号的S/N比。
此外,根据第一天线32的辐射电阻低的情况,可以想象是不是噪声的拾取变得困难,但由于第一天线32配置在噪声源的附近,所以能够通过与噪声源进行电磁耦合来接收噪声。
具体地说,第一天线32对于电磁耦合的灵敏度随着接近第一天线32以距离的三次方增大,而对于从远处到来的电视信号的接收的灵敏度随着接近第一天线32以距离的一次方增大。因此,第一天线32相对于噪声源具有大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因为配置在屏蔽体31内部,所以也受到辐射电阻降低的影响,对电视信号只具有小的灵敏度(参考文献:図説アンテナ(P153[式3.5]、P180[式3.41]、作者:后藤尚久、发行者:(財)電子情報通信学会)。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第一天线32采用了通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会采用的辐射电阻低的天线。本发明通过敢于采用辐射电阻低的天线,降低相对于从远处到来的电视信号的灵敏度,相反,通过在噪声源附近配置第一天线,从而对噪声具有高的灵敏度。
此外,由于通过屏蔽体31可抑制从噪声源输入到第二天线37的噪声量,所以还能够提高第二天线37的输出信号的S/N比。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立体图。图2表示第一天线32和屏蔽体31的具体结构的一实施例。
在图2中,在内置于电子设备中的主基板52(在图1中,内置在图像接收器35中的基板)的上方,搭载了噪声消除部33和作为噪声源53的半导体IC。
在噪声源53的附近设置用于拾取噪声的第一天线32,将屏蔽体31设置为大致包围噪声源53和第一天线32。屏蔽体31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性部件形成,既可以由导电性部件覆盖噪声源53和第一天线32的周围的整个面,也可以开一个比接收信号的波长小的直径的孔(例如,直径为接收信号的波长的1/10左右以下)。这是因为,若孔的直径比波长小,则从外部来到的信号很难泄漏进入屏蔽体内。
此外,屏蔽体31也可以通过搭载在主基板52的上方的屏蔽体板和形成在主基板52中的导电性图案来实现。由此,能够容易实现屏蔽体31。进而,屏蔽体31可以以直流方式连接到主基板52形成的地面(ground),也可以不连接。这是因为,与屏蔽体31和主基板52的地面之间有无连接无关地,只要第一天线32配置在屏蔽体31的内侧,就能够设成第一天线32难以接收从外部到来的电视信号的结构。
在图2中,第一天线32是作为平衡型天线的环形天线。若作为第一天线32而采用平衡型天线,则能够抑制在电连接第一天线32和噪声消除部33的传输线路54上产生共模(common mode),基本上可通过差模(differential mode)来传输在第一天线32中拾取到的噪声。由此,能够抑制传输线路54进行天线动作,能够防止传输线路54作为天线进行动作,并由传输线路54接收从外部到来的电视信号。因此,能够提供可实现具有高的接收性能的电子设备的噪声消除装置。
此外,也可以选择第一天线32的形状,使得相对于第一天线32的供电点(未图示)尽可能成为对称的结构,以便第一天线32容易作为平衡型天线进行动作,也可以在相对于噪声源53的第一天线32的搭载位置上下工夫。这是因为与第一天线32电磁耦合的噪声源53也作为第一天线32的天线的一部分进行动作,所以构成为将第一天线32的周围部件包括在内,而尽可能成为对称形状,更容易使第一天线32作为平衡型天线进行动作。
在图2中,传输线路54是作为平衡型传输线路的馈电线。由于在将作为非平衡型传输线路的同轴线路用于传输线路54的情况下,在传输线路54上容易产生共模,所以传输线路54也容易作为天线进行动作。
此外,在采用平衡型传输线路作为传输线路54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传输线路54作为天线进行动作的情况,并能够构成为难以接收从外部到来的电视信号的结构。
进而,作为噪声源53,既可以作为接近第二天线37而配置的调谐器39或者解调部40,也可以作为辐射较大的噪声信号的显示部43或者信号处理部41等。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其他的第一天线的俯视图。
图3、图4是第一天线32的一具体结构。在图3中,第一天线32由形成在柔性基板55中的环形天线56构成。
环形天线56是磁流型天线(可支配微小磁偶极子的动作的天线),与偶极子天线这样的电流型天线(可支配微小电偶极子的动作的天线)相比,对磁场具有比电场更高的灵敏度。因此,在流过较大电流的部位成为噪声源的情况下,由于磁场比电场的比率高,所以若采用图3所示的环形天线56这样的磁流型天线,则能够增加噪声的拾取量。
在图4中,通过在柔性基板55上形成折叠偶极子天线57,从而实现了第一天线32。折叠偶极子天线57是电流型天线,与图3的环形天线56这样的磁流型天线相比,对电场具有比磁场更高的灵敏度。因此,在产生高电位差的部位成为噪声源的情况下,由于电场的比率比磁场高,所以若采用偶极子天线这样的电流型天线,则能够增加噪声的拾取量。
图3、图4都是平衡型天线,但并非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作为非平衡型天线的单极(monopole)天线。通过采用非平衡型天线,能够使第一天线32小型化。
图3、图4所示的第一天线32配置在噪声源53的附近,但因为由柔性基板55构成了第一天线32,所以能够容易搭载在具有凹凸的噪声源的附近。此时,也可以在图3、图4所示的第一天线32的柔性基板的至少一面上附加粘着部,通过粘着部而粘贴到噪声源53的附近。
此外,由于大多情况下在电子设备的设计结束之后决定第一天线32的搭载位置,所以若是本实施方式1的发明,则具有在电子设备的设计结束之后,容易确定噪声源附近的位置而进行粘贴的有利效果。
此外,也可以在图3的柔性基板55的、不是环形天线56的形成面的面上形成屏蔽体图案58。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的仰视图。图5表示在图3所示的第一天线32的背面形成了屏蔽体图案58的图。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没有形成屏蔽体图案58的面靠近噪声源53而配置,从而能够提高接收从外部到来的电视信号的抑制效果。
例如,在图2中,通过从噪声源53的上方密封粘贴如图5所示的形成了第一天线32的环形天线56的面,从而也可以不用屏蔽体31的主基板52上的屏蔽体板。由此,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轻量化、薄型化,且能够提高噪声消除装置的制造效率。
此外,图5的屏蔽体图案58和形成在主基板52中的屏蔽体图案(未图示)既可以以直流方式导通,也可以绝缘。这是因为,即使屏蔽体图案58和形成在主基板52上的屏蔽体图案(未图示)经由比电视信号的波长小的缝隙(例如,波长的1/10左右的缝隙宽度)被绝缘,电视信号也很难从该缝隙泄漏进来。
在屏蔽体图案58和形成在主基板52上的屏蔽体图案(未图示)以直流方式被绝缘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简化制造工序,所以能够提高噪声消除装置的制造效率。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和屏蔽体的侧方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天线32和屏蔽体31的具体的一实施例的侧方剖视图。预先在主基板52的上方搭载噪声源53,按照包围该噪声源53的方式,由屏蔽体板59和形成在主基板52的背面上的屏蔽体图案60形成屏蔽体。此外,屏蔽体板59和屏蔽体图案60既可以以直流方式导通,也可以不导通。在与噪声源53对置的屏蔽体板59的内侧,配置有第一天线32,拾取噪声源53的噪声。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和屏蔽体板的其他的侧方剖视图。图7是从与图6的侧方剖视图不同的侧方看到的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仅图示了屏蔽体板59和第一天线32。在图7中,第一天线32配置在屏蔽体板59的内侧,第一天线32的传输线路部分成为在屏蔽体板59的端部折回的结构。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屏蔽体板端部的详细图。图8扩大了图7中的屏蔽体板59的端部A。图8是从与图6相同的侧方看端部A时的图。在图8中,形成了第一天线的传输线路61的柔性基板55配置成从屏蔽体板59的第一固定端部62的背面向表面覆盖第一固定端部62的面。
屏蔽体板59通过进行焊接,将第二固定端部63固定在主基板52上。通过电连接主基板上焊盘(land)(未图示)和覆盖图8的第一固定端部62的传输线路61,向噪声消除部33提供在第一天线32中拾取到的噪声,其中,所述主基板上焊盘电连接到搭载在主基板52上的噪声消除部33。此时,将柔性基板55配置成从屏蔽体板59的第一固定端部62的背面向表面覆盖整个面,使得屏蔽体板59和主基板上焊盘不会以直流方式连接。
此外,也可以设计成柔性基板55的宽度比第一固定端部62的宽度更宽,并考虑为第一固定端部62不从柔性基板55露出。由此,屏蔽体板59和主基板上焊盘不会以直流方式连接。
此外,若不用担心屏蔽体板59和主基板上焊盘以直流方式连接,则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将柔性基板55配置为仅覆盖背面,而无需配置为从屏蔽体板59的第一固定端部62的背面向表面覆盖整个面。由此,能够提高噪声消除装置的制造效率。
进而,也可以在构成图7的第一天线32的柔性基板的一部分设置粘接部,利用该粘接部,粘贴到屏蔽体板59的背面。由此,能够提高噪声消除装置的制造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图7的第一天线32的噪声拾取灵敏度,也可以构成使第一天线32进一步靠近噪声源53而配置的结构。使用图9表示该具体化的一实施例。图9是提高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天线的灵敏度的结构的侧方剖视图。
在图9中,与图7的不同点在于,在屏蔽体板59的内侧新设置了隔离(spacer)部64,在其内侧表面配置了第一天线32。由此,能够使噪声源53和第一天线32之间的间隔进一步变窄,能够进一步提高噪声接收的灵敏度。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图10表示第一天线32用于接收更大的噪声的结构。在图10中,在作为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天线32上安装了放大器65。由于第一天线32为平衡型天线,所以放大器65也具有对称的结构。经由平衡型传输线路54向该放大器65进行供电。
具体地说,在传输线路54的第一天线32侧、噪声消除部33侧的两端连接使电视信号通过但阻断直流电源67a的电容器66,还连接使直流电源67a通过但阻断电视信号的电感器67。经由电感器67,向放大器65提供直流电源67a。由此,不需要附加新的供电线。
此外,在图10中,由于使用了平衡型的传输线路54,所以由大致对称的元件值、连接位置构成了电容器66和电感器67。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噪声消除装置。图1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俯视图,图11B是噪声消除装置的仰视图。
在图11A中,将噪声消除部33预先安装在柔性基板55的上方,在柔性基板上形成有第一天线32,以包围噪声消除部33。
在图11B中,在柔性基板55的背面侧全部预先形成有屏蔽体图案58,通过图11A的外周部的屏蔽体图案和通孔等导通屏蔽体图案58。
图11A的屏蔽体图案58的一部分与图6的主基板的屏蔽体图案60电连接,形成图1的屏蔽体31。如图11A所示,通过在柔性基板55的大致中央部配置具有一定厚度的噪声消除部33,可获得在噪声源的附近能够容易形成屏蔽体31的有利的效果。
此外,若如图11A所示那样构成为第一天线32和噪声消除部33配置在屏蔽体31的内侧,则无需如图2所示那样将传输线路54配置在屏蔽体31的外部,所以能够防止由传输线路54接收电视信号。
此外,在图11A中,表示了将噪声消除部33、第一天线32、屏蔽体图案58形成/搭载在柔性基板55上的结构。但并非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进一步将调谐器39、解调部40搭载在图11A的柔性基板55上。由此,能够缩短电连接调谐器39、解调部40和噪声消除部33的传输线路,能够降低传输损耗。
此外,在噪声消除部33上电连接与图1的调谐器39、天线匹配器38相连的信号线68,但该信号线68配置在第一天线32的供电部之间。由此,能够防止阻碍第一天线32的平衡动作的情况。
此外,在图11A中,在柔性基板55的外周部形成有屏蔽体图案58,但也可以是没有该屏蔽体图案58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在柔性基板55的图11A的面上附加粘接部(未图示),经由该粘接部而安装到图6的主基板52上。
即使在图6的主基板52的屏蔽体图案60和图11B的屏蔽体图案58之间存在缝隙,若缝隙宽度相对于电视信号的波长足够小,则电视信号也很难经由该缝隙泄漏进入屏蔽体31的内部。
图12是实施方式2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框图。在图12中,表示图11A的噪声消除部33、调谐器39、控制部47的连接方法的一实施例。在图12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2中,电容器68a具有如下的作用,即:使电视信号等由图1的第二天线37接收到的信号通过,但大致阻断从控制部47发送的控制信号或电源。电感器69具有如下的作用,即:使从控制部47发送的控制信号或电源通过,但大致切断电视信号等由图1的第二天线37接收到的信号。
说明图12的框图的动作。在图1的第二天线37中接收到的电视信号通过电容器68a被提供给调谐器39。然后,在调谐器39中进行频率变换之后,输出到解调部40。
在该解调部40中,进行输入的电视信号的解调,并导出输入的电视信号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例如,C/N(Carrier/Noise:载波/噪声)、BER(Bit Error Rate:误码率)等表示接收信号的品质的指标)。
并且,向控制部47提供该接收信号品质信息。控制部47基于接收信号品质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经由电感器69向控制部49发送该控制信号。这里,对于向噪声消除部33的电源供给,也是重叠在该控制信号上,并经由电感器69提供给噪声消除部33的。
图13是控制部的电源/控制信号的特性图。图13表示从控制部47向噪声消除部33输出的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被重叠的信号波形的位置实施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压值。在图13中,特性130表示从控制部47输出到噪声消除部33的信号的波形。特性131是在噪声消除部33中需要的电压值,这以上的电压值始终从控制部47被输出到噪声消除部33。
虽然在图12中未图示,但通过了噪声消除部33内的电感器69的图13的特性130的信号,被调节器(未图示)恒压化为图13的特性131的电压值,之后,提供给构成噪声消除部33的各个有源元件。
此外,通过根据图13的特性131的电压值以上的特性132至特性135的四阶段的电压值生成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部49的控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分别配置控制信号用和电源用的传输线路,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此外,在图13中,说明了关于对噪声消除部33的控制信号、电源供给的结构,但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对天线匹配器38的控制信号、电源的供给。由此,能够提高安装了噪声消除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效率。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噪声消除装置。图1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噪声消除装置的上方立体图,图14B是噪声消除装置的下方立体图,图14C是安装噪声消除装置的主基板的表面侧视图。
在图14A、14B中,噪声消除装置30包括:在由介质或磁性体构成的基体70的上方表面形成的地面图案71;在基体70的下方表面形成的第一天线32;以及在形成于基体70的下方表面中央处的凹坑73中安装的副基板72。在副基板72上安装噪声消除部33,且与第一天线32电连接。
图14A、14B的噪声消除装置30安装在主基板52的上方,使得将其下表面侧密封到主基板52。在安装时,通过焊料等电连接形成在图14B的下面表面上的地面图案71、和图14C的主基板表面的地面图案74。
此外,在主基板52的背面预先形成地面图案(未图示),并与主基板52的地面图案74电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按照大致包围噪声源(未图示)的方式实现图1的屏蔽体31。
图14C的焊盘75预先与搭载在主基板52上的调谐器(未图示)或控制部(未图示)等电连接,并通过焊料等对与图14B的噪声消除部33电连接的焊盘76和主基板52上的焊盘75进行电连接。
若使用如图14B所示的第一天线32、地面图案71、噪声消除部33一体化的模块,则能够使本发明的噪声消除装置小型化,也不需要如图2所示那样将传输线路54配置在屏蔽体31的外部,所以能够防止由传输线路54接收电视信号的情况。
此外,在图14B中,将噪声消除部33安装在副基板72之后搭载到基体70,但也可以将噪声消除部33直接安装于基体70。由此,能够提高噪声消除装置30的制造效率。
(实施方式4)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噪声消除模块。图1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噪声消除模块的俯视图,图15B是噪声消除模块的仰视图。
在图15A、15B中,噪声消除模块80包括:在副基板77的背面上形成的地面图案78;在副基板77的表面形成在背面上未形成地面图案78的区域中的第二天线37;以及在副基板77的表面配置在背面上形成有地面图案78的区域中的第一天线32和噪声消除部33。
在第二天线37中接收到的噪声的噪声源的地点靠近第二天线37的地点的情况比较多。这是因为,随着远离噪声源,噪声的电场或磁场渐渐以距离的三次方衰减。
由于通过噪声消除装置30想要消除的噪声的噪声源位置位于第二天线37的附近,所以如图15A所示,若提供将噪声消除装置30和第二天线37一体化的噪声消除模块,则能够实现小型化,同时能够提高第二天线37的接收噪声的衰减性能。
此外,如图15A、15B所示,也可以在噪声消除模块80中搭载天线匹配器38、调谐器39、解调部40等。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且促进搭载了本发明的噪声消除模块的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
此外,作为副基板77也可以采用柔性基板,在副基板77的表面侧形成粘接部,经由该粘接部配置在主基板上。由此,能够提高搭载到主基板的容易性。
此外,在形成有第二天线37的区域的背面未形成地面图案78,由此,第二天线37能够提高辐射电阻,并能够提高电视信号的接收性能。由此,能够增加电视信号等期望波与噪声的S/N比。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天线配置在屏蔽体内,所以能够抑制从外部到来的电视信号等期望信号的接收,此外,由屏蔽体阻断来自第一天线附近的噪声源的噪声,从而使其难以输入到第二天线,所以能够实现具有高接收性能的噪声消除装置。因此,本发明的噪声消除装置可用于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能够提高这些设备的接收性能。
Claims (12)
1.一种噪声消除装置,包括:
第一天线,其配置在屏蔽体内;以及
噪声消除部,其输入在所述第一天线中接收到的来自噪声源的噪声信号,
所述噪声消除部基于从所述第一天线输入的信号,使在第二天线中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所包含的来自所述噪声源的噪声信号衰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是平衡型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通过平衡型传输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噪声消除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噪声消除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天线相同的屏蔽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屏蔽体由基板上的导电性图案和屏蔽体部件构成,
所述第一天线由所述屏蔽体部件的表面或内侧的导电性图案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屏蔽体由基板上的导电性图案和屏蔽体部件构成,
所述第一天线由天线部件的表面或内侧的导电性图案形成,所述天线部件被固定在所述屏蔽体部件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噪声消除部被安装在所述屏蔽体部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噪声消除部被安装在所述天线部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屏蔽体部件具有柔软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除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天线中接收的来自所述噪声源的噪声信号经由放大器被输入到所述噪声消除部。
11.一种噪声消除模块,包括:
第一天线,其配置在屏蔽体内;
噪声消除部,其输入在所述第一天线中接收到的来自噪声源的噪声信号;以及
第二天线,其配置在所述屏蔽体外,
所述噪声消除部基于从所述第一天线输入的来自所述噪声源的噪声信号,使在所述第二天线中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所包含的来自所述噪声源的噪声信号衰减。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噪声消除模块;
信号处理部,其与所述噪声消除模块电连接;以及
显示部,其与所述信号处理部电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09634 | 2008-08-18 | ||
JP2008209634 | 2008-08-18 | ||
PCT/JP2009/003733 WO2010021096A1 (ja) | 2008-08-18 | 2009-08-05 | ノイズキャンセル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ノイズキャンセ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4657A true CN102124657A (zh) | 2011-07-13 |
Family
ID=4170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19596A Pending CN102124657A (zh) | 2008-08-18 | 2009-08-05 | 噪声消除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模块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04953B2 (zh) |
CN (1) | CN102124657A (zh) |
WO (1) | WO201002109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2976A (zh) * | 2018-06-22 | 2019-12-31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120658A1 (en) * | 2022-10-06 | 2024-04-1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Wireless signal receiver devic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71A (zh) * | 1994-03-11 | 1996-07-24 | 摩托罗拉公司 | 平衡-不平衡变换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
JPH10242876A (ja) * | 1997-02-27 | 1998-09-11 |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 アンテナ内蔵型受信機 |
JP2000068872A (ja) * | 1998-08-17 | 2000-03-03 | Nec Corp | 干渉防止受信機および干渉防止方法 |
US20030224751A1 (en) * | 2002-06-04 | 2003-12-04 | Sierra Wireless, Inc. | Adaptive noise reduc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receiver |
US20040042569A1 (en) * | 2002-09-03 | 2004-03-04 | Electro-Radiation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 protection technology for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
CN1918805A (zh) * | 2005-01-17 | 2007-02-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调谐器及使用调谐器的便携装置 |
CN101106664A (zh) * | 2006-07-13 | 2008-01-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携带装置 |
-
2009
- 2009-08-05 CN CN2009801319596A patent/CN102124657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8-05 JP JP2010525577A patent/JP51049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05 WO PCT/JP2009/003733 patent/WO20100210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71A (zh) * | 1994-03-11 | 1996-07-24 | 摩托罗拉公司 | 平衡-不平衡变换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
JPH10242876A (ja) * | 1997-02-27 | 1998-09-11 |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 アンテナ内蔵型受信機 |
JP2000068872A (ja) * | 1998-08-17 | 2000-03-03 | Nec Corp | 干渉防止受信機および干渉防止方法 |
US20030224751A1 (en) * | 2002-06-04 | 2003-12-04 | Sierra Wireless, Inc. | Adaptive noise reduc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receiver |
US20040042569A1 (en) * | 2002-09-03 | 2004-03-04 | Electro-Radiation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 protection technology for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
CN1918805A (zh) * | 2005-01-17 | 2007-02-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调谐器及使用调谐器的便携装置 |
CN101106664A (zh) * | 2006-07-13 | 2008-01-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携带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2976A (zh) * | 2018-06-22 | 2019-12-31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04953B2 (ja) | 2012-12-19 |
JPWO2010021096A1 (ja) | 2012-01-26 |
WO2010021096A1 (ja) | 2010-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94859B2 (en) | Dipole antenna device, earphone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device | |
US7460681B2 (en) | Radio frequency shielding for receivers within hearing aids and listening devices | |
CN101662064A (zh) | 接收器装置、中继线缆和电源装置 | |
WO2015127972A1 (en) | Hearing instrument comprising an rf antenna | |
JP2007173980A (ja) | イヤホン付きアンテナ及びイヤホン | |
US20100135513A1 (en) | Radio frequency shielding for receivers within hearing aids and listening devices | |
JP2006222892A (ja) | イヤホンアンテナ | |
JP2009171142A (ja) | 携帯無線装置 | |
JP5187086B2 (ja) | 受信装置、中継ケーブル及び電源装置 | |
JP4743148B2 (ja) | 受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 | |
JP2006287720A (ja) | イヤホンアンテナ | |
CN102124657A (zh) | 噪声消除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模块及电子设备 | |
US8976068B2 (en) | Antenna apparatus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antenna elements fed by first and second feeder circuits connected to separate ground conductors | |
EP3588980B1 (en) | Ite hearing device | |
CN106981361B (zh) | 电磁装置 | |
US10395635B2 (en) | Reducing radio frequency susceptibility in headsets | |
US8140114B2 (en) | Receiving device and antenna | |
US12035109B2 (en) | Hearing device having a magnetic induction coil | |
JP2008035465A (ja) | 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装置、イアホン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上記装置と接続する無線通信端末 | |
US20060227988A1 (en) |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 |
WO2012081610A1 (ja) | 無線機 | |
JP2016103812A (ja) | 無線通信装置 | |
JP4603017B2 (ja) | 無線受信装置 | |
JP2006203579A (ja) | チューナ及びチューナの妨害波低減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