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9551B -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19551B CN102119551B CN2009801137352A CN200980113735A CN102119551B CN 102119551 B CN102119551 B CN 102119551B CN 2009801137352 A CN2009801137352 A CN 2009801137352A CN 200980113735 A CN200980113735 A CN 200980113735A CN 102119551 B CN102119551 B CN 1021195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gestion
- ethernet
- congestion state
- message
-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7—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using congestion predi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04L47/115—Identifying congestion using a dedicated pack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3—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usage predi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路径预拥塞判断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以太网路径,通过以太网路径中的入口节点或中间节点判断并标记预拥塞,由出口节点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或策略服务器,使入口节点或策略服务器获得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信息以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实施接纳控制。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拥塞控制技术造成的报文丢失和时延过长的问题,保证已有业务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路径拥塞判断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网络中存在多个汇聚节点,大量的业务流在汇聚节点汇聚,导致这些汇聚点可能出现拥塞,因此如何对网络的拥塞进行有效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可以利用发送流量控制帧或丢弃报文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以太网络中某一以太网交换机发生拥塞时,该当前以太网交换机发送流量控制帧给上一级以太网交换机,上一级以太网交换机做流量控制处理,具体为一定时间内减缓向本以太网交换机发送数据的速率来避免拥塞;此时,当前以太网交换机还可以通过优先级调度方式和/或随机方式丢弃以太网报文。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上一级以太网交换机减缓向本以太网交换机发送数据的速率来避免拥塞,造成已有业务流的传输时延变长;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丢弃以太网报文来避免拥塞,造成已有业务流出现报文丢失。不适用于实时业务。例如对视频业务而言,就会使视频出现不流畅、马赛克等现象,直接影响视频业务的用户体验很少被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实现在以太网络中出现拥塞时,仍然保证已有业务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适用于以太网路径,所述以太网路径上的出口节点130接收以太网报文,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所述当前预拥塞状态包括当前预拥塞状态为发生预拥塞状态和当前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
当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所述以太网路径的路径标识,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做接纳控制。另外,当所述出口节点130接收的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时,删除所述预拥塞标记。
一种处理路径拥塞的方法,适用于以太网络中的策略服务器140,所述策略服务器140根据以太网络的预拥塞信息做接纳控制,具体为:
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或者其他节点的其他格式的通知,获取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信息;
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50实施接纳控制。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适用于以太网路径,其中:
以太网路径上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判断本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如果发生预拥塞,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所述装置位于以太网路径上,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410,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
预拥塞判断模块1420,所述以太网入端口1410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以太网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
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430,所述以太网入端口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
当所述装置是所述以太网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拥塞标记模块1440,用于在所述预拥塞判断模块1420判断所述入口节点110或所述中间节点120存在预拥塞时,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设置所述预拥塞标记;
以太网出端口1460,用于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所述装置是所述以太网路径中的出口节点130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1431,用于存储所述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1433,用于查询所述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拥塞状态,判断是否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生成单元1450,用于在所述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判断出所述出口节点130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所述以太网路径的路径标识;
以太网出端口1460,用于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
一种策略服务器140,所述策略服务器140位于以太网络中,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510,用于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
通知模块1520,用于在所述以太网入端口接收到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之后,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50实施接纳控制。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条以太网路径,每条所述以太网路径包括所述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入口节点1610,所述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中间节点1620和所述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出口节1640。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太网路径上的入口节点110或中间节点120判断并标记预拥塞,出口节点130判断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入口节点110或以太网络中的策略服务器140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做接纳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对已有业务流造成的时延过长和报文丢失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既实现拥塞控制又不影响已有业务的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入口节点或中间节点判断路径预拥塞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节点判断路径预拥塞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间节点判断路径预拥塞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出口节点判断路径预拥塞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太网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太网报文的标签控制信息字段606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的用户数据字段608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共开放策略服务协议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另一种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的封装对象906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入口节点装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节点装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出口节点装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判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策略服务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便于说明,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例包括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出口节点130、应用功能实体150和策略服务器140。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和出口节点130分别为以太网路径上的节点,虚线为出口节点130反馈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的路径,下面对路径预拥塞的判断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判断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是否发生预拥塞,如果入口节点110或中间节点120发生预拥塞,在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发送以太网报文。
出口节点130接收以太网报文,判断出口节点130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当前预拥塞状态包括当前预拥塞状态为发生预拥塞状态和当前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当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以太网路径的路径标识,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做接纳控制。
为了使得本实施例更加清楚,以下分别从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和出口节点130详细介绍上述实施例中判断路径预拥塞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入口节点110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01,接收以太网报文。
202,判断入口节点110是否发生预拥塞,具体实现时可以为,统计入口节点110的数据流量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统计的数据流量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发生预拥塞;如果统计的数据流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未发生预拥塞;当统计的流量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认为发生预拥塞也可以认为未发生预拥塞,可根据情况配置决定。
204,如果入口节点110未发生预拥塞,向中间节点120转发所接收的以太网报文。入口节点110的操作结束。
205,如果入口节点110存在预拥塞,在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
以太网802.1Q报文格式如图6所示,包括前导码601、帧起始定界符602、目的MAC地址603、源MAC地址604、标记协议标识符605、标签控制信息606、帧长度/帧类型607、用户数据608和帧校验序列609等字段。其中,图6以太网802.1Q报文格式中标签控制信息字段606的具体格式如图7所示,包括用户优先级701、规范格式指示702和虚拟局域网标识703,以上字段的定义参考802.1Q标准定义。
设置图7中规范格式指示CFI字段702的值为特定值,例如为1;
或者
设置图7中用户优先级字段701为特定值。例如:802.1Q协议优先级包括0~7,可以采用6或7最高优先级作为预拥塞标记,即是优先级的3比特字段设置为110或111。以上仅以6或7为例说明,实际组网时,不同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网络内部的规则,自行指定该特定值。
206,向出口节点130发送以太网报文,向中间节点120发送以太网报文,此以太网报文携带步骤205设置的预拥塞标记。
入口节点110发现预拥塞之后,向出口节点130发送携带预拥塞标记的以太网报文,不需要向上一级节点发送流量控制帧,因为同时可能存在多个上一级节点,所以,向上一级节点发送流量控制帧时会造成业务带宽被占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仅向出口节点130发送,因为仅有一个出口节点130,避免向多个其他节点发送时带宽浪费的问题,可以有效节省带宽。
进一步地,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间节点120通过在已有的承载业务数据的以太网报文上,设置预拥塞标记来通告预拥塞状态,不需要专门的流量控制帧,也避免了带宽浪费。
上述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20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中间节点120处理动作与入口节点110动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入口节点110所有动作的基础上,中间节点120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来自入口节点110的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即中间节点120可以只判断中间节点120是否存在预拥塞,中间节点120也可以既判断中间节点120是否存在预拥塞,又判断来自入口节点110的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当中间节点120只判断当前节点是否存在预拥塞时,与入口节点110动作相同,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以下详细介绍中间节点120既判断当前节点是否存在预拥塞,又判断来自入口节点110的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的具体操作步骤。
中间节点120判断中间节点12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判断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具体实现时,可以先判断是否发生预拥塞,也可以先判断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顺序不限,以下就两种方式分别介绍:
先判断是否发生预拥塞,再判断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时,具体操作如图3所示,其中,301、304、305和306分别与图2中的201、204、205和206相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详细介绍302和303,302判断中间节点120是否发生预拥塞,与图2中的202相同,如果中间节点120未发生预拥塞,跳转至步骤304;如果中间节点120发生预拥塞,跳转至步骤303;
步骤303判断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即是判断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步骤205设置的预拥塞标记,具体为判断以太网报文中的802.1Q协议的规范格式指示CFI字段是否为步骤205设置的特定数值(1)或者判断以太网报文中的802.1Q协议的优先级字段是否为步骤205设置的特定数值(6或7),如果接收的以太网报文存在预拥塞标记,跳转至步骤304,如果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未携带预拥塞标记,跳转至步骤305;
先判断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再判断是否发生预拥塞时,具体操作如图4所示,其中,401、404、405和406分别与图2中的201、204、205和206相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详细介绍402和403,402判断接收的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与图3中的303相同,如果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存在预拥塞标记,跳转至步骤404;如果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未携带预拥塞标记,跳转至判断中间节点120是否发生预拥塞的步骤403,步骤403与图2中的202相同,如果中间节点120发生预拥塞,跳转至步骤405;如果中间节点120未发生预拥塞,跳转至步骤404。
中间节点120发生预拥塞之后,向出口节点130发送携带预拥塞标记的以太网报文,不需要向上一级节点发送流量控制帧,因为同时可能存在多个上一级节点,所以,向上一级节点发送流量控制帧时会造成业务带宽被占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仅向出口节点130发送,因为仅有一个出口节点130,避免向多个其他节点发送时带宽浪费的问题,可以有效节省带宽。进一步地,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间节点120通过在已有的承载业务数据的以太网报文上,设置预拥塞标记来通告预拥塞状态,不需要专门的流量控制帧,也避免了带宽浪费。
上述实施例中出口节点130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
501,接收以太网报文。
502,判断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其中当前预拥塞状态包括当前状态为发生预拥塞状态和当前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两种情况,以下就未发生预拥塞状态与发生预拥塞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两种情况分别介绍:
当预拥塞状态为发生预拥塞状态时,判断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当出口节点130未发生预拥塞,并且以太网报文中不携带预拥塞标记时,跳转至步骤503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相应地,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具体为由发生预拥塞状态向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指示以太网路径未发生预拥塞;
当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时,判断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当出口节点130发生预拥塞或者以太网报文中携带预拥塞标记时,跳转至步骤503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相应地,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具体为由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向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指示以太网路径发生预拥塞。
503,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将当前预拥塞状态从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至发生预拥塞状态,或者将当前预拥塞状态为从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至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
504,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具体为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分别指示发生预拥塞状态和未发生预拥塞状态。
其中,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以太网802.1Q协议报文和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报文:
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为图6所示的802.1Q协议报文时,图7所示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字段703承载管理虚拟局域网标识,图6所示的用户数据字段608用于承载预拥塞状态信息,其中,用户数据字段608可以有多种方式表示预拥塞信息,例如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表示方式,具体如下:
消息类型801,用于表示该报文传递的是预拥塞状态信息。
消息路径数802,用于表示该报文反馈的路径信息的数量。
消息长度803,用于表示消息的字节数。
保留字段804,用于其它用途的字段。
路径1标识805、路径2标识807......路径N标识,用于表示以太网路径标识。
路径1预拥塞信息806,表示第一条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例如:0为未发生预拥塞,1为发生预拥塞。
相应的,路径N预拥塞信息,表示第N条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
以上定义的用户数据字段608的格式,并不限定具体的格式,可以有多种方式表示预拥塞信息。
出口节点130将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发送给策略服务器140,具体还包括如下方式:
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可以为图9所示的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报文
采用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报文传递预拥塞状态信息,COPS协议报文如图9所示,COPS报文包括COPS协议头901-905和封装对象906。
COPS协议头包括:
版本号(Version)901:指定COPS版本号,当前版本号1。
标记值(Flags)902:指定标记值为1,是一个请求信息标记位。
操作码(Op Code)903:用于识别COPS操作。
客户机类型(Client-Type)904:用来识别政策客户机,所有封装对象的解释都与Client-Type有关。
消息长度(Message Length)905:信息长度,包括标准COPS头和所有封装对象的长度。
封装对象(Objects)906:封装对象为自定义预拥塞状态信息。封装对象字段906用于承载预拥塞状态信息,封装对象字段906可以有多种方式表示预拥塞信息,例如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表示方式,具体如下:
预拥塞状态消息路径数目901,用于表示该报文反馈的路径信息的数量。
路径1标识902、路径2标识904、路径2标识906......路径N标识,用于表示以太网路径标识。
路径1的预拥塞信息903,表示以太网路径1的预拥塞信息,例如:0表示未发生预拥塞,1表示发生预拥塞。
相应的,路径N预拥塞信息,表示第N条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
以上自定义的封装对象不限定具体的定义方式。
上述步骤503与步骤504的执行顺序不限。
505,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策略服务器140或者入口节点110以使策略服务器140或者入口节点110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150实施接纳控制。当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时,可以通过原以太网路径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也可以通过其他路径发送,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
可选地,出口节点130还可以包括如下动作:506,当判断出以太网报文携带预拥塞标记时,先删除以太网报文的预拥塞标记,再转发以太网报文;或者当判断出以太网报文不携带预拥塞标记时,直接转发以太网报文。
因此,出口节点130以太网报文之后,判断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出口节点130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并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使得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获得了以太网路径的拥塞信息之后做接纳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有出口节点130才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入口节点110和中间节点120不需要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出口节点130接收到携带预拥塞标记的以太网报文之后,通过与当前预拥塞状态比较判断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只有在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才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不需要每次收到携带预拥塞标记的以太网报文都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减少了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的数量,节省了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中出口节点130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以使其做接纳控制,接纳控制不减缓发送速率,且当需要丢弃以太网报文时,也只丢弃新业务流的以太网报文,可以保证已有业务流的以太网报文正常处理。因为不采用通过优先级调度方式和/或随机方式丢弃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已有业务流的用户体验。尤其适合于实时业务。
进一步地,还包括策略服务器140或者入口节点110收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后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50实施接纳控制。
策略服务器140或者入口节点110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50实施接纳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方式:
使得入口节点110停止接纳新的业务;或者终止一部分实时业务,保证大部份的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入口节点110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因此策略服务器140不是必需的。
策略服务器140或者入口节点110还可以接收除出口节点130之外的其它节点或者其它格式的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策略服务器140或者入口节点110收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后做接纳控制,不减缓发送速率,且当需要丢弃以太网报文时,根据业务流来选择丢弃,即丢弃新业务流或者部分已有业务流的以太网报文,可以保证大部分已有业务流的以太网报文正常处理。因为不采用通过优先级调度方式和/或随机方式丢弃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对已有业务流造成的时延过长和报文丢失的问题,可以有效保证已有业务流的用户体验。尤其适合于实时业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路径具体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路径,路径上并未限定传输的业务流种类,传输的业务流可以是视频业务流、语音业务流和数据业务。
图1所示的以太网路径并未限定中间节点120的个数,一条以太网路径上可以包括多个中间节点120,而每个中间节点120都向本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以太网报文或转发接收的以太网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和出口节点130可以是以太网设备,也可以是其他具备以太交换功能模块的任何网络设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和出口节点130指具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判断路径预拥塞功能的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此装置位于以太网路径上的入口节点110,如图11所示,装置具体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110,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
以太网入端口1110还用于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相应地,如图11所示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1150,用于以太网入端口1110接收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之后,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50做接纳控制;
预拥塞判断模块112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入口节点110是否发生预拥塞;
预拥塞标记模块1130,用于在预拥塞判断模块1120判断入口节点110存在预拥塞时,在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
以太网出端口1140,用于发送以太网报文;
当预拥塞判断模块1120判断入口节点110未发生预拥塞时,以太网出端口1140还用于转发以太网报文。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此装置位于以太网路径上的中间节点120,如图12所示,装置具体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210,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
预拥塞判断模块122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中间节点120是否发生预拥塞;
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23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
预拥塞标记模块1250,用于在预拥塞判断模块判断1220出节点存在预拥塞时,在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
以太网出端口1240,用于发送以太网报文;
当预拥塞判断模块1220判断中间节点120未发生预拥塞时,以太网出端口1240还用于转发以太网报文。
上述实施例中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230是可选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此装置位于是以太网路径上的出口节点130,如图13所示,装置具体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310,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
预拥塞判断模块132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
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33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
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1331,用于存储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信息;
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1334,用于判断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和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生成单元1350,用于在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1334判断出口节点130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以太网路径的路径标识;
以太网出端口1340,用于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系统,如图15或图16所示,该系统包括至少一条以太网路径,每条以太网路径包括一个上述实施例中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入口节点110,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中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中间节点120(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中间节点N),一个上述实施例中判断路径拥塞装置作为出口节点130。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判断路径拥塞的系统可以直接通过入口节点1610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并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650实施接纳控制。
如图17所示,本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策略服务器1760,用于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并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750做接纳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上述实施例中的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和出口节点130所对应的功能可以集成在一台物理设备上,对不同的以太网路径,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集成入口节点110、中间节点120和出口节点130所对应的功能,如图14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410,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
预拥塞判断模块142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以太网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
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430,以太网入端口1410接收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所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
预拥塞标记模块1440,当装置是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时,用于当预拥塞判断模块1420判断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存在预拥塞时,在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
以太网出端口1460,当装置是以太网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时,用于发送以太网报文;
以太网出端口1460,当装置是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时,还用于当预拥塞判断模块1420判断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未发生预拥塞时,转发以太网报文;
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1431,当装置是路径中的出口节点130,用于存储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1433,用于查询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1431中存储的预拥塞状态,判断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当判断需要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生成单元1450,当装置是路径中的出口节点130时,用于在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1433判断出口节点120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路径标识;
当装置是路径中出口节点130时,以太网出端口1460还用于发送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
当装置是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时,以太网入端口1460还用于接收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相应地,如图14所示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1470,用于以太网入端口1410接收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之后,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 150做接纳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策略服务器,所述策略服务器位于以太网络中,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510),用于接收携带预拥塞信息的报文;
通知模块(1520),用于在所述以太网入端口接收到所述携带预拥塞信息的报文之后,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150)实施接纳控制。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或者服务器、或者其他网络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以太网路径,所述以太网路径上的出口节点(130)接收以太网报文,
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切换当前预拥塞状态,所述当前预拥塞状态包括当前预拥塞状态为发生预拥塞状态和当前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
当切换所述当前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所述以太网路径的路径标识;
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以使所述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做接纳控制;
所述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切换所述当前预拥塞状态包括: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具体为:
当所述当前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时,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预拥塞标记,当所述出口节点(130)发生预拥塞或者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携带预拥塞标记时,将当前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向当前预拥塞状态为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指示所述以太网路径发生预拥塞;
当所述当前预拥塞状态为发生了预拥塞状态时,判断所述出口节点(130)是否发生预拥塞及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当所述出口节点(130)未发生预拥塞,并且所述以太网报文中不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时,将当前预拥塞状态为发生了预拥塞状态向当前预拥塞状态为未发生预拥塞状态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指示所述以太网路径未发生预拥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或者策略服务器(140)具体为:
当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入口节点(110)时,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为802.1Q协议报文;
当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给策略服务器(140)时,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为802.1Q协议报文或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报文
其中,所述802.1Q协议报文中的虚拟以太网标识为管理虚拟局域网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节点(130)未发生预拥塞,并且所述以太网报文中不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时,删除所述预拥塞标记,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标识为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
7.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以太网路径,所述以太网路径上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接收以太网报文,
判断本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
如果发生了预拥塞,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间节点(120)收到所述以太网报文后,判断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相应地,所述判断所述中间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及判断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中间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如果所述中间节点未发生预拥塞,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如果所述中间节点发生预拥塞,判断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如果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如果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未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设置所述预拥塞标记;或者
判断所述以太网报文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如果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如果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未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判断所述中间节点是否发生预拥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未发生预拥塞,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设置预拥塞标记具体包括:
在所述以太网报文头中设置802.1Q协议的规范格式指示CFI字段为第一数值;或者
在所述以太网报文头中设置以太网802.1Q协议的优先级字段为第二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入口节点(110)接收携带预拥塞信息的报文,获取所述预拥塞信息;
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150)实施接纳控制。
11.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位于以太网路径上,包括:
以太网入端口(1410),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
预拥塞判断模块(1120,1220,1320,1420),所述以太网入端口(1110,1210,1310,1410)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所述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是否发生预拥塞;
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230,1330,1430),所述以太网入端口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报文之后,用于判断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是否携带所述预拥塞标记;当所述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位于所述以太网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拥塞标记模块(1130,1250,1440),用于在所述预拥塞判断模块(1120,1220,1320,1420)判断所述入口节点(110)或所述中间节点(120)存在预拥塞时,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设置所述预拥塞标记;
以太网出端口(1140,1240,1340,1460),用于发送以太网报文;
当所述装置位于所述以太网路径中的出口节点(130)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1331,1431),用于存储所述以太网路径的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1334,1433),用于查询所述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拥塞状态,并根据所述预拥塞状态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拥塞状态、所述预拥塞判断模块(1120,1220,1320,1420)的判断结果及所述预拥塞标记判断模块(1230,1330,1430)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
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生成单元(1350,1450),用于在所述预拥塞状态切换模块判断出所述出口节点(130)切换所述预拥塞状态时,生成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包括所述以太网路径的路径标识;
以太网出端口(1140,1240,1340,1460),用于发送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是所述以太网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或者中间节点(120)时,所述以太网出端口还用于当所述预拥塞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所述入口节点或所述中间节点未发生预拥塞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是所述以太网路径中的入口节点(110)时,所述以太网入端口还用于接收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在所述以太网入端口接收到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之后,通知应用功能实体AF(150)做接纳控制。
14.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条以太网路径,每条所述以太网路径包括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入口节点(1610,1710),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中间节点(1620,1630,1720,1730)和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判断路径拥塞的装置作为出口节点(1640,174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应用功能实体AF(1640),当所述入口节点(1610)接收到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后,所述入口节点(1610)通知所述应用功能实体AF(1640)实施接纳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策略服务器(1760)和应用功能实体AF(1750),所述策略服务器(1760)用于接收到所述预拥塞状态指示报文,通知所述应用功能实体AF(1750)实施接纳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09/072411 WO2010148556A1 (zh) | 2009-06-23 | 2009-06-23 |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9551A CN102119551A (zh) | 2011-07-06 |
CN102119551B true CN102119551B (zh) | 2013-06-05 |
Family
ID=4338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1373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9551B (zh) | 2009-06-23 | 2009-06-23 |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7160B2 (zh) |
EP (1) | EP2432169B1 (zh) |
CN (1) | CN102119551B (zh) |
WO (1) | WO20101485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8736B (zh) * | 2011-11-10 | 2014-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设备 |
CN102404213B (zh) * | 2011-11-18 | 2014-09-10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报文缓存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2836389B (zh) * | 2012-09-06 | 2014-10-29 |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 用于改善产后缺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4153780A1 (zh) * | 2013-03-29 | 2014-10-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拥塞处理方法、网络节点以及网络系统 |
US20150124604A1 (en) * | 2013-11-06 | 2015-05-0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active Congestion Detect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11405319B2 (en) * | 2017-11-08 | 2022-08-02 | Gigamon Inc. | Tool port throttling at a network visibility node |
WO2021012902A1 (zh) * | 2019-07-24 | 2021-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网络拥塞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CN113595920B (zh) * | 2020-04-30 | 2023-11-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
JP7493629B2 (ja) * | 2021-06-29 | 2024-05-31 |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 輻輳処理方法、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79549T3 (es) * | 2004-08-13 | 2012-04-27 | Alcatel Lucent |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l flujo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móviles |
US20070058532A1 (en) | 2005-09-15 | 2007-03-15 | Manoj Wadekar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congestion |
CN100466616C (zh) * | 2006-01-12 | 2009-03-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bis接口反向拥塞控制方法和收发基站 |
EP1936880A1 (en) * | 2006-12-18 | 2008-06-25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gestion marking |
US9065888B2 (en) * | 2007-02-16 | 2015-06-23 | Orange |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routing of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telephony domains, corresponding signal,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2009
- 2009-06-23 CN CN2009801137352A patent/CN1021195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6-23 EP EP09846356.5A patent/EP243216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6-23 WO PCT/CN2009/072411 patent/WO201014855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
- 2011-12-21 US US13/333,740 patent/US878716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32169A4 (en) | 2012-03-21 |
US20120092988A1 (en) | 2012-04-19 |
WO2010148556A1 (zh) | 2010-12-29 |
EP2432169B1 (en) | 2013-08-28 |
CN102119551A (zh) | 2011-07-06 |
EP2432169A1 (en) | 2012-03-21 |
US8787160B2 (en) | 2014-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9551B (zh) | 一种判断路径拥塞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2022007811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for Traffic Flow | |
US7903553B2 (en) | Method, apparatus, edge router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QoS guarantee | |
US9084132B2 (en) | Monitoring path characterisation information | |
US8929218B2 (en) |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across multiple layer-2 domains | |
US918503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of data in a network | |
WO2021185208A1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8416684B2 (en) | Time and data rate policing | |
US20160197812A1 (en) | Network status mapping | |
CN108964943B (zh) | 一种实现ioam封装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545241A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4639362A (zh) | Oam性能监控方法及装置 | |
WO200904686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s for qos-aware flow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rresponding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US11070386B2 (en) | Controlling an aggregate number of unique PIM joins in one or more PIM join/prune messages received from a PIM neighbor | |
CN108712338B (zh)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0868359A (zh) | 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 |
CN114221912A (zh) | 一种针对非周期时间触发业务流的时间敏感网络接入方法 | |
CN111628999B (zh) | 一种基于sdn的fast-cnp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US20050122957A1 (en) | Router, traffic volum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ffic control program recorde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CN115941623A (zh)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 |
CN11450154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257159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KR100723877B1 (ko) | IP망에서의 단대단 QoS 보장 방법 | |
US11032106B1 (en) | Layer 2 tunnel protocol (“L2TP”) node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using a dedicated hello channel keepalive mechanism | |
CN117749669A (zh) | 业务流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