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0944B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10944B CN102110944B CN 200910312328 CN200910312328A CN102110944B CN 102110944 B CN102110944 B CN 102110944B CN 200910312328 CN200910312328 CN 200910312328 CN 200910312328 A CN200910312328 A CN 200910312328A CN 102110944 B CN102110944 B CN 1021109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nector
- terminal
- contact site
- docking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第二端子,所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上凹设对接腔,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插入对接腔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面上设有供对接部在完全对接状态下直接旋转出对接腔的支撑点,以实现对接连接器的快速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本体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一种电连接器及与其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例如一种习知的电源连接器及与其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该种电连接器通常包括设置有对接腔的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具有延伸入对接腔内的接触部的端子;对接连接器通常设有可插入对接腔内的对接部。所述对接腔内设有可插入对接部内的舌部或悬置有可插入对接部内的中心端子,使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采用相互套设的方式实现相互对接。对接部拔出时需沿插入方向后退方能顺利安全断开。然而,这种断开方式断开的速度较慢,并且当对接连接器受异于对接方向的侧向力时,两连接器可能会因不能及时断开而被拉伤,甚至导致装有此种电连接器的电子器件被拉扯而跌伤。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脱离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和与对接面相对设置的抵接面,所述对接面和抵接面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凸伸出抵接面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第一接触部两侧的一对第二接触部。
本发明本发明对接腔形成于两个面之间并第一接触部从抵接面上凸伸出,使插入对接腔内的对接连接器方便脱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与电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上凹设对接腔,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插入对接腔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面上设有供对接部在完全对接状态下直接旋转出对接腔的支撑点。
本发明对接连接器可直接旋转出对接腔以实现方便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之立体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之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组装后沿A-A线之剖视图。
图6是图1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组装后沿B-B线之剖视图。
图7是图6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组装后开始受力断开的剖视图。
图8是图7完全断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和图2,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100及可与该电连接器100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0。电连接器组合可以为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等。
请参图3及图4,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固持件5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6。
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呈长方体状,其设有前端面10、与前端面10相对的后端面11、顶壁12、与顶壁12相对的底壁13及连接顶壁12和底壁13的左右侧壁14。为方便描述,在此定义前端面10所在侧为前侧而后端面11所在侧为后侧。所述绝缘本体1内部形成贯穿后端面11和顶壁12并大致呈U型的收容腔15。所述收容腔15靠近前端面10处左右距离较宽,并逐步向后端面11收拢变窄,又在靠近后端面11处突然变宽(请参图6)。所述前端面10为对接面,并在前端面10上开设有与收容腔15相连通的开口101。该开口101呈喇叭状,其包括设置于内部靠近收容腔15且呈圆柱状的内开口1011和设置于外部且呈圆锥状的外开口1012。所述底壁13向收容腔15凸设一呈岛屿状的配合部16。所述配合部16从底壁13一体延伸并设有前面161、后面162、顶面163和左右侧面164。所述前面161与前端面11间隔一段距离,所述前端面11与前面161之间形成可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腔151,所述开口101为对接腔151在前端面11上形成。所述侧面164与侧壁14亦间隔一段距离形成侧向空间152。所述后面162与后端面11平齐,并由后面162向内凹设形成贯穿前面161的第一收容槽171。所述顶面163低于顶壁12的表面,该表面163的后侧继续下陷与侧向空间形成固定部172,该固持部172的两侧设有贯穿底壁13的插孔1721。所述顶面163的前侧竖直凹陷有第二收容槽173,该第二收容槽173包括两侧并排设置的槽体。所述侧壁14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从顶壁12向下延伸的导引槽141和从底壁13向上延伸的限位槽142,并且导引槽141和限位槽142之间设有限位部143。
请参图1至图4,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及扣持件5。第一端子3可以充当正极端子并从后向前组装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71内,该第一端子3包括与第一收容槽171相固持的第一固持部30、自第一固持部30一端向前弯折并倾斜延伸的第一弹性接触臂31及自第一固持部30另一端弯折后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31的末端弯折并于弯折处形成延伸入对接腔151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311。
第二端子4可以充当接地端子及负极端子,该第二端子4包括呈马鞍状且跨设于固定部172上的第二固持部40、自第二固持部40两边分别于侧向空间152向前延伸直至进入对接腔151内的一对第二弹性接触臂41及自第二固持部40两边分别向下延伸并可插入插孔1721的第二焊接部42。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41系挟持臂且其前端形成一挟持部411,挟持部411上开设有呈矩形状的固持口412,固持口412包括前边413、上边414和下边415。上边414和下边415于固持口412内侧被倒圆呈弧状,而前边413则整体被倒圆而呈柱状,并在前边413的内侧形成位于第一接触部311两侧的第二接触部416。
扣持件5为定位端子且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73内。该扣持件5包括拥有可分别组装入第二收容槽173内的固持脚501的第三固持部50及自第三固持部50向前延伸的第三弹性接触臂51。第三弹性接触臂51的末端向下弯折后再向后弯折并在端部形成延伸入对接腔151内的扣持部511。
遮蔽壳体6由金属板制成且大致呈门型状,其包括遮覆于顶壁12的上片60、遮覆于侧壁14的侧片61及自侧片向下延伸出的焊接脚62。所述上片60的前边缘向前凸设有与相应设置于上壁12上的定位部121相配合的定位槽601。所述侧片61上开设有若干限位片611。遮蔽壳体6从上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1时,所述限位片611滑过侧壁14之导引槽141后进入限位槽142内并与限位块143相互配合。
请参图1、图2和图5,本发明对接连接器200一般为线缆连接器,图示只显示与电连接器100相配合的对接部分。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为呈轴对称之圆形柱状结构,由里向外分别为第三端子21、绝缘的第一本体22、第四端子23及绝缘的第二本体24。第三端子21位于中心位置处呈圆柱状。第一本体22内中空且收容第三端子21并呈具有头部221的螺钉状,所述头部221上设有凹槽222,第三端子21的端面与凹槽221的底面相平齐,该端面形成第三接触部211。第四端子23呈管状套设于第一本体22外且与头部221相抵,并于靠近头部221处向内凹陷形成弧状的第四接触部231。头部221与第三端子21的交界处形成导引部223。第二本体24也呈管状并套设于第四端子23的外面。第二本体24往后缩一段距离,其最前端位于第四接触部231的后侧,第二本体24在前端处形成圆锥状的固定部241及环状的抵接部242。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在抵接部242开始至前端形成插入对接腔151的对接部25。
请参图5和图6,对接连接器200与电连接器100相对接,对接部25插入对接腔151内,导引部223先与第二接触部416相接触并导引第二接触部416滑入第四接触部231内并与之相配合。当头部221抵触于前面161时对接部25完全插入,第三接触部211抵触第一接触部32使第一接触臂32弹性变形,扣持部511扣持于导引部223上,并且固定部241收容于外开口1012内并与外开口对应配合,抵接部242抵靠于前端面10。第二弹性接触臂4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接触部231的直径,使第二接触部416弹性抵触并扣持第四接触部231,使对接部25挟持于第二弹性接触臂416之间;固定部241与外开口112的相互配合,如此,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实现相互配合。另,特设置扣持件5,通过扣持部511扣持对接部25上以防止对接连接器200因自重断开及加强固持。
请参图7和图8,将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断开时,仅需对对接连接器200施加一异于对接方向的侧向力,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为垂直于对接方向的力F,抵接部242外侧边缘抵触于前端面上并以接触点为支撑点A开始向下旋转,对接部25作用于第二弹性接触臂41并使第二弹性接触臂41向两边弹性变形并逐渐脱离第四接触部231,继续向外旋转,因支撑点A至对接部25最大距离(如支撑点A至B点的距离)小于支撑点A至内开口1011壁的最小距离(如支撑点A至C点的距离)使对接部25顺利旋转出对接腔251,从而实现快速脱离。
本发明电连接器之设有相对前端面缩进的配合部且配合部的前面与前端面之间形成对接腔,前端面与对接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圆形开口的直径,使电连接器具有足够大的口径使对接部藉支撑点直接转出以实现快速脱离。电连接器的端子均为可动端子,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均为固定端子,第二端子之挟持臂可于收容腔内弹性变形,这些均为帮助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实现快速脱离。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和与对接面相对设置的抵接面,所述对接面和抵接面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贯通抵接面且与对接腔相连通的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在该收容槽内且设有凸伸出抵接面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收容槽延伸入对接腔,第二端子设有位于第一接触部两侧的一对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入对接腔内且相对设置的一对弹性挟持臂,前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该挟持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在对接面上形成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对接面与抵接面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包括对接腔的收容腔及凸伸入收容腔的配合部,所述抵接面设置于配合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收容槽内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一端弯折并倾斜延伸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及自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弯折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设置于第一弹性接触臂末端弯折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呈岛屿状,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跨设于配合部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两边分别延伸至对接腔内的第二弹性接触臂及自第二固持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位于配合部两边形成挟持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上还固持有扣持件,所述扣持件设有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延伸入对接腔内形成扣持部。
7.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与电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上凹设对接腔,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延伸入对接腔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第一接触部两侧的两个相对的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入对接腔内且相对设置的一对弹性挟持臂,前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该挟持臂上,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插入对接腔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面上设有供对接部在完全对接状态下直接旋转出对接腔的支撑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于对接面上形成开口,支撑点至对接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支撑点至开口的最小距离。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的端面形成与第一接触部相抵接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四端子形成与第二接触部相抵接的第四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扣持件,所述扣持件设有延伸入对接腔且扣持对接部的扣持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扣持部位于两挟持臂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312328 CN102110944B (zh) | 2009-12-26 | 2009-12-26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312328 CN102110944B (zh) | 2009-12-26 | 2009-12-26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0944A CN102110944A (zh) | 2011-06-29 |
CN102110944B true CN102110944B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417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312328 Active CN102110944B (zh) | 2009-12-26 | 2009-12-26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109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4222A (zh) * | 2015-07-19 | 2015-11-04 | 盛明星 | 一种弹性卡扣电性连接方法及装置 |
CN113285265B (zh) * | 2020-02-19 | 2023-06-16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16695A1 (de) * | 1997-04-16 | 1998-10-22 | Hosiden Corp | Spannungsversorgungs-Buchse |
US6382999B1 (en) * | 2000-09-29 | 2002-05-0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Anti-spark power jack |
CN2545728Y (zh) * | 2001-09-20 | 2003-04-16 | 广东德豪润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无绳电连接器 |
-
2009
- 2009-12-26 CN CN 200910312328 patent/CN1021109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16695A1 (de) * | 1997-04-16 | 1998-10-22 | Hosiden Corp | Spannungsversorgungs-Buchse |
US6382999B1 (en) * | 2000-09-29 | 2002-05-0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Anti-spark power jack |
CN2545728Y (zh) * | 2001-09-20 | 2003-04-16 | 广东德豪润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无绳电连接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7-95349A 2007.04.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0944A (zh) | 201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61431B1 (en) | Dual contact beam terminal | |
US7717759B2 (en) |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 |
CN102017321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US7938699B2 (en) | Terminal fitting with a bent piece with a locking projection tapering towards its front | |
KR100973020B1 (ko) | 단자 피팅, 커넥터 및 단자 피팅 형성 방법 | |
JP5700893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359788B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构造 | |
US9318827B2 (en) | Connector | |
US20070161300A1 (en) |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 |
CN103608974A (zh) | 插座触头 | |
US20090186512A1 (en) | Connector | |
EP2608325B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CN103779711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US924626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544106B2 (en) | Terminal fitting | |
EP2677606B1 (en) | Latching structure for shielded connector | |
JP2007134301A (ja) | 垂直嵌合雌端子及びこれが装着されるハウジング | |
EP2913900B1 (en) |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it | |
TWI412186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KR20160118145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102110944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US8267729B2 (en) | Socket contact | |
JP3168661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WO2019213832A1 (zh) |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201430233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