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4924B - 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4924B CN102104924B CN200910259427.2A CN200910259427A CN102104924B CN 102104924 B CN102104924 B CN 102104924B CN 200910259427 A CN200910259427 A CN 200910259427A CN 102104924 B CN102104924 B CN 1021049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ad
- wireless link
- message
- iur interface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涉及移动通信技术,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UE在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包括:接入点AP系统接收AP系统中的AP设备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AP系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本发明适用于UE在不同网络间进行切换的场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构建3G网络的初期,通常利用宏基站以实现更广范围的网络覆盖。然而,随着3G业务的发展,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大量的通信业务发生在室内,特别是发生在用户的家庭区域中,粗放型的3G宏覆盖无法很好地满足家庭区域内的高速数据业务覆盖的需求。
目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基站--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接入点(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ccess Point,UMTS AP),用于提供对家庭、企业或者公共场所的室内覆盖。UMTS AP系统简称为uBro,该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AP为接入点,也称为家庭基站(Home NodeB,HNB),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AG),也称为家庭基站接入网关(Home NodeB GW,HNBGW),是AP的接入网关,AP通过AG接入到核心网(Core Network,CN),AP与AG之间的接口为Iuh接口。
由于运营商前期已采用了宏覆盖建网,因此作为改善覆盖而采用的UMTSAP系统,需要与宏网络无缝连接。参见图1,系统架构中包括UMTS AP系统和宏网络系统,如无线网络子系统(Radio Network Subsystem,RNS)。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一些场景下,无法实现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的切换。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可以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包括:
接入点AP系统接收AP系统中的AP设备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
AP系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
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与宏网络相通信的接入点AP系统,其中,该AP系统包括AP设备和接入网关;该AP系统用于:接收AP设备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以及,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UMTS系统中Iuh接口支持的协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间切换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Iuh接口支持的协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间切换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网络间切换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1:AP系统接收AP系统中的AP设备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网络到宏网络的切换;
步骤22:AP系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
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上述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向AP系统的切换。
示例性的,上述的宏网络可以为3G宏网络,上述的AP系统可以为UMTSAP系统,上述通信接口可以为Iur接口。上述的宏网络还可以是其他通信系统的宏网络,比如2G宏网络,上述AP系统可以为GSM AP系统,上述通信接口可以是AP系统与2G系统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的宏网络还可能是其他通信系统的宏网络,比如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码分多址CDMA2000、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和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而AP系统可以为相应系统所对应的AP系统。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步骤22中,可通过使AP系统中的相应设备(如AP设备,下文直接称为AP,或者是接入网关)支持Iur接口,以进行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从而实现UE在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持出Iur接口进行切换的AP系统,以实现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UMTS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简单说明。参见图1,AP与AG之间的接口为luh接口,该luh接口支持的协议(协议栈),如图3所示。其中,控制层的协议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RANAP)、家庭基站应用部分(Home NodeB Application Part,HNBAP)以及远程用户代理(RANAP User Adaption,RUA)等。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AP系统为UMTS AP系统,宏网络为3G宏网络的场景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下述描述的内容,可以获知当AP系统为其他制式下的AP系统时,通过AP系统中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AP系统与宏网络之间的切换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间切换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4,图4中显示了从AP系统向宏网络切换的场景。其中,图4中虚线所示的路径2为切换前UE的服务路径,图4中连接核心网、AG、AP、RNC与UE的曲线所示的路径1为切换后UE的服务路径。
在这种网络架构下,通过AG出物理Iur接口,即通过AG上设置的Iur接口连接至宏网络,实现AP系统的Iur接口汇聚和消息转发的功能,以及必要的无线网络子系统应用部分(Radio Network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RNSAP)协议层处理。
AP实现Iur接口逻辑功能,如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erving Radio NetworkController,SRNC)、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该Iur接口可以基于IP的或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即AP系统可以通过AG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如RNC)之间直接连接的Iur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
这种网络架构下,AP与AG之间的Iuh接口需要支持对RNSAP协议的承载(例如承载在RUA上),以及Iur用户面数据的传输。对Iuh接口协议栈的修改参见图5。与图3相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控制层需要支持RNSAP协议处理,在用户层需要支持Iur数据流的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在切换过程中AG主要起转发的作用,由AP实现上述Iur接口在协议层方面的逻辑功能,较好的兼容了现有的网络架构,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见图6,下面对UE从UMTS AP系统切换至3G宏网络的切换流程进行描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UE向AP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步骤2:AP接收来自UE的测量报告,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AP根据该测量报告判决需要发起向宏网络的切换,AP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Radio LinkSetup Request)消息给AG。在该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AP设备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包括用户面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具体的,AP可以在传输层地址信元(Transport LayerAddress IE)中携带AP的用户面IP地址,在绑定标识信元(Binding ID IE)中填入该无线链路对应的(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端口,利用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可以进行AP与AG之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
在这种网络架构下,由于AG在切换前无法获知待切换至的目标RNC,因此AP需要将目标RNC的标识(RNC-ID),发送给AG。AP可以根据邻区列表信息确认该目标RNC-ID。AP设备向接入网关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消息,供所述接入网关识别目标RNC,具体的,AP可至少通过如下方式将需要的目标RNC-ID发送给AG:
方式一、修改RNSAP协议
在RNSAP协议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新增一个可选的信元,携带目标RNC-ID。AP根据邻区列表,获得目标RNC-ID并填入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发送给AG,AG解析该消息获得目标RNC-ID,并将此信元从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删除。然后,AG根据解析到的目标RNC-ID选择对应Iur接口链路将消息发送到宏网络RNC。即,AP设备向接入网关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供所述接入网关识别目标RNC。
方式二、修改RUA协议
在RUA协议的连接请求(Connect Request)消息中新增一个信元,利用该信元携带RNC-ID。AP根据邻区列表,获得目标RNC-ID并填入连接请求消息。AG解析此消息获得目标RNC-ID,并进行保存,RUA连接建立后,AP在此连接上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给AG,AG根据已保存的目标RNC-ID选择对应Iur接口链路将消息发送到宏网络RNC。即,AP设备向接入网关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基于RUA协议的连接请求消息,供所述接入网关识别目标RNC。
方式三、修改HNBAP协议
在HNBAP协议中新增一对消息,通知AG待切换UE的目标RNC-ID。
AP判决发起Iur切换时,先通过HNBAP消息,通知AG目标RNC-ID,待收到AG响应后,AP再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AG根据目标RNC-ID选择对应Iur接口链路将消息发送到宏网络RNC。即,AP设备向接入网关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基于HNBAP的消息,供所述接入网关识别目标RNC。
步骤3:AG向目标无线网络子系统(DRNS)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目标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的目标RNC接收来自AG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即,接入网关通过上述Iur接口将上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目标RNC。
AG解析并记录来自AP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用户面的IP地址和UDP端口。
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AG将上述IP地址和UDP端口从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删除之后,将该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该Iur接口发送给目标RNC。
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AG将上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AP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替换为AG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之后,将该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该Iur接口发送给目标RNC。或者,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AG将上述携带有AP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该Iur接口直接发送给目标RNC。
步骤4:目标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的目标RNC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消息。
具体的,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则在目标RNC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之后,还包括步骤41:目标RNC向AG发送建立请求(EstablishRequest)消息,与AG建立ATM链路;若该ATM链路建立成功,还可以包括步骤42:AG向目标RNC发送建立确认(Establish Confirm)消息。
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目标RNC在该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该目标RNC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
步骤5:AG向AP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AG在上述向AP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AG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可以包括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例如,AG在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的在传输层地址信元中携带AG的用户面IP地址,在绑定标识信元中填入该无线链路对应的UDP端口。
具体的,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AG收到目标RNC返回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后,若ATM链路建立成功,AG需要建立AP、AG的IP/UDP对与AAL2链路的对应关系,以正确进行用户面数据的转发。
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AG收到目标RNC返回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后,AG需要解析并记录宏网络侧目标RNC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并建立AP、AG、目标RNC的IP/UDP对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了在切换完成之后能够正确进行用户面数据的转发。或者,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用户面的数据可以不经AG转发,直接从AP直接发送至目标RNC。
通过上述步骤,无线链路建立成功。无线链路建立之后,AP和目标RNS之间进行上下行帧同步的过程,该同步的过程包括:
步骤6:AP发送下行同步(Downlink Synchronization)消息,经AG转发给目标RNC。
即,AP发送到AG的下行同步消息经过Iur接口转发至目标RNC。
步骤7:目标RNC发送上行同步(Uplink Synchronization)消息,经AG转发给AP。
即,AP接收AG转发的目标RNC经过Iur接口发送至AG的上行同步消息。
步骤8:UE和AP之间执行信道重配置。
上下行帧同步完成后,AP下发物理信道重配置(Physical ChannelReconfiguration)消息给UE,该消息中携带了物理信道重配置的参数,供UE执行空口切换使用;UE执行空口切换。
步骤9:切换成功后,UE通过目标RNC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PhysicalChannel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给AP。即,AP设备接收所述目标RNC转发的在UE成功切换至宏网络后来自UE的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
到此,完成从UMTS AP系统至3G宏网络的切换。
参见图7,显示了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切换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与图6所示的UMTS AP系统向3G宏网络切换的流程相比,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切换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流程:
1)UE向源无线网络子系统发送测量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源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的源RNC参与UMTS AP系统向3G宏网络切换的流程为例进行说明。
2)源RNC根据接收到的UE的测量报告判决发起UE向UMTS AP系统的切换。源RNC通过Iur接口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即,接入网关接收源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源RNC在上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小区标识信息,如Cell-ID字段,以指示相应的AP。
3)AG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AP。
AG根据上述的小区标识信息,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该小区标识信息所对应的AP。
4)AP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5)AG通过Iur接口将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源RNC。
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则还包括步骤51:目标RNC向AG发送建立请求消息,与AG建立ATM链路;若该ATM链路建立成功,还包括步骤52:AG向目标RNC发送建立确认消息。
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目标RNC在该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该目标RNC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
由上述操作,完成无线链路的建立。
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若ATM链路建立成功,AG需要建立AP、AG的IP/UDP对与AAL2链路的对应关系,以正确进行用户面数据的转发。
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AG收到目标RNC返回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后,AG需要解析并记录宏网络侧目标RNC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并建立AP、AG、目标RNC的IP/UDP对的对应关系,从而正确进行用户面数据的转发。或者,当Iur接口是基于IP时,用户面的数据可以不经AG转发,直接从源RNC直接发送至AP。
通过上述步骤,无线链路建立成功。无线链路建立之后,AP和源RNS之间进行上下行帧同步的过程,该同步的过程包括:
6)源RNC发送下行同步消息,经AG通过Iur接口转发给AP。
7)AP发送上行同步消息,经AG通过Iur接口转发给源RNC。
8)源RNC向UE发送物理链路重配置消息。
9)UE向AP发送物理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
10)AP经由AG通过上述Iur接口向源RNC返回物理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
由上所述,接入网关接收的源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小区标识信息,以指示相应的AP设备;接入网关根据小区标识信息,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相应的AP设备;和/或,在上述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过程中,UMTS AP系统可以对是否允许UE的接入进行判决,这时,源RNC在向AG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UE的身份认证信息,该身份认证信息为UE的专有信息,如UE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源RNC可在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的永久非接入层用户标识信元(Permanent NAS UE Identity IE)中携带UE的IMSI,UMTS AP系统中的相关网元(如AG或AP)可以根据接收到的UE的IMSI判决该UE是否属于授权终端,当该UE属于授权终端时,允许该UE接入网络;当该UE不属于授权终端时,拒绝该UE接入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参见图8,显示了从AP系统向宏网络切换的场景,其中,图8中虚线所示的路径2为切换前UE的服务路径,图8中连接核心网、AG、AP、RNC与UE的曲线所示的路径1为切换后UE的服务路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AP系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如RNC)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由AP直接出物理Iur接口到宏网络RNC,AP实现Iur接口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不再利用AG进行数据的转发。即AP系统可以通过AP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如RNC)之间直接连接的Iur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在AP上实现的Iur接口是基于IP的Iur接口,UE从AP切换至源RNC或者从源RNC切换至AP的流程可以采用基于标准Iur的切换流程。
当UE从源RNC切换至AP时:源RNC通过Iur接口向AP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AP通过Iur接口向源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然后,采用基于标准的Iur切换流程进行后续切换处理,例如,源RNC通过Iur接口向AP发送下行同步消息,AP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以及,源RNC向UE发送无线信道重配置消息,UE向AP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AP通过所述Iur接口向源RNC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
当UE从AP切换至目标RNC时:AP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向AP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然后,采用基于标准的Iur切换流程进行后续切换处理,例如,AP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下行同步消息,AP接收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以及,AP向UE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UE将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至目标RNC,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至AP。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源RNC和AP之间可以直接通过Iur接口进行数据的发送,且切换的发起端可直接实现目标网元的选择。本发明实施例由AP和RNC直接交互实现切换的流程,切换操作更加简单,进一步缩短了切换的时间,实现了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快速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参见图9,显示了从AP系统向宏网络切换的场景,其中,图9中虚线所示的路径2为切换前UE的服务路径,图9中连接核心网、AG、AP、RNC与UE的曲线所示的路径1为切换后UE的服务路径。在这种网络架构下,通过AG出物理Iur接口,AG实现AP系统的Iur接口的逻辑功能,如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RNC)、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对于宏网络RNC而言,看到AG相当于RNC。
这种网络架构下,AP与AG之间的Iuh接口需要支持SRNC的迁移以及节点B应用协议(NBAP),AP需要支持节点B(NodeB)的功能,并接受具有RNC功能的AG的调度。即AP系统可以通过AG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如RNC)之间直接连接的Iur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
这种网络架构下,通过由AG出物理Iur接口连接到宏网络以及由AG实现Iur接口相应协议层方面的功能,能够降低切换流程对AP接入功能影响,使AP能够允许更多的UE接入网络,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参见图10,下面对UE从UMTS AP系统切换至3G宏网络的切换流程进行描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T1:UE向目标网络子系统发送测量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目标网络子系统中的目标RNC参与UMTS AP系统切换至3G宏网络的切换流程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T2:AP接收来自UE的测量报告,判决需要发起向3G宏网络的切换,AP向AG发送演进的迁移请求(eRelocation Required)消息。
AP可在上述演进的迁移请求消息中携带UE完整的上下文信息。AP也可在上述演进的迁移请求消息中携带目标RNC的标识,以指示待切换至的目标RNC。
步骤T3:AG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AG根据解析接收到的迁移请求消息,得到上述目标RNC的标识,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该目标RNC的标识对应的目标RNC。
步骤T4: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从AG的角度而言,即AG接收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则还包括步骤T41:AG向目标RNC发送建立请求消息,与AG建立ATM链路;若该ATM链路建立成功,还包括步骤T42:目标RNC向AG发送建立确认消息。
步骤T5:AG通过上述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下行同步消息。
步骤T6:目标RNC向AG发送上行同步消息。
从AG的角度,即AG接收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
步骤T7:AG向AP发送演进的迁移命令(eRelocation Command)消息。
无线链路建立后,AG向AP发送迁移命令消息,完成迁移。
步骤T8:AP下发无线承载重配置(Radio Bearer Reconfiguration)消息给UE,UE执行空口切换。
即,AP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以供UE执行空口切换使用,UE进而进行空口切换。
步骤T9:切换成功后,UE将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Radio Bearer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发送给目标RNC,目标RNC将该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消息通过Iur接口转发给AG。
即接入网关接收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转发的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消息。
参见图11A,下面对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切换流程进行描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R1:UE向源无线网络子系统发送测量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源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的源无线网络控制器参与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切换流程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R2:源RNC接收来自UE的测量报告,判决需要发起向UMTS AP系统的切换。源RNC通过Iur接口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源RNC在上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的标识,以指示待切换至的AP,如在无线链路请求消息中设置小区标识(C-ID)字段以指示上述目标小区的标识。
步骤R3:AG向AP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AG解析接收到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得到上述目标小区的标识,基于NBAP协议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该目标小区的标识对应的AP。
步骤R4:AP基于NBAP协议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步骤R5:AG通过Iur接口向源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当Iur接口是基于ATM时,则还包括步骤R51:源RNC向AG发送建立请求消息,与AG建立ATM链路;若该ATM链路建立成功,还包括步骤R52:AG向源RNC发送建立确认消息。
步骤R6:源RNC发送下行同步消息,经AG通过上述Iur接口转发给AP。
步骤R7:AP发送上行同步消息,经AG通过上述Iur接口转发给源RNC。
其中,用户面数据的转发基于标准的Iur-Iub的数据发送。
步骤R8:源RNC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UE执行空口切换。
步骤R9:切换成功后,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消息给AP。
步骤R10:AP将该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消息经AG通过上述Iur接口转发给源RNC。
参见图11B,下面对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另一种切换流程进行描述,该流程仅用于UE先通过Iur接口从AP系统切换到3G宏网络,然后再切换回本AG内AP的情况,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UE向AG发送测量报告。
步骤S2:AG接收来自UE的测量报告,判决需要发起向UMTS AP系统的切换。AG向AP发送演进的迁移请求消息,发起迁移流程。
步骤S3:AP向AG发送演进的迁移响应消息。
步骤S4:AG通过Iur接口向源RNC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源RNC将该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转发给UE,发起重配置流程。
步骤S5:UE向AP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消息,完成重配置。
步骤S6:AP向AG发送演进的迁移完成(eReloc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S7:AG通过Iur接口向源无线网络子系统发送无线链路删除请求(RLDelete Request)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源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的源RNC参与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切换流程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S8:源RNC通过Iur接口向AG发送无线链路删除响应(RL DeleteResponse)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只是对UE从UMTS AP系统切换至3G宏网络的方法和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的方法的示例性描述,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当UE从UMTS AP系统切换至3G宏网络时可采用图9所示的切换方法,而当UE从3G宏网络切换至UMTS AP系统时可采用图4所示的切换方法。
可以理解,上述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某些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彼此间的执行时序,也可以根据需要略去某些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2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与宏网络相通信的接入点AP系统,该AP系统包括AP设备121和接入网关122;上述AP系统用于:接收AP设备121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以及,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AP系统中实现上述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的实现方式不同,AP系统中参与宏网络之间切换的网元以及各个网元之间的交互流程也不同。
上述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为RNC,上述通信接口可以为AP系统中的接入网关122与RNC之间的Iur接口。这种场景下,通过AG出物理Iur接口,即通过AG上设置的Iur接口连接至宏网络,实现AP系统的Iur接口汇聚和消息转发的功能,以及必要的RNSAP协议层处理。由AP实现Iur接口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功能等。该Iur接口可以基于IP的Iur接口或基于ATM的Iur接口。
这种场景下,参见图12,上述AP设备121包括第一单元1211和第二单元1212,上述接入网关122包括第三单元1221和第四单元1222,其中,
上述第一单元1211,用于向接入网关122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上述第二单元1212,用于接收接入网关122的第四单元转发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上述第三单元1221,用于通过Iur接口将AP设备121的第一单元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目标RNC;
上述第四单元1222,用于接收目标RNC通过上述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并将上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AP设备121。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单元1221,还用于向接入网关122发送下行同步消息;
上述第二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述接入网关122的第四单元转发的上行同步消息;
上述第三单元,还用于通过上述Iur接口将上述AP设备121的第一单元发送的下行同步消息转发至目标RNC;
上述第四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述目标RNC通过上述Iur接口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并将上述上行同步消息转发至AP设备121;以及,
上述第一单元,还用于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给UE,以供UE执行空口切换使用;
上述第二单元,还用于接收接入网关122的第四单元转发的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
上述第四单元,还用于接收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转发的来自UE的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并将上述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转发至AP设备121。
进一步的,上述AP设备121的第一单元1211,还用于向接入网关122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消息,以供上述接入网关122识别目标RNC,上述消息包括:
携带目标RNC标识的上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或者,携带目标RNC标识的基于远程用户应用RUA协议的连接请求消息;或者,携带目标RNC标识的基于家庭基站应用部分协议HNBAP的消息。
上述只是对AP设备和接入网关的示例性描述,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述AP设备还可以包括切换发起单元,用于接收该AP设备覆盖下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或者,上述AP设备可以直接利用第二单元1212接收该AP设备覆盖下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
这种场景下,在切换过程中AG主要起转发的作用,由AP实现上述Iur接口在协议层方面的逻辑功能,较好的兼容了现有的网络架构,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3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与宏网络相通信的接入点AP系统,该AP系统包括AP设备131和接入网关132;上述AP系统用于:接收AP设备131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以及,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
上述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为RNC,上述通信接口可以为AP系统中的AP设备131与RNC之间的Iur接口。这种场景下,由AP直接出物理Iur接口到宏网络RNC,AP实现Iur接口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AP和RNC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传送。UE从AP切换至源RNC或者UE从源RNC切换至AP的流程可以采用基于标准Iur的切换流程。
这种场景下,参见图13,上述AP设备131包括第五单元1311和第六单元1312。
其中,上述第五单元1311,用于通过上述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上述第六单元1312,用于接收目标RNC通过上述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然后,采用基于标准的Iur切换流程进行后续切换处理,例如,AP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下行同步消息,AP接收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以及,AP向UE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UE将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至目标RNC,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至AP。
上述只是对AP设备的示例性描述,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述AP设备还可以包括切换发起单元,用于接收该AP设备覆盖下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或者,上述AP设备可以直接利用第六单元1312接收该AP设备覆盖下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
这种场景下,由AP和RNC直接交互实现切换的流程,切换操作更加简单,进一步缩短了切换的时间,实现了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快速切换。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七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4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与宏网络相通信的接入点AP系统,该AP系统包括AP设备141和接入网关142;上述AP系统用于:接收AP设备141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UE需要发起从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以及,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UE切换至宏网络。
上述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上述通信接口可以为AP系统中的接入网关142与RNC之间的Iur接口。这种场景下,通过AG出物理Iur接口,AG实现AP系统的Iur接口的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对于宏网络RNC而言,看到AG相当于RNC。AP与AG之间的Iuh接口需要支持SRNC的迁移以及节点B应用协议(NBAP),AP需要支持节点B的功能,并接受具有RNC功能的AG的调度。
这种场景下,参见图14,上述AP设备141包括第七单元1411和第八单元1412,上述接入网关142包括第九单元1421和第十单元1422,其中,
上述第七单元1411,用于向接入网关142发送演进的迁移请求消息,发起迁移流程;上述第八单元1412,用于接收上述接入网关142的第十单元1422转发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上述第九单元1421,用于通过上述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上述第十单元1422,用于接收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并将上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AP设备141;以及,
上述第七单元1411,还用于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以供UE执行空口切换使用;上述第八单元1412,还用于接收上述接入网关142的第九单元1421发送的迁移命令消息;
上述第九单元1421,还用于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下行同步消息;以及,向AP设备141发送迁移命令消息,完成迁移;上述第十单元1422,还用于接收目标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以及,接收目标RNC通过上述Iur接口转发的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消息。
上述只是对AP设备的示例性描述,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述AP设备还可以包括切换发起单元,用于接收该AP设备覆盖下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或者,上述AP设备可以直接利用第八单元1412接收该AP设备覆盖下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
这种场景下,通过由AG出物理Iur接口连接到宏网络以及由AG实现Iur接口相应协议层方面的功能,降低了切换流程对AP接入功能影响,使AP能够允许更多的UE接入网络,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上述AG和AP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方式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可以分别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单元中实现。另外,AG和AP中还可以包括实现从宏网络切换到AP系统的功能模块。
由上所述,本发明系统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关和接入网元,在本实施例中,通过AG出物理Iur接口,即通过AG上设置的Iur接口连接至宏网络,实现AP系统的Iur接口汇聚和消息转发的功能,以及必要的RNSAP协议层处理。由AP实现Iur接口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功能等。该Iur接口可以基于IP的Iur接口或基于ATM的Iur接口。
上述接入网关包括:转发单元,用于将来自AP设备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Iur接口转发至目标RNC,将来自目标RNC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AP设备;或者,将来自源RNC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AP设备,将来自AP设备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通过Iur接口转发至源RNC。
上述接入网元包括:切换发起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UE的测量报告确定发起UE向宏网络的切换;发送单元,用于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AG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该接入网元可以由AP实现。
进一步的,上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AG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上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方式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可以分别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单元中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九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元,在本实施例中,由AP直接出物理Iur接口到宏网络RNC,AP实现Iur接口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AP和RNC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传送。UE从AP切换至源RNC或者UE从源RNC切换至AP的流程可以采用基于标准Iur的切换流程。
上述接入网元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Iur接口接收来自源RNC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或者,通过Iur接口接收来自目标RNC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Iur接口向源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或者,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进一步的,上述接入网元还包括:切换发起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UE的测量报告确定发起UE向宏网络的切换,该目标RNC位于该宏网络;
上述发送单元,用于当上述切换发起单元确定发起UE向宏网络的切换时,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上述接入网元可以由AP实现。
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方式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可以分别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单元中实现。
由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十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元和接入网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AG出物理Iur接口,AG实现AP系统的Iur接口的逻辑功能,如SRNC、DRNC功能和RNSAP协议层处理。对于宏网络RNC而言,看到AG相当于RNC。AP与AG之间的Iuh接口需要支持SRNC的迁移以及节点B应用协议,AP需要支持节点B的功能,并接受具有RNC功能的AG的调度。
上述接入网元包括:
迁移单元,用于向AG发送迁移请求消息,发起迁移流程,并在无线链路建立后,接收来自AG的演进的迁移命令消息,完成迁移。
进一步的,上述的接入网元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AG基于节点B应用协议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基于节点B应用协议向AG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上述的迁移单元,还用于接收AG发送演进的迁移请求消息,向AG发送演进的迁移响应消息,在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后,向AG发送演进的迁移完成消息,完成迁移。
上述接入网关包括:发送单元,用于通过Iur接口向目标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通过Iur接口接收来自目标RNC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上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源RNC通过Iur接口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上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Iur接口向源RNC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上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AP设备发送演进的迁移请求消息;上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AP设备发送的演进的迁移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方式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可以理解,上述的各功能模块和单元,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单元中实现。
由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设置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执行UE在AP系统和宏网络之间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运营商的3G宏网络不支持基于Iu接口的切换时,UMTS AP系统与3G宏网络之间无法切换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实现宏网络和AP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描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点AP系统接收所述AP系统中的AP设备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
所述AP系统通过所述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其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所述通信接口为AP系统中的接入网关与所述RNC之间的Iur接口;其中,通过所述接入网关上设置的Iur接口连接至所述宏网络,实现所述AP系统的Iur接口汇聚和消息转发的功能;
所述AP系统通过所述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包括:
AP设备向所述接入网关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AP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用户面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
所述AP设备向所述接入网关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消息,供所述接入网关识别目标RNC,所述消息包括:携带所述目标RNC标识的基于远程用户应用RUA协议的连接请求消息;
所述接入网关通过所述Iur接口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所述目标RNC,包括: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时,所述接入网关将所述IP地址和所述UDP端口从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删除之后,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给所述目标RNC;或者,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因特网协议IP时,所述接入网关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所述AP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替换为所述接入网关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之后,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给所述目标RNC;
所述接入网关接收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包括: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ATM时,所述接入网关接收所述目标RNC发送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并在所述接入网关与所述目标RNC之间建立ATM链路;或者,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IP时,所述接入网关接收所述目标RNC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RNC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接入网关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所述AP设备,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接入网关的地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网关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AP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发送到所述接入网关的下行同步消息经过所述Iur接口转发至目标RNC;
所述AP设备接收接入网关转发的目标RNC经过所述Iur接口发送至该接入网关的上行同步消息;
所述AP设备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给所述UE,供所述UE执行空口切换使用;
所述AP设备接收所述目标RNC转发的在UE成功切换至所述宏网络后来自UE的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宏网络接收所述宏网络中的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宏网络到AP系统的切换;
所述宏网络通过所述基站控制设备与AP系统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AP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宏网络通过所述基站控制设备与AP系统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AP系统,包括:
接入网关接收源RNC通过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接入网关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AP设备;
AP设备向接入网关发送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接入网关通过Iur接口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源RN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入网关接收的源RNC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的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小区标识信息,以指示相应的AP设备;接入网关根据所述小区标识信息,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相应的AP设备;和/或,
接入网关接收的源RNC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的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UE的身份认证信息;接入网关或AP设备根据所述身份认证信息确定允许所述UE接入。
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与宏网络相通信的接入点AP系统,所述AP系统包括AP设备和接入网关;
所述AP系统用于:
接收AP设备覆盖下的用户设备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所述UE需要发起从所述AP系统到宏网络的切换;以及
通过所述AP系统与宏网络中的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通信接口,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宏网络,其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所述通信接口为AP系统中的接入网关与所述RNC之间的Iur接口;其中,通过所述接入网关上设置的Iur接口连接至所述宏网络,实现所述AP系统的Iur接口汇聚和消息转发的功能;
所述AP设备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接入网关包括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关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AP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用户面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
所述AP设备的第一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关发送携带目标RNC标识的消息,以供所述接入网关识别目标RNC,所述消息包括:携带所述目标RNC标识的基于远程用户应用RUA协议的连接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网关的第四单元转发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接入网关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三单元,用于通过所述Iur接口将所述AP设备的第一单元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所述目标RNC,具体包括: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时,所述第三单元将所述IP地址和所述UDP端口从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删除之后,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给所述目标RNC;或者,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因特网协议IP时,所述第三单元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所述AP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替换为所述接入网关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之后,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给所述目标RNC;
所述第四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具体包括: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ATM时,所述第四单元接收所述目标RNC发送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并在所述接入网关与所述目标RNC之间建立ATM链路;或者,当所述Iur接口是基于IP时,所述第四单元接收所述目标RNC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RNC的用户面IP地址和UDP端口的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第四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转发至所述AP设备;所述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接入网关的地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元,还用于向接入网关发送下行同步消息;
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关的第四单元转发的上行同步消息;
所述第三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Iur接口将所述AP设备的第一单元发送的下行同步消息转发至目标RNC;
所述第四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发送的上行同步消息,并将所述上行同步消息转发至AP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单元,还用于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给UE,以供所述UE执行空口切换使用;
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关的第四单元转发的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
所述第四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RNC通过所述Iur接口转发的来自UE的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并将所述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转发至AP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59427.2A CN102104924B (zh) | 2009-12-18 | 2009-12-18 | 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59427.2A CN102104924B (zh) | 2009-12-18 | 2009-12-18 | 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4924A CN102104924A (zh) | 2011-06-22 |
CN102104924B true CN102104924B (zh) | 2014-12-03 |
Family
ID=44157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59427.2A Active CN102104924B (zh) | 2009-12-18 | 2009-12-18 | 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049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06864A1 (zh) * | 2011-07-05 | 2012-08-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
JP6185078B2 (ja) * | 2013-01-17 | 2017-08-23 | インテル アイピ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セルラネットワークで非セルラ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情報を通信する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CN104427567B (zh) * | 2013-09-04 | 2019-10-01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实现ip移动的方法及系统、接入点设备、无线接入控制器 |
CN106060870B (zh) * | 2016-06-02 | 2018-08-14 |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节点、用户设备以及调整用户设备上行传输和切换上行数据链路的方法 |
CN108934007B (zh) * | 2017-05-25 | 2022-03-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upf重选的策略控制方法、pcf及smf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2602A (zh) * | 2007-03-21 | 2008-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2009
- 2009-12-18 CN CN200910259427.2A patent/CN1021049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2602A (zh) * | 2007-03-21 | 2008-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Hyoungwon Kwak et al..Mobility Management Survey for Home-eNB Based 3GPP LTE Systems.《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08,第4卷(第4期),145-152. * |
Mobility Management Survey for Home-eNB Based 3GPP LTE Systems;Hyoungwon Kwak et al.;《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081231;第4卷(第4期);145-15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4924A (zh) | 2011-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75073B2 (en) | Gateway configured to provide a handover, converting and routing function | |
US11197214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532661B2 (en) | Network gateway configured to provide a handover, converting and routing function | |
US8699461B2 (en) | Optimized home evolved NodeB (eNB) handover in an LTE network | |
US911345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relating to replay technique | |
EP2605588B1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interface information of neighbor evolved nodeb/relay node, and wireless relay system | |
JP2018102013A (ja) | X2ゲートウェイを有する通信システム | |
US10334493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867985A (zh) | 长期演进增强系统中的切换方法、中继节点和施主基站 | |
CN102104924B (zh) | 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
CN101572876B (zh) | 标识信息的分配、获取方法及装置 | |
EP2793511B1 (en) | Soft handoff method and device | |
EP2464164B1 (en) |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node | |
CN101998549B (zh) | 中继接入系统为用户数据配置数据承载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413493A (zh) | 决定重定位过程的方法和决定切换过程的方法 | |
CN102104920A (zh)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向封闭用户组小区切换的方法 | |
US8805370B1 (en) | Hand-out and hand-in support for legacy mobiles serviced by a femtocell attached to an IMS network | |
EP2461625B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witch control | |
CN101998519B (zh) | 将rnsap协议应用于sctp连接上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848509A (zh) | 一种终端从家庭基站切换到宏蜂窝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426248B (zh) | 在高速数据接入演进网中支持电路域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0428840C (zh) | 宽带码分多址网络中的软切换方法 | |
US20120196605A1 (en) | Transfer of Sessions for Femtocells to Macro Mobile Networks | |
WO2010075652A1 (zh) | 重定向方法和系统 | |
CN100459600C (zh) | 一种接入网络互连的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between IPV4 network and IPV6 networ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