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9191A - 一种电缆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99191A CN102099191A CN2009801278172A CN200980127817A CN102099191A CN 102099191 A CN102099191 A CN 102099191A CN 2009801278172 A CN2009801278172 A CN 2009801278172A CN 200980127817 A CN200980127817 A CN 200980127817A CN 102099191 A CN102099191 A CN 1020991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polymer composition
- unsaturated
- cable
- 10m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3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9
- 125000004432 carbon atom Chemical group C* 0.000 claims 9
- 239000011203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carb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9
- 239000003431 cross linking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8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claims 5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4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3
- 150000001993 di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3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XWJBRBSPAODJER-UHFFFAOYSA-N 1,7-octa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 XWJBRBSPAODJE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group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2986 chain transfer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NLDGJRWPPOSWLC-UHFFFAOYSA-N deca-1,9-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 NLDGJRWPPOSWLC-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IYPLTVKTLDQUGG-UHFFFAOYSA-N dodeca-1,11-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 IYPLTVKTLDQUGG-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29920001519 hom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150000002978 per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XMRSTLBCBDIKFI-UHFFFAOYSA-N tetradeca-1,13-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 XMRSTLBCBDIKF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073 vulcan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08F210/18—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with non-conjugated dienes, e.g. EPT rubb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44—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 H01B3/441—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from alke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连续硫化(CV)生产线的电缆生产方法,本发明制成的电缆包括外围包裹有一层或多层聚合物组合物外层的导线。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在一根导线外包裹一层或多层聚合物组合物层,从而在导线的外围至少包裹一层电缆保护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括:A)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和B)一种交联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连续化硫化(CV)线的电缆生产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更好的可交联电缆或导线的生产方法,及其后续交联步骤,以及所述生产方法制备得到的可交联电缆或导线。
背景技术
聚合物,如聚烯烃等的交联大大有助于改善聚合物的耐热性、耐变形性、蠕变性能、机械强度、耐化学性和耐磨性。因此交联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如在电线和电缆(W&C)制备中的应用。
电力电缆和电线一般由电导体和一层或多层包裹在所述导电体外的聚合物保护层组成。在中压(6千伏为36kV之间)和高压(高于36千伏)电力电缆中,电导体通常是先包裹一层内半导电层,并在内半导电层外依次包裹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为了保护电缆,在这些保护层外,还可能在电缆外进一步增加其他保护层,如屏蔽层或辅助阻障层(auxiliary barrier layer)、即一层或多层阻水层和一层或多层护套层(jacketing layer)等。
由于交联工艺能实现上述优点,电缆中的绝缘层和半导电层通常采用可交联聚合物制成。然后制成的多层结构的电缆中的聚合物组合物进行交联。
通常在应用在电线和电缆中的聚合物材料包含了乙烯均聚和/或共聚物(PE)和丙烯均聚和/或共聚物(聚丙烯)。目前,在电力电缆的电缆绝缘材料中,可交联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电缆绝缘材料。
交联工艺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分解产生自由基的交联剂实现。如过氧化物等交联剂,一般在聚合材料在电缆挤出之前或是挤出过程中加入。所述交联剂应当在电缆挤压过程中保持稳定,所以挤出温度应当较低以尽量减少交联剂在早期的分解,同时又必须足够高以确保足以使反应物适当的熔融和混合均匀。如果大量的交联剂(如过氧化物)在挤出机中便已经发生分解,这样会使交联反应过早发生,从而导致所说的“烧焦(scorch)”现象,即使得产品不均匀,表面不平整,并可能由此使制得的电缆出现在不同层间的变色现象。因此,在电缆挤出过程中,应当避免任何大量自由基形成试剂分解的发生,而交联剂的分解应当仅仅发生在随后的高温交联过程中。因为在高温下会促使交联剂的分解,从而加快交联速度和交联效率。
此外,为使电缆生产能有一个高效的电缆生产线,绝缘材料的熔融温度(melt temperature)具有重要的意义。熔融温度的略微增加便可导致生产运行时间急剧减少,也增加了烧焦形成的风险。我们可通过增加聚合物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从而减小熔融温度;与此同时,增加材料的流动性还有助于改善电缆的加工性能和提高电缆的挤出速度。根据需要,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MFR)的提高(即减少低粘度值的粘胶液),将有助于增加聚合物的产量,或降低熔融压力或降低熔融温度,或上述的任意组合。所有这些参数也会对减少材料的焦烧现象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高熔体流动速率(MFR)的聚合物层材料流动性过好将导致一个所不希望的无中心电缆。也就是所说的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电缆下垂(sagging)现象。下垂现象限制了聚合物层材料、尤其是绝缘层材料的可用的熔体流动速率(MFR)。
而且所用的电缆生产线也限制了聚合物层的材料的可用的MFR。为了避免在水平连续硫化生产线(例如MDCV生产线)和悬链式连续硫化(CV)生产线(尤其是较厚的结构)在生产电缆过程中出现上述下垂现象,通常采用的聚合物材料尤其是对绝缘层材料,与垂直电缆连续硫化生产线和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用于制备更薄的结构)中所用的聚合物材料相比,要求有更低的MFR。所有上述三种电缆生产线类型都是本技术领域公知技术、并且记载于现有文献中。
-在水平系统中,由于导线下沉入绝缘层的情况而导致电缆芯出现一定的偏心距。
-在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中,当壁厚太厚时,使得柔软的熔融聚合物从导线处下落,导致绝缘层位置下移(这就是所说的“梨形电缆芯”)
一般,上述下垂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弥补:
-采用拥有更低MF R的绝缘化合物(例如更大粘度的材料)。
-在前端使用偏心工具,从而对产生的下沉效果进行补偿
-采用扭曲电缆芯技术,从而使导线的位移不会仅发生在同一个方向。
-采用双旋转技术,以抵消第二种下垂情况。
-采用所说的入口热处理技术(entry heat treatment,EHT)。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连续硫化(CV)线生产电力电缆新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克服了上述的弊端,例如,制备而成的电缆具有极好的加工性能,包括良好的流动性,而且不会出现或增加下垂出现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交联电缆制备的方法,还可包括其后续交联过程,本发明可用于生产电缆,尤其是电力电缆,并能改善电缆加工条件、或获得更高的生产产率、或二者同时实现。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本发明生产方法制得的电缆,所述电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具有足够的交联度)。
这里所述的“电缆”表示电缆或是电线。
下面对本发明、本发明其它目的、优选实施例极其种类作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和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与对比例1转速及产率与熔融温度关系对比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3与对比例2转速及产率与熔融温度关系对比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3与对比例2转速及产率与熔融压力关系对比图;
图7为采用实施例1的交联聚合物生产的电缆的核心示意图。
图8为采用实施例1的交联聚合物制备的电缆芯在90度的位置测试绝缘层壁厚示意图。
发明内容:
如第一个发明目的所述,本发明提供了采用连续硫化(CV)生产线的电缆生产方法,制成的电缆包括外围包裹有一层或多层保护层的导线。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i):在一根导线外包裹一层或多层聚合物组合物制备的保护层,从而使电缆导线外围至少包裹有一层保护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种不饱和聚酯,和
B)还可以加入一种交联剂;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有以下性质:
a)熔体流动速率MFR2至少为0.2g/10分钟,且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含
b)碳-碳双键,所述碳-碳双键的含量为每1000个碳原子中至少含0.40个碳-碳双键;
以形成围绕导线的所述电缆层中的至少一层。
这里所述的“生产方法”代表的是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代表本发明中的聚合物组合物。
本发明上、下文所说的“导线”包含一根或多根电线。此外,电缆中可能包括一根或多根如上所述的“导线”,而且所述的“导线”特别优指电导线。
而且步骤(i)中所说的“至少一层保护层”是采用本发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通过挤出或共挤出制成。这里所述“挤出或共挤出”,是指两个或更多层的情况时,所述的多层可以单独分别挤出制备,或至少两个或全部保护层在同一个挤压步骤中同时制备,这而上述工艺是现有的公知技术。
所述C-C双键b)的含量是指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C-C双键的总含量。很明显,至少含有所述的C-C双键不饱和聚合物(A)的C-C双键也包括在C-C双键总含量内。而且聚合物组成可能包括的进一步含有C-C双键的添加剂的C-C双键也包括在C-C双键总额内。因此,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C-C双键代以整个聚合物组合物中全部的C-C双键为准进行计算,并不仅仅以组合物中不饱和聚合物(A)组分中的C-C双键为准。
聚合物组合物的C-C双键b),包括并优选由所述聚合物组分中的乙烯基团、亚乙烯基团、反式次亚乙烯基团、或是它们的组合得到。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并不一定含有上述所有类型的双键。但是,如果聚合物组合物含有上述所有类型的双键,那这些双键都归于上述“b)C-C双键的总含量”内。用于计算上述C-C双键的测定方法在下文“测定方法”中进行了描述。
本文中的MFR2指的是根据ISO1133的标准,在负载下2.16kg下所测定数据。众所周知,所用的测定温度取决于组成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不饱和聚合物的类型。如果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含,乙烯基(共)聚合物(C2的含量至少达到50wt%),也就是,乙烯均聚物或乙烯与一种或多种共聚物单体合成的乙烯乙烯共聚物,或是乙烯基(共)聚合物任意的混合,则MFR2检测温度为190℃;同样的,若所用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丙烯基(共)聚合物(C3的含量至少达到50wt%),这种情形,MFR2检测温度为230℃;此外,若是本发明聚合物组合物包括了两种或是更多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的情形,那么MFR2和碳-碳双键数量取决于聚合物组合物中不饱和的聚合物(A)。所述MFR2检测时不包括交联剂在内。
意想不到的是,上述的或权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MFR和C-C双键的含量的因素组合会对交联制品的制备,尤其是对交联电缆的制备,有很大的有利影响。也就是说,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前述性能组合,从而提升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从而明显提高例如可挤出性能等加工性能,而不会增加成型产品中所不希望的下垂现象的出现,从而我们可以获得高品质和高刚性的产品,从而满足W&C应用所需的高要求。出乎意料地,可以通过在低粘度的聚合物组分中增加C-C双键的数量以提高交联活性和交联效率,来平衡下垂现象的产生几率;而且能够避免制备产品过程中的交联剂,如过氧化物,生成自由基发生过早交联而产生的例如烧焦等问题的风险。
此外,聚合物组合物的高MFR可有效降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熔融温度,并且使聚合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减少熔融压力,从而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强产品的产量,和/或优化产生制备条件。所有上述优点均可降低过氧化物基交联体系过早交联即烧焦现象的发生。上述优势的组合也可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根据需要,用来延长生产运行时间(running time)、降低烧焦风险或增提高产品产量、或改善交联速度和效率,以及上述需要的任意组合。此外,本发明还可根据需要,在仍然确保成型产品的尺寸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交联剂量。
下面内容中优选的具有上述性能、并具有进一步的特征,如进一步性能极其范围的种类,以及优选的实施例,一般可应用于所述生产方法、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及其任何制备方法,以及上述任何组合方式的结合。
所述生产过程优选的聚合物组合物
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含有b)碳-碳双键,所述碳-碳双键的含量为至少0.45个/1000个碳原子,优选至少0.50个/1000碳原子。在实施方案中,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双键含量要求很高,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碳-碳双键的含量,至少达到0.6个/1000个碳原子、或优选至少0.8个/1000个碳原子。在双键的含量较高的实施例中,MFR2值也较高。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碳-碳的双键含量没有上限限制,但优选小于5.0个/1000个碳原子,进一步优选小于3.0个/1000碳原子,最为优选低于2.5个/1000个碳原子。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碳-碳双键优选至少包含乙烯基,所述乙烯基优选由以下物质产生:
i)多元不饱和单体、
ii)链转移剂、
iii)低分子量不饱和化合物,例如交联促进剂或防烧焦剂、或是
iv)(i)~(iii)中的任意混合物。
一般来说,这里所述的“乙烯基”指的是存在于上述i)~iv)物质中的“CH2=CH-”基团部分。
所述的i)多元不饱和单体和ii)链转移剂在下文关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饱和聚合物(A)部分进行描述;所述的iii)低分子量化合物优选为交联促进剂,所述交联促进剂为包含至少1个、优选至少包含2个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如至少包括1个、并优选包括2个不饱和基团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化合物,酯,一醚,或酮,又如氰尿酸酯,异氰脲酸酯,磷酸酯,原甲酸酯,脂肪族或芳香族醚,或苯三羧酸烯丙酯。所述的酯、醚或酮的例子选自二丙烯酸酯,三丙烯酸酯,四丙烯酸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3,9-二乙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DVS)或三烯丙基偏苯三酸酯(TATM)或上述化合物的任意组合。在此交联过程中,所述交联促进剂占整个聚合物组合物的含量为:少于2.0wt%,优选小于1.5wt%,进一步优选1.0wt%,其含量下限通常限定为至少0.05wt%,优选至少0.1wt%。
在所述iii)低分子量成分中的防烧焦剂(SR)(在下文中进一步说明)也含有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C-C双键的总量中的部分双键。所述的SR的例子为α-甲基芳香烯烃单体的不饱和二聚体如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二苯基乙烯、醌衍生物,氢醌衍生物、含单官能乙烯酯和醚、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单环烃、或是上述物质的混合物。优选,所述防烧焦剂的占整个聚合物组合物的百分含量为0.005~2.0wt%,更优选为0.005~1.5wt%。进一步优先含量范围为0.01~0.8wt%、0.03~0.75wt%,0.03~0.70wt%,0.04~0.60wt%,所述含量基于整个聚合物组合物而言。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在聚合物组合物中的b)C-C双键包括乙烯基,所述乙烯基的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总量含量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0.2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3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4个/1000个碳原子。在实施例中,聚合物组合物中要求较高的双键含量,所述乙烯基的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总量含量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达到0.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6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7个/1000个碳原子。双键的含量较高的实施例中,MFR2值也较大。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碳碳的双键含量上限,按如下顺序一般依次优选为最多3.0个/1000个碳原子,最多2.5个/1000碳原子,最为优选最多2.0个/1000个碳原子。因此,如果存在乙烯基,则乙烯基的总含量也归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C-C双键的总含量内。所述的所有的乙烯基可以是由上述(i)至(iv)中提及任意一种的乙烯基基团组成,或者,如果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有(i)至(iv)中的不只一种乙烯基,那么乙烯基团总量为(i)至(iv)中不只一种乙烯基团的含量的总和。
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优选不饱和聚合物(A)是由单体单元与至少一种不饱和共聚单体单元,或还加入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物单体单元合成的共聚物,且所述不饱和聚合物至少含有一个由多不饱和共聚物单体产生的乙烯基。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a)MFR2(根据ISO1133标准,在2.16kg负荷下)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达0.5g/10min、0.7g/10min、1.0g/10min、2.5g/10min、2.8g/10min、3.0g/10min,或3.2g/10min。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上限不限,但可能在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最高20g/10min、15g/10min,或根据实际运用,最高为10g/10min或8g/10min,活根据在某些情况的需要,例如:对于电缆绝缘层材料没有上述上限限制。实际操作应用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连续硫化生产线选择适当的MFR范围和C-C双键数量范围。
在一些采用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或水平式线连续硫化生产线的优选实施例的生产过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至少达到2.3g/10min。在进一步的,采取同样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例如,在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和水平式连续硫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理想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要小于2.5g/10min,更优选小于2.3g/10min。当采用纵向垂直连续硫化生产线时,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优选至少达到2.3g/10min。
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3500Pas、至少4000Pas、至少5000Pas。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优选粘度η0,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3500Pas,5000Pas。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上限,通常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最大为50000Pas或更低、45000Pas或更低,40000Pas或是更低。
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05,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3500Pas、至少3500Pas、至少4000Pas。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05上限,通常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最大为40000Pas或更低、35000Pas或更低、30000Pas或是更低。
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300,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600Pas或更低、500Pas或更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300下限,通常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50Pas或是100Pas。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优选采用具有上述一种MFR2范围或是至少一个上述粘度的聚合物组合物,更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同时具有上述一种MFR2,和至少一个、优选为全部的上述粘度值。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为可交联的,并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生产电缆一层或多层交联层的所述生产方法,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在所述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后续交联。所述可交联的聚合物组合物可以包含交联剂B)。
“可交联的”是一个公知的概念,其意味着,聚烯烃组合物可以发生交联反应的特性,即通过自由基的形成,在聚合物链之间形成连接桥(bridge)。
这里的交联剂B)表示任何可以产生自由基的化合物,所述自由基可引发交联反应。所述交联剂B)优选包含-O-O-键或是-N=N-键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过氧化物作为交联剂。
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所述的交联剂B)优选过氧化物,含量优选小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总量的10wt%,更有选小于6wt%时,进一步优选小于5wt%,小于3.5wt%,甚至可更为优选含量0.1wt%~3wt%,最为优选含量为0.2wt%~2.6wt%。
所述交联剂B)的举例为有机过氧化物、但并不局限于有机过氧化物,如二叔戊基过氧化物,2,5-双(叔丁基过氧基)-2,5-二甲基-3-己炔;2,5二(叔丁基过氧基)-2,5-二甲基己烷;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基)-戊酸酯;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1,1-二(叔戊基过氧基)环己烷;或任何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优选,2,5-二(叔丁基过氧基)-2,5-二甲基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过氧化物最优选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含有交联剂B)的交联剂。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
-上述所提及的交联促进剂。所述交联促进剂包括上述的某一种或多种有助于提升交联效率和/或是C-C双键的总量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一种或多种防烧焦剂(SR)定义为:与不含所述防烧焦剂的聚合物组合物相比,在常用的挤出温度下,可减少在聚合物组合物挤出过程中形成烧焦现象的化合物。所述的防烧焦剂也有助于增加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C-C双键的总量。优选的SR的及所述SR的用量范围已在上文叙述。
-其它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和稳定剂和/或加工助剂。所述抗氧化剂,如空间位阻酚(sterically hindered phenol)或半空间位阻酚(sterically semi-hindered phenol)、芳香胺、脂肪位阻胺、有机磷酸酯、硫代化合物或是它们的混合物,所述进一步的添加剂包括,阻燃添加剂(flame retardant additive)、水树阻滞添加剂(water tree retardant additive)、酸中和剂(acid scavenger)、无机填料和稳压剂(voltage stabilizer)。
此外,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可进一步包括其它聚合物添加成份,所述其它聚合物添加成分包括不同于上述A)中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或饱和聚合物的其它A)不饱和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可被加工成任何形状和大小的粉末或球粒(pellet),也包括颗粒(granule)。所述球粒可以在不饱和聚合物A)的聚合工艺之后,使用造粒设备的设备如颗粒挤出机,通过本技术利用常规技术制备。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合成球粒。
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优选不饱和聚合物: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产方法步骤包括
i):在一根导线外包裹一层或多层聚合物组合物层,从而使电缆导线外围至少包裹至少一层电缆保护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和
B)可用的一种交联剂;
所述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有以下特性:
a)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的MFR2至少为0.2g/10min;且
b)所述不饱和聚合物含有碳-碳双键,所述碳-碳双键的含量在为至少0.40个/1000个碳原子,以形成环绕所述导线的电缆层中的其中一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b)C-C双键的含量为在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中C-C双键的总的含量。所述的“至少有一个不饱和聚合物(A)”(简称不饱和聚合物(A))同时包括了均聚物和共聚物,其中所述均聚物的通过链转移剂形成不饱和键,所述共聚物,通过单体与至少一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或还加入链转移剂共聚合成形成不饱和结构。
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中的C-C双键的含量,优选为至少0.45个/1000碳原子,进一步优选0.50个/1000碳原子。在本实施例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中,理想的C-C双键优选含量为至少不低于0.6个/1000碳原子,或者进一步优选至少0.8个/1000碳原子。在双键含量较高的实施例中,不饱和聚合物的MFR2要求也越高。所述不饱和聚合物的C-C双键没有上限限制,但可以优选为小于5.0个/1000碳原子,进一步优选为小于3.0个/1000碳原子,更进一步的优选小于2.5个/1000碳原子。
所述不饱和聚合物优选含有乙烯基的C-C双键(b),所述乙烯基优选来自于(1)多不饱和共聚物单体、(2)链转移剂或是(3)多不饱和共聚物单体和链转移剂的组合。
更优选,在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中含有的乙烯基的C-C双键(b)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总含量,按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0.2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3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4个/1000个碳原子。在优选实施例中需要较高的C-C双键含量,以所有的乙烯基总含量按如下顺序优选为:至少0.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6个/1000个碳原子,或至少0.7个/1000个碳原子。所述高C-C双键的含量的聚合物组合物优选具有较高的MFR2。
在本发明A)中所述不饱和聚合物中的乙烯基含量没有上限限制,但可按照如下的次序依次优选为:小于3.0个/1000个碳原子、小于2.5个/1000个碳原子、或是小于2.0个/1000个碳原子.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合物为如上所述的不饱和共聚物,所述不饱和聚合物包含一个或多个不饱和共聚物单体。更优选地,所述不饱和共聚物中的C-C双键包括乙烯基,所述乙烯基优选由所述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产生。优选的,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产生的乙烯基的总含量,按如下次序依次优选:至少0.2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2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3.0个/1000个碳原子、或是至少0.35个/1000个碳原子。
所述乙烯基含量没有上限限制,但可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小于3.0个/1000个碳原子、小于2.5个/1000个碳原子、小于2.0个/1000个碳原子、小于1.5个/1000个碳原子。所述的乙烯基由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产生,并且有助于提高所述不饱和共聚物中的C-C双键b)含量。
若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饱和聚合物(A)为不饱和共聚物,且所述不饱和共聚至少包括一种不饱和共聚单体,那么所述不饱和共聚单体为一直链碳链分子,所述直链碳链分子包含至少8个碳原子,并且非共轭双键间至少含有4个碳原子;且所述非共轭双键至少有一个为端基。
组成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适用的不饱和聚合物(A),可以是任何一种不饱聚合物,优选任何满足上述MFR特性要求以及双键含量要求的不饱和聚合物作为优选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饱和聚合物。所述不饱和聚合物优选聚烯烃,所述聚烯烃同时包括烯烃的均聚物和共聚物。所述不饱和聚烯烃优选不饱和聚乙烯和聚丙烯。所述不饱和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和/或共聚单体分布均可以是单峰分布或多峰分布,所述单峰和多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具有明确的含义。
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优选实施中,所述的不饱和聚烯烃由烯烃和至少一种含多不饱和共聚物单体、以及还可以与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物单体合成的不饱和共聚物。
所述烯烃的不饱和共聚物优选为乙烯的不饱和共聚物或是丙烯的不饱和共聚物。
所述的烯烃的不饱和共聚物是至少含有一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或还含有一种进一步其它共聚物单体的聚丙烯(PP)共聚物,所述烯烃的不饱和共聚物可以时无规丙烯共聚物或是一种各段异性(heterophasic)丙烯共聚物;并且所述不饱和聚合物具有本技术领域公知的不饱和结构。所述不饱和丙烯共聚物可优选采用常规的低压聚合工艺合成。所述常规低压聚合工艺在聚合物文献中都有记载说明。
在大多数的优选聚合物组合物实施例中,所述烯烃的不饱和共聚物为不饱和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更有选为一种乙烯的不饱和共聚物。
所述的乙烯的共聚物可以是一种采用高压聚合工艺合成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聚物,所述乙烯与至少一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或还与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单体、或还有链转移剂存在条件下共聚合成;也可以是一种采用低压工艺合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是极低密度聚乙烯(very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VLDPE),所述乙烯与至少一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或还与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物单体在一种配位催化剂作用下共聚合成,所述配位催化剂如铬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所述的LDPE共聚物、LLDP共聚物及其聚合合成工艺都是公知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道,所述的“共聚物单体”定义为可进行共聚合反应的单体单元。
所述不饱和共聚物(A)(优选为乙烯的共聚物)中的其它共聚物单体,是与形成聚合物链的共聚单体不同,且可选自乙烯或是更多碳原子的α-烯烃,优选为C3~C20的α-烯烃,例如丙烯、1-丁烯、1-己烯、1-壬烯或1-辛烯,也可选自极性单体。
众所周知,丙烯可用作共聚物单体,或是ii)链转移剂(CTA),或是同时用作共聚物单体和链转移剂,而且还可有助于提高所述b)C-C双键的含量,尤其是提高了乙烯基的含量。这里,当采用可共聚的链转移剂(CTA),例如丙烯时,所述的可共聚合的链转移剂(CTA)不算在所述共聚物单体的含量内。
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A)为一种不饱和低密度乙烯(LDPE)共聚物(以下称作“LDPE共聚物”),所述LDPE含有至少一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为一种二烯体,优选1)一种含有至少8个碳原子、第一个C-C双键为端基、且第二个C-C双键与所述第一个C-C双键形成非共轭双键的二烯(第1类二烯),所述第一类二烯优选自C8~C14的非共轭二烯体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进一步优选自1,7-辛二烯、1,9-癸二烯,1,11-十二碳二烯,1,13-十四碳二烯,7-甲基-1,6-辛二烯,9-甲基-1,8-癸二烯,或是上述二烯体的混合物,更进一步优选为1,7-辛二烯、1,9-癸二烯,1,11-十二碳二烯,1,13-十四碳二烯,或其任意混合物。
另外,除了上面列出的二烯,所述二烯还可选自其他类型的多不饱和二烯体,如选自一种或多种硅氧烷化合物(第2类二烯),所述硅氧烷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H2=CH-[SiR1R2-O]n-SiR1R2-CH=CH2
其中,所述n为1~200,且所述R1和R2为C1~C4的烷基或是C1~C4的烷氧基;所述R1与R2可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所述的不饱和共聚物的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优选为上述第1类二烯。所述不饱和共聚物进一步优选乙烯共聚物,所述乙烯共聚物由乙烯与1,7-辛二烯、1,9-癸二烯,1,11-十二碳二烯,1,13-十四碳二烯中的一种或其任意混合物、或还与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物单体合成。所述不饱和共聚物更进一步优选为上述的不饱和LDPE共聚物。所述不饱和共聚物可以包含其它的共聚单体,如,极性共聚单体、α-烯烃共聚单体、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极性共聚单体化合物含有羟基、烷氧基、羰基、羧基、醚基、酯基、或其组合。所述化合物优选为含有羧基和/或酯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醋酸酯或是其任意混合物。
在所述不饱和LDPE共聚物中,所述极性共聚单体优选自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醋酸、或是其混合物。进一步优选,所述极性共聚物单体选自丙烯酸(C1-~C6-)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1-~C6-)烷基酯或是醋酸乙烯酯。再进一步优选,所述极性共聚物单体选自丙烯酸(C1-~C4-)烷基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或丙烯酸丁酯)、或醋酸乙烯酯、或其任意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饱和聚合物(A)可通过任何常规的设备以及常规聚合物合成工艺、上述产生不饱和结构的常规技术、和任何调节MFR的传统方法进行制备,以便于控制和调整生产条件从而实现本发明合成的聚合物的MFR值和C-C双键含量所需的平衡,所述平衡可根据实施例的需要进一步进行调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饱和LDPE聚合物,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并优选在高压反应器中自由基引发聚合(简称高压自由基聚合)制备。所述可用的高压(HP)聚合工艺以及生产条件的控制方法为公知知识,在记载于已有文献中,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通过已有知识重现本发明所述的平衡。所述高压合成工艺采用在管式反应器或是蒸压釜中进行,并优选管式反应器。优选的高压聚合物工艺在下文乙烯、或乙烯与一种或是多种共聚单体(优选为至少一种或多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在管式反应器中合成上述LDPE均聚物或是共聚物的内容中进行叙述。所述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聚合物的制备:
压缩:
将乙烯通入压缩机中,从而在特定温度下,将大量的乙烯进行处理。所述压缩机为活塞压缩机或是隔膜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一般选用串联式或并联式生产模式的压缩机。一般为2~5个压缩步骤。根据压力,循环的乙烯、或还包括和共聚单体可在方便的点加入。所采用的温度通常较低,一般在低于200℃或小于100℃范围,优选温度为小于200℃。
管式反应器:
将制得的混合物通入管式反应器中,管式反应器第一部分用来调整通入的乙烯的温度,该温度通常调节为150~170℃。然后加入自由基引发剂,,任何可在高温下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化合物或是上述的混合物均可作为自由基引发剂使用。其适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可由商业采购获得。所述聚合物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制备过程中,可有多个自由基引发剂注入点,如1~5个,通常采用单独注射泵。众所周知,在制备过程中,乙烯、或乙烯与共聚单体可在任意时间、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任何区域、和/或从一个多或个注入点加入。所述的反应器通过冷凝水水或是蒸汽实现连续冷却。其中,在生产过程中,最高的温度被称为峰值温度,最低的温度被称为自由基引发温度。所述的最低温度为反应开始的温度,该温度被称为引发温度;该温度较低,而且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其中,合适的温度为80~350℃,压力为100~400MPa。压力至少可以在压缩阶段以及管式反应器后测量获得,温度可在反应过程所有步骤中的多个点测量获得。通常采用高温和高压可提升产品的产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选择采用不同的温度从而实聚合物链的结构控制,例如,长链支化和/或短链支化、密度、支化因子(branching factor)、共聚物单体分布、MFR、粘度,分子量分布等。
所述反应器通常采用阀门控制开关,所述阀门用于调整所述反应器的压力以及控制所述反应混合物由反应压力至分离压力的减压调整。
分离:
分离时通常压力大约降至10~45MPa,优选降压至30~45MPa。将聚合物产物()与未反应的产物(如单体、和可能加入的的共聚单体等气态产物)等分离,大部分未反应的产物被回收。一般将小分子化合物,即蜡,从气体中取出除去。我们还可进一步降低压力,从而将为反应的气态产物,如乙烯等,回收循环使用。所述的气体在回收前通常进行冷却和净化。
所获得的聚合物熔体通常为混合物并呈粒状(pellet)。可选择性的,或是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可向所述混合物中添加添加剂。关于通过高温自由基聚合而成的乙烯(共聚)聚合物的更详细的内容,记载于《聚合物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6卷(1986)第383-410页。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例如所使用的链转移剂,或是调整反应温度或压力,从而调整所述不饱和LDPE聚合物(A)的MFR,所述未饱和LDPE聚合物优选未饱和LDPE共聚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制备过程中,根据已有技术,可以在乙烯与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共聚物单体、或是与链转移剂、或是同时与二者聚合反应时,根据C-C双键的类型或含量,通过调节乙烯与多不饱和共聚单体和/或链转移剂的喂料比,从而制备所需的不饱和聚合物。专利WO 9308222公开了一种采用乙烯与多不饱和单体的高压自由基聚合工艺,所述多不饱和单体例如α,ω-二烯烃,从而提高乙烯共聚物不饱和度。未反应的双键在形成的聚合物链中多不饱和共聚单体的位置形成侧链乙烯基(pendant vinyl group),通过无规共聚方式,所述不饱和结构均匀地分布于聚合物链上。同样的WO 9635732也公开了一种乙烯和一种特定类型的多不饱和α,ω-二乙烯基硅氧烷的高压自由基聚合工艺。而且,我们知道,例如丙烯可以作为链转移剂从而生成所述的双键,因此,丙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与乙烯发生共聚反应。
所述的另一种不饱和LDPE均聚物也可通过参照上述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制备条件制备获得,除非是乙烯只能通过链转移剂作用才可聚合。
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a)MFR2,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根据ISO1133标准,负荷2.16kg和190℃条件下,至少0.5g/10min,至少0.7g/10min,至少1.0g/10min,至少2.5g/10min,至少2.8g/10min,至少3.0g/10min,或至少3.2g/10min。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MFR2没有上限限制,但可根据如下顺序依次优选高达20g/10min,高达15g/10min,或是根据最终应用如应用在电缆中,优选10g/10min或是8g/10min。
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粘度η0,按照如下次序依次优选为:至少6000Pas,至少7000Pas,所述的粘度η0的上限,通常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50000Pas或更小,45000Pas或更小,40000Pas或更小,38000Pas或更小,36500Pas或更小,或35000 Pas或更小。通常所述的粘度η0的上限可按照如下顺序进一步优选为:45000Pas或更小,40000Pas或更小,35000Pas或更小。
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粘度η0.05,按照如下的次序依次优选为:至少3500Pas、至少4000Pas,或至少5000Pas。通常所述的粘度η0.05的上限,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35000Pas或更小,30000Pas或更小,或25000Pas或更小。
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粘度η300,按照如下的次序依次优选为:550Pas或更少、450Pas或更少。通常所述的粘度η300的下限,按照给定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100Pas,或至少150Pas。
优选的,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优选具有上述的一个MFR2值或是至少一个上述的粘度。更优选地,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的具有上述的一个MFR2值和至少上述的一个粘度值。
本发明中,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密度值,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高于0.860g/cm3,高于0.880g/cm3,高于0.900g/cm3,高于0.910g/cm3,或高于0.915g/cm3。
进一步优选,本发明中,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密度值,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高达0.960g/cm3,低于0.955g/cm3,低于0.9500g/cm3,低于0.945g/cm3,低于0.940g/cm3,0.860g/cm3,低于0.935g/cm3,低于0.930g/cm3。最优选值范围为0.915g/cm3~0.930g/cm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不饱和LDPE共聚物)的共聚物单体含量占所述不饱和聚烯烃质量百分比为最高45wt%,例如含量为0.05~25wt%,更有选为0.1~15wt%。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为可交联的不饱和聚合物。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由至少一种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组成,即意味着,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不再含有进一步其它的聚合物成分,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为唯一的聚合物成分。然而,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可能含有进一步其它的成分,例如上述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可以以聚合物作为载体、即以母料的形式加入到混合物中。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进一步优选由上述所的不饱和聚合物(A)、或优选地还加入性交联剂(B),例如过氧化物、或还加入进一步其它添加剂组成,所述不饱和分子为粒状(pellet)。
工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优选种类和实施例、不饱和聚合物A)和可能加入的交联剂B)成分,同样适用在本发明优选生产方法中,且在所述生产方法中有很高的适用度。
用于电缆生产的连续硫化(CV)生产线包括i)制备电缆保护层步骤和所述制备过程可能会有的交联步骤,并且可以是任意一种公知的的传统常规连续硫化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水平连续硫化生产线(horizontal CV line),悬链式连续硫化线(catenary CV line)和纵向垂直连续硫化线(vertical CV line)。所有上述三中电缆生产线类型都是公知技术并且记载于已有文献中。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所述水平、悬链、和纵向垂直所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电缆的纵向轴线位置,尤其是在可能会有的交联之前或是在交联过程中的电缆的纵向轴线位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i)制备的保护层中,至少有一层为绝缘层。
如果所用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填料,例如炭黑,则所述填料的含量优选为3wt%或是更少。这里所指的填料应当理解为是一种可以减小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的添加剂;若是所述填料含量超过所述的3wt%,则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加工性能会显著降低。若是采用上述工艺的步骤i)制备绝缘层,则所述绝缘层优选不含有任何所述的填料。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产方法中,在所述步骤i)之前还包括另一个步骤i0),生产步骤如下:
i0)将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与可能会加入的其它成分熔融混合,然后
i)并在导线外围形成一层或多层保护层,其中至少有一层所述保护层采用上述步骤i0)中制得的熔融混合物制备而成。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可以以粒状形态加入所述步骤i0)中,并且熔融混合可在一个较高的温度下实现,该温度可以熔融(或软化)所述聚合物材料以进行所述生产步骤。熔融混合是一种公知的混合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成分在一个较高的温度下混合,且上述较高温度通常通常高于所述聚合物成分的熔融或是软化温度,优选为超过所述熔融温度或软化温度20~25℃。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通过(共)挤出制成。所述“(共)挤出”,意味着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保护层的情况,所述的多个保护层可以单独分离挤出成型,或至少两个或全部所述保护层层同一个挤出步骤中挤出,该工艺是现有的公知技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用于电缆生产工艺之前,所述可交联聚合物组合物可以包括交联剂(B),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与所述交联剂(B)可以通过常规的混合工艺混合,例如在在挤出机中的聚合物组合物熔体中加入交联剂(B),又如,采用液态过氧化物吸收方法,即所述呈液态的过氧化物或是溶解于溶剂中的过氧化物被固态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如粒状聚合物吸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与所述交联剂(B)通过任意常规的混合工艺混合。典型的混合工艺包括挤出机中熔融混合,也可以是液态过氧化物吸收方法,即所述呈液态的过氧化物或是溶解在溶剂中的过氧化物被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如粒状聚合物组合物吸收。所获得的含有成分(A)和(B)的聚合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品的生产,优选用于电缆生产工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交联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述交联剂可以在步骤i0)加入。在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加入的交联剂(B)优选前文所述的交联剂,并且可以以液态形态在室温条件下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或者可以预热至熔融温度或玻璃转化温度以上条件下加入、或者溶解在载体介质中加入,这些都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
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可以直接包含其它添加剂,或者所述其它添加剂可以在产品制备过程中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混合。
因此,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优选步骤:
-i00)准备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为备步骤-i0)使用,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种可交联的不饱和聚合物,以及
B)一种交联剂,
-i0)将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与还可能加入的其它添加成分熔融混合,并
-i)将所获得的熔融混合物用于在所述导线外围形成一层或多层电缆聚合物组合物层;
本发明所述生产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i00)准备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为备步骤-i0)使用,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种可交联的不饱和聚合物,
-i00’)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加入至少一种交联剂,
-i0)将所述的不饱和聚合物与所述交联剂、以及还可能加入的其他添加成分熔融混合;并
-i)将所获得的熔融混合物在所述导线外围形成一层或多层电缆聚合物组合物层。
本发明生产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制备电力电缆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i)优选采用(共)挤出工艺,按顺序在电缆的导线外围至少包裹一层内半导电层,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可交联的不饱和聚合物(A),且所述聚合物组合物至少用于制备电力电缆的绝缘层。
这里所述的电力电缆为在传递任何电压下能量的电缆。应用于所述电力电缆的电压,可以是交流(AC)电压,直流(DC)电压,或瞬变(脉冲)电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含有多层保护层的制品为用与传递高与1kV电压的电力电缆。
在优选工艺中,单独聚合物组合物或与可能加入的其他聚合物组分以及添加剂混合物的i0)熔融共混过程在一个混合设备(mixer)或是挤出机、或其组合中高温条件下进行;若是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则在低于交联温度的温度下熔融混合。在所述i0)熔融混合之后,优选在挤出机中,将制得的熔融层材料优选采用本技术领域公知的(共)挤压工艺覆盖在导线外围。所用的混合设备和挤出机(如单螺杆挤出机或是双螺杆挤出机)通常用于电缆制备工艺,并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生产工艺。
所述优选制备可交联电缆(优选为可交联电力电缆)的工业,步骤还包括ii)交联,即将由步骤i)中所获得的至少一层电缆层发生交联反应,所述电缆层含有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可交联不饱和聚合物(A),所述交联反应通过交联剂实现,所述交联剂优选上述交联剂(B),更优选为过氧化物。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生产的其他电缆保护层以及其所用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发生交联。
交联反应能在适合交联的环境中进行,通常在升高温度下进行,如高于140℃的温度,更优选高于150℃的温度,如160~350℃之间,其所需的具体的温度根据所使用的交联剂决定,这是本技术领域公知常识。通常所采用的交联温度至少比所述i0)熔融共混步骤中采用的温度高20℃,这是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计算得到的。
优选的,制备过程中,维持所述交联条件直到交联样品根据IEC 60811-2-1标准测得的所述交联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热固伸长率(hot set elongation)在200℃下为175%或者是更低。这个方法也被称为“热固(hot set)”,可用于表征交联程度。较低的热固度意味着较低的热变形,这也代表了较高的交联度。更有选的热固伸长率为120%或更低,再进一步优选为100%或更低。此外,交联条件进一步优选维持至本发明中的所述交联聚合物组合物永久形变(permanent deformation)小于15%,更有选为小于10%。热固和永久变形的测量在“测量方法”的实验部分有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得到的交联电缆包含至少一层本发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交联层。
本发明生产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可调整采用不同类型的连续硫化生产线。
在本生产方法优选的连续硫化生产线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按照ISO1133标准,负荷2.16kg时,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2.3g/10min、2.5g/10min、2.8g/10min、3.0g/10min、或者3.2g/10min。进一步优选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包括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为不饱和LDPE共聚物,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按照ISO1133标准,负荷2.16kg时,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2.3g/10min、2.5g/10min、2.8g/10min、3.0g/10min、或者3.2g/10min。在该聚合物组合物的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中,所述乙烯基的总含量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0.3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4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6个/1000个碳原子、或者甚至是至少0.7个/1000个碳原子。本实施例再进一步优选地,至少包括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为不饱和LDPE共聚物,所述不饱和聚合物含有乙烯基,所述乙烯基由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产生,所述乙烯基的总含量按照如下顺序依次优选为,至少0.2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25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3个/1000个碳原子、至少0.35个/1000个碳原子。
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05优选至少为3000Pas,进一步优选为3500Pas,更进一步优选4000Pas。在所述实施例中,优选至少包括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为不饱和LDPE共聚物,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05至少达到3500Pas,优选至少4000Pas,进一步优选至少达到5000Pas。在所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制备电缆所用的连续硫化生产线工艺为水平连续硫化生产线,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或纵向垂直连续硫化生产线模式,优选采用用于制备较薄结构的纵向垂直连续硫化生产线或悬链式线连续硫化生产线。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连续硫化生产线工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MFR2为2.5g/10min或是更小、其适用范围为0.2~2.3g/10min,优选0.5~2.3g/10min,再进一步优选0.7~2.3g/10min,更进一步优选为1.0~2.0g/10min。上述数据皆为在ISO1133标准下,负荷2.16kg时测得。
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至少包括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所述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为不饱和LDPE共聚物,所述不饱和不饱和聚合物的MFR2根据ISO1133标准,负荷2.1kg条件下为,2.5g/10min或更小,其适用范围为0.2~2.3g/10min,优选0.5~2.3g/10min,再进一步优选为0.7~2.0g/10min,更进一步优选为1.0~2.0g/10min。在所述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乙烯基,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为不饱和聚合物的组合物,所述乙烯基的总含量为至少0.25个/1000个碳原子、0.30个/1000个碳原子、或是0.40个/1000个碳原子,在本实施例中,理想中所述乙烯基的总含量甚至可以高达0.50个/1000个碳原子。在本发明中,本实施例对于采用水平连续硫化生产线、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具有特别优异的效果,其中,对于MFR采用最常规的限制使用范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交联电缆、或任何上述生产方法制备的交联电缆。
测试方法
除非在具体描述或在实验部分中有特别说明,下述方法将应用于相应的性能测试。
熔体流动速率
熔体流动速率(MFR)依照ISO 1133来进行测定,并以g/10min为单位进行表征。MFR是对聚合物流动性的表征,因此可用于表示聚合物的可加工性。熔体流动速率越高,聚合物的粘度就越低。聚乙烯的MFR在190℃温度下、在加载不同负荷时来测定,如2.16kg(MFR2)或21.6kg(MFR21)。聚丙烯的MFR在230℃进行测试。
密度
密度通过ISO 1183D标准进行测定。样品的准备根据ISO 1872-2标准执行。聚合物组合物或不饱和聚合物中的双键数量
该测试方法既能应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也能适用于不饱和聚合物(A)。该两种物质都将在下述内容中被称作(待测)聚合物或(待测)样品。
对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双键数量的测定步骤依照ASTM D3124-98法进行。在该测试方法中,详细描述了基于2,3-二甲基-1,3-丁二烯的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亚乙烯基的测定方法,其中描述的样品准备步骤同样可应用于本发明中的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乙烯基数、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亚乙烯基数、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反式次亚乙烯基(trans-vinylene)含量的测定。然而,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双键的消光系数(extinction coefficient)的确定,必须用到以下三种化合物:1-癸烯来提供乙烯基、2-甲基-1-庚烯来提供亚乙烯基、反式4-癸烯来提供反式次亚乙烯基,ASTM D3124法的第9章所述步骤如下所述:
双键总数以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并以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乙烯基数、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亚乙烯基数、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反式次亚乙烯基数进行表征。
待测聚合物被压成厚度为0.5~1.0mm的薄膜。实际厚度将通过测量得到。FR-IR光谱测试仪型号为Perkin Elmer 2000,分别率为4cm-1,进行四次扫描,记录。
从980cm-1到大约840cm-1处作一条基线。在大约888cm-1处检测到的峰为亚乙烯基峰,在大约910cm-1处检测到的峰为乙烯基峰,在大约965cm-1处检测到的峰为反式次亚乙烯基峰。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双键总数依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亚乙烯基数=(14×A)/(18.24×L×D)
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乙烯基数=(14×A)/(13.13×L×D)
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反式亚乙烯基数=(14×A)/(15.14×L×D)
其中,
A:吸光率(峰高);
L:薄膜厚度(单位:mm);
D:材料的密度(单位:g/cm3)。
上述计算的摩尔吸光系数(B)分别为18.24、13.13和15.14,并以l·mol-1·mm-1为单位进行计算,其表达式为:
B=A/(C×L)
其中,A为最大吸光率即为峰高,C为浓度(单位:mol·l-1),L为样品厚度(单位:mm)。
所述步骤按照ASTM D6248-98标准。至少配制三份0.18mol·l-1的二硫化碳(CS2)溶液,且需要摩尔消光系数的平均值。
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乙烯基(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产生)含量的测定和计算如下:
待测聚合物与对比用聚合物用相同的反应器进行制备,基本上使用相同的条件,例如相近的最高温度、压强、产率,但唯一的差别就是待测聚合物加入多不饱和共聚单体制备,而对比用聚合物没有加入。每一种聚合物中的乙烯基的含量通过上述的FT-IR光谱法进行测定。然后,假定在聚合工艺中形成的乙烯基以及链转移剂(如果有的话)引入的乙烯基基本含量,在对比用聚合物和待测聚合物中是相同的,唯一例外的是待测聚合物制备时在反应器中加入了不饱和共聚单体。待测聚合物中已测量得到的乙烯基的数量减去所述基本含量,因而,所得的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乙烯基含量,而此时乙烯都来自于多不饱和共聚单体。
如果含有低分子量化合物(iii)(以下称所述化合物),对低分子量不饱和化
合物中的双键含量的测试步骤如下:
根据ASTM D6248-98标准能测定所述化合物(如发明内容部分列举的交联促进剂或防烧焦剂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率。至少需要准备三份所述化合物的CS2(二硫化碳)溶液,所用的溶液浓度接近于0.18mol/l。这些溶液用FT-IR光谱法进行分析,并且每份液体样品以4cm-1的分辨率和0.1mm的光程进行扫描,测量最大强度的吸收峰,该峰为所述化合物(该化合物可能含有任意一种类型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结构的吸收峰。
每份溶液以及每一种双键的摩尔吸光系数(B)依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B=(1/CL)×A
C:待测的每种碳碳双键浓度(mol/l);
L:组织厚度(mm);
A:待测的每种碳碳双键吸收峰的最大吸光率(峰高)(mol/l)。
计算每种双键的平均摩尔吸收率(B)。
每种碳-碳双键的平均摩尔吸收率(B)可用来计算上述待测聚合物样品及对比用聚合物的双键含量。
流变学、动力学特征(粘度,剪切变稀指数)
诸如剪切变稀指数(Shear Thinning Index,SHI)和粘度等的流变特征通过流变仪进行测定,优选的是,用Anton Paar公司的Physica MCR300流变仪。测试条件:压膜样品,190℃的氮气环境下,用多个直径为25mm且板结构(plate geometry)间为1.5mm间距(gap)的板(plate)。震荡剪切实验按照ISO 6721-1标准在应变的线性粘度范围内进行,频率为0.05~300rad/s。每10个频率,设立5个测试点。
所得的储能模量(storage modulus,G’)、损耗模量(G”)、复数模量(G*)、复数粘度(η*)的值通过频率(ω)的函数公式获得。η100为在频率为100rad/s时的复数粘度的缩写。在所进行的测试中,采用的频率为0.05、0.10和300rad/s。
剪切变稀指数(SHI)与MWD(分子量分布)有关而与重均分子量无关,可根据Heino等人报道的方法进行计算(《聚乙烯组分流变特性》Heino,E.L.,Lehtinen,A.,Tanner J.,J.,芬兰波尔沃Neste Oy公司,国际流变学会议会报流变学理论与应用部分,11th(1992),1,360-362页;及《聚乙烯分子结构对流变性能的影响》,Heino,E.L.,芬兰波尔沃Borealis Polymers Oy公司,北欧流变学会年报,1995年)。
SHI值可通过计算在特定复数模量时的复数粘度值、和两个复数粘度的比值例来计算得到。例如,在用1kPa和100kPa时的特定复数模量值,便能分别得到相应的η*(1kPa)和η*(100kPa)。剪切变稀指数(SHI)1/100由η*(1kPa)和η*(100kPa)这两个复数粘度值的比值即η(1)/η(100)计算得到。
实际测试过程中,复述粘度值并不是总在上述低频率下测量直接得到。在频率下降至0.126rad/s时,通过绘制扫描频率对数与复数粘度关系图,外推出复数粘度值,绘制与最低的频率对应的5个测试点的拟合线(best-fitting line)并从此线上读取粘度值,来推算复数粘度值。η0值通过此法推算。由于实际操作的原因,η0.05值也可被推算出。
挤出测试
下述的挤出测试在含有不同组分(如树脂组分)且不含交联剂的颗粒上进行。
实验在挤出仪上进行工艺操作。
硬件设备
加热带设置
第一区(进料区):105℃
第二区(压缩区):110℃
第三区(第一测试区):120℃
第四区(第二测试区):125℃
挤出速度
产量和熔融温度随着挤出速率按照5、20、40、60、80、100、115rpm的升序进行多次测试。对于有些材料而言,挤出速度无法达到115rpm,对于这种情况,记录它们可能达到的最大rpm时数据。
熔融温度测量
熔融温度通过安装在流体管道中心的、恰恰位于进入模具的入口前的绝热热电偶进行测量。在每一个挤出速度下,当温度稳定之后记录熔融温度值。
产量测试
在每个挤出速度下,当熔融温度稳定之后,收集3个连续的36秒时间段内的挤出产物进行产量测定,三份样品各自单独称重。将3份样品的重量的平均值乘以因子100即为所测产量,单位为g/h。
样品(plaque)交联以及热固伸长和永久形变的测定
测定使用的本发明(聚合物组合物)以及对比用聚合物均为颗粒状。
热固伸长和永久形变依照IEC60811-2-1标准对扁平状交联样品进行测定。所述样品由含有过氧化物的测试用聚合物颗粒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所述颗粒在120℃及20bar左右的压力下熔融1分钟;随后将压力提升到200bar,之后用4分钟时间将温度缓慢升至180℃;将熔融物质在180℃下保温8分钟,然后按照15℃/min的冷却速度将其冷却到室温。所得到的交联样品的厚度约为1.8mm。
热固伸长和永久形变在由所述交联样品通过冲压所得的哑铃状的样品上进行测试。对所得样品做参考标记,参考标记间距L0=20mm。在热固测试中,所述哑铃状测试材料承受相应的20N/cm2的负荷。这些样品放置在200℃的烤箱内烘烤15分钟,然后对所述参考标记(reference mark)的距离进行测定,即得热固伸长值L1。随后,去除样品上负荷使样品松弛5分钟。接着,样品从烤箱中取出并冷却到室温。随后,测定所述参考标记的距离,即为所述的永久形变L2。记录上述的数值,并区三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热固伸长=(L1-L0)/L0
永久形变=(L2-L0)/L0
孟山都(Monsanto)焦化度
将一块圆形样品在120℃下,保持无压状态2分钟,紧接着用5吨的压力压2分钟,,接着将所述样品冷却到室温。随后用Monsanto MDR仪(由Monsanto公司提供)在选定的温度下对该样品进行分析,监测扭矩的增加值,并作为交联/热处理时间的参数。同时与对比材料的扭矩增加作比较,对比材料在特定扭矩增加值条件下交联/热处理时间也进行测试,并与本发明的制备产物进行比较。Monsanto焦化度在140℃进行测定。样品测试时间为从测试开始时计时、参照Monsanto焦化值直到1dNm的扭矩增加值(从扭矩曲线最小值算起,即Torquemin+1dNm)。测试时间越长,则所述制备产物防焦化的能力越强。记录两次的测试值的平均值。
硫化仪(Elastograph)测试交联度
交联度采用ElastographTM设备进行测试。首先,将少量由含过氧化的颗粒制成的圆形样品在120℃下保持无压状态2分钟,然后5(kPa)吨压力加压2分钟;,之后将所述的样品的温度冷却到室温。在所述硫化仪测试过程中,扭矩变化作为交联时间的参数。最终的扭矩值对应于Elastograph测试值。此过程中的交联温度为180℃。记录两次的测试值,并计算平均值。同时,还记录达到最终扭矩值10%及90%的时间。
所述两个性能依照下述两个公式进行计算:
T10=扭矩值Min+0.10×(扭矩值Max-扭矩值Min)
T90=扭矩值Min+0.90×(扭矩值Max-扭矩值Min)
这两个扭矩值分别用于测定达到T10和T90时间。
下垂程度通过大量的电缆实验进行测试,所述电缆试验采用30kV级别电缆进行中心性(centricity)测式。
用于中心性测试的电缆产品
取含有下述含量过氧化二异丙苯的聚合物颗粒备用。在悬链式连续硫化(CCV)麦拉菲尔(Maillefer)引导电缆生产线上生产30kV电缆。进行评估用的电缆结构为导线面积50mm2,内半导体层厚度0.9mm,绝缘层厚度8~9mm和外半导体层厚度1mm。所述电缆为1+2结构(首先在导体外包裹内半导体层,随后另两层在同一端挤出到已包裹内半导体层的导体上)。电缆芯以1.4~1.6m/min的线速度进行生产。
所述中心性在上述的CCV型生产线生产的30kV交联电缆上进行测定。绝缘层的厚度通过显微镜在电缆每隔90°的四个不同位置(在0°,90°,180°,270°)进行测量。
中心性通过将(最大厚度-最小厚度)除以四个不同位置的平均厚度得到。即,中心性=(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
实验部分
本专利申请的实施例
下述聚合物都是在高压反应器中聚合而成的低密度聚乙烯。
实施例1:(聚合物1:乙烯与1,7-辛二烯共聚物,乙烯基含量为0.78个/1000C、密度为921.0kg/m3)
乙烯在5级预压器和2级超高压压缩机中进行压缩,且在两种设备的压缩过程中插入中间冷却操作,以使初始反应压力达到约2973bar。压缩机总输出速度约为30吨/小时。在压缩过程中,丙烯作为链转移剂以约121kg/h的速度加入,以维持聚合物的MFR为3.2g/10min。另外,1,7-辛二烯以约57kg/h的速度被添加到反应器中。压缩的混合物在内径为约40毫米、总长度约为1200米的前方入料式三区管式反应器内预热到约165℃。预热后立即注入通过商业可得的溶解在异十二烷中的过氧化自由基引发剂混合物,其用量应使放热聚合反应温度达到283℃峰值,然后冷却到大约225℃。随后的第二、第三个反应温度峰值分别约为283℃和267℃,在这两个峰值间有一个冷却步骤使温度经过冷却下降到约235℃。反应混合物随后通过启动阀控制进行降压、冷却,聚合物从未反应气体中分离。
实施例2:(聚合物2:乙烯与1,7-辛二烯共聚物,乙烯基含量为0.77个/1000C、密度为921.0kg/m3)
乙烯在5级预压器和2级超高压压缩机中进行压缩,且在两台机器的压缩过程中间插入冷却操作,以使初始反应压力达到约2943bar。压缩机总输出速度约为30吨/小时。在压缩过程中,丙烯作为链转移剂以约134千克/小时的速度加入,以维持聚合物的MFR为4.2g/10min。另外,1,7辛二烯以约44kg/h的速度被添加到反应器中。压缩的混合物在内径为约40毫米、总长度约为1200米的前方入料式三区管式反应器内预热到约165℃。预热后立即注入通过商业可得的溶解在异十二烷溶剂中的过氧化自由基引发剂混合物,其用量应使放热聚合反应温度达到约288℃峰值,然后冷却到大约230℃,随后的第二、第三个反应温度峰值分别约为272℃和267℃,在这两个峰值间有一个冷却步骤使温度经过冷却下降到约235℃。反应混合物随后通过启动阀控制进行降压、冷却,聚合物从未反应气体中分离。
实施例3:(聚合物3:以丙烯作为链转移剂,且乙烯基含量为0.82个/1000C、密度为921.1kg/m3的乙烯与1,7-辛二烯共聚物)
乙烯在5级预压器和2级超高压压缩机中进行压缩,且在两台机器的压缩过程中间插入冷却操作,以使初始反应压力达到约2904bar。压缩机总输出速度约为30吨/小时。在压缩过程中,丙烯作为链转移剂以约105千克/小时的速度加入,以维持聚合物的MFR为1.9g/10min。另外,1,7-辛二烯以约63kg/h的速度被添加到反应器中。压缩的混合物在内径为约40毫米、总长度约为1200米的前方入料式三区管式反应器内预热到约165℃。预热后立即注入通过商业可得的溶解在异十二烷溶剂中的过氧化自由基引发剂混合物,其用量应使放热聚合反应温度达到约289℃峰值,然后冷却到大约210℃,。随后的第二、第三个反应温度峰值分别约为283℃和262℃,在这两个峰值间有一个冷却步骤使温度经过冷却下降到约220℃。反应混合物随后通过启动阀控制进行降压、冷却,聚合物从未反应气体中分离。
对比例1:聚合物4:LDPE,MFR2为2g/10min、乙烯基含量为0.11个/1000C、密度为922kg/m3。
对比例2:聚合物5:LDPE,MFR2为0.8g/10min、乙烯基含量为0.11个/1000C、密度为922kg/m3。
LE4201,用于在挤出成型的交联电缆上进行的中心性(垂度)测试。LE4201为由北欧化工公司(Borealis)供应的商业级可交联材料。该材料的MFR2为2.0g/10min、密度为922kg/m3。
LE4244,用于在挤出成型的交联电缆上进行的中心性(垂度)测试。LE4201为由北欧化工公司供应的商业级可交联材料。该材料的MFR2为0.8g/10min、密度为922kg/m3。
性能数据表
生产方法实施例:熔融温度对转速及产量的影响
图1及图2中的数据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和2)所提供的具有较高MFR和较高碳-碳双键含量(与相应的对比例1优选材料相比较而言)的聚合物组合物,与下述的具有较低MFR和较低碳-碳双键含量的对比例1在挤出工艺相同时相比较,通过熔融温度分别对转速、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改善了生产工艺条件。图3和图4的数据显示,在实施例3及对比例2上的比较也得到相同的结论。
图1给出了实施例1~2与对比例1的熔融温度与转速的关系比较结果。
图2给出了实施例1~2与对比例1的熔融温度与产量的关系比较结果。
图1及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与相应的对比材料相比,在每一个转速下,熔融温度较低。
图2及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与相应的对比材料相比,在特定产量条件下,熔融温度较低。
图1、2、3、4的数据表明,本发明得到的聚合物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挤出性能。这一结论意味着既可以在较低的熔融温度下得到与从前一样的产量,也可以在特定熔融温度下得到较高产量。
通常,当熔融温度较低时,熔融压力也较低,这可以由图5、图6中的实施例3及对比例2的数据予以说明。
在本发明中所做的交联实验中,过氧化物的用量可以进行调整以得到与完全交联样品相同的热凝固值(hot set value,如范围为50~60%的热固伸长率,hot set elongation)。热固伸长率、塑化形变(elatograph)及孟山都(Monsanto)烧焦测试结果数据列于表3中。所有的实施例均采用交联材料,实施例1的聚合物与浓度为0.75wt%的DCP进行交联,实施例2的聚合物与浓度为0.90wt%的DCP进行交联,对比例1中的聚合物与2~2.2wt%(浓度未准确测定)进行交联。表3经交联的组合物的性质,聚合物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3中的聚合物DCP为过氧化二异丙苯(CAS号80-43-3)
所述中心性测试的结果列于下表中
图7为在90°位置时,采用实施例1的交联聚合物生产的电缆的缆芯绝缘层厚度测定示意图。
图8为在90°位置时,采用实施例1的交联聚合物生产的电缆的缆芯绝缘层厚度测定示意图。
Claims (17)
1.一种采用连续硫化(CV)线法电缆的生产方法,所制成的电缆包括由一层或是多层保护层包裹的导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一根导线外包裹一层或多层聚合物组合物层,从而使电缆导线外围至少包裹有一层所述电缆保护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个不饱和聚合物,和
B)一种交联剂;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有以下性质:
a)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0.2g/10min,优选≥0.5g/10分钟,最优选≥0.7g/10min:且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含
b)碳-碳双键,所述碳-碳双键的含量在为每1000个碳原子中至少含0.40个碳-碳双键,优选为每1000个碳原子中至少含0.45个碳-碳双键,更优选每1000个碳原子中至少含0.50个碳-碳双键。
2.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中的b)碳-碳双键包括乙烯基,所述乙烯基来源于i)多不饱和单体、ii)链转移剂、iii)低分子量不饱和化合物如交联促进剂或防烧焦剂,优选交联促进剂,或是iv)与(i)~(iii)中的任意组合。
3.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为单体与至少一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和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物单体的聚合得到的共聚物;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包括乙烯基的碳-碳双键b)来源于至少一种不饱和单体,优选二烯烃。
4.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i)在一根导线外包裹一层或多层聚合物组合物层,从而使电缆导线外围至少包裹有一层电缆保护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个不饱和聚合物,和
B)一种交联剂;
所述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
a)熔体流动速率至少≥00.5g/10min,优选≥00.7g/10min;且所述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含有
b)碳-碳双键,所述碳-碳双键的含量为每1000个碳原子中至少含0.40个碳-碳双键。
5.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中的碳-碳双键为来源于以下物质的乙烯基:
i)多不饱和共聚物单体、ii)链转移剂、或是iii)任意上述物质的混合物;所述的含有所述乙烯基的不饱和聚合物,其乙烯基含量,按如下优先顺序选择:至少0.25个/1000碳原子、至少0.30个/1000碳原子、至少0.40个/1000,至少0.50个/1000碳原子。
6.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共聚单体为直链碳链分子,所述直链碳链分子包含至少8个碳原子,并且非共轭双键间至少含有4个碳原子,且所述非共轭结构至少有一个为端基;所述共聚单体优选C8~C14非共轭二烯,更优选1,7-辛二烯、1,9-癸二烯,1,11-十二碳二烯,1,13-十四烷二烯,或上述二烯任意混合物。
7.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有一个不饱和聚合物为一个不饱和聚乙烯,优选不饱和采用高压聚合而成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均聚物或的共聚物,优选采用乙烯和一种或多种多不饱和共聚单体以及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他共聚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制成的低密度聚乙烯共聚物。
8.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至少一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层采用挤出或共挤出的方法形成一层绝缘层。
9.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之前还包括另一步加工步骤i0),
i0):将上述任意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或加入其他成分熔融混合;然后
i):并将步骤i0)中获得的熔融混合物用于加工导线,在所述导线外围制成一层或多层电缆保护层。
10.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交联电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00):准备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以备所述步骤i0)使用,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种可交联的不饱和聚合物,以及
B)交联剂,
-i0):将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或添加其它成分熔融混合,
-i):并将步骤i0)所获得的熔融混合物用于加工导线,在所述导线外围形成一层或多层电缆保护层;
或者
-i00):准备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分子组合物,以备步骤i0)使用,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个不饱和聚合物,所述不饱和聚合物可发生交联反应;
-i00’):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加入至少一种交联剂,
-i0):将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与所述交联剂、或添加其它成分熔融混合;
-i):并将步骤i0)所获得的熔融混合物用于加工导线,在所述导线外围形成一层或多层电缆保护层。
11.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电力电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i),在电缆的导线外围至少依序包裹一层内半导电层,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为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包括可发生交联反应的不饱和聚合物(A),且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用于制备至少一层电力电缆的绝缘层。
12.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电力电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ii):
,将由步骤i)中所获得的至少一层电缆层发生交联反应,所述电缆层含有由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可发生交联反应的的不饱和聚合物,所述交联反应在交联剂存在下发生反应,所述交联剂优选上述交联剂(B),特别优选为过氧化物。
13.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优选顺序为根据ISO1133标准,2.16kg负荷下,至少2.3g/10min、至少为2.5g/10min、至少有2.8g/10min、至少3.0g/10min;
和/或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粘度η0.05,至少为3000Pas,优选至少3500Pas,特别优选至少4000Pas。
14.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优选为不饱和LDPE,且熔体流动速率MFR2优选顺序为:根据ISO1133标准,2.16kg负荷下,至少2.3g/10min、至少2.5g/10min、至少2.8g/10min、至少3.0g/10min,或至少3.2g/10min,
和/或
所述不饱和聚合物的粘度η0.05,至少为3500Pas,优选至少4000Pas,最佳优选至少5000Pas。
15.根据权利1至20、23、或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和/或所述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聚合物(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根据ISO1133标准,在2.16kg负荷下,为2.5g/10min,或更低,较合适范围为0.2~2.5g/10min,优选0.5~2.3g/10min,进一步优选0.7~2.3g/10min,最为优选范围1.0~2.0g/10min。
16.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硫化线制备电缆包括采用水平式连续硫化生产线,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或垂直式连续硫化生产线。
17.一种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方法制备而成的交联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8252349.9 | 2008-07-10 | ||
EP08252356 | 2008-07-10 | ||
EP08252349 | 2008-07-10 | ||
EP08252356.4 | 2008-07-10 | ||
PCT/EP2009/004929 WO2010003649A1 (en) | 2008-07-10 | 2009-07-08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ab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99191A true CN102099191A (zh) | 2011-06-15 |
CN102099191B CN102099191B (zh) | 2014-10-29 |
Family
ID=41228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27817.2A Active CN102099191B (zh) | 2008-07-10 | 2009-07-08 | 一种电缆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162869A1 (zh) |
EP (1) | EP2318209B1 (zh) |
KR (1) | KR101416332B1 (zh) |
CN (1) | CN102099191B (zh) |
EA (1) | EA022103B1 (zh) |
WO (1) | WO201000364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2444A (zh) * | 2017-12-18 | 2020-08-04 |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 由不含抗氧化剂且具有有利的甲烷形成的可交联组合物制成的电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23200A1 (en) * | 2006-11-20 | 2008-05-21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Article |
ATE464181T1 (de) * | 2006-12-21 | 2010-04-15 | Borealis Tech Oy | Film |
DE602006009412D1 (de) * | 2006-12-21 | 2009-11-05 | Borealis Tech Oy | Film |
ATE491647T1 (de) | 2007-08-10 | 2011-01-15 | Borealis Tech Oy | Artikel der eine polypropylenzusammensetzung beinhaltet |
EP2067799A1 (en) | 2007-12-05 | 2009-06-10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Polymer |
CA2730363C (en) | 2008-07-10 | 2014-11-18 | Annika Smedberg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olymer and a polymer for wire and cable applications |
EP2318210B1 (en) | 2008-07-10 | 2014-04-16 | Borealis AG | Crosslink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
KR102080451B1 (ko) | 2009-11-11 | 2020-02-21 | 보레알리스 아게 | 가교결합성 중합체 조성물 및 유리한 전기적 특성을 갖는 케이블 |
EP2354183B1 (en) | 2010-01-29 | 2012-08-22 | Borealis AG | Moulding composition |
PL2354184T3 (pl) | 2010-01-29 | 2013-01-31 | Borealis Ag | Tłoczywo polietylenowe o ulepszonym stosunku odporność na pękanie /sztywność i ulepszone udarności |
ES2445709T3 (es) | 2010-12-31 | 2014-03-04 | Progenika Biopharma, S.A. | Método para la identificación por técnicas moleculares de variantes genéticas que no codifican antígeno D (D-) y codifican antígeno C alterado (C+W) |
BR112013028222A2 (pt) * | 2011-05-04 | 2017-09-12 | Borealis Ag | Composição polimérica para dispositivos elétricos |
RU2614767C2 (ru) * | 2011-05-04 | 2017-03-29 | Бореалис Аг | Полимер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устройств |
WO2014040237A1 (en) * | 2012-09-12 | 2014-03-20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ross-link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
US10689502B2 (en) * | 2015-05-22 | 2020-06-23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cables with a crosslinked insulation layer and cables for same |
CA2989407C (en) | 2015-06-17 | 2023-09-19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rocess for making crosslinked cable insulation using high melt strength ethylene-based polymer made in a tubular reactor and optionally modified with a branching agent |
WO2019121720A1 (en) * | 2017-12-18 | 2019-06-27 | Borealis Ag | Cable made from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without antioxidant and beneficial methane formation with reduced crosslinking |
WO2019121730A1 (en) * | 2017-12-18 | 2019-06-27 | Borealis Ag | A polyethylene with a low mfr and with a high vinyl content |
US11708431B2 (en) * | 2017-12-18 | 2023-07-25 | Borealis Ag |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olyethylene |
US11286315B2 (en) | 2017-12-18 | 2022-03-29 | Borealis Ag | Polyethylene with a high vinyl content and with a low MFR |
US11708432B2 (en) | 2017-12-18 | 2023-07-25 | Borealis Ag |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without antioxidant and beneficial methane formation with reduced crosslinking |
FI3728344T3 (fi) * | 2017-12-18 | 2023-11-06 | Borealis Ag | Polyeteeni, jonka vinyyliryhmäsisältö on suuri ja jolla on edullisia reologisia ominaisuuksia |
RU2711227C1 (ru) * | 2019-10-09 | 2020-01-15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ПО Пластполимер"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ерполимеров этилена с винилацетатом и бутилакрилатом |
EP4396245A1 (en) * | 2021-09-01 | 2024-07-10 |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 Variable temperature tubular reactor profiles and intermediate 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s produced therefrom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4624A (en) * | 1978-03-07 | 1980-11-18 | Asea Aktiebolag | Method of applying an insulation of cross-linked polymer on a cable conductor |
WO1993008222A1 (en) * | 1991-10-22 | 1993-04-29 | Neste Oy | Unsaturated ethylene - non conjugated diene co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by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CN1533329A (zh) * | 2001-06-04 | 2004-09-29 | ʥ�걾������������˾ | 具有交联聚合物层的多层聚合物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668661A (zh) * | 2002-07-31 | 2005-09-14 |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 硅烷可交联的聚乙烯 |
WO2006131266A1 (en) * | 2005-06-08 | 2006-12-14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Water tree retarding composi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49192A (en) * | 1972-05-12 | 1974-11-19 | Gen Cable Corp Inc | Method of applying and cooling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cable insulation |
JPS606052B2 (ja) * | 1981-06-10 | 1985-02-15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連続加硫装置 |
JPS60133042A (ja) * | 1983-12-20 | 1985-07-16 | Nippon Petrochem Co Ltd | 電気絶縁用樹脂組成物 |
JPS61111311A (ja) * | 1984-07-09 | 1986-05-29 |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
US4994539A (en) * | 1984-10-03 | 1991-02-19 | Nippon Petrochemicals Co., Ltd. | Method for improving impulse destructive stength of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 |
JPH0652719A (ja) * | 1992-07-31 | 1994-02-25 | Sumitomo Chem Co Ltd | 電線・ケーブル保護被覆用ポリエチレン組成物 |
US20020039654A1 (en) * | 1997-12-22 | 2002-04-04 | Bill Gustafsson | Electric DC-cable with an insulation system |
US6686012B1 (en) * | 2000-08-23 | 2004-02-0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ulti-layer articles including a fluoroplastic layer |
US20030138627A1 (en) * | 2001-11-02 | 2003-07-24 | Finlayson Malcolm F. | Molecular melt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molecular melt |
EP1649471B1 (en) * | 2003-07-25 | 2016-09-07 | Prysmian S.p.A. | Continuous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ables |
PL1695996T3 (pl) * | 2005-02-28 | 2009-01-30 | Borealis Tech Oy | Kompozycje polimerowe z opóźnionym powstawaniem skaz |
ES2324478T3 (es) * | 2005-06-08 | 2009-08-07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Composicion polimerica reticulable semiconductora. |
CA2730363C (en) * | 2008-07-10 | 2014-11-18 | Annika Smedberg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olymer and a polymer for wire and cable applications |
EP2318210B1 (en) * | 2008-07-10 | 2014-04-16 | Borealis AG | Crosslink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
-
2009
- 2009-07-08 WO PCT/EP2009/004929 patent/WO201000364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7-08 EA EA201100082A patent/EA022103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7-08 US US13/002,824 patent/US2011016286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7-08 KR KR1020117002680A patent/KR101416332B1/ko active Active
- 2009-07-08 EP EP09777028.3A patent/EP2318209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7-08 CN CN200980127817.2A patent/CN1020991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4624A (en) * | 1978-03-07 | 1980-11-18 | Asea Aktiebolag | Method of applying an insulation of cross-linked polymer on a cable conductor |
WO1993008222A1 (en) * | 1991-10-22 | 1993-04-29 | Neste Oy | Unsaturated ethylene - non conjugated diene co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by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CN1533329A (zh) * | 2001-06-04 | 2004-09-29 | ʥ�걾������������˾ | 具有交联聚合物层的多层聚合物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668661A (zh) * | 2002-07-31 | 2005-09-14 |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 硅烷可交联的聚乙烯 |
WO2006131266A1 (en) * | 2005-06-08 | 2006-12-14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Water tree retarding composition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2444A (zh) * | 2017-12-18 | 2020-08-04 |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 由不含抗氧化剂且具有有利的甲烷形成的可交联组合物制成的电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10040881A (ko) | 2011-04-20 |
KR101416332B1 (ko) | 2014-07-08 |
US20110162869A1 (en) | 2011-07-07 |
CN102099191B (zh) | 2014-10-29 |
EP2318209A1 (en) | 2011-05-11 |
WO2010003649A1 (en) | 2010-01-14 |
EA022103B1 (ru) | 2015-11-30 |
EP2318209B1 (en) | 2014-12-24 |
EA201100082A1 (ru) | 2011-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9191B (zh) | 一种电缆的生产方法 | |
KR101537308B1 (ko) | 가교결합성 중합체 조성물 | |
CA2730363C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olymer and a polymer for wire and cable applications | |
KR101962839B1 (ko) | 가교결합성 중합체 조성물 및 유리한 전기적 특성을 갖는 케이블 | |
CA2879079C (en) | Cross-link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 |
US10934420B2 (en) |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cable applications with advantageous electrical properties | |
US10822478B2 (en) |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cable with advantageous electrical properties | |
KR101891366B1 (ko) | 전기 장치용 중합체 조성물 | |
KR102731870B1 (ko) | 폴리에틸렌을 포함하는 중합체 조성물 | |
KR102712428B1 (ko) | 고 비닐 함량 및 유익한 유변학적 특성을 갖는 폴리에틸렌 | |
CN111492444A (zh) | 由不含抗氧化剂且具有有利的甲烷形成的可交联组合物制成的电缆 | |
KR20170058932A (ko) | 신규한 가교결합형 폴리머 조성물, 구조화된 층 및 케이블 | |
EA045796B1 (ru) | Полиэтилен с высоким содержанием винила и ценными реологически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