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6047A -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76047A CN102076047A CN2011100014053A CN201110001405A CN102076047A CN 102076047 A CN102076047 A CN 102076047A CN 2011100014053 A CN2011100014053 A CN 2011100014053A CN 201110001405 A CN201110001405 A CN 201110001405A CN 102076047 A CN102076047 A CN 1020760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 base station
- terminal
- routing strategy
- modu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基站将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终端和/或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通过本发明为异构网络终端的接入提供了保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一代的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中,解决无线通信网络中如何在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带宽下支持更大的带宽成为提高小区间用户终端吞吐量及用户终端平均吞吐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并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网络,因而也就出现了异构网络,在异构网络中,对终端接入的处理将变的比较重要,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异构网络中并没有提供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接入处理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包括:基站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所述基站将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所述终端和/或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
优选地,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还包括网络状况,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
优选地,在干扰大于阈值时,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所述终端切换到同一模块的其他载频或者所述基站的其他模块上。
优选地,在所述基站当前载频上的资源占用率无法满足所述终端需要时,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所述基站的其他模块或其他基站采用协作方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其他载频并重新为所述终端分配资源。
优选地,在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无法满足所述终端的需要时,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所述基站、协作通信节点和所述终端协作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包括:终端向基站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所述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的,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接入到对应的无线通讯网络中。
优选地,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还包括网络状况,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基站中,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所述终端和/或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终端中,包括:发起单元,用于向基站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所述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的,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接入到对应的无线通讯网络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基站中,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其他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所述其他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后,根据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所述其他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对所述终端的接入进行处理。
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异构网络没有提供终端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的问题,为异构网络终端的接入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三;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异构网络中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到基站位于异构网络中,对于异构网络中的基站而言,不同类型的基站的不同模块之间性能、业务等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异构网络中的接入处理方法。以下实施例中的基站其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GSM模块、CDMA模块等。在以下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Macro Cell)、家庭信息机、家庭基站(Femto)小区、家庭基站、微蜂窝(Micro Cell),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基站接收到终端(或称为用户、用户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
步骤S104,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步骤S106,基站将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终端和/或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可以根据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确定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并且如果该策略需要其他基站的支持,则将该策略发送给其他的基站,可以解决异构网络中不同网络的互操作性弱的问题,为异构网络终端的接入提供了保证。
当然上述步骤是从基站的一侧进行的描述,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该图是从终端一侧进行的描述,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向基站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
步骤S204,终端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的,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步骤S206,终端根据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接入到对应的无线通讯网络中。
优选地,在实施时,确定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还可以考虑网络状况(例如,干扰、资源占用率、网络性能改变等),此时,基站可以根据终端接入的模块、接入方式和网络状况确定该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在考虑了网络状况来确定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的性能。
下面对此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异构网络可能会涉及到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在LTE中提出采用载波聚合的方式来有效地在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更大的带宽。载波聚合通过对不同的载波进行聚合,形成更大带宽的载波,在聚合后的带宽上支持具有更强能力的终端(例如,LTE-Advanced中超过100MHz的带宽)。但是,目前LTE-Advanced中讨论的载波聚合没有考虑到对小区间用户终端吞吐量及用户终端平均吞吐量起重要作用的小区间干扰的影响,如果聚合的载波部分遭受到严重的小区间干扰,那么,即使得到了更大的带宽,使也会因为严重的小区间干扰使使用该部分聚合载波的用户终端的吞吐量和速率性能严重下降,从而抵消载波聚合带来的好处。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干扰较大时(例如,可以通过一个预设的阈值来判断干扰是否较大,如果大于该阈值则认为干扰比较大),基站确定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终端切换到其他载频(例如,同一模块的其他载频)或者基站的其他模块上,以降低终端切换之前所在模块或载频的干扰。
又例如,在基站当前载频上的资源占用率无法满足终端需要时,基站确定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基站的其他模块或其他基站采用协作方式,或者,指示终端切换至其他载频并重新为终端分配资源。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基站的覆盖范围无法满足终端的需要,则基站确定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基站、协作通信节点(例如,中继节点)和终端协作进行通信。
通过例子可以解决聚合的载波部分遭受到严重的小区间干扰时的问题,从而使小区间用户终端吞吐量和用户终端平均吞吐量得到了提高,并且使使用该部分聚合载波的用户终端的吞吐量和速率性能得到了提高,到达了提高用户性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装置,该装置位于基站中,其中,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3所示,该结构包括:第一接收单元30,与第一接收单元30相连接的确定单元32,与确定单元32相连接的通知单元34。下面对此进行说明:第一接收单元30,用于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确定单元32,用于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通知单元34,用于将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终端和/或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终端中,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二,该结构包括:发起单元40,与发起单元40相连接的第二接收单元42,以及和第二接收单元42相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44。下面对此进行说明:发起单元40,用于向基站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二接收单元42,用于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的,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第一处理单元44,用于根据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接入到对应的无线通讯网络中。
图3中的装置所位于的基站可以理解成为终端提供接入的基站,那么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基站中,该基站为上述的“其他基站”(即,除提供接入的基站之外的需要参与该终端接入的其他基站),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三,如图5所示,该结构包括:第三接收单元50,与第三接收单元50相连接的第二处理单元52。下面对此进行说明:第三接收单元50,用于接收来自其他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其他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后,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他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第二处理单元52,用于根据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对终端的接入进行处理。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优选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尤其涉及到异构网络中的不同类型的基站(BaseStation,简称为BS),例如,宏基站(Macro Cell)、、Femto小区、家庭基站、微蜂窝(MicroCell)等情况下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在异构网络中的基站中不同的模块由于性能、业务等需要,可能使用不同频段、不同数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载波资源。BS中设置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包含的内容,该内容包括:用户使用的模块、接入方式、工作方式等。当用户接入基站BS时,首先确定使用的模块,并根据模块的需求设定用户和模块之间、模块与其他相关模块或基站BS的接入方式(例如,有线、无线等)。其次,基站BS根据网络状况(例如,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等)设置工作方式,具体包括,用户载频、使用的资源数、不同链路上的载波分配、模块之间是否存在连接等。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的状况不限于此,以下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例如,用户因为干扰性能严重下降时,基站BS会通知相应的模块将用户切换到其他的模块或者其他的载频上,以降低原有模块或载频上其他用户的干扰,提高用户性能。又例如,因为基站BS当前使用的载频上的资源无法满足用户的性能需求,基站BS会通知模块或相邻的其他基站BS采用协作的方式满足用户性能需求或更换其他有足够资源的载频并重新为用户分配资源。又例如,当用户因基站BS的覆盖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其他的模块(例如,中继节点等)协作通信时,基站BS需要设置基站BS、协作通信节点、用户之间的多条链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然后,基站BS将确定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相关的基站BS、模块、用户;最后,用户根据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设置使用的模块、接入方式、工作模式。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异构网络中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基站BS(例如,家庭信息接收机)确定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需要调整的参数,诸如,用户使用的模块、接入方式、工作方式(例如,调制编码方案MCS和多天线方式)等,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程为初始化的过程;
步骤S602,用户向基站BS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
步骤S603,基站BS在接收到请求之后,明确用户接入的模块及接入方式,此时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的接入的模块以及接入方式确定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当然,更优的方式可以采用步骤S604中的处理;
步骤S604,基站BS确定工作方式设置中包括的参数,例如,用户载频、使用的资源数、不同链路上的载波分配、模块之间是否存在连接等;
步骤S605,基站根据网络状况(例如,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来设置工作方式;
步骤S606,基站BS将确定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此时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已经考虑了网络状况)通知相关的基站(需要说明的,此处相关的基站所指的是该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所涉及到的基站,例如,相邻的基站)、模块、用户;
步骤S607,用户根据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设置使用的模块、接入方式、工作模式,并进行处理(例如,接入);
步骤S608,当基站BS、用户因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等需要重新进行接入与路由选择时(例如,用户终端请求切换基站),转到步骤S602执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所述基站将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所述终端和/或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还包括网络状况,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扰大于阈值时,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所述终端切换到同一模块其他载频或者所述基站的其他模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当前载频上的资源占用率无法满足所述终端需要时,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所述基站的其他模块或其他基站采用协作方式,或者,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其他载频并重新为所述终端分配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无法满足所述终端的需要时,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包括:指示所述基站、协作通信节点和所述终端协作进行通信。
6.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所述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的,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接入到对应的无线通讯网络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还包括网络状况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干扰、资源占用率、性能改变。
8.一种接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基站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通知给所述终端和/或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中涉及到的其他基站。
9.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起单元,用于向基站发起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其中,所述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所述基站根据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的,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接入到对应的无线通讯网络中。
10.一种接入处理装置,位于基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其他基站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是所述其他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接入与路由选择请求后,根据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所述其他基站中包括多个模块,不同的所述模块用于接入到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终端的接入条件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模块和接入方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与路由选择策略进行设置并对所述终端的接入进行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14053A CN102076047A (zh) | 2011-01-05 | 2011-01-05 |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14053A CN102076047A (zh) | 2011-01-05 | 2011-01-05 |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6047A true CN102076047A (zh) | 2011-05-25 |
Family
ID=44034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14053A Pending CN102076047A (zh) | 2011-01-05 | 2011-01-05 |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7604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279A (zh) * | 2011-08-03 | 2011-12-28 | 北京交通大学 | 高速移动环境下基于载波聚合的切换方法 |
WO2014117370A1 (zh) * | 2013-01-31 | 2014-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9127877A1 (zh) * | 2017-12-26 | 2019-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4551A (zh) * | 2005-09-02 | 2006-03-08 | 东南大学 | 异构网络环境中的综合接入设备及实现方法 |
CN101238749A (zh) * | 2005-06-16 | 2008-08-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网状无线系统中的越区切换 |
EP1983795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2 | Postech Academy-Industry Foundation | Method of performing vertical handover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
CN101895929A (zh) * | 2009-05-22 | 2010-11-24 | 美国博通公司 | 集成的毫微微蜂窝和wlan接入点 |
-
2011
- 2011-01-05 CN CN2011100014053A patent/CN10207604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8749A (zh) * | 2005-06-16 | 2008-08-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网状无线系统中的越区切换 |
CN1744551A (zh) * | 2005-09-02 | 2006-03-08 | 东南大学 | 异构网络环境中的综合接入设备及实现方法 |
EP1983795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2 | Postech Academy-Industry Foundation | Method of performing vertical handover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
CN101895929A (zh) * | 2009-05-22 | 2010-11-24 | 美国博通公司 | 集成的毫微微蜂窝和wlan接入点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279A (zh) * | 2011-08-03 | 2011-12-28 | 北京交通大学 | 高速移动环境下基于载波聚合的切换方法 |
CN102300279B (zh) * | 2011-08-03 | 2014-03-12 | 北京交通大学 | 高速移动环境下基于载波聚合的切换方法 |
WO2014117370A1 (zh) * | 2013-01-31 | 2014-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145505A (zh) * | 2013-01-31 | 2014-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145505B (zh) * | 2013-01-31 | 2018-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9127877A1 (zh) * | 2017-12-26 | 2019-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28380B1 (en) | Load sha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US9942944B2 (en) | Network-initiated discovery and path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hop underlay networks | |
US8086173B2 (en) |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andom access of new access nod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 |
US9432818B2 (en) |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7925936B (zh) | 终端装置、方法和系统 | |
US20150318965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416076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 |
CN105764061B (zh) |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 |
US20110287777A1 (en) |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network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 |
CN101365163A (zh) | 驻留网络的方法、网络系统、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 |
EP2568740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ell sleeping | |
CN101917217B (zh) | 选择协作点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80980A (zh) | 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1977401A (zh) | 一种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系统 | |
CN102917461B (zh) | 选择载波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 |
CN103199970B (zh) | 处理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确认收讫响应的方法及装置 | |
JP6064034B2 (ja) | 基地局標準リリースモデル処理方法及び装置、端末、基地局 | |
CN102076047A (zh) |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1997581A (zh) | 多点协作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2170701B (zh) | 一种载波资源分配的方法及基站 | |
CN102202398A (zh) | 一种异构网络的载波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2196541A (zh) | 实现多载波增强上行接入功率共享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111840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多点协作下的基站分簇方法 | |
US8385958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own link data | |
KR20230048526A (ko) | 정보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기지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