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0268A -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70268A CN102070268A CN 201010563098 CN201010563098A CN102070268A CN 102070268 A CN102070268 A CN 102070268A CN 201010563098 CN201010563098 CN 201010563098 CN 201010563098 A CN201010563098 A CN 201010563098A CN 102070268 A CN102070268 A CN 1020702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wage
- electrode
- ion
- flocculation
- orga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5189 flocc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0000016615 floc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5868 elect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881 fly ash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895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818 cin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311 flocc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 iron io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KWGRBVOPPLSCSI-WPRPVWTQSA-N (-)-ephedrine Chemical compound CN[C@@H](C)[C@H](O)C1=CC=CC=C1 KWGRBVOPPLSCSI-WPRPVWTQSA-N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585 b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296 electrodeio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7 ki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871 livestock man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18 nitrogen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SCWAEJMTAWNJL-UHFFFAOYSA-K aluminium tr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Al](Cl)Cl VSCWAEJMTAWNJL-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18 antifoam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1018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721 carbo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1 eutroph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44203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5493 Crypt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78 Iron(III)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NROFYMDJYEPJX-UHFFFAOYSA-K alumin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OH-].[OH-].[Al+3] WNROFYMDJYEPJX-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02 aluminium hydr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11 chemical methods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52 cla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94 foo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98 insolubl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68 intest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RBTARNINKXHZNM-UHFFFAOYSA-K iron tr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Fe](Cl)Cl RBTARNINKXHZNM-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PVQLZZIHOAWMC-QXKUPLGCSA-N perindopril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H]2C[C@@H](C(O)=O)N(C(=O)[C@H](C)N[C@@H](CCC)C(=O)OCC)[C@H]21 IPVQLZZIHOAWMC-QXKUPLG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7 volu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处理方法包括:电极电催化氧化步骤,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中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沉淀步骤,通过絮凝反应方法处理经步骤20处理的污水,以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吸附步骤,用于通过粉煤灰吸附步骤30的沉淀物,再干燥以作为有机肥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污水,例如养猪业污水(主要来源于冲洗猪圈带出的猪粪尿及饲料残渣)、城市生活污水,下面以养猪业污水为例说明现有有机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技术问题。
现代养猪业中,不使用人工方法在猪粪被冲洗前拾出,而是采用大量水冲洗的方法将猪排泄物一并冲出猪圈,以大大提高猪舍的卫生干净程度,大幅度降低各种病菌的滋生,达到猪的密集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因为这些冲洗水混合了高比例的猪粪尿而使其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氨氮量总磷、大肠杆菌、蛔虫卵悬浮物等有害物质严重超过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因此一般超标几十倍以上,直接排放会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由于技术原因,只能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上述冲洗水:
一是生物法,即把冲洗水引进沼气池经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回收利用)再经过曝气处理后排放。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种缺陷:1、处理后的水无法回收利用,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2、虽然沼气处理后COD有了较大的降低,但厌氧菌在降解有机物产生沼气时,无法分解污水中的氨氮总磷等有害物质,使污水氨氮含量超高,直接排放易使江河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藻类滋生水体发臭,同时因沼气反应时间不足COD指标也会超标。这些富营养化的污水即使用于灌溉也会使植物因氨氮过高而发生变异或死亡;3、无法消除污水中的病菌和悬浮物,污水总指标还是无法达到排放要求;4、生物法都要求必须有较长的生物分 解时间,如厌氧沼气发生法一般要求主反应池15天以上,曝气好氧反应30天以上,沉淀澄清30天以上累计时间75-90天左右,在连续产生污水的情况下,处理这些污水就需要建设大量的反应池这些反应池是日污水量的75-90倍,不仅建设投资巨大、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因池多无法遮盖雨水而经常发生雨水溢出而带来的泄出污染物事件。
二是物化法,即采用固液分离、絮凝、混凝等方法使污水絮凝沉淀,取出污水中有该物质。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实践证明此方法投资大,物耗高,处理污水成本达20元以上/每吨,而且,还无法达到排放标准;2、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停留时间长,污水池容量大,一般是日排放污水量的三十倍以上,即需要大量投资,又占用大量土地,给养猪业带来很大负担;3、污水经物化处理后由于生成应用中反映精度难以操控,只能采用超量反应法对污水进行物化反应处理,其结果是反应添加物积存不断增加而需要更大的成本或麻烦来处理添加物的残留液体,且反应沉淀物的残渣难以再利用一样给生态带来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污水处理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它包括:
步骤20,电极电催化氧化步骤,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中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步骤30,沉淀步骤,通过絮凝反应方法处理经步骤20处理的污水,以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
步骤10,电絮凝步骤,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电解析出电极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步骤30中,往经步骤20处理的污水中加入化学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以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
步骤40,吸附步骤,用于通过粉煤灰吸附步骤30的沉淀物,再干燥以作为有机肥料。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电极离子为铁离子或铝离子。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
步骤0,用于往污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步骤20中,污水中加装有沸石颗粒用于作为第三电极,正负二电极获得电能,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它包括:
至少一电催化氧化装置,它包括一第一氧化容器和一装接在第一氧化容器之内的第一电极装置,所述第一电极装置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能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一沉淀装置,它包括一沉淀容器,所述沉淀容器之下设有一清渣阀门;所述沉淀容器之上设有一用于添加化学絮凝剂的添加装置和一能搅拌污水的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污水经电催化氧化装置和沉淀装置处理。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
至少一电絮凝装置,它包括一絮凝容器和一装接在絮凝容器之内的第三电极装置,所述第三电极装置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电解析出电极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能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能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
一电源装置,它电接电絮凝装置的第三电极装置和电催化氧化装置的第一电极装置,用于为第三电极装置和第一电极装置提供电能,并能使所述第三电极装置的二电极循环交换,使所述第一电极装置的二电极循环交换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电催化氧化步骤(装置)产生OH离子氧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沉淀步骤(装置)沉淀悬浮物再处理沉淀物,因此能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并具有如下优点:a.操控简单;b.维护容易;c.无二次污染;d.残渣少且可直接利用;e.降解后污水可回收利用;g.环保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少,容易拆装可实现搬迁,不会浪费;h.实现污水的连续降解,污水量可监控,污水处理指标可调控,污水处理工作时间可管控,这样既有利于使用单位方便使用管理又利于环保部门监管;i.降解污水的单位成本较低、设备投资省,科研广泛被使用者接受;节约了水资源和防止了水污染;
2、通过电絮凝步骤(装置)不但能产生絮凝剂絮凝处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而且还能电解出OH离子氧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3、通过粉煤灰吸附沉淀物,干燥后能直接作为有机肥料;
4、加入氯化钠溶液,则电解过程中能产生大量HOCL2离子,HOCL2离子具有 强氧化作用和病菌杀灭作用,能降解、杀灭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其它有害物质;
5、在污水中加入沸石颗粒,该沸石粒子能改良土壤,而且,其本身不溶于污水,仅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起到将H离子和O离子转换成具有较强氧化性能的OH羟基自由基离子的作用,其本身还能吸附污水中的氨氮和磷悬浮物,吸附充足的氨氮物质可以直接作为氮肥作用,该沸石粒子废弃后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3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4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絮凝装置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图5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7绘示了正导电杆、正电极等组合的示意图。
图8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较佳实施例
请查阅图1,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它包括至少一电催化氧化装置、至少一电絮凝装置300、一电源装置和一沉淀装置。本实施例之中,所述电催化氧化装置个数不限,根据污水有害物质的含量决定,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是以二个为例,该二个分别定义为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和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根据需要,也可适用三个或多个,例如二个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和一个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或者,一个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和二 个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
本实施例之中,所述电催化氧化装置和电絮凝装置300的污水处理流向不限,电催化氧化装置可位于电絮凝装置300之前,也可位于电絮凝装置300之后,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可位于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之前,也可位于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之后。本实施例之中,污水处理流向为: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电絮凝装置300。所述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电絮凝装置3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进水口接入污水,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进水口接通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的出水口,所述电絮凝装置300的进水口接通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出水口。所述电絮凝装置300的出水口接通沉淀装置的入水口。最好,在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的入水口处设置有一流量计和可开闭的阀门。流量计用于监控污水处理量,阀门用于设备检修维护时关闭污水进入。
所述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氧化容器和一装接在第一氧化容器之内的第一电极装置,所述第一电极装置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能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具体结构请见下面描述。
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包括一第二氧化容器和一装接在第二氧化容器之内的第二电极装置,而且,所述第二氧化容器的污水中加装有沸石颗粒作为第三电极,具体结构请见下面描述。第二电极装置的正负电极获得电能,则污水液体中分解出H离子和O离子,则沸石颗粒能形成为微小原电池,微小原电池将H离子和O离子转换成OH羟基自由基离子,达到强氧化效果,尤其适用 于含有难降解高氨氮和高COD的污水降解;第二电极装置的正负电极获得电能,沸石颗粒起到粒子电极作用并发挥离子转换作用使电极周表及液体中产生大量的OH羟基自由基离子;而且,所述沸石颗粒有超过碳类粒子的强降解氨氮的效用,而且,该沸石粒子废弃后无二次污染,该沸石粒子中吸附了充足的氨氮物质后可以直接作为氮肥使用。
所述电絮凝装置300,它包括一絮凝容器和一装接在絮凝容器之内的第三电极装置,所述第三电极装置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电解析出电极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能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如总磷、悬浮物等)絮凝成絮,进而沉淀,具体结构请见下面描述。本实施例之中的电极离子可为电极颗粒经电解析出形成的,所述电极颗粒可选铁颗粒也可选铝颗粒。
所述电源装置,包括一电源420和一控制台410,所述电源420可选发电机、蓄电池、直接外接市电等。所述电源420连接控制台410,所述控制台410导电连接第一、第二、第二电极装置的正负极,并能使正负极循环交换。本实施例之中,电源和控制台,该控制台设有整流电源可以将输入的电网电(380V)整流成直流电并可控制调节。电源设有输出直流电的二个极,正极和负极。二极性可以自动互换,互换的间隔时间和工作时间可以设置和调节,互换时间和工作时间可以设置和调节、互换时间和工作时间范围由1秒到1小时。该电源输出电流和电压范围1A-5万A,电压1V-110V。根据需处理的污水量而设定。该电源可以输出直流电或输出脉冲直流,并可设电源开关、仪表、漏电保护开关、空气开关、缺相保护开关和控制装置工作的按钮开关。所述第一、第二、第二电极装置与控制台、电源可以用并联连接,也可以用串联连接,本案例采用串联连接以达到节能效果。
所述沉淀装置,它包括依次并排的至少一个沉淀池510、至少一个沉淀容器520和至少一个澄清池530,所述沉淀池510、沉淀容器520和澄清池530之下都设有清渣阀门。所述沉淀池510连接电絮凝装置400的出水口,所述沉淀池510的溢出口设置在顶部并接通沉淀容器520,所述沉淀容器520的溢出口设置在顶部并接通澄清池530,所述澄清池530的溢出口能排出处理后的液体。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沉淀容器520设有一用于添加化学絮凝剂的添加装置和一能搅拌污水的搅拌装置。所述絮凝剂例如为聚合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最好,在澄清池530的溢出口设一透明观察窗用于观察出水浊度。
根据需要,还可夹设一吸附装置600,所述吸附装置600中装有粉煤灰,用于吸附通过清渣阀门排出的沉淀物,经干燥后能直接作为有机肥料。
本实施例之中,所述电催化氧化装置、电絮凝装置300和沉淀装置的外壳材料都采用钢或不锈钢材料,则报废后所剩物资可全部回收利用即无废弃物、无二次污染又可收回部分投资成本。
请查阅图2,所述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它包括一第一氧化容器110和一装接在第一氧化容器110之内的第一电极装置120。所述第一氧化容器110包括一外壳和设在外壳内周壁的绝缘内壁,所述绝缘内壁的内侧面为内柱面。所述第一氧化容器110开设有位于第一氧化容器110底部的进水口和位于第一氧化容器顶部的出水口,污水通过进水口充入第一氧化容器110之内,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进入下一装置。所述第一电极装置120装设在第一氧化容器110之内,并至少包括包括一正导电板121、一负导电板122、若干片正电极123、若干片负电极124。所述正导电板121具有一第一侧面;该些正电极123均匀间隔导电固接在正导电板121第一侧面;所述负导电板122具有一第二侧面;该些负电极124均匀间隔导电固接在负导电板122第二侧面;所述正导电板121 和负导电板122面向布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面向,而且,该些正电极123和该些负电极124交错并均匀间隔。所述第一电极装置120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能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通过正导电板121连接多个正电极123,通过负导电板122连接多个负电极124,所述正负电极交错均匀间隔布置,则电极间距小,容积内电极面积大,构造紧凑、牢固、便于维护,则导电性能好,电催化氧化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污水降解过程中。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板121和负导电板122都为弧形片,所述第一侧面为正导电板121的内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负导电板122的内弧面。由于正导电板121和负导电板122都为弧形片,因此便于安装,电场性能好。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负电极123、124厚度都为0.1-5mm,可选3mm,而且,每相邻二正电极123之间的间距为6mm,每相邻二负电极124之间的间距为6mm,每相邻正负电极121、122之间的间距为3mm。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板121和负导电板122装设在外壳的绝缘内壁之内,所述绝缘内壁和正、负导电板121、122之间留有间隙。由于外壳之内周壁设有绝缘内壁,绝缘内壁和正、负导电板之间留有间隙,因此能防止漏电,节约电能,电场性能好。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它还包括一第一固定杆125,它具有绝缘性能,其材质可采用尼龙。所述第一固定杆125设置成螺栓结构,并垂直穿过该些正负电极123、124,而且,每相邻的正负电极123、124之间都设有第一绝缘垫,所述第一绝缘垫套接在第一固定杆125上,另配设绝缘螺帽128螺接第一固定杆125,以将该些正负电极123、124、第一绝缘垫固接在一起。另设增设固定杆,不但能牢固定位电极,而且还能绝缘正负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它还包括二第二固定杆126,它具有绝缘性能,其材质可采用尼龙。该二第二固定杆126垂直穿过该些正负电极123、124且它和该些正负电极123、124固接在一起,而且,每相邻的正负电极123、124之间都设有第二绝缘垫,所述第二绝缘垫套接在第二固定杆126上。另设增设固定杆,不但能牢固定位电极,而且还能绝缘正负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板121之外弧面设有正外连导电排127,所述负导电板122之外弧面设有负外连导电排129。所述正、负连导电排127、129分别导电连接电源装置的控制台410的二电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正、负电极123、124表面形态为粗糙表面;最好,正、负电极材料可选用为不溶性金属材料,或,为不溶性金属基材表层氧化涂层材料(DSA电极);最好,正、负电极面积比为1∶1。
请查阅图3,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包括一第二氧化容器210,所述第二氧化容器210之内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装置220。所述第二电极装置220包括等数且均匀间隔交错布置的多个正电极和多个负电极,所述容器之内的液体中加装有沸石颗粒用于作为第三电极,以构成三维电极装置。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二电极装置220的结构参照第一电极装置120的结构。本实施例之中,在没有液体的情况下,正负二电极间为互不导电的断路状态。所述第二电极装置220的二电极分别连接电源装置的控制台的二电极。本实施例之中,最好,第二电极装置220的正、负电极表面形态为粗糙表面;最好,正、负电极材料可选用为不溶性金属材料,或,为不溶性金属基材表层氧化涂层材料(DSA电极);最好,正、负电极面积比为1∶1。
本实施例之中,可只设一个第二电极装置220,也可设置多个第二电极装置220。如果多个,则最好该些第二电极装置220上下间隔设置,并以能够全部浸 没在液体中为宜(本案例上下相邻二电极组交错方向排列)。本实施例之中,层与层之间第二电极装置220排列间距大于0且小于10cm,本案例最佳方案为10cm、15cm、20cm。上下第二电极装置220之间除导电线路连通外,在没有液体情况下,电流不导通,处于断开状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二氧化容器210的入水口位于底部,出水口位于顶部,所述入水口接通第一氧化容器110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排出已经处理的污水。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二氧化容器210包括一外壳、一设在外壳之内的绝缘内壁和一能装拆盖接在外壳之上的盖体230。最好,所述外壳根据污水的腐蚀性程度可采用不锈钢、钢、玻璃钢、塑料或钛合金等材料制作。最好,所述盖体设有一出气口,用于挥发排出降解的气体,所述出气口处连接有一防泡沫溢出网,用于防止污水泡沫溢出第二氧化容器之外。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二氧化容器210的底部设有一清洗口,所述清洗口处装设有一清洗污垢阀240,用于在清洗容器内的元器件时候,清洗后的液体能通过清洗污垢阀240排出,清洗出的渣体可以通过粉煤灰吸附直接作为肥料使用。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二氧化容器210上还设至少一循环机构,它包括一装设在第二氧化容器210的盖体230的循环泵250和一循环管260,所述循环管260一端连接在一开设在第二氧化容器210底部的循环口,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氧化容器210顶部,所述循环泵250连接循环管260,以能将第二氧化容器210底部的水抽至顶部并向下冲,通过液体下冲充分循环搅拌容器内的液体,以使三维电极粒子均匀悬浮于液体。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二氧化容器210的底部处设有一缓冲空间层 270。
本实施例之中,非导电接点部位用绝缘涂料或包扎绝缘层方法绝缘。
本实施例之中,加入沸石颗粒的量为液体重量的1-20%,此范围根据污水含氨氮量来决定,当污水含氨氮量小时所填粒子数量要少,大时亦多。本实施例之中,沸石颗粒可选用天然沸石或合成沸石,其粒径范围为大于30目且小于1mm。粒径范围根据电极组电流密度大小来决定,电流密度大时粒径亦大,电流密度小时粒径亦小。本案例选择0.1A/dm2电流对应30目粒径沸石,0.5A/dm2时对应20目,1A/dm2时对应0.1mm粒径,1.5A/dm2时对应0.5mm粒径,2A/dm2时对应0.8mm粒径,3A/dm2时对应1mm粒径。
本实施例之中,污水降解过程如下描述:污水通过入水口进入第二氧化容器210之内,经三维电极装置反应将污水降解为气体N2、CO2和处理后液体,处理后液体通过出水口排出。本实施例之中,处理如下描述:正负电极获得电能,则污水液体中分解出H离子和O离子,则沸石颗粒能形成为微小原电池,微小原电池将H离子和O离子转换成OH羟基自由基离子,达到强氧化效果;正负电极获得电能,沸石颗粒起到粒子电极作用并发挥离子转换作用使电极周表及液体中产生大量的OH羟基自由基离子。本实施例之中,采用沸石粒子颗粒作为三维电极粒子,具有超过碳类粒子的强降解氨氮的效用,而且,该沸石粒子废弃后无二次污染,该沸石粒子中吸附充足的氨氮物质后可以直接作为氮肥使用,该沸石粒子可采用天然沸石粉也可适用合成沸石粉。
请查阅图4,所述电絮凝装置300,它包括絮凝容器310和第三电极装置320。
所述絮凝容器310用于装污水液体,它包括一外壳和一能装拆盖接在外壳之上的面盖。所述外壳之内固定贴设有绝缘内壁。所述外壳材料采用耐老化耐腐蚀的材料,本实施例之中,可采用钢、不锈钢、玻璃钢或塑料等。所述外壳 形状不限,例如可采用棱柱形或圆柱形或倒三角漏斗形或棱台形或棱锥形等。本实施例之中,所述絮凝容器310底部内部空间上大下小且其大小以正比例缩小,类似锥状或锥台状。所述絮凝容器310底部中心之上固设有支撑架340,用于使得所述絮凝容器310底部形成为堆渣漏斗350。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絮凝容器310开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入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处连接有一污水进水管,则通过污水进水管能将经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处理的污水充入絮凝容器310之内。通过出水口能排出已经絮凝反应的液体。根据需要,还可在絮凝容器310上端设污水的自然溢流口。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絮凝容器310的面盖上开设有排气口,用于排放污水液体降解生成或析出的挥发性气体,如N2气;最好,所述排气口处连接防泡沫溢出网,用于防止气体溢出时带出泡沫。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絮凝容器310之底部设有出渣阀门360,用于排出污水液体降解絮凝生成的粉渣或渣粒。本实施例之中,此阀门360在底部尺寸允许情况下尽量大些,便于粉渣或渣粒清排,而且,此阀门360关闭后,液体不能从此口流出。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第三电极装置320包括二独立的电极篮321,所述电极篮321材料采用不溶性金属材料,例如钛金属或不锈钢金属。所述二电极篮321内都装设有电极颗粒,所述电极颗粒是指能电解成电极离子的,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化合能成絮凝剂的颗粒。本实施例之中,二电极篮分别导电连接控制台的二电极。本实施例之中,所述二电极篮相隔布置。本实施例之中,电极篮采用不溶性材料制成,电极篮内装有电极颗粒,则避免起电极作用的电极篮被电解溶化,反应过程中无需更换电极篮,只需根据电解速度往电极篮内 装电极颗粒,即可保证电解持续进行,则电极颗粒可以采用不含有害物的废旧铁或铝金属材料切细制成,则电极间距在不停的电解消耗过程中一直保持,则电极篮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则添加或更换电极颗粒操作简单方便,则保证电极颗粒能被电解成电极离子,则能解决直接采用电极颗粒材料制成电极篮而所存在的不足:a.电极在导电工作情况下,在一定面积条件下,电极材料纯度均匀性和电流密度微观不均匀性都是必然的,所以电极(阳极)的溶解面会产生不均匀情况,这种不均匀会造成电极间距扩大变化,会加大电能消耗;b.在电极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无论实行人工方法、自动方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调整,而且成型电极制作成本也较高,不可能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因此难以进入实际生产应用中。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电极篮321包括一竖直布置的工作壁3211、一倾斜布置的出渣壁3212和二板式的构件壁,所述一构件壁固接在工作壁3211左侧边和出渣壁3212左侧边,另一构件壁固接在工作壁3211右侧边和出渣壁3212右侧边,并使所述电极篮321内部空间上大下小,使电极颗粒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和出渣壁3212的倾斜挤压作用下而向下自然滑下并挤成堆状。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电极篮321的底部可固接有一底壁,如图4所示,但是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工作壁3211底边和出渣壁3212底边也可直接固接。根据需要,所述工作壁3211、出渣壁3212、构件壁之上固接有一顶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电极篮321的各壁的内侧面最好都加设加强筋板,用于增加强度,增加导电面积。本实施例之中,所述电极篮321大小根据电极颗粒的电极消耗速度和间隔补充电极颗粒的填料时间来计算确定。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构体壁能起到辅助将电流导入电极篮321内电极颗粒的作用。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工作壁3211和出渣壁3212都设有网眼,而且, 所述工作壁3211的网眼口径小于出渣壁3212的网眼口径。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网眼例如为四边形,所述口径是指四边形的对角线距离,所述网眼例如为圆形,所述口径是指直径,所述网眼例如为六角形,所述口径是指2倍边长。本实施例之中,所述工作壁3211网眼口径选为1-3mm,所述出渣壁3212网眼口径选为2-5mm。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电极篮321和绝缘内壁11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二电极篮321对称布置,所述二工作壁3211平行面对间隔布置,所述二工作壁3211间距大于零且不导电,本实施例之中,所述间距选用1-5mm。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二电极篮321底部支撑在絮凝容器310的支撑架340之上,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绝缘垫,使所述二电极篮321位于絮凝容器310之内。
本实施例之中,所述电极颗粒的材料采用铁或铝,根据污水的性质或絮凝效果或沉淀物的用途来确定采用铁或铝材料,其中:采用铁材料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价格低、无二次污染、絮凝后获得液体能再利用的优点,采用铝材料具有电絮凝效果好、二次污染度小的优点。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铁颗粒可采用细条等形状。该颗粒大小以便于手工添加和切细制作为宜。该加入的颗粒形状不限,但颗粒径大小大于电极篮出渣壁网眼口径,(本案例选用10-50mm),用于避免颗粒通过网眼穿出电极篮。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通过导电排370电解控制台,并自外往内穿过面盖,而且其正负极分别导电连接二电极篮321的构件壁,使所述二电极篮321分别导电连正负极。本实施之中,所述导电排侵入液体部分具有四外边,其中一边与电极篮构件壁紧密连接以起导入电流作用,另二边裸露(裸露的边必须绝缘防止导电排的溶解而消耗影响导电效果)。
本实施例之中,所述二电极篮321获得电能,则污水液体中电解析出OH离子,将所述电极颗粒电解形成为电极离子,所述OH离子和电极离子化合成絮凝剂(氢氧化铁或氢氧化铝),所述絮凝剂与污水液体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液体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从而卷扫污水中有害物,并经沉淀使部分有害物与污水分离,以备处理。所述OH离子具有氧化效果,也能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当铁颗粒随着电解反应逐渐变小,小到小于出渣壁网眼口径时,因自然重力作用而从出渣壁的网眼掉出,落入堆渣漏斗上,此渣不会从工作壁网眼挤出(因为工作壁网眼小于出渣壁网眼,若有个别尖角从网眼凸出,也会因电流密度尖端集中原理而迅速解析出,不会导致因尖端凸出而发生电流短路现象)。电极颗粒随着电解反应的连续进行而消耗并变小,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和出渣壁3212的倾斜挤压作用下而向下自然滑下并挤成堆状,则可互相导通电流而能承受较大的电流密度,又可增大表面积而能发挥电解优势,则同时因紧贴和依靠电极篮321工作壁3211的作用而使二电极篮321间距尽量小而降低反应电压从而最大限度节约电能消耗。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二电极篮321的正负极能循环互换,以能使正负电极循环交替溶解掉电极表面吸附的悬浮物,能使电极导电性持久,也为延长补充电极颗粒的时间起到了作用。
为了便于往电极篮321内添加电极颗粒,在所述面盖上开设有二个添料口380,所述二添料口380处都连接有一能打开或关闭的盖门,而且,所述添料口380向下延伸。所述电极篮321的顶壁之上开设有对应添料口380的开口。所述二添料口380处底端分别适配伸进二电极篮321的顶壁的开口。则用户打开盖门之后,即可通过添料口121往二电极篮321之内加装电极颗粒。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添料口380最好呈倒梯形体,该添料口的上口比下口大,则能产生如 下优点:1.上口便于电极颗粒添加,下口宽度略大于最大电极颗粒的尺寸,则可防止尺寸超标的颗粒添入而造成颗粒卡死等故障;2.上下口长度与电极篮的顶壁长度相同,添加电极颗粒时为防止添加的电极颗粒堆积在添料口下呈山状堆积影响了电极篮工作壁面积,可另设能通过添料口380伸入棒状物,以将其堆积拨平整。
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电极颗粒在电解反应过程中逐渐变小受自然重力的作用而逐渐下降。因为其处于密闭反应器内,为方便观察电极颗粒的位置,设一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标示组件330。所述标示组件330能上下滑动连接在絮凝容器310,它包括一沉块331和一固接在沉块331之上的标示杆332,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沉块331的面积大于铁颗粒,所述沉块331自上往下放进电极篮321之内,所述标示杆332上端伸出絮凝容器310的盖体之外。最好,所述标示杆332之上设刻度,所述刻度与标示杆332所处高度相适配,与电极篮321之内的铁颗粒的占用空间之和相适配,以便读数。其中:该标示杆332长度最好超过电极篮321工作壁3211长度之一半加上伸出反应器面盖之和,该沉块331下底平壁最好大于电极颗粒3倍以上,小于电极篮321工作壁3211二分之一,以使得标示杆可以随电极颗粒的析出变小,表面位置下降而下降起到标示电极颗粒上表面位置的作用。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容器的污水入水口的开设位置对应支撑架并使得进入的污水液体的大致流向为:二个电极篮321夹缝、工作壁、电极篮内部空间、出渣壁、电极篮之外,从而增加污水液体的电解度。
从电极篮321出渣壁3212掉下的电极小颗粒称之为渣,此渣从出渣壁掉下后自然堆积在堆渣漏斗350上;絮凝的沉淀物自然堆积在堆渣漏斗350上。所述堆渣漏斗350之容积可根据清渣间隔时间经计算确定。清渣时通过出渣阀门 360清渣,清渣中的小电极颗粒能再利用。其利用如:从清渣口排出的小电极颗粒,可经干燥后回炉溶解再制成标准电极颗粒再利用,也可以直接当废旧金属直接回收利用,不会构成二次污染,可以抵消一部分成本。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它包括:
步骤10,电极电催化氧化步骤,通过电解方法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步骤20,电絮凝步骤,通过电解方法电解析出电极离子和OH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步骤30,沉淀步骤,加入化学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步骤40,吸附步骤,用于通过粉煤灰吸附步骤30的沉淀物,再干燥以作为有机肥料。
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步骤20,它包括:
步骤21,所述第三电极装置320的二电极篮321获得电能,絮凝容器310中的污水液体电解析出OH离子,并将电极篮321内的电极颗粒电解生成电极离子;
步骤22,所述OH离子和电极离子化合成絮凝剂;
步骤23,所述絮凝剂与污水液体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液体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以备处理。
最好:在步骤10之前还包括有步骤0,用于往污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或者,在上述步骤10、步骤20中都通过滴定法缓慢加入氯化钠溶液。
添加有NaCl溶液,则电极周表及液体中产生大量HOCL2离子,HOCL2离子发 生强氧化作用和病菌杀灭作用,从而降解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其它有害物质。在液体中添加NaCl溶液,在电极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能够降低反应电耗,又能够在电极周表及液体中产生HOCL2离子,HOCL2离子发生强氧化作用和病菌杀灭作用,从而降解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其它有害物质。本实施例之中,所述加有NaCl溶液的液体浓度在0-5g/L范围内,并可根据内降解污水的有害病菌的含量来调节浓度。
第二较佳实施例
本较佳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请查阅图5、图6、图7,所述第一电极装置120’包括一正导电杆121’、一负导电杆122’、若干正电极123’、与正电极等数的正助导器125’、与正电极等数的负电极124’和与负电极等数的负助导器126’;所述每一正、负电极123’、124’都开设有二通孔,所述通孔内都套有绝缘套;该些正、负电极123’、124’的二绝缘套分别套接在正、负导电杆121’、122’之上,而且,该些正、负电极123’、124’均匀间隔交错布置;该些正助导器125’都导电套接在正导电杆121’之上并分别导电靠接该些正电极123’,该些负助导器126’都导电套接在负导电杆122’之上并分别导电靠接该些负电极124’。其中:所述正负电极交错均匀间隔布置,则电极间距小,容积内电极面积大,结构简单、节省材料,则导电性能好,电催化氧化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污水降解过程中。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助导器125’包括二正助导片,所述二正助导片都导电套接在正导杆121’之上并分别导电靠接在对应正电极123’之二侧;所述负助导器126’包括二负助导片,所述二负助导片都导电套接在负导杆122’之上并分别导电靠接在对应负电极124’之二侧。其中:通过正负助导片导电连接正负电极,电极无直接接触导电连接导电杆,则二导电杆不但起到导电连接 作用,而且还起到定位固定作用;助导器包括二助导片,二助导片分别导电靠接在对应电极之二侧,则不但能导电连接电极,且还能定位电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杆121’之上的每相邻的正助导片和负电极之间都设有一套接在正导电杆之上的第一绝缘片127’;所述负导电杆122’之上的每相邻的负助导片和正电极之间都设有一套接在负导电杆之上的第二绝缘片128’。其中:导电杆之上的每相邻的助导片和电极之间都设有绝缘片,则能避免正负极短路接触。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杆121’为螺杆,所述正助导片呈螺母状;所述负导电杆122’为螺杆,所述负助导片呈螺母状。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杆121’为螺杆,所述第一绝缘片127’呈螺母状;所述负导电杆122’为螺杆,所述第二绝缘片128’呈螺母状。其中:导电杆为螺杆,助导片、绝缘片呈螺母状,则装配方便,则能保证绝缘,则能定位各器件轴向位置。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所述正导电杆121’之上导电连接有一正极导出板1211’,所述负导电杆122’之上导电连接有一负极导出板1221’。所述正极导出板1211’和负极导出板1221’分别导电连接控制台的二电极。
本实施例之中,最好,还包括至少一防短路绝缘梳A,所述防短路绝缘梳上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的绝缘缺口A1,所述绝缘缺口A1的个数与正负电极数123’、124’之和相等,所述相邻二绝缘缺口A1的间隔间距和相邻正负电极123’、124’的间隔间距相适配,所述绝缘缺口A1和正电极123’或负电极124’相适配。其中,防短路绝缘梳不能能起加固作用,而且还能防短路。
其中,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第二电极装置可采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极装置的结构,也可采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极装置的结构。
第三较佳实施例
请查阅图8,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之中,污水处理流向为:电絮凝装置300......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所述电絮凝装置3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电絮凝装置300进水口接入污水,所述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的进水口接通电絮凝装置300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进水口接通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出水口接通沉淀装置的入水口。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它包括:
步骤10,电絮凝步骤,通过电解方法电解析出电极离子和OH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步骤20,电极电催化氧化步骤,通过电解方法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步骤30,沉淀步骤,加入化学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步骤40,吸附步骤,用于通过粉煤灰吸附步骤30的沉淀物,再干燥以作为有机肥料。
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步骤10,它包括:
步骤11,所述第三电极装置320的二电极篮321获得电能,絮凝容器310中的污水液体电解析出OH离子,并将电极篮321内的电极颗粒电解生成电极离子;
步骤12,所述OH离子和电极离子化合成絮凝剂;
步骤13,所述絮凝剂与污水液体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液体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以备处理。
第四较佳实施例
它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它包括一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一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一电源装置和一沉淀装置。所述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具有一位于底部的进水口和一位于顶部的出水口。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进水口接入污水,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进水口接通第一电催化氧化装置100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电催化氧化装置200的出水口接通沉淀装置的入水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步骤20,电极电催化氧化步骤,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中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步骤30,沉淀步骤,通过絮凝反应方法处理经步骤20处理的污水,以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步骤10,电絮凝步骤,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电解析出电极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中,往经步骤20处理的污水中加入化学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发生絮凝反应以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步骤40,吸附步骤,用于通过粉煤灰吸附步骤30的沉淀物,再干燥以作为有机肥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离子为铁离子或铝离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0,用于往污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中,污水中加装有沸石颗粒用于作为第三电极,正负二电极获得电能,通过电解方法从污水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8.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至少一电催化氧化装置,它包括一第一氧化容器和一装接在第一氧化容器之内的第一电极装置,所述第一电极装置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所述OH离子能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成能挥发的CO2和N2;
一沉淀装置,它包括一沉淀容器,所述沉淀容器之下设有一清渣阀门;所述沉淀容器之上设有一用于添加化学絮凝剂的添加装置和一能搅拌污水的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污水经电催化氧化装置和沉淀装置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至少一电絮凝装置,它包括一絮凝容器和一装接在絮凝容器之内的第三电极装置,所述第三电极装置获得电能,则能从污水中电解析出OH离子,电解析出电极离子,所述电极离子和OH离子能化合成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与污水能发生絮凝反应而将污水中有害物质絮凝成絮,进而沉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电源装置,它电接电絮凝装置的第三电极装置和电催化氧化装置的第一电极装置,用于为第三电极装置和第一电极装置提供电能,并能使所述第三电极装置的二电极循环交换,使所述第一电极装置的二电极循环交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63098 CN102070268B (zh) | 2010-11-26 | 2010-11-26 |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63098 CN102070268B (zh) | 2010-11-26 | 2010-11-26 |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0268A true CN102070268A (zh) | 2011-05-25 |
CN102070268B CN102070268B (zh) | 2013-04-10 |
Family
ID=44029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63098 Active CN102070268B (zh) | 2010-11-26 | 2010-11-26 |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70268B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5398A (zh) * | 2011-11-30 | 2012-06-27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
CN103214067A (zh) * | 2013-05-10 | 2013-07-24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电解反应槽和一种铁铝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与投加一体式装置 |
CN104326532A (zh) * | 2014-10-10 | 2015-02-04 | 陕西华陆化工环保有限公司 | 电解法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
CN104609612A (zh) * | 2014-12-12 | 2015-05-13 | 叶舒帆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处理方法 |
CN107176725A (zh) * | 2017-06-02 | 2017-09-19 | 深圳市正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环保高效率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
CN107235617A (zh) * | 2017-05-16 | 2017-10-10 | 方明环保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 油气田含油泥浆岩屑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8358363A (zh) * | 2018-03-30 | 2018-08-03 | 许欠欠 | 一种高盐有机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
CN108773944A (zh) * | 2018-06-01 | 2018-11-09 | 山东深信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吸附电催化联用处理低浓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
CN109467205A (zh) * | 2018-12-19 | 2019-03-15 | 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
CN110894115A (zh) * | 2019-09-24 | 2020-03-20 | 方明环保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 降解水中有机物和氮含量的设备及其降解方法 |
CN114506960A (zh) * | 2022-03-01 | 2022-05-17 | 江苏鲲鹏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工业voc治理的电催化氧化工艺 |
CN115849596A (zh) * | 2022-11-18 | 2023-03-28 | 宁夏银报智能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冲版清水采用净化循环再利用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0105A (zh) * | 1999-07-07 | 2001-01-17 | 大连理工大学 | 电催化接触氧化工艺 |
CN1986434A (zh) * | 2006-12-18 | 2007-06-2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三维电极反应器的粒子电极催化剂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81001A (zh) * | 2010-03-10 | 2010-07-2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两段式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830608A (zh) * | 2010-05-20 | 2010-09-15 | 北京交通大学 | 列车密闭式厕所集便器粪便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2010
- 2010-11-26 CN CN 201010563098 patent/CN1020702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0105A (zh) * | 1999-07-07 | 2001-01-17 | 大连理工大学 | 电催化接触氧化工艺 |
CN1986434A (zh) * | 2006-12-18 | 2007-06-2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三维电极反应器的粒子电极催化剂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81001A (zh) * | 2010-03-10 | 2010-07-2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两段式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830608A (zh) * | 2010-05-20 | 2010-09-15 | 北京交通大学 | 列车密闭式厕所集便器粪便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广东化工》 20090325 刘弋潞等 催化电解-混凝法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第74页左栏第3段 6 第36卷, 第191期 2 *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5398A (zh) * | 2011-11-30 | 2012-06-27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
CN103214067A (zh) * | 2013-05-10 | 2013-07-24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电解反应槽和一种铁铝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与投加一体式装置 |
CN104326532A (zh) * | 2014-10-10 | 2015-02-04 | 陕西华陆化工环保有限公司 | 电解法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
CN104609612A (zh) * | 2014-12-12 | 2015-05-13 | 叶舒帆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处理方法 |
CN107235617A (zh) * | 2017-05-16 | 2017-10-10 | 方明环保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 油气田含油泥浆岩屑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7176725B (zh) * | 2017-06-02 | 2018-05-22 | 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高环保高效率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
CN107176725A (zh) * | 2017-06-02 | 2017-09-19 | 深圳市正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环保高效率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
CN108358363A (zh) * | 2018-03-30 | 2018-08-03 | 许欠欠 | 一种高盐有机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
CN108773944A (zh) * | 2018-06-01 | 2018-11-09 | 山东深信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吸附电催化联用处理低浓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
CN109467205A (zh) * | 2018-12-19 | 2019-03-15 | 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
CN110894115A (zh) * | 2019-09-24 | 2020-03-20 | 方明环保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 降解水中有机物和氮含量的设备及其降解方法 |
CN114506960A (zh) * | 2022-03-01 | 2022-05-17 | 江苏鲲鹏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工业voc治理的电催化氧化工艺 |
CN115849596A (zh) * | 2022-11-18 | 2023-03-28 | 宁夏银报智能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冲版清水采用净化循环再利用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0268B (zh) | 2013-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0268B (zh) |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528889B (zh) | 一种多单元集成式电解槽 | |
CN110357219B (zh) | 一种高效氮磷回收电化学反应系统 | |
CN207645868U (zh) | 一种具有梯度电解强度的电化学水处理设备 | |
CN201971667U (zh) | 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高压脉冲电凝设备 | |
CN203461851U (zh) |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电解氧化装置 | |
CN104909514A (zh) | 太阳能驱动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系统 | |
CN108298744B (zh) | 一种养殖废水的非生化深度处理方法 | |
NL2024123B1 (en) | An electrochemic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process | |
CN201882994U (zh) |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装置 | |
CN105060656B (zh) | 一种生化系统辅助设备及其应用 | |
CN205472824U (zh) | 一种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电解除磷装置 | |
CN218403801U (zh) | 电化学处理设备 | |
CN106957134A (zh) | 一种黄连素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2101709B (zh) | 用于污水处理的电絮凝装置及方法 | |
CN203781882U (zh) |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氧化絮凝复合床装置 | |
US20130175210A1 (en) | Odor treatment device for septic tanks | |
CN204661490U (zh) | 一种太阳能驱动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系统 | |
CN202030571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电絮凝装置 | |
CN106064868A (zh) | 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方法以及生态厕所 | |
CN106745548B (zh) | 一种降cod装置 | |
CN115043483B (zh) | 一种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升流穿越式生物电化学反应系统 | |
CN213834870U (zh) |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9971949U (zh) | 一种渗滤液三维电催化氧化处理装置 | |
CN108821396A (zh) | 一种电子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