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模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该遥控器兼有左、右手两种操纵模式,左、右手的操纵杆组件均含有回中机构和阻尼机构,人手对遥控器的左手操纵杆前后左右、右手操纵杆前后左右的4个操纵动作代表了遥控器的4个通道,这4个通道分别控制飞行器模型H的动力大小、左右横侧运动、俯仰、固定翼方向4类动作,航模爱好者只需拨动或按下遥控器上的模式转换选择开关,遥控器4个通道指挥航模飞行器4类动作的分配组合就自动发生改变,从而便捷实现左、右手操作模式MODE2、MODE1之间的自动转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航模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它还具有18种操纵子模式供各种操纵习惯的用户选用,只需按下遥控器上的子模式选择开关,便能自动转换到在选定的左或右手操作模式MODE2、MODE1下所选择的操纵子模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航模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进行航模遥控器左、右手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当用户手动操作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构件进行左、右手操纵模式变换时,所述模式转换构件同时执行选定的转换操作,使得左、右两组操纵杆组合件中每一个的回中机构与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或失效两个相反运行状态,并且使得左、右两组操纵杆组合件前后方向运动通道的功能分配在主动力操纵和俯仰操纵之间交换,并同时触发控制电路600中的两个模式开关执行接通/分断转换,从而自动实现遥控器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操作模式转换。接着,当用户手动按下子模式转换钮时,本发明的方法可分别在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实现选定的子模式之间的转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采用了如下各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转换左、右手模式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4个电位器(01-04)、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和控制电路600,其中所述电位器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和控制电路600相连接,并且分别与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300、400在4个通道(01通道、02通道、03通道、04通道)中之一的通道内的操纵对应联动,将人手操纵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所产生的机械操作动作转变成电信号,该电信号经控制电路600转换成控制飞行器模型H的操纵电信号。所述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还包括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连接的模式转换构件500,其上至少包括控制模式转换操作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和模式1开关触点8b8。所述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手操纵杆1a用于在每个操作模式下操纵前后方向02通道、左右方向04通道,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右手操纵杆1b用于在每个操作模式下操纵左右方向01通道、 前后方向03通道,并且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300、400均包括回中机构和阻尼定位机构。所述控制电路600包括电位器采样模块K1、倒向判断模块K2、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通道输出模块K4、显示输出模块K5;其中:
电位器采样模块K1,其输入端连接到各电位器,分别对上述每一个电位器的电信号数据进行采样;倒向判断模块K2,其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电位器采样模块K1,用于对所采样的数据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至少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倒向判断模块K2相应通道的输出端的以下四个输入端:01通道输入端010、02通道输入端020、03通道输入端030、04通道输入端040;所述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至少还包括以下四个对应控制飞行器模型H的四个飞行动作的输出端: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所述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还至少包括与模式转换构件500上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模式1开关触点8b8一一对应的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并且所述的模式2开关10b、模式1开关10a分别与所述的模式转换构件500的对应开关触点以可接通、分离的方式连接,所述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其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的接通/分断状态判断结果转换四个输入端(010、020、030、040)与四个输出端(013、023、033、043)之间的连通分配组合。通道输出模块K4,其输入端连接到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所述各输出端(013、023、033、043),并根据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输出的四个通道的信号,对飞行器模型H发出四个飞行动作的遥控命令。显示输出模块K5,其输入端连接到通道输出模块K4,用于显示所述通道输出模块K4的当前的操纵模式信息。
所述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设定当模式1开关10a分断并模式2开关10b接通为右手模式,则所述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模式1开关10a接通并模式2开关10b分断的状态变化判断操作人选定转换到左手模式。或者,所述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设定当模式1开关10a接通并模式2开关10b分断为右手模式,则所述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模式1开关10a分断并模式2开关10b接通的状态变化判断操作人选定转换到左手模式。所述的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均为常闭开关或者常开开关。
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遥控器控制电路600中的模式2开关10b触碰/分离配合,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遥控器控制电路600中的模式1开关10a触碰/分离配合,并且这两个开关触点8b8,8b7与控制电路600的模式1开关10a和模式2开关10b这样设置和切换,当模式2开关触点8b7触碰模式2开关10b时,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模式1开关10a分离;当模式1开关触点8b8触碰模式1开关10a时,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模式2开关10b分离。
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所转换的输入与输出端连通分配组合至少包括以下两种:
其一为在左手模式MODE2状态下,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手操纵杆1a前后方向操纵对应 遥控器的02通道,对应02通道的输入端020与输出端03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动力的功率大小,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右手操纵杆1b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03通道,对应03通道的输入端030与输出端(02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的俯仰。
其二为在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手操纵杆1a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02通道,对应02通道的输入端020与输出端02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的俯仰,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右手操纵杆1b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03通道,对应03通道的输入端030与输出端03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动力的功率大小。
控制电路600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还包括与其连接的子模式转换钮Z,所述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对模式转换钮Z的人手操作状态的判断结果,控制在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各子模式之间的转换。在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至少包括1.1子模式、1.2子模式;或者在左手模式MODE2状态下至少包括2.1子模式、2.2子模式;其中,在所述的1.1子模式或2.1子模式下,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对应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右运动的04通道的输入端040与输出端04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左右方向1,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对应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左右运动的01通道的输入端010与输出端01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的副翼。在所述的1.2子模式或2.2子模式下,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对应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右运动的04通道的输入端(040)与输出端01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的副翼,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对应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左右运动的01通道的输入端010与输出端04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左右方向1。
本发明专利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进行航模遥控器左、右手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当手动操作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构件500进行左、右手操纵模式变换时,模式转换构件500同时执行以下转换操作:
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控制02通道的前后运动的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工作状态”与“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回中机构在回中“失效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失效状态”、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失效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使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控制03通道的前后运动的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失效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回中机构在回中“工作状态”与“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失效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失效状态”。同时,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或者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阻尼定位机构处于阻尼“工作状态”。
当模式1开关触点8b8触碰模式1开关10a时,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模式2开关10b 分离,或者当模式2开关触点8b7触碰模式2开关10b时,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模式1开关10a分离;使得当模式1开关10a接通时,模式2开关10b分断,或者当模式2开关10b接通时,模式1开关10a分断。所述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上述两个模式开关的接通/分断状态,变换02通道输入端020、03通道输入端030与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之间的信号数据传递路径的分配组合,当02通道输入端02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23时,03通道输入端03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33,或者当02通道输入端02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33时,03通道输入端03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23,从而使所述控制电路600随同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一起完成在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
当用户选定一种操纵模式后,所述航模遥控器执行以下操作:
当由左操纵杆组合件300输出一个机械的前后运动的控制02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2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2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2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2通道输入端020。当由左操纵杆组合件300输出一个机械的左右运动的控制04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4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4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4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4通道输入端040。
当由右操纵杆组合件400输出一个机械的左右运动的控制01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1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1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1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1通道输入端010。当由右操纵杆组合件400输出一个机械的前后运动的控制03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3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3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3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3通道输入端030。
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信号数据分别经其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和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输出给通道输出模块K4,经通道输出模块K4处理后形成的遥控命令分别经俯仰命令输出通道024、左右方向命令输出通道044、副翼命令输出通道014、主动力命令输出通道034输出给飞行器模型H,控制所述的飞行器模型H的俯仰、方向、副翼、主动力功率四个动作。
本发明专利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进行航模遥控器左、右手模式下子模式 转换的控制方法。当人手操作子模式转换钮Z时,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转换04通道输入端040、01通道输入端010与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之间的信号数据传递路径的分配组合,当04通道输入端04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43时,01通道输入端01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13,或者,当04通道输入端04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13时,01通道输入端010的信号数据传递给输出端043,从而使所述控制电路600分别在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实现子模式之间的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及机械操作系统实现的航模遥控器,在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无线电遥控器对航空模型产品进行遥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客户的操作习惯,不必拆改遥控器,也不必更换任何零件,仅通过非专业人士的简单一键式操作,遥控器就可以按照用户习惯的操纵模式自动变换左、右手操纵杆通过操纵通道控制航模飞行器4类动作的功能分配组合,实现机械上和电子上同步的操纵模式转换,使得操作者在购买时不必考虑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操纵习惯模式,在使用时能够随时随地的轻易完成左手模式和右手模式的转换和轻松独立调节,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有效突破了无线电遥控器操作因人而异的自动按需转换的技术瓶颈,可有效满足对带有该模式转换控制系统的遥控器的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机盖组件外观示意图和与其配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模式转换构件为带有一键式模式切换键的扳手型(也称传动臂型);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机盖组件外观示意图和与其配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模式转换用操作手柄分别形成在左、右操纵杆组合件上;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扳手型模式转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模式转换构件为左、右操纵杆组合件共用;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按钮型模式转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4的按钮型模式转换构件的控制杆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遥控器中左操纵杆组合件或右操纵杆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适用于机械操作系统第一或第二实施例;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左操纵杆组合件或右操纵杆组合件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左控制盘与左操纵杆组合件 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左操纵杆组合件工作原理示意图,可适用于机械操作系统第一、二实施例,图中纵向回中机构所示状态为处于回中“工作状态”、阻尼定位机构处于阻尼“失效状态”;
图8b为左操纵杆组合件工作原理示意图,可适用于机械操作系统第一、二实施例,图中纵向回中机构所示状态为处于回中“失效状态”、阻尼定位机构处于阻尼“工作状态”;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右控制盘与右操纵杆组合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右操纵杆组合件工作原理示意图,可适用于机械操作系统第一、二实施例,图中纵向回中机构所示状态为处于回中“工作状态”、阻尼定位机构处于阻尼“失效状态”;
图9b为右操纵杆组合件工作原理示意图,可适用于机械操作系统第一、二实施例,图中纵向回中机构所示状态为处于回中“失效状态”、阻尼定位机构处于阻尼“工作状态”;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模式开关与模式开关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盘零件的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模式转换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14a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模式转换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流程原理框图,可控制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的基本操纵模式;
图14b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模式转换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流程原理框图,可控制1.1、1.2和2.1、2.2四种子模式;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适用于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机械操作系统第一、二、三实施例,可用于说明本发明航模遥控器的控制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多个实施例,来更详细地介绍根据本发明的可快速转换左、右手模式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械操作系统的其它特征、优点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根据图15的原理框图说明本发明的可快速转换左、右手模式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系统,它包括4个电位器(01-04)、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和控制电路600,航模遥控器可操纵控制航模飞行器H的4类飞行动作,即主动力大小、副翼(横侧)运动、俯仰(俯冲或上升)运动和左右方向运动,航模飞行器H这4类动作受遥控器的4个控制输入通道(01 通道、02通道、03通道、04通道)控制,每个控制输入通道具有一个与操纵杆某方向的运动联动的电位器,四个电位器01-04分别对应于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300、400的左右、前后4个方向的4个控制输入通道,遥控器的左、右两个操纵杆均可做前后、左右运动的操纵,各电位器分别与左、右操纵杆组合件以及控制电路600相连接,两个操纵杆分别在两个操纵通道内操纵4个电位器转动,随着操纵杆位置的改变,各电位器随相应操纵杆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电信号,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通过这4个控制输入通道的电信号实现对航模飞行器H的4类动作的控制。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将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右方向的操纵控制输入通道设定为04通道,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前后方向的操纵控制输入通道设定为02通道,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左右方向的操纵控制输入通道设定为01通道,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前后方向的操纵控制输入通道设定为03通道。左操纵杆组合件300与电位器02、04连接,这种连接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手操纵杆1a(参见图8)在每种操作模式下操纵前后方向02通道及左右方向04通道,也就是说,不管在何种操纵模式下,左手操纵杆1a的前后方向操作总是对应电位器02,左手操纵杆1a的左右方向操作总是对应电位器04。右操纵杆组合件400与电位器01、03连接,这种连接使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右手操纵杆1b(参见图9)在每种操作模式下操纵前后方向03通道及左右方向01通道,也就是说,不管在何种操纵模式下,右手操纵杆1b的前后方向操作总是对应电位器03,右手操纵杆1b的左右方向操作总是对应电位器01。可见,本发明所述的01-04通道实际上是遥控器的操作输入通道。
以下结合附图13和15说明本发明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电路600与飞行器模型H之间的控制原理。本发明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还包括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连接的模式转换构件500,所述的模式转换构件500上包括控制模式转换操作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和模式1开关触点8b8。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参见图13)包括电位器采样模块K1、倒向判断模块K2、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通道输出模块K4、显示输出模块K5。本发明通过遥控器的左、右操纵杆组合件300、400的4个通道的操作与4个电位器的联动,将人手的操纵动作输入给控制电路600,控制电路600将这个机械动作转变成电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输出给航模飞行器H,以控制航模飞行器H的四类飞行动作。本发明的4个通道与飞行器H的4类动作的对应是不同的,这是由左、右手模式的习惯所决定的。下面采用表1列出本发明遥控器在左手模式MODE2和右手模式MODE1这两种操纵模式下左、右手操纵杆的4个控制输入通道控制航模飞行器H的4类动作的对应关系。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需要人工交换通道2和通道3的位置不同,本发明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不管在那一种操纵模式状态下,左操纵杆负责操纵02和04通道,右操纵杆负责操纵01和03通道,而且,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300、400均包括回中机构和阻尼定位机构,每次左、右手操作模式的转换仅是自动将左、右手操纵杆控制航模飞行器H的动作种类进行了交换,也就是说,左、右手操纵杆前后运动的控制功能实现了在主动力和俯仰操纵之间的互换。不过在本说明中,左、右手操作模式的转换不限于表1所列的两种主模式,可最多包括这两种主模式下的16种子模式,这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控制电路600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倒向判断模块K2相应通道的输出端的四个输入端:01通道输入端010、02通道输入端020、03通道输入端030、04通道输入端040,还包括以下4个对应航模飞行器H的4个飞行动作的输出端: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还包括与模式转换构件500上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模式1开关触点8b8一一对应的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并且所述的模式2开关10b、模式1开关10a分别与所述的模式转换构件500的对应开关触点以可接通、分离的方式连接,所述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对其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的接通/分断状态进行判断并转换成操作人选定的操纵模式,操纵模式的转换使遥控器左、右操纵杆前后动作对于控制飞行器模型H执行主动力或俯仰动作进行分配组合。
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输入与输出端连通分配组合至少包括以下两种转换:
其一为在左手模式MODE2状态下,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手操纵杆1a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的02通道,对应02通道的输入端020与输出端03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动力的功率大小,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右手操纵杆1b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03通道,对应03通道的输入端030与输出端02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的俯仰。
其二为在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左手操纵杆1a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02通道,对应02通道的输入端020与输出端02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的俯仰,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右手操纵杆1b前后方向操纵对应遥控器03通道,对应03通道的输入端030与 输出端033连通,以控制飞行器模型H动力的功率大小。
模式转换构件500上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遥控器控制电路600中的模式2开关10b触碰/分离配合,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遥控器控制电路600中的模式1开关10a触碰/分离配合,并且当模式2开关触点8b7触碰模式2开关10b时,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模式1开关10a分离;当模式1开关触点8b8触碰模式1开关10a时,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模式2开关10b分离。本发明的模式1开关10a和模式2开关10b可以采用常闭开关或常开开关。这里常开开关是指在无模式开关触点触碰的情况下,该开关处于开路(分断)状态;常闭开关是指在无模式开关触点触碰的情况下,该开关处于闭路(接通)状态。
控制电路(600)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还包括与其连接的子模式转换钮Z,当左、右手操纵模式确定后,所述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对模式转换钮Z的人手操作状态的判断结果,控制在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各子模式之间的转换。具体地说,在右手模式MODE1(简称亚洲模式)状态下,通过控制电路600最多还可变换出8种子模式,该8种子模式包括1.1子模式、1.2子模式、1.3子模式、1.4子模式、1.5子模式、1.6子模式、1.7子模式、1.8子模式,各子模式所对应的输出见表2。
表2
在上表中,主动力功率1表示第03通道主动力零功率位置设在操纵杆后方位置,主动力功率2表示第03通道主动力零功率位置设在操纵杆前方位置,方向1表示04或01通道操纵杆操纵方向与机头指向的方向相同,方向2表示04或01通道操纵杆操纵方向与机尾指向的方向相同。
在操纵子模式1.1、操纵子模式1.2基础上,通过03通道主动动力功率零位置设在操纵通道前方位置的倒向处理和可通过将04或01通道操纵杆操纵方向转变与机尾指向的方向相同的倒向处理,经组合共产生其他六种操纵子模式:子模式1.3、子模式1.4、子模式1.5、子模式1.6、子模式1.7、子模式1.8。
在左手模式MODE2(简称美国模式)状态下,通过控制电路600也可最多变换出8种子模式,该8种子模式包括2.1子模式、2.2子模式、2.3子模式、2.4子模式、2.5子模式、2.6子模式、2.7子模式、2.8子模式,各子模式所对应的输出见表3。
表3
在上表中,主动力功率1表示02通道主动力零功率零位置设在操纵杆后方位置,主动力功率2表示02通道主动力零功率零位置设在操纵杆前方位置,方向1表示04或01通道操纵杆操纵方向与机头指向的方向相同,方向2表示04或01通道操纵杆操纵方向与机尾指向的方向相同。
在操纵子模式2.1、操纵子模式2.2基础上,通过02通道主动动力功率零位置设在操纵通道的前方位置的倒向处理和可通过将04或01通道操纵杆操纵方向转变与机尾指向的方向相同的倒向处理,经组合共产生其他六种操纵子模式:子模式2.3、子模式2.4、子模式2.5、子模式2.6、子模式2.7、子模式2.8。
图14a表示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的控制流程原理框图。参见图14a,该实施例只提供了左手模式MODE2(美国模式)和右手模式MODE1(亚洲模式)这两种基本模式,没有提供子模式功能。这种优选方案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
图14b表示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的控制流程原理框图。参见图14b,该实施例提供了在左手模式MODE2下的2.1、2.2两种子模式功能和在右手模式MODE1下的1.1、1.2两种子模式功能。这种优选方案的优点是为用户提供了四种常用的子模式,电路结构相对简单。此外,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提供了如表3所示的在左手模式MODE2下的2.1至2.8最多八种子模式功能和如表2所示的在右手模式MODE1下的1.1至1.8最多八种子模式功能。
由以上实施例可见,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可根据市场需要,从1.1-1.8八种子模式中截留所需的子模式,或者从2.1-2.8八种子模式中截留所需的子模式,可方便地实现航模遥控器的子模式配型,在各种配型下,控制电路600在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包括1-8种供用户选用的子模式功能,其中优选为如图14b所示的2种;以及在左手模式MODE2状态下包括1-8种供用户选用的子模式功能,其中优选为如图14b所示的2种。
下面,结合图1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模式转换控制系统控制遥控器的方法。
电位器01-04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和控制电路600相连接,并且分别与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300、400在4个通道中之一的通道内的操纵对应联动。也就是说,每一个电位器的滑动端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或右操纵杆组合件400机械连接,以将左操纵杆组合件300或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操纵动作传递给电位器,使电位器滑动端与其固定端的电阻随左操纵杆组合件300或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操纵变化而变化,该电阻的变化导致电位器电压的变化;同时每个电位器的滑动端和至少一个固定端分别与控制电路600的电位器采样模块K1电连接,以将所述电压变化转变成电信号。控制电路600的倒向判断模块K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位器采样模块K1的输出端011、021、031、041,所以,电位器采样模块K1将航模遥控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机械操作动作转换成电信号,并对四个电位器的电信号进行数据采样,之后通过倒向判断模块K2对所采样的数据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如果判别为倒向,则要用最大值减去采样的值后再进入下一步骤。在倒向判断模块K2对电位器的数据处理后,通过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判别模式1开关10a与模式2开关10b的接通/分断状态。最后,通道输出模块K4根据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判断结果,对飞行器模型H输出遥控命令,并同时由显示输出模块K5根据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判断结果显示信息。
对于控制电路而言,左、右手操纵模式变换是由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完成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预先设定每个操纵模式下两个模式开关的具体接通/分断状态,例如将模式1开关10a接通并模式2开关10b分断设定为右手模式MODE1,在此设定下转换到左手模式MODE2时,模式1开关10a分断并模式2开关10b接通。或者,设定模式1开关10a分断并模式2开关10b接通为右手模式MODE1,在此设定下转换到左手模式MODE2时,模式1开关10a接通、并模式2开关10b分断。当人手动操作遥控器的模式转换构件500进行左、右手操纵模式变换时,所述模式转换构件500使模式转换控制系统同时执行以下转换动作: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控 制02通道的前后运动的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工作状态”与“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回中机构在回中“失效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失效状态”、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失效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并且使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控制03通道的前后运动的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失效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回中机构在回中“工作状态”与“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失效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在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回中机构处于“失效状态”。同时,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或者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阻尼定位机构处于阻尼“工作状态”。同时,当模式1开关触点8b8触碰模式1开关10a时,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模式2开关10b分离,或者当模式2开关触点8b7触碰模式2开关10b时,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模式1开关10a分离;使得当模式1开关10a接通时,模式2开关10b分断,或者当模式2开关10b接通时,模式1开关10a分断。控制电路600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上述两个模式开关的接通/分断状态,变换02通道输入端020、03通道输入端030与其023输出端和033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数据的连通分配组合,而01通道输入端010、04通道输入端040分别与013输出端、043输出端之间仍保持一种不变的电信号数据传递路径的分配组合。例如,在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模块K3将02通道输入端02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03通道输入端03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或者在左手模式MODE2状态下,模块K3将02通道输入端02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03通道输入端03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从而使所述控制电路600随同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一起完成在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
当用户选定一种操纵模式后,航模遥控器的控制电路600执行以下操作:当由左操纵杆组合件300输出一个机械的前后运动的控制02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2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2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2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2通道输入端020。当由左操纵杆组合件300输出一个机械的左右运动的控制04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4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4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4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4通道输入端040。当由右操纵杆组合件400输出一个机械的左右运动的控制01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1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1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 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1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1通道输入端010。当由右操纵杆组合件400输出一个机械的前后运动的控制03通道的操纵量,该操纵量使联动的电位器03产生操纵信号,该操纵信号经电位器采样模块K1采集和处理成电信号数据后,由其输出端031输出至倒向判断模块K2,经倒向判断模块K2进行是否倒向的判断和处理后的信号数据由其输出端032输出至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3通道输入端030。控制电路600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信号数据分别经用于俯仰操纵的输出端023、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用于主动力操纵的输出端033输出给通道模块K4,经通道模块K4处理后的控制信号数据分别经控制俯仰动作的024命令通道、控制左右方向的044命令通道、控制副翼动作的014命令通道、控制油门的034命令通道输出给飞行器模型H,每个命令通道固定对应控制飞行器模型H的一类飞行动作,使所述的4个通道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数据分别一对一地控制所述的飞行器模型H的主动力功率、方向、副翼、俯仰四个动作。其中,013输出端对应输出给014命令通道,023输出端对应输出给024命令通道,033输出端对应输出给034命令通道,043输出端对应输出给044命令通道。而且,不管在何种操纵模式下,本发明的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013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总是用于控制飞行器模型的副翼动作(也称横侧动作),023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总是用于控制飞行器模型的俯仰动作(也称俯冲/上升动作),033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总是用于控制飞行器模型的主动力大小(也称油门大小),043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总是用于控制飞行器模型的左右方向动作。
接着,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可以手动实现在左或右手操纵模式状态下最多8个子模式之间的互换,这种互换可涉及左、右两个操纵杆对应的4个通道控制功能分配的变化(参见附图14b和图15)。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在根据两个模式开关的接通/分断状态判断执行左右操纵模式之间的所述传递路径分配组合转换后,当人手操作子模式转换钮Z时,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转换04通道输入端040、01通道输入端010与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之间的信号数据传递路径的分配组合。在右手模式的1.1子模式和左手模式的1.2子模式状态下,模块K3将04通道输入端04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01通道输入端01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在右手模式的1.2子模式和左手模式的2.2子模式状态下,模块K3将04通道输入端04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副翼操纵的输出端013,01通道输入端010的信号数据输入给用于左右方向操纵的输出端043,从而使所述控制电路600分别在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实现子模式之间的转换。
总而言之,经过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的信号数据传递的分配组合互换,左、右操纵杆组合件300、400操纵的01-04通道所对应的通道输出模块K4的四个命令输出通道(014、024、034、044)的状态为以下四种组合之一:
02通道对应俯仰命令输出通道024、03通道对应主动力命令输出通道034、01通道对应副 翼命令输出通道014、04通道对应左右方向命令输出通道044。或者
02通道对应俯仰命令输出通道024、03通道对应主动力命令输出通道034、01通道对应左右方向命令输出通道044、04通道对应副翼命令输出通道014。或者
02通道对应主动力命令输出通道034、03通道对应俯仰命令输出通道024、01通道对应副翼命令输出通道014、04通道对应左右方向命令输出通道044。或者
02通道对应主动力命令输出通道034、03通道对应俯仰命令输出通道024、01通道对应左右方向命令输出通道044、04通道对应副翼命令输出通道014。
在业内,通常将航模遥控器的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及其与两个操纵杆组合件相关的机械部件统称为机械操作系统J。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航模用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J和控制电路600分别安装在由机盖组件100与机壳组件200固定连接并形成空腔内,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都包括操纵机构、在无操作输入情况下能使手柄座2自动回中的横向回中机构和纵向回中机构以及使手柄座2在行程范围内能随时停止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且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纵向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5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纵向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5相邻设置,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阻尼定位机构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阻尼定位机构相邻设置。模式转换构件500与纵向回中机构的回压中板与阻尼簧片分别可联动地连接,通过操作模式转换构件500中的至少一个模式切换键,使得左、右两个操纵杆组合件中同一个操纵杆组合件的纵向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与阻尼簧片处于相反运行状态,两组操纵杆组合件的各纵向回中压板处于相反运行状态,并且两组操纵杆组合件的各阻尼簧片处于相反运行状态,实现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本发明所述的回中机构和阻尼定位机构处于工作或失效两个相反运行状态是指,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机构工作并驱使左手操纵杆1a能自动回中时,阻尼定位机构失效(右手模式左操纵杆控制俯仰);当阻尼定位机构工作并能约束左手操纵杆1a随时停止时,回中机构失效(左手模式左操纵杆控制主动力)。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机构工作并驱使右手操纵杆1b能自动回中时,阻尼定位机构失效(左手模式右操纵杆控制俯仰);当阻尼定位机构工作并能约束右手操纵杆1b随时停止时,回中机构失效(右手模式右操纵杆控制主动力)。
以下将通过附图所示的3个具体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兼有左、右操纵模式的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J及其执行模式转换的工作原理。在图1-15中,结合附图1、3、5、8-11说明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2、5、6、7、8a、8b、9a、9b、12说明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附图5、8a、8b、9a、9b可适用于这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另外,结合附图4和4a说明按钮式模式转换构件500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和第三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模式转换构件500均通过一个模式切换件可实现一键式操作,而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相比,因少了传动臂S7,需要人左、右两边同时拨动两个操纵手柄实现模式转换,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附图1、3、5、8-11展示了本发明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左操纵杆组合件300或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如图1、5、6或7所示,遥控器机械操作系统的操纵杆件1通过横向轴系E枢转地安装在手柄座2上,手柄盖7与手柄座2固定连接,横向轴系E与纵向轴C相互垂直。横向回中压板50枢转地安装在手柄座2上,横向回中弹簧40一端与横向回中压板50连接、另一端与手柄座2连接,横向回中弹簧40的弹力自动驱使形成在操纵杆件1上的两个横向圆柱支点11与形成在横向回中压板50上的两个横向回中平面501同时接触。遥控器机械操作系统的纵向回中机构包括回中压板5、回中弹簧4、形成在手柄座2上的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参见图9)和回中压板5上的两个纵向回中平面51,回中压板5枢转地安装在底座6上,回中弹簧4的一端与回中压板5连接,另一端与底座6连接,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分别与两个纵向回中平面51以接触或分离的形式配合。在回中压板5处于工作状态并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回中弹簧4的弹力自动驱使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与两个纵向回中平面51同时接触;在回中压板5处于回中失效状态并有来自操作杆件1的操纵力的情况下,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中至少有一个支点与纵向回中平面51中的一个平面分离,回中弹簧储能。当模式转换构件500对回中压板5施加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克服回中弹簧4的弹力,并驱使回中压板5转动,使回中压板5上的两个纵向回中平面51与手柄座2上的两纵向圆柱支点21分离,致使回中机构转换为回中“失效状态”。当模式转换构件500将作用力从回中压板5撤去时,回中弹簧4的弹力自动驱使回中压板5回转,并使回中压板5上的两个纵向回中平面51与手柄座2上的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接触,致使回中机构转换为回中“工作状态”。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回中“工作状态”是指回中机构处于能使操纵杆件1自动回到中间位置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回中机构工作,或者说回中机构工作正常。相反,所述的回中“失效状态”是指回中机构处于不能使操纵杆件1自动回到中间位置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回中机构工作失效,或者说回中机构不能工作。
图8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航模遥控器的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航模遥控器的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结构示意图。以图1、8、9中所示的一个操纵杆组合件为例,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手柄座2上的阻尼齿22和固定在底座6上的阻尼簧片3,阻尼簧片3与回中压板5没有连接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联动关系。阻尼簧片3是弹性元件,当在无外力作用下,阻尼簧片3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动与阻尼齿22接触,并形成摩擦力。模式转换构件500对阻尼簧片3施加作用力并使阻尼簧片3与阻尼齿22分离时,簧片阻尼定位机构转换为阻尼“失效状态”。当模式转换构件500将作用力从阻尼簧片3上撤去时,阻尼簧片3与阻尼齿22自动接触,簧片阻尼定位机构转换为阻尼“工作状态”。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阻尼“工作状态”是指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处于能使操纵杆件1随时停止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工作,或者说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工作正常。相反,这里所说的阻尼“失效状态”是指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处于不能使操纵杆件1随时停止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簧 片阻尼定位机构失效,或者说簧片阻尼定位机构不能工作。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臂型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的结构。参见图1、3,传动臂型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上带有的模式切换键为传动臂S7,通过扳动传动臂S7,驱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和控制电路600同时工作实现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的每一个操纵杆组合件中,左右通道与现有技术结构和工作原理完全相同,而前后通道的机械结构都同时含有阻尼机构和回中机构,但阻尼机构和回中机构是交替起作用的,阻尼机构起作用时,回中机构不起作用,回中机构起作用时,阻尼机构不起作用。当确定某通道控制前后主动力大小时,对应操纵杆所在的操纵杆组合件的回中机构失效,阻尼定位机构工作;当该通道变换为控制前后俯仰动作时,对应操纵杆所在的操纵杆组合件的回中机构工作,阻尼定位机构失效。下面结合图1、图3和图8-图11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传动臂型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一个左控制盘8a枢转地安装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底座6上,一个右控制盘8b枢转地安装在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底座6上,传动臂S7的两端分别与左控制盘8a、右控制盘8b固定连接。左控制盘8a上设有一个左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a1和一个左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a2,左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a1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纵向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5配合,并控制该回中压板5在回中“工作状态”与回中“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左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a2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的阻尼簧片3配合,并控制该阻尼簧片3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工作状态”与阻尼“失效状态”之间转换。类似地,右控制盘8b上设有一个右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b1和一个右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b2,右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b1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纵向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5配合,并控制该回中压板5在回中“工作状态”与回中“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右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b2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的阻尼簧片3配合,并控制该阻尼簧片3使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工作状态”与阻尼“失效状态”之间转换。这里左、右控制盘8a、8b分别枢转地安装在所在操纵杆组合件的底座6上包含了两种结构方式。第一种结构指底座6上的某个部位,该部位也包括形成在底座6上的如图8、图9中所示的限位臂61,也就是说,左、右控制盘8a、8b分别枢转地安装在所在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在此情况下,限位臂61与底座6为一体化成形的同一体零件。第二种结构指左、右控制盘8a、8b分别安装在固定在底座6上的一个零件上,该零件与底座6为固定连接的分体零件,在此情况下,限位臂61与底座6为固定连接的分体零件。
如图10和11所示,在左控制盘8a上设有一个方柱形左直臂8a3,它用于与传动臂S7的一端的方孔(图中未示出)连接,通过该方孔和左直臂8a3,将传动臂S7的一端与左控制盘8a固定连接在一起。同理,在右控制盘8b上设有一个方柱形右直臂8b3,它用于与传动臂S7另一端的方孔(图中未示出)连接,通过该方孔和右直臂8b3,将传动臂S7的另一端与右控制盘8b固 定连接在一起。显然,传动臂S7的两端也可分别与左控制盘8a和右控制盘8b固定连接或者采用螺纹、铆钉连接。
如图8和图11所示,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中,阻尼簧片3和回中压板5都位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内侧。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62、第二限位槽63和一个第一销孔64,第一销孔64用来安装左控制盘8a。左控制盘8a上带有用来限制左控制盘在两种模式下的不同位置的限位点8a4,该限位点8a4设置在左控制盘8a上的弹性摇臂8a5上,借助该弹性摇臂8a5的弹性,左控制盘8a上的限位点8a4可以实现从第一限位槽62与第二限位槽63之间的转换,并且能够可靠地限定在限位槽内。左控制盘8a上设有第二销孔8a6,通过销钉S5与第一销孔64、第二销孔8a6的组装配合,将左控制盘8a枢转地安装在限位臂61上,使左控制盘8a可绕销钉S5旋转,且不得轴向窜动。通过销钉S5防止左控制盘8a的轴向窜动,其作用是确保限位点8a4与限位臂61上的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在无操作力的情况下不脱离。左控制盘8a上设置的左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a1和右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a2分别作用于回中压板5和阻尼簧片3。通过控制左控制盘8a上的限位点8a4在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的不同位置,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稳定在前后通道上的纵向回中机构或阻尼机构的“工作状态”或“失效状态”。图9所示的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结构相同。左、右操纵杆组合件300、400的左控制盘8a和右控制盘8b分别设置在所在的限位臂61上,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可以同设在所在的限位臂61上。
为了确保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能克服内力或外力的干扰而稳定地处于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的状态,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操作定位机构,优选的方案是在传动臂型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中设置该操作定位机构。图8、9和图11中和图12中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的操作定位机构,它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槽62和两个第二限位槽63、两个弹性摇臂8a5和两个限位点8a4。其中第一限位槽62和一个第二限位槽63设置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另一个限位槽62和63则设置在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如图8、9所示在设有两个操作定位机构的情况下,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同设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限位臂61上。而在仅有一个操作定位机构的情况下,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同设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或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限位臂61上。限位臂61形成在底座6上,限位臂61可以与底座6为同一体元件或者与底座6为分体元件,它们之间为固定连接。限位点8a4设置在弹性摇臂8a5上,该弹性摇臂8a5固定在左控制盘8a和/或右控制盘8b上。也就是说,在设置有两个操作定位机构的情况下,两个包括限位点8a4的弹性摇臂8a5分别设置在左控制盘8a和右控制盘8b上,而在仅有一个操作定位机构的情况下,包括限位点8a4的弹性摇臂8a5设置在左控制盘8a或右控制盘8b上。左控制盘8a或右控制盘8b分别枢转地安装在左操 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限位臂61上,左控制盘8a与所在的限位臂61不得有轴向窜动,右控制盘8b与所在的限位臂61也不得有轴向窜动。这里所述的轴向窜动是指沿左控制盘8a或右控制盘8b的转动轴的轴向的自由运动,通过约束该自由运动所获得的左、右控制盘与所在限位臂61之间不得有轴向窜动的配合,有助于使左和右控制盘8a、8b上的弹性摇臂8a5产生弹力,该弹力驱使弹性摇臂8a5上的限位点8a4进入第一限位槽62或者第二限位槽63内,当限位点8a4进入第一限位槽62或者第二限位槽63内后,可限制左控制盘8a或右控制盘8b稳定在一个位置上,从而确保扳手式模式转换构件500能够稳定在右手模式MODE1或左手模式MODE2状态下。
如图2和12所示,本发明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没有传动臂S7,因此在实施方式一中的左和右两个控制盘8a、8b上需要分别设置操作手柄单独拨动左和右控制盘8a、8b,来操作右手模式MODE1与左手模式MODE2之间的转换。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操纵杆组合件对应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而且还在右控制盘8b上分别增加了模式1开关触点8b8和模式2开关触点8b7,相对应的分别有一个模式1开关10a和模式2开关10b配合动作。而将这两个实施方式相比,实施例一的特点是传动臂S7与控制盘8a上的直臂8a3和控制盘8b上的直臂8b3为刚性相连,人们只要用手前后拨动传动臂S7,即可同时带动旋转盘8a和8b,改变两侧的回中压板和阻尼簧片工作状态,这样一键就可以使主动力功率通道和俯仰通道同时切换。具体地说,当人手拨动传动臂S7时,控制盘8a和控制盘8b同时绕销钉S5轴线转动,每个控制盘上的限位点都会从一个限位槽转移到另一个限位槽,相应地每一侧的回中机构和阻尼机构也做相应的调整,主动力功率通道和俯仰通道同时切换(参见图3),使遥控器操作模式的切换更简单、方便、快捷。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的按钮型模式转换构件如图4和图4a所示。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阻尼簧片3、回中压板5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阻尼簧片3、回中压板5相邻设置,在图4中,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包括阻尼簧片3和形成在手柄座2上的阻尼齿22,阻尼簧片3和回中压板5处于同一侧以方便联动,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阻尼簧片3直接固定在回中压板5上面。参见图4和图4a,本发明的模式转换构件500为按钮型模式转换构件,它的模式切换键为按钮B11,此外,本实施方式增加了一个包括连动撬动杆S10和旋转支架S11的连动撬动杆部件和一个控制杆组件B1,旋转支架S11固定在机壳组件200的上盖上,撬动杆S10以中心A为支点枢转地安装在旋转支架S11上,并能绕中心A转动。控制杆组件B1控制撬动杆S10绕中心A作翘翘运动,它包括按钮B11、固定卡圈B12、旋转卡扣B13、第一传动柱B14、第二传动柱B15、导向块B16、控制杆底座B17和弹簧B18,按钮B11套进固定卡圈B12内,下端与旋转卡扣B13接触配合,旋转卡扣B13下端连着第一传动柱B14,控制杆底座B17固定在遥控器机壳组件200的上盖上,导向块B16固定在控制杆底座B17上。第一传动柱 B14可沿着导向块B16上下滑动,第二传动柱B15下面套着弹簧B18,可以在控制杆底座B17上的滑槽B171内上下滑动。
操作定位机构如图4a所示设置在控制杆组件B1内,控制杆组件B1带有按钮开关结构,该按钮开关结构本身具有在“按下”和“抬起”两种状态下的定位功能,控制杆组件B1所固有的按钮开关结构的定位功能就能起到本实施例的操作定位机构的作用,它的定位是由控制杆组件B1中的按钮B11、固定卡圈B12、旋转卡扣B13、第一传动柱B14和弹簧B18的运动与配合实现的,固定卡圈B12的卡槽端部B122呈锯齿形,对应的旋转卡扣B13的与卡槽端部B122相配合的端部也呈锯齿形。当按下按钮B11时,旋转卡扣B13上的卡柱B131会从固定卡圈B12上的卡槽B121内转移到卡槽端部B122内,第一传动柱B14会往下移动一段距离,同时会带动连动撬动杆左臂B91绕中心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第二传动柱B15受到第一传动柱B14的作用也会往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弹簧B18被压缩。当再次按下按钮B11时,旋转卡扣B13上的卡柱B131会从固定卡圈B12上的卡槽B122端部内转移到卡槽B121内,由于弹簧B18的作用力,第一传动柱B14和第二传动柱B15会往上移动一段距离,同时会带动连动撬动杆左臂B91绕中心A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具体地说,在按下按钮B11时,由于分别形成在按钮B11端面上的齿形结构与形成在旋转卡扣B13的端面上的齿形结构接触配合,驱使旋转卡扣B13转动,当旋转卡扣B13上的卡柱B131转到固定卡圈B12上的卡槽121位置时,在弹簧B18的弹力作用下,卡柱B131进入卡槽121内,使旋转卡扣B13推动按钮B11抬起,按钮B11并被卡槽121限定在该抬起位置上。在此位置上,再按动按钮B11,旋转卡扣B13将脱出卡槽121并转动,使卡柱B131不能进入卡槽121,而停留在固定卡圈B12的端面B122上,从而使旋转卡扣B13和按钮B11被限定在“按下”位置。传动柱B15可以在控制杆组底座B17通过按压按钮B11操作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右操纵杆组合件400、控制电路600实现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其中,撬动杆S10的连动撬动杆左臂B91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压板5连接,控制杆组件B1控制撬动杆S10的翘翘运动带动该回中压板5和固定在该回中压板5上的阻尼簧片3联动,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机构在回中“工作状态”与回中“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同时使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工作状态”与阻尼“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当模式转换构件500对回中压板5施加作用力并使回中压板5转换为回中“失效状态”时,回中压板5带动阻尼簧片3并使阻尼簧片3与阻尼齿22接触,使簧片阻尼定位机构转为阻尼“工作状态”,这时此组操纵杆组合件的操纵杆变为控制主动力。当模式转换构件500将作用力从回中压板5上撤去时,回中压板5在回中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自动转换为回中“工作状态”,回中压板5带动阻尼簧片3并使阻尼簧片3与阻尼齿22分离,使簧片阻尼定位机构转换为阻尼“失效状态”,这时此组操纵杆组合件的操纵杆变为控制俯仰。同理,撬动杆S10的连动撬动杆右臂B92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压板5连接,控制杆组件B1控制撬动杆S10的翘翘运动带动该回中压板5和固定在该回中压板5上的 阻尼簧片3联动,使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机构在回中“工作状态”与回中“失效状态”之间转换,同时使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在阻尼“工作状态”与阻尼“失效状态”之间转换。
撬动杆S10的连动撬动杆左臂B91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压板5相连接,连动撬动杆左臂B91对该回中压板5施加作用力时,能使该回中压板5翘起,即旋转一个角度,并导致回中压板5转换为回中“失效状态”。当连动撬动杆左臂B91撤去对回中压板5的作用力时,该回中压板5在回中弹簧4作用下自动转换为回中“工作状态”。撬动杆S10的连动撬动杆右臂B92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压板5相连接,连动撬动杆右臂B92对该回中压板5施加作用力时,能使该回中压板5翘起,即旋转一个角度,并导致回中压板5转换为回中“失效状态”。当连动撬动杆右臂B92撤去对回中压板5的作用力时,该回中压板5在回中弹簧4作用下自动转换为回中“工作状态”。连动撬动杆左臂B91和连动撬动杆右臂B92形成在撬动杆S10上,并能绕中心联动转动。当连动撬动杆左臂B91翘起(即绕中心A做顺时针转动)时,连动撬动杆右臂B92则落下(即绕中心A做顺时针转动);当连动撬动杆左臂B91落下(即绕中心A做逆时针转动),则连动撬动杆右臂B92翘起(即绕中心A做逆时针转动)。
如图6所示,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上分别带有显示操纵杆1操纵量的刻度,该刻度的刻度线刻制在手柄盖7上,指标线刻制在底座6上。
下面结合图8、图8a、图9、图9a、图10和11,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遥控器及其机械操纵系统为代表进一步描述实现操纵模式转换的工作原理。现以图8a所示的在右手模式MODE1下的左操纵杆组合件300为例说明,此时右控制盘8b上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触碰并按下模式2开关10b,遥控器控制电路600进入设定的一种模式状态,右控制盘8b上的模式1开关触点8b8释放分离了模式1开关10a。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前后通道为俯仰通道,处于俯仰通道的左控制盘8a上的限位点8a4位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的第一限位槽62内,左控制盘8a上的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a1和回中压板5相分离,这样操纵杆1a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手柄座2上的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同时与回中压板5相接触,在回中弹簧4和回中压板5的作用下,处于俯仰通道的左操纵杆1a保持在回中状态,回中机构起作用。相反左控制盘8a上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a2和阻尼簧片3相接触,把阻尼簧片3翘起,使阻尼簧片3和阻尼齿22分离,不再起阻尼作用。这样左手操纵杆的前后操作控制航模飞行器H俯仰动作。在右手模式MODE1下,在对应的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前后通道为主动力通道,处于主动力通道的右控制盘8b上的限位点8a4位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的第二限位槽63内。右控制盘8b上的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b1和回中压板5相接触,把回中压板5翘起,手柄座2上的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与回中压板5都不会相接触,这样回中压板5始终不会起到回中作用。相反右控制盘8b上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b2和阻尼簧片3相分离,阻尼簧片3便在弹性的作用下和阻尼 齿22接触,起到阻尼作用。
下面说明从右手模式向左手模式的转换过程。
当人按下模式选择开关将遥控器从右手模式转换到左手模式时,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原俯仰控制的操纵通道中,左控制盘8a绕销钉S5旋转一定角度后,左控制盘8a上的限位点8a4从位于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的第一限位槽62内转移到第二限位槽63内。左控制盘8a上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a1和回中压板5相接触,把回中压板5翘起,回中压板5不再和手柄座2上两个纵向圆柱支点21相作用,这样回中压板5不再起回中作用。而同时左控制盘8a上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a2和阻尼簧片3相分离,阻尼簧片3便在弹力的作用下和阻尼齿22接触,起到阻尼作用。这样左操纵杆的前后通道从控制俯仰便转换成了控制主动力,各运动件位置参见图8b。同理,当遥控器从右手模式转换到左手模式时,右操纵杆组合件400中的右控制盘8b绕销钉S5旋转一定角度后,右控制盘8b上的限位点8a4从位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底座6上的限位臂61上的第二限位槽63内,转移到第一限位槽62内。右控制盘8b上回中压板支撑圆柱8b1和回中压板5相分离,使回中机构起到作用,而同时右控制盘8b上阻尼簧片支撑圆柱8b2和阻尼簧片3相作用,把阻尼簧片3翘起,使阻尼簧片3和阻尼齿22分离,不再起阻尼作用,各运动件位置参见图9a。此时右控制盘8b上的模式1开关触点8b8按下模式1开关10a,使遥控器控制电路600进入设定的另一种模式状态,右控制盘8b上的模式2开关触点8b7释放了模式2开关10b。这样右操纵杆组合件400操纵杆的前后通道从控制主动力便转换成了控制俯仰。
本发明航模的遥控器和机械操作系统的3个实施例都包括了以下结构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特征所产生的已有技术所不能做到的技术效果。
首先是本发明的机械操作系统的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分别包括阻尼定位机构和回中机构,通过人手操作模式转换构件500中的一个或两个模式切换键,使模式转换构件500同时控制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手操纵杆400的阻尼定位机构、回中机构的“工作状态”或“失效状态”,以执行航模遥控器的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
其次是本发明的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5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机构的回中压板5相邻设置,模式转换构件500设置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回中压板5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回中压板5之间;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阻尼定位机构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阻尼定位机构相邻设置,模式转换构件500设置在左操纵杆组合件300的阻尼定位机构与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阻尼定位机构之间。这种设计为一键式模式转换构件500同时控制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并且同时满足了结构简单和小型化设计的要求,在此相邻设置是指左操纵杆组合件300和右操纵杆组合件400的两个回中压板5尽可能靠近,并且它们之间没有其它零部件(除了模式转换构件500之外)隔着,而且两个簧片阻尼定位机构尽可能靠近,并且它们之间没有其它零部件(除了模式转换构件500之外)隔着,以便于实现一 键式模式转换操作。
第三是在所述的控制电路600中设有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这两个模式开关的设置作用是控制如图13和15所示的控制电路600中操纵模式判断转换模块K3中各通道输入端与各输出端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的分配组合,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将这种控制技术用于控制遥控器执行在左手模式MODE2与右手模式MODE1之间的转换。
第四是本发明的航模遥控器的机械操作系统中设置了操控模式2开关10b和模式1开关10a的配套机械结构,该结构就是在所述的模式转换构件500中设有一个模式2开关触点8b7和一个模式1开关触点8b8,模式2开关触点8b7与控制电路中的模式2开关10b触碰/分离配合,模式1开关触点8b8与控制电路中的模式1开关10a触碰/分离配合。通过人操作模式转换构件500的模式转换键或操作手柄,控制两个开关触点(8b7,8b8)与两个模式开关(10b,10a)执行触碰或分离切换。
第五是本发明的遥控器不仅可以通过模式转换构件500的一个模式切换键来轻易实现左、右手模式之间的转换,还可以在左手模式MODE2或右手模式MODE1状态下,通过显示输出模块K5上的显示屏看到遥控信息和选择的子模式,在打开电源开关后,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所选定的左手或右手操纵模式,如果是右手模式,则会显示默认的子模式1.1,如果是左手模式,则会显示默认的子模式2.1,如果想要选择右手模式中的其它七种操纵子模式(子模式1.2至子模式1.8)或左手模式中的其它七种操纵子模式(子模式2.2至子模式2.8),则可以通过子模式选择按钮Z来选择。按下子模式选择按钮Z,则液晶屏上会显示右手(亚洲)模式中的顺向和倒向的八种操纵子模式或左手(美国)模式中的顺向和倒向的八种操纵子模式,再通过遥控器面板上的模式“+”和模式“”按钮选择你想要的模式,当选定一个子模式后,再按确定按钮,那么操作者选定的子模式就是当前的操纵模式。
上述多个实施例的描述只为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多种变更和改进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