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4400A -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64400A CN102064400A CN2009102123715A CN200910212371A CN102064400A CN 102064400 A CN102064400 A CN 102064400A CN 2009102123715 A CN2009102123715 A CN 2009102123715A CN 200910212371 A CN200910212371 A CN 200910212371A CN 102064400 A CN102064400 A CN 1020644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circuit board
- connector
- elastic body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属于通信领域。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和套件,所述弹性体包括两端两个引脚和挤压部分,所述套件内部有凹糟,所述弹性体的挤压部分放置在所述套件的凹糟中,所述弹性体的两端两个引脚露出于所述套件外。一种电路板组合,所述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散热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电路板连接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的电子系统中,板到板连接是板间连接的重要形式。板到板连接的形式可分为:垂直连接,水平连接和共面连接。
参见图1,目前已有的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采用金属跳线将电路板1和电路板2连接起来。金属跳线是通过将某种金属线或者薄的窄长金属条弯曲成一定的形状得到的。电路板1和电路板2放置在散热器上,通过将金属跳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到电路板1和电路板2上,即将两块电路板连接起来。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只能手工将金属跳线焊接在两块电路板上,导致板间连接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提高电路板连接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弹性体和套件,所述弹性体包括两端两个引脚和挤压部分,所述套件内部有凹糟,所述弹性体的挤压部分放置在所述套件的凹糟中,所述弹性体的两端两个引脚露出于所述套件外。
一种电路板组合,所述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散热器;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和套体,弹性体的挤压部分放置在套体的凹糟中,连接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电路板连接,连接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二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由于第二引脚直接与第二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所以提高了电路板连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弹性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套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套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三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三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四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种弹性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二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三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四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二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三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一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二种电路板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弹性体1和内部有凹糟的套件2;
其中,弹性体1包括两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以及挤压部分12。弹性体1是由金属丝或者金属窄长片折弯成所需形状而成,即将金属丝或金属窄长片的中间部分挤压成挤压部分12,将金属丝或金属窄长片的其中一端折成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第一引脚10,将另一端向外折弯成向外弯形的第二引脚11。其中,近似水平是指第一引脚10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倾斜的夹角,该夹角的度数比较小。参见图3,还可以将金属丝或金属窄长片的其中一端折成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第一引脚10,将另一端向内折弯成向内弯形的第二引脚11。
其中,在套件2内部设有凹糟,凹糟的结构有多种,例如,参见图2,凹糟的底部可以是阶梯形结构,再如,参见图4,凹糟的底部可以是水平结构,本实施例中,套件2可以由绝缘材料组成。参见图5套件2内部可以设有多个凹糟,且每个凹糟可以由隔筋隔开。
参见图2和图6,将弹性体1的挤压部分12放置在套件2的凹槽中,挤压部分12抵接在凹糟的底部,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露在套件2的外面。其中,弹性体1包括的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分别与两个电路板相连,第一引脚10通过表贴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其中一个电路板的焊盘上,第二引脚11与另一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另外,参见图7,套件2中可以设置多个凹糟,在每个凹糟中放置一个弹性体1,如此使得本实施提供的连接器包括多个弹性体1,且任意两个弹性体1的宽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如此使得连接器传输不同的信号,例如,利用比较宽的弹性体1传输电源信号,利用比较窄的弹性体1传输射频信号或控制信号。
如图8和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和散热器53;
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安装在散热器53之上,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第一引脚10通过表贴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第一电路板51的顶端的焊盘上,第二引脚11与第二电路板52的顶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0和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和散热器53;
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安装在散热器53上,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53的凹糟内,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第一引脚10通过表贴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第一电路板51的底端的焊盘上,第二引脚11与第二电路板52的底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其中,在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中有金属通孔,该金属通孔一端与顶端的导线相连,另一端与底端的焊盘相连,将顶端的导线中的电信号引导到底端的焊盘上。
另外,该电路板组合还可以包括屏蔽盖54:
屏蔽盖54放置在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上。其中,屏蔽盖54可以防止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之间相互产生辐射影响。
其中,连接器的套件2能够固定弹性体1,使连接器自身平稳地放置在电路板上,从而可以利用机器自动地将第一引脚10焊接在第一电路板51上,从而提高了电路板连接的效率,另外,第二引脚11直接与第二电路板52弹性接触连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路板连接的效率。
其中,由于弹性体1的第二引脚11与第二电路板52弹性接触连接,当将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分开时,将第二电路板52从连接器的第二引脚11处直接拿走,由于连接器是焊接在第一电路板51上,所以可以将第一电路板51与连接器一起拿走,所以很容易将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分开,再次连接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时,直接将第二电路板52与焊接在第一电路板51上的连接器的第二引脚11弹性接触就可以连接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而不需要重新焊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和套体,弹性体的中间部分放置在套体的凹糟中,套体可以固定弹性体,从而使在连接两个电路板时,连接器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电路板上,进而能够用机器自动地焊接弹性体的第一引脚,如此提高电路板连接效率;且使各引脚焊接均匀,保证了电气性能的一致性,连接器的第二引脚与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进一步提高电路板连接的效率,且方便的从第二引脚处分开两电路板或重新连接两电路板,避免了重复焊接而导致电路板的焊盘脱落。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弹性体3和内部有凹糟的套件2,其中,套件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套件2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与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器的不同点在于弹性体3,参见图12和13,弹性体3包括两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30和第二引脚31以及挤压部分32。将弹性体3的中间部分挤压成挤压部分32,将弹性体3的一端折成垂直或近似垂直的第一引脚30,另一端向内或向外折弯成弯形的第二引脚31。其中,近似垂直是指在垂直方向上该第一引脚30存在一个倾斜的夹角,该夹角的度数较小。
参见图12,将弹性体3的挤压部分32放置在套件2的凹槽中,将挤压部分32抵接在凹糟的底部,第一引脚30和第二引脚31露在套件2的外面。弹性体3包括的第一引脚30和第二引脚31分别与两个电路板相连,具体地,在其中一个电路板中设置有焊孔,将第一引脚30焊接在该电路板的焊孔中或压接在该电路板的焊孔中,第二引脚31与另一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另外,套件2中可以设置多个凹糟,在每个凹糟中放置一个弹性体3,如此使得本实施提供的连接器包括多个弹性体3,且任意两个弹性体3的宽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如此使得连接器传输不同的信号。
如图14和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和散热器53;
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安装在散热器53之上,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30和第二引脚31,第一引脚30焊接或压接在第一电路板51的焊孔中,第二引脚31与第二电路板52的顶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6和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和散热器53;
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安装在散热器53之上,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53的凹糟中,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30和第二引脚31,第一引脚30焊接或压接在第一电路板51的金属通孔55中,第二引脚31与第二电路板52的底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其中,在第一电路板51中有金属通孔55,金属通孔55与第一电路板51的顶端的导线相连,将导线中的电信号引导到第一电路板51的底端;第二电路板52中也有金属通孔55,金属通孔55一端与第二电路板52的顶端的导线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52的底端的焊盘相连,将导线中的电信号引导到焊盘上。
另外,该电路板组合还可以包括屏蔽盖54:
屏蔽盖54放置在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上。其中,屏蔽盖54可以防止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之间相互产生辐射影响。
其中,连接器的套件2能够固定弹性体3,使连接器自身平稳地放置在电路板上,从而可以利用机器自动地将第一引脚30焊接或压接在第一电路板51上,从提高了电路板连接的效率,另外,第二引脚31直接与第二电路板52弹性接触连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路板连接的效率。
其中,由于弹性体的第二引脚31与第二电路板52弹性接触连接,当将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分开时,将第二电路板52从连接器的第二引脚31处直接拿走,由于连接器是焊接或压接在第一电路板51上,所以可以将第一电路板51与连接器一起拿走,所以很容易将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分开,再次连接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时,直接将第二电路板52与焊接或压接在第一电路板51上的连接器的第二引脚31弹性接触,就可以连接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而不需要重新焊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和套体,弹性体的中间部分放置在套体的凹糟中,套体可以固定弹性体,从而使在连接两个电路板时,连接器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电路板上,进而能够用机器自动地焊接弹性体的水平的引脚,从而提高电路板连接的效率;且各引脚焊接的均匀,保证了电气性能的一致性;由于连接器的第二引脚与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进一步提高电路板连接的效率,还方便的从第二引脚处分开两电路板或重新连接两电路板。
实施例3
参见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弹性体4和内部有凹糟的套件2,其中,套件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套件2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与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器的不同点在于弹性体4,参见图18,弹性体4包括沿两端向外折弯的弯形的第一引脚40和第二引脚41以及中部的挤压部42。
参见图18和图19,将弹性体4的挤压部分42放置在套件5的凹槽中,挤压部分42抵接在凹糟的底部,第一引脚40和第二引脚41露在套件2的外面。其中,弹性体4包括的第一引脚40和第二41分别与两个电路板相连,连接器通过将其中一端的第一引脚40与一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另一端的第二引脚41与另一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如此连接两电路板。
另外,参见图20,套件2中可以设置多个凹糟,在每个凹糟中放置一个弹性体4,如此使得本实施提供的连接器包括多个弹性体4,且任意两个弹性体4的宽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如此使得连接器传输不同的信号,例如,利用比较宽的弹性体4传输电源信号,利用比较窄的弹性体4传输射频信号或控制信号。
如图2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和散热器53;
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固定在散热器53上,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40和第二引脚41,第一引脚40与第一电路板51的顶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第二引脚41与第二电路板52的顶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另外,该电路板组合还可以包括屏蔽盖54:
屏蔽盖54放置在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上且将连接器固定在自身的凹糟中。
进一步地,如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和散热器53;
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安装在散热器53上,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53的凹糟内,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40和第二引脚41,第一引脚40与第一电路板51的底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第二引脚41与第二电路板52的底端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其中,在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中有金属通孔55,金属通孔55一端连接顶端的导线,另一端连接底端的焊盘,将导线中的电信号引导到焊盘上。
另外,该电路板组合还可以包括屏蔽盖54:
屏蔽盖54放置在第一电路板51和第二电路板52上。屏蔽盖54可以防止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之间相互产生辐射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和套体,弹性体的挤压部分放置在套体的凹糟中,弹性体两端的两个弯形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用于与两个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从而避免了焊接电路板,提高了电路板连接的效率,且使每个引脚与电路板均匀的接触,保证了电气性能的一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弹性体和套件,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挤压部分,所述套件内部有凹糟,所述弹性体的挤压部分放置在所述套件的凹糟中,所述弹性体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露出于所述套件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折成的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为折弯的弯形的引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用于与电路板的焊盘进行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用于与另一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折成的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为折弯的弯形的引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用于与电路板的焊孔进行焊接或压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用于与另一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都为向外折弯的弯形的引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分别用于与两个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内部至少有一个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套体内部有多个凹糟时,所述套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凹糟由隔筋隔开;
相应地,
在所述套体内部的每个凹糟中放置一个弹性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弹性体的宽度相同或不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通过将金属丝或金属窄长片折弯成所需形状而成。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由绝缘材料组成。
13.一种电路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合包括连接器、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散热器;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弹性接触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板组合,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引脚为水平的引脚时,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的方式包括表贴焊接;
当所述第一引脚为垂直的引脚时,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或压接;
当所述第一引脚为弯形的引脚时,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的方式包括弹性接触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23715A CN102064400A (zh) | 2009-11-12 | 2009-11-12 |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23715A CN102064400A (zh) | 2009-11-12 | 2009-11-12 |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64400A true CN102064400A (zh) | 2011-05-18 |
Family
ID=43999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123715A Pending CN102064400A (zh) | 2009-11-12 | 2009-11-12 |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64400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3330A (zh) * | 2011-06-08 | 2011-11-30 |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Led灯条连接器 |
CN102904092A (zh) * | 2011-07-29 | 2013-01-30 | 山一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957018A (zh) * | 2011-08-31 | 2013-03-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N103166031A (zh) * | 2011-12-15 | 2013-06-19 | 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连接分离射频桥连接器 |
CN103199389A (zh) * | 2013-03-28 | 2013-07-10 |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 弹片连接结构 |
CN104518300A (zh) * | 2013-10-07 | 2015-04-15 |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电路装置 |
CN108110452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
2009
- 2009-11-12 CN CN2009102123715A patent/CN10206440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3330A (zh) * | 2011-06-08 | 2011-11-30 |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Led灯条连接器 |
CN102904092A (zh) * | 2011-07-29 | 2013-01-30 | 山一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957018A (zh) * | 2011-08-31 | 2013-03-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N103166031A (zh) * | 2011-12-15 | 2013-06-19 | 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连接分离射频桥连接器 |
CN103199389A (zh) * | 2013-03-28 | 2013-07-10 |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 弹片连接结构 |
CN103199389B (zh) * | 2013-03-28 | 2016-12-28 |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 弹片连接结构 |
CN104518300A (zh) * | 2013-10-07 | 2015-04-15 |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电路装置 |
CN104518300B (zh) * | 2013-10-07 | 2020-05-19 |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电路装置 |
CN108110452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07146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0448114C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064400A (zh) |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
JP6591616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686633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01112788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JP5162332B2 (ja) |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装置 | |
KR101113591B1 (ko) | 마이크로 usb 소켓 | |
TW201123623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36906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494335B (zh) |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4349021U (zh) |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9687188B (zh) | 一种fpc/ffc连接器 | |
CN20344535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383464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5268904U (zh) | 弹片和电子设备 | |
JP200911728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4795653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354863U (zh) | 片状电容器 | |
CN10347750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79388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0429833C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22680Y (zh) | 计算机输入装置的电气连接装置 | |
CN100355152C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859953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